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课程论文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www.xiexiebang.com
QQ:275252867 地方课程论文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以往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注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反映在阅读上就是要通过阅读过程的引导,达到对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和学以致用习惯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系统极为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识字断文也成了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语文学习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新课标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即语文教学要在以往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那么,这一长远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需要怎么去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又该如何去把握呢?我们循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结合教材内容来简单归纳如下。
一、导读
合理引导,聚焦注意力,增加阅读课文内容的针对性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www.xiexiebang.com
QQ:275252867 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开国大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二、速读
眼手并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寻找生疏知识点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www.xiexiebang.com
QQ:275252867 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
三、精读解析课文,融入情感教育,实现升华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周恩来内心思想的转变,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四、诵读
强化训练,注重迁移,学以致用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可以说是阅读的良好检验与收尾,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载体来讲,语文学科诵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效的记忆是学生有效使用语文言语工具的重要前提。诵读还有一层重要含义,就是能在强化学生记忆基础上,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诵读。小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积累,才能够开拓其思维空间,进而对相仿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产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www.xiexiebang.com
QQ:275252867 生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竞赛、默写等方式进行。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比如一人背诵一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语感中心论”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被陶冶,被震撼——这也就是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张贻波.上海教育科研,2009(8).〔2〕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徐光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杨忠勤.东京文学,2009(5).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www.xiexiebang.com
QQ:275252867
〔4〕谈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陈秀珍.教师,2009(18).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
第二篇:地方课程论文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以往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注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反映在阅读上就是要通过阅读过程的引导,达到对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和学以致用习惯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母语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我国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系统极为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识字断文也成了许多教师和家长衡量语文学习的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新课标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内涵界定,即语文教学要在以往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那么,这一长远目标的落实,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需要怎么去做?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又该如何去把握呢?我们循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结合教材内容来简单归纳如下。
一、导读
合理引导,聚焦注意力,增加阅读课文内容的针对性导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必要前提,对阅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文导读。第
一种就是通过课文背景的介绍,为学生做好文章整体基调的铺垫,这个环节也有利于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聚焦。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硝烟场景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艰苦,进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上。第二种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比如教授《开国大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与地点;2.开国大典的会场布置怎样;3.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二、速读
眼手并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寻找生疏知识点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
三、精读解析课文,融入情感教育,实现升华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周恩来内心思想的转变,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四、诵读
强化训练,注重迁移,学以致用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可以说是阅读的良好检验与收尾,对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迁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语言载体来讲,语文学科诵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效的记忆是学生有效使用语文言语工具的重要前提。诵读还有一层重要含义,就是能在强化学生记忆基础上,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诵读。小学生的知识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积累,才能够开拓其思维空间,进而对相仿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产生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小组竞赛、默写等
方式进行。鉴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诵读任务进行分解,比如一人背诵一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语感中心论”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被陶冶,被震撼——这也就是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小学阅读课“四点'导学、多元感悟“教学尝试.张贻波.上海教育科研,2009(8).〔2〕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徐光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杨忠勤.东京文学,2009(5).〔4〕谈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陈秀珍.教师,2009(18).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减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
三、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我开始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都我会不同程度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学中能够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例如教识字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后,然后问学生:“你们都很聪明,能够在生活中学到这么多字,能不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学到这些字的?”学生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看电视学会的,有的说是看报纸学会的,有的说是查字典学会的,等等。这样,就把学生引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语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学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找机会学习汉字。这也是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教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有了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一统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语文课程的返醭归真。
第四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建议措施论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鉴于考试的压力,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加大习题和作业的训练,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强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难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新课标改革后,摒弃了原有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观念,时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注重大语文学习观念,也就是说在学习语文文化时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要实施开放化、全面化的语文学习,将学习语言知识扩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因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习题和解题思路,旨在提高应试成绩,但并没有真正领悟到语言的内涵和本质,也就很难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发展大语文教学思路,可以在开阔的野外环境、郊游和活动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利用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事物的描写和概括,逐渐从社会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逐渐将死知识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中去,让生活富有魅力,同时也会提升自己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练等方式,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时间和节奏,避免出现机械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烦躁,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思考,然后找出不会的题目,积极的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
2、重视学习中的合作
学习合作主要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可以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死板模式。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实现“互补”,通过开展答辩、座谈会、小组活动、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3、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进入高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印象更加深刻。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提高语文的预习水平
预习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课文时可以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批注和勾画出来。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成语,通过阅读可以将重点的语句和词语用符号勾画出来,例如可以采用“()”和“~”来表示重点内容,将带有疑问的部分画出,然后在后面加个“?”,表示具有疑问,听课时需要认真听讲。
四、加强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是所有语文元素的集中体现,可谓是“众学所归”,将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合理的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作业时就会感到无比头疼,讲解评价更是存在难度。所以,就提倡在课堂上即兴出题,即兴写作,作文篇幅不一定很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必须要保证作文的思想和段落的含义。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后的作业批改,还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纯的口头教学和文字灌输,使得学生丧失了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缺乏了主动性。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中,然后开始引入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很多学生对爬山虎没有见过,所以在想象起来有点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图片,将其投放在投影仪上。这些既生动形象的图片,再加上教师的解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很容易理解这些事物,充分调动其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是学习初中语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打好语文基础。通过分析语文学习的特点,消除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丰富了语文知识,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第五篇: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考试方式 教学评估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根源在于现行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方式不当。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机制,保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语文教学改革似乎越改越让人感到困惑,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的确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的特点,但要真正实行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语文自身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是必然的。但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让人感到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窄。
语文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能够坚持45分钟认真听课或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却是吃力不讨好。原因是什么呢?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都是考试惹的祸。学生都知道老师教的内容考试很少考,甚至根本就考不到。笔者曾经有过深切的体会。有一个学期三次考试,考前为学生做辅导,提一些重点,凡是背诵的课文都要认真准备,重点段落要背上,学生是听了我的话,认真复习,可是考试时却一点也没有考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评讲试卷时,我非常抱歉地对学生说,老师的功力还不够,下一次老师一定好好准备,尽量靠近考试题目。第二次考试之前,我真的下了一番功夫,把名篇名句弄得滚瓜烂熟,学生也准备得很充分,可是考试时,一题也没有碰上,我又一次汗颜。学生认为,听也没有多少效果,还不如考试时碰碰运气,能考多少是多少。但领导却要教师拿出成绩来,教师没有出色的考试成绩,怎么能是称职的教师?最终责任还在语文老师。
虽然从理论上讲,教学评估重结果更重过程,但现实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一些人看来,学生分数高,教师就是有水平,学生分数低,就是教师无能。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吗?
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你第一次比别的老师人平分少了0.1分,下一次你还少0.1分,这不是你老师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语文教学变成了行政干预,什么都要统一,有的单位还搞“四备”、“五步”、“六统一”,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
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的滞后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机械的试题训练,枯燥无味。有一句话形容现今的语文教学现状非常贴切: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放眼今天的教育教学管理,公开场合高唱减轻学生负担,私下里却拼命地忙应试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分管教学的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试教育搞好了,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但没有成绩,没有升学率,素质教育再好也不行。更有甚者,竟赤裸裸地说,要放心大胆地抓升学率。如此,还有什么语文教学的改革可言?还谈什么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
课程是要改革,教学方式也应该与培养现代化的人才相适应。理论,谁都能说上一大套,可就是不能在实践时很好地贯彻落实。一会儿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会儿又学衡水“三变五让”,红头文件发了,检查组也派了,年终总是取得了重大成果。依然故我。为了生存,语文教师不得不巧于应付,上面检查了,就来素质教育,检查组一走,立马忙应试。竞争成了教师的紧箍咒,最苦的还是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喊得震天响,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没有?结果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三番五次地号召不准乱定教辅用书,可上级命令你购买的复习资料,能不购买吗?
什么都要行政命令,什么都要统一,结果遭殃的是语文教学,受苦的是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其实,语文教学是不能统一的。如果能够统一,那么何不来一个全国统一,大家都学魏书生、于漪、冯梦龙的教学模式。他们的确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典范,可为什么全国至今也只有一个魏书生?原因很简单,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言的。
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评估方式,重结果,更重过程,全面评价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在人平均分上超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我们不能说,老教师就不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是综合的,语、修、逻、文,字、词、句、章哪一方面都要好,都要强,怎么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呢?再说少一分或者少五分,语文的能力又能低多少?分数只是一种结果,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仅仅以学生考分来论英雄,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大家都在为人平均分而奋斗,还有谁敢放心大胆地搞语文教学实验?还有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能够让语文教师轻装上阵,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从显性和隐性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全新而又正确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的评价策略,这是促成语文学科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评估,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绩,实事求是地肯定教师的劳动,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必须改变现行的考试方法。教什么就考什么,加大语文课文考查的力度。有许多优美的课文,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为什么不能变成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考题?而偏要去找学生都不熟悉的文章为难学生呢?再说,那些文章阅读题答案设计者设计的答案就那么准确无误?笔者认为,语文考查完全可以用书本上的课文作为考试的材料,叶圣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是一个例子”吗?既然是“例子”,就应该也是考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