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以学案导学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以学案导学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长沙市第26中学地理组:胡国成
[内容摘要] “学案导学”模式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课前准备、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就如何以学案导学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 提高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创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校地理组根据学校“百分导练”高校课堂的构建框架,在以学案导学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与实践。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从而较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校地理组学案导学实施的一般过程如下:
一、进行科学的课前准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 课前准备包含了两层含义: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就教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与考纲,充分了解学情,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编写科学的地理学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如何使“学案导学”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首先取决于学案的质量。在实践中,我校地理组通过集体备课,提前编写好学案,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目标: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及考纲确定。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我们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例如,我组杨恒老师在长沙 1 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中所上研讨课《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时,学习目标确定如下:①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工业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等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用极度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
2、学习重点: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及考纲确定。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一般不编写学习难点。
3、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参资料以及学情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习过程”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课程标准及考纲规定的知识点能完整系统地体现出来,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我组邓辉姣老师在青年教师赛课中所上的《板块构造学说》一课的学案中,板块的组成、板块的运动、板块运动造成的影响等知识点都清楚地体现了出来。
②创设情境,精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选材料,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精设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每个知识点的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或自学、或探究、或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上《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节时,在学案设计中通过精选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及播放视频材料等,设计了以下问题:鲁尔区繁荣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了哪些综合整治的措施?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面临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振兴其经济?问题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③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学生从“学习过程”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达标练习:紧扣教材与考纲,精选练习,习题数量要适中,难易要有梯度,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中等难度题,同时还要有能力提高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三、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1、精彩导入
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莎士比亚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精彩的导入可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学案中导入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视频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但都要讲求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原则。如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节时,以三一重工相关视频引入;讲《地震》时以日本地震视频引入。在分析环境、资源问题时,还可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如学习《世界的人口》利用“冒汗的地球”漫画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引子,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另外,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而学生的兴趣一般不会持久,因此可针对每一个问题,均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
2、学生自学
结合我校的学情,“学生自学”主要是教师及学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是一种方向性的引导、策略性的引导,对时间做出相应的规定等。之后,学生自己独立地学,努力通过自身力量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此时,不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记录。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自学过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习小组讨论,即请学习小组帮助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组教”),如学习小组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请全班同学帮忙(“班教”)。通过讨论交流,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练习题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学案导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应防止出现教案化和习题化现象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导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而是学习的导案,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分层次安排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树立创新精神,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从性质上看,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应避免导学案习题化,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练习册,应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2、要突出地图及图像在学案中的使用功效
地理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相关地图及图像,以图导学,以图带学。所谓以图导学,就是利用地图及图像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所谓以图带学,就是利用好地图及图像解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所以要在学案中使用好图像,尤其是区域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去填写,让学生动手去绘制。例如动手画一下某区域的经纬线,在区域图中填出各地理要素的名称,动手画一画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示意图,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等。当然老师可以在学案当中给出一部分图像,让学生完成后续流程,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这些知识的掌握不是文字的记忆,而是图像的记忆,原理的理解,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
3、让“比”贯穿课堂始终,以营造紧张高效的课堂气氛
“比”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办法,应该将“比”贯穿课堂始终。在自学时“比”,比谁能既快又好地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时“比”,比谁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比谁能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达标练习”时比,比谁能得到满分,比谁能获得胜利。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比成绩,也比谁积极、认真、富有创新精神、时间观念、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比自学能力、自学方法等诸多素质。“比”让学生更紧张、更投入,“比”使全班动起来了。这样,课堂气氛就会特别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4、充分运用学案导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多媒体与学案导学相结合,让多媒体辅助于教和学,而不是围绕着多媒体展开着教学,让课件辅助于学案。适当地用课件展示地理素材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既能满足学生对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习《地球运动》时演示地球自转及公转相关的动画,形象生动;学习《世界海陆分布》时让两位学生上台在课件中把七大洲及四大洋的名称拖动到相应的地理位置,学生热情高涨;学习旅游地理中的《中国名景欣赏》时,播放我国名景的视频或图片,学生全神贯注,感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导学案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如材料情境、问题情境等,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多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编制导学案,充分利用导学案进行导学,同时以多媒体教学做辅助,营造“比”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过多的讲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肖学平主编,《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余文森等编,《“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胡国成,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长沙市第26中学兼职教研员、地理教研组组长,带过多届高三,所写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被评为长沙市雨花区优秀教师,现为长沙市雨花区骨干教师。
第二篇: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导学案要尽量简单明了,在本学期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导学案教学的:导学内容与目标、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堂训练、作业与课后拓展、课后反思。
1、导学内容与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在教材的第几页?这一节课学生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又通俗易懂。
2、课前导学(即设问导读)
主要包括课前知识顺重现、铺垫练习与导学思考题。针对新课内容,紧扣学习目标,设计一些导学思考题,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复习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一些铺垫性的练习,尝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对书中看不懂的地方作好标记,有时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学具。
3、课中研讨(即自我检测)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反馈、提出目标、合作探究、课堂研讨、精讲释疑、达成目标等。这一环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见解,把不懂的地方向组内成员或老师请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关键点,适当辅导中下层生,着重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力求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提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
4、课堂训练(即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要求老师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精选精练,练习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分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索题。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练习要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灵活、针对性强。必做题完不成的由组内成员、老师进行辅导,老师巡视中下层学生,当堂批改差生的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同时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做题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坐姿端正等。
5、作业与课后拓展(即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一是布置作业,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二是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作一些拓展延伸,出一些实践性、研究性的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
6、课后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规律和方法。当然,并不是每一份导学案的环节都是千篇一律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实际的不同可以进行删改与调整
总之,本学期通过导学案教学,有效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三篇: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永康市荷园中学 宋清荣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无疑,地理课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效率
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作为高中的地理老师,我深深感到地理教学的任重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特点,发现教材的变化,探索
出符合学生和课改要求的新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符合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这个过程中,既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也深深体会到地理教学的乐趣,同时发现教学中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时时刻刻都有超越自我的快乐和成就感。这里我把我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点儿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精心备课,才能打有准备之仗,才能确保课堂高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制定好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好周密细致的教学环节,有时甚至要细分,什么时候学生做什么,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哪些问题应由学生集体讨论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可能解决不了,需老师指导,这些都要精心设计、系统安排,这
也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足工夫。
二、全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二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简单浅显,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欲望、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节地理课始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有利于迅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在授课前都会提
出一些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法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向师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往往会因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学仪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某方向的特长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地方,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发挥特长,形成人格魅力,这样就可让学生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视频以及计算机教学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
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六、充分利用地理课本的插图,以“有形”促思维
地理教材有许多插图,包括分布
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地理插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图像的重要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以形象促进抽象的思维,结合文本理论和媒体见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的能力,以及挖掘教材的图像来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七、课后及时总结,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课后一定做好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次课中如何克服?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对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但却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时间变短,要在缩短了的时间内完成以往的教学内容,这就必须向课堂要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思想认识
初中学生,甚至部分高中学生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视。而且在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师也不重视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学会是什么样子。所以,首先得让师生们都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让学生“想学”。
教师要告诉学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自身包含了文科和理科,与生物、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用,如天气预报,地震,泥石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等,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强调以上的两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对他们自身很有用的,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去认识,去体会地理的价值和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一切,那么教师就必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新的师生关系——民主。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赞赏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和学。有的时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抓的越紧他越不肯学,他们就是不想屈服于教师的威严。所以只有师生关系变的民主了,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就会自愿去学习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他学习起来就很快,也会学得很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首先得对地理感兴趣。教师对地理有兴趣,上课就会有激情,就会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情绪,行动就会感染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学生们听起课来就比较有精神,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二)、教师必须得有丰富的知识,这里不仅仅包括地理知识,还有其他,比如历史、化学、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我们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又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有话讲,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昏昏欲睡,课后再去背诵。这样没有活力的课堂,大多数学
生不喜欢,他们会对这样的课反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讲的东西,而没有兴趣,这样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课堂效率就比较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地理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借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词语琅琅上口,运用古诗文,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地球自转的时,可以用“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词形象说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讲天气时,可以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明夜里下雨了,这就是很明显的天气状况,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2、巧借歌诀、谚语、顺口溜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记忆也较容易,再适当引用一些民谣、谚语、顺口溜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以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内陆地区温差大的特征,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征,形象生动。在讲长江时,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这段顺口溜告诉了我们长江的源头,干流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注入的海洋,这么多的知识点,用几句短短的话概括了,简明扼要,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易记忆。
3、借用谜语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猜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谜语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例如在讲宇宙、天体、太阳等知识点时,可以用下面的谜语“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火”(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另外,在讲中国的城市时,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谜语,“一路平安”(旅顺),“船出长江口”(上海),“拆信”(开封),“空中码头”(连云港),“全面整顿”(大理)等等。这些谜语本身就很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适当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4、穿插趣味故事,利用地理漫画教学
学生,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都有童心,都很好奇,大多喜欢听故事。如果教师整堂课讲故事,他们可高兴,可有兴趣了。但全堂讲故事也不实际,不过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这样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利用地中海深处的密度流,关闭发动机,借助洋流运动的水力,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则小故事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会对这个知识点产生兴趣。另外,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地理漫画来辅助教学,有一些热点环境问题,如植被的破坏,环境污染等,这类题材的漫画也不少,例如在讲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可以选用“小鸟的悲哀”这幅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看过这幅画,学生就可以了解到,由于滥砍乱伐森林,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严重恶化,使得生存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得以栖息的地方,所以小鸟恳求工人把它也带走。漫画很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也应用到了日常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是件稀罕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高中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宇宙空间、地球、太阳、银河系,全部显示在学生面前,加上动画效果,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再比如说讲到初中聚落时,可以把世界,中国不同地区的聚落景观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课堂效率也就跟着提高。
(四)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留一些实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课外去调查研究,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让学生去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让他们去找出污染源,再让他们去想方法解决污染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去做了,他们就会感受到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就会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只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爱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知识。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有效掌握地理知识是很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知识内容广泛,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1、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课本,所以学会读书就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途径。这里的“读书”不是简简单单地把每个字、词、句子读完,而是要真正掌握知识。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地理知识结构,搞清重点地理知识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通过不断地进行阅读指导,最后让学生自行编制学习提纲、自制图表、自行提出问题,并力求独立得出较完善的答案。
2、指导学生读图、用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会读图就是能够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地图、掌握地图的语言。比如说看到地形图就能知道这里是盆地,这里是高原等等。所谓用图,就是具备能够根据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说明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在地图上看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形时,便可说明其气候、河流、植被、农牧业、交通等大致情况。即能够把地图的各种惯用符号、颜色联系起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只有掌握了这几个基本要素,才能看懂地图,这是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识记这些基础的内容。其次,要经常把地图拿出来用,有些学生上课从来不带地理图册,根本就看轻了地图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找机会让学生来读图,例如,讲到某个城市或国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来。尽量经常知道学生来分析地图。最后多做填图和分析地图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自绘地理图表。如: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人口增长折线图等。
3、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事实上地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到季风气候时,可以联系我们当地的气候特征,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个地区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在讲到交通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从我们
这里坐火车怎么去上海等等。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态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学习,会学了,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高效率,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做好引导者、促进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掌握知识,不是被动地区学习,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掌握对其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第五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有不少的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在教学中也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一些经验、方法,自己付出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回过头来进行思考、总结,应该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
我认为要上一节高效率的地理课,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分清,详略要得当,根据不同底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和多种方法来讲授;其次,还要注意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的气氛。再次要从语言上进行总结,讲究语速、语调,语言的精练和直观,让学生听的懂,听的明白。
一、注重备课,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还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和应用的程度,是对各知识点的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备课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要把握教材在全册书中地位,它对其它教材的重要性、影响性。还要弄清各册教材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规定。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教材与大纲联系起来。有重点的进行“双基”教育。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各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吃透学生。切实做到眉目清楚,心里有数,因材施教。备课时备教材,要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理清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题目、回答题目尽量用课本的文字或材料里的文字作答,答题效率就有可能提高。
二、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特别社会是焦点、热点。
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很有用的,是有必要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能够积极参与。做到把课本与社会生活结
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能反映地理学科获得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介绍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开拓学生视野;还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得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比如在讲“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时以“大河之旅——环保中国·2005黄河万里行”活动的新闻报道为背景,以及大量西北地区沙漠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了沙漠化形成的主要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针对出现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然后总结应该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防护林,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多方面治理荒漠化。并以不要让人类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这一宣传标语提醒大家要注意用水,从而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保护环境的作用,由衷地感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2、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3、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的直观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解决了很多在传统教学中用“粉笔+黑板+挂图”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运用一些幽默风趣和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思维的深度和速度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好的课堂气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深深刻,兴趣也容易提高。课文中常有一些枯燥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加以佐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积极参与课堂。民以食为天,说到吃,同学们一定有兴趣,讲农业地域类型中的水稻种植业这一课时,以一则新闻报刊短文:“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惊人之问。布朗预言:到达2030年,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同时粮食的产量因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下降,需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进而得出“谁也养活不了中国人”的结论。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开始多数学生反应强烈,大家议论纷纷,积极思考如何才能解决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的难题,通过这样引入后面的内
容,学生上课情绪被调动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学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以及季风水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五、注意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课堂上要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就要很好的驾御语言,恰当的表达、交流,讲究语速、语调,语言的精练和直观。满堂灌的教学,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和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我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讲的激动就滔滔不绝、顾及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堂课下来,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后来就逐渐改变我的语速和对课堂的调节,使得讲的知识学生都能听清楚、听懂。否则你就是用再好的手段、方法都不会事半功倍。
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件复杂而又艰辛的事情。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在课堂中不断的取得收获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