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数学重点难点26 垂直与平行
高中数学难点26 垂直与平行
垂直与平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内容灵活多样.本节主要帮助考生深刻理解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难点磁场
(★★★★)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B1C1=2,D、D1分别是AB、A1B1的中点,平面A1ABB1⊥平面A1B1C1,异面直线AB1和C1B互相垂直.(1)求证:AB1⊥C1D1;(2)求证:AB1⊥面A1CD;
(3)若AB1=3,求直线AC与平面A1CD所成的角
●案例探究
[例1]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M∈AC,N∈FB,且AM=FN,求证:MN∥平面BCE.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属★★★★级题目.知识依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平行,即线(内)∥线(外)线(外)∥面.或转化为证两个平面平行.错解分析:证法二中要证线面平行,通过转化证两个平面平行,正确的找出MN所在平面是一个关键.技巧与方法:证法一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来证明.证法二采用转化思想,通过证面面平行来证线面平行.证法一:作MP⊥BC,NQ⊥BE,P、Q为垂足,则MP∥AB,NQ∥AB.∴MP∥NQ,又AM=NF,AC=BF,∴MC=NB,∠MCP=∠NBQ=45° ∴Rt△MCP≌Rt△NBQ
∴MP=NQ,故四边形MPQN为平行四边形 ∴MN∥PQ
∵PQ平面BCE,MN在平面BCE外,∴MN∥平面BCE.证法二:如图过M作MH⊥AB于H,则MH∥BC,∴AMAH ACABFNAH BFAB连结NH,由BF=AC,FN=AM,得
∴MN∥平面BCE.[例2]在斜三棱柱A1B1C1—ABC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AC,侧面BB1C1C⊥底面ABC.(1)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CC1;
(2)过侧面BB1C1C的对角线BC1的平面交侧棱于M,若AM=MA1,求证:截面MBC1⊥侧面BB1C1C;
(3)AM=MA1是截面MBC1⊥平面BB1C1C的充要条件吗?请你叙述判断理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属★★★★★级题目.知识依托: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错解分析:(3)的结论在证必要性时,辅助线要重新作出.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知识组合题类,关键在于对题目中条件的思考与分析,掌握做此类题目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以及如何巧妙作辅助线.(1)证明:∵AB=AC,D是BC的中点,∴AD⊥BC ∵底面ABC⊥平面BB1C1C,∴AD⊥侧面BB1C1C ∴AD⊥CC1.(2)证明:延长B1A1与BM交于N,连结C1N ∵AM=MA1,∴NA1=A1B1
∵A1B1=A1C1,∴A1C1=A1N=A1B1 ∴C1N⊥C1B1
∵底面NB1C1⊥侧面BB1C1C,∴C1N⊥侧面BB1C1C ∴截面C1NB⊥侧面BB1C1C ∴截面MBC1⊥侧面BB1C1C.(3)解:结论是肯定的,充分性已由(2)证明,下面证必要性.过M作ME⊥BC1于E,∵截面MBC1⊥侧面BB1C1C ∴ME⊥侧面BB1C1C,又∵AD⊥侧面BB1C1C.∴ME∥AD,∴M、E、D、A共面 ∵AM∥侧面BB1C1C,∴AM∥DE ∵CC1⊥AM,∴DE∥CC1
∵D是BC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
11∴AM=DE=CC1AA1,∴AM=MA1.22●锦囊妙计
垂直和平行涉及题目的解决方法须熟练掌握两类相互转化关系: 1.平行转化
2.垂直转化
每一垂直或平行的判定就是从某一垂直或平行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或平行最终达到目的.例如:有两个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则点A1到截面AB1D1的距离是()83
43B.C.D.38342.(★★★★)在直二面角α—l—β中,直线aα,直线bβ,a、b与l斜交,则()A.a不和b垂直,但可能a∥b
B.a可能和b垂直,也可能a∥b C.a不和b垂直,a也不和b平行
D.a不和b平行,但可能a⊥b
二、填空题
3.(★★★★★)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面四种情形,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X、Y、Z是直线
②X、Y是直线,Z是平面
③Z是直线,X、Y是平面
④X、Y、Z是平面
4.(★★★★)设a,b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①过不在a、b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b都相交 ②过不在a、b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b都垂直 ③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 ④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平行
三、解答题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CD⊥PD;(2)求证:EF∥平面PAD;(3)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多大角时,直线EF⊥平面PCD? A.6.(★★★★)如图,在正三棱锥A—BCD中,∠BAC=30°,AB=a,平行于AD、BC的截面EFGH分别交AB、BD、DC、CA于点E、F、G、H.(1)判定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P是棱AD上的点,当AP为何值时,平面PBC⊥平面EFGH,请给出证明.7.(★★★★)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相等,D、E分别是CC1和AB1的中点,点F在BC上且满足BF∶FC=1∶3.(1)若M为AB中点,求证:BB1∥平面EFM;(2)求证:EF⊥BC;
(3)求二面角A1—B1D—C1的大小.8.(★★★★★)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且∠C1CB= ∠C1CD=∠BCD=60°,(1)证明:C1C⊥BD;
(2)假定CD=2,CC1=的余弦值;
(3)当
3,记面C1BD为α,面CBD为β,求二面角α—BD—β的平面角2CD的值为多少时,可使A1C⊥面C1BD? CC1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1)证明:∵A1C1=B1C1,D1是A1B1的中点,∴C1D1⊥A1B1于D1,又∵平面A1ABB1⊥平面A1B1C1,∴C1D1⊥平面A1B1BA,而AB1平面A1ABB1,∴AB1⊥C1D1.(2)证明:连结D1D,∵D是AB中点,∴DD
1CC1,∴C1D1∥CD,由(1)得CD⊥AB1,又∵C1D1⊥平面A1ABB1,C1B⊥AB1,由三垂线定理得BD1⊥AB1,又∵A1D∥D1B,∴AB1⊥A1D而CD∩A1D=D,∴AB1⊥平面A1CD.(3)解:由(2)AB1⊥平面A1CD于O,连结CO1得∠ACO为直线AC与平面A1CD所成的
角,∵AB1=3,AC=A1C1=2,∴AO=1,∴sinOCA=∴∠OCA=
AO1,AC2.6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如图,设A1C1∩B1D1=O1,∵B1D1⊥A1O1,B1D1⊥AA1,∴B1D1⊥平面AA1O1,故平面AA1O1⊥AB1D1,交线为AO1,在面AA1O1内过A1作A1H⊥AO1于H,则易知A1H长即是点A1到平面AB1D1的距离,在Rt△A1O1A中,A1O1=2,AO1=32,由A1O1·A1A=h·AO1,可得A1H=4.3
答案:C
2.解析:如图,在l上任取一点P,过P分别在α、β内作a′∥a,b′∥b,在a′上任取一点A,过A作AC⊥l,垂足为C,则AC⊥β,过C作CB⊥b′交b′于B,连AB,由三垂线定理知AB⊥b′,∴△APB为直角三角形,故∠APB为锐角.答案:C
二、3.解析:①是假命题,直线X、Y、Z位于正方体的三条共点棱时为反例,②③是真命题,④是假命题,平面X、Y、Z位于正方体的三个共点侧面时为反例.答案:②③ 4.④
三、5.证明:(1)∵PA⊥底面ABCD,∴AD是PD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CD平面ABCD且CD⊥AD,∴CD⊥PD.(2)取CD中点G,连EG、FG,∵E、F分别是AB、PC的中点,∴EG∥AD,FG∥PD ∴平面EFG∥平面PAD,故EF∥平面PAD
(3)解: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45°角时,直线EF⊥面PCD 证明:G为CD中点,则EG⊥CD,由(1)知FG⊥CD,故∠EGF为平面PCD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即∠EGF=45°,从而得∠ADP=45°,AD=AP
由Rt△PAE≌Rt△CBE,得PE=CE
又F是PC的中点,∴EF⊥PC,由CD⊥EG,CD⊥FG,得CD⊥平面EFG,CD⊥EF即EF⊥CD,故EF⊥平面PCD.6.(1)证明:
同理EF∥FG,∴EFGH是平行四边形
∵A—BCD是正三棱锥,∴A在底面上的射影O是△BCD的中心,∴DO⊥BC,∴AD⊥BC,∴HG⊥EH,四边形EFGH是矩形.(2)作CP⊥AD于P点,连结BP,∵AD⊥BC,∴AD⊥面BCP
∵HG∥AD,∴HG⊥面BCP,HG面EFGH.面BCP⊥面EFGH,3a.27.(1)证明:连结EM、MF,∵M、E分别是正三棱柱的棱AB和AB1的中点,∴BB1∥ME,又BB1平面EFM,∴BB1∥平面EFM.(2)证明:取BC的中点N,连结AN由正三棱柱得:AN⊥BC,又BF∶FC=1∶3,∴F是BN的中点,故MF∥AN,∴MF⊥BC,而BC⊥BB1,BB1∥ME.∴ME⊥BC,由于MF∩ME=M,∴BC⊥平面EFM,又EF平面EFM,∴BC⊥EF.(3)解:取B1C1的中点O,连结A1O知,A1O⊥面BCC1B1,由点O作B1D的垂线OQ,垂足为Q,连结A1Q,由三垂线定理,A1Q⊥B1D,故∠A1QD为二面角A1—B1D—C的平面在Rt△APC中,∠CAP=30°,AC=a,∴AP=角,易得∠A1QO=arctan15.8.(1)证明:连结A1C1、AC,AC和BD交于点O,连结C1O,∵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BC=CD
又∵∠BCC1=∠DCC1,C1C是公共边,∴△C1BC≌△C1DC,∴C1B=C1D ∵DO=OB,∴C1O⊥BD,但AC⊥BD,AC∩C1O=O ∴BD⊥平面AC1,又C1C平面AC1,∴C1C⊥BD.(2)解:由(1)知AC⊥BD,C1O⊥BD,∴∠C1OC是二面角α—BD—β的平面角.在△C1BC中,BC=2,C1C==
333,∠BCC1=60°,∴C1B2=22+()2-2×2××cos60°22213.4∵∠OCB=30°,∴OB=
13,BC=1,C1O=,即C1O=C1C.2233,∴cosC1OC= 23CD=1时,平行六面CC1作C1H⊥OC,垂足为H,则H是OC中点且OH=(3)解:由(1)知BD⊥平面AC1,∵A1O平面AC1,∴BD⊥A1C,当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菱形,同理可证BC1⊥A1C,又∵BD∩BC1=B,∴A1C⊥平面C1BD.
第二篇:高考数学考点归纳 垂直与平行问题
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 垂直与平行问题
垂直与平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内容灵活多样.本节主要帮助考生深刻理解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难点磁场
(★★★★)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B1C1=2,D、D1分别是AB、A1B1的中点,平面A1ABB1⊥平面A1B1C1,异面直线AB1和C1B互相垂直.(1)求证:AB1⊥C1D1;(2)求证:AB1⊥面A1CD;
(3)若AB1=3,求直线AC与平面A1CD所成的角.●案例探究
[例1]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M∈AC,N∈FB,且AM=FN,求证:MN∥平面BCE.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属★★★★级题目.知识依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平行,即线(内)∥线(外)线(外)∥面.或转化为证两个平面平行.错解分析:证法二中要证线面平行,通过转化证两个平面平行,正确的找出MN所在平面是一个关键.技巧与方法:证法一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来证明.证法二采用转化思想,通过证面面平行来证线面平行.证法一:作MP⊥BC,NQ⊥BE,P、Q为垂足,则MP∥AB,NQ∥AB.∴MP∥NQ,又AM=NF,AC=BF,∴MC=NB,∠MCP=∠NBQ=45° ∴Rt△MCP≌Rt△NBQ
∴MP=NQ,故四边形MPQN为平行四边形 ∴MN∥PQ
∵PQ平面BCE,MN在平面BCE外,∴MN∥平面BCE.证法二:如图过M作MH⊥AB于H,则MH∥BC,∴
AMAH ACABFNAH BFAB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连结NH,由BF=AC,FN=AM,得
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MN∥平面BCE.[例2]在斜三棱柱A1B1C1—ABC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AC,侧面BB1C1C⊥底面ABC.(1)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CC1;
(2)过侧面BB1C1C的对角线BC1的平面交侧棱于M,若AM=MA1,求证:截面MBC1⊥侧面BB1C1C;
(3)AM=MA1是截面MBC1⊥平面BB1C1C的充要条件吗?请你叙述判断理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属★★★★★级题目.知识依托: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错解分析:(3)的结论在证必要性时,辅助线要重新作出.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知识组合题类,关键在于对题目中条件的思考与分析,掌握做此类题目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以及如何巧妙作辅助线.(1)证明:∵AB=AC,D是BC的中点,∴AD⊥BC ∵底面ABC⊥平面BB1C1C,∴AD⊥侧面BB1C1C ∴AD⊥CC1.(2)证明:延长B1A1与BM交于N,连结C1N ∵AM=MA1,∴NA1=A1B1
∵A1B1=A1C1,∴A1C1=A1N=A1B1 ∴C1N⊥C1B1
∵底面NB1C1⊥侧面BB1C1C,∴C1N⊥侧面BB1C1C ∴截面C1NB⊥侧面BB1C1C ∴截面MBC1⊥侧面BB1C1C.(3)解:结论是肯定的,充分性已由(2)证明,下面证必要性.过M作ME⊥BC1于E,∵截面MBC1⊥侧面BB1C1C ∴ME⊥侧面BB1C1C,又∵AD⊥侧面BB1C1C.∴ME∥AD,∴M、E、D、A共面 ∵AM∥侧面BB1C1C,∴AM∥DE ∵CC1⊥AM,∴DE∥CC1
∵D是BC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
∴AM=DE=CC1121AA1,∴AM=MA1.2●锦囊妙计
垂直和平行涉及题目的解决方法须熟练掌握两类相互转化关系: 1.平行转化
2.垂直转化
每一垂直或平行的判定就是从某一垂直或平行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或平行最终达到目的.例如:有两个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则点A1到截面AB1D1的距离是()A.8 B.3 8
C.4 3
D.42.(★★★★)在直二面角α—l—β中,直线aα,直线bβ,a、b与l斜交,则()A.a不和b垂直,但可能a∥b
B.a可能和b垂直,也可能a∥b C.a不和b垂直,a也不和b平行
D.a不和b平行,但可能a⊥b
二、填空题
3.(★★★★★)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面四种情形,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X、Y、Z是直线
②X、Y是直线,Z是平面
③Z是直线,X、Y是平面
④X、Y、Z是平面 4.(★★★★)设a,b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①过不在a、b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b都相交 ②过不在a、b上的一点P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b都垂直 ③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 ④过a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平行
三、解答题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CD⊥PD;(2)求证:EF∥平面PAD;(3)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多大角时,直线EF⊥平面PCD?
6.(★★★★)如图,在正三棱锥A—BCD中,∠BAC=30°,AB=a,平行于AD、BC的截面EFGH分别交AB、BD、DC、CA于点E、F、G、H.(1)判定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P是棱AD上的点,当AP为何值时,平面PBC⊥平面EFGH,请给出证明.7.(★★★★)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相等,D、E分别是CC1和AB1的中点,点F在BC
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上且满足BF∶FC=1∶3.(1)若M为AB中点,求证:BB1∥平面EFM;(2)求证:EF⊥BC;
(3)求二面角A1—B1D—C1的大小.8.(★★★★★)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且∠C1CB= ∠C1CD=∠BCD=60°,(1)证明:C1C⊥BD;
(2)假定CD=2,CC1=(3)当3,记面C1BD为α,面CBD为β,求二面角α—BD—β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CD的值为多少时,可使A1C⊥面C1BD? CC1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1)证明:∵A1C1=B1C1,D1是A1B1的中点,∴C1D1⊥A1B1于D1,又∵平面A1ABB1⊥平面A1B1C1,∴C1D1⊥平面A1B1BA,而AB1平面A1ABB1,∴AB1⊥C1D1.(2)证明:连结D1D,∵D是AB中点,∴DD
1CC1,∴C1D1∥CD,由(1)得CD⊥AB1,又∵C1D1⊥平面A1ABB1,C1B⊥AB1,由三垂线定理得BD1⊥AB1,又∵A1D∥D1B,∴AB1⊥A1D而CD∩A1D=D,∴AB1⊥平面A1CD.(3)解:由(2)AB1⊥平面A1CD于O,连结CO1得∠ACO为直线AC与平面A1CD所成的角,∵AB1=3,AC=A1C1=2,∴AO=1,∴sinOCA=∴∠OCA=AO1,AC2.6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如图,设A1C1∩B1D1=O1,∵B1D1⊥A1O1,B1D1⊥AA1,∴B1D1⊥平面AA1O1,故平面AA1O1⊥AB1D1,交线为AO1,在面AA1O1内过A1作A1H⊥AO1于H,则易知A1H长即是点A1到平面AB1D1的距离,在Rt△A1O1A中,A1O1=2,AO1=32,由A1O1·A1A=h·AO1,可得A1H=
4.3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答案:C
2.解析:如图,在l上任取一点P,过P分别在α、β内作a′∥a,b′∥b,在a′上任取一点A,过A作AC⊥l,垂足为C,则AC⊥β,过C作CB⊥b′交b′于B,连AB,由三垂线定理知AB⊥b′,∴△APB为直角三角形,故∠APB为锐角.答案:C
二、3.解析:①是假命题,直线X、Y、Z位于正方体的三条共点棱时为反例,②③是真命题,④是假命题,平面X、Y、Z位于正方体的三个共点侧面时为反例.答案:②③ 4.④
三、5.证明:(1)∵PA⊥底面ABCD,∴AD是PD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CD平面ABCD且CD⊥AD,∴CD⊥PD.(2)取CD中点G,连EG、FG,∵E、F分别是AB、PC的中点,∴EG∥AD,FG∥PD ∴平面EFG∥平面PAD,故EF∥平面PAD
(3)解: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45°角时,直线EF⊥面PCD
证明:G为CD中点,则EG⊥CD,由(1)知FG⊥CD,故∠EGF为平面PCD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即∠EGF=45°,从而得∠ADP=45°,AD=AP
由Rt△PAE≌Rt△CBE,得PE=CE
又F是PC的中点,∴EF⊥PC,由CD⊥EG,CD⊥FG,得CD⊥平面EFG,CD⊥EF即EF⊥CD,故EF⊥平面PCD.6.(1)证明:
同理EF∥FG,∴EFGH是平行四边形
∵A—BCD是正三棱锥,∴A在底面上的射影O是△BCD的中心,∴DO⊥BC,∴AD⊥BC,∴HG⊥EH,四边形EFGH是矩形.(2)作CP⊥AD于P点,连结BP,∵AD⊥BC,∴AD⊥面BCP
∵HG∥AD,∴HG⊥面BCP,HG面EFGH.面BCP⊥面EFGH,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3a.27.(1)证明:连结EM、MF,∵M、E分别是正三棱柱的棱AB和AB1的中点,∴BB1∥ME,又BB1平面EFM,∴BB1∥平面EFM.(2)证明:取BC的中点N,连结AN由正三棱柱得:AN⊥BC,又BF∶FC=1∶3,∴F是BN的中点,故MF∥AN,∴MF⊥BC,而BC⊥BB1,BB1∥ME.∴ME⊥BC,由于MF∩ME=M,∴BC⊥平面EFM,又EF平面EFM,∴BC⊥EF.(3)解:取B1C1的中点O,连结A1O知,A1O⊥面BCC1B1,由点O作B1D的垂线OQ,垂足为Q,连结A1Q,在Rt△APC中,∠CAP=30°,AC=a,∴AP=由三垂线定理,A1Q⊥B1D,故∠A1QD为二面角A1—B1D—C的平面角,易得∠A1QO=arctan15.8.(1)证明:连结A1C1、AC,AC和BD交于点O,连结C1O,∵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BC=CD
又∵∠BCC1=∠DCC1,C1C是公共边,∴△C1BC≌△C1DC,∴C1B=C1D ∵DO=OB,∴C1O⊥BD,但AC⊥BD,AC∩C1O=O ∴BD⊥平面AC1,又C1C平面AC1,∴C1C⊥BD.(2)解:由(1)知AC⊥BD,C1O⊥BD,∴∠C1OC是二面角α—BD—β的平面角.33313,∠BCC1=60°,∴C1B2=22+()2-2×2××cos60°=.222413∵∠OCB=30°,∴OB=,BC=1,C1O=,即C1O=C1C.2233作C1H⊥OC,垂足为H,则H是OC中点且OH=,∴cosC1OC=
23在△C1BC中,BC=2,C1C=(3)解:由(1)知BD⊥平面AC1,∵A1O平面AC1,∴BD⊥A1C,当菱形,同理可证BC1⊥A1C,又∵BD∩BC1=B,∴A1C⊥平面C1BD.CD=1时,平行六面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CC1京翰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垂直的概念。2.能正确判断在同一个平面内两线之间的关系。
3.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在玩游戏的时候,请你们注意观察你扔出的筷子会是什么情形?开始吧。2.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戏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把他找出来,好吗?
3.(课件出示)扔筷子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哪种情形是在同一平面内?
4.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二、新课讲授 1.学生画直线。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白纸无限扩大。然后,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另一条直线。好,请把眼睛睁开,把你刚想到的两条直线画在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
(2)巡视学生画直线情况,张贴不同情形于黑板。2.小组探索学习。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了这么多的情形。老师把这些作品编上号码。(2)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按什么标准把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怎样分?(3)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尝试分类。(5)板书:相交不相交
3.揭示“互相平行”的概念。
(1)请问你们对哪一号作品产生疑问?(2)(课件出示)你是怎样知道的?
(3)小结:这种看似相交,实际不相交的情形,在判断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延长后再判断。
(4)(课件出示)这种情形相交吗?延长后,相交了吗?(没有)再延长,相交吗?(没有)无限延长,相交了吗?(没有)
(5)像这种情形,在数学中叫做什么?(6)板书:互相平行
(7)让学生试着说出完整的概念。(课件出示)
(8)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找出哪些是重点词语?并想想有什么疑问需要跟大家研究一下。5.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1)我们再来看看相交的情形,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2)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3)哪些是成直角?哪些是不成直角?在黑板上进行分类。(4)成直角的这种情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5)板书:互相垂直
(6)用完整的话说出来。(课件出示)
6.小结: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请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
(1)请先摆一根蓝色的小棒,再摆一根绿色的小棒与蓝色的小棒平行,然后再摆一根蓝色的小棒与绿色的小棒平行,观察一下两根蓝色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2)请先摆一根蓝色的小棒,再摆一根绿色的小棒与蓝色的小棒平行,然后再摆一根蓝色的小棒与绿色的小棒垂直,观察一下两根蓝色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2.找一找。
(1)在生活中,垂直与平行就在我们的身边,来,我们一起到操场去找一找。(课件出示)
(2)孩子们,平时可要加强锻炼身体,只有加强锻炼身体,才能有强健的体魄。3.摘苹果。(课件出示)4.判断。(课件出示)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如图:直线a叫做垂线。()(3)如图:直线b叫做平行线。()
5.分小组在教室中找出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并记录下来。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板书设计:
在同一平面内平行 垂直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在同一个平面内两线之间的关系。
3、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1、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在玩游戏的时候,请你们注意观察你扔出的筷子会是什么情形?开始吧。
2、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戏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把他找出来,好吗?
3、(课件出示)扔筷子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哪种情形是在同一平面内?
4、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板:在同一平面内
二、动手实践,感悟新知。
1、学生画直线。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白纸无限扩大。然后,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另一条直线。好,请把眼睛睁开,把你刚想到的两条直线画在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
(2)巡视学生画直线情况,张贴不同情形于黑板。
2、小组探索学习。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了这么多的情形。老师把这些作品编上号码。
(2)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按什么标准把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怎样分?
(3)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尝试分类。
(5)板:相交不相交
3、揭示“互相平行”的概念。
(1)请问你们对哪一号作品产生疑问?
(2)(课件出示):你是怎样知道的?
(3)小结:这种看似相交,实际不相交的情形,在判断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延长后再判断。
(4)(课件出示):这种情形相交吗?延长后,相交了吗?(没有)再延长,相
交吗?(没有)无限延长,相交了吗?(没有)
(5)象这种情形,在数学叫做什么?
(6)板:互相平行
(7)让学生试着说出完整的概念。(课件出示)
(8)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找出哪些是重点词语?并想想有什么疑问需要跟大家研究一下。
4、练习。(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在下面的()里打在“√”。
()()()
5、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1)我们再来看看相交的情形,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2)板:成直角不成直角
(3)哪些是成直角?哪些是不成直角?在黑板进行分类。
(4)成直角的这种情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
(5)板:互相垂直
(6)用完整的话说出来。(课件出示)
6、练习。(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在下面的()里打在“√”。
()()()
7、小结: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请说一说。
8、出示课题。(垂直与平行)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摆一摆。
(1)请先摆一根蓝色的小棒,再摆一根绿色的小棒与蓝色的小棒平行,然后再摆一根蓝色的小棒与绿色的小棒平行,观察一下两根蓝色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2)请先摆一根蓝色的小棒,再摆一根绿色的小棒与蓝色的小棒平行,然后再摆一根蓝色的小棒与绿色的小棒垂直,观察一下两根蓝色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2、找一找。
(1)在生活中,垂直与平行就在我们的身边,来,我们一起到操场去找一找。(课件出示)
(2)孩子们,平时可要加强锻炼身体,只有加强锻炼身体,才能有强健的体魄。
3、摘苹果。(课件出示)
4、判断。(课件出示)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如图:直线A叫做垂线。()
(3)如图:直线b叫做平行线。()
5、分小组在课室中找出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四、回顾新知,总结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课件出示)
2、在这节课里,你知道了什么知识?请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五、欣赏新知、拓展延伸。
1、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现象随处可见,它装点着我们美丽的世界,请大家随着音乐欣赏重直与平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课件出示)
2、请画出平行作品的同学先离开教室,再请画出相交作品的同学离开
第五篇:数学试讲教案《垂直与平行》
数学试讲教案|《垂直与平行》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晰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垂直、平行,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观察—操作—交流—验证—解释应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猜想与验证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简单物体间位置关系和现象作出初步解释,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体育器材双杠、圆规等,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有着这样的位置关系呢? 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揭示课题-垂直与平行。(二)生成新知 1.摆一摆:
老师事先为大家准备好的两根小棒,请在桌面上摆一摆,看一下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2.画一画:把一张白纸看作一个平面,将刚刚摆的几种情形分别画在白纸上。
3.分一分:小组讨论将画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作品,分别展示在黑板上。4.说一说:学生汇报所展示图形的分类理由。根据学生的分类,给出“相交”和“不相交”的区别。
1不相交:无论怎么延伸都不会相交,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用手指比划一下,弄清“同一平面”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互相平行”。
提问: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如果拿走其中一根小棒,只剩另一根小棒时,叫平行线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互相”的含义。
2相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另一类图片,它们相交成了角,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验证结论,发现有时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从而引出“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数学概念。
(三)深化新知
师:大家思考一下平面内的垂直关系与两条直线所放置的方向有关吗? 生: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在与看它们相交所成的角是否为直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师:大家注意平行的定义是从相交的对立面来定义的。有时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看上去并没有相交,但是将其延长之后可以相交,这种情况不能定义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注意两直线平行是指无论怎么延伸都不会相交。
(四)应用新知 1.说一说
找出课程开始前出示的多媒体课件中,哪些是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从而验证开课时的设疑、猜想。2.找一找
生活中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3.摆一摆
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了吗?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4.看一看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哪组互相垂直?检验一下? 5.折一折
①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②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完成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