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电视8集专题片《法律的故事》之一

时间:2019-05-13 08:0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CTV电视8集专题片《法律的故事》之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CTV电视8集专题片《法律的故事》之一》。

第一篇:CCTV电视8集专题片《法律的故事》之一

一、序幕(2分钟)

一组片花:画面+音效+同期

解说:在中国数千年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没有寻找到律师这个独特群体的记录。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和传说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时隐时现的讼师的背影。没有律师群体,所谓的律师法律制度自然无从谈起。

画面:中国封建衙门图景、清末街景等。

同期/田文昌:同全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律师制度的时间是最短暂的,短暂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从清朝末年开始算,是100年左右。

画面:古罗马广场辩论

同期/田文昌:古罗马的时候就有律师制度的雏形,中国历史上却从来没有,那么过去所说的封建社会的讼师只是能给人写状子,讼师和律师的区别是律师可以在法庭上发言,讼师在法庭上没有地位。

解说:古代讼师和现代律师的差别绝非名称上的差异。人们考察现代法治社会时便不难发现,只有在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和趋向民主的法治环境下,律师业才得以勃兴。

画面: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

解说:由于清朝末年引进西方的制度和律师体系,在中国出现了最初的律师制度。辛亥革命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二十几年间,律师制度基本成形,而且有了像章士钊、史良、施洋这样一些著名的律师。但是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不安定状态,导致律师制度根本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随着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国律师业的历史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曲折(6分钟)

画面:建国后50年代的中南海怀仁堂,政协会议某场景。

解说:1949年10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建立。担任第一任司法部长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律师史良。

张思之:史良是律师出身,所以她对律师这个环节比较重视,她上任之初就提出来,要建立律师制度,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人理她,因为大家伙都不重视,就是我们还需要一个律师制度,不需要这个,不认为这个东西是重要的,这是其一,另外一方面我们打击了国民党的黑的律师,过去的律师我们认为是黑律师,统统打击掉了,废除掉了,所以对这个律师制度这一块这样就放下了。

解说:经过4年的酝酿,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以后,律师制度被正式提出。《宪法》(1954年)第76条这样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张思之: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了,那么没有律师怎么办呢?所以律师的问题就正式的提到日程上来,司法部正式向当时的国务院打了报告,要建立律师制度,国务院批了,批了在全国呢,在几个大的城市搞试点,那么我记得呢,是北平,上海,沈阳,广州,天津,重庆,大概是这么六个城市,来试点建立律师制度,这是提出律师制度并开始建立的起点。

解说:随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开始迅速起步,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纷纷建立,政法院校、司法培训、法制宣传也在逐步展开。到1955年,律师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铺开,司法部进而提出,全国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应当建立法律顾问处,到1956年底,全国已经有16个省市建立了律师协会筹备委员会,813个法律顾问处,律师人数已达18000人。解说: 不幸的是,就在中国律师制度刚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时,1957年的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反右**又把它硬拉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在这场**中,众多执业律师被打成右派。很多律师在劳改农场和干校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时光,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其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人们还在总结和检讨中。中国律师经历的艰辛和苦涩,不由使人们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著名台词中体验到了某种不祥的宿命感:“如果我们必须解决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那就让我们首先干掉所有的律师吧!”

张思之:北京市只留了一块牌子,留下了一块北京市律师事务所筹备委员会的牌子,这为什么要留呢?这是给外国人看的,就是告诉外国人我们中国人有律师,如此而已,实际上是没有的。

周纳新:我们(北京市律师事务所筹备委员会)就留了五个律师,留了五个人,放在哪呢?把他的工作安排在法院里面,外国人来旁听的案子的时候,我们这五个律师就出来,实际上是表演了,做一种形式,没有外国人参观的时候,这五个律师干什么,在法院门口接待室做接待。

解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普通民众对于律师的理解仅限于来自外国戏剧电影中的零星认识。当代中国律师大规模的登台亮相,其实还只是30年前发生的事情。

画面:印度电影《流浪者》中丽达在法庭上为拉兹辩护的著名片断。

画面:一部经典美国电影里的镜头:警察在对嫌犯宣读米兰达规则:“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

三、重生(6分钟)

解说:1980年11月20日,在北京正义路甲1号,公安部礼堂,一场世纪审判吸引了全中国以及世界的目光。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的判决。

审判长江华:全体起立„„

解说:在这个历史性的画面上,还戏剧般地出现了另一群人的身影,他们就是中国律师。这些人似乎从来也想不到,他们这个曾经消失了23年的特殊群体,竟是这种惊奇而恢宏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张思之:当时上面精神的理解,主要就是要让群众知道,无法无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严格的依法办事,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既然要执法,我们在法律面前应当能够做到一律平等。基于这些考虑,当时中央下决心要找律师。

解说:1976年9月,四人帮粉碎,中国无法无天的历史宣告结束。经过整整四年的准备,在1980年9月29日的全国人大五届十六次会议上,中央决定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林江两案。就在一个月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刚刚获得通过,两案指导委员会审时度势,认为审判中应由律师参与。第一个赞成律师辩护的是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彭真。在文革中被关押九年、刚刚复出工作的彭真这样说:把咱们关起来的时候,要是有人给咱们辩护该多好啊。

解说: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殊审判,它引起了海内外人们的高度重视。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是刚刚从冤案中获得平反的彭真,对于起诉书是否妥当,该如何书写,他找来全国的刑法专家研究讨论,武汉大学法学院的马克昌教授就是这样被召集到北京。马克昌教授后来在两案审判中担任了吴法宪的辩护律师。

马克昌:讨论这些起诉书,在整个讨论完的过程中,就有一些大的问题,这个是起诉,起诉书原来用的,是这个《惩治反革命条例》,当时他们认为事情发生在《惩治法反革命条例》有效期间,因此他们用《惩治反革命条例》写那个起诉的,但是专家当然就讨论,可能用《反革命条例》起诉不太好,利用的是什么,利用的是《刑法》的规定,叫做“从旧”兼“从轻”原则,现行的《刑法》,也就是79年《刑法》和《惩治反革命条例》,哪个规定的重哪个规定的轻,原则上应该用旧的,兼从轻。如果新的规定的比较轻就应当用轻的,一比就开始现行《刑法》规定的相对说来比《惩治反革命条例》法定性规定的要轻一些,所以因此按照这个原则,就应当用79年刑法,不应当用惩治反革命条例,因此呢就引起争论。

解说:两方意见争执不下,为此彭真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

马克昌:那就其实当时就已经是六点钟了,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在召开,讨论究竟用什么讨论,双方面来进行辩论,最后呢,大概一直讨论到快八点,晚上快八点了,还没有吃饭呢,最后彭真听了以后,最后拍板好吧,既然大家都认为用现行《刑法》符合法律规定,我们就用现行刑法,这样才改过来用1979年刑法。

解说:不必讳言,30年前的中国,被称之为“十年**’”的文革刚刚结束,还处在一个“大病初愈、百废待兴“的特殊时期。今天,当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法治、法庭、律师和程序正义这些现代词语时,我们或许不难发现这个被人们称之为“世纪审判”中显露出的种种局限性。中央订下调子,有些涉及党内路线问题等敏感问题不能触及,有些敏感事实也需要谨慎处理,辩词上面定下来,律师只是照稿念,等等,乃至海内外不少人始终因为这次审判与复杂的政治因素之间无法割舍的联系而质疑此案的律师的实际功能。然而,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是,这些注定要在青史留名的律师们却在种种局限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张思之:应该说不太容易,刚开始律师组成立的时候,有它的工作原则,工作原则里面有一条事实不能动,就是说起诉书定的事实一定不能动,我们把大的给动了那是不可以的。当然它有它的理由,第二个罪名不能碰,现在定他的是反革命,里面涉及到他的罪名你不能动,那你还要我律师做什么呢?律师就好象没有发挥得余地了,就不可能起到律师应该起的辩护作用。我们觉得还应该从事实出发靠证据说话,该抹就应该抹,我们坚持了。

画面:插入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中的有趣场景。北京胡同居民小院。一中年男子与自己岳母的对话:

中年男子: 妈,今天晚上看电视直播吧,审判林彪四人帮。

岳母: 还审什么呀,直接枪毙算了。

中年男子:直接枪毙也不解气,应该先打一枪,别打死,救活过了,再打一枪,再救活,然后再打一枪„„..。

马克昌:当时主张真辩的,认真辩的还是多数,最后是还有彭真同志,给了一个指示,就是律师要发挥作用,只要有证据的,有事实根据的,都可以辩,彭真这两句话,就给我们提供了高层的指示,所以这样我们在写辩护词的时候,就敢于写一些辩护意见了。

解说:在律师的努力下,吴法宪起诉书的讨论稿中60条罪刑被减为48条,李作鹏的两条重大罪名也被抹去。虽然留有很多遗憾,也遭受了许多非议,两案的20位律师恪尽职守,尽力而为。

马克昌:我们在那开会的时候,受到57年打成右派的占了好几个,包括我本人,那都没有计较啊,我们也受了冤枉,受了或多年的,彭真在那次会上,他说了这样几句话,他说今天开会的都是我们法学界的,和政法界的一些朋友,我在这里首先要给你们一个检讨,在57年,反右扩大化,我有责任,我对不起你们,他说了这个话,哎呀,这些同志,内心里充满了感激,其实一二十年的委屈,就彭真这六句话,就感激涕零似的,你看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够好吗?

解说:两案的审判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拨乱反正以来依法办案的崭新时代。从那一刻起,也同时向世界宣告,中国恢复了律师制度。

马克昌:83年开始严打,严打的头一个月,这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没有律师参加,没有律师来进行辩护,所以经过了一个月的样子,后来反应到,政法委书记马上就说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在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这样重大案件的时候都律师审判,现在刑事案件不让律师审判这是错误的,赶快恢复,这样才又恢复了对这个是重大刑事案件的律师的辩护,参加辩护。可以看出,两案的审判对后来起了一个示范作用。解说:或许不是个偶然的巧合,就在这一年,美国哈佛大学刑法学教授、纽约著名执业律师艾伦.德肖维茨(Alan Dershowitz)来到北京。在和中国同行的座谈中,他不可思议地听到一个提问:“为什么政府要花钱为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人辩护?”惊讶之余,他还是耐心而镇定地回答说:“司法正义,不管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或者其他种类的,都不仅仅是目地,而且是一种程序;为了使这一程序公正地实行,所有被指控的罪犯都必须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决定一个被告是否应被认定有罪并受到惩罚,政府必须提供证据,而被告应享有公平的辩护机会。”

一个国家是否真正的自由,试金石之一是它对那些为有罪之人、为世人所不齿之徒辩护的人的态度。——艾伦德肖维茨(作为字幕出现)

田文昌:控方是国家公权力,辩方是委托人的私权利。通过控辩双方的对抗,各自陈述自己的最充分的理由,出示自己最充分的证据,通过这样一种对抗的过程,给法庭或者是法官,提供一个兼听则明的基础,最后达到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只有这种对抗做好了,才能打下司法公正这样的基础。

解说:从那一刻起,中国律师也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时代。但是,他们能否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此时还充满悬念。

四、变革(14分钟)

解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大多数民众熟悉和了解律师这个职业,还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田文昌:83年,84年我在政法大学教书的时候,搞普法,第一次普法宣传的时候,我们在街头巷尾去给老百姓咨询法律问题,没有人到我们这来找,后来逐渐的远远的看见我们,再发展有些人趁人不备的时候,拉着我们的衣服,把我拽到小胡同里跟我们偷偷摸摸的咨询法律问题,为什么呢?那时候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谁要看法律问题,肯定不是好人,或者没有好事,所以这都偷偷摸摸去咨询,我们感到非常悲凉的一种感觉,那么后来你看到现在再也没有人,起码把法律问题当成一种丑事了,这是很大的进步。采访某律师: 在我的记忆深处,自己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出庭为被告做辩护人的情景,一直难以忘怀。1982年初夏,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四川省合川县(现在属重庆直辖市境内)律师顾问处实习期间,接受委托为一个参与抢劫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辩护。为了普及和宣传法律知识,当地法院选择在案发地点的云门镇的一个大庙堂内设立法庭。记得开庭的当天,大庙里挤满了前来旁听的普通百姓,有的人还肩上背着竹筐,带小孩子来的人把小孩子举在头顶或干脆把小孩子放在竹筐里。大庙里男女老少、人头攒动、喧声如潮。整个庭审和公诉的过程都难安静下来。可是,当人们听到审判长说道“下面请辩护律师开始为被告辩护” 时,整个大庙霎那间安静下来,人们的眼光全都聚焦到审判台上的几位辩护律师的身上。我当时下意识地感悟到,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里,绝大多数百姓们,包括我眼前云门镇的这些普通百姓们,可能还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看到过眼前正在发生的场景。他们常看到公安警察对嫌犯说:“跟我走一趟”,就把人抓走了;甚至也见到过执法人高喊着:“拉出去毙了”,就把犯人就地正法了;但就是从来没有亲眼看到律师为一个犯罪嫌疑人辩护的场面。我当时似乎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感,觉得自己此时此刻是在见证历史和创造历史。不过,这种自豪感在我的脑海里停留的时间很短,因为,我很快又意识到,当下自己作为一个辩护人,很大程度上是在这里“逢场作戏”—— 因为,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在我今天出庭辩护之前,我的辩护词是需要经过法院审判委员会审核的;等一会儿,审判长就要当庭宣读早已油印好的起诉书了。

解说:律师出庭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辩护,这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很普通不过的事务,但在在距今天并不久远的80年代初的中国乡间,对普通百姓而言,似乎都是惊世骇俗的创新。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一个符合人性的新事物或者是新观念,虽然在最开始时都是新鲜好奇的、甚至令许多人难以理喻,但最终会成为常理和常态而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解说:在法治比较完善的国家,律师属于可以个人开业或合伙开业的社会专业服务工作者。中国的律师的尴尬在于,在特殊国情下建立和恢复起来的律师业,最初阶段的律师事务所几乎全部是官方兴办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律师被定位为国家机关干部。1980年公布实施的《律师暂行条例规定》第一条中规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律师执行职务的工作机构是法律顾问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律师定位为国家法律工作者的弊端逐渐显现,并且已经严重制约律师行业的发展。

王以岭:那个时候叫国家法律工作者,实际上他就是认为法律这个行业是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这个领域就不能出现带有私的性质,所以认为律师这个行业为什么属于司法局管,认为律师这个行业,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做其中一块工作而已,随着国家干部的这个级别来认定,工资呢比如说拿105,那个就是当时的工资标准,副处级105,科级是多少,完全跟着那时候走的,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差不多。

解说:对外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开放也给律师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国门打开后,中国律师们终于看到了外国律师同行潇洒的身影,找到了借鉴和比较的对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外资进入中国,无法与国外律师体系对话的中国律师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律师制度亟待改变。国家一统律师业天下的局面必将打破,参于国际社会的生活和竞争,与国际通行观念和做法“接轨”已成为大势所趋。

解说:君合律师事务所,20年前,由五位留美归国的青年创办。

王之龙:所以我们在国外人家就问我们,中国的律师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跟他们讲,人家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那你们这是拿国家的工资了,是的,拿国家的工资,那你们就是,不是独立的,你一定是替国家说话,所以那你要是和我们做生意,如果有了争议,你只能代表国家,你就不能代表我们对不对,武晓骥:再有一点就是律师或者雇员向雇主报告工作,那么我们作为外商把我们的商业秘密告诉律师,律师就有义务把这个汇报给中国政府,中国的公司又都是官办的,那么因此你们律师的身份导致不可信,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

(待补充:采访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外国律师。)

解说:早在1985年,在经贸部中国外经贸咨询公司的武晓骥,就有成立非官办律师事务所的想法,但是各方面条件不成熟,武晓骥决定去美国看看。1988年,政治空气松动了。

武晓骥:88年春节前后,那个时候呢,李鹏担任总理那届政府刚刚成立,我在美国看免费的领馆给寄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每一天有一个新部长访谈,那么当时是司法部长是蔡诚先生,他就提到合作制律师事务所,那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央视新闻《北京第一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成立》

解说:作为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亮点,经纬律师事务所的成立吸引了媒体的目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长达一分钟的报道。

电视画面:王以岭讲话

解说:1988年6月3日,司法部下发《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决定首先在北京市进行改革试点。为此,北京市司法局专门举行了一场宣讲会,会后,第一个跑到副局长周纳新面前报名的就是王以岭。然而根据改革方案,所有合作所的创办人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

周纳新:要求辞去公职。很少有人敢这么的辞去公职,国家不发发你工资,国家不给你房子,那时候公费分房,公费医疗没有了,什么待遇都没有,就等于你辞职去干活去行不行,怎么办,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解说:原本北京市司法局只打算搞一个试点,而这唯一的一个名额本决定给另一个五人小组,在最后的批准关头,那个小组还是因为无法辞去公职而放弃。机会留给了王以岭。

王以岭:在今天来看是一个机会,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吃螃蟹,确实大家有一种,在当时来说觉得挺悲壮的,就觉得我出来做个铺路石,干不起来就干不起来了,那时候实际想的是干不起来就完了,干不起来就这样了,那时候你把公职一辞你真就成个体户了,你就无业了真正干不起来,也可能你后边到底是什么样生活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了。当时反正大家也觉得,律师这个行业因为从大学受的教育也好,还是对国际上的一些了解也好,而且自己本身也热爱律师这个职业,自己宁可当铺路石。做不起来,就是说中国的法律建设没有到这一步,如果到这一步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应该能做起来,那时候就这样想。

解说:傅洋,彭真最小的儿子。1988年,傅洋辞去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的工作,创办了司法部下属的康达律师事务所。在决心改行的时候,父亲和他谈了一次话。

傅洋:他就一句话,律师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权利,就是说你要那是真的要辛辛苦苦自己去干了,按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当律师要到处求人的事情,这是跟原来工作巨大的反差。

解说:最初的创业是艰难的。经纬所靠着第一个免费代理的业务开始被人承认,业务开始出现转机;君合所咬牙坚持,完成了当年留下的唯一的一个外资项目,捱过了那个最艰难的创业初期。

王以岭:应该说付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辛苦,要多与人家真正的在我们辞职之前的那些做律师的时候,至少是几倍个辛苦,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辛苦,才能够把业务做起来,但是当时我们就抱定一个观念就是是我们走的路是对的,而且我们也相信什么,就是用我们,我们的法律基础法律知识,和我们最到家的服务,也是最彻底的服务,那么能够慢慢的把业务发展起来。

解说:经纬律师事务所在第一年年底取得了丰收,不到半年的时间,经纬所的5个人创造了26万元的利润,而当时,北京市第一顾问处的近百位专职和兼职律师,全年收益不过31万元。

王以岭:26万,那时候是很大的钱,跟现在的26万是两个概念,那时候就是说怎么这么多钱,那时候工资我已经是副处了,那时候工资等于是加奖金,奖金一个月8块,工资是105,那时候就算挺高的了,我的年龄跟我大学同期毕业都是56,62,我一年下来是一千多块钱。我们26万,把房租水电一交,最后结余,实际当年的利润摊到每人身上,每人当年有四万多左右,就是半年把四十年应该挣的工资钱都挣出来了,这种感觉,怎么那么多钱,当时觉得还行,就还能够往下干。

资料: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改革步子再大一点„„ 解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无疑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又一崭新契机。1993年,北京市司法局一举批准了六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到1999年,全部国办所、合作所改为合伙制。律师不只是出庭打官司,律师业务领域也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纪实:北京著名律师事务所的非诉讼业务。

解说:1993年,中共中央14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律师制度也迎来了根本性的转变。1996年5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律师的性质作出了新的定义:律师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由此,那种套用行政级别的概念来界定律师的概念开始进入历史,同时,律师执业机构也开始从单一模式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管理模式。对律师的管理也开始从以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为主向司法行政管理和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模式转变。

解说: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人们对律师的认识也得到了巨大转变。

解说:1994年,美国律师艾伦.德肖维茨(Alan Dershowitz)再次出现在中国。这一次,他本人并没有来,而是他的新作《最好的辩护》被翻译成了中文,这本书一时间成了北京街头大大小小的书摊上的畅销书。

画面:美国律师艾伦.德肖维茨的新作《最好的辩护》、北京街头的书摊。

张思之:律师的发展,按照我的想法,粗劣的想法是受三个条件的制约,第一个是政治,政治条件,第二个是司法,第三个是经济的,如果这三个条件我们还没有大家比较完善的程度,我们的律师制度要想发展得十分十分理想这难度太大了。

晓骥:直到今天我都认为,律师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它对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我觉得功不可没,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律师的作用,还没有被很多人,特别是决策层认可,觉得律师这支队伍,不可信,律师老给政府给党找麻烦,所以我觉得,这个现在,应该说律师和79年恢复应该说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大的发展,但是远远不够。

解说;人们不无惊奇地发现,在每一年的初春时节,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知名律师的身影。

(待补充:采访一位律师界的人大代表)

解说;律师不是也不应当是唯利是图的专业人员。在我们主张强化律师的专业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同样推崇和鼓励律师从事公益性的社会工作。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还设立专章规定了“法律援助”,该法指出:“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六、尾声(2分钟)

解说:当代中国律师制度的兴起和发展与国家的改革开放休戚相关。有人说,律师手持正义之剑;也有人说,律师手握民主之犁;有人说,律师是法治社会的催化剂;也有人说,律师是公民权利的守护神。诚然,就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日中国而言,这些论断更多属于人们一厢情愿的神话。我们始终期望着,这些神话有朝一日能够演绎成真实的现实生活。

照片叠画 施洋

七君子沈钧儒、史良、沙千里、王造时 张思之、马克昌、„„

解说;不难想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中国社会将为律师大展身手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中国律师们的成功与挫折、神话与现实、风采与艰辛,无不折射出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色彩。正如人们期待的那样,一个健康理想的社会离不开律师。毫无疑问,关注当代中国律师,也正是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

字幕

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颁布。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颁布。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订。

截止2008年底,中国已有律师事务所1.4万家,注册律师总数14万多人。

(中央电视台社科纪录片编导组刘丽莎对撰稿和资料提供有贡献)

第二篇:第七届CCTV电视小品大赛

第七届CCTV电视小品大赛

从1987年以来,小品大赛已经举办了6届。第七节小品大赛是央视首次尝试与各省级电视台合作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大赛的影响力,导致初选作品破天荒达到1071个,使得第七届与往届相比成了参赛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大的一次。最终,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各18个,共36个小品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比赛评为其中有徐晓钟、仲呈祥、于洋、廖向红、王晓鹰、张仁里、仁鸣、严顺开等。是具有“权威性、多元性、时代性、聚集了戏剧影视界的研究专家、评为家、教授以及演员。小品大赛非职业组排名

1、责任

2、我人生中的八个月

3、自作自受

4、乡村趣事

5、普通人家普通事

6、实话实说

7、超级女声

8、街头巷尾

9、对门等共18个小品

小品大赛职业组排名

1、火龙驹

2、阻击手

3、雨夜小站

4、提意见

5、行动取消

6、哥俩好

7、无题

8、水果摊

9、回家吧,爸爸

10、看车人

11、一根长发

12、等待阳光

13、有我唦

14、天涯共此时

15、龙兄虎弟

16、目击者

17、晨练

18、签约大赛主持人;董卿 张泽群大赛评委;蔡明 刘劲等知名人士参加 颁奖晚会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出品

第三篇:电视纪实片解说词

电视纪实片解说词(2010.10.08)

三年蝶变化工新城

---馆陶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纪实

挺拔俊美的环岛县标、水绿相融的滨河公园、高楼林立的服务中心、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清秀灵动的“一湖三带”„„

走进馆陶,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正在使这个千年古县发生着破茧成蝶的巨变。

县委书记武金良同期声:我们紧紧抓住全省三年大变样和邯郸市新型化工园区落户馆陶的历史性机遇,确定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建成邯郸东部强县,继而打造邯聊之间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按照“搭建框架、完善功能、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彰显特色、生态宜居”的总体思路,实施了总投资60亿元的131项城建工程,开展了一场馆陶城建史上投资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参与最广、变化最快的攻坚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化工新城。

2008年6月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开阔的思维、创新的理念、超常的举措,掀起了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的新篇章。

三年大变样成为全县上下统一的行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武金良任政委,县长张跃峰任指挥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的三年大变样工作指挥部;根据省确定的5项基本目标,逐一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建立健全了工作推进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分包了城建工程项目,县级领导和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体立下了军令状,自断退路,严厉问责;发扬“5+2”、“白加黑”工作作风,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督导,现场调度,集中观摩,加快了大变样、快变样的进程。

小县在大变,三年前的壮丽蓝图如今跃然眼前。

搭建框架

建好县城,规划先行。按照“邯聊之间中心城市”的定位,高起点编制了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的县城总体规划。组建了城乡规划局和规划综合执法队,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构筑大交通,搭建大框架。三年来,投资2亿多元,新建、改建、扩建城区道路29条45公里146万平方米,搭建起了“十纵六横”的大城区框架,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完善功能

改造供水、供热、供气工程,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外商投资的天然气站和生物质电厂如期竣工,实现了集中供气供热。

打造教育、医疗、文化中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投资5.3亿元建成陶山中学、实验中学、新中医院、新县医院、体育场、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等,一项项民生工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活跃商贸流通,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投资6.6亿元建设金盛服饰、亿丰电动车、金凤物流配送、九州商业广场等十大商贸流通项目,馆陶成了邯聊之间最具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

改造旧城

以人为本抓拆迁,拆出发展新空间。坚持政府主导,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继前两年拆迁19.1万平方米基础上,今年拆除违、临、破、旧陋建筑超过50万平方米,占市下达任务的152%。旧城在大拆大建中崭露新颜。

突出城中村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建起新家园。芙蓉新村等3个城中村改造已完成投资6300万元,建设住宅楼11栋; 2.5万平方米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廉租住房项目即将竣工;竹园、菊园等6个住宅小区竣工入住;如今村民们告别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进了高大宽敞的新楼房。

既有建筑包装改造,改出新形象。对政府街、文卫街等5条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实施立面粉刷、牌匾整治和“穿衣戴帽”工程;对金凤大道、新华街等3条迎宾大道实施了亮化升级,彩虹桥、中华灯、“满天星”彩灯,扮靓城区夜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犹如天上的街市。

建设新城

“生态化工、魅力新城”。行政服务中心、公主湖文化景区、县标环岛成为点睛之笔。

行政服务中心展新姿。推进总投资9亿元的行政服务中心西移,交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6座服务中心即将竣工投用;教育服务中心、房产交易服务中心等4座大楼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公主湖文化景区添灵韵。总投资3.7亿元、占地800亩的公主湖文化景区项目进展顺利,湖区轮廓和南场馆工程即将竣工;逐步规划建设公主湖东侧5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区;公主湖文化景区由北方设计院规划设计,国家文化传媒集团重庆明飞置业公司采用BT模式投资建设,突出“自然+人文”景观色彩,彰显陶山文化。

县标环岛体现陶山风采。县标总高45.6米,取名“陶山凌云”,象征456.3平方公里的馆陶县人民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共创美好未来。县标雕

塑部分,主体呈帆状,寓扬帆远航之意,展现了馆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现代化的行政区、商务区、北科园区、新型化工园区成为发展新高地。

彰显特色

以绿为韵、以水为魂。馆陶突出绿网、水网两大体系建设,彰显城市特色。

在去年实施金凤大道景观带、106国道景观带的基础上,今年又重点实施了“一湖一带一场三园”项目,采取“租地留绿、租地建绿”的方式,建设了筑先广场、阳光游园、信诚花园等12个广场游园,把街头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闲置地建成了精品游园;沿路增绿、依水治绿、建园扩绿、庭院透绿,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9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4.2%。春烂漫、夏荫浓、秋冬姿彩如画,从扑面而来的绿意中感受一份闲适。

绿是生机,水是灵气。馆陶借助全市东部生态水网之势,投资1.1亿元实施了“引黄入邯、引卫入馆”工程,完成卫西干渠、沙东干渠清淤治理,相继建成了滨河公园、卫西干渠景观带。“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秀美水景跃然在目。全长1500米、占地366亩的滨河公园“人文+生态”,秀木林荫,独具特色。投资5400万元对卫西干渠县城段2000多米的闲置沟渠进行了综合整治,形成了水清鱼游、岸绿可憩、文化可品、景观可赏的靓丽景观带。昔日的“龙须沟”正在变成清秀灵动、惠及民众的休闲好去处,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精细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馆陶实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形成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安装启用了交通信号灯,城市交通秩序明显改观;购置了洒水车、扫路车等城市管护设备,提升了城市保洁水平;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人人爱城市、人人管城市”成了居民自觉行动。

如今,馆陶变美了!变得更繁华、更整洁、更豁亮、更时尚了!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馆陶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

——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建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人口新增3万余人,这是馆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竣工楼房面积110万平方米,万余户居民搬进了新楼房,这是馆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城市现代化魅力逐步显现。一个河湖相连、高楼林立、绿地环抱、生态优美、富有现代气息的中心城市新景观呼之欲出。

——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精细化、全覆盖、高站位、长效性”的管理要求,形成了“县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良好社会风尚。

居民同期声:现在县城变化太大了,街道变宽了,广场变多了,高楼大厦变多了,三年大变样真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

马风至清唱:馆陶县城十纵六横、高楼大厦栋栋增,一湖三带建成后,变成了现代化新城。

以城兴业,以业兴城.“化工新城”的建设不仅使城市变的更漂亮更宜居,最重要的是引来了载“金凤凰”。中石化、中国通用、六和集团、兆源化工等等一个个中字头、国字号大企业纷至沓来。2008年以来,全县新上重点工业项目328个,引进县外资金260亿元,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位居东部县第一,项目建设连续两年排名东部县第一,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二名。短短两年时间,新型化工园区落户企业16家,投资过百亿元,14.2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已具雏形。新县城、新园区、新产业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馆陶巨变引起省市关注,副省长宋恩华、龙庄伟分别称之为“小县大变样”、“令人刮目相看”!市委书记崔江水称赞“经济社会发展好,城乡面貌变化大”!市长郭大建等市领导对馆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看了馆陶就看到了邯郸东部振兴的希望”,并称之为“馆陶现象”。

这是馆陶城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年,三年的鏖战更为今后的发展勾勒出壮阔蓝图。

谁持彩练当空舞,陶山大地绘新篇。馆陶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介

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介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启动仪式

创办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4届。

经过26年的实践和不断改革与创新,该赛事已经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它是一个美丽的魔盒,一颗颗璀璨的音乐明星从这里飞出,点缀着中国的音乐星空。它是一个奇妙而又科学的摇篮,孕育出中国音乐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新机制、新思路。它也是一本普通的记录簿,记录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

音乐梦工厂

记录从歌手到歌唱家的华丽蜕变

对于青年歌手来说,青歌赛是放飞青春梦想、展示艺术才华、提升声乐水平的重要阶梯。对于艺术团体与艺术院校来说,青歌赛是发现艺术苗子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权威平台。青歌赛见证了我国声乐的脉动与走向,成为中国音乐艺术辞典中不能省略的重要词汇。央视得天独厚的宣传力度、媒体的高度关注和青歌赛多年沉淀的权威性,使其成为对广大歌手的一种身份认证平台。今天,登上青歌赛舞台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已成为众多青年歌手们的梦想。

26年来,通过青歌赛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歌唱家,他们通过青歌赛为大众所了解,尔后走上了专业歌唱演员的道路,为中国的歌唱事业做出了贡献。备受观众喜爱的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关牧村、殷秀梅都是首届青歌赛的获奖选手,彭丽媛曾两次参加青歌赛,并获得第2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阎维文、董文华分别获得这届比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张也曾获得第3届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宋祖英曾获得第4届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由此,以彭丽媛、宋祖英、张也、阎维文等歌唱家为代表的现代民族唱法在80年代末开始盛行,全国的专业民族声乐教学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青歌赛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流行唱法歌手。在第2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比赛中,韦唯、毛阿敏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后,她们在中国歌坛煊赫一时,为多部电视连续剧演唱主题曲,并推出了许多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经典歌曲,如毛阿敏的《渴望》、《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韦唯的《亚洲雄风》、《爱的奉献》、《命运不是轱辘》等。1996年,韦唯作为亚洲代表荣登亚特兰大奥运会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为中国人在国际流行歌坛赢得荣誉,成为国际级歌手。第3届青歌赛,杭天琪获得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付笛声、屠洪刚获得优秀歌手奖。随后的几届比赛,堪称中国流行歌坛新人辈出的时代,请看这一个个星光熠熠的名字:第4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朱哲琴,三等奖解晓东,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蔡国庆;第5届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林萍,二等奖毛宁,三等奖孙悦;第6届专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林依轮;第7届专业组通俗唱法的一等奖满文军等等,他们都通过青歌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流行歌坛的新星。

1998年的第8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湖北姑娘李琼获得青歌赛首个特别大奖,从而为广大观众所熟知。2000年第9届青歌赛,谭晶获得通俗唱法的金奖,从此一路星途坦荡,成为跨越三种唱法的实力派歌手。2002年第10届青歌赛,来自西藏的牧羊姑娘索朗旺姆演唱了一首《金色的秋天》一举夺冠,被称为天籁之声,因而改变了人生。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使青歌赛成为造星工厂,见证了一颗颗新星的冉冉升起。

音乐风向标

记录时代变迁下大众审美旨趣的改变

从 1984年到 2010年,华夏大地发生了迅猛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众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网络平台的发展使通讯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超女”、“快男”等种种选秀和造星活动充斥着人们的视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变化,“多元化”和“时尚化”可能是对当前音乐文化市场特征的最佳描述。26年里,青歌赛通过不断的赛制改革和创新,通过电视、网络等高科技平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成为音乐和电视文艺节目的黄金组合,始终引领我国的音乐风潮,生动记录了时代变迁下大众的审美旨趣的改变。

1984年,为了选拔优秀歌手,推广包括流行歌曲在内的优秀音乐作品,中央电视台创办了首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次比赛不分唱法,选手分为业余组和专业组。赛场没有麦克风,参赛者只能凭借自己的嗓音来表现音乐。评委由音乐界和电视界专业人士组成,同时给不同唱法的选手打分。参赛选手大多由各地市和艺术院校推荐而来,赛况在录像后播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赛已有选手演唱通俗歌曲,港台影视明星陈玉莲获得了此次比赛业余组特别奖。首次大赛并未在全国产生“石破天惊”的影响,但通过这次大赛的尝试,央视正式决定把青歌赛作为一项常规赛事,每两年举行一届。

1986年,第2届青歌赛的最大亮点在于设立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并现场直播。通俗唱法的确认,使当时蛰伏多年的内地流行音乐终于从“半地下”的状态正式浮出水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极大地激发出中国歌坛的创新活力。第3届青歌赛最明显的特征是“西北风”劲吹乐坛,《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获奖歌手杭天琪、付笛声、李杰、屠洪刚等声名鹊起。1988年第4届青歌赛,通俗唱法在继续传承“西北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时代风格,感情含蓄而深沉的音乐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主流,直至数年后爵士风格的流行音乐兴起。青歌赛,好像一道风向标,引领着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1998年第8届青歌赛对赛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团体比赛和综合素质考核。团体比赛增强了参赛队的集体荣誉感,综合素质考核的加入,率先在我国艺术赛事中融入文化修养的考评,促进了歌手文化修养的提高,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而这届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关于歌手李琼的“唱法之争”,李琼参加了业余通俗组的比赛,演唱了一首极具湖北民族风情的《三峡,我的家乡》,以其嘹亮的歌声和质朴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然而她的分数却排在一、二、三等奖项之外,因为评委们觉得她的唱法不属于民族、通俗和美声的任何一种唱法。李琼最终获得了青歌赛上的首个特别大奖,并由此而登上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以一首《山路十八弯》唱红了大半个中国。她的唱法也由此引发了声乐界关于“三种唱法”的热烈讨论。有关唱法的分类问题、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千人一声”等问题再次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李琼事件虽然折射出当年青歌赛在赛制上的弊端,但也使人们看到青歌赛的改革和创新精神,青歌赛的每一次变革都切合时代的脉动,始终引领着我国的声乐走向。

增设“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则使2000年第9届青歌赛电视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达到高潮;2002年第10届大赛,增加了歌唱技巧的考核,将大家熟悉的有难度又比较经典的曲目,按难度高低,划分为a、b、c三类,分别乘以1、0.95、0.9的难度系数折算分数,由参赛选手选择性演唱。这项举措,加强了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第11届青歌赛以新歌加0.3分鼓励原创作品,希望以此促进优秀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推广,而且该次大赛首次在个人决赛中采用分轮淘汰制,开创了中国声乐赛事PK对决的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第12届青歌赛对赛制又作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在原有三种唱法的基础上增设了“原生态唱法”、“组合唱法”,标志着“三种唱法”时代的结束,民族声乐领域内“民族唱法”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原生态”唱法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看点。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的演唱犹如山间田野的清泉,给青歌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受青歌赛的影响,很多地方开始大力注重“原生态”音乐的挖掘,开始重视年轻一代歌手对于“原生态”音乐的学习和培养,客观上对于方兴未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长远而言,对整个乐坛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专业组和业余组二者合一,“通俗唱法”改称“流行唱法”,使赛制更符合时代的变化。

2008年第13届大赛又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取消了“组合唱法”,新增了合唱比赛项目。嘹亮的歌声,磅礴的气势,多声部浑然一体,令所有关心青歌赛的人们为之一振。今年的第14届青歌赛团体赛,更是有着明显的革新,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增设了表演环节,即在不同环节分别进行“艺术素质考核”、“表演素质考核”和“音乐素质考核”。这一举措虽然尚存争议,但无论如何,使其更贴近演唱本身。将观赏性的表演转化为悬念迭出的激烈竞赛,这是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的历史性贡献,而青歌赛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创新和进步。

声乐练兵场

记录中国声乐教育的变革

在我国,专业声乐教育始于1927年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成立(主要学习西洋美声唱法)。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先后成立了7所音乐院校,各音乐艺术学院相继设立了民族声乐专业。在唱法上经历了“土洋之争”,即一种强调民族民间传统唱法对于表2010年第10期[艺术评论 ]现民族情感和语言优越性的“土唱法”与一种强调意大利美声唱法在歌唱方法上的科学性的“洋唱法”之间的争论,由此产生了一种借鉴西方声乐训练方法的现代“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成为专业院校声乐教学的主体。80年代中期,欧美、港台流行歌曲传入中国大陆,内地的流行歌曲创作也悄然萌芽,第2届青歌赛适时增设了通俗唱法,极大地促进了流行乐坛的健康发展。90年代初,武汉音乐学院率先创办了通俗唱法专业,此后,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纷纷开办通俗唱法专业,“三种唱法”约定俗成,成为全国各专业院校教学和艺术赛事的固定模式。翻开历届青歌赛的记录本,从首届青歌赛开始,音乐院校的优秀学生通过青歌赛平台脱颖而出,许多选手通过多次参赛而走向成熟和成功,成为歌唱家,有的又成为了青歌赛的评委。通过青歌赛,各大艺术院校检验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改革,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青歌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声乐学习者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近10年来,青歌赛获奖选手大部分来自于专业院校,专业院校与青歌赛已经成为有机链条,共同带动我国声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在坚守中前行已经走过 20多年历程的青歌赛,客观记录了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引领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风潮,它既活跃了大众文化,又丰富了电视荧屏,成为电视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青歌赛的成功取决于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完善赛制,这正是此项赛事为什么能得到全国电视界和音乐界的大力支持,能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热心关注和积极参与并能常办常新的根本原因。青歌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来自全国的优秀选手汇聚一堂,可以看到两年间声乐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为难得的是,青歌赛一直坚持培养歌手和观众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又不一味的媚俗而迎合市场。这与时下渐渐偏离了艺术轨道,急功近利的造星、选秀等娱乐活动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然而不可否认,青歌赛目前也存在着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比如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分组和命名是否科学,原生态唱法的赛事标准该如何制定,民族唱法选手演唱风格越来越趋同,演唱歌曲越来越“高、尖、难”等问题如何解决,青歌赛中的综合素质考核环节该如何设置才更为合理?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怎样让青歌赛更具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获得更多人特别是青年朋友们的喜爱,使青歌赛真正成为文化的领跑者,这些都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牢牢抓紧以培养和挖掘声乐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大众为目的,青歌赛将在改革中坚守,在创新中前行。

第五篇:2009年CCTV小品大赛《电视直销》

2009年CCTV小品大赛《电视直销》

甲:各位观众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 想高说出来今天我们请到 一粒高公司亚太地区执行总裁高总

乙: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 向各位隆重推荐我们公司的最新产品 一粒高 甲:为什么 叫一粒高呢

乙:一粒高 一粒高 吃上一粒你就长高 我们公司向各位郑重承诺 一粒高 你吃上一粒 你将长高5公分 吃掉两粒你将长高十公分 如果吃上三粒 你将长高十五公分啊

甲:高总这个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乙: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例我们一个销售员不小心丢了一粒 一粒高 哇 怎么那么巧被一只老母鸡一口吃掉 没想到第二天这只老母鸡变成鸵鸟了耶甲:简直是难以置信高总 听你说观众朋友还会有很多疑问喔

乙:我告诉你 任何疑问都将在事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今天我们请来了 一粒高的直接受益者 王先生

甲:大家掌声欢迎(起立)

丙:一粒高 就是高 就是高 就是好自从我吃了一粒高大家看 我现在变得多高啊

甲:王先生 你看起来不是很高的样子丙:那是你不了解我的过去 我过去比这个桌子低半头 那时候工作找不着 对象找不着 我简直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欲哭)我简直想到了。。乙:王先生 你要冷静啊 丙:自从吃了一粒高 我终于长大成人了 我不用再吃了 我太高了 现在高空空气稀薄 心脏受不了 呼吸困难高处不胜寒 呀~~

乙:好

丙:各位女士们 先生们 吃了一粒高不但有增高的效果 还有减肥的疗效呢 以前我的三围是185 185 185

乙:哇 原来他就是个水桶呀甲:太难看了丙:自从吃了一粒高 我的三围变成了 100 100 100 甲(乙):哇

甲:太帅气了

丙:各位爱美的先生们 女士们 要打造我这个魔鬼身材 请服用一粒高吧

乙:有没有听到 王先生自从服用了一粒高 他现在 英俊潇洒 风流倜傥 一表人才甲:高总 这个控制不住忍不住想问 这种药到底要卖多少钱

乙:我跟大家讲一粒高的成本是 99999块

甲:啊 太贵了

乙:我了答谢广大观众朋友们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我们推出了 直销价 999块

甲:足足便宜了99000元啊丙:不 这对一粒高不公平

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喔甲:观众朋友们这么好的产品这么便宜的价格你们还在等什么 赶紧拿起手中的电话 拨打我们的定购专线8888888888

丙:哎呀妈呀 录完了吧

乙:录完了

丙:咱几个录太像了 你说我这个个是不是得吃点一粒高啊

乙:这玩意都是骗人的甲:哥们想长个别吃一粒高 全是骗人的

下载CCTV电视8集专题片《法律的故事》之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CCTV电视8集专题片《法律的故事》之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汇报片文字稿-柳林县2007

    电视汇报片文字稿 凝聚和谐力量推动科学发展 2007年是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之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作风建设年”和“狠抓落实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上传收看电视暗访片情况情况汇报

    组织收看电视暗访专题片情况汇报根据 XXXXX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4年 XXXXX医疗卫生系统行风作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X卫计函[2014]175号)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医疗卫......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实施办法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实施办法创办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举办十三届。经过25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该赛事已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

    历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历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完全版】 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 1984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特别奖 业余组刘君侠 王世慧、叶茵 王跃珍、薛艺、盛明霞陈谦纯、陈......

    CCTV法律讲堂-噩梦醒来是早晨

    噩梦醒来是早晨 上午九点多钟,某公司门口突然热闹起来,一大群人吹吹打打,欢欢喜喜就来了,举着两个横幅,一个是“见义勇为”,一个是“恩重如山”,这一群人都是冲着这个公司的保安李......

    国外电视内容监管法律

    美国 美国对广播电视的监管首先是从技术方面开始的,当时管制的一个重点是频谱资源的分配,解决空中的“拥挤”问题。这一阶段出现了如下相关的法规:1910年出台《航海无线电法......

    最新电视经典广告语集

    最新电视广告语集 美味营养,快乐成长一达能饼干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必胜客 影像-随心一尼康相机 愉悦一刻,更享丝滑一德芙巧克力 高品质,好滋味一太太乐鸡精 享受生活,享受高乐高......

    云电视成功故事

    江苏有线:运营制胜之道 江苏有线是国内最大有线运营商之一,从2010年开始,同洲助力江苏有线建设了国内广电首家SDP云媒体电视统一业务平台,2011年8月1日,助力江苏“云媒体电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