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
幸福: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感觉不到幸福的原因
概述: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1.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2.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3.老爱攀比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
薰衣草远去了。
4.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痛苦。
5.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6.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8.不懂得分享
虽然现在社会资讯发达,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却越来越少,更容易让大家造成心里的闭塞,所以懂得多渠道,合理的分享,是获得幸福关键因素。
首先你要相信幸福就在你的身边,触手可及!这是个前提!假如你不相信幸福的存在, 又如何能够感觉到幸福呢个人认为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心理感受所交汇而成的暧暧细流,流遍全身,流过心田,让人舒心,开心,产生愉悦感!而并不是金钱与物质上极大的丰富就可以替代得了幸福的.当然,每个人幸福的标准并不一样,处在饥寒交迫的人,生存为第一要义.吃得饱,穿得暧对他来说就很幸福了!可见幸福是跟人的自身需求息息相关的!总之,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个笑容,一个温暖并包含爱意的眼神都会让你感到温暖,这都属于幸福的元素,集合这些美好,握在手中!慢慢去体会.在你失意和不开心的时候,仔细回想,你会发现一切的阴云终究会被幸福的光芒所射穿,照耀在你的身上,温暖你的心灵,世界上一切美好东西的都会化身为幸福的因子包围着我们,等待着我们体会和发现!用心去感受周围一切吧,不管是人、物、有生命的,还是生命的!当你感受到,并且自内心发出由衷的微笑时,这就是幸福!幸福不是追求的,而是感受到的,是内心对于美的事物的积极反应!这里是10点建议,如果你想追求幸福,这10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人生悟道理最重要而不单单是学习科学知识
--“老朱啊,你看看,人家才初中文化,现在是资产千万的一个大老板了,你呢?都博士了,一个月才一个月拿五六千。”--我也不知道啊,他行呗。
这样的话,想必很多人听说过,但是,为什么那个大老板能发迹呢?难道真的是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海角都不怕。”吗?那个大老板初中文化水平,可能还没怎么把数理化学好,就步入了事业的草原。他是用什么东西在支撑他的人生之树呢?
有很多原因:勤劳、毅力强、人伦关系好、身体棒、反思等等。
这些原因的背后,有一个深深的信念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学习和上进。学习什么?学习道理,而不单单是科学知识。
为什么要上进,正是有了上进心,人才会越发去学习。有了学习,人会发现自身的懒惰,变得更加勤劳; 有了学习,才知道毅力是难能可贵的;
有了学习,才会使人伦关系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有了学习,才会吸取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加强身体锻炼;
有了学习和上进,人自然就学会了反思,这样,他就会更加的进步。
所以,我时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你不用去和别人比什么勤劳毅力成绩等,你只要让自己是出于一种不断学习和上进的态势,你将来就会超越自己。这句话一般说来,总是击中学生们内心的要害,要提高就是改善内心的信念,那就是学习和上进。他们的进步也是很大,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这也是自己教育学生方法中的杀手锏之一。
有时候,在不停的思考中,挖掘自己内心的死角,让这些死角变得积极起来,不与人争执(对错之事不必争),之后,就看到了生活质量变得更好了起来,人伦关系更好、身体更好、工作也更有业绩了,等等,这些无疑是应验了一句话:想到就能做到。
由于家庭中出了一些变故,所以,有些工作上的事也不想让父母操心,但于我看来,人的发展要长远看,工作中虽然短期出现一些不顺(在一般人看来),那也是正常的,若一旦拿这事跟老朋友比起来,那肯定是比得气死人,中国文化中的《易经》、《吕氏春秋》中也提到过用平常心看待这个世界。所以,我是一直在认真地在走自己的路。现在看起来,同样如此,不计较得失,顺和不顺都会有收获,人们为什么凡事要主观地求顺呢?顺其自然为最好。
这两年,如果大言不惭的说,经历的人生体验和悟得的道理,还是很多的。很多人常常用消极的论调来敷衍自己的人生:我又没经历过,怎么学到这么深刻的人生经验呢?这句话是很消极的,殊不知可以借他人的经历和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来填补自己思想的空缺吗?
其实,我们现在几乎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祖先们经历着。他们的经历中独到的部分往往被经典名著记录,这些著作就是我们当今所看到的中国人文哲学历史书籍。培根说过读历史以明智,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自己能有积极的思想,有着进取的意念,是终归能想到用这些瑰宝去填补自身思想的不足,填补的目的不二,就是让自己充实起来,能影响并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继而建立自己幸福的生活,并带动一批人,同时也能有意无意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断补充人生的智慧吧,而不仅仅是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人,是要往智慧方向发展的。
提高生活质量的终极法则
说到终极法则,无非是要提及人们最不愿提及的一个字,那就是“死”。每个人都不愿想到这个,但只要能想想这个,自己每天的生活质量就能大大提高,幸福会不知不觉的来到。这样以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人之初,性向善。
人,终归一死,如果一辈子尽心做善事,在死之前是不会有太多遗憾的。人,死的时候但凡能说话的,是绝不会说假话的。如果死前悔恨自己以前没有去关爱别人,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他无疑是要临终前忏悔无比的,如果我们把时光拉到将来的那个时刻,想想看,我们今天要怎么做呢?是不是要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去减少到时候的那种荒凉可怕的后悔呢?因为,人的死,只有一次。死后,人会进入另外一扇门,那边的世界是青面獠牙的恶鬼岛还是香气扑鼻的人间仙境,取决于当今世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违背了自己的责任或者说自己的思想是不是进取的。也会有人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如果能死第二回,我就把原来的悔恨弥补回来。”那是梦想,怎么可能发生第二次?
担当起自己目前应担当的责任,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还不能醒悟的话,死后只能下地狱了,因为他不下地狱,就没人能下去了,他的执迷不悟、不尽职尽责是不可饶恕的。我们希望的是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尽责,包括工作、家庭、健康和精神世界。
对于工作,尽职尽责,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很多朋友做的也不错。说到家庭,就很少有人能说自己是尽到责任的呢?或者对于自己的健康,又有多少人在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呢?
说来也怪,为什么偏偏工作应该尽职尽责,家庭和健康等方面就不去尽职尽责了呢?
我们都是社会人,不是单单的职场人士,这话说出来让一个小孩听来都明白,但我们当中就为什么有些人迷茫了呢?
这就要看是不是能看到生活的全部了。如果他认为生活全部的重心就是工作,那么,他可能只会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可能更多数的群体就算这样,他也不会去尽责的,可能会敷衍塞责。
如果他认为家庭是生活的重心,这样会带来幸福,他会在工作上尽职尽责,有了好的经济来源才会有宽裕的家境,才会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不能尽心去保护自己身体的健康的话,那一切也只是徒劳。
若一个人只是为了保养自己的身体和面庞免于残风侵蚀,而不顾其他,那,这样的人会死的很惨,会饿死街头的哦。
能做到生活家庭和健康和谐的话,他必定是一个极富有思想内涵的人,精神世界他是会自发的去争取的,因为精神的宝藏是无穷尽的,任凭我们去“抢劫”,能在这方面有抢劫的内心信念的话,他将来的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我们现代人则是于精神财富于不顾,胡乱地在金钱堆上捆着炸药去掘金,冷不丁身上的炸药会爆炸,到头来,一无所有,精神财富是这桶炸药的克星。有了精神财富,任凭怎么去掘金,炸药只是炸药,不会有砰然爆炸的那刹那,何尝不是一件喜事?
美妙的工作
前面说过了,人生学的是道理而不单单是科学知识,我把工作理解为十分必要而不是最重要的事件。
工作上要学的东西很多,人伦关系、专业知识、做事艺术、做人艺术、个人素养,除此之外,恐怕要加强的就是个人的信念了。
人伦关系如何改善,这个没有定论,现在市面上的大多书籍浩瀚烟云,无从读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听过原来一位大家说过,阅读历史和中国传承至今的文化精髓著作。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的一位法国学生问他:“老师,您现在怎么不教我们道家儒家思想了呢?”南怀瑾先生后来回答了一下,意思就是说我现在不开这个课了。当初,这位先生是怕中国文化被国外人都学去了,国外学到的是南怀瑾大师的智囊打包,这一学,国外人士可就成了文化大盗了。想当初,田成子窃齐也就是一名大盗。
--引用南怀瑾先生《谈历史经验》。春秋末期齐国的富强繁荣,渔业农业发达,地方又大,建立国家的一切政治规章制度,都是依照他们先世的圣人——太公望的做法,一点都不错。可是不料出了一个大强盗——田成子,齐国后来就亡在田成子手里,田成子叛变,杀了齐国的皇帝而自称齐王,偷来了齐国这个国家,而田成于所偷的又岂但是齐国,并且把齐国几百年来,好的政治规章制度,都偷过来用上了。所以历史上虽然骂田成于是窃国的强盗,但是田成子却安安稳稳地做了齐王、齐国的大老板。当他有权势在手上的时候,国际上一样地恭维他,一样地承认他了,到底他还传了十二代。由这个例子看,田成子不但偷到了齐国,连齐国历史政治的经验都偷到了。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欧美经济如此发达,但如此高深的做人做事的人生哲学学问,欧美是不具备的。从上面法国学生的例子看出,我们中国文化精髓有这多么强的吸引力,乃至现在韩日对此是垂涎三尺的。
曾也有高人说过,人一生,要感谢老板给你一份工作。
是工作给了我们无数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没有工作,人如何生活?只要是凭借某种介质生活,人必定要工作不可,除非是接受施舍,接受施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工作吧。
成人到退休几十年含辛茹苦地起早摸黑的工作,工作是一种艺术,不是一种手段。如何能在工作中得到他人的认可,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是人区分于动物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那就是人需要认同感,做人的认同感和做事的认同感,当被认同时,相当于自己是被鼓励的,所以,这也是鼓励的意义远远大于批评的原因。
工作中,人,有很多素质需要去提升。就说教育行业吧,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往往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如果说,车零件的车工不用心,车坏了一批零件,这批零件大可被回炉成为铸铁,继而又被加工。但是,有些是不能被回炉的,这就是教育。教育学生是没有回头路的,教了就是教了,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行为影响就是被教师的素质和形象所刻画的。如果某段时间刻画的失败,那么孩子的思想改善是不能像不合格的零件能够回炉的。这就是教育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最大特点。这由不得我们做教师的任意胡来,一个老师的素养很重要。这个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师专业知识丰富,但是就是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了。
在如今中国不大称赞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良好的素养去影响每个孩子。我们教师不是没有事情可做,在这样一个大的教育体制下,真正能影响孩子的往往是接触孩子的一线人士,孩子的教师、父母和其所处的环境。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赖于孩子的教师、父母和社会环境,而教师和父母自身的素养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这才是当前教育体制下我们教师和父母能实实在在做的一些事情。
对于一名从事教育的人士来说,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能把自己教育的素养和优势融合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家庭。
幸福的夫妻双方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悟道理,而不单单是为了一件事情对错去争执不休。这个观念必定存在与人行为的各个方面。家庭中也是如此。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的和谐。家庭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单位,家庭的和谐是根本。家庭问题自古以来就纷纷不断,婚姻话题自然就成了永不磨灭的主题。
爱情,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又一区别。动物没有爱情,只有性,那是自然的性。爱情,赋予了人类,但是人们没能更好地把握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不积累精神财富,肉体结合就不能达到高尚境界[1]。若认为喜欢这个男人(女人),就是爱情的话,那不免对爱情的定义下的有点草率。充其量只能叫欲望。
西方大哲学家英国罗素也说过,家庭幸福的要素之一是二人需要合作。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句话,家中二人一条心,是对罗素先生这句话最为精辟的解释。
家庭从何而来,从二人相识、恋爱而来。美满的家庭需要二人有良好的自律,需要二人的价值观类似,纵然兴趣不大一样也没关系,但是价值观类似是很重要的一点,这点也是二人良好合作的根本。毕竟,以后二人要同心同德经营这样一个家庭,所以,必要的精神素养是重中之重。
二人合作,对子女的影响很大,无论子女以后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他们会尽早地体会到合作与团体的力量很重要这一点。那么,对于将来的工作和家庭,二人合作有着巨大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
合作,是对父母双方不足的包容;
合作,是父母双方经营家庭的无穷动力; 合作,是教育子女最得天独厚的示范教材; 合作,也是家庭通向幸福之路的根本法宝。
在中国,儿女的谈婚论嫁往往要争取父母的同意,这是必走的一个环节。父母若能站在下一代的立场考虑二人的和谐程度而不是凭由自己对女婿(媳妇)的感性判断而对施行自己手中的生杀大权。当今,很多父母是如此,在旧社会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家长的包办婚姻中有多少是促就了子女的幸福家庭?恐怕数据实在不敢恭维。
这些是复杂的,其中合作和互相宽容是必须考虑的。家庭世代传承,是进一步建立优质的家庭,就要摒弃原父母家庭中不足的因素,吸取原父母家庭中好的精华,结合子女们的创造和精心经营,幸福的家庭才会继续诞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代的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中国家庭的一大特色。家庭,在中国这个文化古都,是讲情理的,“情“字在先,”理“字在后,先有情在有理,这个也应验了中国人伦关系中的一个法则:你不讲情面,我就不跟你讲理。在家庭中,这个也是永恒的。如果家庭是很温暖的地方,则情很关键。家庭是讲情讲温暖的地方,理是其次的。
世上没有对错,只有有情和无情。
这也是文章开头,我提到的,人生是悟道理,而不是单单学习科学知识。中国的古代哲学是智慧,不是科学,超出了科学之上,倘若认为人的一生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那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是那位老板能事业家庭成功的一个原因,因为在他的脑海中,体验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对与错只是相对的。
人际关系中,保持平常心,不要鸡毛蒜皮的与人争执,是保持中庸的一个好方法。就算某个人争赢了,他必然失去一些东西,那就是失去了别人的合作,得到的是别人投来的憎恨。有智慧的人在原则上保持不变的独立之外,无所谓的小事情不会与人争执,那是没有意义,耗费生命的行为。《反经》中指出,任何行为的后果会有两面性,如果单单看到表面认为自己好像得到了一些利益,祸总是福所附身的。保持一个平常心很重要。
保持一个平常心,也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事保持平常心,就是了。人生的大智慧在于幸福,而不是一件事情的单方面对错,老子三千年就指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既然能传承到如今,自然有其深深的智慧蕴含其中,现代人切不可为了一味地挣钱,而不去丰富头脑。说句实在话,有人说,现在国学热的兴起,是有很多人拿《论语》《孟子》《老子》来增强自己的处事能力来挣大钱,这只是片面的想法,因为这叫拿牛刀杀鸡,这些中国的精髓何止这些用途。古代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今浅尝辄止岂不是对先人文化的一种亵渎吗?这就是不尊嘛。
中国古文化是用来提升家庭幸福、提升个人修养、提高国家精神实力的最佳包裹财产。
思想,是 无形的,却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有志之士,我们真的要好好思量一下吧。
您的工作、您的家庭和您的健康,还有那让生活不断充实的那些中国文化宝贵的财富,尽可能地去挖掘吧。
婚前谈子女教育子女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双方能给以对子女无私的爱,能以自身言行做起,最子女进行教导,不失为家庭和谐的一种绝好的方法。对子女的爱是让子女感觉到是这样,而不是父母自以为是以为子女感受到了爱,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自律的、是无私的。
为什么很多孩子对父母说”我到时候要杀了你”这样的狂言,出自于一个孩子只口,不由得让我们做家长和正婚恋中的佳人们有个意识,我们是在教育子女,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我们真的要学习一下《发展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了。
车工车零件,总要先学习技术再学吧?那为什么父母往往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学习一下有哪些好的教育方法呢?为什么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在家庭中反而就不能为自己的亲身骨肉多思量一下呢?这不是我们父母的过错,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教育儿女是多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手中没有教育方法。21世纪的年轻父母(70-80年代出生的)们,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多的是沿袭自己的常被教育自己时期的那种方法,时代飞速变化,如果车工在30年前和现在用同样一部车床车零件可能还能车出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零件来,但是教育孩子,这样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零件材料本身在变化,倘若还是用以前的车床尺度、力度和时间,就不大可能车出前后一样的零件。所以,我们现代父母们的脑筋能放灵活一些最好,用不断具有艺术性的手法去在家庭历程中描绘出一副独一无二的教育蓝图来,这才是新时代父母们要做的一件家事。
如何能做到幸福呢?
只要能做一个有心人,幸福就能达到。我这里只是和朋友们一同分享一些书籍和方法,或许能帮助您们能在追求幸福的列车上扫清一些障碍。
首先要具备获取幸福的无比信念,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向往。如果没有这个的话,那这篇文章也不必往下看。
其次,需要良好的人伦关系和家庭氛围,如何做到?没有具体的方法,朋友们从书中去领悟精髓吧,然后揉炼为自己内在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生活哲学类:
1、台湾南怀瑾先生著作:《谈历史经验》、《易经杂说》;
2、台湾傅佩荣先生著作,首推《傅佩荣细说老子》、《论语心得》、《生活中心在何处》;
3、美国派克心理学家:《少有人走的路》
职场类:
4、台湾曾仕强先生:百家讲坛《曽仕强点评胡雪岩成功之道》、《圆通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
5、王耀辉先生:《开放你的人生》;
6、李开复先生:《做最好的自己》;
7、美国路·泰斯:《聪明的谈话》;
8、李惠森先生:《思利及人的力量》 家庭类:
9、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的思考》、《给儿子的信》
10、曾仕强先生:《中道·齐家三部曲—亲子关系、恋爱婚姻和家庭教育》 这是从自己书架中200多本书中摘出的10本,肯定还有我未曾阅读的佳作,无奈只能等以后陆续奉上了,请朋友们见谅。
生活的幸福,就跟养生保健一样,需要我们的悟性,去用心体会。
附:
这篇文字只是对自己内心的审视,是自己的成长途中的里程碑,也是一面镜子,她会不停地照耀着自己前行的道路,如果能对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帮助的话,则是我最大欣慰和万分荣幸。
以上文字,只是信口说来,还望朋友们多多指教。
第二篇:关于幸福
关于幸福
幸福像个天使,一对纯白的翅膀,一个满足的微笑,笑是最美的符号。
早晨一起床打开窗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我今天幸福的前奏。现在的我,笑是我的最美的符号,幸福中带着简单的快乐。快乐带着幸福的满足,幸福就是这样简单。那温暖的阳光,不会让我的幸福冷却,我接着写,想把你写进我的每一页,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重叠。《简单爱》在耳边徘徊,想念也是一种幸福,让我觉的幸福的季节是秋天,飘落的枫叶,一种凋零的幸福。绿色的蔷薇悲伤,紫色的薰衣草浪漫,我们幸福。
很多人说幸福有很多种,但我知道现在幸福的快乐是我的幸福。悲伤了太久也会幸福,第一次用文字来表达幸福。听着JAY的《星晴》一种莫名幸福,微风吹拂,对于幸福,我只能低头浅笑。我太过于悲伤,没想到幸福这么简单,浅笑现在幸福的满足。
幸福说:短暂的幸福是浪漫,漫长的幸福是不满。
我说:幸福是长久的,就算分开,幸福也在回忆。
让我幸福的是看到你快乐的笑,带着满足的味道。天空如此轻柔,思念深得像海。莫名的感动,就这么单纯没有悲哀。在这个寒冷的夜,手指在键盘上来来回回,我发着呆想着幸福的文字然后继续
手指间隙的思念,让我继续敲打键盘。希望出现美丽的章节。久未放晴的天空,依旧留着你的笑容,想念若隐若现,那饱满的笑幸福了这个季节。因为幸福在好久以前不小心迷了路,我只能用记忆叙说不曾有过的感触。让我自己解开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我现在的幸福连孤单也没有机会侵入。冷漠开始瓦解,快乐方程式重新定义,生活变的如此美好。放心追逐幸福,幸福回味那瞬间,那是你给我的幸福,我的幸福从此没有终点。
直到不成眠的夜里打开窗才发现许愿流星才刚消逝,心中的感动都已融化成你。有一种淡淡的味道叫做幸福,用心来品尝细细想像。在手心写上你的名字,摊开时是思念,握紧时是是幸福。《思念就是一种病》又听了一遍,又想起了你。想念的味道在每个转弯后就有坦途,思念变成一种煎熬。
我和你的幸福,一切都那么平淡。没有信誓旦旦的承诺,平淡的幸福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篇:幸福是什么(本站推荐)
《教师的幸福人生》相关资料推荐
一、书籍:
1、《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尔 著 汪冰 刘骏杰 译 当代中国出版社
2、《幸福多了40%》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著 闻萃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任俊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积极心理学》 Alan Carr 著 郑雪 等译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电影:
1、《叫我第一名》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患有妥瑞氏翰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2、《生命因你而动听》
美国影片,洋溢着温情,像热烈阳光下的海洋般汹涌,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毫不渲染地时时冲击我们缺乏温暖的心。它以在表达教师高尚地同时,细腻地描述了家庭生活的波折和幸福而更胜一筹的故事。
3、《当幸福来敲门》
美国电影取材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三、视频: 1、2011年开学第一课《幸福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CCTV-1 综合
2、《破解幸福密码》 毕淑敏主讲 CCTV-10百家讲坛
第四篇:幸福学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摘要:追求幸福,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那么,什么是幸福?可能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幸福是一个复杂而又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大学生是受人关注的群体,幸福是美好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本文根据现代大学生主观幸福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关键词: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大学生是现在比较受关注的群体,有研究表明:(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经济状况、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健康状态、文化因素。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主观幸福感还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3)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自我意识。当前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必然趋势,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意识的研究则是心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主观幸福感有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失构成,作为青年后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我感念不清晰、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监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兴趣、影响到自尊、自信、行为,从而对幸福感产生影响。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不断构建中得到发展的。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势必会投射在幸福感的体验上。因此,自我意识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就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来感受幸福。
2.学校学习。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与学业满意度具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研究表明,大学生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其主观幸福感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面对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能力,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策略,货缺乏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致使效率低下,影响自信心,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不利于成长。郑雪等人通过调查我国大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学习满意度高,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同时还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异,非重点大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
3.经济状况。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其原因在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较高。另外的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多数大学生并未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状况只表明父母的经济能力。这表明收入的影响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社会比较,分配偏差和相对的剥夺感是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此外,收入增加也可能意味着交通拥挤、噪音、污染等
导致负性情感的应激事件的增加,这些多多少少会影响人的主观幸福感。但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
4.工作与社会适应。工作学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工作学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对于青年人,工作的负荷量和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情绪,都与主观幸福感呈现出正性相关。中年人在工作学习上的负荷量依然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不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于临近退休年龄或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工作和学习不再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他人的协调,这有利于使他们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5.家庭环境。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的环境、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都相互影响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经济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调查发现,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己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亲密度越高,家庭的适应性越强,则越感到幸福。家庭关系和谐,情感联系亲密,长时间生活在这种氛围之中,自然能其乐融融,感受到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对生活做出较高的满意评价,而影响幸福感。从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满意感或不幸福的感觉与他们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相关。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期因素。而青少年体会到的家庭结构松散、父母关系欠佳和严重的家庭矛盾,都是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期因素。
6.健康状态。有学者认为健康与大学生的个人幸福感具有较强的相关,但是这种相关仅仅表现在被试自我报告健康测试时。如果通过医生进行客观的健康评估,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种相关。自我评估健康会受到消极的情绪和真实的健康状况影响,生活满意度可以通过主观解释自身的健康进行预测,健康不但受到消极情感和真实的健康状况的影响,而且对健康的认知也受到人格的影响。自我评估健康尺度不仅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适应水平,因此,健康的主观感知比真实的健康评估对幸福感的影响更重大。总之,健康对幸福感的影响依赖于个体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当处于一种无能为力、压抑的境况时,将会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当健康状况妨碍一个人目标的实现,它将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但通过改变目标,心理可能会适应新的标准。但是,某些健康条件非常重要,它可能妨碍一些远大目标的实现,因此,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个人的幸福感水平。
7.文化因素。人们对自己的幸福感做出判断时,无法避免地会带上文化的烙印,而且不同的文化对其判断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些心理学家依据信息的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将文化划分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前者趋向于注意自己内部的主观体验而忽略情景中的相关因素和规范因素,而后者更强调与他人的需要和期望的一致性,以及外部规范的社会一致性。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内部情感和真实性经常被认为是一种美德,高度地看重自我的成分,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发现内部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参照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自我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文化中的个人对文化准则的知觉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更强的联系。因此,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之间的相关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比集体主义文化中更明显。
总之,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是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等,幸福感是衡量生活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说明关注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为大学生创造参加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发展智能、陶冶情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条件,是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丰富多彩,增强他们的幸福感。通过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积极地看待周围的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感受现实生活,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严标宾,郑雪,邱林,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2)96-100 [2]纬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培养的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3]李银萍,庞庆军.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4]严标宾,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陈鹏、陈曲,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综诉,绥化学院学报,2007.12 [6]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7]田澜.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8]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年S1期 [9]李西彩、王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主观幸福感的实际研究
第五篇: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老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是圆满的,就是幸福的。所谓的幸福就是让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
今天我想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给哲学下的一个定义就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方式及活动。这种哲学,与在座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过具体的生活,过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事情,和一些具体的人打交道。而哲学,实际上就是让你从具体的事情、日子里面跳出来,想一想人生中间,到底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哲学就是教你如何看准、抓住重要的东西,如何看开、放下不太重要的东西。如此,你才会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至于过得太纠结。
哲学让你对人生有一个定位,有一个目标,让你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所以我想,实际上哲学就是教你如何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幸福问题。
幸福是不痛苦,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都是指这种“幸福”--个人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它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有许多的捷径。一般人会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打小怪兽.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经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猪在污泥中找乐,驴子找到草料吃是幸福的。” 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说,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的问题,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以上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道家有一部经典《淮南王书》说,“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形”。“全”就是完全,“性”就是天性,“保”就是保护,“真”就是真实,“全性保真”就是指要保护好你完整而真实的天性,保护好你生命的原初状态。“不以物害形”,就是不要用物质的东西去损害它。庄子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他反复说,“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他说的性命之情,实际上也是指的同一个意思:生命本来的天性,一定要保护好,不要失掉。西方哲学家如伊壁鸠鲁也同样强调:人要过得简朴一点、简单一点,不要有那么多复杂的欲望。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但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还是有标准、有尺度的。比如,人生中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判断的根据就是人性,就要看人身上,到底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我觉得是两样:一个是生命,没有生命,什么都谈不上;还有一个是精神,或者说心灵,或者说灵魂。人和其他生命体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幸福就是让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
我认为幸福是由两大块所组成,一个是生命的单纯,一个是精神的丰富。说到生命的单纯,我觉得特别要区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欲望的不同。生命本身的需要其实就是大自然规定的,它应该是比较容易满足的,但是超出生命本身需要的那些物质欲望,其实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当然,像私家车这样的东西,你有条件,可以去追求,但是要弄清楚一点,这些东西并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名字、身份、地位、权利、财富等,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后来附加上去的,我把它们称为“生命的社会堆积物”。当然,你在社会上生活,不能缺少这些堆积物,但是我想,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你不能永远为这些堆积物而活着,你应该经常给自己创造机会,把附加的东西抖落掉,回到生命本身,想一想你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依我看,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应该是与自然的交流,让自然感情得到满足。还有一点,我们应该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你可以去创造不平凡、去争取不平凡,干出一番事业。但是,所有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到平凡,都要用它对平凡生活的价值来衡量它自身的价值。如果你的不平凡是以破坏你的平凡生活为代价的,那我认为,这个不平凡就没有多大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不平凡,它应该让你的平凡生活过得更好,起码应该能够兼顾。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过:一个人能和他的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也说过一句话,他说:那些有野心的人,是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身上的,他们把全部时间都奉献给了他们的敌人。我觉得这些人很可怜,因为人生中真正美好的东西,他们没有享受到。
所以我说,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一定要珍惜这些平凡的感情,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这个东西比你有车、有房、有钱重要得多。
那么,有人就会问我,你认为钱不重要吗?当然,钱也重要,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商品社会里。钱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你可以去争取,但是你不能为了它把你最好的东西扔掉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生命的单纯,那些普通的、平凡的东西。钱仅仅只是个手段。当然,钱多一点可以给人比较好的心态,但是如果你除此之外没有更高的目标,仍然是为钱而生活,那我要说,金钱的最主要的好处你仍然没有享受到,你在金钱面前仍然是不自由的。
一个人有了钱以后,他就应该干什么呢?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觉得一个人和金钱之间最好的格局,就是不必仅仅为了钱去工作了,而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时候你的心态是最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一步还是需要有一点运气的。但是我想,即使在没有这个运气的时候,你也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尤其是青年人,你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个目标的,包括在经济上会有一个目标。但是我觉得不妨把目标定得低一点,这样可以更早一点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要一直走在为钱而活的路上。
追求精神的丰富
我们不光要在这个世界上做事情,还要在这个世界上带着情感生活,让自己的心灵越来越丰富。一个内心贫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贫乏的;一个仅仅关心利益的人,他一定看不到世界万象的美。
这也就牵涉到我接下来要讲的问题,人要追求精神的丰富。
人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作为自然的孩子,你要顺应自然,让你的生命保持一种单纯的状态;另一个是“万物之灵”,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属性是人之所以幸福更加重要的源泉。尤其在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以后,你幸福不幸福、生活质量怎么样,主要取决于你的精神素质。那么人有些什么样的精神素质?第一个叫做智,智力。第二就是情,情感。人不但有认识能力,而且有感受能力,对世界的美、丑是有体验的,对生活是有感受的。第三个就是德,道德。人是有精神追求的,要让自己生活得有意义,有精神目标,必须是有道德、有信仰的。实际上前两个方面牵涉到精神的丰富,第三个方面牵涉到精神的高贵。我重点谈谈精神的丰富。
我觉得人应该享受自己的智力属性,享受自由的头脑,享受独立的思考。看一个人是不是在过一种高质量的智力生活,主要看两个东西。一个是好奇心,你对世界、对事物、对知识,是不是有兴趣。一个对事物没有兴趣、对世界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单调的、平庸的。另一个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应该养成这样一种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这一点对你幸福不幸福其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