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2.十进制计数法。3.亿以上数的认识。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认识自然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数位顺序,会根据数级正确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
3.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5.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借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以及对“万”到“亿”新计数单位的初步了解,结合具体情境,促使学生联想,真切感受大数,培养数感。比如,播放某学校学生做广播操的情境或某个观看文艺演出的情境,让学生想想“如果学校的学生为1000人,10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有多少人?30所呢?”使学生体验大数的意义。又如,利用教材资源制作课件,让学生看到“每秒画出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三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要用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亿”有多大。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要思考研究:新知识需要怎样引入,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的重点是什么,怎么突破难点等。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揭示数位的规律和数级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数知识展开数数活动。借助计数器,先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再以“万”为单位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学生凭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多次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从而得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数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数位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数位顺序表,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数级”。学生经历发现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过程,经历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每个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名称、大小,认识计数单位的顺序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各数位的名称,排列顺序和规律,既为万以上数概念的形成及读写打好基础,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读、写万以上的数,要按照数级,一级一级地读、写。因此,牢固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的分级,是读、写万以上数的关键。教学时,在计数单位由“万”扩展到“亿”,归纳总结出数位概念和整理出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应及时介绍我国的计数规律,突出数级知识,重点认识个级和万级,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打下基础。然后在数的读、写中始终抓住“数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整万数的读写与含两级的数的读写,再引导学生类推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例如读数时,要先分级再按级读出每一级的数,写数时,则要抓住“万”“亿”这些级的标志词来从高到低写出每一级的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2.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种角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关于“角”的知识内容,本套教材分了两次进行编排。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如关于“线段”的认识,应定位在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上,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起相关的活动经验。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积的变化规律。3.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炼出数学模型则是“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
4、例5中的具体问题,感悟“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引导学生探究运算中的规律,并作一定的归纳与抽象。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不但在相关的练习设计中,编排了一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内容,如练习八中的第12题,练习九中的第4、6题等等(这些题中虽然有些打上了“*”号,不作普遍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专门加以研究。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
4.适当增加计算量,加强计算技能训练。三位数乘两位数作为整数乘法运算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熟练计算技能,适当加强运算训练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必不可少的。因为篇幅关系,教材的练习题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适当增加一定题量的练习,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2.笔算除法。3.商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能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具体措施 1.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对后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利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可以组织“对口令”“摘苹果”“拔萝卜”“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教学中不能把现成的方法结论让学生去记忆,也不能忽视对计算方法的概括总结,要通过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材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用虚线框的形式完整呈现试商过程,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以记录讨论结果的方式呈现不完整的试商方法,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
笔算除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而当被除数和除数具备一定的特点时,可以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如教材在例题中就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在对比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此外,在练习中教材多次安排了“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与除数的特点,发现灵活试商的“小窍门”。如第79页第10题、第80页第18题、第82页第4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去发现、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数字特点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例如,教学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教学时,应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一、教学内容
1.烙饼问题。2.沏茶问题。3.“田忌赛马”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3.凸显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具体措施
本单元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将“做”与“思”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如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呢?一方面,为学生营造实践感悟的时空,实践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比较中寻求最优策略,体验中感悟优化思想,避免只有直观没有抽象,或直接阐述数学思想而疏漏体验感悟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利用图表将外化的“做”浓缩为内隐的“思”,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思维活动,将行为的感知升华为理性的思维认知,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甸坑小学罗正尧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方面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应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率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率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率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 1
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试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运用植树问题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材的遍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复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计量单位的理解,(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扩大„„
倍,缩小„„倍的说法。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教材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另一方面学习分析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发现保护好环境的益处,进一步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高素质的基础。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植树问题的教学。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应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
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对于运算定律的总结概括,教材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存在于算式变化中的规律,并试着用符号表示出来。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全面几册的教师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量角器、三角板、直尺、七巧板、指南针等。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3、其它教具。
四、课时安排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6、统计(4课时)
7、数学广角(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的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常见,学生了解也不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4、通过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状况、算盘的发明等,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五、课时安排:13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1课时
3、亿以上数的认识„„„„„„„„„„„„„„„„„„„„„„„„3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单元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价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就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和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件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更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
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测量、计量等推想出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算一算1公顷、1平方千米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2、使学生会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中要通过计算,联系熟悉的场地等让学生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五、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公顷„„„„„„„„„„„„„„„„„„„„„„„„2课时
2、认识平方千米„„„„„„„„„„„„„„„„„„„„„„„2课时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注重教学感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容易的方法。
2、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量角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5课时。
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2、角的度量„„„„„„„„„„„„„„„„„„„„„„„„„„„„1课时
3、角的分类„„„„„„„„„„„„„„„„„„„„„„„„„„1课时
4、画角„„„„„„„„„„„„„„„„„„„„„„„„„„„„2课时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入手,得知用笔算比较准确,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笔算的方法。但由于乘数的位数多了,学生出错的机会大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学习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同时,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书写要严格要求,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提高计算准确率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换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知道单价、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准确率。
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时安排:10课时。
1、笔算乘法„„„„„„„„„„„„„„„„„„„„„„„„„„„„6课时
2、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
3、常见的数量关系„„„„„„„„„„„„„„„„„„„„„„„„„3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色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垂线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垂直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画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八、课时安排:8课时。
1、平行与垂直„„„„„„„„„„„„„„„„„„„„„„„„„„„1课时
2、画垂线„„„„„„„„„„„„„„„„„„„„„„„„„„„„„1课时
3、点到直线的距离„„„„„„„„„„„„„„„„„„„„„„„„„1课时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6、梯形的认识„„„„„„„„„„„„„„„„„„„„„„„„„„„1课时
7、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课时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商不变的规律,最后安排了一节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中注重了对试商的教学。首先在口算除法中就安排了除法估算的内容,笔算除法时,运用估算的技巧来试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学习算理和算法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几组除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为除法中的简算算法找到了算理依据。学生可以在计算除法时,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格式和基本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2、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用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展开探究式学习。
3、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计算的练习,使学生讲掌握的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
九、课时安排:17课时。
1、口算除法„„„„„„„„„„„„„„„„„„„„„„„„„„„1课时
2、笔算除法„„„„„„„„„„„„„„„„„„„„„„„„„„„14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统计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
例1主要是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侧重于由1个单位过渡到1格表示2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优势,例3除进行一步认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外,侧重于更大的统计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读图和画图,丰富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根基统计数据作出简单的判读和分析,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学习统计知识作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喜欢探究一些新的东西,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3、准确找出统计数据在纵轴上的刻度位置。
十、课时安排:6课时。
1、例1„„„„„„„„„„„„„„„„„„„„„„„„„„„1课时
2、例2„„„„„„„„„„„„„„„„„„„„„„„„„„„2课时
3、例3„„„„„„„„„„„„„„„„„„„„„„„„„„„2课时
4、统计图练习课„„„„„„„„„„„„„„„„„„„„„„„1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了一些数学思想,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两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选择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十一、课时安排:3课时。
1、合理安排时间„„„„„„„„„„„„„„„„„„„„„„„„„„„1课时
2、选择策略„„„„„„„„„„„„„„„„„„„„„„„„„„„„„2课时
第九单元总复习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对本册教学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整理归纳,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2、由于认识能力的差别,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复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复习巩固。
3、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改写、大小比较等。
2、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的度量,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识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理解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
4、完成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分析。
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十二、课时安排:6课时。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
2、乘法和除法„„„„„„„„„„„„„„„„„„„„„„„„„„„„2课时
3、图形和几何„„„„„„„„„„„„„„„„„„„„„„„„„„„„2课时
4、统计„„„„„„„„„„„„„„„„„„„„„„„„„„„„„„„1课时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2单元教材分析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公顷.2.认识平方千米.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C}1.{C}对两个单位单独安排了例题,分别进行认识.(ppt无){C}2.通过操作并借助直观,让学生充分体会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四、具体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将原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中的“公顷和平方千米”移至这里,放在“大数的认识”之后教学,这样编排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关系,二是习题也不再受数的范围的限制,并可利用大数充分地感知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1.例1:认识公顷.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太大,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所以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鸟巢”引入,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接下来,教材又从3个方面对“公顷”进行了刻画:一是正方形表征,通过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来表征“1公顷”,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二是根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得到“1公顷=10000平方米”,从而使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三是通过呈现400米跑道围成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使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表象.“做一做”则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先建立起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在此基础上再来推算1公顷,从而为学生准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提供间接经验支持.2.例2:认识平方千米.以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引出“平方千米”,从而强化“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引起学生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教材也呈现了三种方式:一是语言描述,以正方形表征1平方千米;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三是以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等直观场景描述1平方千米.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土地面积的市制单位“亩”的相关知识.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分析(精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分析小教一班范凯俐1014050125 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是由卢江、杨刚主编,向鹤梅、梁秋莲,袁玉霞等人编写的。编者基于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数学上有了一定的收获,学会了很多知识并且能用数学解决一些问题对数学也更有信心和兴趣的基础编写了这本教材,旨在学生能够再接再厉,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更加努力自信!
这本教材有八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纵观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材贴近生活,涉及面比较广,例如日常生活、地理常识、现代科技(计算器),知识小补充等等,动手能力强,在习题设置方面也与日常生活贴近,题目类型多样,这样不仅提高的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扩展了学生的视角,数学也会有趣。数学一向给大家一种很枯燥的感觉,但是这本教材的编写以生活、常识为例加之形象的图片,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与生活结合是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编写者的目的。这本教材具有生活化、广泛化、形象化、生动化、有趣性、动手能力强、合作性强等特点,也是这本教材的特色!
分析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的理念和特色,接下来我详细分析一下个单元的内容、重点及难点以及内容的三维目标。
第一个单元是大数的认识,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比较、近似数、亿以上数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探究学习一亿有多大。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读出并写出亿以内数,数的改写,比较数的大小,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了解十进制数,探究学习一亿有多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学习的内容是循序渐进排列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单元的开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图的数据出现引出这个单元要学的大数,运用我国的地理常识,了解了我国的国情,数学教学与地理常识结合。这一点在很多例题中运用到,例如:将亿以内数的认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结合,在第三页中亿以内数的认识中,提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在数的比较中,以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为例进行比较”等等。在例题的设置中,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方法新颖。例如,在亿以内数的写法中运用一则新闻,方法很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习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不同的类型多重复习了所学的知识,也不会使学生感觉做题乏味。在习题的运用中也与日常生活、地理常识、科学知识相结合,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了解了地理知识,一举两得,例如:亿以内数的读法,“读出下面各数,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00人。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数的改写中。“写出下边横线上的数。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四千二百万次。地球赤道周长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米”。在第一单元的习题设置中题量相对比较大!小知识补充中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产生,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认识,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中认识了从古到今的计算工具并引出计算器,学习计算器的运算,有知
识一气呵成的感觉。小知识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的学生学习书的兴趣。例题的讲解中以及习题中几个卡通小朋友的对话类似于探究学习,例如,“数的比较大小中,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中,三位小朋友说‘位数大的就大。’‘位数相同的呢?’‘如果数位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层次,学生学会不断的探究有利于自主学习并且提高学习兴趣。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亿有多大”这个环节,在学生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运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以及积累的方法去探究一亿究竟有多大,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学会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的难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改写数,比较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是角的度量,内容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并会画直线、射线和角熟知它们的特点,学会运用工具量角,学会识别角把角分类,按要求正确的画出角。从内容来看可见内容的排列同样是循序渐进的,利于学生接受学习。例题的选择仍然是与生活联系,单元开始以手电筒、汽车灯、太阳我们熟知的事物引入直线、射线和角,开始本单元的学习。在习题的设置上,题量适中,类型也比较多样,比较有特色的是“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角”又将所学的知识去联系实际,回归到生活当中;在角的度量的练习中出现时钟形成角的度数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比较新颖,也可以由此拓展很多知识。这各单元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单元,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强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会正确的度量角,将角按度数正确的分类,学会按要求画出所需要的角,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学会正确度量角,学会把角正确分类并按要求画出所需的角。
第三单元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与两位数,学会分析题中的要求计算出积并检验积是否正确。本单元的开始是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以三位数。例题比较简单,由之前学的一位数乘三位数引进既复习了之前所学的又可以学习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律,之后又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题,内容的排列上仍然是循序渐进的。在例题的选择中依旧遵循联系实际的方法。这个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比较出彩的部分是习题的设置,单纯计算题摆脱了以往出题方式,以叶子、西瓜的形式出现,让枯燥的计算也变得有趣味;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地方是在一道题中的设置中有一道“从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这样的形式属于素质教育的类型,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自己创造问题也挖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不再是一味的死板做题,使数学更有趣味性。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个单元的重难点是学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单元是四边形和梯形,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两条直线的形式相交与平行,垂直与平行的画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画法以及高的做法。这个单元同样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单元,重在实践得出结论。在单元的开始引进垂直与平行,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两条直线探究所画直线形成的关系,引出垂直与相交;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同样也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学习他们的特点总结规律。习题的设置中,比较平淡但是也联系实际生活,也有比较有趣的习题。这一个单元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循序渐进的推导得出结论。本单元的重难点是学会做出垂线和平行,掌握平行四边和梯形的概念和特点并会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内容包括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应用题。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解决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应用题。在例题的设置中例题同样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如分气球问题、到商店买连环画、老师买书问题等等,将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通过例题的详细分解,对应练习,学生更容易理解除法的运算!在习题的设置中除了单纯的练习,应用题题目也是联系实际,乘除对应练习更容易方便学生计算。本单元同样是培养学生的运算和分析能力,与第三单元一样,但却以第三单元为基础。本单元的重难点学会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六单元是统计,内容主要是条形统计图的分析与测绘。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全面分析画条形统计图并画出条形统计图以及根据要求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在例题的设置中同样是例题联系生活,这个理念又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映。在习题的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你还能从中观察出什么”等等。这个单元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会分析并测绘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第七个单元是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类似于奥数中的最优化问题,结合与我们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学习,有思维性有趣,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个单元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最优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八个单元是总复习,将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总复习进一步巩固。这一个单元主要是做题巩固。题量不是特别大,题目的类型比较多。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上的系统,掌握我们这册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
这册教材内容的三位目标我在个单元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进行一个总体上的概括,这册的内容主要是这四方面,亿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改写和比较大小以及计算器的运用),数的乘除法运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最优化问题。学生要掌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互相交叉,不会使这册的数学教材枯燥。教材中运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也是编写者的期望!
这本教材按照新课程的标准设置,无论是在例题的设置还是习题的设置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题目类型新颖丰富,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本可行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