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教学导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学堂”,而不是“讲堂”。要向45分钟要效率,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其学会学习的方法。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实践“学案导学”,实践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案导学”的实施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使用教案主导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差,教师一言堂是永远讲不出高效课堂的。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教学设计文本,就内容而言,是对传统教案的改良,就功能和方法而言,是对传统教案的彻底颠覆。学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案是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教师不再挑单帮、干个体,实现了教研组内优化设计;二是学案的环节、流程和操作方法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教学模式;三是学案把课堂教学的知情权和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定位目标、抛出任务、指导学法、引导探究、真实反馈、适度点拨,做课堂的组织者。学案导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吻合的。
二、学案设计的类型
1.新课学案
各科根据科目特点和章节、单元内容的特点,充分备课、备学生情况,预设难度与课堂情况,设计新课学案,以点拨、引导为主。
2.复习课学案
针对章节、单元重点,考试内容复习,夯实知识点,能力提升等目的,设计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复习课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科题学案
基础题、典型题的巩固、积累学案,以巩固、积累、提高为目的。
4.文科写作学案
涉及写作的,如:英语、语文作文学案。以引导写作方法、积累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设计时按年级,有计划、循序渐进,有系统性。
三、学案设计的具体要求
1.整体设计要求
规范具体、模块齐全,应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学习过程、自学指导、课堂练习、课后反思。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应用时,也可以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
2.导学要求
这是学案设计、实施的重点。体现在学案上的有导学(自学指导)、导练。设计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树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各个模块的设计里都要体现“导学”功能。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知识目标,目标的设计体现重点知识的突破,做到精准、实效,不必面面俱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每节课提示学生关注目标,明确、理解目标后,就明白了本节课的任务和方向。
课前预习,这一部分导学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能力的养成训练。如:字词认读、理解、书写,文学常识积累,文体知识积累,文题背景解说,锻炼学生课堂以外的自学能力,包括:朗读能力、查找能力、筛选能力、积累能力,实现课前的自学导学作用。
学习过程,这一部分的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设计时讲究环节的精炼高效性。设计特色体现在:有几个基本环节就有几个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指导学生明确自学的任务、方法、时间和要求,使学生自学可控,不走弯路,长期关注,必然提高自学的能力。自学指导设计要求一是明确自学任务或内容,二是明确自学方法。如:看书,看学案,边写边看,与同学交流等;三是明确自学的时间;四是明确自学后怎样展示反馈。因其具有指导学习方法的作用和可控性,从而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实现了课上导学目的,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课堂检测,按学习目标设计。是一节课知识目标的巩固,也可以做相关的拓展,扩大知识面。以检测或练习的方式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是知识的积累,小型的典型题库。设计时要求起点适度,关注中下生,分层强化训练,可适当降低标准,使中下生逐步树立信心,逐步进步。
课后反思,是师生对一节课的得失总结、经验总结,长期坚持,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改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起着十分有益的指导作用。
四、学案导学反思与对策
通过对学案导学的课堂实践操作,我们切身感受到学案的优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学案导学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案设计和使用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提高自学能力。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见,注重因人施教,分层强化,让学生有个性。
在应用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失误和不足之处。如,对学生课前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导致对学案其他过程实施的阻碍,完不成学习目标;各小组情况不同,课堂上缺少对各小组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评价不及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学案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只关注了中下生,优生“吃不饱”;学生在课本、学案、多媒体之间频繁转换,分散了注意力,或增添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强化教师的教学改革理念,学习学案导学课堂流程操作,理解学案导学的精神内涵,严把学案设计关,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做好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调控能力和驾驭能力,评价及时恰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参与合作的兴趣。鼓励后进生参与讨论,把一些容易的问题交给他们,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利用学案实现导学功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基本实现了“让大多数学生学好”的教学目标。“风正一帆悬”,相信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课程改革中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高中政治导学案 高中政治导学案教学设计策略
高中政治导学案 高中政治导学案教学设计策略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导学案;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已有的学习基础,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目标要求,独立自学、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执行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和讲解引导,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导学案是教师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自学提纲式的课堂学习步骤,并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老师所指引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参与学习,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了政治课堂中老师“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模式,倡导的是”以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解决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最后,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构建知识框架。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堂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中,关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让学生回家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1997年3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蒋敏然撰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年第三期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三篇:初中化学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初中化学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问题聚焦:导学案在近几年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名声大噪,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学案在课堂上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学生学习的整个流程可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完成,学生有了导学案就有了一张清晰明了的学习路线图,老师有了导学案就有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勇气,老师精心的编写导学案。可怎么做才能让导学案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呢?
导学案使用的重点:首先,学案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其次,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导学案使用中的难点突破: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另外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实验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实验应怎样让学生从验证问题转变为发现问题。这些都有待在学习中和教学实际中慢慢体会。
第四篇:教育教学导学案
导学案
一、课题导入
让学生回忆总结,1840—1949年间,中国曾遭受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由此,得出旧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外交史”的结论。然后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来扭转外交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二、导标:(1)出示教学目标
(2)出自自学提示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提出的?
(1953年12月)(周恩来当时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
2、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哪些国家的赞同?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得到印度、缅甸的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中国为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由它享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②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③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冲破了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尼亚、阿尔及利来等23国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关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中日建交的时间是什么?(1979年1月1日)(1972年9月)
2、中美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坚持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①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发展②我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的活动)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2001年12月11日)
三、测标(分层练习)
阅读分析材料: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2年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联合声明》中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怎样重大的损失?
2、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30多年来,日本恪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略)
五、补标(作业)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B)A、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改善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请回答:
(1)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 答:万隆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2)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 答:“求同存异”
(3)会议结果如何?这次会议反映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被称作什么?
答: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有力推动了亚非会议取得成功。人们把这次所表现出来的亚非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称做“万隆精神”。
六、教学反思
本课应该多联系实际情况,多查阅历史资料,应该多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气氛活跃。
第五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杭城学校张建桃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学运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1.公平的异质分组;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3.小组分工明确;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