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EXCEL说课稿(共7篇)
篇一:小学信息技术 认识excel说课稿 认识excel说课稿
本次课程取自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一、教材分析:
《认识excel》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从内容上看它是个基础性章节,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之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我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以此来铺设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2)、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3)、通过实例学会excel表格数据的简单输入(4)、掌握工作表的建立和保存 过程与方法 :
(1)、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难点:通过实例学会excel表格数据的简单输入
四、说学生:
本课主要是针对农村初中二年级学生设计的。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另外,由于我校有些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带课本,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经常会让学生看课本,按课本的内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讲解,对一些和以前重复的知识点,我有意让学生结合课本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教材内容上来,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除了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外,课本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方案:
1、自学法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和以前知识又较类似,因此我采用了自学法,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范例教学法
此法主张精选素材、创新素材,它强调教学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操作过程中该法也融合了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演示和讲授的过程中可将教师演示与讲授和学生的演示与讲授相结合,一来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个别或普遍问题,以便教师及时纠正。
3、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4、比较学习法
因为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他们之间相互比较就可以缩短学生的认知途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六、说学法
1、尝试操作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试错反思,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技能。
2、互帮互助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是很普遍的现象,水平好的同学必然比水平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我利用水平好这部分学生的剩余时间,让他们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
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的矛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学习法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4 分钟)
我使用范例法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最熟悉的成绩统计表
利用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也为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课本12页,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告诉老 师这个软件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会读出excel这个单词,所以我让学生拼读出来,学生边拼读我边板书:excel。目的是让学生节下来能根据这个单词结合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
2、回顾迁移(4分钟)
教师告诉学生: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参考启动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可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请一学生上台演示。由于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我会尝试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如果讲解的不是很清楚,老师再补充讲解。
3、自学教材,自主探索(11分钟)
在所有的学生打开excel的基础上,我出示word和excel的窗口,让学生找出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也是对窗口组成的复习。当学生找出这些不同之处后,我让学生了解这些额外的工具按钮叫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并根据字面意思可以得出excel添加的工具都和数据有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自学探究得出了认知规律,这种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所以知识的价值也得以提升。明确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
4、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于数据处理后,为了让学生熟悉数据的输入或是说编辑栏的运用,我让学生输入19—20页的做一做“初二(1)班学生成绩表”。(18分钟)
1)教师示范操作:给学生演示如何在表中输入内容。2)学生输入内容,师巡视指导。
5、自学保存、退出。(4分钟)
保存、退出的方法也存在借鉴,可以参考课本,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6、归纳总结(4分钟)
在学生关闭excel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这两个办公软件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另外,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excel,并学会了如 何在excel中输入内容,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总之,在整堂课中,教师力求语言简洁,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发展自我。
附:教学用的表格: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 2003》说课稿 《初识excel 2003》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识excel 2003》。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识excel 2003》是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表格——excel 2003》,第一节《初识excel 2003》的内容,本节介绍了excel 2003启动和退出,窗口的组成,以及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方法。学习本节课可以为以后的制作表格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制作能力和上机能力,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改革的要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以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有着不断创新的潜力。这些学生有着好动的习惯,喜欢动手操作制作一些小东西,利用这一点我想利用“自主探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小组探究,引导、讲解、演示以及给时间探讨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掌握启动excel 2003的方法,清楚窗口的组成,能熟悉口述窗口的功能区、工作区、状态提示区中每一个区域中包括的知识,以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方法。为以后制作带来方便。
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利用“自主探究”“技巧展示”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探求新知识的能力。3.利用“知识收藏”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在探新的欲望中不断的学习,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
了解窗口的基本知识,以及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的方法。
五、教学的难点
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excel 2003 是microsoft office 2003办公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最流行的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excel 2003
二、活动一:启动和退出excel 2003
1、学生根据“操作训练”步骤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互助,解决疑难。
3、小组演示,其他小组补充。
4、生小结,师补充。
excel的启动方法有多种,这里两种:常规启动和快捷启动。1.常规启动
常规启动的步骤比较多,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就可以启动excel 2003了。2.利用快捷键启动
如果桌面上已有excel 2003的快捷图标的话,双击这一图标即可进入excel 2003主界面。
在退出excel有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单击excel操作界面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2.单击excel操作界面上的“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3.按alt+f4。
三、活动二:认识excel 2003的工作窗口,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
1、“自主探究”excel 2003的窗口的组成。
2、根据“知识收藏”了解excel 2003中的基本概念。
3、小组提问excel 2003中的基本概念,其它小组演示并回答。
4、师强调:单元格,行,列,填充柄,工作薄与工作表。
5、技巧展示:
显示(或隐藏)格式工具栏
【视图】→【工具栏】→【格式】
“知识收藏”excel中的基本概念:
进入主界面后,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较多,现在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工作区、1.标题栏
标题栏用来显示一个工作簿文件的标题,新建一个工作簿文件时,标题为“microsoft excel-book1”,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方,由九个菜单项组成当我们单击任意菜单项都将弹出一组下拉菜单,如果要使用某一个命令,只要打开其所在的菜单,选择相应的命令即可执行。3.常用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有许多按钮组成,大部分是编辑时使用的。如果不知道按钮的功能,可以将鼠标置于按钮上,稍等片刻,在按钮下方将出现提示,显示按钮的名称,使用时,单击按钮即可。4.格式工具栏
与常用工具栏相似,也由许多按钮组成,这些按钮主要用于排版。5.工作区
位于窗口的中部,excel 2003的一切操作都是在这个区域进行的。工作区包括工作表名、行号、列号、滚动条、工作表标签等。工作表是工作区中由行号右边、列号下边的区域构成。6.列表
位于工作表顶部,用字母从左向右依次标识,1~26列用字母a~z表示,27~256列用双字母aa~iv表示。单击列表可以选定正列单元格。7.行标
位于工作表左侧,用数字1~65636从上向下依次标识。单击行标可以选定整行单元格。8.工作表标签
用于显示工作表的名称,使用标签滚动按钮或直接单击工作表标签可以选择活动工作表。9.工作薄
工作薄是excel 2003存储电子表格数据的文档。启动excel 2003后,系统产生的第一个空白文档就是一个工作薄,默认情况下,该工作薄包括3个工作表,名称分别为“sheet1”“sheet2”“sheet3”。10.工作表
一个工作薄由多个工作表组成。工作表用于具体的电子表格制作。11.单元格
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单元格的名字由列表与行标组合表示,如:第三列‘第一行的单元格名字为c1。单元格区域用“左上角单元格名字:右下角单元格名字”来表示,如:a2:c6表示以a3和c6为对角线的矩形区域。12.活动工作表
工作薄中,当前正在使用的工作表称为活动工作表,活动工作表只有一个。13.活动单元格
每个工作表中只有一个活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被粗边框包围着。14.填充柄
活动单元格的右下角有一个小黑方块,称为填充柄。
四、活动三: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
1、学生根据“操作训练”选取连续单元格和不连续单元格。
2、小组内互相帮助,兵教兵。
3、小组演示,选取单元格的方法。4,其它小组补充。
5、生小结,师补充。
6、技巧展示:
选取连续单元格区域的方法:b2:e5
1、鼠标拖动。
2、单击单元格b2,按下shift键,再单击单元格e5。
3、单击单元格b2,按下shift键,用方向键向右和下移动到e5。
知识收藏:
1、单元格选定的过程与结果
在选定单元格区域,拖动鼠标过程中,在公式编辑栏左侧的名称框中现实的师选定区域的高度和宽度,释放鼠标后显示的是选定单元格区域的起始单元格的名称。
在选取单元格区域之后,第一个选定的单元格为活动单元格,呈反白显示。
2、选取一个单元格
单击相应的单元格
3、选定整行单元格
单击行号。
4、选定整列单元格
单击列表
5、选取全部单元格
单击行号和列标交点处的全选按钮。或ctrl+a
6、选取不连续单元格
按下ctrl键,依次单击需要选定的行和列。
五、自我检测
(一)选择
1、默认情况下,excel 2003工作薄中包含()个工作表。a、1b、2 c、3 d、4
1、excel 2003中,工作表的列标和行标所指定的位置称为:()a、工作薄 b、区域 c、单元格地址 d、单元格
3、excel 2003中,活动单元格右下角的小黑方块称为()a、注释点 b、标志点 c、活动点 d、填充柄
(二)判断
1、excel 2003中,工作薄和工作表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2、excel 2003中,工作薄所包含的工作表的个数可以重新设定。()
3、b5是位于第2行、第5列的单元格。
4、单击列标可以选定工作表的整列单元格。
(三)上机练习
比较word 2003、excel 2003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六、教学设想
在学习excel 2003的时候,我想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很过理论的东西学生不感兴趣。不如,给他们自己摸索,简单叙述一下要点就好,利用小组学习,在互进中学习,给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例如,退出excel 2003的方法,我们也应该由学生自己摸索。这样容易记忆,还会觉的自己很棒。
七、反思
在讲这一节的时候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讲的太详细了,反而学觉生的很烦。这是一个失败的地方,还有在讲的时候由于概念多,操作部分少了点,计算机就是
以动手为主的。以后要合理的利用45分钟,概念性很强的东西可以先前叫同学先预习好了,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效果会更好。
篇三:说课稿(认识excel)《小学信息技术》
《认识excel》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认识excel”。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 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介绍认识excel窗口,输入数据,存盘操作,关闭工作薄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excel,深入理解打开,保存,关闭excel的几种方法,输入数据,存盘操作等基本操作。excel是目前常用的一个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启动excel。
2、认识excel的窗口界面
3、掌握输入工作表中数据的基本操作。情感和价值目标:
1、通过初步使用excel,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
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鼓励同桌共同钻研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计算机使用道德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动和退出excel。教学难点:word的窗口组成。
四,说教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所以我从本课内容特点和小学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excel”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五,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我探索──思考讨
论──合作操练”。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我探索,课堂讨论,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使用“word”的操作方法,对计算
机office软件已有了初步的概念。本节是学生深入学习office软件中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第一节,是对excel的初步认识,是扎实掌握该软件的基础。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学习一种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录入、编辑、排版、打印并能在文档中插入图形、图片、图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有关excel的知识吗? 2,启动,退出excel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如何启动和退出“word”程序吗? 我们可以模仿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启动和退出excel。启动excel 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
第二步:选定开始菜单里的程序选项然后单击其中的microsoft excel命令就可以启动excel 第三步:启动excel后认识excel窗口的组成部分。
第四步:单击菜单栏中的选项,打开不同的命令菜单,浏览其命令。
第五步:打开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菜单,单击其中有关命令,打开各种工具。
第六步:把鼠标指针移到工具栏里,指向某个按钮时,记住指针下面出现的按钮名称
退出excel 第一步:单击保存按钮,再次保存文件。
第二步: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执行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也可以退出excel 3,输入数据
第一步:单击任务栏右侧的语言栏,选择一种中文输入法 第二步:单击a1单元格,输入文字,如果想换数字输入的话就直接敲小键盘区的0——9的十个数字。
第三步:用方向键在适当的单元格中输入表中的数据。(提醒学生:用excel输入数据后一定记住保存文件,学生练习输入数据操作,巡视并作指导和点评)。4,保存文件
第一步: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第二步:在“保存位置”选择框中选一个位置,然后输入文件文件名,最后单击保存。(边讲解边演示)
七、课时小结 在学习了本课
word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在用word处理文字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八、布置作业
完成p.11练习1、2。
九、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四:信息技术应用赛课《认识电子表格》说课稿 达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赛课活动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 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4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5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五:信息技术《工作表中的计算》说课稿 信息技术《工作表中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下面我按“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本节内容《工作表中的计算》是excel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让学生在上一课“认识电子表格”,掌握简单的excel入门基础知识后,转入体验excel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的简单、快捷和实用,从而对excel软件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数据计算的学习,也为下一节课的“编辑工作表” 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所以根据此依据确立下列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突破方法: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二、教法选择
1、“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 重要性。
2、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推进教学进程,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对各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针对本课的内容和两个学生一台计算机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
(1)自主学习法:excel公式法中,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和填充柄的操作技巧可以充分利用小组讨论法进行自主学习,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2)模仿性学习:函数法中求平均分可在观察老师的操作之后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快速掌握难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考虑到学生个体性差异、信息技术课基本是两位学生一台计算机,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所学知识更加巩固。
四、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获得奖牌的数目,以“帮助统计一下北京奥运动会各国奖牌的总数”为问题,从而引出本堂课的目的“工作表中的计算”。
㈡合作探究,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探究学习:横向求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借助课本,自己尝试求和,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讨论解决。然后让成功的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接着,老师将错误的选择数据区域方法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据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
第二步,探究学习:计算平均值。我先给出一个横向求平均值的成绩表,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在此过程,我以故意做错引出小数处理,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相互求助等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探究学习:纵向求和、求平均值。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己尝试纵向求出和与平均值,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和使用函数。这一环节
是课堂重点部分,首先,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其次,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看课本、小组求助等方法进行学习;同时,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㈢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实践操作、实际运用。
㈣交流深化,拓展延伸
实践操作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我点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第8课 工作表中的计算
1、求和
2、填充
3、用函数法求平均分
篇六:excel说课稿 初识excel2000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2006级教育技术学 付晓超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06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生付晓超,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我说课的题目是“理财我能行”—— 《初识excel2000》,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理念分析这五个分析来阐明本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容来看,很琐碎,它是个基础性章节;从本书的前后联系来看,它是继word系列软件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对其它小节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我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认识excel2000的工作环境,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标 :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性质,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说出excel的功能和特点 b.学会excel的启动和退出 c.学会单元格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d.区分excel中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有关概念
e.学会使用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 b.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b.培养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excel的基础是认识和熟悉它的工作界面,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b.认识单元格的概念和操作。2)教学难点: a.单元格的命名和操作;
b.学会利用软件中的“帮助”来解决认知障碍。
二、学生分析
现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电脑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在初中生的群体中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必须思考“怎样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学、让基础较好和很好的学生想学、能够坚持学,并使两者在此基础上会学”,所以我必须一方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总结,另一方面又必须设置更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参与实践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深化和巩固。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
方法集自学法、范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游戏法、师生合作法于一体,学生则通过尝试操作、互帮互助、自主探究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步:激趣、导入: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的,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素材作品等展开教学。
为了激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认知结构,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利用word编辑的小报、powerpoint编辑的多媒体作品、frontpage设计的简单网页,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属于一个系列的办公软件,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侧重点(它们都在和最基本的文字和图形等打交道),今天我让学生认识它们另一位兄弟——excel,它有何特殊的本领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此我让学生根据发音在计算机上寻找这位兄弟,并尝试利用以前打开这些办公软件的方法来打开它,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同时我可让学生进行讲述和示范。
第二步:自学教材,自主探索
在所有的学生打开excel的基础上,我导入了“找茬”游戏,出示了word和excel的窗口,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也
是对窗口组成的复习,当学生找出这些不同之后,我让学生参考课本了解这些额外的工具按钮叫什么,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并根据字面意思很快得出了excel中添加的工具都和数据有关,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自学探究得出了认知规律,这种认知不是我强加给学生的,所以知识的价值也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按钮的作用,能不能让excel中的帮助来告诉我们,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
第三步:教师质疑,引出问题 1.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于数据处理后,我使用范例法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最熟悉的考试成绩统计表,让学生尝试统计成绩,因为数据较多,学生很是无奈,在这样的问题产生后,我对学生说“老师可以在一眨眼的工夫计算完毕,学生的疑问继续加强,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有了这些铺垫后,逐步做到了能学、想学、利用帮助达到会学。)
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powerpoint中幻灯片和演示文稿的关系,从而导入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区别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引发学生思考工作表怎样选择、工作表窗口怎样移动,与windows中的窗口操作是否一样,学生通过尝试,试错反思,并通过相互帮助得出答案,然后我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和步骤讲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和增强,另外我也可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指出不足,进行错误纠正。3.继续提问——工作表中有什么?引入单元格和行列的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元格的概念、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我打了一个比方,将机房的座位的命名法则比喻成二维的数轴,并让同学们据此找到自己的座位号,我会随机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座位号,适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4.引入师生、生生互动操作游戏,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快速说出他的地址或“名字”。
第四步:自学“退出”,归纳总结:
退出的方法可以借鉴,也可以参考课本(该内容在课本上介绍的很清晰)。
在学生关闭excel后,我将让学生总结归纳这些办公软件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选择合适的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
五、设计理念分析
本节课讲授的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趣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实践中的师生互教、生生互学,以及评价时的中肯准确,遵循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个教育教
学工作宗旨。我通过五个分析的设计逐步使学生步入了“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样的良性循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同学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2009年6月21日
篇七:excel数据分析说课稿 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信息技术系 贾遂民
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十一五”规划教材。
(2)excel是第5章 办公软件的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清单的概念(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数据的分类汇总
(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数据的高级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案例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观察—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学法:(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
?(1)excel电子表格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那么如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
行运算呢(求和、求平均、最大值)?
?(2)在excel电子表格中,如何对数据进行大小排位?如何对数据进行分
类?
第一个问题是复习上节内容,而第二个问题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在设计上承上启下,提出新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2.讲授新课(5.3.6数据处理)
(1)数据清单
打开一个excel工作簿文件,对比两个工作表的不同,讲解什么是数据清单,及数据清单与一般数据之间的不同,请大家用笔将知识点标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加深对数据清单的认识。
(2)数据的排序
数据有升序和降序的排序,有单个字段和多个字段的排序,有自定义序列的排序,针对前两种排序,因为它们还没有了解过数据清单中排序知识,所以我设计以先入为主的方法去讲授,当我讲完这两种排序后,学生会觉得数据清单中的排序原来如此简单,不免会洋洋自得,也会注意力分散,这时我就可以将第三个问题溶化在具体的题目中,抛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解决,这时少数基础扎实的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的自定义序列的知识很快做好,这时,我就可以请做出来的一位学生做小老师,便做便演示。这样即可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快乐,也可以让这种成功被其它同学承认并分享。
(3)数据的筛选
数据的筛选有两种,即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在这个知识点上,通过案例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了解筛选的概念,及自动筛选在数据清单中的应用,“自动筛选”简便易用,但条件设置缺乏灵活性。当“自动筛选”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就要考虑使用“高级筛选”,这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用自动筛选的方法去做,发现做不出来时,我就可以引出高级筛选的知识,进行统一讲解,这样即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教学的难点,因为高级筛选中涉及的条件比较复杂,在这个知识点上,我准备先讲一道题目,再让学生自由练另一道题目,从而加深对高级筛选中条件的认识。(4)数据分类汇总 在这个知识点上,我采用采用自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知识,我以一道题目为例,让学生自己先做,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分类汇总的概念,在学生操作中,我可以用语言进行提示,让他们认识到在分类汇总中,先要分类,再来汇总的这个基本要领,学生做完后,我请几位同学讲出分类汇总的概念,因为,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这时我再统一演示,并给学生讲解在分类汇总中明细数据的隐藏,及分类汇总中工作表的复原。3.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讲解和提问,教师做出最后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数据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几个操作,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对以后从事数据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4.布置作业
适量的课后作业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强,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也是教学上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
第二篇:信息技术说课稿汇总
http://www.xiexiebang.com; 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3—
http://www.xiexiebang.com
文字修饰
一、说教材
《文字修饰》(1)是信息技术教材第33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2000文字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word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改变字体,如何添加艺术字,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是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艺术字。因此,可以利用文字修饰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育教育。单就内容,虽然学生只是掌握word的输入文章和段落排版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文字的修饰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可以以尝试性练习为本,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教师、书本的帮助或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word2000的操作,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操练,使学生能熟练的使用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对文章的字体、字号、颜色进行修饰,并能对艺术字进行简单调整。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调整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文字修饰时应先选中修饰对象。并要在计算机操作中养成习惯,对对象操作时,要先选中所要操作的对象。
五、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并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学”;
—4—
http://www.xiexiebang.com
“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得以实现。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教学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安装有word2000的计算机。
八、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展示一份学生手抄报作业,(一份没有修饰),请学生当评委来评一评这张手抄报怎么样?学生通过已有生活经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修饰的手抄报由于缺乏修饰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给单调的手抄报打扮一下,使它变 “美”。这是板书:文字修饰。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对文字进行修饰:改变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文字的简单修饰等。课前把没有经过修饰的文件上传到校园网中,让学生先从校园网中把它找到下载下来,再打开,然后先请学生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再自己尝试着简单修饰一下文章。这里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老师这个时候可以巡视指导学生,给一些学生一点启示和提醒,在巡视时发现其中好的学生,再接下来就请这些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设置的。这时老师主要是补充说明学生的介绍。之后可以指名一个到两个学生来根据前面同学说的方法,你来做一做,在这里老师应该给学生指出关于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在文字修饰时应先选中修饰对象。学生在学会了基本操作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一些修饰。老师仍然进行巡视。之后再展示几个做的好的作品,进行一些表扬和奖励。这里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第二层次:插入艺术字并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编辑。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文字修饰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任务: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手抄报打扮得挺漂亮的。不过阿,我还有一个要求的。在我们
—5—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word里还有一种修饰文字的方法,看过书的同学已经知道了。是“艺术字”。艺术字一般是用于对文章标题的修饰的。“艺术字”怎样插入呢?给学生提出问题后,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介插入艺术字以及艺术字的简单编辑方法。讲解完成后,可让学生自由操作,这里给学生8-10分钟的时间。此时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协作解决。教师也走到学生中间,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第三层次: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修饰。学生通过学习对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颜色等的修饰,以及学习了艺术字的插入和简单的编辑后,对文字修饰这一部分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此时可以再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更高的任务。请他们把自己学到的一切计算机知识融合进来,对“江雪”这首诗进行编辑、修饰等。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给予10-15分钟时间。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对创作的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为“小小电脑文字设计师”,并发奖。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主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5)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说课稿的设计一定要以考试大纲,新课程改革为依据,掌握好面试的技巧】
—6—
http://www.xiexiebang.com
声音的播放与录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感受听觉媒体的功能,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进行声音的播放、录制与应用(设置系统声音),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的知识链。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声音的播放与录制”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的“录音机”播放和录制.wav声音文件,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及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介绍效果(S)子菜单,如添加回音、减速等),操作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作图绘画等,能操作实物录音机,知道录音机的各个按钮功能。能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使用“录音机”播放与录制声音。(2)学会查找声音文件和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文件。(3)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4)学会系统声音的设置。
四、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录音机”功能的操作,体验多媒体计算机中听觉媒体的功能,掌握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声音信息、处理声音信息和应用声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录音机”来播放与录制声音文件“.wav”。
(二)教学难点
1.学会查找声音,学会存储录制的声音。
2.初步了解“录音机”的效果功能,能使用录音机进行简单的声音编辑。
—7—
http://www.xiexiebang.com
3.系统声音的设置。
六、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音乐教育、英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主动与其它学科整合,如:用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课程整合;让学生用英语来录制声音,与英语课程整合。
七、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八、课前准备
1.音乐教材第十二册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找一学生录制一句英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您的到来”。下载几首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如《老鼠爱大米》,并用.wav的格式保存在教师机中。
2.实物录音机和录音机按钮的图片。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首先创设一个优美音乐、歌曲演唱的情境(播放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问:刚才的歌曲好听吗?你还想听什么歌曲?(学生点歌)。好!等一会同学们自己点播。接着播放学生录制一句英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您的到来”,猜猜看,谁说的?(学生回答:***)让学生产生好奇性。听了刚才的歌曲和***的一段英语,你想说点什么?想知道点什么?同学们发言,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也想在电脑上听歌。”“我想知道***的声音是怎么录进去的。”等等。很好,我也想知道这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声音的播放和录制”。好吗?板书课题:声音的播放和录制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地让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8—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播放声音问:你在家里是用什么来听歌的?(录音机,教师拿出实物录音机),电脑上的录音机在那里呢?让学生找到后回答。板书:打开录音机:“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学生打开录音机后观察上面的按钮和菜单,教师出示录音机按钮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下面同学们可以听音乐了,音乐在“教师机—D盘—流行歌曲”同学们相互交流,帮助学习有困难同学。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录音机的各种操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录制声音有的同学想知道***的声音是怎么录到电脑里去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录制。行吗?谁愿意来先试试看,让一学生上教师机试录一段话,(“大家好!我是***”)。录好后播放给大家听。你学会了吗?你是否也试一下。同学们合作学习,自己录音。并播放自己的录音。保存处的声音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小结,谁来说说声音是怎样录下来的。(板书:“文件”—“新建”—“录音”按钮—“停止”按钮—“另存为”)此环节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目的是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
(四)【读一读】师:我们还可以对录制的声音进行加工,在“效果(S)”菜单中的“提高音量(按25%)(I)”、“降低音量(D)”、“加速(按100%)(N)”、“减速(E)”、“添加回音(A)”、“反向(R)”对所录制的声音进行修饰。(演示)将刚才录制的声音进行效果处理,并播放。
(五)设置系统声音学生阅读第6页的内容。教师演示,(打开“控制面板”—双击“声音 ”图标—打开“声音属性”—在“事件”列表中选择“启动Windows”选项—按声音“浏览”按钮—找到刚保存的一句话声音文件—选定后按“确定”按钮—试听效果—设置好声音后单击“确定。同学们合作学习,设置系统声音。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学习,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六)小结说一说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过程。师:打开“录音机”程序,单击“录音”按钮,进行录音,结束单击“停止”按钮。点击“播放”按钮,即可听到录制的声音了。
(七)作业利用录音机程序录一段话,并播放、保存,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
【】
—9—
http://www.xiexiebang.com
美化表格
一、教材分析
《美化表格》(1)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八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制作一个完整的Excel表格之后,学习如何合并、居中单元格,修饰文字,设置边框。这节课为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对比式导入,以两张六年级的课程表为事件导入新课,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一)教学重点
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基础。
(二)教学难点
边框设置的过程。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下简单的介绍。本课分为6个环节,(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四)展示学习成果
(五)巩固练习
(六)总结本课。
(一)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行宽和列高的设置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二)导入新课(2分钟)
—10—
http://www.xiexiebang.com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课程表作为贯穿全节课的操作对象。首先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六年级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表格。(课题板书:美化表格)接着,我会把今天要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板书出来板书:1.合并、居中单元格,2.修饰文字,3.设置边框 ★板书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引言“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小博士,它能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知识”。出示:“http://10.0.0.10/学习资源/小博士”。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板书: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
小组一——合并、居中单元格①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及时解决。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己风格的东西。③小结本节内容。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④展示优秀作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修饰文字①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及时解决。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常识。③小结本节内容。④展示优秀作品。背景的设置和文字的修饰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背景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搭配不好,背景的颜色太深,太艳,文字的颜色相比不突出。此时可对两个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注重颜色的搭配,突出文字,培养学生的美感。
小组三——边框的设置边框的设置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在任务三的这个环节上,我仍然会由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此时,我准备了两套方案,一是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二是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会引出一个“小迷糊”的卡通人物,把“小迷糊”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反问“为什么‘小迷糊’没有设置成功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让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的问题。然后,由老师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
—11—
http://www.xiexiebang.com
色]、[线型]、[内、外边框]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在学生完成任务三后,由“小博士”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⑤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⑥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环节,可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六)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六年级体检表)进行联系,(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七)总结。(1分钟)
(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12—
http://www.xiexiebang.com
信息与计算机应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属于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第四章文字处理中第五节《表格制作与处理》,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已经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表处理软件打下基础。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表格制作与处理恰好是人们直观化、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操作点多,例如表格创建、编辑、修饰、计算和排序等操作,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表格制作和处理的所有操作点,就无法贯彻新课标精神,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两节课都以案例教学法逐步解决表格编辑、修饰和计算的问题,两节课安排的技能侧重点不一样,前节课侧重学生表格基本编辑能力,后节课侧重表格修饰、计算和排序问题。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生
学生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于是,我们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本节课是一次校外公开课,面向的对象是自己不熟悉的其他学校高一学生,而对学生个性事先不大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和教材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表格创建、编辑和修饰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方法。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
—13—
http://www.xiexiebang.com
3.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表格设计与制作。
四、说教法、手段和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2.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水体污染的背景材料,指出面临的困境,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一个表格制作与处理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演示。利用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支持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采用教学支持网的优点有五:1.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资源可以共享,内容可以不断增加,可以逐步完善,不象其他一次性筷子一样的课件;2.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教学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3.交互的网络教育,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4.网络技术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这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5.这不仅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也会促进教师备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三)教学模式
任务—;协作型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4—
http://www.xiexiebang.com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4.分工合作法。为了高效和扬长避短,组内既分工又合作,比如,一个组两位学生,分别承担把表格手工设计、数据填写、作业提交、表格制作和文字编排。
六、说教学设计
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课前组织1.组织学生预习、分组并推选组长;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媒体(网页和教学软件)的操作。2.认真预习教材、异质分组,推选组长。3.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预习为自主探索准备,分组为组内高效地分工协作做准备。激发主体利用一组风景图片和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屏播放,示意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指出我们面临的困境。学生课前观看演示情景激发创作欲。以此情景唤醒学生环保意识,酝酿制作报表的热情。课间引发主体引导学生设想为一位环保志愿者,并导出课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源采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写出一份以图表为主体的水体污染简报。开始只置身于环保志愿者行列,明确任务:进行以表格为主的简报制作。出于主体式教育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应明确本堂课要做什么。1分钟启发主体展示温州市2001的有关水体污染的环保简报范例。观摩演示的简报范例。价值引导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以范例为蓝本,投射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什么样简报才是完整而美观?(4分钟)
—15—
http://www.xiexiebang.com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XX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这一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是XX第二节是XX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6—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二)“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三)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四)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五)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
—17—
http://www.xiexiebang.com
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六)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七)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18—
http://www.xiexiebang.com
网页动态效果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二、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二)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三、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学法分析
—19—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1.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2.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3.素材准备:(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
六、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七、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20—
http://www.xiexiebang.com
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24分钟)1.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03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
—21—
http://www.xiexiebang.com
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二)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22—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二)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一)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三)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23—
http://www.xiexiebang.com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四)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4—
http://www.xiexiebang.com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1.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
—25—
http://www.xiexiebang.com
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二)“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三)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四)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6—
http://www.xiexiebang.com
(五)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六)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七)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27—
http://www.xiexiebang.com
选择编辑器
一、说教材
《选择编辑器》这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试用)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新课标实施以来,信息技术的教材也发生的非常大的变化,本册关于word软件的学习教材真正的体现了任务驱动学习法及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整册教材由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制作电子杂志”。每一课内容之间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选择出编辑器word软件。并初步掌握在word中输入文字,对文字进行格式的设置和保存文档的基本操作方法,其中穿插学习了word帮助的功能。我认为,本课是完成整册教材的基础部分,这节课虽然只是选择编辑器,但是以后所继续完成的每一项任务,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本节课选好的编辑器word 软件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全册教材的重中之重,为以后完成电子杂志的制作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要领,初步认识另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ord。
(二)技能目标 1.软件的启动。2.word文档的保存。3.word中文字格式的设置。4.word帮助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初步形成文字格式的美学标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掌握在word 软件中设置格式的方法,选择出目前使用到的比较好的编辑器word,学会对文字进行格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熟练的运用设置格式的方法对文字进行修饰。
四、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在记事本中对文本进行简单的编辑。部分学生对word软件已有初步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小部分学生认为 word软件曾经接触过,已不再是新鲜内容,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对这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可
—28—
http://www.xiexiebang.com
以分层设计要求。(在练习中体现出来)
五、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类比对照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及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所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我的学生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以上我所列举的教法和学法,都是根据本课的实际需要简要地进行概括的,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会对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说明。
七、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本课时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导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导入设计至关重要,首先要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我先转播大屏幕:并向学生说明:各位同学,上一节课我们班级组建了6个编辑部,并且拟订了第一期的编辑计划书,这些计划书也由各编辑部的负责人输入到了电脑里。经过整理,我把各编辑部的名称做了一个列表录入到了电脑,但是老师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文字处理软件,这时显示出记事本输入的“编辑部名单”和word 文档输入的“编辑部名单”请学生比较这两种文字处理软件有什么区别呢,谁能能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那么大家觉得哪种软件比较好?
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让学生在类比对照法的学习下,发现新知识,如:(1)学生就会对比出记事本与word软件这两个软件窗口的区别。(2)在仔细对照下,又发现了分别录入在两个软件中文字的变化,学生直观鲜明地感觉到word软件里文字的美观,并且还有一些图片把整篇内容修饰的大方得体。word软件中的部分功能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此时强烈的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欲望。
2.引入课题:大屏幕转播课题名称:选择编辑器(word),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体会word文字处理软件带给我们的喜悦。
(二)探索新知(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我把这一部分分成五大任务来完成。
任务一:如何启动word? 1.动手尝试,如何启动word。
—29—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windows中的软件都具有相同的界面风格和操作方法。
2.学生演示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任选一学生演示给其他学生看)3.教师小结: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边介绍边演示)点出启动word的基本操作步骤。
任务二:启动word软件后,应先建立一个文档,新文档建立好,同学们要学会养成“保存”好习惯!提出:保存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保存?
这一环节直接从提问入手,激发了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兴趣,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问题,就会迫不及待探询答案,并求证结果。
任务三:如何设置格式。
1.转播大屏幕,请学生仔细对照分别录入在记事本软件和word 文档中的编辑部的名称,问:你发现了什么?觉得有哪些不同之处?说一说。
学生的新发现很多,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法也有了一定的体现。]
2.教师小结:什么是格式,格式包括哪些主要的项目。3.探索新知:导出问题、布置任务。
(1)首先,请同学们将你所在编辑部的名称录入到word 文档中。
(2)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探索如何设置格式,请同学们尝试性的探索设置格式的方法。要求:尝试过后,每组派一位代表演示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一、二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体、字号的方法,三、四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形、颜色的方法,五、六编辑部介绍设置效果和间距的方法。)(给定8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学习法,使学生懂得“集体的智慧无限大”,明白“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时也理解只有动手操作实践才可以得到答案。4.穿插提出“word帮助功能”,渗透到练习中。
5.学生做新发现的说明。(此环节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
6.教师小结演示使用“格式”——“字体”设置格式。
由于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总结不同的格式设置方法。比较:哪种方法较方便?(学生既熟练的掌握了一种操作方法,也可以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任务四:布置任务,巩固新知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以前对文字处理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融入到热烈的课堂设计氛围中来,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并认识在集体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互助学习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30—
http://www.xiexiebang.com
1.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教师机中的编辑计划书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并对这份计划书进行格式的设置。并要求设置后推荐出各部认为最好的计划书,上传到老师的机器里,进行评比。(给定时间15分钟))
2.展示分享(展示的成果为各组推荐出认为较优秀作品)3.组组互评、教师点评。
这一小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所取得的成就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评比最佳作品的热烈气氛中,课堂总结的深入也水到渠成了。
八、课堂小结
1.我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2.整理归纳列出要点。3.“合作”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不如教会学生会学知识。我觉得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所谓“活”,即知识“活”,教会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灵活的操作。我设计时,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整篇教学设计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31—
http://www.xiexiebang.com
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一、教材分析
《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是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多媒体基础知识》的第七节。这一章从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多媒体组成要素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这些对象的工具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PowerPoint软件,让学生实际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
本节课是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三个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可以说,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即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三)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2—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2.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二)教学难点
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以下是教师活动图:
设计任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问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四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从设计任务开始,教师从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完成任务的办法,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二要注意分层要求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任务。
五、学法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苦差事,不愿学、不会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以下是学生活动图:
思考讨论----探索质疑----笔记心记----自主创造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然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找到正确答案之后,把它牢记下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自主创造。
六、教学过程
—33—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复习导入
课前任务:(上节课学习内容)
请以教师节问候语为题,创作至少由1幅幻灯片构成的演示文稿(图和文均不少于2个)。
学生活动:复习、实践,完成课前任务。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教师提示:编辑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教师适时播放演示范例,导入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上课后,我直接播放精心准备的范例,创设优美的情景,当学生还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时,我紧接着问:想不想把课前准备的演示文稿设置成如此优美的演示文稿呢?回答是肯定的,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二)新课
任务一:请你为自己创作的演示文稿的各个对象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实践,完成任务一。教师活动:巡视、答疑、辅导。
师生共同小结:要设定一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必须先选定对象,再进行设置。
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
教师质疑:展示一张学生已设定好演示动画的“教师节问候”贺卡,给予肯定评价;同时指出其中两个演示动画顺序设置不正确,需要调整。
任务二:请调整幻灯片对象呈现的顺序,并尝试将几个对象设置成连续呈现的方式。学生活动:尝试操作、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二。教师活动:巡视、组织讨论,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师生小结:要调整演示对象的顺序,该对象也必须首先选定。
教师提示:以上的设置都是相对于图片和文字,如果有声音或视频,它们的设置是不是一样?
任务三:请插入一段声音,并设置成连续播放。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深入探究,完成任务三。教师活动:巡视、答疑,效果评价。
师生小结:多媒体对象的设定除了需要在效果和顺序项里设置以外,还必须在多媒体项里进行设置。
(三)归纳总结
本节课要点:(利用幻灯片逐条显示)
—34—
http://www.xiexiebang.com
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学会设置文字、图片、多媒体的动画,调整顺序。
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
选定对象----设定(调整)----预览----确定
(四)课堂练习
请继续完善你的自定义动画设置(第一层次要求)。已完成同学,可以相互协作,也可尝试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并设置成连续自动播放的形式(第二层次要求)。
(五)效果评价
通过网络点播几位同学的典型作品,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先请同学互评,并请制作比较优秀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然后教师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35—
第三篇: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制作一周食谱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一周食谱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制作一周食谱表》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三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从网上获取信息,将信息保存在Word中的基础上,对word的使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该年龄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特制订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需求规划表格、掌握插入行、列的操作、了解调整表格的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规划表格、制作与调整表格,根据学生的思维障碍和学情情况分析,我将难点定位于:调整表格。
二、说教法:
小学生对计算机具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又强,基于这些原因,我尝试构建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情境导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微课、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并整理了自己的一周食谱表,为学生准备了“制作表格”、“调整表格”的微课,以及在课堂上所需的学习资源。
五、说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参与学习,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准备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五部分: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其次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再次是拓展学习,合作创新;接着是综合运用,大显身手;最后是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觉、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最活跃的成份,上课开始,我向学生展示一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大强和能能为什么能很快地找到自己哪一餐吃什么?由漫画中带格子的小柜子展开交流,过渡到日常生活中整理物品的常识,引出表格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时2分钟。)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这种情境设计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使他们带着好奇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抓住这一契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首先出示任务一:建立一周食谱表。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以观看微课为主,参照课本13页,完成制作一张“食谱表”的表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仔细阅读教材,2、借助微课学习,3、寻求同学帮助,4、请求老师的指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出,并以推荐的方式,由同学推荐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帮助解决。(用时7分钟。)
我看着学生们做的表格,对学生们说:午餐太丰盛了,表格太窄,盛不下了,怎么办?这时候引出第二个任务:调整列宽。这一任务,同样让学生借助微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完成。也可参考课本14页的操作步骤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组,一会展示的时候,去讲台进行展示。(用时7分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电脑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
(三)拓展学习,合作创新
出示任务三: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增加一列“我监督”。提出要求: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可参考课本
页上的操作步骤。(用时6分钟)(设计意图)设计此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灵活掌握列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行的增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调整表格。
(四)综合运用、大显身手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就急切的想运用技能。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为学生准备了此环节,先向学生出示一张本班的课程表,然后让学生试着完成。(用时10分钟)
(设计意图)只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综合考察一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看哪个小组所有成员最先完成,为哪个小组加一颗星。通过这种评比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协作能力。
(五)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教师出示评价标准(美观性、实用性、创新性),请最先完成的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同学给出点评。最后,以一首自编儿歌,来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用时8分钟)
(设计意思)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我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选取典型的例子(如:团结协作、有创新等)进行全班评。最后评选出最美作品。由于儿歌的特点是朗朗上口,小学生比较喜欢,所以,我以一首自编儿歌,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全体同学在朗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课后反思 总之(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
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知识的日新月异带给小学生的是强烈好奇,而学科知识的严谨特点又使得他们感觉枯燥乏味。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落入传统的“讲解法”的俗套中,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针对学情将知识或化繁为简、或化整为零,让学生自主学、你帮我学、不知不觉的学是我今后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第四篇: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本次说课我将本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节选自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展开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在生活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演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操作中使学生体会互联网数字世界的神奇,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并且充满了对互联网好奇,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体验新知、演示讲解、内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同时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如何完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堂课。这一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于学习。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师在下达任务前讲清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
①
②
任务一、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是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学生乐于参与为标志。不是将结果简单的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过程中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3、拓展练习,内化新知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借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其他软件功能,从而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新的创新能力。
4、课堂总结,巩固新知
本节课,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呢?谁能帮大家来整理一下?(我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回答补充,巩固新知。
5、作业布置,课后延升
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新知和深化所学知识,因此我会让学生课后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学生搭建一个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我是这样设计的:
黑板的正上方是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下方是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框架清晰,以便于观察和进行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第五篇: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师节贺卡》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它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灯片更加的美观。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学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图片设置背景。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提供背景图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首先出示两张幻灯片(一个是有背景 ,一个没有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选美比赛,请从教师给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选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灯片,并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观察放映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言。
通过选美比赛可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时,应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内容:有的幻灯片有背景,有的没有;有背景的漂亮,无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命令能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美?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打开格式菜单,找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键菜单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使用“背景”命令设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灯片的背景,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学会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种选择?(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性的语言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探索情况,注意学生出错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演示系统投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演示时,注意表扬学生,鼓励自学行为)。
3、教师演示(突出重点)
教师重点演示下列三个方面:
(1)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
(2)是选择用图片作为背景;
(3)是选择过渡填充效果作为背景;
4、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5、教师用演示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处理本处教学:
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由教师引导完成这个教学点。
教师演示时,对“用图片作为背景”命令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找到图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难点))
(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请学生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的幻灯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颜色、过渡、图片、这三个选项,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做得好。
要求用颜色、过渡、图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学生设置背景后,教师机通过演示投出,请全班同学比较,找优点和缺点。(集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帮助老师做事,是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学生们都能做得非常认真。最后通过相互比较,集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命令?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个选项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总体的思路是:
1、由选美比赛引出:“背景”命令
2、学生自主探索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师演示这个命令的使用。
4、以帮助老师做事,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较,采用集体评价,以比美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怎样设置背景。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十一课《大海行船》,主要介绍了如何制作元件和让元件(也就是动画里的演员)动起来。绘制元件也是此环节的一个重点。动画,顾名思义,有“动”,自然还要有“画”,动画元件绘制的不理想,也会影响整个动画的效果。实际上,本课是第一次接触到了动画的实质部分。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第九课和第十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制作小鱼的元件,如何在场景一的舞台上,制作小鱼的简单动画。学生急切地想接触到真正动画的心情可想而知,但这种心情也会使学生过于毛燥,忽略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无论是制作帆船元件,还是在场景一中制作动画,为了制作得又好又快,必须养成一个元件或图形占用一个图层的好习惯。在制作帆船图形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对奇思妙想只要没有知识错误就要给予鼓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件的三种属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椭圆工具画帆船并调整线段的弯曲度;用颜料工具为帆船上颜色;学会插入关键帧;学会创建元件移动动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动手实践的东西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丰富想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理念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信息技术课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课使用网络课件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作品,理清思路——探究合作、解决任务──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感受成功。
五、教学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同时强调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网络课件为依脱建构民主、探究、合作、快乐的课堂。
六、教学手段分析
本课利用网络课件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自我──感受成功”。
七、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课件。
八、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外延伸。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看电视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呀?
对了,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动画片。比如说《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葫芦娃》等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动画片,那么,这么精彩的动画是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FLASH)
设计理念:通过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尝试操作。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出示动画:
动画中已经有了大海、小鱼、海草……启发学生觉得是不是少了点什么,让同学想到要是有条船就好了。从而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动画,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帆船在海上行驶的简单动画。同时引导学生理清了制作动画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尝试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通过前一节课制作鱼的元件相互对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画出帆船,并为帆船上颜色,改变帆船的顶点位置和直线的弧度。
设计理念: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就会越来越愿意学。
4、解疑答问,完成新课。
5、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再演示。
6、学生继续练习,此时要注意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教师要强调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需要的条件,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决定)
设计理念:积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
7、评价过程,作品展示,课内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己构思一个动画。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解决思路要及时反馈,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内延伸这一环节,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大海行船》反思稿
塔源小学高亚娟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扎实的基本功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地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同时,本节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式学习。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本课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我认为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尝试,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针对共性问题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在本课当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我想象的那么高。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得不够积极,评价方式也单一,这些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
五、不断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必须不断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字形与字体》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六课中的资料,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的文本修改的延伸,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练习之一。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透过字形与字体的修改设置,实现文档的美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让学生掌握字形与字体的设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单就资料而言,对已掌握字体的部分设置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透过学习交流大家一齐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忙解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字形与字体的变化以及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潜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自主学习的潜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三、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打开前两节课写的作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自我动手,完成对作文的再次修改、排版。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理解任务——独立操练——思考讨论”。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透过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谈话引入,由学生所看过的涉及字形变化的报刊、杂志发问学生,这些特殊字形是怎样修改的?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告诉学生这堂课探讨的问题就是使用word给我们带给的工具美化自我的作文。
接下来布置任务,让学生翻开课本15页,自我先认识一下这些工具。然后再打开第三课写的作文,利用这此工具再次修改作文。让学生独立操练,遇到困难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再利用广播教学规范操作,最终再由学生操作。利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继续认识字体设置,以及学会插入符号的两种方法,并思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整堂课按“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规范操作——学生练习”的顺序进行教授。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趣味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资料,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构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梦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本事,自我创新本事,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欢乐。
从资料层面出发,对具备必须抽象思维本事和动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并且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经过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事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本事。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本事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本事。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本事。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本事,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经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我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期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之后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日探索的资料。
目的是创设完美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理解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头,多种不一样的工具,不一样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齐讨论,或问教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细心刷得太多了,怎样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异常强调,用油漆桶也能够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所以,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经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到达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资料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异常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团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我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忙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到达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经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一样对象分别对待)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熟练掌握运用Authorware制作数学课件;
b.积累制作课件的经验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a.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b.培养学生根据所给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力;
c.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d.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多媒体制作过程、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制作数学课件。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掌握的已知知识:包括制作一般多媒体作品的知识、数学知识等,同时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老师讲解分析、操作演示、提问引导、任务驱动;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操作实践、成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品的要求可以不一样。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学习当中来,同时激发了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热情。本课首先从信息技术在我们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及应用各领域的现状引入本课主题,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数学学习的几个方面:多媒体课件、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等。指出了我们能用已学的Authorware知识来制作多媒体数学课件,并引导大家一起回忆总结Authorware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思想、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几个优秀数学课件,并总结这个课件设计成功之处,也能找到制作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能从一个高起点出发,吸取优秀制作经验和技巧,结合自己作品要求加以创新,制作出比较好的数学课件。接下来,老师分不同层次给出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反复思考,确立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且能主动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然后对素材加工处理,最后制作作品。在此间,老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同学间讨论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能主动向老师求助,老师要特别留意能力稍差学生的制作情况。本节课后半部分主要是学生作品制作、完善作品。最后提交作品,老师选取几个作品展示交流,分析出作品的可取之处,给出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轻松有效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华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分析图表。
2、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能举例描述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会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图形化表示数据的优势。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亲自实践、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图表样式选择及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图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二、说教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的设计:
2、教学环节分析
一)结合教材回顾旧知
①展示学生学过的数学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表的知识,然后提问:常见的图表有那些样式,每种图表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回答问题(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③教师展示表1(奥运会奖牌榜)、(中国奥运代表团奖牌情况表)、表3(中国近一年的CPI和PPI数据表),让学生回答三个表格分别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并指出在电子表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图表样式,还有很多,比如:xy散点图,圆环图等。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提问、对比二维表格与图表,展示图表直观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①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完以后,学生都需要填报志愿,我们该如何科学的填报好自己的志愿呢?
②学生回答(首先应了解学校在大学中的排名、学校的专业介绍、学校的招生人数以及该校的录取分数线)
③那么我们怎样分析招生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等数据呢?然后向学生展示表4、表5,表格数据不是很直观,我们如何更直观的看这些数据呢(图表)?
设计意图:
将填报志愿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三)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任务分层次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任务一掌握基础知识,通过任务二形成技能,通过任务三进行综合运用。
任务一:制作湖北10所高校理科招生人数的柱形图,并添加标题。
①先请学生根据使用菜单的经验,寻找哪个菜单命令可以制作图表。
②教师将学生分成3-4人为1组,提示学生打开“表格图形化、xls”文件中的任务一工作表,完成第一个任务。要求:将湖北的10所高校20理科招生人数做成柱形图,并添加标题“理科招生人数柱状图”。
③学生运用图表命令,试着完成任务。
④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留心两个问题:
1)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有几个步骤?
2)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置?
⑤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辅导,在学生完成探索以后,用广播功能展示1)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如:做出的图表是空的,做出的图表没有标题,做出的图表颜色单一,不美观)2)学生优秀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在听取意见以后快速修改。
⑥通过实际学习与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制作图表的四个步骤以及修改图表的方法。
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修改图表的方法: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探索过程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正确的制作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理念。
任务一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仅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需要设置任务二。
任务二:将湖北部分高校的招生人数制作成统计图,能直观显示所占比例。通过图表所反映的数据分析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并说出分析的依据。
①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选择统计图表类型(饼图),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标识,最后根据直观显示,科学分析和表述。
利用前面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任务二工作表,独立将其做成饼图。
②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③我们不仅需要做出图表,还要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的方法。请学生观察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招生比例靠前,这反映出社会对高水平大学的入学需求较大,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在于排名靠前的大学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和雄厚的办学实力。
⑤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通过图表的制作,我们基本弄清了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情况,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下面我们完成任务三。
设计意图:
任务二的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掌握饼图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涵的含义。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历年数据,将线差做成折线图,分析这两所学校线差的特点,预测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1、回顾概念: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
2、利用前面的方法,在一个图表中制作两校线差折线图。
3、分析两校线差的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线差波动不大,而浙大存在大小年现象)。
4、让学生进行尝试运用华中科技大学历年数据,结合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简单的数学模型。
(预测分数线=批次线+线差均值+误差)
5、让学生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往年分数线,并预测20录取分数线。
接下来用简单模型验证浙大录取分数线,我们发现用这个模型验证往年录取分数线误差较大,其原因在于线差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要求学生修正模型,用修正的模型验证,在基本准确后,进行预测。
我们对于分数线只是一种预测,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程度与建立模型的好坏紧密相关,我让学生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去验证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①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完成了在创设情景中提出的问题。大家不仅学会了根据表格数据制作图表的方法,还能对图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研究中会经常用到,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三种类型的图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其他类型的图表来分析问题。我收集了一个典型地震表,请同学们研究发生地震的日期与农历初一、十五的关系,并将表格第四列数据做成xy散点图,并给出你的研究结论。
②课后研究教师给出的问题,在下节课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
将信息技术的图表分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同时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及思考
EXCEL图表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既能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又能达到适合高中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是我在设计本课中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地方。
首先,是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知识。这种经验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的学生综合思维训练。基于这一观点,在教学设计中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处理、加工信息的具体能力。如:设计适合学生情景和任务,将高考志愿相关问题与Excel知识、技能融合,将Excel中的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整合,将Excel图表预测分析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结合……这种设计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适合高中学生特点,从而有效的完成了教材二次加工,达到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创新点、亮点,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研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在“用”中熟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合作学习Excel图表制作的方法,营造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学习环境;设计了合作探究Excel图表预测分析建模的过程,渗透依靠自身能力,借鉴同伴特长,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理念。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开辟了学生学习新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苏科版中的第24课。在初步了解网络及掌握浏览网页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进一步学习下载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让网络更好地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课在内容上选择下载和欣赏MP3音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百度网站搜索MP3音乐
2、掌握从网络上下载MP3音乐的方法
3、学会播放MP3音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方法,感受数字音乐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同时明白网络音乐也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不能随意使用和传播。
行为与创新: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效、快速地下载自己想要的音乐文件。
三、重难点:
重点:利用百度搜索和下载MP3音乐
难点:资源的甄别,下载操作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多媒体课件(教师用)、导学文件(学生)、小组合作及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小学生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式了解网络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对上网的渴望却很强烈,学习主动性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铺垫,学生对搜索和保存网络资源有了基本的了解。由于是农村小学,学生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对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六、教法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拟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创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七、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讨论等),使学生会学、乐学、学会。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思想教育。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帮助喜羊羊的过程中感受助人的乐趣及尊老爱幼的思想,激发起学生心底从善的优秀品质。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1)多媒体课件:喜羊羊和小伙伴们。你们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2)他们想为社区的爷爷奶奶们举行一场爱心演唱会,现在他们有几首歌曲找不到,你能帮助他们吗?
3)你能通过哪些方法来帮助他们?
4)揭示课题:24欣赏音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卡通入手,能较好地激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讨论帮助别人的方法,引导出本课的目标:通过网络下载歌曲。同时把学生心底乐于助人的思想激发出来。
2、任务驱动、导学达标
1)音乐小知识:让学生学习导学文件上的资料,初步了解数字音乐格式。
2)帮助喜羊羊下载“让我们荡起双桨”
要求通过认真阅读书本内容,结合前几节课的知识,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尝试操作。
先回顾旧知,自主探究搜索MP3的方法,反馈研究结果,请学生演示过程(教学预设:有可能学生不注意选择栏目及音乐格式就去搜索)
结合书本知识尝试下载MP3(预设:保存时不注意路径及文件改名;由于选择站点的不同,下载有快有慢)
3)指名演示:要求边讲边操作,声音响亮。(培养学生能说会做)教师对重点步骤作重复提示。
4)回顾讨论:为什么MP3下载速度差别很大,如何选择速度比较大的网站进行下载?在MP3搜索框中应该输入歌曲的什么?(歌曲名)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尝试,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初步掌握下载MP3的基本方法。
3、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出示导学材料:有一首歌曲只记得其中的几句歌词,怎么才能下载这首歌呢?(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商讨合适的方法,再将歌曲下载到计算机中。(预设:在搜索框中把歌词输进去进行搜索了)
2)交流:在完成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没有新的发现?(提示学生把问题及时记录在反馈表中)
小组学习反馈表
遇到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的?
有没有新的发现?
合作愉快吗?☆☆☆
☆☆
☆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结合旧知,灵活运用技能,因此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较好。根据电脑室座位的情况,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以民主的方式商量方法,同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延伸,巩固所学
1)能不能给喜羊羊他们推荐其它合适的其它歌曲?
(预设:提示学生什么是“合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多下几首)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下载的过程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成果展示,升华主题
1)每小组精选一首歌曲进行播放展示。
2)多媒体课件:爷爷奶奶乐的画面。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演唱会成功举行了,看,爷爷奶奶们都乐开花了。
3)看了这个画面,你们心里开心吗?说说为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谈谈感受。如: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所以也很高兴;给爷爷奶奶带来了快乐,所以高兴……)
设计意图:播放MP3音乐比较简单,因此让小组操作一下即可。同时让学生自己的学习不光使自己学到了知识,还帮助了别人,培养乐于助人和尊老的良好品质。
6、总结评价,作业布置
1)完成自我评价表(打勾)
学习过程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知道了怎样搜索MP3音乐
学会了如何下载音乐
能够欣赏下载的音乐
帮助了别人很快乐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下载MP3音乐的方法,你们是不是也想在班级中开个音乐欣赏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下载一些好听的歌曲,到时进行交流,好不好?但是网络上的音乐也是有版权的,我们不能随意传播。
设计意图:一方面学生平时接触电脑机会很少,对知识巩固带来不利。另一方面发现学生在电脑活动课的时间里都在玩游戏。因此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也乐于去做的事情,对学生的学习能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初步了解版权知识,增强学生的版权意识。
十、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文稿专家WORD〉。下面我把自己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针对中学生先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WORD文档的修饰和排版的各种实用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WORD的启动、退出及其文档的打开、存储与关闭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建WORD文稿,并能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特点,并能够正确使用。
难点:根据需要灵活编辑文稿
确定依据:
当今的社会是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每天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编辑文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法阐述:
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自学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四、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课,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1、由实例导入新课
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WORD报刊样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将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新授知识
(1)组织分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选择创作报刊的主题。
(2)搜集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网址和文字资料
(3)创建报刊
借助小组力量熟悉WORD窗口界面,之后将报刊的基本内容输入计算机,形成报刊的初始文稿。学生在教师执行操作步骤或提出操作效果时,积极实践,探索答案。
(4)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编辑本组的电子报刊。
(5)作品展评,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结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装饰你的“桌面”――“显示”属性的设置》,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说教材
《“显示”属性的设置》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通过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控制面版”中有关计算机硬件功能设置的含义,从而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但实践操作少;求知欲强,但能力弱。 尽管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但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存在差异。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桌面背景、显示分辨率等概念的含义;了解“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的功能。
【技能目标】熟练操作“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等待时间及密码。
教学难点: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四、说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他们熟悉的明星偶像、卡通图片等。在学生欣赏完图片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与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风景朝夕相处呢?得到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时我对他们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的愿望可以达成。”这个环节我采用情境启发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二)探究操作
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我就以兴趣为驱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完成的:
1、自主探究。
鉴于教材对基本操作标示出了清晰的操作步骤,所以我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认真读书,按照书本上的实例和步骤去操作、尝试,完成以下几个任务:⑴设置桌面背景;⑵设置一个屏幕保护程序;⑶试着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2、协作学习。
⑴设置桌面背景。
这个问题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解决,但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我想这样来处理,我会问学生:你是怎样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成桌面背景的呢?请给大家操作演示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所得,利用广播教学软件为大家示范,有的用已有的墙纸作背景,有的从网上搜集自己心仪的图片作背景,有的用自己绘制的作品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没用过的方法进行桌面设置,以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目的。此时,学生会急于想表达他们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安排了展示评价环节。大家请看,这就是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时,他们的个性,他们的学习成就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⑵、设置屏保程序。
我通过谈话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场景:同学们,当我们需要离开电脑一段时间,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显示器呢?引出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一教学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练习之后,部分学生可以知道如何设置屏保以及等待时间和密码。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操作练习,鼓励操作技能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为组内同学答疑解难,示范讲解。在此基础上,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屏保”高手进行演示。为了规范学生的操作,我特意录制了一段设置屏保程序的视频教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在突破这一教学重点以后,我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自己的电脑设置一个有趣的屏幕保护程序并设置好等待时间和密码。诸位请看,这是学生编辑的滚动字幕屏保,这是学生从网上下载的热带鱼屏保和青藏铁路屏保。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所学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产生学习迁移。
⑶、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向学生提问:你对显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和颜色设置知识了解多少?从知识层面上了解学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一个尝试性任务:对显示器的桌面分辨率分别进行不同区域的设置,比较其不同之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并不是数值越大就越好,只有合适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才更适合自己的显示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也恰恰凸显了计算机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
(三)总结构建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和意识。由于本课知识点较细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进行归纳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我想这样更利于反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树立一种发展观,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节课的最后,我建议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后熟练操作“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其它各项设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在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整节课,我利用自主探究、相互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说课稿10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 “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3、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 模仿 迁移 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积极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 ,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可以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择“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现在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择底纹选项,然后选择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说课稿11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妙用符号》,是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四册第5课,其主要内容是:按照输出格式的要求,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二)说大纲
(三)说学生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重难点、关键
(六)说教学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八)说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教程
(十)说教学效果
(十一)说电子版书
一、说教材:
本册书重点介绍了QBASIC编程语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易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是由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阿拉伯数字及字符构成的一条条指令,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号》是本册书第五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组成及简单的操作,对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习了运用PRINT语句编程,对PIRNT语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课之后,学生将学习用循环语句、打印语句,定位语句编程打印图形,在这些程序中,PIRNT语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PIRNT语句在QBASIC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节课要研究的《妙用符号》是学习PRINT语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触了编程语言的精妙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说大纲: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学生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三、说学生: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课是学习QBASIC编程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什么是程序。所以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学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没有明显的层次及优劣的区别,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PRINT语句,学会运用PRINT语句编程;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品质。
五、说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编程。
教学难点:区别各标点符号的功能。
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多用眼睛观察、多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难点。
六、说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A、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把重难点分解,我在教法上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通过这些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掌握PRINT语句的基础上,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教学模式: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导出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结论,有助于掌握本课内容。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请同学上机操作完成编程。
请学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结果。教师小结,出示正确的程序。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输出结果中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来的?
学生对比程序得出: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决定了输出结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妙用符号”。
2、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协作演示讲解PRINT语句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师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突破本课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1) 教师讲解演示:PRINT语句后没有任何符号,则打印输出完本语句中的各项内容后自动换行。
2)分别找学生讲解、教师演示: “逗号”——不换行(标准格式输出) “分号”——不换行(紧凑格式输出)
3)找学生讲解演示:没有指定任何输出项”——输出空行
学生可以举书上的例子,也可以自举简单的例子为其他学生讲解。
4)请学生小结刚才我们研究过的内容,总结出PRINT语句可以输出的四种不同格式,加深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习题的操作,强化符号的运用和操作,在此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给予有侧重点的讲解。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课后练技能:略)
4、小测试: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特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分组比赛,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测试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协调组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PRINT语句后符号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完成课后习题,并在测试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编程。少部分学生对逗号和分号的使用还不够明确,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中的瓶颈,应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十一、说电子版书:Word文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信息技术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内容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难点:
①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小结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
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
2、讲授新课
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内在联系。
②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由信息引导出信息技术,讨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存储、处理、传送和应用信息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
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③讨论计算机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技术是指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自动、高速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④讨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A、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发明与应用,电气化,原子能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4次工业革命。
B、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的生产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学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后,进行课堂练习,强化知识。
例:课后习题xxx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
①信息技术包括那些?
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本课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中文本和图片的添加、设置动画效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幻灯片设置背景和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从而对演示文稿的整体进行美化。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为作品设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和切换效果,对作品进行有个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一个作品是否美观与背景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难点:使用填充效果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个选项卡,设计的方法非常的灵活多样,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这一部份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任务驱动法、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开展教学,并综合运用了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2、学法
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学中,学生分析范例,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应用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发现问题,呈现任务
课始我为学生演示两个幻灯片的例子。其中一个是学生上节课的作品,另外一个是设置了背景和切换效果的。“哪一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界定学习目标---为作品设置背景和幻灯片的切换。
(设计意图:在范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际学习中去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任务:为作品设置背景;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学生继续对自己前几节课制作的《诗仙李白》作品进行设置。
任务一:为作品设置背景,被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A:直接用背景颜色设置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这种方法为第一张幻灯片选择一种合适的背景颜色。由于这子任务比较简单,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现问题,我个别指导的方针。
子任务B:用填充效果设置背景。具体要求:将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渐变:预设-雨后初晴,底纹样式“斜上”、最后一种变形。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将会这样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演示事先录制好的操作步骤。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重复操作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当子任务B完成之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需要制作一个风格统一的作品,要求每张幻灯片不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子任务C:用设计模板设计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设计模板的方式,给所有的幻灯片设置统一的背景。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然后找学生演示的方法,这样,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学生完成三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关系图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帮助。
任务二: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具体要求:请为《诗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个切换效果。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会采用分层教学法。学生每六个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任务二完成后,采用组间评和组内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胜组。游戏比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意图:任务由简到难,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几个有代表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学习。教师可适时地参加讨论,对于有闪光点的作品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品评价。)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的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以下内容: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要求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设置方法,内容丰富,美观大方。
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课是海南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是学生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办公软件的基础上,再继续学习的电子表格软件。教材是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到介绍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再结合word文档处理软件与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进行对比,总结出电子表格特点。本课体现了从生活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从计算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理念。本节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教学时结合学生启动Excel软件、打开Excel表格工作表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据编辑等操作任务,从生活和实际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电子表格特点,为学生后面继续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2、学会启动Excel软件和打开Excel表格文件
3、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4、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 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和处理电表格所用的软件
2、通过学生初步尝试,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3、通过操作任务,让学生学会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对于电子表格学生在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时已经初步接触,并且在为后面Excel表格软件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学生对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础,以及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但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时可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互助合作的原则开展活动。
三、教学与学法的设定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学法
情景导学法、自主探索法
四、说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探索——初步尝试——初步小结——深入探索——知识小结——知识拓展——总结反思——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设时间4分钟)
使用“学生成绩表”让学生观看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探索新知:(预设时间28分钟)
(一)初步探索:活动任务一
提问:(1)、生活中常见哪个行业使用电子表格 ?
(2)、这些电子表格是使用什么计算机软件处理的?
给出活动任务一:
1、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先让学生讨论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以及列举电子表格的处理软件
学生小组讨论,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举例
设计意图: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教师引导,让学生初步领略计算机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二)初步尝试:操作任务二:
1、启动Excel软件,并认识Excel工作表的组成
2、打开“学生成绩表”Excel工作表,对数据进行编辑,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输入和修改数据,并认真观察 Excel工作表
提问:电子表格有什么特点?
Excel工作表、讨论,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预设答案:
1、 在空白的单元格中输入数据时,使用回车键、方向键或单击鼠标
2、 双击鼠标
让学生保存文件 掌握好启动Excel软件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这点对学生是较简单。
让学生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通过上机实践,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三)初步小结:电子表格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表格,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EXCEL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与计算,排序和筛选,能绘制图表,可以做到快速、准确、直观
Excel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易行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本课只能是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初步总结出电子表格的特点,为下几节课学习Excel软件作好辅垫作用。因为后面几课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及应用中才能领会电子表格的特点。
(四)深入探索:操作任务三:打开“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学生实践:操作任务四:打开“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小组讨论
教学意图: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上机实践,学会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认真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知识小结: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预设问题:
学生对两种表格的异同认识时,对于语言表达方面会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学生成绩表”Excel工作表,以及 “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并且进行小组讨论,
比较两种表格中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上机实践,以及师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总结出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知识拓展(预设时间5分钟)
通过Excel提供的模板,体验电子表格的呈现形式和适用范围
学生实践:通过Excel提供的模板,
1、结合教材第24页的内容
2、让一位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电子表格的呈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总结反思共享收获(预设时间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个人的收获
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效果
课后实践
1、开展“中学生消费调查”工作,并把所收集的数据,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本“学期段考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课后的任务,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用投影展示)
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一)、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三)、电子表格的特点
信息技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课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8课《关键字查询》,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七课网上世界真奇妙,对了网络世界有了初浅认识,认识到了网络的神秘,知道了什么是ie浏览器,会打开浏览器浏览信息,知道超级链接,对于网络世界充满着好奇。本课是学生认识网络非常关键的一节课,学生通过查找感兴趣的文字、图片信息,掌握资料查找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完这节课,掌握了关键字查询信息的方法,体验到关键字查询的技巧,体会到搜索引擎网站的好处,为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会输入搜索引擎网站,学会按照“关键字查询”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搜索引擎,理解关键字查询,体会到运用关键字技巧搜索的好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的“关键字”进行查询的能力,知道利用关键字的技巧能够提高查询的速度
四、说学生
本课所教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初步的汉字输入基础,思维非常活跃,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由于学生刚刚学会输入汉字,因此在搜索框输入关键字的时候比较慢,有时还会忘记在输入关键字之前,先切换到中文输入法再输入,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本课在设计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好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想进一步了解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他的小名、爱好,想不想知道?
(本环节设计导入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了解有关动画人物信息,学生很快就有了兴趣。)
然后老师提示要快速查找动画片的人物介绍,首先登陆专门查找信息的网站。学生看书意识到帮助我们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
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有:Googl 百度 搜狐
我们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查询。
(因为百度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所以本节课就以百度为例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知
(1)先让同学们打开ie浏览器,打开百度网站。让学生自己看书30页,尝试着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喜羊羊的人物介绍。
(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生时间,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大部分同学尝试成功后,我找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学生示范的时候是本课的学生重点,这个地方要放慢。)
示范完之后揭示课题。我们本节课就学习关键字查询。
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查找有些麻烦,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老师示范。
(教师示范的环节着重是关键字查询的技巧,这个地方也要放慢,让学生慢慢理解选准了合适的关键字,可以提高搜索的准确性。)
再让同学们试试练习。
师总结:这次同学们查询感觉查询的速度怎么样啊?选好关键字很重要。
(2)学习搜索图片。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找到了文字介绍,还找到了精美的图片,谁能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练习查找图片。
展示学生查询到的美丽图片。
师:同学们找的图片真漂亮。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图片的搜索了。
(这个环节因为比较简单,可加快些速度,重点在于展示学生找到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练习。
五一节快到了,你想去哪儿玩呀?现在就从网上了解一下你想去的地方吧。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旅游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师:对,这次同学们都能选择好适当的“关键字”。
四、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找准了关键字,查询的速度可真快。课本的32页,介绍了一些关键字搜索的技巧,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认真研究一下。
五、师生总结:
结合着本课的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课有着整体的认识,感觉到关键字查询中技巧很重要。
教学反思:
教完本节课,很想说的一句话是:网络真的不好讲。
这节课自己感觉优点:
总体上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练习,会利用搜索引擎网站进行信息的查找。学生之间能互相帮助,知道什么是关键字以及关键字的一些简单技巧,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最后在知识拓展环节,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风景很漂亮。
但回首本节课,总感觉不够流畅。主要原因2点:
1、备学生不够。
学生对于百度还是有点生,输入困难,键盘不熟。当时本课的前一节课,由于时间有限,我用了20分钟让全班60多人练了练输入百度网站的输入。30多台电脑,同桌两人一台轮流使用。自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但上课就发现了学生操作时不熟悉,也是自己备学生备的不够。
2、备教材不够。
这节课中的一些环节过渡语句少,过渡生硬一些。自己对教材的处理不是太到位。另外,自己激励的语言较少,缺乏感染力。
以后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