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工作个人介绍怎么写
找工作时个人经历和个人介绍怎么写
找工作,是大家都会经历的事情,无论你是公务员、高级白领、蓝领还是灰领,工作变动在所难免。那么在开始一份新的工作,都会经过公司或者机关的面试。面试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完全展现出来呢?
1、时间控制,谈话的时间一般都很短,大众面试时间基本为10到30分钟,所以时间控制一定要把控好,自我介绍要保证在3到5分钟,其他时间要留给面试官提问。
2、优点突出,自己有什么优点,长处,可以毛遂自荐,不要怕说的太多,一定要自信。比如说爱专研,爱打球,助人为乐等等,切记避免提出自己的缺点,面试官如果有问你的不足之处,可以巧妙的回避,比如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够,会继续努力提升等等。
3、经历展示,自己做过什么。应届生可以说一些在学校参与的项目和活动,有工作经验的要说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工作岗位以及担任的职务。
4、突出贡献和获得过的奖励,这个是需要重点说的,可以花费多一点时间。应届生可以讲讲自己做过的东西,参加比赛获得的名次,获得哪些证书,学校期间获得过的奖励,优秀干部奖,优秀毕业生,通过雅思,英语六级等;有工作经验的要说一下自己获得的证书,国家考试证书(CCNP,会计中级,一建等等),以及在工作中自己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做了哪些有效措施等等。
5、期望,面试官一般会问,如果你录取了对公司有哪些要求。巧妙的回答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岗位和同事和睦相处,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公司或者机关作出一份贡献。特别薪资方面,一定要客观,在这个区域内这个行业,这个岗位的待遇,自己要心里有谱,不能太离谱,否则录取机会不大。
6、离职原因,对跳槽的人来说,这个是面试的时候,不可回避的问题。面试官会问,你因为什么离职,为什么来我们公司。千万不要说上一个公司的坏话,否则直接被cut,可以说一些不相关的原因,因为家里临时有事情,或者想要找一个更高的平台等等。
7、感谢,一定要说感谢的话,给面试官一个好的印象,了解你是个知道知恩图报的人。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的父母养育我长大,我的老师让我踏上了知识的道路,我的同事帮助我熟悉了工作,我的朋友在苦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等等。
8、样例,一下是自己的自我介绍,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勿喷。
9、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请帮忙转发,点赞,谢谢。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介绍 找工作优势介绍 求职优势
发信人: xiaofeixia(小飞侠——Kobe Bryant), 信区: CS
标题: cs专业介绍之找工作优势介绍
发信站: 饮水思源(2009年12月03日00:05:23 星期四)
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下CS找工作的优势:CS学什么、实习和工作。PS:不怎么会用
term大家凑合着看吧。
1.CS学什么
当然我是从找工作的角度来分析CS的课程设置。有人会问:CS学编程,电院其他专业
也学编程,SE(软件工程)也学编程,那么CS有什么不同呢?我觉得,CS首先是一门科学(S cience),所以它不仅仅关注实际的编程,而更注重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领域,比如编译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组成等等,这就是CS的不同。关键是这些偏理论的课程不但 不枯燥(因为我们有很有意思的课程设计),而且对以后的找工作大有帮助。在我看来,越 是NB的公司越看重这些基本功,比如google、microsoft、百度等等。
我之所以说学这些课程不枯燥,是因为CS对这些基础课程都设置了有意思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设计不仅仅让相应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极大的锻炼了动手能力。所以CS 和其他专业相比,在找工作的时候“项目经验”这一栏永远不会是空的。只要课程设计认 认真真完成了,那么找工作的时候你不会发愁没有项目经验,并且你可以和面试官侃侃而 谈,他们通常对于我们的课程设计都是很有兴趣的。
每到课程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出现了很多的牛人,他们会激起你的热情一直走下 去。以06级的编译器课程设计为例,必须完成的部分是到语法分析,但是据我所知应该有 不下十个同学做到了汇编代码生成和寄存器分配。这就相当于做出了一个结构基本完整的 编译器,而这是你将来的面试官90%的可能没有做过的。而数据库课程设计据说有人完成了
三分之二以上的SQL标准,膜拜一下。
2.实习
一方面由于前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企业众多,大企业也很多,所有CS 同学在找实习的时候很容易。相比其他专业很多同学不得不在学校实习,CS的同学如果想 到企业实习会比较方便。比如很早的eBay,后来的腾讯,微软也有两轮的实习生招聘。我 身边的同学就有不少eBay、腾讯和微软的。
实习生要求比正式员工低,所以只要你课程设计好好做了,然后再好好看看C++或者j ava,找一份不错的实习没什么问题的。
3.工作
在我看来,CS和其他专业相比两个巨大的优势是保研和找工作。通常本科生找工作时 很弱势,课学的不精,又没什么经验。但是CS相对来说会好。
一方面因为计算机类可以选择的面很广。和专业密切相关的有很多大企业,外企有微 软、google、IBM,民企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等。这些企业,尤其是外企(除了研究 院),通常不是很看重学历,只要你符合他们的标准就OK。和其他专业相比,在这金融危 机的寒冬里,IT类的企业招聘进行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一些不错的民企。比如腾讯据说去 年招了700多人,今年招一千多人;阿里巴巴总的应该会招上千人(仅仅淘宝貌似就要招四 百多);百度也有几百人。除了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也很热,技术类的起薪最少也有10 w。跳出这个圈子,还有很多相关的企业可以选择,金融类的有传说中的摩根IT,还有投行 IT部门,四大的IT部门。最近又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的软件中心招人。总之,CS 的就业面非常之广,就算你只想做软件,还是有各种行业可以选择,有外企、民企和国企
可以选择。
另一方面就是我一直重复的,只要你进入CS之后认真努力,交大CS这个环境不会让你
失望的。首先交大CS的牌子可以让你比较容易的通过简历关,其次就算你没有什么真正的 项目经历,CS的课程设计也够用了,如果你是认认真真独立完成的话。当然希望你们将来 能够不局限于课程设计,成为cs大牛!
最后,就是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够冷静的做出自己的选择。CS欢迎你们!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第三篇:找工作
我的IE(工业工程)之路
找工作
像这样的夫妻档快餐店,在工业区随处可见,没有门面、没有招牌,只有用篷布围了三面加个顶篷的简易帐篷,里面有3张桌子,看着老板光着膀子端着炒票在那儿摇晃着炒菜,在等待美食上桌的间隙彼此可以天南海北拉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老乡们的话语中丝毫没有对未知工作的担忧,倒是我,吃饭的时候还是忘不了纠结一会儿。也难怪,老乡们大都初中毕业,他们就指望能进厂就行了,而我则不一样。我是带着自己的执着、家人的期待和同事们的质疑出来的,我必须为自己负责。哥哥习惯性地抢着结完帐,我们走出小店,朝工业区走去。想着哥哥刚拿出来的一张红票子,转身就变成几张块块钱,越发觉得上班很重要,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必须尽快上班。于是我加快了脚步。
工业区夜市,每到下午和晚上是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到底是南方,又是工业区,所以招工的厂很多,要想找份工作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一个又一个的招工招牌,一个又一个的俊男靓女,坐在各自的招牌后面,极力地搭讪着前来咨询工作的人们。原以为负责招聘的都是中年人,没想到到了这里,让我大开了眼界,这么多看似稚嫩的90后面孔,他们竟然成了招聘别人的人。不由得让我羡慕起来。就是这家了,我们暗自想着,仔细地看着招牌上的简介和待遇,一下觉得自己的未来已经开始有曙光了,一个储备干部的职位还比较符合我的心意,于是我向招聘漂亮女孩报以微笑,并柔声细语的问道“你们这里还招这个职位吗?”我指着储备两个字。她婉儿一笑“当然招啦”说着拿一张表递给我,她示意我坐下来填表。我努力地填每一个空,她不时弯下腰来指点我哪个空该填什么,一股桂花香随她弯腰的霎那浸入我的鼻孔,化妆,抹香水是女孩的必需品吧,爱美的女孩总容易给人好感。“跟我来”她拿着表转身超一排开店的小店铺方向走去,目光不经意转到她身上,无法形容现在女孩的装扮,上衣短、薄、透;牛仔裤勾勒出的身材,让人难以将目光挪开。“这里上去”这才留意到在驾校和饭馆之间的楼梯口,挂着个招牌,东江人力资源中心。
我们识趣地在长龙的最后排起队来,环顾四周,拿着文件袋的人不多,我算其中一个,里面除了有相片、身份证外,还有大学期间获得的4个荣誉证书、毕业证书、预备党员结业证书、国家秘书四级资格证书以及自考本科的13门单科成绩单。不知道这个高分低能的教育背景下获得的东西是否对我有用,只不过还是有点小沾沾自喜,毕竟总比那些只能身份证、相片的人多点被关注的几率吧。忐忑中除了几个身份证有问题的外我们一群人被清秀大方的短发女孩叫进会议室安静地坐着。她递给台下第一张桌男孩一叠A4纸印刷的表格类的东西,示意他往后传递,拿到属于我的表格,看了一下,首先让我不解的是很多字都用的是繁体字。高考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不能用繁体字写作文,否则扣分,那么为什么这里不执行呢,或许这就是学校与社会的区别吧。看看周围很多人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估计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吧,一会功夫就有人填完了,坐在那儿边东张西望边把笔放在右手的5个指头间不停的绕圈,隔三差五能听到笔绕到地上的声音。好在那个女孩并没有催我们快点,我的原则是每空必填,这和应对高考采取的战略一样。所有空空填满,舒了口气,交了卷子。女孩宣布上午面试结束,下午自发去南璇医院体检,明上午再来。
出了厂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对面的话厅,给哥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上午的阶段性成果,然后美滋滋地等待公交前往医院。透过车窗看到绿油油的草莓园,忽然觉得自己很幸福,上班有钱赚,下班还可以逛街偶尔来园里摘草莓。。想着想着就笑了,透过车窗玻璃还能隐约见到自己弯弯上扬的眉头和嘴角的笑容,还是故作淡定吧,让人看出来可不大好。很快我们就来到医院,从小没生过大病没去过医院,除了高考体检,还没再抽过血,看着他们用棉签按着手腕以及毫无表情的面孔,女孩直往后缩,我倒是在观察了几个人被抽血后并未出现针头断在肉里的可能性后勇敢地挤了上去。“放松一点”女护士给我手腕扎个橡皮筋,用力地拍打我的手背对我说。“好”我微微松了抓紧是手,只见美女护士蘸点黄黄的药水在青筋处摸几
下,便熟练地将针头伸进我肉里,还是有点针扎的味道,一会儿就被流出来殷红的血分散了注意力。“满了”我急切的说。“急什么,还有一管”她边换了个试管边说。其实我是心疼我的血啊。两个月都补不回来吧。
第四篇:怎么找工作
工作对我而言这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一份工作中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重要性。
现很多人都以待遇为主,我把他理解成现发展。在现在的青春和能力给现在的自己更好的生活。活在当下,人生短短数十年,及时行乐。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的祸与福。
但我现在还是始终把待遇看得其次,在找一份工作,我会思考怎么在这份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工作有没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在这份工作中体现什么样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份工作到最后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什么。。
现在谈谈我们要怎么找工作?
找工作有很多方法,互联网、朋友介绍或人才市场等。
在很多方法中最不可取有两种,一是单靠个人力量吓找吓逛,现在已经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大但与这时代和社会相比他就应该知道他自己的渺小。其二是人才市场找工作,人才市场会让人办一张人才卡,一般需要¥100元/张,卡的有效期是三个月,三个月内工作不满意可包换。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但是谁知道他会不会忽悠你呢?人才市场的招牌信息也是从互联网和市场中得来。而且绝大部分都未经过筛选。他会介绍很多工作信息给你,但真正好的能有几个。还有一份工作他也可以同时介绍给好几个人。但也有一些人也幸运的找到了好工作。
杀敌一千,损兵八百。这种赢能算真的赢吗?同样的,如果你选择拿一百元和三个月的时间去碰运气的话,你能耗得起这些损失吗!特别是刚出社会,和待业已久的朋友们。慎重。
我较为推荐的是互联网,58同城,赶集网,中华英才 智联招牌等,现在一些公司和大企业都喜欢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但也有一些鱼目混珠。所以在网络上还是可以试试的。。在网上找工作我必然最先看的是最新的信息,因为最新发布的信息几率最大,竞争最小。把自己看到觉得比较好的先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筛选。我在看一条招牌信息的时候,会主要看他的评论和它的真实性。然后打电话给自己认为几率最大的开始咨询,谈一些基本问题,和具体面试时间。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号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多记几个,大概更具你第二天的时间和地点能跑几个面试的地方那样。。然后带上你的简历,便可以进行你的寻职之旅了。特别注意的一点,简历做的好也有很大的重要性,最好能带上你相关的作品和证明。
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求分享找工作经验和一些建议.....友友们留下你的笔迹吧
第五篇:找工作
“找工作”的年轻人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实习生 苏桐 岳进祥 唐宇婕 杨宝宝 张媚 2013-06-28来源:南方周末
编者按
699万,是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数字。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比宁夏回族自治区的630万人口,还多69万。
今年是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庞大的就业人数,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让这群90后一出校门,便承受着白热化的竞争压力。
对于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找工作”是现实社会给他们上的第一课。能力与学历、门第与机遇,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他们最后的就业选择?在和社会的碰撞中,他们有哪些领悟?在找工作的成功与失败中,他们如何看待社会,如何认识自己?
和毕业生同样忙碌的,还有各级政府。对于它们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最难就业季”里,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在“就业公平”问题上,有哪些现象或趋势值得警惕?请见南方周末本期“大学生就业”专题报道。
一些国企会直接把招聘机会和大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做资源互换。
“社交和情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部分,未来你能否成功,这起到很大作用。”
虽然“关系”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吃重,但李春玲研究发现,“个人能力以及大学生文凭的价值,还是排在第一位”。
张卫从来没想到,找工作会有这么难。
他是江苏一所211高校新闻学院毕业生。最初,他的目标是在省内找份与媒体相关的工作。在网投和校园招聘会上,他向南京报业、现代快报等媒体投了简历,都没有消息,“感觉媒体不怎么招人”。几番尝试之后,张卫发觉今年文史哲应届生找工作“真心很惨”,“一般工作月薪最多2500到3000”。他不得不放宽了简历的投放范围,开始漫无目标地尝试,甚至连火车上搬货物的工作也投了简历,“对方只要初中文凭,工资有5000元,竟然就是这个收到了回应”。
作为今年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之一,张卫遭遇的求职困境决非特例。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3年比去年新增19万毕业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社会知名调查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
张卫所属新闻学院的就业情况不算理想,男生除了几个做公务员、进电视台和银行外,其他大多进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企业”;女生中有3个考上了公务员,还有一些人“以实习的名义在上班”。
四处碰壁之后,张卫赶上老家(一个县级市)的公务员考试,并有幸成为全班六名未来公务员之一。只是这个职位——法院新闻宣传部门,已与他最初的媒体志向渐行渐远。
在这个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季”里,许多大学生找工作的努力一次次受挫,理想中的工作方向也被迫让位于现实的生存压力。能力与学历,门第、社会关系和机遇,究竟何种因素决定了大学生最终的“签约”?那些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在和社会的初步碰撞中,又有哪些现实的经验和领悟?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张卫从小被外婆带大,毕业时一直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将来可以照顾她。不过,对于他这样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来说,在老家找份媒体工作月薪至多有两千多元,很难生存。“但公务员工资标准要好很多,能达到5000元左右,至少买房子差不多了。”
考公务员,的确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项。华东一所二本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班31人中,有十多人考公务员。北京大学某文科学院50多名硕士毕业生里,90%参加了各级公务员考试。
2013年2月,江苏省推出了公务员招考公告。张卫查了下职位表,在他家乡中文类的职位只有五个,便选了法院的新闻宣传岗位。后来他发现这个岗位报名人数不多,“只有33个”。3月底,张卫在苏州参加笔试,结果在所有报考者中排名第一。
公务员录取比率极低。上述北大某文科学院,只有李风一人考中国家公务员。去年11月底,当李风打开那个巨大无比的公务员职位EXCEL表格时,才发现不需要基层工作经验的岗位只占三分之一,且多数是语言专业。其他要求也五花八门,如省级台办需要考生会讲闽南语,只有福建同学适合,“适合自己的不超过5个”。
李风报考的职位录取率是1比200,开放报名第一天,就有超过200人报名。整个流程走下来,李风认为“笔试基本是公平的”。按规定,面试成绩要在两天内登录进人社部的系统里,只有考生本人可以查到。
据一位地级市国税局干部介绍,公务员考试正规化程度越来越高,面试采用从其他地方调考官面试的方法,考场、主考官都是临时通知,供社会关系操作的难度明显增大,“我们局副局长的女儿今年通过了国考笔试,面试差了0.1分,还是没办法进政府部门。”
在山东某地级市参加国考面试时,本科毕业生张磊磊被要求绝不能透露个人信息。“比如有300人参加面试,我会被分配一个号,进考场后只能说我是多少号,不能说我叫什么,在哪里毕业等,否则就是0分。” 公务员考试笔试时,应试者全靠成绩说话。许多政府官员为了儿女能成为公务员,会想尽办法提高他们的考试能力。华东某地级市一位政府官员说,当地许多干部子女,从大二开始就抱着国考复习指导书啃。在面试前一到两个月,父母也会通过关系找到行政学院和党校老师,帮子女进行培训。“这些老师经验丰富,通常是前几年当过面试官的老师。”这位官员说,“许多政府部门中还有专人负责联系考官老师,以便当有领导需要时,随时和老师联系。”
上述华东二本院校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八成,“他们的家庭资源和社会关系没城市孩子丰富,对就业很难起作用。”一位长期负责就业工作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介绍,该学院本科生只有1%考上市、省级公务员。
就业机会“不公平”
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稳定”和“高福利”往往是他们对理想工作的定义。
清华大学曾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6059位应届毕业生中,学生最理想的单位类型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总数的六成以上。
一位地级市计生委副主任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公务员考试是„净土‟,但是要想进一些事业单位,关系很重要。”山东籍大学毕业生张磊磊记得,他去外地考公务员时的室友,就有亲戚是副厅级干部。当时进考场时,室友提前做了标志,让考官知道他是副厅级干部推荐的人,“最后他考到了事业单位编制”。
在甘肃兰州一所师范类高校里,硕士生毕业后往往回家当老师。2011年硕士毕业时,张莹莹的同学去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三线城市高校教书并不难,“基本上以二本或三本学校为主”。但为了留在兰州市区,张莹莹不得不走了导师的“关系”,最终如愿留校做老师。
到国企就业更不容易。一般大学生想获得招聘信息,都需要一番力气——将招聘信息挂在网上的国企并不多。北大毕业生李风说,一些企业不会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你就算知道他们招人也没用。”不同的国企,信息公开程度迥异,航空公司做得最好,能源类央企最次。一些央企虽然公开了招聘信息,但门槛很高,“非金融、非北大清华、非硕士,你就不用投简历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新进入央企,纯属撞上了好运气。在他为找工作四处扑空、一筹莫展时,一家央企找到学校就业办,希望老师推荐几个好学生。刚好老师比较了解赵新,就推荐了他。这家企业本来要招一名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时对赵新印象也很好,见他英语不错,就专门为他安排了一个企业宣传和组织会议的岗位。
许多国企对自己的员工都有政策倾斜。湖南省一家国企,每年都在固定几所大学开宣讲会,如果碰巧有员工子女在招聘范围内,本身条件又不差,“招进来就没什么问题”。该企业一位人士透露,“招聘前,员工向人力资源部反映一下,那边就会留心。这既没有违反企业用人制度,又照顾了员工。”
一些国企会直接把招聘机会,和大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做资源互换。今年5月初,一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三线城市招人,一个本科学导演的女生也报名考试。她专业虽然不对口,但银行领导层下死命令“必须要她”,“因为她父亲是一个县级市的公积金中心主任,每年弄来1亿存款不成问题”。
另一位毕业生张明也签约某三线城市的中国银行。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人家愿意吸收我,主要是我有社会资源”。应聘是省行统一组织笔试,面试则由各个地市自行组织。在关键的面试环节,张明告诉对方,他有个亲戚在当地经营一个中型企业,“这其实就是说你可以拉到的存款贷款数额”。
“不公平包含两种,一种是结果不公平,一种是机会不公平。”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研究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2003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到现在,10年时间内,社会关系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越发重要。
任何社会中,有权势者都会想办法将资源笼络到自己手里,为子女后代谋福祉,但一个好的社会,应当建立完善制度,维护公民平等获得就业机会。“靠家庭资源就业,是机会的不公平。”李春玲说。
“社交和情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部分”
在具有“关系”传统的中国社会里,除了依靠父母提供的社会资本,“关系”还包括靠个人努力建立起社会网络。对此李春玲并不反对——“社交和情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部分,未来你能否成功,这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陈蕊进入一家央企,就与家庭关系无关。本科阶段当过学生会主席和团干部的她,为了敲开一家央企大门,找到认识的某领导,整个过程并不费力。在陈蕊同学看来,这份工作待遇相当好:解决户口,有统一的宿舍,不用加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特别多”。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生小牛,也深刻理解关系的重要性。她出身普通家庭,但凭着聪明和努力,在各大中外企业实习得“风生水起”,每到一处都成为老板手下的得力干将。到小牛找工作时,她给所有“前老板”都发了邮件,拜托他们在HR前多加举荐,前老板们都很乐意帮忙,“确保她进入面试环节”。
一些大学生也会让学长帮忙在企业内部推荐,俗称“内推”。例如百度公司内部就有专门的内推通道,凡百度员工都能内推,“一种内推方式是直接将简历给对应的负责人,如果他觉得这个同学不错,就会发起面试”。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百度员工小陈,已经引荐过多名学弟学妹进入百度。当他知道部门需要人时,就会在人人网上发布消息,想找工作的同学把简历发给他,“我一般只推荐自己学校的毕业生”。
在香港获得硕士学位的周兴,就是靠内推获得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在他看来,“内推最大的作用就是让HR能看到你的简历。毕竟网上投的简历太多了,你可能根本不会被注意到。”
一些高校也主动帮学生延揽社会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院,考虑到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推行“校外导师制”。当学生读到研二时,学校会专门请法制类媒体总编当学生的第二导师,“他对学生负有一定义务,如可以到他的单位实习。”万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可以去第二导师单位上班。
虽然“关系”在大学生就业过程里的作用越发吃重,但李春玲研究发现,“个人能力和大学生文凭的价值,还是排在第一位。”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对中山大学09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做的问卷调查,超过六成学生认为,“如果找工作难,一定是„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
社会流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北京大学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周星云没觉得找工作有多难。2012年7月,她在校内BBS上看到,国内某知名房地产公司招实习生,顺手投了个简历。实习一年后,她的表现得到公司认可,于是懒得再找其他工作,直接与公司签约了。
当无法考取公务员,又无门路进入国企时,民企便成了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的信息显示,中国民企大多短寿,存活期平均为3到5年;与党政部门、国企相比,党政部门正常被辞退员工占总数的比例约为0.05%,而民营和非国有企业的淘汰率一般在5%到15%之间。
但对2013年的毕业生来说,民企也不是那么好进的。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些毕业生发现,由于IT行业招聘人数严重缩水,今年找工作没往年容易。该校毕业生王晶晶说,“我们专业三个班一百多人,只有十几个人找到了好工作。”四处投简历没结果后,王晶晶不得不依靠在国企工作的老爸,帮他在深圳一家银行谋了一次面试机会,“我爸企业和银行业务联系多,帮忙安排一个工作并不难,各取所需嘛”。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企,一般依据应聘者学历“择优录取”。一位市场化媒体执行主编透露,他们喜欢先要重点高校本科生或硕士生,其次是国内一般本科外加国外硕士,“最不喜欢国外读本科的,这些人要么是因为家里条件好,要么本身就学习不好”。
华南某省一所医科大学为了应对就业压力,鼓励学校老师为学生联系工作,“每联系成一份工作,就有几百块钱提成”。该校一位老师透露,有的学生通过病人找到工作,“比如在高干病房认识了领导,他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工作”。一些学生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甚至改行卖饮料,去超市站柜台,“总要吃饭啊”。一些毕业生即使身在民企,心也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上述华东二本院校中,只有极少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另有一成学生考上市、县级事业单位临时岗位。负责就业的老师透露,“剩下的学生中,很多在普通私企里工作,有不少边工作边坚持每年考事业单位、公务员,直到考中为止”。
李春玲认为,对于农村家庭出身或家庭背景一般的中下层人群来说,“他们在社会阶层中流动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在社会学者眼里,社会流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比如美国社会,它贫富差距也很大,但是社会稳定。”李春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社会当前明显的趋势是,当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时,既要有能力也要有关系,两者兼备就能确保未来成功,这一趋势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