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山西故事

时间:2019-05-13 08: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阎锡山的山西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阎锡山的山西故事》。

第一篇:阎锡山的山西故事

阎锡山的山西故事

阎锡山的山西故事

中新网太原10月16日电 题:兴实业、建窄轨、重教育 阎锡山的山西故事

作者 吕玮

轰隆轰隆的火车疾驰而过,历史的轨迹在斑驳的铁轨上前行。在山西,有一段名为“同蒲”的铁路,是贯通山西南北的铁路干线,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记者重走这段见证山西近百年风云的道路。对于修建同蒲铁路的人,山西人都有着复杂的感情。他便是谈山西不可绕过的的一座“山”——阎锡山。

“山西王”政治生涯的开端:左右摇摆中吸取教训

领导辛亥太原起义获得成功,是阎锡山戎马一生的开篇。获得孙中山非常高的评价,在国内也是仅此一人。

然而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却篡夺了革命果实,当起了大总统。对于袁世凯的真面目,阎锡山虽有所认识,但摄于袁世凯的威力,又对袁抱有幻想,最终成为了袁世凯的同谋。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五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由于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阎遂于1913年春宣布脱离国民党,并听任袁派到山西的爪牙肆意打击、迫害以至杀害同盟会员。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阎锡山更是提供经费银币两万元,还说“以中国之情决不宜沿用共和制度”,要求“废共和而行帝制”,并恳求袁“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袁世凯阅后喜不自胜,批复“颇有见地”。

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称帝后,遂封阎锡山为一等侯。而拥戴袁世凯称帝,阎锡山可谓不遗余力。不过,后来他却说这乃是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采取的措施。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找到了新的靠山段祺瑞。由于段祺瑞执政后,拒绝恢复被袁废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下令讨伐段祺瑞。此刻阎锡山站在段的一边,但在后来抗击护法军的战斗中遭到惨败。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后,阎锡山汲取经验教训,开始在山西大搞建设,表面上韬光养晦,暗中却在扩军备战。

“造产救国”:太钢第一任“董事长”

如今的太原钢铁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然而却很少有人知晓,太钢就是出自这位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之手。

“造产救国”与孙中山的所倡导的“实业救国”一脉相承。他把孙中山提出的“实业救国”移师山西,大兴“造产救国”,使得当时山西偏安一隅,相对独立。

1912年,孙中山来到山西视察时曾讲,“此次到山西,见山西煤铁甲于天下。方今为钢铁世界,有铁有钢可以自制武器,以供全国扩张武备之用。”

于是,阎锡山先后在太原建立了大小炼钢厂和一系列机器业工厂,大力发展军火工业。从德国引进制造大炮、机关枪的精密机器和技术,既能生产兵器,也能生产民品,为山西打下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

据山西省社科院历史所近代史研究室主任雒春普介绍,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全国有三个生产军火的基地三足鼎立,一个是汉阳,一个是沈阳,还有一个就是太原。

据介绍,他修建了可以大量制造步枪、机枪、大炮和弹药的兵工厂,又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阎锡山故居副馆长说,1933年,阎锡山精心编制了《山西省十年建设计划》,成立西北实业公司,自任总经理。他这西北实业公司主要有煤炭、矿产、炼钢、烟草、面粉等30多个企业。最著名的就是太钢,其前身就是阎锡山创办的。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说,阎锡山在山西建设是很有成绩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山西就被命名为模范省。在抗战进行时,他所执掌的第二战区是模范战区。所以,阎锡山的一生得了三个模范。

修建“窄轨”铁路之谜:是 “偏安一隅的谋略”还是“穷且算计”?

在山西境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县都有煤炭,而且储量丰富,品种多,质量高。但当时的山西,因山川阻塞,运输落后,资源优势无法发挥,“捧着金碗讨饭吃”。

“同蒲”铁路线,让山西走出去的一条“天路”,对于山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条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也与阎锡山有着莫大的关系。

据雒春普介绍,那个时候已经认识到交通对经济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地方的有识之士就提出来要修贯通南北的同蒲铁路,但是几起几落一直没着落。

“一是与政局动荡有关,再一个经济也是一个问题。从北洋政府到南京政府,都不给地方政府投资的。三十年代的阎锡山要大规模搞建设,交通问题就是瓶颈。所以,他就把同蒲铁路的建设重新提到日程上。”雒春普认为。

1928年,阎锡山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修建同蒲铁路的要求被拒绝后,他便提出要自筹资金修筑。阎锡山一向精打细算,在修筑同蒲铁路上有了极致的表现。

据雒春普介绍,阎锡山亲自算了一笔账,他算得很细。有一个很玄的说法,阎锡山修同蒲铁路,把水泥都算到修完以后只剩了几袋的地步。

雒春普说,同蒲铁路从1932年开始动工,到1937年仅仅5年时间将近800公里的铁路修通。最后按照计划通车里数只差了十几公里,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就是现在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山西有一种说法,阎锡山把同蒲铁路修成窄轨,便可以从交通上将山西封闭起来,才得以偏安一隅。

然而事实却不尽然,铁路非修不可,却正值“中原大战”受到重创之后,阎锡山饱受资金之困,一下拿不出那么多线,所以萌生“窄轨”之念。

据阎锡山故居副馆长介绍,阎锡山当时主要考虑到山西的经济实力薄弱。如果要买正规的宽轨铁路,修成以后50年都还不了债务。如果用德国人退下来的窄轨铁路,20年以后就可以赚到钱,不亏损。

“当时修窄轨铁路时,地基做的是宽轨的。用现在的话说,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按宽轨标准做的,但用的是德国人退下来的窄轨铁路。而并不是人们说的,专门修窄轨铁路,不让别人进来。”该馆长说。

山西教育先行者:山西大学第15任校长

如今的山西大学的街心花园里摆放着嶙峋怪石,镌刻历任校长题词。其中一块不起眼的太行山石上,“精益求精”题词正是阎锡山所书写。

即使是山西大学的学生,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校长。阎锡山是山西大学第十五任校长,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兼任该职。

据山西大学副校长行龙介绍,当时抗战爆发以后,太原被日军占领。山西大学被迫南迁,从太原,太谷,平遥,一路往南至临汾、运城,一直到了陕西的三元韩城。当时山西大学还有一部分人辗转重庆。

后来,有人告诉阎锡山,重庆有一拨人要恢复山西大学。阎锡山当时听了很着急,当时即表示不能让他们在那恢复,要在山西恢复。

山西大学只是阎锡山“亲近”教育的一个缩影,他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国民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上。到了1937年,山西有55所中学、17所师范、6所大学。黄炎培在《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中说:民国初年山西学校、学生数量的增长“速而最稳”。

雒春普说,阎锡山执政山西以后,在资金上对教育的投资很大。第一期山西教育计划案推行时,他愿意把基本上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教育。

“当时所说的国民教育,也就是现在说的义务教育。从1917年兼了省长之后,他就开始在山西推行国民教育。从1917年到1921年四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山西据当时一个统计,入学率达到70%。”

“在当时,他也是非常重视师范教育的。为了培养师资,不仅各个县,甚至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师资培训的机构,然后,在省里成立国民师范。”

“当时还有各种叫职业学校,比如要推广养蚕,就办一个养蚕学校。要推广畜牧就办一个畜牧学校、农林学校。”

“一筹之误” 永别山西

阎锡山在乱世中几度摇摆,既是同盟会员,又是袁世凯同党,既公然反蒋,后又追随至台湾,既反对共产主义,亦不苟同资本主义。1949年,作为山西“代言人”的“阎老西”,永别山西。

1935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制“华北事变”,要求华北五省实行“自治”。为抵抗日本侵略军,阎锡山在拥蒋的前提下,与共产党结成了共同抗日的战线,山西成为全国实现国共合作、坚持抗战的模范地区。

然而随着抗日的发展,阎锡山发现共产党的影响迅速扩大,遂产生了勾结日本以对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念头。1940年11月,阎锡山派人与日方谈判,达成双方合作的口头协议。1941年6月,日军将孝县城让给阎军接管。8 月11日,双方签订协议停止敌对行动,日本将山西政权交给阎锡山并为阎军提供武器装备等。至此,阎锡山已由联共抗日转变为联日反共。

1946年,内战全面展开,阎锡山也在山西各地向八路军展开了进攻。然而,大势已去。共产党解放山西之时,阎锡山离开了太原。

逃往台湾后的阎锡山隐居在阳明山上,不问政事,著书立传。隐居期间,他写了以“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对于社会制度,阎锡山也一直保持着“中”的思想。他的一生,既不赞同共产主义,亦不苟同资本主义。

据雒春普介绍,他说资本主义有弊端,共产主义也有弊端。在他一生的信念里,就是追求一条介乎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一个“中”的道路。他认为,这两个都不适合社会潮流的发展。至于,他最终探索到了没有,这是一个问号。(完)

第二篇:阎锡山故居导游词

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31年前后,陆陆续续,时建时停,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因抗战爆发,一些工程尚未完全峻工)。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名昌春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七百余间),总占地面积33000多平方米。

这里最为恢弘的是东西花园。从石沟街往南一拐弯儿,一条九米宽五十米长的大巷里,有一座颇为阔绰的东门厅,就是东花园。这个门厅当年曾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门匾,上书“文沱草庐”四个遒劲的颜体大字。所谓“文沱”,即文山沱水。

进了大门,是东花园的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假山、喷水池已毁,与在原假山处建一影壁,正面镌刻有当年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博爱”二字手迹),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漫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在这个院子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喷水池,直径丈余,全部用青石雕砌而成,四周围栏上均刻有花卉、人物,栏杆顶部蹲有姿态各异的小石狮。自来水通过中间一根高达四米的盘龙石柱(整块巨石雕成),让顶部莲花座上一只维妙维肖的顽皮小石猴尿出来,与建在院子中心的喷水池、假山相映成趣。可惜这些石雕在“文革”中亦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这个院子据说为阎锡山的副官、卫兵等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穿过一院东厅中间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二院。这个院子比一院面积要小一些,但建筑上豪华庄重得多。栩栩如生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刻刻缕缕,均为典型的晚清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据传,此院建好后,阎父书堂,继母陈秀卿即在此院正厅小住)。

阎锡山旧居的建筑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以东为上,每个院子的东房都高出其他方位的房屋。这主要是因为有河边镇东那座不大不小的文山,它既是镇上的风水与象征,又是乡民们的倚靠与荣耀,所谓“背靠文山,而对沱河”或者叫“文山钟秀,沱水环流”,均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满足与自得。

了解了当地这种建筑上的习俗,就不难理解二院东大厅为何会建得那么巍峨壮观了,这座大厅分上下两层,正面大厅是当年阎氏家族议事和接待宾客、举行宴会的场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病逝,灵堂就设在这里,整整一个月的祭奠活动,满院金人银马、雪山素海,终日香火燎绕,笙管长鸣,十分排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代表、军政部长何应钦都来此致祭尽哀。我们从现在遗存的一些历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上,可以看到阎府当年的赫赫威势。通过东大厅一侧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三院了。它比起前两个院要小得多。但就建筑艺术而言,却更是精雕细镂,格外的考究。不说其它,单说四面厅堂的底基,均由青石雕缕成莲花状石基(即须弥座),可见其是多么地不惜钱财工本,经求至善至美。在正厅门楣处,现在还依稀能辩出“当仁堂”三个砖雕大字,这大概是取天降大任于斯人,吾当仁不让之意,主人踌躇满志之态溢于言表。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小院,也是阎锡山经常居信办公的地方。据说,他每次乘车从外面回来,不需要经过外面的大院,即可将汽车停在后面的车道上,人可以从旁门进来,直接进入这个小院的正房歇息。如果有人求见,他亦无需绕到外面,而是沿着小院流金溢彩的迥廊转到前面正厅(即当仁堂),便可会客办公。他父亲治丧期间,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冯玉祥在冯阎倒蒋之前,也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二月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建安村(阎锡山岳父村)期间,曾来这个小院住过,经初步考证,可能是传说。

在三吉院的偏东南方向,现在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但从这座楼的用材、风格来看却有点不伦不类。经考证,这座楼的楼顶过去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人是上不到楼顶的。当年阎锡山也曾在上面住过。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两个月后太原沦陷,河边阎锡山旧居也驻扎了一批日本军队,使这座大楼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存楼房的上两层,是解放后由设在这里的忻州地区疗养院重建的。据当地老百姓讲,过去这楼叫“红楼”,又叫“七星楼”。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为严重。据说,这里原本是阎锡山的二公子阎志宽(20岁夭亡,其妻赵绣锦、子树楹、又树榕现均侨居美国)结婚用的。现存建筑除南窑和建在西侧的双层电影放映厅还算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逐年毁了。其中较为有价值的西花园门厅和东厅竟然毁于一九八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的前几个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惜。

游客来到东花园南窑外壁,三院大楼外壁,每每驻足忘返。原来这些地方依然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人们奇怪这些遗迹为何能躲过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天?原来这些石刻在文革前就有人用泥灰抹平了,“文革”中上面写满了领袖语录,自然无人敢造次了。就这样,这些石刻就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了。

纵观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尢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

1988年秋,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余个展室,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独特丰厚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另外,这里还特邀享誉天下的天津“泥人张”雕塑研究所的工艺师们精心雕刻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蜡像,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话剧。

第三篇:山西的革命英雄故事

山西的革命英雄故事

徐向前(1901~1990),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共和国元帅,军事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参加了北伐,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广州起义。1929年受命开创鄂豫边区根据地。1932年底开创川陕根据地。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曾先后出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人物轶事

1947年徐向前(左)与叶剑英合影(图十三)

[12]活中的徐向前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徐向前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

徐向前少言寡语,看似木讷,但却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徐向前爱养动物。长征时,年轻的徐向前骑马挎枪,威风凛凛,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马背上还有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在长征中陪他走了很久,也给战士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徐向前喜欢听和唱晋剧、粤剧、河北梆子,与粤剧名家红线女和晋剧须生果子红是朋友。自己还会弹扬琴、拉二胡,对摄影艺术也很在行,不仅自己拍摄照片,而且自己还动手布置暗房,配显影液、定影液,很多早期珍贵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摄、放大、洗印的。

徐向前手巧,战争年代他曾自己缝补衣服,还会织毛衣,自己动手织了件毛背心,而且一穿就是30年,最后成了徐家压箱底的宝物。他去世后,这件毛背心才捐给了博物馆。[ 刘胡兰女英雄

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孙同志回到这里,领导农民们建起了农会、民兵队、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小青要参军了,刘胡兰鼓励他要勇敢战斗,争取入党。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扫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刘胡兰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小青的部队奔向了解放战争的战场。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但是,在转移的途中,刘胡兰不幸被捕。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王二小小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市铜梁县)。1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历史名人:三晋帝王: 春秋霸主 晋文公、胡服骑射 武灵王 简襄功烈 赵简子、简襄功烈 赵襄子 鲜卑骄子 拓跋宏、汉国皇帝 刘 渊 汉国皇帝 刘 聪、前赵皇帝 刘 曜 后赵皇帝 石 勒、后赵皇帝 石 虎 后唐太祖 李克用、后唐庄宗 李存勖 后唐明宗 李嗣源、后晋高祖 石敬瑭 后晋出帝 石重贵、后汉高祖 刘知远 北汉皇帝 刘 崇、北汉末帝 刘继元 政治强人 前 秦:赵 衰、赵 盾、祁 奚 汉 代:郅 都、霍 光、王 允 常 惠、尔朱荣 唐 代:温彦博、温大雅、裴 炎 杨国忠、狄仁杰、裴 度 宋 代:毕士安、文彦博、司马光 明 清:王 琼、王家屏、栗毓美 陈廷敬、徐继畲、孙嘉淦、于成龙近代:高君宇、阎锡山 文化名人 荀 子、董 狐 法 显、慧 远、昙 鸾 王 通、薛道衡、司空图 王 勃、王 维、王之涣、王昌龄 王 翰、卢 纶、宋之问、温庭筠 柳宗元、白居易、元好问 白 朴、郑光祖、罗贯中 傅 山、阎若璩、李殿林、刘大鹏 赵树理、太原画家 三晋良将 前 秦:李 牧 汉 代:卫 青、霍去病、关 羽 北 朝:独孤信、斛律光、刘武周 唐 代:尉迟恭、薛仁贵、张 巡 宋 代:李 筠、王全斌、折从阮 呼延赞、杨家将、狄 青 慕容延钊 清 代:任 举、宋世杰近代:姚以价、张培梅、傅作义 赵国美人 汉 代:卫子夫、貂 婵 两 晋:贾南风、卫夫人、娄昭君 隋 唐:独孤后、王皇后、武则天 杨玉环、虢国夫人 宋 代:李三娘、折太君近代:石评梅 晋商名流 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

第四篇: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评述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评述

内容提要: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为推动山西经济和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级作用,窄轨铁路是旧山西的一个特点,那么,阎锡山为什么要修窄轨铁路,选择窄轨有什么样优点,请看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评述:

1932年,山西省政府制定的“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是民国时期阎锡山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壮大地方的实力、维持自己的地位,在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山西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初期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探讨“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无论对民国经济史的研究,还是对抗战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932年 4月12日,根据阎锡山“造产救国”的思想,山西成立了“省政设计委员会”。设计委员会以阎锡山为委员长,在阎锡山的亲自指导下,开始着手进行“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设计工作。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编定后,自1933年开始“遵照实施”,从此,山西进入十年省政建设时期。“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但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省营经济。这其中包括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修筑同蒲铁路;创办西北实业公司等。为了“扶助社会办理之实业事项和发展公营事业”,阎锡山设立山西省公营事业董事会用以领导发展公营事业。此后,山西的官办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开始于1932年,以“造产救国”为主题的省政建设,虽然在它的计划案中政治经济无所不及,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却主要是经济建设,更准确地说是所谓“公营”事业(亦即官办经济)的建设。客观地说,适逢其时的“省政建设”对于山西经济从中原大战的沉重打击中摆脱出来,走上近代工业的发展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改组整理山西省银行,设立垦业、铁路、盐业等专业银号,不仅重新确立了省银行应有的信用,而且进一步改变了山西金融业单一化的状况,形成了以山西省银行为主体,辅之以各种专业银行,共同“调剂全省金融,扶助经济建设”的金融格局。四银行号加上后来设立的“实物准备库”,相辅相成——银行号为实物库提供货币资金,实物库用银行号提供的货币资金收购实物,然后反过来为银行号发行货币做实物保证——为省政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据统计,“到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时,山西省银行发行的新省钞达2500多万元,铁路银号发行纸币达1000余万元,垦业、盐业两银号各发行 500余万元,四种纸币达4500余万元”。正是这些依靠官办信用大量发行的纸币支撑起了山西公营事业名义下(包括同蒲铁路、西北实业公司在内)的一系列建设事业。

同蒲铁路贯通山西南北,堪称山西交通主动脉。它的建成对山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影响无疑是不能否认的。这条铁路北可以联络平绥,南可以衔接陇海,东经正太以通平汉,西由太碛以达黄河,对于三晋的交通,绥蒙的发展,冀豫陕蜀的联络,以及对于中央及地方经济、政治、军事都有着重大影响。

阎锡山担任“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总指挥,他一开始就说:“我愿此次修一最经济之铁路。何为最经济?即坚固与省钱两者兼顾是也。”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的测量定线工作,将近六年(按:包括中原大战前的两次测量),有的路段测量三四次,甚至六七次,虽费时费力,却找到了经济合理的线路。如绕开石岭关、雁门关,另选新线,虽多走路程,却躲开了艰巨的谷桥、隧道、深挖、高填等工程,经费大省,效益大增。”“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援引正太铁路的成例采取法式窄轨。开工之前,通过对当时所有八种规格的铁轨的测算得知:如修每米38千克的宽轨,全线需要投资9000万元。经调查同蒲铁路沿线货运

量每年约四万吨公里,连同客运段收入(旅客7500万人公里),每年总计约 350万元。如果以运量每年增加30%计算,除去利息、支出,损益扣底,50年内不但赚不了钱,累计还要亏损37.43亿元。而改修窄轨则成本大大降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仅需3400万元。二十年内除收回全部投资外,并可盈利 670万元;五十年内约可赚回30.63亿元。”一正一负相距甚远。也正是因为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是以最省钱的办法修成的。据统计:“同蒲铁路的修筑费,南段为800万元,长以500公里计,每公里平均为1.6万元。北段为852万元,长以350公里计,每公里平均为2.4万元。全线为1650万元,长以 850公里计,平均每公里为 2万元。”不及前此计算的宽轨铁路所需费用9000万元的20%。

兵工筑路是修筑同蒲铁路的特色之一,因此筑路的指挥机关被称之为“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名符其实。同蒲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所有土石方工程都是由兵工承担的。参加过同蒲筑路的晋绥军部队计有第六十六师、六十九师、七十一师。七十二师,正太护路军,炮兵独立第一旅,以及各师旅中的工兵,约三万余地参加筑路的士兵因有部队薪饷,所以只发给少量津贴,较之雇佣民工费用自然要省出许多。同时实行多劳多得,超额有奖,士兵也有一定的积极性。成建制的部队开到筑路工地,较之散漫的民工又有着效率高的优势。除此之外,还特设兵工筑路传习所,主要由编余军官内招收学员,培养筑路技术人员和行车人员,成为军地两用人才,既解决了施工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又使一部分编余军官学有所长。对此,阎锡山曾经得意地说:“兵工筑路,不但在我省是创举,即在全国亦是创举。这件事如果做好,在国家可以化不生产者为生产者,在军人可以化单纯职业为复式职业。”

西北实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包括钢铁、燃料、电力、机械、化学、建材、纺织、兵工、造纸、卷烟、火柴、皮革、面粉等轻重工业、国防工业在内,拥有两万员工的大型工业企业。其中,不少门类在山西占有了垄断的地位——卷烟厂、化学工厂、洋灰厂等均在全省独树一帜;西北毛织厂,在全省毛织业中资本额占到90.6 %职工人数占到65.3 %,年产值占到85.2 %;西北火柴厂,在全省火柴业中资本额占到58.1 %,职工人数占到52.4 %,年产值占到49.8 %;全省17家较大的发电厂装机容量共达 24454千瓦,西北实业公司发电厂的装机容量为4580千瓦,占到全省装机总容量的18.73%,如果连同西北造纸厂、西北炼钢厂、兴农酒精厂共 11620千瓦的装机容量,其发电总容量即占到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6.2 %,从而不仅居于山西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且在全国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对“1928——1936年全国最重要工业”的统计:全国时有产业工人405509人,西北实业公司1936年的工人总数是 18597人,占到全国工人总数的 4.69%,其中机器业工人 17065人,而西北实业公司的机器业工人(包括10个相关厂)共有6843人,占到全国机器业工人总数的40%;全国2826家最量要工厂共有资本3.129亿元(国币),每厂平均拥有资本11万元,西北实业公司1936年所有的33厂,共有资本 0.22亿元,厂均资本达到66.66万元,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西北实业公司不仅门类齐全,而且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产品不仅供应省内市场,而且还外销他省。炼钢厂“可炼制CO高速度钢、MO高速度钢、WGRV钢。NIGR钢、SIMNGR钢等48个合金钢种,在全国首屈一指;唐山水泥厂、琉璃河水泥厂、黄石华新水泥厂、广州西都士敏土厂,球磨粉碎设备用的高镭钢铸件,资源委员会天津机器厂所需之柴油机曲轴,悉由太原供给;工作母机和纺织机械远销甘肃、四川等地;毛毯、毛呢、毛线,销往京、津、青、沪沿海。”这无疑在奠定山西近代工业之基础,促进山西经济之发展,增强山西之国防力量诸多方面客观上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这些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阎锡山为公司规定的“自产、自用、自足”的“三自”原则影响下,逐渐形成一个规模可观、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体系。从而,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卷烟业等方面,为山西近代工业起了奠基的作用。西北实业公司时期形成的以重工业、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一直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国初,太原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的地位,就是从西北实业公司时期开始奠定的。

其次,西北实业公司十分注重网罗人才、培养自己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技术骨干。久而久之,公司荟萃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从公司经理到各处处长、分厂厂长,都是留学国外或由国内各大专院校毕业学有专长的专门人才。课长和课长以下职员,也大部出身于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仅以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为例,西北实业公司共有工程技术人员 794人,其中留学国外者26人,国内大学毕业者 249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者 519人。”这些人才和骨干直至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工业界,有的还颇有建树。

第三,西北实业公司创办之初,因为阎锡山对南京国民政府有“不再扩充实力,不造军火”的承诺,以生产民品为主。但是在不断扩大民品生产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军火的生产,只是由于民品生产的相对增加而使其军火生产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已。以军火生产为基础,繁衍而来的西北实业公司,在新的形势下,虽大部转产民品,但军火生产始终是其“保留项目”。1936年以后,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公司适时地改组成立了西北制造厂,加大了军火生产。据统计,自此开始,到1937年11月太原沦陷,西北实业公司属下的军火生产厂所生产的军火就足以装备30个步兵师和 4个炮兵师。值此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历史关头,公司客观上为我国增强了抵御外侮的能力。

当然,从整体上看,西北实业公司为发展自己,在阎锡山政权支持下,直接或间接地对广大工人和农民形成的盘剥,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小资产阶级的形成的排挤和打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山西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山西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山西私营民族工商业的由盛而衰,都与此有着很大关系。

第五篇:闫锡山历史评价_阎锡山故居导游词

阎锡山故居导游词

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31年前后,陆陆续续,时建时停,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因抗战爆发,一些工程尚未完全峻工)。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名昌春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七百余间),总占地面积33000多平方米。

这里最为恢弘的是东西花园。从石沟街往南一拐弯儿,一条九米宽五十米长的大巷里,有一座颇为阔绰的东门厅,就是东花园。这个门厅当年曾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门匾,上书文沱草庐四个遒劲的颜体大字。所谓文沱,即文山沱水。

进了大门,是东花园的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假山、喷水池已毁,与在原假山处建一影壁,正面镌刻有当年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博爱二字手迹),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漫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在这个院子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喷水池,直径丈余,全部用青石雕砌而成,四周围栏上均刻有花卉、人物,栏杆顶部蹲有姿态各异的小石狮。自来水通过中间一根高达四米的盘龙石柱(整块巨石雕成),让顶部莲花座上一只维妙维肖的顽皮小石猴尿出来,与建在院子中心的喷水池、假山相映成趣。可惜这些石雕在文革中亦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这个院子据说为阎锡山的副官、卫兵等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穿过一院东厅中间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二院。这个院子比一院面积要小一些,但建筑上豪华庄重得多。栩栩如生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刻刻缕缕,均为典型的晚清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据传,此院建好后,阎父书堂,继母陈秀卿即在此院正厅小住)。

阎锡山旧居的建筑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以东为上,每个院子的东房都高出其他方位的房屋。这主要是因为有河边镇东那座不大不小的文山,它既是镇上的风水与象征,又是乡民们的倚靠与荣耀,所谓背靠文山,而对沱河或者叫文山钟秀,沱水环流,均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满足与自得。

了解了当地这种建筑上的习俗,就不难理解二院东大厅为何会建得那么巍峨壮观了,这座大厅分上下两层,正面大厅是当年阎氏家族议事和接待宾客、举行宴会的场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病逝,灵堂就设在这里,整整一个月的祭奠活动,满院金人银马、雪山素海,终日香火燎绕,笙管长鸣,十分排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代表、军政部长何应钦都来此致祭尽哀。我们从现在遗存的一些历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上,可以看到阎府当年的赫赫威势。通过东大厅一侧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三院了。它比起前两个院要小得多。但就建筑艺术而言,却更是精雕细镂,格外的考究。不说其它,单说四面厅堂的底基,均由青石雕缕成莲花状石基(即须弥座),可见其是多么地不惜钱财工本,经求至善至美。在正厅门楣处,现在还依稀能辩出当仁堂三个砖雕大字,这大概是取天降大任于斯人,吾当仁不让之意,主人踌躇满志之态溢于言表。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小院,也是阎锡山经常居信办公的地方。据说,他每次乘车从外面回来,不需要经过外面的大院,即可将汽车停在后面的车道上,人可以从旁门进来,直接进入这个小院的正房歇息。如果有人求见,他亦无需绕到外面,而是沿着小院流金溢彩的迥廊转到前面正厅(即当仁堂),便可会客办公。他父亲治丧期间,他就住在这

个院子里。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冯玉祥在冯阎倒蒋之前,也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二月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建安村(阎锡山岳父村)期间,曾来这个小院住过,经初步考证,可能是传说。

在三吉院的偏东南方向,现在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但从这座楼的用材、风格来看却有点不伦不类。经考证,这座楼的楼顶过去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人是上不到楼顶的。当年阎锡山也曾在上面住过。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两个月后太原沦陷,河边阎锡山旧居也驻扎了一批日本军队,使这座大楼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存楼房的上两层,是解放后由设在这里的忻州地区疗养院重建的。据当地老百姓讲,过去这楼叫红楼,又叫七星楼。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为严重。据说,这里原本是阎锡山的二公子阎志宽(20岁夭亡,其妻赵绣锦、子树楹、又树榕现均侨居美国)结婚用的。现存建筑除南窑和建在西侧的双层电影放映厅还算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逐年毁了。其中较为有价值的西花园门厅和东厅竟然毁于一九八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的前几个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惜。

游客来到东花园南窑外壁,三院大楼外壁,每每驻足忘返。原来这些地方依然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人们奇怪这些遗迹为何能躲过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天?原来这些石刻在文革前就有人用泥灰抹平了,文革中上面写满了领袖语录,自然无人敢造次了。就这样,这些石刻就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了。

纵观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尢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

1988年秋,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余个展室,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独特丰厚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另外,这里还特邀享誉天下的天津泥人张雕塑研究所的工艺师们精心雕刻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蜡像,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话剧。

下载阎锡山的山西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阎锡山的山西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篇一:【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晋商文化游 太原—晋中—平遥—灵石行程介绍 (与领队协商后介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晋商文化之旅是一条集中展示以晋商......

    山西导游词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山西导游词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

    山西名人

    山西名人 ----关于对山西名人的研究 课题编号:080602 课题组长:仝志成 成员:胡西南赵亮王秀敏李晓娇任新建指导:吴彦 前言 由于历史课程学习的范围较广泛,我们对山西历史文化......

    山西导游词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

    山西历史名人

    山西历史名人(百度转贴)晋文公重耳、武则天、关羽、狄仁杰、裴度、卫青、霍去病、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司马光、裴秀、罗贯中、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元......

    山西小学

    山西小学 山西省实验小学 新道街小学,又名山西省实验小学,自1936年建校以来,历经克难西校、市第三完小,1956年以街道命名为新道街小学,1989年被省政府确立为山西省实验小学。 经......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范文大全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王华新 高书业山西饮食,历史悠久,以晋菜为代表的地方风味,给山西及全国人民带来了丰厚的饮食文化。晋菜分为五个风味:太原菜、晋南菜、晋北菜、上党菜、五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