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大班诗歌“摇篮”
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 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 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 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 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 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大班诗歌 摇篮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摇篮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 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
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 2 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 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3 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
第三篇:大班诗歌“摇篮”教案
大班诗歌《摇篮》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摇篮》、《摇篮曲》音乐磁带、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各种背景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动作”导入课题
师:白云飘来了,白云怎样飘的用动作学一学,好吗? 幼儿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风儿吹、浪花翻的动作,教师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二)学习诗歌
1、游戏“送宝宝回家”
⑴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提问:“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引出诗歌第四段。
⑵请幼儿给其他宝宝找家,将宝宝与摇篮进行匹配。
2、完整欣赏
⑴教师示范朗诵诗歌(配乐)。
师:这些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地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⑵看多媒体课件,再次欣赏一遍。
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
3、分段跟诵
⑴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⑵结合多媒体课件,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
4、有感情的配乐朗诵。
5、边表演边朗诵。
(三)仿编诗歌
1、“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宝宝呢!你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课件)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听,小河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2、“你会说这样好听的句子吗?谁来试试?”
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想象成摇篮和宝宝,你会把他们用好听的诗句来说说吗?
4、把我们说的好听的诗句连起来,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摇篮》了,对吗?
(四)音乐游戏“快乐宝宝”
幼儿扮演各种宝宝听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四、延伸活动
1、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
2、将自己创编的诗歌《摇篮》画下来。
注:本篇教案及说课稿2005年在安庆市幼儿教师教案和说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第四篇:诗歌《梦》--大班说课
诗歌《梦》
一、说教材分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梦》,适合大班幼儿学习。那么,我为什么要选择教学安排以外的教材呢?一是因为这首诗歌为读者创设了一种优美、温柔的梦境。它无论从意境还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为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二是因为这篇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儿从巧妙的构思中获得丰实的美感。大班幼儿由于词类范围的扩大,思维的不断发展,他们分析理解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我把这精炼而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及饱含丰实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大班幼儿,这也就是我在反复慎重的比较挑选教材的过程中,最终确定诗歌《梦》作为说课、执教内容的原因。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次创造性地选用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机会。
这首诗歌通过对优美、温柔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歌颂美好生活的心愿。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是
(一)向幼儿渗透热爱珍惜美好生活的教育。
(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及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朗诵。丰富词汇:柔柔的、甜蜜。
精读这首诗歌,不仅为其优美的意境所感叹,而且更为作者构思的美妙所叹服:小花被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舞,树叶有了被挠痒的感觉,这些拟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更接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孩子们都喜欢穿漂亮衣服,小女孩更喜欢跳舞,且多数孩子都有被大人挠痒的经历。课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在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诗歌。诗歌中的结尾说到: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美好的梦,又说这不是梦呢?难点就在这儿,即如何渗透思品教育就是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为使幼儿体验诗歌中的语言、意境的优美和丰实的情感,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欣赏、讲述和谈话进行教学。诗歌本身就含有诸多美的东西,它可以唤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让幼儿重述语句,那幼儿就会学得索然无味。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突出“如何引导幼儿理解诗歌”这一重点,我借用电教手段,利用配乐诗歌录音的形式,并根据诗歌内容自制投影片,将音乐、诗歌、画面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感官,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能让幼儿自发地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境界之中,它所呈现出的视听效果,不仅可以丰满诗歌本身的魅力,而且对于引导幼儿积极地欣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看和听,幼儿很快就可以体会到诗歌中动人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挚热情感。所以,我选择了视听同步欣赏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激发幼儿欣赏的愿望,培养幼儿欣赏的能力,教师就需要运用语言的速度、语言的变化、感情色彩和叙述的条理性,通过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以恰当的表达不同情节,引导幼儿分析理解作品内涵,使幼儿获得鲜明的表象和概念,所以讲述法为另一种教学方法。以上两种方法相互并存,是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解决教材重点的有力手段。在突破教材难点“为什么说这不是梦”时,采取谈话法。因为谈话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谈来进行的,由于能相互交谈,有问有答,因此能把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的问题化为若干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阶梯式问题,对开拓思路,激发幼儿有系统的思维,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多益处。此外,还有表演法,幼儿个个爱表现自己,当幼儿的情绪受到感染时,我带幼儿进行即兴表演,你演给我看,我朗诵给你听,一起将诗歌的内容表现出来,幼儿的兴趣会非常高。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直观、形象且便于演示的投影片和配乐诗歌录音磁带作为主要教具。
三、说学法指导
诗歌教学中教师容易重复述而轻欣赏,其结果,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少,机械复述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那么,文学作品的意境、情感及文学形式的美便消失在机械复述之中。众所周知,欣赏文学作品是幼儿园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如何去欣赏,欣赏的程度如何,既检验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我注重为幼儿提供会欣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会倾听。为了避免幼儿在反复的欣赏中注意力分散或产生厌烦情绪,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安静欣赏教师朗诵;播放录音,幼儿闭目欣赏;视听欣赏等。培养幼儿这种良好的自觉地倾听习惯,为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对于作品中那些重点的语句,教师对照画面,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帮助幼儿分析。幼儿看着色彩鲜艳的画面,听者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种良好的语境,启迪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从中也孕育着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规程》中明确指出: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就问题的设计着重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究因性、假设性、连问的提问方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积极鼓励,正面教育的方法因人施教。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看、听、想、讲,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认真倾听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谈话法,以游戏的口吻,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并在《梦幻曲》音乐的伴随下,将幼儿的情绪引入梦的主题。大班幼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他们的活动带有较强的情绪色彩。因此,教师用音乐作为背景,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如:夜晚来临了,大地变得黑暗了,小蚂蚁、小蝴蝶、小花睡觉了。你也上床睡觉了,睡着的时候会不会做个美妙的梦呢?你梦见自己怎样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极大的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中,幼儿犹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思路也变得开阔了。第二部分,是分析理解诗歌部分,这一部分共分五部。第一步,通过教师的朗诵及欣赏诗歌录音,其中贯穿常规性提问,使幼儿对诗歌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运用电教手段,利用究因性、启发式的提问,为幼儿创造较多的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幼儿分析、理解诗歌内涵。第三步,通过视听完整地欣赏,及“你喜欢什么?为什么?”的提问,引导幼儿去挖掘、去欣赏诗歌的内在美,并能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四步,师生集体看投影片朗诵,然后是思想品德的渗透、表演朗诵和发散思维。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词启发幼儿想象,因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逐句逐段教诵,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幼儿大胆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发挥其想象的积极性。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延伸活动,启发幼儿运用柔和的色调画下自己甜美的梦境。活动的开始由“说梦”引入,结束又以“画梦”收尾,首尾呼应,整个活动紧紧围绕“梦”这一主题进行。
附:诗歌《梦》
在梦里,我是多么甜蜜!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小花,柔柔的太阳给我披上金色的太阳;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云,轻轻地风教会我跳舞;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缕青烟,细细的雨给我挠痒痒。
在梦里,我咯咯得笑啊!
笑个不停。
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第五篇: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
[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