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语言活动《摇篮》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摇篮》教学反思
三月份,我参加了山阳县幼儿园教师教学能手大赛活动,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总之,此次活动的参与使我受益匪浅。
我讲的是大班语言第十课诗歌《摇篮》。诗歌《摇篮》是一首很优美、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诗歌,其语言精练,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通过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课的关键。
针对诗歌《摇篮》,我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 环节和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这一目标,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让幼儿获得了满足。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现就语言活动《摇篮》作如下反思:
一、图片贯穿诗歌内容的始终,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四个大摇篮,以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宝宝图片,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二、把诗歌和音乐进行有机整合。
活动导入时,摇篮曲的欣赏使幼儿很快进入音乐优美的意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配乐诗朗诵把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到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从而被陶冶,同时音乐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两次的配乐朗诵欣赏,使幼儿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师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表演,使诗歌与音乐再度交融,充分实现“我、诗歌、音乐”的共鸣。
三、感受音乐,体验情感。
从开始环节听音乐说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到教师提出: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等问题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讨论、模仿,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体验更加深入。
四、视、听、讲结合。
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小图片的巧妙使用,都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让幼儿先欣赏。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摇篮和宝宝,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回放能力,帮助幼儿完整梳理了诗歌内容。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如你听到摇篮这首诗歌里,什么是摇篮,摇着哪个宝宝,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加上教师鼓励、支持的语言,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激起了幼儿朗诵的欲望,激发了幼儿朗诵激情,在朗诵诗歌过程中,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表情、眼神和肢体等动作,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美妙的境界中,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剂。
五、不足之处。
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作为老师的我也不能很广阔的想到很多,只有少数活泼的小朋友创编得很好。分析原因,仿编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在上这节课时,可多观察、多引导幼儿去学习。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第二篇: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1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充分运用课件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2《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
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3《摇篮》这诗歌的目标是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表现主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验参与仿编的成功感,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和氛围。儿童诗中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听完我就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因为摇篮曲我们小朋友午睡前都要播放的,所以小朋友很自然地说出摇娃娃睡觉。接着我出示自己设计的小图片,让幼儿先欣赏,观察、思考,做出判断。然后找出互相对应的宝宝和摇篮,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帮幼儿完整梳理了整首诗歌。教幼儿“会看”。教师有针对性和递进性问题,“看这个宝宝是谁?”“他的摇篮是什么?教幼儿“会听”。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的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自由朗诵与个别朗诵、集体朗诵充分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激起幼儿朗诵的欲望,掀起他们的朗诵激情。
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思维。如在创编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蓝天使摇篮,摇着星宝宝,除了星宝宝还有什么宝宝?幼儿说出月亮宝宝和太阳宝宝,放到儿歌中去读一读等等,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4诗歌《摇篮》是一首很优美、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诗歌,其语言精练,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通过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针对诗歌《摇篮》,我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在活动中,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PPT课件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活动导入部分,我以摇篮曲的欣赏使幼儿很快进入音乐优美的意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从开始环节听音乐说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到教师提出: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等问题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讨论、模仿,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体验更加深入。最后,配乐诗朗诵把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到诗同时音乐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从而被陶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5《摇篮》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全文为四句排比诗词,字字尽显童真童趣、重叠之美。它从“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花园是摇篮、妈妈的手是摇篮”四个层面喻示摇篮之美。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这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充分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此诗歌的结构形式,为后面的诗歌仿编做好准备。亮点之二就是让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巧妙地使用是轻音乐为背景,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美,在音乐中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中。
我的不足之处就是跟幼儿讨论诗歌内容的环节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还有,创编时间也稍微短了些,很多幼儿的创编兴趣正浓,但是到时间结束了此教学活动。能够补足的就是下节课继续补充此创编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6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7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决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大班语言年的教学反思
2.大班语言课教学反思
3.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4.大班语言拜年教学反思
5.大班语言课的教学反思
6.大班语言活动摇篮教案
7.大班语言摇篮的说课稿
8.大班语言摇篮说课稿
9.大班语言诗歌:摇篮
第三篇: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
诗歌《摇篮》是一首很优美、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诗歌,其语言精练,以重复性 的结构形式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通过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针对诗歌《摇篮》,我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有感 情地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在活动中,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PPT课件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意境美。活动导入部分,我以摇篮曲的欣赏使幼儿很快进入音乐优美的意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从开始环节听音乐说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到教师提出: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等问题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讨论、模仿,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体验更加深入。最后,配乐诗朗诵把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到诗同时音乐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从而被陶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四篇:大班语言摇篮(文学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摇篮
一、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诵。
2、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根据已有经验尝试仿编。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向家长了解小时候睡摇篮的情景。
2、物质准备:(1)画有蓝天、白云、大海、花园、风儿、妈妈、摇篮等大幅背景图。(2)制作好的星星、鱼儿、花朵、宝宝、月亮、小船等小图片若干。(3)轻柔舒缓的音乐、播放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摇篮背景图,谈话导入,了解摇篮的用处。
1、引导语:这是小宝宝睡觉的摇篮、、。小宝宝睡觉啦!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好。
2、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1、配合音乐与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设置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语言及画面。
·问题一: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他们摇着哪些宝宝?(根据幼儿回答教师依次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问题二: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让幼儿理解这种比喻的妙处。)
·问题三:你听见诗歌中有哪些好听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重点让幼儿感知“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风儿轻轻吹”“歌儿轻轻唱”等句,为幼儿理解作品和仿编打基础。)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2、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盒适当的动作,让幼儿练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注意语气语调、感情处理方面的指导,让幼儿用轻柔的声音和动作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尝试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教师示范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2、幼儿自由发言后,把原来诗歌中的星星图片替换为月亮,教师示范仿编:蓝天是摇篮,摇着月宝宝。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
3、引导幼儿按照原作的句式仿编。
·引导语: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老师会把一些头饰放在表演区,小朋友们下课的 时候可以去表演区表演,还有,请小朋友回家将这首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第五篇:学前班语言摇篮教学活动反思
学前班语言《摇篮》教学活动反思
五月二十日——二十二日我参加了由金台区教研室举办的全员全程教学评优活动。
此次赛教活动,采用的是同课异构形式,它非常符合当前教研改革的形式和要求。旨在教师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反思,共同提高幼儿园教学教研水平。通过活动我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教育经验,此次活动的参与使我受益匪浅。
针对学前班语言活动—摇篮,我设计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3、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运用图片创编诗歌。感受“飘、翻、吹、” 经过实际授课和课后反思以及集中评课,我认为在以下几点取得成功:
一、把诗歌和音乐整合活动导入时,摇篮曲的欣赏使幼儿很快进入音乐优美的意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配乐诗朗诵把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到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从而被陶冶,同时音乐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两次的配乐朗诵欣赏使幼儿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师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表演,使诗歌与音乐再度交融,充分实现“我、诗歌、音乐”的共鸣。
二、突出视、听、讲结合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挂图和操作性强的的小图片以及彩色文字的巧妙使用,都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让幼儿先欣赏,并带着问题自己观察、思考,做出判断。然后找出互相对应的宝宝和摇篮,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回放能力,帮幼儿完整梳理了整首诗歌。教幼儿“会看”。教师有针对性和递进性问题,“听刚才的音乐你想做什么?”“轻轻走来的宝宝是谁?”“谁是他的摇篮?教幼儿“会听”。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的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自由朗诵与个别朗诵、集体朗诵充分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激起幼儿朗诵的欲望,掀起他们的朗诵激情, 视、听、讲的结合,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剂。
在朗诵诗歌过程中,教师富有感情语言、表情、眼神、和肢体等动作,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感受音乐、体验情感。
从开始环节听音乐说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到教师提出: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等问题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讨论、模仿都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体验更具深入。
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互补作用。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这次活动我和甘老师针对诗歌《摇篮》进行了同课异构,通过观摩甘老师的活动,我认为甘老师对此活动非常重视,教态大方得体,语言亲切,环节紧凑,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较能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在活动开始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切主题,通过提问是幼儿对即熟悉又陌生的摇篮有了再次认识。接下来,教师通过欣赏感受提问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几个有针对性的为题如:为什么要轻轻等让幼儿对词语的正确使用有了一定了解。在创编过程中,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充分体验了创编的快乐。基本达到他课前的预设目标。
四、不足与改进:
同甘老师对比,我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几点不足:
如在对幼儿提问的时,我还需要进一步给予渗透和引导,在对幼儿的照顾全体和个别差异的引导上,还有所欠缺。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
为此我在二次教案中做了调整,把小图片的使用调整到最后一个环节,作为活动的延伸,课上课下相结合,充分利用集体教学和语言环境创设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幼儿创造理解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欣赏活动和创编活动的时间也做了相应增加,使幼儿深入理解诗歌温馨甜美的意境,充分体验创编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