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语言 摇篮
摇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的睡着的?
幼:白云摇着它,它就睡着了。幼:到了晚上星星就睡着了。
(2)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3)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评析:动用作表现白云、浪花、风和歌声的轻柔,去体验这些摇篮的特点。)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幼:轻轻的声音。幼:不能太吵的声音。幼: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4)引导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4.表演诗歌: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评析:通过讨论,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朗诵这首诗歌所要注意的声音,用轻轻地声音进行朗诵,意境很美,感受诗歌意境美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轻柔的热点。)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出了有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幼:蓝天里还有太阳。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出了花宝宝外,还会住着谁?
4.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滴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朗诵。
(评析:用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创编故事,幼儿能看着图片完整地进行创编,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也使得幼儿朗诵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完整地句子创编。)
(四)感谢妈妈。
1.妈妈很辛苦,把小朋友照顾地很好,妈妈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幼: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要喂我吃饭。
幼:妈妈生宝宝的时候,要去医院动手术,很痛的。幼:妈妈要给我洗衣服,做饭给我吃。幼:妈妈每天都送我上幼儿园。
2.妈妈这么辛苦,你想怎么感谢妈妈呢?(和旁边的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感谢方法)。
幼: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妈妈就会很高兴。幼:我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幼:妈妈回家的时候我给妈妈拿拖鞋。幼:我帮妈妈扫地。
幼:我给妈妈唱首好听的歌曲。3.幼儿讲述感谢妈妈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感谢妈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送给妈妈一句好听的话,亲手做礼物送给妈妈,帮妈妈干家务等。
4.布置感恩小任务: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自己的妈妈。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
2.运用插卡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学习仿编诗歌,根据诗歌的句式特点制作了图片,在创编的时候,用插卡的形式,把幼儿创编的内容替换原来诗歌的内容,使得幼儿能够看着图片更好地进行创编,并较为连贯地朗诵创编后的诗歌。3.分析诗歌特点,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
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第二篇: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摇篮
——大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第三篇:大班语言《摇篮》说课稿
大班语言《摇篮》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诗歌“摇篮”,是《福建省幼儿园大班领域活动指导》语言领域中的内容。这首诗具有巧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温馨的意境。最后一段转向妈妈和宝宝,是主题的升华,会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
一、教材分析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蓝天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个性化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综合化的过程,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因此,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有话可说。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唱,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二、教学准备:四幅大图片和一些小宝宝的小图片。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知识更便于接受,更感兴趣,更愿意去探索,从而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利用图片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突破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
大纲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主要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3、分段朗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朗诵的方法。(跟教师或录音朗诵)
因为形象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
以,选用分段朗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第二方面是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
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 “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
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
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大班语言《摇篮》说课稿
大班语言《摇篮》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谈话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二、教学准备:四幅大图片和一些小宝宝的小图片。
三、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讲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第二方面是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
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
“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
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
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大班语言摇篮(文学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摇篮
一、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诵。
2、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根据已有经验尝试仿编。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向家长了解小时候睡摇篮的情景。
2、物质准备:(1)画有蓝天、白云、大海、花园、风儿、妈妈、摇篮等大幅背景图。(2)制作好的星星、鱼儿、花朵、宝宝、月亮、小船等小图片若干。(3)轻柔舒缓的音乐、播放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摇篮背景图,谈话导入,了解摇篮的用处。
1、引导语:这是小宝宝睡觉的摇篮、、。小宝宝睡觉啦!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好。
2、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1、配合音乐与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设置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语言及画面。
·问题一: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他们摇着哪些宝宝?(根据幼儿回答教师依次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问题二: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让幼儿理解这种比喻的妙处。)
·问题三:你听见诗歌中有哪些好听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重点让幼儿感知“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风儿轻轻吹”“歌儿轻轻唱”等句,为幼儿理解作品和仿编打基础。)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2、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盒适当的动作,让幼儿练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注意语气语调、感情处理方面的指导,让幼儿用轻柔的声音和动作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尝试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教师示范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2、幼儿自由发言后,把原来诗歌中的星星图片替换为月亮,教师示范仿编:蓝天是摇篮,摇着月宝宝。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
3、引导幼儿按照原作的句式仿编。
·引导语: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老师会把一些头饰放在表演区,小朋友们下课的 时候可以去表演区表演,还有,请小朋友回家将这首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