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案-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语文教案-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一、情况分析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语文教案-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集体活动:(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2)复习朗读诗歌;(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2、延伸活动:(1)摆图仿编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2)画画仿编: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3)表演组: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五、评估:由于本次活动无论在材料方面或知识丰富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得较细致,准备较充分,因而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做到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明了,能以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但在引导幼儿讨论时,对于个别未能留心倾听同伴意见的幼儿,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他积极讨论,留心倾听;
2、由于《摇篮》这首诗歌很优美,多数孩子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仿编诗歌,并能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念给全体小朋友听,多数孩子能认真地倾听并简单评价同伴仿编的诗歌,但有极少数幼儿未能留心地倾听,偶尔要打岔;(林旭、沈育)
3、在延伸活动中,由于我们本着让孩子“多动手”的宗旨,每组活动都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而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全班孩子都能分别以画画,或制作头饰,制作磁铁卡片等形式仿编诗歌,并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但还有少数孩子未能声音响亮地朗诵及主动念给客人老师听。总而言之,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语文教案-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第二篇: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一、情况分析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集体活动:(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2)复习朗读诗歌;(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幼儿教案《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2、延伸活动:(1)摆图仿编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2)画画仿编: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3)表演组: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五、评估:由于本次活动无论在材料方面或知识丰富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得较细致,准备较充分,因而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做到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明了,能以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但在引导幼儿讨论时,对于个别未能留心倾听同伴意见的幼儿,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他积极讨论,留心倾听;
2、由于《摇篮》这首诗歌很优美,多数孩子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仿编诗歌,并能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念给全体小朋友听,多数孩子能认真地倾听并简单评价同伴仿编的诗歌,但有极少数幼儿未能留心地倾听,偶尔要打岔;(林旭、沈育)
3、在延伸活动中,由于我们本着让孩子“多动手”的宗旨,每组活动都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而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全班孩子都能分别以画画,或制作头饰,制作磁铁卡片等形式仿编诗歌,并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但还有少数孩子未能声音响亮地朗诵及主动念给客人老师听。总而言之,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大班仿编诗歌《摇篮》活动方案
第三篇: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
[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语文教案-大班诗歌[摇篮]
第四篇:大班诗歌“摇篮”教案
大班诗歌《摇篮》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摇篮》、《摇篮曲》音乐磁带、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各种背景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动作”导入课题
师:白云飘来了,白云怎样飘的用动作学一学,好吗? 幼儿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风儿吹、浪花翻的动作,教师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二)学习诗歌
1、游戏“送宝宝回家”
⑴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提问:“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引出诗歌第四段。
⑵请幼儿给其他宝宝找家,将宝宝与摇篮进行匹配。
2、完整欣赏
⑴教师示范朗诵诗歌(配乐)。
师:这些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地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⑵看多媒体课件,再次欣赏一遍。
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
3、分段跟诵
⑴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⑵结合多媒体课件,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
4、有感情的配乐朗诵。
5、边表演边朗诵。
(三)仿编诗歌
1、“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宝宝呢!你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课件)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听,小河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2、“你会说这样好听的句子吗?谁来试试?”
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想象成摇篮和宝宝,你会把他们用好听的诗句来说说吗?
4、把我们说的好听的诗句连起来,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摇篮》了,对吗?
(四)音乐游戏“快乐宝宝”
幼儿扮演各种宝宝听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四、延伸活动
1、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
2、将自己创编的诗歌《摇篮》画下来。
注:本篇教案及说课稿2005年在安庆市幼儿教师教案和说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第五篇:大班诗歌仿编教案:圆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用完整、有节奏的句式回答画面内容。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进行诗歌创编。
3、喜欢有节奏地念诵诗歌,体验创编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根据已有经验,回答自己知道的圆圆的东西。
1、出示圆纸片,问:这是什么形状?
2、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圆圆的?
3、说出这些东西是在哪里圆圆的。
二、观察画面,找出画面中圆圆的东西。
1、观察画面,寻找画面中圆圆的东西。
2、要求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找到的东西。
3、说出这些东西是在哪里圆圆的。
三、采用问答形式,学习诗歌。
1、教师示范运用诗歌句式回答问题。
师:月亮团团哪里圆?(月亮团团天上圆)
2、教师问,幼儿回答。
师:荷叶圆圆哪里圆?
幼:荷叶圆圆水里圆。
师:小小镜子哪里圆?
幼:小小镜子墙上圆。
师:小妹妹脸蛋哪里圆?
幼:小妹妹脸蛋镜里圆。
3、用问答的形式带孩子完整念诵诗歌。
4、男女对答诗歌。
四、引出完整诗歌,告知题目。
1、教师把四个问题一起提出,要求幼儿一起回答。
2、请一名幼儿上来提四个诗歌问题,其它幼儿集体回答。
3、告诉幼儿诗歌名字:圆
五、根据诗歌句式,创编诗歌。
引导幼儿把生活中其它圆圆的东西,编如诗歌。
(圆圆的扣子衣上圆,苹果团团盘里圆,皮球团团地上圆…….)
附:圆
月亮圆圆天上圆,荷叶团团水里圆,小小镜子墙上圆,小妹妹脸蛋镜里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