第一篇:谚语口诀 生物学(模版)
看懂化验单 同学间交往的禁忌
谚语口诀 生物学
生物教学 2010-01-18 10:33 阅读1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现撷取
几条浅析,与大家同享。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
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s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
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这句谚语隐含的-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鼍于第斗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
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
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娥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种适应性,但当遇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老鼠毁坏作物,盗食粮食,人人都痛恨。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竞争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产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这样才
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利用生物口诀,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有很多速记口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记住一些知识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把教学中的经常使用的生物学各类知识总结归纳成口诀,以帮助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对于不容易理解的,稍加解释,学生即能理解或联想记忆。
植物有丝分裂 记法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膜仁重现失两体)
记法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记法三
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三现重开始。
记法四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记法五
细胞周期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做准备 两消两现貌巨变
着丝点聚赤道面 纺牵染体分两组 两现两消新壁现
记法六 前两失两现一散乱,中着丝点一平面,数目形态清晰见,后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末两现两失一重建。
记法七
间期复制看不见 貌似静止实多变。前期两现两不见 染色分布很零乱 中期之时着丝点 整齐排列赤道板 后期丝点分两半 锤丝牵引到两端 末期三现两不见 新壁始于细胞板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往后把题迎刃解
减数分裂记法二:
有丝同源不配对。减二无源难成对,联会出现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一。
大量元素
洋 人 探 亲,丹 留 人 盖 美 家 O P C H N S P Ca Mg K
People=人 微量元素 记法一
新 铁 臂 阿 童 木,猛!Zn Fe B()Cu Mo Mn
记法二 铁 猛 碰 新 木 桶 Fe Mn B Zn Mo Cu
记法三 铁 门 碰 醒 铜 母[驴] Fe Mn B Zn Cu Mo 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微量元素
木 驴
碰 裂 新 铁 桶,猛!Mo Cl B Ni Zn Fe Cu Mn 组成蛋白质的微量元素
佟铁鑫猛点头
铜铁锌锰碘 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赖氨酸 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记)甲携来一本亮色书。(或)假设来借一两本书(或)甲来借一本蓝色书(或)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或)苯赖色亮,异苏甲缬(解释):又笨,又赖,但颜色比较亮,容易酥裂,是双假鞋。
(或)带情书来,协议两本。(即)蛋色苏赖,缬异亮苯,(或)苏缬色,欲赖帐,家留把柄亮一亮
光合作用歌诀
光合作用两反应,光暗交替同进行,光暗各分两步走,光为暗还供氢能,色素吸光两用途,解水释氧暗供氢,A D P 变 A T 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二氧化碳气孔入,C 5 结合C 3 生,C 3 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还需氢,还原产物有机物,能量贮存在其中,C 5 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永不停。
12对脑神经的记忆: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听八面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 组织器官分化(胚胎发育); 内消呼肝胰,外表感神仙。(或)外表感神仙,内消呼肝胰。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种类:蓝色细线支毛衣(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口诀
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
无维生进大肠。
伴X隐性遗传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遗传都可以据此总结。
关于遗传系谱图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伴性看女病。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伴性看男病。
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鉴别试剂及现象记忆方法:
有个学生叫(糖斐林),在砖厂,不小心被(烧红的砖)汤伤了手,正在沮丧之时,(苏丹三)王子和四王子来了,(三王子)拿出了圣旨(橘黄色),说 他已被国王聘为翰林院学士,(四王子)在一边说这下你成了(红)人了。于是,糖斐林高兴的去上任,在路上,他看见(两个小孩用尿粘鸡蛋)吃,把
他的脸逗乐(紫)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记忆
生物氧化两类型,有氧无氧均进行。有氧呼吸三步走,两步脱氢一氧化。
(1)在基质余在“线”。无氧呼吸两去路,一为酒精二乳酸。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鸡血加水细胞破,一次过滤取滤液,促溶解用浓盐水,加水析出DNA,再次过滤弃滤液,DNA从粘稠物中得,浓盐水,再溶解,三次过滤除蛋白,滤液加入冷酒精,提纯以后来鉴别(定)。要使碱基能配对,弯公找驼背(A-T G-C)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出有很多中记忆方法,比如谐音记忆法,方言记忆法等等,再如,记几种碱基就这样记A-腺嘌呤;G-像个小鸟,就是鸟嘌 呤;C-和细胞的缩写CELL一样,就是胞嘧啶;T-天哪,在胸口画一个T,就是胸腺嘧啶;U-撒尿的时候总该有个容器吧。呵呵,就记住了。当然啦,不管 怎么记,只要记住就行;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表明,类似这样的口诀记忆方法对于学生记忆生
物学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常用口诀
1、有关细胞膜的记忆
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
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3、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
(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4、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时的症状区分
A、生长激素缺失或者过多时的症状
一头生(生长激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B、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
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
5、五界分类法的内容及提出者: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味(魏泰克)真(真菌)美(美国人)--由美国人魏泰克提出的五界分类法及其内容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6、生物进化中
(1)人类的进化阶段四个:难(南-南方古猿)能(能人)立(直立人)志(智-智人)。
(2)人类进化早晚期智人中发现的人类
马(马坝人)丁(丁村人)吃枣(早期智人)泥(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山顶洞(洞人)里有罗(克罗马侬人)碗(晚期智人)
7、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
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
8、在环境保护一节中学习记忆的东西特别多。
我国特有的物种(大熊猫、白ji 豚、水杉、银杉):特大白水银 古老的物种: 老古扬(子鳄)掌(鹅掌楸)打木兰(大叶木兰)
珍贵动物:熊倪给白ji 豚喂乳,扬子鳄爬上岸来迷了路(大熊猫、大鲵、白ji豚是哺乳动物,扬子鳄是爬行动物,迷路--麋鹿)重点记的是大鲵是两栖类,熊倪是著名的游泳运动员,人会游泳,以此来记忆两栖,扬子鳄是爬行动物,白ji豚是哺乳动物。)
珍稀植物:金银落了,鸽子拱出被子来(金钱松、银杏、银杉都是裸子植物,珙桐又名鸽子树是被
子植物)灭绝的动物: 野马绝迹江湖(新疆虎、野马已经绝迹了)
能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 柳月美人喝菊丁嚼杏槐(柳杉、月季、美人蕉、菊花、丁香、银杏、洋
槐)
能分泌抗生素,有杀菌功能的植物:圆黑屋(梧)里悬挂着橙色的柠檬(圆柏、黑核桃、法国梧桐、悬铃 木、橙、柠檬)
在课堂上适当的改变一下气氛,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但是切记量要
适当,每节课都用多了反而记不清
第二篇:生物学谚语
谚语、俗语、成语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2010-12-3 10:44| 发布者: 柯珲璋| 查看: 993| 评论: 0|来自: 福建中小学生在线
摘要: 蕴含生物学知识的谚语、俗语、成语大盘点。关闭广告 展开广告
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产生的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描述的也正是这一生态现象。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要认识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反,“橘逾淮北而为枳”则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立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蛾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一种适应性,但当遇到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千篇一律——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和均分。正常情况下,不论细胞分裂多少次,染色体数目不变,保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改头换面——变态发育(胚后发育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与幼体面目全非的自己)
一分为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华而不实——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的现象(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开花,却不能受粉,很难形成种子)
时隐时现——连续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形态的变化。
吞吞吐吐——细胞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无中生有——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绿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糖类)根深叶茂——根吸收水和矿质离子与光合作用(根深才能充分吸收水和矿质离子,使二者最大限度地参与生命活动,保证植物茁壮成长)
瞬息万变——新陈代谢(即生物体内数量众多、反应迅速的化学变化)
川流不息——高等动物和人的循环系统,负责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津津有味——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使味蕾感觉到甜味)
移花接木——植物的营养生殖方式(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花卉和果树)不攻自破——卵生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幼体破壳而出,进入胚后发育)
无师自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即景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
六亲不认——动物后天性行为中的印随(刚孵化的小天鹅,会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可以不是双亲)惊弓之鸟——鸟类的条件反射。画饼充饥——人的条件反射。
开花结果——开花受粉后形成种子,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供不应求——异化大于同化(如人的甲亢)言传身教——高等动物和人的后天性行为(使个体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以更好地适应 环境和社会)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含义:这里肥主要指矿质元素,说明植物在开花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矿质元素。春华秋实,如硼元素是植物开花结果时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一旦缺乏,不利于花粉的萌发,植物只开花,不结果。
说明: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飞蛾投火——自取灭亡”
含义:“飞蛾投火”是昆虫的一种先天性行为——趋性,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等,他们都与神经调节有关。
说明:动物的趋光性也是应激性。
“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
说明: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
“朵朵葵花向太阳” 这是植物的向光性,由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长得快,弯向光源。
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适应环境。
“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变异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说明:生物具有遗传性,也借指:因果报应。
“树怕没有皮,人怕不要脸”
含义:树皮里有筛管,筛管是输导有机营养物质的,如果树皮被损坏了,筛管就被切断,根部就不能得到足够的有机营养,会“饿死”,直至整棵植株枯死。
说明:脸面是人最重要的,就像树皮对树的重要性。
“万物生长靠太阳”
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太阳的光能必须要首先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被固定到合成的有机物,所有的动物和人类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大树底下好乘凉”
本意:在某种庇护下,可以很轻松地做事或得到利益。
生物学意义: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树叶茂密的大树进行着强烈的蒸作用,水分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而成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大量热量,使其温度下降,从而使大树底下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作茧自缚”
生物学含义:适应的相对性,作茧的目的是保持自身,而因此更容易被其天敌捕获。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生物学含义:生物有变异性,变异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含义:鱼儿用鳃呼吸,过滤水中的氧气,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氧,鱼离开水,就不能呼吸会窒息死亡。瓜是果实,瓜的生长需要秧苗的光合作用为其提供营养,没有瓜秧,瓜就不能生长。
物竟天择,优胜劣汰
含义: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的竞争、捕食等,谁胜谁败,谁存谁亡由自然环境来决定,来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优胜者生存,劣败者被淘汰。生物有适应一定环境的特征。
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
含义:麦初长时,任水灭顶无伤害,因为小麦幼苗期需水多,成熟时,需水少,水多影响其生长,说明植物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发育时期,合理灌溉。
农谚说:锄头下面有水,锄头下面有肥
含义:是说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能的原因是锄地松土可以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矿质离子的吸收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利于硝化细菌的活动,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促进固氮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肥力,有利于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减少氮素的损失,促进植物生长。
常言说:吃胖容易,减肥难
含义:吃胖容易说明糖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只要食物中有足够的营养,就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贮存在皮下,使人发胖,只要还有进食,就会不断地摄取营养,就不会让贮存的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只有当摄入的营养严重不足,糖代谢发生障碍,才会动用贮备的脂肪氧化分解供能,才能使脂肪层变薄而减肥。
“金蝉脱壳”
生物学含义:昆虫的变态发育。
“画饼充饥”
生物学含义:条件反射。
一山不容二虎
含义:种内斗争
狼狈为奸
含义:种间互助
鱼蚌相争,渔翁得利
含义:种间斗争
落地生根
含义:植物营养生殖,无性生殖的一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义: 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这句谚语隐含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又有如:“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蜾蠃常捕螟蛉为食。
红花还需绿叶抚衬
含义:红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花的生长需要叶片的光合作用为其提供营养,没有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不会有红花的生长。
第三篇:中国象棋谚语口诀
中国象棋谚语大全
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国度中,到底有多少条象棋谚语?谁也难以统计。普通谚语,它产生于文字之前;象棋谚语,只能在象棋产生之后而出现,迄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怜因为它扎根于民间,绝大多数只能靠“口头禅”流传下来,湮灭了多少?真的难以想象!象棋谚语历经千年沧桑,能够流传至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象棋谚语从语用功能上,它是象棋语言宝库中的“明珠”!从炼义铸形上讲,象棋谚语是象棋先哲们智慧的结晶;是象棋民间语言的艺术火花!它是以“口碑性”顽强地在民间广为流传。
象棋谚语除了具有普通谚语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特殊性。它能在九十个交叉点、三十二枚棋子中浓缩整个世界;浓缩人生哲理!你看,那些谚语既讲知识又阐明道理,真是一套一套的。
谈到棋艺性质时,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
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
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中最忌什么?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什么形势最危险?棋谚说:“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
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
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读者朋友,你说象棋谚语是否包含了人生的真谛?
象棋谚语 下棋如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
下棋的策略:“兵贵神速,抢先入局”。
下棋讲究“先”字:“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棋子的走法:“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下棋的心态:“临杀勿急,稳中取胜”。
强调稳慎:“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马炮争雄:“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最忌:“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形势危险:“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下棋的艺德:“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
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
人间一切事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闲人指路,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最险不过当头炮,难防莫非拐弯马。得意之时休大意,小卒过河亦英雄。
擒贼先擒王,先下手为强。攻其要害处,非死即重伤。车类象棋谚语
输棋只因出车迟,一车十子寒。得势宁可弃车,车不落险地。低头车,阵式虚。单车欲保剑,不能一条线。单车难破士象全,车正永无沉底月。
马类象棋谚语
马不躁进。马有八面威风。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马怕别腿。马不落角隅。双炮一条绳,残棋马胜炮。独马踩无棋。
炮类象棋谚语
炮勿轻发。开局时,炮不换马。炮头空,恶又凶。炮进冷巷,难兴风浪。孤炮难鸣。有炮需留对方士。残棋炮归家。
卒类象棋谚语
中卒守将门,无事莫轻进。无“叫将”不食中宫卒。卒进不惜身。弃卒开僵局。小卒过河当大车。一卒之微,全局攸关。卒坐宫心,老帅发昏。棋多双卒易胜。一卒功成见太平。老卒无功。
象类象棋谚语
象眼谨防塞。臭棋乱飞象。缺象惧炮攻。象棋象棋,无象无棋。
士类象棋谚语
无事不支士。支起羊角士,不怕马来将。背士将,忌炮攻。支错士,自找事。缺士怕双车。士亏应兑车。
将类象棋谚语 无事不动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将忌暴露。高将多危。太师坐椅。将军大脱袍。
双子配合类象棋谚语
车结“霸王”,铁壁铜墙。双马如绞刀,看你往哪逃。连环马气死单车。中路攻坚靠叠炮。一杯不醉两杯醉。二鬼拍门。车心马角,神仙难救。车马冷着。单车寡炮不成棋。翻江轱辘炮,恰是把葱剥。海底捞月。马后炮,把命要。卒坐宫心马一绕,将帅发呆死期到。门东户西守和之规。
多子配合类象棋谚语
三车闹士,神医难治。三仙炼丹,九宫掀翻。三象三士,可成和势。三子归边,将帅喊天。大刀剜心,老将抽筋。插上铁门闩,老帅受熬煎。天地炮响,神兵难挡。审时度势,弈战心理。谋定而后动。临杀勿急。死子不急吃。得先时且忌着忙。欲速不达。棋优不顾家,好比睁眼瞎。强胜易负。欺着莫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下棋最忌随手。战略规划类象棋谚语
开局务要抢先。善战者求势。欲弃子攻杀,须全局筹划。先固己,再攻人。重守怯攻,智者不为。我势弱,勿轻进。彼强击帅。我弱求和。劣势不妨搏杀。宁失子,不失先。得子失先非上策。
战术运用类象棋谚语
调虎离山。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金蝉脱壳。釜底抽薪。避实击虚。兵贵神速。擒贼擒王。勇者致胜。善出奇兵。巧用等着。妙使顿挫。双重威胁。借势谋子。弃小图大。顺水推舟。
把握全局类象棋谚语
积小胜为大胜。恋子莫如弃之。胜棋不闹事。微隙在所必乘。两利相权就其重。两害相衡择其轻。前车之鉴。棋错一着,满盘皆输。真假先手,辨清再走。骄兵必中计。良机稍纵即逝。授人以隙,后悔无及。输棋只因次序错。棋忌只看一角。莫放虎出笼。不贪食饵兵。失先弃子却无成。贪攻忘危棋势溃。恋战必酿祸。入局勿贪。当局者迷。
第四篇: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的性状都跟亲代相似,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两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同亲代相同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的变异
亲代及其子代之间的性状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联系我们学过的减数分裂知识,不难理解亲代传给不同子代的遗传物质(DNA)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由于环境的不同也可能引起性状表现不同。生物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如果是发生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一般不会遗传给子代,而发生在生殖细胞里的遗传物质的变异就会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物种。
3、“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关系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食物和空间等生存资源而发生种内斗争的现象,还涉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虎是大型肉食动物,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能量流动的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且传递效率只有10%~20%的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则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就会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二”并不是准确数,只是表示数目少。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关系
这句谚语形象阐释了生物之间的不是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这句谚语隐含的完整食物链应该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关系
从生物学上分析,这句谚语解释了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种间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被消灭。不同生物之间会因争夺相同的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就越激烈。
6、“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句谚语描述了昆虫对光发生的应激性,即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到生物,我们应该想到利用“诱虫器”捕捉昆虫是利用了“避光性”、利用“性引诱剂”消灭害虫是利用了生物对异性生物性激素的趋向反应。
7、“一朝被蛇蛟,三年怕井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这句谚语是人因害怕“蛇”而产生的一种对“预设的性状相似的食物”存在条件反射的现象。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这条谚语,我们应该要联想到学过的添减反射的结构基础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
8、“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产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我们要力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大力宣传环保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一些国学、谚语中的生物学道理趣谈
一些国学、谚语中的生物学道理趣谈
摘要:选取一些与生物生物相关的国学语句、谚语,介绍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同时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关键词:国学、谚语、生物
在我国传统的国学典籍、日常谚语中包含大量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这当然与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模式息息相关,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总结,但在这些典籍、谚语中往往只是介绍了“是什么”、“怎么做”,而没有说明为什么,其实在这些知识里蕴含着许多生物学道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引用,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相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还能促发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去阅读我们的国学典籍,更加热爱并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治本于农,务资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语出经典蒙学《千字文》,讲的是治理国家,关键要发展好农业。农民应首先开垦南面的土地种植,等粮食收获之后要把新粮作为税交给国家,国家根据贡献多少实施赏罚。这里面特别提到首先要开垦南面的土地(南亩),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依赖于光合作用,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光照是植物生长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生物学中太阳光能被称为能量之源,而南面的土地光照是最为充足的,所以应首要开垦。俗语讲的“向阳花木易逢春”、“万物生长靠太阳”、“宁在人下做人,不在树下种树”原理都是如此。这里面还明确提到要把新收的粮食上交给国家,这是国家要储备粮食为防止发生战争、或是自然灾害,在今天我们称之为“战略储备粮”,储存的粮食每年都有损耗,每年都要更新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超市买来的粮食不如农村老家种的粮食好吃的原因之所在——买来的粮食大多是粮库里被更新出来的陈粮,已经存放了一年甚至更久啦!另外,五谷杂粮多为禾本科植物(具有长条形的叶),在这段话中“稼穑”、“黍稷”、“税”等字都从“禾”旁,也能够看出我国古代以农业为本的社会特点,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税”字,在“赋税”一词中,“赋”从“贝”旁代表钱财,“税”从“禾”旁代表农产品,因此从说文讲字角度看,我们当今把“纳税人”一词改为“贡赋人”或许更贴切呢!“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语出《荀子·富国》篇大致意思是农民们要把田块划分好,时常注意除草、施粪肥。我们耳熟能详的“草多欺苗”、“锄禾日当午”也讲的是要除草,“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指的是要把粪便多施在田地中,老祖先知道这样做能够增加产量,那么除草、施肥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这其实与生物上讲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相关,在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阳光、水肥等),及时除去杂草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太阳能;而粪便肥田是因为其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者)后形成的无机盐能被农作物的根吸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CO2还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尤其是在大棚生产中),从而促进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使用有机肥还能增加土壤保温、保水和透气能力(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这是出自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经》,这里面提到了“六谷”,而我们通常更多说的是“五谷”(五谷杂粮)啊,这是因为“五谷杂粮”一词虽由来已久,且广为流传,但是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其具体指的哪五谷却一直不很明确,从较早的《黄帝内经》到《孟子·滕文公》,到后来的《本草纲目》解释各不相同,差别主要集中在五谷中是否包含“稻”,还有的解释是五谷是泛词,表示各类农作物产品。在《三字经》中所说的“六谷”介绍的很明确,且是针对无稻之说的“五谷”。稻是南方的农作物,虽然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可能逾万年),但是在唐朝才开始在引进到北方种植的,而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北方的很多地区并不适合稻的生长,所以在有些著述中的“五谷”不包含稻。那么为什么稻不适宜在广大北方地区种植呢?这主要是跟稻的生长习性有关,稻与“麦黍稷”虽同属禾本科植物,但是根系远不如它们发达,因此生长中需要浇灌较多的水,而在过去小农经济时代,在较缺水的北方很多地区是无法满足这一条件的。且稻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北方较为寒冷也是不适宜种稻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挪活,树挪死。”
这是一句民间谚语,为什么树木挪动位置之后容易死亡呢?这其实主要是与树木的水代谢失衡有关,树木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表面的气孔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水与失水大致平衡。一旦将树木移栽,势必损伤大量的根(有句话叫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大),尤其是失去根成熟区的大量根毛(根吸水主要靠根毛),这样就使得移栽后的树木吸水能力大大降低,维持不了植株水分需求而导致死亡。但情况也未必如此,如果是在春天,尤其是早春移栽树木,存活率还是很高的,因为春季树枝上有大量的芽,芽能产生一种叫生长素的化学物质,促进根的形成,且春季树木叶片还未长成,对水分要求也比较低,从而使得存活率大大增加,因此移栽植物一般都在春天,植树节不就是在春季么!有时如果实在要在其他季节移栽树木的话,除了要及时浇水外,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根系(连土一起移),以保持移栽后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去除部分枝干、叶片,以降低树木的失水能力。从而维持移栽后植株的水平衡。5 “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也是一句民间谚语,与“瑞雪兆丰年”以及《幼学琼林》中所说的“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指的都是一个意思。大雪为什么能预示丰收,这当中其实蕴藏很深的科学道理。我国种植的小麦主要是冬小麦,属于冬性植物,需经过春化作用(此类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使花芽形成)才能正常开花结籽。大雪意味着天气寒冷,有利于春化期的作用;同时丰富的雪水为春季小麦的生长储蓄充足的水分;另外寒冷的天气还能冻死许多农业害虫,减少小麦的病虫害,尤其是在春天大雪融化时吸收土壤的热气,土壤温度降低,使刚经历了冬眠的虫子被大量冻死。
类似的锦句、谚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老祖先积累的宝贵农业生产经验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道理,这里只是摘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主要阐述了农作物生长与光照、水、温度以及无机盐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做个有心人,发掘传统国学中更多的文化瑰宝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B-b/2015/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