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又是一年教师节。鲜花和祝福,会像往年一样萦绕着许许多多辛勤工作着的教师们。
然而,有教师却说,我最在乎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还会不会来看我,因为那是不沾有丝毫功利色彩的祝福。这样的教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敬意。
本来,教师是个辛勤耕耘、平静守望的职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人意识到了教师手中的“权力”:安排座位,关注多寡,都可以有不同的意味;教师脑海中的知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也变得“值钱”了。教师的职业尊严因此进入了“高风险时代”,以至于许多教师忍不住发问:今天,我们凭什么赢得尊敬?
凭永不放弃的道德良知。2005年,小学教师殷雪梅为救学生牺牲,10万人自发为其送行;汶川大地震时,张米亚等教师拼死护卫学生,无数人为之落泪;今年在芦山地震时临危不惧,坚持最后撤离教室的高玉华老师回到学生中间时,迎接她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教师此前都不是荣誉满身的人,甚至平凡之极。然而,正是这平凡之中蕴藏着大德,成为教师这个职业最能赢得敬意之处。关键时刻的壮举犹如绽放的鲜花,离不开含苞待放的自我修炼。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子女,拒绝把知识当作交易的筹码。这是教师日常的道德姿态。美好的德行是人间大美之首。当功利之风无孔不入时,教师德行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要是垮了,年轻一代就看不到希望,民族和国家就不会有让人放心的未来。这条防线垮了,为人师的底线也就垮了,从此如何当教师?
过去,人们尊敬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尊敬知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知识权威被瓦解。今天,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凭对人的发展的独特的判断力。宽阔的精神视野带来的对知识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选择,是任何智能机器都代替不了的。教师可能知识并不渊博,但能把碎片化的知识用思想串起来呈现给学生;教师会努力去发现学生“热爱的禀赋”,让终身兴趣生长壮大;教师会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看作当下最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最能看到学生未来的人,教师不仅传播知识,更启蒙思想、引领价值观。这是教育能够留给学生的最好的东西。
曾经,教师靠威严赢得尊敬,今天,学生愈加个性化、多样化,“好学生”无声反抗,“坏学生”闹翻天,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凭走进人心灵的能力。能够支撑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不只是德行和学识,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成长复杂性的包容,以及真诚、热情、尊重、民主、平等等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经济学家张五常小学六年级时,每试必败,记过频频,自认为没有再黑的日子。某天,却有一名教师对他说:“不要管他人怎样说,好自为之,将来在学问上你会走得很远,远过所有我认识的人。”此后半个多世纪,张五常每逢挫折,就会想起这句话。那名教师若仍在世上,一定会为这份敬意而感动,为当年的宽容而欣慰。为师者,只有做好人师,才能让教育具有穿透岁月的力量,才能赢得历久弥新的尊敬。无论孩子当下多么不如人意,无论他将来走哪条路,能够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的人,都是伟大而可敬的。
有人认为,一种职业受不受人尊敬,经济待遇等外部条件很重要。这话不错,但外部条件显然不是带来尊严的全部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欧洲贵族之所以成为贵族,并非血统因袭,更在于他们维护声誉的献身精神。没有后者,最多只能是假贵族。
中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也有“臭老九”、“孩子王”的历史低谷。但即使在低谷时期,在许多人心里依然存放着对于教师的温暖记忆和崇敬之情。这正说明,一时的社会风气并不能扭曲那些跨越时代的基本价值。反过来,即使人们普遍尊师重教,教师自己如果不作为,同样无法赢得尊敬。
今天,我们赢得尊敬的坐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坐标的内涵却大为不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他们珍视自己的身份和名誉,明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笃信教育的力量,并以全部的力气捍卫教师的尊严。
其实,每一个人,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心中都有一杆秤,称得出我们的分量。
真心祝愿每一位教师,在这一天收到的不只是鲜花和祝福,还包含着一份恒久的敬意。
第二篇:教师赢得尊敬的品质
教师赢得尊敬的品质
曾经,教师靠知识、威严赢得尊敬,今天,信息化使得传统的知识权威被瓦解,学生愈加个性化,“好学生”无声反抗,“坏学生”闹翻天,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凭对学生的爱,凭对教学工作敬畏与投入。你只要用行动告诉他,你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冥思苦想,想要告诉他一些新的东西,他每次来到你的课堂都有新的惊喜,你绝不会让他浪费宝贵的青春去听你站在黑板前念那些发黄的讲稿。让学生带着他许许多多的“新东西”走出校门,走向广阔的社会,去放飞梦想,去创造财富,去做国家的栋梁。教师更有价值的使命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能够成为参与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凭对人的发展的独特的判断力,凭走进人心灵的能力。能够支撑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的,除德行和学识外,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成长复杂性的包容,以及真诚、热情、尊重、民主、平等不可或缺的品质„无论有的学生当下多么不如人意,无论他将来走哪条路,能够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的人,都是伟大而可敬的。
有人说,欧洲贵族之所以成为贵族,并非血统因袭,更在于他们维护声誉的献身精神。没有后者,最多只能是假贵族。
同理,即使人们普遍尊师重教,教师自己如果不作为,同样无法赢得尊敬。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他们珍视自己的身份和名誉,明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笃信教育的力量,并以全部的力气捍卫教师的尊严。
第三篇:读《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读《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有感
党以重教为先,民以支教为荣,全社会都应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君亲师位,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教师是个辛勤耕耘,平静守望的职业,但今天,经济与知识迅猛发展的年代,家长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的价值越显突出,教师脑海中的知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也变得“值钱”了,教师的职业尊严因此进入了“高风险时代”,以至于社会对教师发问,您们凭什么赢得尊敬?
我认为,凭永不放弃的道德良知。美好的德行是人间大美之首,当功利之风无孔不入时,教师德行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要是垮了,祖国的下一代就看不到希望,民族和国家就不会有让人放心的未来,这条防线垮了,我们为“人师”的底线也垮了。过去,人们尊敬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尊敬知识,今天,我们应该凭什么去赢得社会的尊敬?
凭修师德之道,甘为楷模;凭惜师誉之名,崇为人师;凭兴师爱之风,行育人之本;凭淡泊名利,健康生活;凭兴协之风,凝聚人气;凭精师技之能,娴熟之教艺;凭积文化素养,广博精深;凭养工作习惯,争一流业绩。为师者,只有做好“人师”,才能让教育具有穿透岁月的力量,才能赢得家长、学生、全社会的尊敬。无论学生当下多么不如人意,无论他将来走哪条路,能够在他心理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的人,都是伟大而可敬的。
反过来,即使人们普遍尊师重教,教师如果自己不作为,不用心想事,不用心干事,庸、懒、散、慢,同样无法赢得尊敬。
今天,我们赢得尊敬的坐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坐标的内涵寓意更加深刻。面对当今教育如火如荼的改革,面对家长教育的热切期盼,面对天真漫烂的孩子们,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敬业务实,开拓创新,能力超强的教师。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和名誉,明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笃信教育的力量,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教育艺术,娴熟的教学技能,一流的教学业绩,捍卫我们伟大教师的尊严和尊敬。
第四篇:赢得全世界尊敬的曼德拉
赢得全世界尊敬的曼德拉
昨天,2013年12月15日,南非政府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举行国葬。在离开故乡乌姆塔塔外出闯荡近80载后,纳尔逊.曼德拉终于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政要出席仪式。一个国家的前领导人逝世,不仅让这个国家举国哀悼,而且也震动了全世界,这是极其罕见的。联合国为之降半旗,潘基文秘书长发表悼念讲话。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已不同方式表达哀悼。还有全世界难以计数的人们也为这位老人的离去而悲伤。那么曼德拉用什么魅力征服了这个世界,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呢?
我觉得曼德拉这个名字此时此刻已经不完全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是奋斗、坚忍、执着、宽容、平等、博爱,以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他坚持自己的信念,“虽九死其犹未毁。”哪怕是身陷囹圄27年,依然斗志不减。如果是普通人即使能挺过牢狱里的27个春秋,出来时也早已如槁木死灰了。但曼德拉就是曼德拉,他入狱时44岁,出狱时已经71岁高龄。监狱的岁月只是改变了他的容颜,在他的脸上刻下岁月的风霜。而他的心却依然年轻,如一团火一样热烈的燃烧着。出狱后的他积极投身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南非的自由与平等努力奋斗,终于使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迎来崭新的时代。
他的出狱不仅让饱受压迫的南非黑人们为之欢呼雀跃,而且也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们深受鼓舞。Beyond乐队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光辉岁月》,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正是1988年黄家驹从非洲归来为曼德拉创作的颂歌。歌中唱到:“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的确,除了曼德拉以外,谁又能做到呢?用北宋文豪苏轼的话说就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曼德拉更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的宽容和博爱精神。南非的黑人长期以来一直被白人当局压迫,在南非社会中地位最低下。曼德拉本人也长期遭南非白人当局迫害和关押。但曼德拉出狱并当选南非总统后并没有打压报复过任何人,而是以德报怨,调和黑人与白人之间积压数百年的矛盾,使得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终于能平等地在这片彩色的土地上自由生活。南非也赢得了“彩虹之国”的美誉。曼德拉并不迷恋权位,仅仅当了一任总统,在身体还很健康的时候选择了退休,也没有让他的子女接班。他所做的一切的的确确都是为了他的祖国和人民,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因此他开创了一个没有等级制度,没有剥削压迫,只有民主和自由的新南非。他是新南非的国父,同样也是新南非的民主之父。他的奋斗历程和执政理念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能够有这样博大的胸怀,能不迷恋权位无疑是极其难得的。如果你不知道曼德拉有多伟大,那么你不妨看一看印尼前总统苏哈托、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还有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这些政治人物的下场,他们视权位如生命,在总统宝座上一坐就是几十年,为保住自己权力地位不惜大开杀戒,最终只能落得被推翻的甚至丧命的结局。而如朝鲜的金氏家族,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都是子承父业,搞起封建社会的“家天下”那一套,结果叙利亚政局风雨飘摇,朝鲜也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局面。一个国家没有了民主的精神,只有领导人一家独大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所以曼德拉无论在哪个方面说都无愧于“一代伟人”的称号。所谓的“伟人”并不是这个人有多高的地位,而是他所做的事都是有益于国家与人民的,都能代表一种精神与力量。拿这个标准去衡量,在当今世界里,真正的伟人是屈指可数的。曼德拉的逝世让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伟人,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这样的精神会超越种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永远激励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曼德拉并没有走,也许就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五篇:凭什么赢得尊敬读后感
凭什么赢得尊敬读后感
学习了《人民教育》2013年第17期蒲公英的《凭什么赢得尊敬》,感触很深。当我们每每感受到缺乏应有的尊重时,当我们感觉不被社会、家长所重视时,好好读一读这篇文章,会让自己更明晰该如何去做。“对人的发展的独特的判断力、走进人心灵的能力”是新时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会判断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走进孩子心灵的能力,会让我们在教育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顺畅。
在现今这个充满功利性的社会,教师手中的所谓“权利”被人为地放大,以至于脑海中的知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也变得“值钱”了。教师的职业尊严因此也进入了“高风险时代”,社会上被屡屡曝光的一些极个别的有损师德的事件,也被无限地放大且备受关注。以至于我们许多教师忍不住发问:“今天,我们凭什么赢得尊敬?”
蒲公英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凭永不放弃的道德良知。2005年,小学教师殷雪梅为救学生牺牲,10万人自发为其送行;汶川大地震时,谭千秋那托起水泥板的最后姿势,张米亚老师折断的翅膀……令无数人为之震撼;最美女教师张莉丽为救学生的奋不顾身的一扑,引发全国上下的称赞;还有那勇于和歹徒搏斗,血溅几百米的杨建一校长……这些英雄教师,用他们平凡的一生诠释大德,关键时刻的壮举犹如绽放的鲜花,离不开含苞待放的修炼。
我们作为教师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担,我们的德行在无处不入的功利之风面前,能否经受住考验?能否坚守清贫,守住德行这道不可缺少的防线?是我们能否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的底线?在而今信息化时代,我们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被瓦解,我们又凭什么赢得尊敬呢?
凭着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独特的判断力。宽阔的精神视野带来的对知识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选择,是任何智能机器都代替不了的。我们可能知识并不渊博,但能把碎片化的知识用思想串起来呈现给学生;我们会努力发现学生“热爱的禀赋”让他们的终身兴趣生长壮大……“读着这些话语,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感。
凭着我们走进人心灵的能力。能够支撑我们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不只是德行和学养,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成长复杂性的包容,以及真诚、热情、尊重、民主、平等等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我们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及时给他们指名正确的方向,做学生的大朋友,用自身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行为。许多有成就的人,在回忆时总会谈起小学时代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老师,或是一句赞赏的话,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一次促膝交谈……为师者,只有做好“人师”,才能让教育具有穿透岁月的力量,才能赢得历久弥新的尊敬。无论孩子当下多么不如人意,无论他将来走哪条路,能够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的人,都是伟大而可敬的。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期望受到尊敬,是人的根本心理需求和精神归属。不同的行业,在大众心里,早就有了明晰的站位和排序。因为追捧,所以向往,因为向往,羡慕与尊重油然而生。只是,职业受捧的指数关乎价值取向,绕不开现实的影响,受制于社会思潮与民间思维。所以,教师要想获得起码的尊敬,必须动用更多的心思,付出成倍的劳动、汗水乃至心血。教师的尊严就是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则是要靠教师渊博的学识、过硬的教学本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的态度、因材施教的睿智、公正地对待学生、细心地呵护学生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赢得的。尊严不是靠别人给的,是靠自己挣来的。
最后用蒲公英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今天,我们赢得尊敬的坐标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坐标的内涵却大为不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他们珍视自己的身份和名誉,明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笃信教育的力量,并以全部的力气扞卫教师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