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有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更是知知甚少。除教学3篇课文外,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7.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8.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建议】
一、《长城》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颐和园》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好词佳句比较多,除在课堂上朗读、欣赏外,课后可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课后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在班上交流;老师搜集的资料,要与学生共享。
三、《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讨论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也可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四、语文园地五
1.口语交际:保护文物。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习作: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在习作活动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我的发现:读一读 2 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日积月累:熟读并背诵 4 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5.宽带网: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学生分析】
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建议】
一、《古诗两首》
重点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上文的方法学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古诗,读准读通。也可增加教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
2、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
⑴ 导入后,可让学生说说: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师生共同梳理如下的学习流程与学习要求: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⑵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一起“入诗境”。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避免雷同重复。预设以下的几种方式: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诗人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那一刻情形,体会友人间的依依不舍与李白的惆怅孤寂心情。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二、《搭石》
1、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石头,在黑板前面摆成一条“石头路”。教师出示挂图:在一个山村里,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生谈自己发现的美。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几个句子,并从中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情感:
⑴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⑵ “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1、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娜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4、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五、《给予是快乐的》
1、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2、请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学生分析】
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建议】
一、《古诗两首》
重点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上文的方法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古诗,读准读通。也可增加教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
2、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
⑴ 导入后,可让学生说说: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师生共同梳理如下的学习流程与学习要求: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⑵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一起“入诗境”。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避免雷同重复。预设以下的几种方式: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诗人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那一刻情形,体会友人间的依依不舍与李白的惆怅孤寂心情。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二、《搭石》
1、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石头,在黑板前面摆成一条“石头路”。教师出示挂图:在一个山村里,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生谈自己发现的美。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几个句子,并从中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情感:
⑴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⑵ “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1、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娜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4、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五、《给予是快乐的》
1、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2、请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有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更是知知甚少。除教学3篇课文外,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5.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7.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8.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一、《长城》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颐和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好词佳句比较多,除在课堂上朗读、欣赏外,课后可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课后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在班上交流;老师搜集的资料,要与学生共享。
三、《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讨论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也可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四、语文园地五1.口语交际:保护文物。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2.习作: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在习作活动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3.我的发现:读一读 2 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4.日积月累:熟读并背诵 4 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5.宽带网: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 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专题是 “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 导语 ” 点明专题之后,《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综合性学习提示 ”,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最后,在 “ 语文园地 ” 的 “ 口语交际 ” 中,让学生交流在 “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 “习作 ”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日积月累 ”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 “ 展示台 ”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 “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 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12——14课时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指导1课时
习作修改1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
语文基础知识1课时
17、孔子拜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六、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七)、总结课文:
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勤学好问、谦虚礼让、诲人不倦诲、弟子满天下,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佩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同学们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走进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库。
九、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
孔子
师(老子)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六)、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七)、板书设计:
天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地
19、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
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品读课文
1、课件展示赵州桥图片,说说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
2、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②交流汇报,结合课件,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总结课文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给我们留下了如此雄伟的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骄傲。同学们,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你们同样可以为后人留下你们创造的奇迹。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感受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②“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多
街市热闹
桥头趣景
……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第四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简说:本单元教材是以课文为主,主要是以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五篇课文充满着童趣,赋予较强的时代性。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识字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仍很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感悟,读懂故事,感悟文本的真谛。本单元总体目标:
1.在识字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在小组中或自行通过语言环境或联系生活经验识字。2.在阅读教学方面,以多种形式的读唤起学生读的欲望,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感悟文本情感,使学生能够在与文本发生思想共鸣之中喜读、乐读,并且主动交流,善于倾听。本单元体裁分析:
1儿童诗歌: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感情饱满强烈,语言简洁凝练,追求韵律节奏,用分行的形式结构语言的文学体裁,因其强烈的情感抒发和鲜明活泼的韵律而深受儿童喜爱。教学建议:(1)理解语言(2)启发想象(3)体会意境(4)指导朗诵: 2童话:非写实性的儿童文学,是超越现实、束缚和常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建议:注意引导想象,以形象认识为基础,体会作品的思想,作到抓关键语句,理解形象特征,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言文字统一起来,并将文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作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认识童话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进而启发学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文本
三、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三、整体感悟
四、指导写字
五、学习小结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从一个山村孩子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故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把图画、诗歌对应起来,融儿童情感与文本为一体。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在生活中有的经常见到,经常接触,有的较陌生,因此,认读方面重要的是要利用多媒体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记忆生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在阅读文本上,本文较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学生的情感较能引起学生共鸣,但有些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山村情境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本。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教学设计及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认识生字,识记字型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识记字型的方法?(如: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分析结构)
2、在小组里学习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说说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广、旗、想、诉、路、城
重点指导:想中的心字底,讲明心字底的字多数与人的内在情感有关 减一减:惊
比一比:北—比、走—足、升—开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儿下面女安家(安)、小熊脱掉溜冰鞋(能)
4、巩固识字
(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法。)⑴、给生字找朋友。(组词)⑵、手疾眼快:听读音找卡片 ⑶、说一两句关于这个字的话。
⑷、加一加、变一变。如:、+厂=(广)⑸、编儿歌,记住生字中容易忽略的笔画。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
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
广: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竖撇要与平撇相区别 升:第一笔要写得短且稍平
4、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评议,继续练写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旧知
一、1、游戏:“对答歌”:师依次出示生字卡片复习。
2、猜字谜: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儿下面女安家(安)、小熊脱掉溜冰鞋(能)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理解“弯弯的”:
结合前面所学的《小小的船》一课中“弯弯的月儿”一词中的“弯弯的”让学生与本课中“弯弯的小路”一词中“弯弯的”进行比较,体会小路不仅弯而且长。
指导朗读(师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在读中感悟出山区的小路是弯弯的。2、理解“遥远的”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对于山里的人来说北京是一个遥远的地方。3、介绍“天安门”
启发学生:你见过天安门吗?谈谈自己的感受。4、理解“非常壮观”(1)看录象来感受壮观。
(2)通过换词语、比较句子理解“非常”。(3)指导朗读
5、理解:“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表达的情感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后半句情感要比第一句强烈,在读的时候是后半句的情感也要比前半句表现得更充分特别是第二个“多”字。教师可适当做范读,再让学生体会朗读。
6、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三、指导会写字书写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
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师范写,并提醒学生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评议,继续练写 •拓展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
(1)()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我们爱——。
2、选词填空
生
升(1)我是小学()
(2)每周一我们都参加()旗仪式。•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1
1、我多想去看看
升旗仪式
热爱北京 热爱祖国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1、以本课生字为例,和你的朋友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哪些识字方法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2课时:
1、将这篇诗歌有感情地读给你的父母听 2、练习用“ 是 ”说句话
12、雨点儿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学情分析:童话是学生喜而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此篇童话中的雨点儿贴近学生的生活,文本可以分角色朗读,较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学生对此较感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儿歌:
云彩妈妈叫,娃娃向下跳。兄弟千万个,半空飘呀飘。要问落到哪?地方数不清。请你来回答,娃娃叫什么?
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彩”、“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数数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
3、指名生朗读课文,点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正确,能否作到通顺、流利)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雨点儿的什么故事?
三、认识、识记生字
加一加:清、飘、空、(落、答)
换一换:飘(漂)、空(穿)、问(回)
整体识字:数、落、答
四、指导会写字书写“方”“半”
1、观察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方、半)
提示:特别是“方”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从起笔、收笔、压线笔、最长最短笔几方面观察)写字注意点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学生作品6、6、继续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一)分段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讲关于雨点儿的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或简笔画,自读课文第一段
2、什么是“数不清”、“飘落”,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理解“数不清”、“飘落”
3、比较学习句式 仿句子说话,结合课文、课后练习(1)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小松鼠---------跳下来。指名读,齐读
妈妈从--------走出来。谁从--------走出来? 妈妈从------怎么样?------从-----------------
4、以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自然段(自读、小组读、赛读等)
(三)学习二—四自然段
1、哪几个自然段写大、小雨点儿在说话?
2、分角色朗读,思考大雨点和小雨点想到哪里去?指导学生理解“你呢?”的意思。
3、去掉提示语朗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大雨点和小雨点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了吗?你是从哪一个自然段知道的?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
2、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更”“红的花,绿的草”,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三、感情朗读
四、指导书写“巴”
1、“巴”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从起笔、收笔、压线笔、最长最短笔几方面观察)写这个字注意点 “巴”最后一笔不要太短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
6、组词
五、学习小结
拓展练习
1、比较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小松鼠 跳下来。
2、选词填空 羊 半 米(1)我有一只可爱的小()。(2)我用了()天时间画画。(3)江南是鱼()之乡。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小雨点 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大雨点 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1、和你的伙伴比一比,看看谁蹬得节节高
认读字 组词 试着用组的词造句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你心目中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形象用彩笔画出来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用“ 从 ”说句话
13、平平搭积木
•教材分析: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取诗歌的题材,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的故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 美好品质的感染。
•学情分析: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加识字的乐趣。此文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因此较易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文本的主题是心中有他人,学生对此主题并不陌生,因此要使学生不仅接受,还要使学生能够化为行动。•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你们搭过什么? 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搭”)
二、整体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数数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
3、指名生朗读课文,点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正确,能否作到通顺、流利)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特别提示: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三、认识、识记生字
四、指导书写 “业”“本”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范写,并提醒学生
4、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评议,继续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1、第1节平平在做什么?平平搭了几座房子?
2、第2、4节你想知道这座房子搭给谁的吗?还有一个人也想知道,看看插图他是谁?奶奶看见平平搭积木,她是怎样问平平的?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读读奶奶的话。
3、第3、5节 奶奶问平平,平平是怎么回答的?平平告诉奶奶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并让学生练习用“呢”字和“啊”字说话。
4、第6节 引导学生理解“给大家住”中的“大家”指的是谁?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你想对平平说些什么?你从平平身上学到什么?
四、感情朗读
五、指导书写会写字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范写,并提醒学生
4、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评议,继续练写
拓展练习: 照样子说一说
例1多 很多很多 很多很多的房子
大—— 小—— 长——
—— ————
例2:天 天空 天空中飘着云彩。平——————————————
搭——————————————
板书设计:
13、平平搭积木
给大家住
关心他人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搭积木,比比哪组积木又高又稳 积木1:熟读本课认读字 积木2:美观正确地书写汉字 积木3:我会用“呢”或“啊”说话 第2课时:
1、比比赛赛,看看谁读得最像奶奶,谁最像平平
2、美观正确地书写汉字 14自己去吧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有童趣,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拼音、识字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喜欢朗读,对童话较感兴趣,拟人化的故事贴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较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从文本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并做到自立自强。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感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激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数数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
3、指名生朗读课文,点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正确,能否做到通顺、流利)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三、学生主动认读、识记生字
1、用熟字加偏旁认记如吧、您、吗、会、景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如:那
3、用比一比的方法,即通过与熟字比较字型帮助识记生字,如:“自”和“目”字型相近,容易混淆,指导学生区别他们的音形义。
四、指导写字“己”“东”
1.这个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
2、观察字的占格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教师范写,讲解关键点
4、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方式:自评、互评、点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体悟,演读见悟
1、创设情境,问题引领,体会文本
(1)小鸭和妈妈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小鸭看到哗哗流动的溪水,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学生自读,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关键读好“您”、“不深”、“自己去游吧”)(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她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兴,又是怎样说的?(学生在组内边读边想边表演)
2、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鹰学会了飞翔的故事(重点抓住“我想去”、“您带我去好吗?”、“山那边风景很美”体会、感悟)
(2)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想象小鹰在飞行中遇到的困难和它当时的心情,使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做出适当的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三、总结延伸,指导书写
1、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做?
3、指导书写会写字
(1)这个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2)观察字的占格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3)教师范写,讲解关键点(4)描一个,写一个。(5)展评。方式:自评、互
四、指导背诵。(对读、边做动作边读)拓展练习
1、————学会了———— —
———————,好吗?
2、选词填空 自 字 吧 吗(1)小学生()己事情()己做。(2)小明在写()业。(3)你回家()。(4)你好()?(5)学会了()?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小鸭 游泳
学会了
小鹰 飞翔 自己锻炼
不靠父母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1、把本课你学过的认读字作成卡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2课时:
1、将本课童话讲给你的父母听
2、将本篇童话编排成小话剧
3、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五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吴忠市东塔中心学校第三小学
【专题】:赤子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左公柳》《隐姓埋名三十年》是精读课文,《郑成功收复台湾》《海上英魂》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表现中国历史上几位卓越的诗人、英雄、名家的爱国情怀的课文,有的是他们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的是他们留下的动人事迹。这些课文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
《古诗三首》中,一首是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另两首是南宋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和陆游写的《示儿》,都表达了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
《左公柳》讲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表现出他满腔的爱国热忱。
《郑成功复台湾》讲述了坚持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我国宝岛台湾的事迹,讴歌了他的爱国精神。
《隐姓埋名三十年》记叙了我国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的事迹,赞美了她崇高的思想境界。
《海上英魂》讲述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军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士兵们把生死置之度外、顽强迎战的悲壮事迹,表现了英雄们舍身报国的伟大情怀。【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字,会写31个字,掌握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注意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 的奥妙。【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注意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
【教学设计思路】
1要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引导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语文大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进行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语文很有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精读课文),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老师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就会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就是出于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