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世说新语2016年10月18日
太和县双语小学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制卷人:杨老师 日期:2016年10月18日
《〈世说新语>两则〉》
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简答。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迁移过关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教案
安徽省芜湖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2》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4.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复习(精选)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
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典题例析]
例题一: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 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鉴于此,本题的答案便是开放的。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
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而第二问则是一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参考答案: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
公欣然曰()
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的好处是:。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训练二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⑤尊君()
⑥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夜书()
说()
尚明()
以治()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C、抚节悲歌:把住
D、响遏行云:阻止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A、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有过于江上者
未穷青之技
放之四海而皆准 C、D、其邻人之父亦云
人皆贺之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薛谭乃谢求反
其邻人之父亦云 A、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响遏行云
自谓尽之,遂辞归
(歌者)贵在中节
C、D、停数日,辞去
抚节悲歌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一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二
一、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二、(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
8.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14.寓意 :学无止境。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介绍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默写课文。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五、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六、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明确:(1)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 4 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1)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3)全班齐读、背诵。
七、把握写作特点,体味语言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八、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课后习题
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4.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雪夜访戴》。6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导学案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总编号:NO.6 七年级语文组
刘均卓
任晓丽
何峥
备课组长:任晓丽
主备人:刘均卓
审批:
咏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累积常见文言词语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学习难点:文中两个比喻的比较
一、情境导入:(2分钟)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义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作者,朝宋彭城人(现江苏徐州),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自读教材:(结合注释,完成下列小题,时间3分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骤()絮()奕()韫()......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内集: ⑵讲论文义: ......⑶俄而: ⑷差可拟: .....⑸未若: ⑹因: ...
三、小组交流,整体感知。
学法提示:
1、⑴朗读课文,同学评议。⑵小组齐读。
2、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8分钟)
3、翻译词句: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4、翻译全文(提示:组内合作,共同完成翻译,要求文白对照,字字落实。)
5、再次朗读(提示:读出语气,重音,节奏)。
四、交流展示(10分钟)
⑴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⑵“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⑶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五、当堂反馈(5分钟)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兄子胡儿曰:“。”兄女曰:“。” 公大笑乐。
2、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3、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
答:
六、总结提升(5分钟)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累积常见文言词语;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感悟古人的智慧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一、预习检测 解释加点字
⑴期行:
⑵期日中: .....⑶舍去: ⑷乃至: ....⑸尊君在否: ⑹相委而去: ..⑺下车引之: ⑻入门不顾: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⑴朗读课文,同学评议。⑵齐读。
2、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3、翻译词句:
⑴待君久不至,已去。⑵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翻译全文
5、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0分钟)
1、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主要人物有几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
2、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4、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
5、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四、当堂反馈(8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⑴尊君在否()
⑵
友人惭()
..2语段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五、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