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孩子的答案
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题:“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给营业员阿姨3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一支冰淇淋;我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来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答,他肯定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清、张二江之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当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误导的孩子们都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鸟宝宝还不知道害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树上还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习惯,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获得的往往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情与爱心一起,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批评与鼓励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癌…
教育故事之十五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教育故事之十六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十七神秘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男孩初中三年时的故事。小男孩的班级刚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对有点玩世不恭的他并不感到新鲜。第一次开班会,老师没有说太多,只是反复强调一点:凡是月考成绩好的,或者进步幅度大的,都会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秘礼物。起初,小男孩以为这又是一位爱发神经的班主任在搞什么花样,所以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考结束,老师果然拿出5份包裹严密的礼物,赠给了5名表现优秀者。大家都很想知道是什么,就怂恿获奖者打开,可是,被老师阻止了。他要求获奖者必须到家后再打开,且只能一个人看。
第二天,满以为礼物之谜会立即揭开,可是,不管管怎么问,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不说。而且,与以往不同,看上去他们各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两次、三次,每次月考过后都重复着相同的故事。”神秘的礼物“就这样成为这个班每个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得到这份”神秘的礼物“,几乎是名列班级最后的小男孩也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上,小男孩力压群芳,位居班级第一。拿到了老师那份”神秘的礼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迫不急待地打开层层包裹,看到 一个精致的小瓶,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很优秀,所以相信会努力改变自己,并能严守”礼物“的秘密,对吗?看完礼物,小男孩会心地笑了。
中考时,带着纸条上的那句话,小男孩顺利地考上了县内重点高中。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让他做“和”他要做“,其最终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转化上。只有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
被我忽略的孩子
一天早上,彤彤的妈妈对我说,昨天晚上彤彤发烧了,半夜三更还去挂了急诊。我很吃惊地问彤彤,昨天下午还好好的,晚上怎么会发烧呢?彤彤小声地说:”下午,午睡起来的时候跟你说,我头很痛,你点了一下头,说知道了。“听了彤彤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飞快地回忆着昨天午睡后的每个细节,却还是想不起来彤彤是否找过我,也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我尴尬而惭愧地面对他们母女俩说:”真是对不起,我昨天可能没注意到。“说完,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我赶忙摸一摸彤彤的额头,关切地问:”今天好多了吧,如果不舒服一定告诉老师,知道吗?“并顺手接过彤彤妈妈手里的药,带着彤彤进了教室。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可我心中还是感到很愧疚,彤彤肯定和我说过身体不舒服,可我怎么就想不起
来呢?想到这儿,我的心中产生了深深的负疚感。
以后,我一定注意认真倾听孩子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到。彤彤平时温和、安静,很少向我告状,也不给我惹麻烦,即使她来和我说了些什么,也似乎从没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反应。所以,我也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没什么问题。总是让人很省心,我真希望班上再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可以使一些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有时候常常为了一个行为问题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我又想起一个今年刚转园过来的小朋友。她的妈妈曾对我说过:我的孩子转园是因为原先的老师太忽略她了,我的孩子属于比较”乖巧“这一类,又不是特别优秀,以至于老师不会太关注她。这些像彤彤一样”省心“的孩子,使我往往忽略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
不管他们是否很敏感和脆弱,我想,老师对他们的忽视、淡漠所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远比身体上的疼痛更为严重。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把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写在教育笔记本的后面,每天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孩子的情况,并不时地翻看每页姓名下面的记录。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很少关注或者忽视了哪些孩子,并及时进行补救。假如我们教师都能以一颗平常心,真诚而慎重地对待所有孩子,既不对那些出色的孩子以过分的关注及过多的赞美之词,也让我们放手以适度的引导对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更不要忽略”让我们省心"的孩子,这样每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就都是一样的富于个性,丰富多彩。
把心奉献给孩子们
曹堡小学 马素玲 教师光荣而伟大,教师的职业崇高而艰巨,我热爱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时时刻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三个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用自己一颗赤诚的心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到了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虚心好学是我的工作追求。前些年,学校缺少英语教师,承蒙领导的信任,让我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学,此时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暗下决心,做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我相信“只要有根,就会开出花来,只要有志,就会做出事来。”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能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
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备好课是前提,因此,课前我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把握其重、难点,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学过程中,利用“重积累”的方法,也就是把学过的词,词语或语法与新授内容结合起来,温故而知新,逐步拓展,不断积累,此外,利用挂图、卡片,录音带,学生身边的实物,通过听,说、读、写、游戏等活动,同时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兴趣,培养语感,课后做到认真反思,总结,课堂作业认真批改,做到有错必纠,课后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坚持把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四清的工作作风落实在实际操作中。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所教班级质量位于前列。
关爱帮助学生是教师的义务,严而有度是教师的责任,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习困难,调皮的孩子,针对这些智力上的差别,个性上有差异的学生,我能认真,耐心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做好辅导工作,我坚信:“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的理念。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这些学生,使他们不断改造,不断进步。如上届毕业生徐洋,学期中途来自安徽。父母在姜堰一家超市上班,他的语文,数学都是顶尖,就因为英语没学留五年级,这对我来说是个烫手的山芋无从下手,可我的责任心在告诫我不能把这个孩子扔在一旁不管。因此,我利用课间,早读,早操,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这个孩子从3A补习到4B。每天从不间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以他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不但弥补了前两年的知识,而且跟上甚至超过班级中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成绩尤为突出,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感激,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有了进步,就觉得我的付出很值。
工作上没有最好,只求更好。花要叶扶,人要人帮。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周围同事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更多精彩的文档与您分享,欢迎来我的豆丁网:http://www.xiexiebang.com/penpaint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 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
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 孩子的答案
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题:“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给营业员阿姨3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一支冰淇淋;我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来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答,他肯定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清、张二江之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当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误导的孩子们都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鸟宝宝还不知道害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树上还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习惯,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获得的往往
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情与爱心一起,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 批评与鼓励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癌„
教育故事之十五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
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教育故事之十六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十七神秘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男孩初中三年时的故事。小男孩的班级刚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对有点玩世不恭的他并不感到新鲜。第一次开班会,老师没有说太多,只是反复强调一点:凡是月考成绩好的,或者进步幅度大的,都会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秘礼物。起初,小男孩以为这又是一位爱发神经的班主任在搞什么花样,所以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考结束,老师果然拿出5份包裹严密的礼物,赠给了5名表现优秀者。大家都很想知道是什么,就怂恿获奖者打开,可是,被老师阻止了。他要求获奖者必须到家后再打开,且只能一个人看。
第二天,满以为礼物之谜会立即揭开,可是,不管管怎么问,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不说。而且,与以往不同,看上去他们各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两次、三次,每次月考过后都重复着相同的故事。”神秘的礼物“就这样成为这个班每个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得到这份”神秘的礼物“,几乎是名列班级最后的小男孩也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上,小男孩力压群芳,位居班级第一。拿到了老师那份”神秘的礼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迫不急待地打开层层包裹,看到 一个精致的小瓶,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很优秀,所以相信会努力改变自己,并能严守”礼物“的秘密,对吗?看完礼物,小男孩会心地笑了。
中考时,带着纸条上的那句话,小男孩顺利地考上了县内重点高中。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让他做“和”他要做",其最终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转化上。只有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演讲之后回到办公室,其秘书莫莉小姐笑吟吟地迎上来说:“卡耐基先生,演讲成功吗?”“非常成功,掌声四起。”“那太祝贺你了。”莫莉由衷地笑着说。“莫莉,你知道吗?我今天去给人家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创造和谐’,我从公文袋里取出讲稿,刚一开口,下面便哄堂大笑。”“那一定是你讲得太精彩了。”“的确精彩,我读的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新闻。”说着将手中的材料递给莫莉。莫莉的脸刷地
红了,喃喃地说:“昨天我太粗心了,卡耐基先生,这不会让您丢脸吧。”“当然没有,你这样做使我自由发挥得更好,还得谢谢你呢)从此以后,莫莉再也没有出现过因粗心而造成工作失误。
卡耐基先生对莫莉的批评和教育是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应该给中小学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从中小学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所使用方法的现状来看,尽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在局部的区域里开花结果,但对问题学生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仍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之策,让人触目惊心的侮辱、体罚等非教育行为也不乏其例。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损着学生的自尊、自信,也摧残着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因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才能够给他人以人文关怀。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因未敢用力而终未打开。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看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许多年后男青年依然感激那位善良而又聪慧的妇女给他的人性化的启示。
显然,案例中的那位妇女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得她没有直接将开启易拉罐的方法教给那位青年学生,以避免青年学生的难为情。
教师每天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够如那位妇女一样,聪慧地给学生以情景暗示或者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悟自觉中走出困惑和无助的状态,教育的效果肯定是明显而持久的。那么怎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呢?朱永新教授说:“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读书不是获得人文情怀的全部条件,但读书可以夯实我们做人的精神底蕴,为人文情怀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其次,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人。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表者却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了。还是让我们看一个被称为“宽容的最高境界”的故事吧。
二战期间,一场激战过后两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森林里艰难的跋涉了十几天之后,用以维生的鹿肉已所剩无几。一天,他俩再次与敌人遭遇,交战中他们巧妙的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却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膀子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所幸的是第二天他们的部队找到了他俩。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他跑过来抱着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知道他想独吞那仅剩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去。当晚,他跪了下来,请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宽容了他。之后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一个人能够宽容患难与共的战友对他背后开黑枪,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我们何尝不能够以宽容之心待之呢?当然,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不要揪着错误不放,置之退学(开除)而后快,或者虽然未退学(开除),但是对其错误无限的上纲上线,硬逼着其承认自己道德败坏或者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与道德境界无关。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将其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去实施我们的教育行为。
一位班主任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了几个烟头,经查确系本班的几位学生所为。若按惯例,写检查、通知家长、上报学校给与纪律处分是常见的处理程序。但这位班主任在冷静地思考之后,面对惴惴不安的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你们完成,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时限为两周。”两周后,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版面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成为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
班主任指着宣传版面说:“这不是最好的处罚吗?”
我不敢断言这几位同学此后将会与吸烟诀别。但是我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美丽的惩罚”,其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常规的处理。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是蕴涵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又是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制作版面)切身体验和自觉自悟的过程。
“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更多精彩的文档与您分享,欢迎来我的豆丁网:http://www.xiexiebang.com/penpaint
第三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勇敢的小“怕怕”
“怕怕”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为什么叫“怕怕”呢?因为呀它的胆子特别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妈妈陪在身边,见了人从来不说话,妈妈问它为什么?它就低着头说:“我害怕!”
一天,妈妈在厨房作饭,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疼得头上直冒汗,说什么也站不起来了。“怕怕”吓得“哇”的哭了出来:“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说:“好宝贝,别哭了,妈妈有件事要你去做。”“什么事妈妈?”“妈妈要你去找松鼠爷爷,告诉它妈妈不小心把腿摔了请他快来看看。”怕怕一听:“不行不行,我怕!妈妈,我扶您去找松鼠爷爷好吗?”
“傻孩子,妈妈要是能动,说什么也不会让你自己去找松鼠爷爷呀!妈妈的腿可能断了,如果不及时治,以后站不起来怎么带你玩儿、怎么给你作饭呀?”“可是,妈妈,我真的怕呀!”“别怕,妈妈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害怕的时候就大声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这样你就不害怕了。相信妈妈,快去吧,妈妈等着你。”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怕怕只好低着头走出了家门。妈妈不放心地说:“孩子,路上小心!慢点儿走!”
松鼠爷爷的诊所其实就在怕怕家旁边的大树上,怕怕走着,感觉到自己的心“砰砰”的跳得特别快。来到大树下,树可真高啊!怕怕鼓起勇气,开始爬树。爬着爬着,忽然,怕怕停了下来,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了。你们猜:怕怕看见了什么?„„
其实,怕怕看见的是一条毛毛虫。怕怕平时最害怕毛毛虫了,这回吓得浑身哆嗦:“妈妈,我怕!”可是想起妈妈难受的样子,怕怕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找到松鼠爷爷,给妈妈看腿!”这时忽然想起妈妈的话:你害怕的时候就大声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这样你就不害怕了。于是怕怕对自己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可是声音太小,说完还是有些害怕,它又大声说:
“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然后它慢慢地从毛毛虫旁边爬了上去: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怕怕忽然觉得毛毛虫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到了树顶,怕怕喘了一口大气,轻轻地敲了敲门:“松鼠爷爷!松鼠爷爷!妈妈把腿摔坏了,您快来看看吧!”松鼠爷爷开门一看——原来是怕怕!惊讶地说:“怕怕,你是自己来的,真是个好孩子!快走,我跟你去看妈妈!”松鼠爷爷到了怕怕家,很快帮妈妈敷上了药。
妈妈的腿好得很快,妈妈见人就说:“多亏了我们怕怕,要不我的腿还不知道会怎样呢!谁说我们怕怕胆小,其实我们怕怕最勇敢了!”
老鼠、小鸟和香肠
从前,有一只老鼠、一只小鸟和一根香肠住在一个家里,它们和睦相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他们分工合作,积累不断增加,变得十分富裕。小鸟每天飞到森林里去衔柴回来;老鼠担水,生火,布置饭桌;香肠则负责做饭。
一个人生活太顺畅,就会开始变赖,会想着法子玩新花样。有一天,小鸟遇到了另外一个朋友,它向朋友很自豪谈起自己生活的惬意现状。那只鸟却嘲笑它是一个可怜的傻瓜,说它辛辛苦苦在外面干活,另两个伙伴待在家里干轻松的活:老鼠每天生火、担水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躺下休息,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去摆好桌椅,铺上桌布。香肠则坐在锅子旁,除了看食物烹煮的情况外,什么事都不做。到了要吃饭的时候,只加一点油、盐就算了事,不到一分钟就干完了。小鸟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它飞回家,把柴担放在地上。大家和平时一样一起坐在桌子边吃饭,进餐之后又都回房睡觉,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起来。
还有什么生活比这种默契、合理分工的生活更令人满意呢?
可是小鸟受了朋友的挑拨,第二天不想到森林里去了,还说自己一直在服待它们两个,做了很久的傻子,现在应该交换一下工作,家务事应该大家轮着来干。尽管老鼠和香肠苦苦劝说,讲明它们这样分工最合理,这样才可能继续维持正常的生活。但小鸟听不进去,坚持它的提议。最后,它俩只好顺着它。它们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了这样的分工:香肠去背柴,老鼠做饭,小鸟去担水。
人要是离开了适合自己干的工作岗位时,会有什么结果呢?
香肠出发到森林里去了,小鸟生起火,老鼠架好锅子,只等香肠回家担来第二天用的柴枝。但香肠去了很久都没有回来,它俩意识到它一定出事了。小鸟马上飞出去沿着小路去找香肠,但它飞了不远就发现路上有一条狗,狗说它遇到了可怜的小香肠,把它当作可以捕食的猎物抓起来吃掉了。小鸟指责狗公开抢劫,行凶杀人。但一切话都已毫无用处,因为狗说它发现香肠从事的工作与它的身份不符合,断定它是伪装的间谍,这样才把它杀死的。小鸟非常伤心地衔起柴枝回到家里,把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都告诉了老鼠。他和老鼠都很悲痛,但它们两个商定,最好还是住在一起。
小鸟把桌子铺好了,老鼠把菜也做好了,但当老鼠去盛菜时,热气一冲,它一子就掉进了锅里,连淹带烫死去了。小鸟来到厨房想把饭菜端到桌子上去,可它没有看到厨师。它把柴枝翻来翻去扔得到处都是,这里叫,那里喊,每个地方都寻遍了,就是找不到厨师。就在这时,灶里的火掉到柴枝上,柴枝马上燃了起来。小鸟急忙去担水,但匆忙间又把木桶掉到井里去了,它也跟着一起掉了下去。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完了。
第四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名称(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1、小和尚磨豆子从前,山中有座庙,庙里没有石磨,因此,庙里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子到山下农庄去磨。一天,有个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在离开前,厨房的大和尚交给他满满的一担豆子,并严厉警告:“你千万要小心,庙里最近收入很不理想,路上绝对不可以把豆浆洒出来。”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去磨豆子。在回庙的山路上,他一想到大和尚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挑着装满豆浆的大桶,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生怕有什么闪失。不幸的是,就在快到厨房的转弯处时,前面走来一位冒冒失失的施主,撞得前面那只桶的豆浆倒掉了一大半。小和尚非常害怕,紧张得直冒冷汗。大和尚看到小和尚挑回的豆浆时,当然非常生气,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浪费了这么多豆浆,去喝西北风啊!”一位老和尚听闻,安抚好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明天你再下山去,观察一下沿途的人和事,回来给我写个报告,顺便挑担豆子下去磨吧。”小和尚推卸,说自己只是磨豆子都做不成,哪可能既要担豆浆,又要看风景,回来后还要作报告。在老和尚的一再坚持下,第二天,他只好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路上,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旁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豆浆交给大和尚时,发现两只桶都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溢出。其实,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功名和利益,不如每天在上学、工作或生活的努力中,享受每一个过程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成长。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2、过眼云烟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认为时光过得太慢,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代法师。有一天他对道悟禅师说:“我什么时候能像师傅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就好了,那才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境界啊!”道悟禅师听后,未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只是用手指指天边的一朵白云,对心通说:“你看那朵云多么漂亮!”心通也附和说:“真的漂亮!”然后,道悟禅师又指指一盆正在怒放的花说:“你看那盆花,开得多鲜艳啊!”心通也附和着说:“真鲜艳啊!”过了几个时辰之后,心通把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时,道悟禅师又忽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早已飘逝得无影无踪。”心通看看天边,顺口说道。又过了不知多少天,当心通把白云、鲜花的事情早已忘到脑后时,道悟禅师又忽然对他说:“你去把我那天指给你的那盆鲜花捧过来,我看开得怎么样了。”心通赶紧去找那盆花,可是,那盆花的花期已过,只有发黄的枝叶了。道悟禅师就说:“都是过眼云烟啊!”直到这时,心通才豁然顿悟。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人生苦短,光阴金贵。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心灵之花自然鲜明、生命之花自然葱茏>>>>>>>-《小故事大道理》
3、教育学生不要轻视别人向学生讲一个《老鹰和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看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助他,保护他。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并看到老鹰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飞进去,把老鹰的蛋推到鹰巢的边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老鹰悲愤交集,他飞到天上,来到天神的宝座前,请求天神给他提供一个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说:“等你再孵蛋的时候,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怀抱里孵化。因为你是我的飞鸟,所以我理应好好照料你。”于是,事情如此这般地发生了。可是,当那屎壳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团了一只粪蛋,然后带着粪蛋飞到天上,来到天神面前,把粪蛋丢进了他的怀抱。天神发现了这个脏东西,想把它抖搂掉,可是他忘了怀里还有老鹰的蛋;于是把它们连同那团粪蛋一块儿抖掉了。结果,老鹰的蛋又全都打碎了。轻视别人的人都必将受到别人的报复。
4、教育学生不要贪心不足向学生讲一个《生金蛋的鸭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一个穷农夫有一只鸭子,这只鸭子会生金蛋;不过它一个星期只生一次,而且每次只生一个。对此农夫心想:“对了,我应该杀了这只鸭子,这样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内得到它肚子里的全部金蛋了。”说干就干,他立刻便把那鸭子宰了,可是他又立刻惊奇地发现,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那只鸭子肚子里连一只金蛋都没有。农夫后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该倒霉!每个星期一只金蛋不要,偏偏要什么更多的金蛋。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为泡影。现在我才是真正到了贫穷的地步了!”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5、教育学生做事要靠自己向学生讲一个《鹌鹑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一只鹌鹑在麦地中间筑巢。当她的孩子们渐渐长大,麦子变黄的时候,她对小鹌鹑们说道:“农夫收割麦子的日子快要到了。我现在出去给你们找食。我不在的时候,你们都给我待在巢里别动,小心点儿,别让任何人发现你们。如果那个农夫来了,你们留神他说的话,听他什么时候要割麦子。我们要见机而行。”说完,老鹌鹑便飞走了。不一会儿,农夫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麦田,察看了一下麦子,然后对儿子说:“麦子成熟了,我们该收割了。我明天一早就去邻居那儿,同他们商量,请他们来帮助我们收割。”又过了一会儿,老鹌鹑噙着给孩子们的食物飞回来了,问他们是否听到点什么。一只小鹌鹑回答说:“那农夫同他的儿子来过了,他说:明天他要去请邻居来帮助割麦子。”老鹌鹑听后说:“别怕,这麦子还不会马上割的。因为那些邻居不会那么快就答应帮别人干活的。”第二天一大早,老鹌鹑又要外出觅食了,她对小鹌鹑们说:“留点神,那农夫准备什么时候割麦子,看是否能听到一些新的消息。”那农夫又来了,对他的儿子说:“我看,谁也不会来了。这些邻居都靠不住。我要去同亲戚朋友谈谈,让他们明天来帮我们收割。这麦子再不割的话,就要烂了。”当老鹌鹑回家时,小鹌鹑们叽叽喳喳地说:“妈妈,快给我们在别的地方筑一个新的巢吧!那农夫明天就要带他的亲戚朋友来割麦子了。”可是,老鹌鹑回答说:“亲爱的孩子们,那些亲戚朋友也不会马上到一个外乡的农田里来干活的,所以,你们注意听着农夫明天说的话!”下一天早上,那农夫和他的儿子又来了,农夫非常伤心地朝麦田扫了一眼,说道:“我看,想靠别人的帮助都是不行的,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朋友。这庄稼今天是割不成了。两把锋利的镰刀已经摆在粮仓里了,明天一早我们两个就开镰。这麦子不能再耽搁了。”小鹌鹑马上就把这个新消息告诉了他们的妈妈。老鹌鹑听了说道:“瞧,这才是真正的收割时间。我们迁移的时候也到了,寻找别的住所去吧!亲爱的孩子们,起身吧!明天早上我们还待在这里的话,那么我们大家的生命恐怕就保不住了。”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做;常言说得好:路在自己脚下。
6、让学生认识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向学生讲一个《孔雀的悲哀》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有一次孔雀在主神朱庇特面前抱怨道:“你把我创造得如此美丽,把我的羽毛装饰得这样美妙,从脖子到背脊如花似锦;我的尾巴五彩缤纷,熠熠生辉;我的脑袋上还缀着精致的王冠。美中不足的是,哦,主神,你曾答应我的那个声音,我至今还不曾拥有。对此,所有的鸟儿都瞧不起我;他们讥笑我这沙哑的嗓门。你对待夜莺比对待我和其他鸟儿要好,你给了她一副悦耳动听的嗓子。她每每在夜晚用她那嘹亮的嗓音取悦于人,您想想,这夜莺怎么会不被诗人歌颂呢?哦,我的歌压根儿就不能同夜莺相比,这让我多么伤心哟。”这时主神说道:“你自己不是说,你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吗?我为每一个创造物都提供了一个天赋。夜莺的嗓门的确不错,能唱美妙动听的歌,可是她的羽毛却是灰不溜丢的,非常不起眼;然而,她却非常满足。因此,你对自己这身华丽的羽毛,还是知足了吧,别再去计较夜莺的歌喉了!”上帝给予了每个人应有的天赋,所以,谁也别去羡慕上帝给予别人的才能。
7、教育学生不要骄傲自大向学生讲一个《高傲的马》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一个富人有一匹高大的马。他让人给这匹骏马套上一副金质的笼头,安上一只昂贵的装饰华丽的鞍子,并披上了一上面织有金线的丝毯。这马眼睁睁地看着主人让人替他打扮得如此漂亮,不由得心花怒放和盛气凌人起来。一天,这马被紧紧地拴着,他使劲挣脱了笼头,然后嘶鸣着从那里冲了出去。这时候有一头驴子朝他迎面走来,他背上正驮着沉甸甸的口袋,两条腿一步一步慢腾腾地往前迈。马咀嚼着,满嘴冒着白沫,一边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叫道:“让开!是谁教你如此没礼貌的,居然看到一匹像我这样的马还不赶快让路?滚开,不然的话我揍你,把你揍死了,还要把你从这儿拖开!”驴子怕得要命,连忙让开了一条路,一点儿也不敢吭声。马横冲直撞地跑了过去,从灌木丛间飞快地穿行而过。可是在冲过灌木丛时,他的蹄冠受伤了;于是,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他当坐骑了。主人把他身上的金笼头和漂亮的鞍子取了下来,卖给了一个车夫。从这天起,他必须从早到晚拉车。不久,驴子看见他在拉车,便说道:“你好,朋友!你这是怎么搞的?你那只金笼头,那条金丝毯都哪儿去了?我怎么没看见它们?原来如此,亲爱的朋友,世界上这种情况是常有的:骄傲自大必将要受到惩罚。”当幸福达到顶端的时候,不幸往往也已经站在门前;得意的时候千万别忘乎所以!
8、教育学生为人要讲信义向学生讲一个《老鼠和青蛙》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汉斯·萨克斯。有一天,一只老鼠坐在河边,她在考虑该如何渡到对岸去。“唉,”她叹息道,“这么远,我肯定游不过去的。”这时候,一只青蛙正好在不远处的浅水里,老鼠说的话被他听见了。他游到岸边说道:“我可以把你安全地渡过河去。”老鼠相信了他的话,欣然同意了。这时青蛙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身上,另一头拴在了老鼠的尾巴上,然后他跳到水里;当他在河里将老鼠拖了一段路,突然往水下潜去时,老鼠也不得不跟着往河水深处钻。“救命!”这时她不禁叫道,“难道你想淹死我吗?你怎么对我干出这种不讲信义的事!”可是,青蛙回答说:“常言说:甜言蜜语的背后隐藏着背信弃义。你为什么不提防些呢?这时候,有一只白鹤飞来了,看到水中的老鼠在挣扎。他俯冲下去,一把抓住她,连同青蛙一起带回自己的窝巢里。不过他抓老鼠时根本就没看见青蛙;他回到窝巢后才发现了他,于是说道:“你怎么也被抓来了?”“唉,”青蛙回答说,“我这是恶有恶报呀。我本来想让这只老鼠倒霉,想淹死她的;可是现在连我自己也跟着倒大霉了。”“是呀,这是你应得的下场,”白鹤说着,便张开他那张大嘴口把这只不讲信义的青蛙吞到肚里去了。为他人设下的陷阱,结果自己掉了下去。
9、教育学生不要出卖朋友向学生讲一个《出卖朋友是最可耻的行为》的故事,作者是德国作家汉·威·基尔希霍夫。一只被捕的山鹑恳求猎人饶他一命,并说:“以后我会把许多小山鹑以及他们的伙伴引来的,你只要把网张开,就一定会捉到一大群山鹑的。”猎人听了后说道:“你对自己的同胞都这么阴险毒辣,更何况待别人或者我这个敌人呢?我宁可现在就要了你的命,这样更保险!”说着,猎人把山鹑的脖子拧下来了。弄虚作假,搞阴谋诡计的人,必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10、教育学生不要追求华丽的外表向学生讲一个《弓的主人》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一个人有一张用乌檀木制成的非常棒的弓,他用这张弓可以射得又远又准。他视它为至宝。可是有一天,当他仔细打量它时,不由得惋惜道:“唉,你就是粗糙了一点!再光洁一些就十全十美了。真遗憾!”“不过,还有补救的办法,”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我要去找一个最好的雕刻艺人,请他在这张弓上面刻上美丽的图案。”他果真去这样做了。刻艺人在弓上面刻上了一幅完整的狩猎图;有什么再比一幅狩猎图更合适的呢?那人万分高兴:“你真配这样的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便迫不及待地试了起来。他拉紧弓弦,拉,拉——啪,弓断了。
11、教育学生不要贪婪向学生讲一个《仓鼠和蚂蚁》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可怜的蚂蚁们,”一只仓鼠说,“为了屯集这么一点粮食,你们千辛万苦地劳作,忙活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值得吗?真该让你们看看我的储备粮!”“听着,”一只蚂蚁回答道,“就因为你储藏的粮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类才要把你从泥土里挖出来,把你的粮仓掏空,让你用性命来替你那贪婪的强盗行为赎罪:他们这样做太合理了!”
12、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向学生讲一个《瞎子和瘸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人来带他行走。“嘿,”瘸子说,“一起走好吗?我也是一个有困难的人,也不能独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你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向你指路了。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你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通过类似的交际便弥补了这种缺陷。因此,请别抱怨上帝的不公!某些优势,他没有给你,而赐予了他人,这是一样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交流。
13、教育学生要发展特长向学生讲一个《狐狸和猫》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有一次,猫在森林里遇见了狐狸先生。这时猫心里想:这家伙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于是便热情地招呼他道:“您好,亲爱的狐狸先生。近来您身体好吗?这些个日子您过得怎么样?”狐狸趾高气扬,把眼前这只猫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好长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最后,他终于回答说:“哦,你这个可怜的长胡须,你这个花里胡哨的傻瓜,你这个穷光蛋,你这个捕鼠者,你在打什么鬼主意?你怎么胆敢问我的情况?你学会什么了?你有多少本领?”“我只有一个本领。”猫谦虚地回答道。“那么是什么本领呢?”狐狸问。“如果狗追我的话,我会跳到树上,自我解救。”“就这点本领吗?”狐狸说,“我会一百种本领,而且还有满满一口袋的计谋。我觉得你挺可怜的。跟我来吧,我想教你该如何逃避狗的追逐。”这时候,正好有一个猎人带着四条猎狗走来了。猫敏捷地跳到了一棵树上,在树梢上坐了下来;树枝和树叶把她遮得严严实实。“快打开您的计谋口袋,狐狸先生,快打开您的计谋口袋,”猫向狐狸喊叫着。可是,这时候猎狗已经扑过去把他逮住了,并死死地咬住他不放。“唉,狐狸先生,”猫叫道,“您陷入一百种本领不能自拔了。如果像我一样能爬树的话,也就不会把自己的性命给丢掉了。”
14、教育学生不要忽视小问题向学生讲一个《钉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在集市上,有一个商人生意**,所有的货物都销售一空,他的口袋里塞满了金子和银子。此刻他要回去了,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里。于是他把装有钱币的旅行包拴在马上,骑上马出发了。中午时分,他来到一座城里歇脚;当他又要启程赶路时,家仆把马牵到他面前,说道:“老爷,马的左后蹄的铁掌上少了一枚钉子。”“少就让它少吧,”商人回答说,“我再走六个小时就行了,这点时间铁掌不会掉的。我急着赶路。”到了下午,商人又下了马,让家仆给马喂点饲料;仆人来到他休息的小客房里,说道:“老爷,您的马左后蹄上的铁掌掉了;我要不要牵去找铁匠?”“掉就让它掉了吧,”主人回答说,“还有两个刀?时就到了,这点时间这马一定能坚持得住的。我还急着赶路呢。”商人接着赶路,可是走了不多一会儿,那马开始一瘸一拐地走;它瘸了没多长时间,开始跌跌撞撞地走;跌跌撞撞地走了没多长时间,它就倒下了,腿也折了。商人只好丢下马,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步行朝家里走去,直到深更半夜才到家。“真是倒了大霉了,”商人自言自语道,“这都得怪那个该死的钉子!”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15、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向学生讲一个《男孩和回音》的故事,作者是英国作家丹·施托普。一个男孩去牧放奶牛,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他和奶牛登上一座高山,一道山谷展现在他面前,茂密的云杉树林尽收眼底。树林里能发出动听的回音,无论何处都不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男孩对此却一无所知。男孩开始吹奏芦笛,一边在为他的牲口寻找可口鲜嫩的草料。牧歌悠悠,十分悦耳;不料从远处传来一片回声。可是男孩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朝四处张望,却不见一个人影,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那儿谁在吹芦笛?”“.那儿谁在吹芦笛——?”只听见有人也在问。可是男孩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在说话。“你是谁?”他又喊道。“你是谁——?”那边又喊道。他觉得这声音十分耳熟;他不由得暗暗高兴:现在可以同一个兄弟说话聊天啦。“上我这儿来!”他喊道。“上我这儿来——!”回声说。“我不能!’’他说。“我不能——!”那边也说。就这样,你来他往,一句连一句,持续了大约有一刻钟。这时候,我们这位小男孩,以为那个陌生朋友在捉弄他,于是他开始骂对方,对方也开始骂他,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所有这些话语在树林上空回响。小男孩血气方刚,妙语如珠,还骂对方是蠢驴。所有这些清词丽句在四处山谷里一清二楚地回荡缭绕。这时候,一个采药老人恰好从那儿路过,他侧耳细听这叫骂声。“孩子!”许久他才问道,“你干吗如此喊叫?这儿又没人招惹你。”“唉!”男孩说,“请告诉我,你认识那个男孩吗?他为什么在那边森林里骂我?简直把我当成了傻瓜,不停地朝我号叫。他这样骂我,可我又没有得罪他;现在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恨不得教训教训他。但愿他会来这里;如果他同我一般大,我非揍他几个耳刮子不可!”“别这样,孩子!”采药老人说,“我听得一清二楚,这场争端是你先挑起的。谩骂别人的人,别人也同样回敬他,那么他就得自食其果!”
16、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母亲讲两个故事,一个是一位从山里来去车站送儿子远行的母亲,发现儿子旅行包带断了,而车又要开动,怎么办?母亲急了,解下自己的裤腰带给儿子绑上了旅行包。儿子走了,母亲满脸涨红站在车站,儿子不知道母亲后来是怎样一步步走回家的,但母亲的腰带,儿子却一直保存着,陪着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奋进。另一个是发生在服刑犯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探监的日子到了,家住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撩开衣襟,从内衣兜里拿出了一白布包,打开来看,是一包嗑好的白花花的葵花籽,白白的、香香的、温热的象一片片雀舌。这包瓜子在别人五颜六色的探监物品中是那么平淡,那么不起眼,但服刑的儿子知道,这包瓜子是母亲卖了鸡蛋换来的,又一个一个不分昼夜,自己不舍得吃一个而嗑好的,先坐马车再坐汽车后又坐火车,最后从车站步行到监狱送给自己的,望着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儿子拿瓜子的手颤抖了,他“扑通”一声给母亲跪下了:“妈,我不是人,我欠打,欠打啊„„”,母亲摇摇头,努力止住泪水,含笑抚摸着儿子的头„„或许60年前的天也这般的干净、这般的晴朗、这般的明澈,只不过多了一份执着,一份弥漫在硝烟中的执着。明澈的天曾一度被硝烟笼罩,那执着的人也是。冲破硝烟的最终还是那执着的心。。。浓烈的硝烟随风而去,**的天明亮了,**人民的心也明亮了!我无法想象,60年前那具有浓烈历史性的一幕,这倒不是我的想象力不够,而是我不想用那充斥着虚幻色彩的想象去幻想、去破坏那庄严的一刻,那给予人的震撼来源于岁月,而岁月给予我们的震撼又源于那些英雄。人们常说,无论是任何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摩擦而减少它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震撼,但**的解放是个例外,它给予人的震撼并没有因为时间而遗失在时间的长河上,它的震撼在各代人心中日益增强,直至不断的壮大。我这一代或许真的与**解放的时间相隔太久,可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摩擦并没有减少它在我心中的震撼与影响。时间的长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精神的传递,每当我一次次去倾听那悲壮的历史,心中便会掀起那万丈波澜,那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那时,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痛都难以忍受,我不知道英雄们如何去忍受,如何去接受的,只有这些英雄才有资格去与茨威格笔下的斯科特一行人相提并论。时间的关系造就了我们这群“娇子”,但是我们心中的爱国之情不会“娇”,它依然壮烈而又澎湃。战士们那含泪的诉说令我凄然泪下,但在我们的心中更多的则是为祖国而骄傲,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在这一瞬间毫无保留的迸发出来,不带任何的虚假,这不允许虚假。
第五篇:故事很有启发
有个故事很有启发,与大家共享:
在黑龙江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李四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李四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李四拿出不菲的钞票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李四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许多年后的一天,李四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李四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李四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当您有幸看到此消息时,请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亲人。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正义会传染 邪恶也是如此,为现在的别人做善事也是为了将来的自己。
传递温暖,拒绝冷漠。
1、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
2、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遇到学生出来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3、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别人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歉,把钱还给人家;
4、遇到问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个地址,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5、如果丢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头针、刀片等,请用胶带把它们缠裹一下,并尽量多缠几层。这样就降低了保洁人员或者捡垃圾者被伤害的概率。他们大都是没有医保的弱势群体,体贴体贴他们吧,好人会有好报的。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7、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8、上车遇到老弱病人、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9、不要对有精神信念的人用猥亵言词,要知道中国人缺就缺在没有信仰。这世界什么都在变,什么都不可全信,唯有信念不变、不动、永恒;
10、如果您的时间还宽裕,把这几句话转几个群,网上很多人看,转了心里舒坦。
11、一般情况,看完这段文章而且主动到各个群里转发的人,都还是遗留着传统美德的中国好人。但愿你是这样的好人,我相信,做好人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