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作风案例专题(DOC)
关于“治庸风暴”领导案例分析题解析
案情简介:
2011年开年以来,全国不少省市先后掀起了“治庸风暴”。这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武汉市4月6日开始高调开展的“责任风暴”、“治庸计划”。该市“治庸办”,曾一日内处分了近40人。
不只是中部的武汉,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如山东、山西、湖南、浙江、江苏、新疆等地部分地区,近一年来,均开展“治庸治懒”行动。
至少5年前,我国即有“治庸风暴”。2006年2月13日,人民网时政频道以《治庸风暴袭卷全国 “混混官”日子到头了》为题,搭建专题,介绍当时全国各地,如安徽安庆市、湖北沙洋县、重庆市、深圳市、兰州市等,“问责行政首长”,掀起“责任风暴”、“效能风暴”,实施“治庸计划”的情形。
从密集治理腐败,再前移到治理“庸官懒政”,专家认为,各地此举值得肯定。此外,专家也指出,“治庸风暴”早已有之,但大多沦为“一阵风”。如何将“一阵风”变成长效机制,正在考验各地官员的政治智慧。在武汉市,他们将“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分4个阶段,其中第4阶段为“9月1日至12月底为建立机制阶段”。而山东宁津县委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的纠风绝不是“一阵风”,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以建立长效机制。
纵观全国各地的“治庸风暴”,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保障经济发展环境。如武汉治庸,旨在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投资发展环境,故而剑指吃、拿、卡、要等50种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湖南治庸,出台了《关于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顾名思义,为经济发展环境着想。
二是暗访及举报形式多样。不少地方成立“治庸办”、“优化办”等,派出
含媒体记者在内的暗访组,或者让刚毕业的大学生,乔装打扮去暗访。此外,各地一般开通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电子邮箱等。
三是雷厉风行。如,武汉市强调追责不搞“下不为例”,“不管是谁”,情节严重将遭免职。山东宁津县则有7名“一把手”走上曝光台,且原药监局办公室副主任被撤职。而在新疆,多个处室负责人被免去现职,下派基层挂职锻炼或轮岗交流。
四是新任一把手主导。如山东省宁津县新任县委书记、纪委书记上任不久,该县即于去年5月底对政府人员刮起“治庸风暴”至今。其他地区,如武汉市、山西省等地情况类似。
问题:
1、请你分析“庸官懒政”的原因。
2、请你谈谈你“官员治庸”的对策?
答题解析:
第一问答案要点:
庸官懒政”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机关病”、“混混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上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领导召见不献一计,同级会商不见一词,下属请示不发一令”等。
“庸官懒政”成为常见现象、吏治难题,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手握特权,难以监督,是产生“庸官懒政”的重要原因。
第二,职责不清,运转不畅,是“庸官懒政”产生的土壤。有些地方部门,人员臃肿,“母鸡多了不下蛋”。
第三,竞争“短缺”,动力不足。
第四,问责“短路”,压力不大。
第五,考评“短腿”,活力不强。从干部选拔、问责、考评机制上,反思“庸官懒政”产生的原因。
第二问答案要点:
“庸官懒政”严重影响了党风政风,阻碍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各项事业任务繁重,群众对我们有着更高的新期待。根治“庸官懒政”现象势在必行。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持久化治庸。避免“一阵风”现象。
二是让群众、媒体获得足够监督权。
三是将体制外的互联网络举报与体制内的官员考核结合。
四是加强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和政绩观。
【领导作风案例分析】怎样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强调我们党只有同人民结合起来,才能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种扎根沃土、承接地气、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信任,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法宝。春节期间广泛开展的“走基层、送欢乐”活动,是新闻文艺工作者坚持群众路线,贯彻“三贴近”要求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扎根沃土、承接地气,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扎根沃土、承接地气,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把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
情。只有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那种对上“看天气”,对下“耍霸气”,办公室里“找灵气”,却唯独不到基层群众中“接地气”的做法,只会越来越远离群众,成为离地的花草、空中的楼阁。
扎根沃土、承接地气,就是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所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扎根基层群众的沃土,才能充分了解基层的改革实践,检验政策的实际效果,把我们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只有承接基层的地气,才能深刻感悟社会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们既要善于解疑释惑、疏导情绪,也要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办成舒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
扎根沃土、承接地气,就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源头活水在基层,闭门造车难合辙。基层的经验最鲜活,基层的措施最有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基层的大河中摸索“石头”,在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金子”,才能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使路子越走越宽广,事业越来越兴旺。http://www.gongxuanwang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深入基层不能浅尝辄止,群众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坚持把感情融汇到基层、把镜头聚集到基层、把工作落实到基层,使走基层、下基层机制化、常态化,在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事业中不断做出新贡献。
【领导作风案例】机关“玩风”盛行案例分析
【材料】:2011年新年刚过,在南京市召开的“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市长直指一些机关干部玩心太重,“掼蛋”成风,有的机关部门还组织“掼蛋”比赛,“为什么不比赛工作?不知组织者是怎么想的”。一时间,“市长怒批机关掼蛋”成为众多媒体和网站的热门话题。(《光明日报》2月17日)
【问
题】:请你结合材料评析。
【测评要素】:权力观。
【公选专家解析】:这里提到的“掼蛋”是在南京机关干部中盛行的一种扑克游戏,一些机关干部对这个扑克游戏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上班下班、饭前饭后都不忘打两把。有的地方还在机关干部中搞这类扑克游戏的比赛,形成了奇怪的“掼蛋”文化。
机关部门“玩风”正有愈刮愈烈之势。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各地政府机关在办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这一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电脑网络也带来了海量的娱乐项目,QQ聊天、偷菜、斗地主、网络游戏、电视电影等等都让人们应接不暇。所以,在上班期间打开电脑,不自觉地随手一点就可能聊起了天、打起了牌、玩起了游戏。在当前的机关干部中,这种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机关部门。
狠刹“玩风”,加强机关作风纪律的完善和执行。刹住这种“玩风”,首先要严格规范机关的各项工作纪律,健全完善对机关干部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有了制度关键的还是看落实,挂到墙上的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不难制定,能否严格执行才是关键。要狠刹机关干部的“玩风”就要严格落实有关机关作风纪律的各项制度。让“偷菜”的丢官,就是给我们的一个鲜活例子。杭州余杭区纪委通报该区党政机关实施“五条禁令”的检查和处理情况,查到了若干
干部上班时间炒股玩游戏的违规现象,其中一名副处级干部因上班时间玩“偷菜”游戏,已经辞去党内外职务。
区分“学”与“玩”,把业务工作和分开。当然也不能把平时工作中需要的娱乐和上网一概而论为“玩”。毕竟在工作中我们还是需要一种快乐的工作状态,需要劳逸结合,所以在非工作时间打打扑克、玩玩游戏、上网冲浪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现在网络上的QQ、MSN、飞信等也正在成为我们办公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合理调配好工作和娱乐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以便使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学会“淡定”,思想上要抵制娱乐的诱惑。每个人都喜欢身心放松,都喜欢休闲的娱乐,在工作压力下思想的懈怠就会让人们放慢脚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大潮中面对的诱惑也不断增多。当前,随着机关部门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在丰富的娱乐项目面前,许多机关干部不再“淡定”。很多时候都是把持不住自己,不自觉的就干起了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所以,机关干部要坚定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明确自己的职责,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放到第一位,在上班期间面对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更要学会“淡定”,维护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干部作风案例分析】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态度
在领导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无由的叹息:“我们‘被边缘化’了,所以工作难有起色。”这个抱怨,似乎是工作没做好的恰当理由。是不是有道理?可议。
边缘是相对中心而言的。就像演一台戏,总会有人在舞台中央担当主角,也必须有人在一边从事辅助,还会有人在幕后,调音、打光、化妆、置景等等。
人人都居舞台中央,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幕前幕后这些岗位无关紧要。要开演,恐怕一个都不能少。所谓相对而言,是说边缘与否,跟岗位配置和工作特性无关。优秀的音响师、化妆师、灯光师,都可以是中心,也未必比站在舞台中央的逊色。术业有专攻,岗位无贵贱,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站在什么岗位,都可以是中心或主角。
在工作中,有没有边缘的情形?当然有。有的单位和干部,工作长期不在状态,不见起色,乏善可陈甚至过失不断,自然不会无为却有位。正如,一支球队排兵布阵,当然不会把技术不精、状态不佳、斗志不旺的运动员排上主力阵容。不论认识上有怎样的差异,人心还是公道的:才干和功劳不会被埋没。能不能成为主角,要用能力和业绩说话。人们不会把信任和尊重无缘无故送给谁。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应该站在中央,成为主角或被重用,一定是经过长期不断努力,由小到大,由外到里,由边边角角走向中心地带。那种认为有了地位、占了位置才有作为的想法,是认识上的颠倒,也有悖事物规律。
“被边缘化”大多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在大家看来,有的单位被赋予的任务已足够重要,有的干部被委派的工作已属量才适用,但这些单位和干部依然觉得被照顾得不够,重视得不够。抱怨和不满,在很多情况下,不过是期望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注。然而,这种负面的心态不仅得不到同情和关注,反而会在怨天尤人中消磨工作热情和奋斗意志,自己把自己边缘了,甚至最终出局。不排除确有被忽视的情况,但从根本上说,从长远处看,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奋斗和业绩是走向成功最好的通行证。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其实没必要过多留意“边缘”与否的问题。勇于任事,责尽心安,又何必为往哪儿站,扰得五内俱焚。吴天祥、许振超、郭明义、沈浩等先进人物,其岗位都谈不上是“要津”,大多是边边角角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他们就是在平凡的边边角角,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这些同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对名利无欲无求,甚至见到扬名争利之事就躲就让。而恰恰是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把他们簇拥到舞台的中央,给予他们崇高荣誉。也许可以这样说,任何人有权利得到应得的,但不能靠抱怨获取;要想让人高看一眼,得到重视甚至重用,首先要拿出硬本领、真业绩。从这些意义上说,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态度,没有闲置的岗位,只有闲置的状态。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十一·群众检验政治生命线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印象:优秀干部各有各的优点,而心系群众往往是“共性”;“问题干部”各有各的问题,而脱离群众常常是“通病”。“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如何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是检验干部的一杆标尺,也是为政用权的一条醒目分野线。
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身居何职何位,“官”只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只是为民服务的工具。为群众用好权办好事,离不开群众立场这个支点。
一心为公,则立身正;一心为民,则事业兴。是不是选择并站稳了群众立场,不仅折射出干部的政治品质,更关乎干事创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再到沈浩,无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因而成就了一番造福群
众的事业,赢得了流传久远的政声与口碑。
反观一些干部,要么长期不下基层不接地气,与群众越来越疏远隔离;要么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要么把主观意愿强加到百姓身上,“惠民举措”、“民心工程”等名不副实,招致怨声一片。凡此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办事情,甚至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利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
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领导干部能不能站稳群众立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利益多元,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还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关乎执政的正确方向。现实复杂,是按照主观臆断、一时冲动“拍脑袋”,还是实事求是,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作出决断,关乎决策的科学合理;加快发展,是不顾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硬来蛮干,还是在尊重群众意愿、协调利益关系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凡属正确的领导,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执政者的必由之路,也是领导艺术的体现。领导干部应民所呼,察民所虑,解民所忧,这些“常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又很不简单。对领导者来说,应做好“小学生”,应开好“诸葛会”,应谱好“合奏曲”,应谋好“万民福”。面对这些更高要求、更大挑战,干部既要带着感情做事,也要迸发智慧成事;既要有决心,更要有办法。如何在群众立场上站得稳当、做得扎实,检验着干部的执政能力。
公选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才会常思常得,常干常新,永葆先进性与活力,这确实是党员干部不可稍忘、不能懈怠的政治生命线。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十·领导干部不妨对自己低看一眼
“自胜者强,自知者明”。一个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党性修养,养成优良作风。尤其对领导干部来讲,不妨看低一点自己。看低一点自己,名利上就会有满足感,能力上就会有危机感。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正考父在被任命为士时,低着头走路;被任命为大夫时,弯下腰走路;被任命为卿时,身体伏在地上,沿着墙边走路。史料虽有些夸张,但正考父的这种谦虚、低调值得领导干部学习。
看低一点自己,能少些名利,多些清醒。名利乃身外之物,知足方能常乐。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干部把名利看得很重,干点工作就要价钱,有点成绩就急于提拔,过于关注个人的名利与升迁。领导干部看低一点自己,时常与在艰苦和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比一比,与普通群众比一比,才能不为名累神,不为利伤脑,不为欲伤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知足心态,牢记责任和义务,自觉融入群众,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这样,既使自己得到了超脱,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看低一点自己,能少些自满,多些干劲。自满自足,是很多地方在解放思想中要求大力破除的弊端之一。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领导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有些人因此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甚至认为可以停下来歇歇脚了。然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面对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群众的意愿和期待,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领导干部看低一点自己,不把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作为自满的资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多看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多与别人比能力、比成绩,才能
不断激发干劲,为改革和发展做出新贡献。
看低一点自己,能少些放纵,多些警惕。改革发展进程中充满着各种诱惑。有的领导干部在荣誉和赞美之下,思想上、行为上放纵了自己,廉洁自律底线一破再破,误事、误人、误己。领导干部看低一点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中始终绷紧廉洁这根弦,管好手、嘴、腿、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才能做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
公选专家认为,干事创业,是实现党在每一阶段目标任务的根本之道。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我们讲的老实人,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无能无为的人,而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与老实人相对照,也有一些投机钻营者,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为了个人私利和宦途升迁捞资本、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我们队伍中这种人多了,不仅于事业发展无利,而且会严重涣散党的干部队伍,对党的形象是极大的损害。因此,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我们就是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积极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不让老实人吃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这些人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
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他们清正自守,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人脉”不广;他们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往往引不起别人的关注。这些干部专注干事不会来事,讲原则不懂圆滑,往往还会得罪人。对于这样的老实人,各级领导者更有责任慧眼识金,积极地发现他们,主动关心他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他们、了解他们。
不让老实人吃亏,根本在于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要改进民主推荐工作,搞好民意调查工作,积极扩大群众参与,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提出的换届选举“十个严禁”的要求,使那些一心干事、实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推荐得上来。要切实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人用人,大力选拔那些埋头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老实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八·要干好干坏不一样
2007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实行严明的绩效考核,一些在以往年度考核中可以“安全过关”的工作平庸的干部,有的被诫勉谈话,有的被免去领导职务。此举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震动。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不少地方干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症。大家反映,对那些明显触犯法律、违反纪律的干部好办,事实摆在那里,规定写在那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难就难在表现平庸的干部不好管。这些干部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散漫懈怠、无所用心,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能力不强、没有业绩,严格说来属于不合格、不称职,但细究起来又没什么“硬伤”,让你拿他没办法。虽然有的地方处理过一些表现平庸的干部,但大多是个案,没有形成制度,未能坚持经常。而且,处理一个人,往往要“折腾”好长一段时间,有的受处理的干部到处跑、找、闹,搞得你不得安生。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再捅这个“马蜂窝”了。
表现平庸干部处理难,无外乎三点:一是缺乏认定尺度。没有标准,无法界定,凭什么说人家不合格、不称职?二是决心不大,力度不够。拉不下脸,怕得罪人,不愿意惹麻烦,但求相安无事。三是处理的办法少,特别是没有广大群众的充分参与,形不成治庸治懒的社会氛围和对表现平庸干部的强大压力。干部好坏,群众心知肚明,只要让群众说话,让群众的意见起作用,就不怕对平庸干部没办法。长沙的经验恰恰就在于此。他们在绩效考核中,明确规定“不称职”、“基本称职”的界定标准,严格按标准考核认定干部,并充分运用了民主测评、社会评价、抽样调查等办法进行“民评官”,在认定和处理表现平庸干部上取得了突破。
公选专家认为,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严格管理干部。各级党组织必须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对品德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要表彰奖励、放手使用,对违法违纪的干部要严格追究、严厉查处。同时,要像长沙那样,通过绩效考核、群众评议等办法,下决心治一治混日子的“庸官”,警示无为,整肃风纪,提振士气。只有分清优劣,严明奖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队伍才有正气,人民群众才有信心,各项事业才有希望。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七·领导干部要远离“小兄弟” 当前,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交“小兄弟”。他们在厂矿企业、街道社区、田
间地头鲜见身影,却与一帮“小兄弟”打得火热。对此,需要引起高度警觉。
领导干部有人际交往,这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必须防止不正常、甚至有害的人际交往。一些领导干部所交的“小兄弟”,既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多是一些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们千方百计接近领导干部,挖空心思讨好,处心积虑拉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好处。“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领导干部一旦手中没有了权力,“小兄弟”们也就不会再跟你“铁”了。从这些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人就是被“小兄弟”拉下马、送进铁网高墙的。领导干部如果对这些“小兄弟”缺乏戒备,就有可能栽在他们手上,落得个可悲下场。
领导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他们的交友范围和方式往往影响着权力的运行。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认哪些人做兄弟,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小节问题,而是关系党性党风的大问题,反映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行。一些领导干部结交“小兄弟”,固然与“小兄弟”的死缠硬拽有关,但也暴露了自身不正当的交友动机。有的认“大款”做“小兄弟”,眼馋的是人家的“钱袋子”;有的认“老板”做“小兄弟”,琢磨的是给自己找后路;有的认阿谀奉承者做“小兄弟”,沉醉的是胡吹乱捧;有的认庸俗无聊者做“小兄弟”,喜好的是花天酒地;有的认黑恶势力做“小兄弟”,追求的是为所欲为,等等。这些都是党性不纯、作风不正的表现。
公选专家建议,领导干部远离“小兄弟”,关键是要加强党性修养,端正交友动机。要明确交友目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交友,多交对人民有益、对事业有益的朋友。要以“德”为据,以“信”为基,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择善而交。谁是真正的兄弟,谁是包藏祸心的“小兄弟”,心中应当有杆明白秤,不交无德之人、不交无义之人、不交无耻之人。交友要有度,不能只讲
关系、不讲原则,只讲哥们义气、不讲曲直是非,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领导干部肩负着历史重任,面临着执政考验。只有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在为他们服务、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自觉锤炼党性,陶冶情操,树立优良作风,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六·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关于干部问题之六·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
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领导班子结构、职数是否空缺等等。而且职务层次越高,职位就越少,提拔的几率也就越小。不可能个人想提就提,也不可能够了“年限”就提,在职位空缺与干部等待提拔这对“供求矛盾”中,永远是“求”大于“供”。每个干部必须想明白这个道理,放平自己的心态。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是干部对待职务安排应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总是自我设计,老想着如何“升级进档”,就会心理失衡,就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走上跑官要官、花钱买官的歪路。
公选专家认为,一些干部一门心思想着提升职务,主要是由于把名利看得太重,“官本位”意识太浓,其实质是党性不纯、从政观念不正,是权力观、地
位观、利益观出了问题。他们认为提拔了是“该得”的,显然是没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干部的标准,把被提拔看作是个人凭本事挣得的;认为没有提拔是组织“亏欠”他的,显然是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把为党工作当作升官晋级的筹码,把为民做事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为党工作、为民办事是干部的“本分”。干部在一定的职位上,首先应当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做出了成绩,组织和群众会有公论。党的干部应当以踏实工作为荣,伸手要官为耻。
对待职务安排,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沈浩主动报名,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当村官,一干就是6年;刘义权从事军事档案工作三十八年如一日。他们都几次放弃、让掉升迁的机会,以模范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党的干部对待职务问题的正确态度。应当像他们那样,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开阔胸襟、淡泊名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境界。要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经受住名誉和地位的考验。
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晋升,从制度层面上看,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严肃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真正让广大干部对干部工作满意,对选拔上来的干部服气。要形成科学规范的职务晋升机制,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引导干部克服近期提拔、不断提拔的浮躁心理,同时为干部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要建立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的激励功能,避免千军万马挤职务升迁的“独木桥”。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五·立志做大事 不立志做大官 当干部图什么,干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山东博兴县干部赵秀民,自愿“能上能下”,以副县级干部竞争当上正科级镇党委书记。他的选择是一份值得学习的答卷。
不图地位高低、只图事业有成,这是党的干部应有的人生价值追求。我们党的干部不是封建官吏,而是人民公仆,要立志做大事,不能立志做大官;评价一个干部的成就,不是看他当了多大的“官”,而是看他为群众干了多少事。事业是干出来的,基层是干事创业最好的舞台,只要有为民干事之心,再小的岗位也是大舞台,也能有大作为。沈浩、王永利、师彦林这些同志,职位并不高,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了一番令人赞誉的事业,走出了精彩的人生之路。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的胸襟和情怀。
公选专家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图地位高低,才能事业有成;计较地位高低,往往事业难成。真正有理想、有信念、想干事的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应当主动朝下走,到基层广阔天地中干事创业、造福群众。实践证明,经历过基层艰苦环境和复杂情况锻炼的干部往往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反观一些干部,有的好高骛远、心浮气躁,“两年不提拔,就得要说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一门心思谋官;有的患得患失,被眼前职位和待遇捆住了手脚。这不仅于党的事业不利,同时也局限了个人的成长。像赵秀民这样,怀着对党的事业、对一方水土的热爱,勇敢地迈出主动下基层这一步,岗位虽然下去了,境界却上去了,也许今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干部下基层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我们相信,党内还有很多不图地位高低、只图事业有成的干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组织部门要真正关心爱护他们,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他们,满腔热情地帮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大力弘扬党的干部队伍中的这种先进精神,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克服官本位思想,为干部自愿“能上能
下”、一心干事创业树好导向、搭好“梯子”、建好平台。这样,我们的队伍中只图干事不图当官、只图有为不图有位的干部就会越来越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事业也会越来越兴旺。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四·如何克服“三年不动就有失落
感”
最近听到反映,少数干部私下坦言:“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为什么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失落感从何而来呢?
少数干部的失落感,大抵是从个人进退得失的斤斤计较中来,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中来,从自以为是、自我欣赏的心态中来。这种失落感对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破坏性。
如何消除失落感?公选王建议大家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少计较,多感恩,保持满足感。党的事业好比一条大船,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是船长”,大海航行,需要很多优秀忠诚的“水手”。少而精的领导层,科学合理的领导层级,是整个干部队伍精干高效的保证。党的干部都应该在名利上有满足感、在本领上有危机感。想想革命战争年代和条件艰苦时期,我们党的大批干部不计个人安危和名利得失,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鲜血乃至生命而无怨无悔;想想现在还有不少老百姓日子过得依然“紧巴”,而自己享受着党和人民给的“俸禄”而衣食无忧,又何以产生心态不平衡,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每一个干部要想的是多感恩、多奉献,千万不能无止境地追求职务的升迁。
少应酬,多学习,获取充实感。现在,不少干部多了交际应酬,少了读书学习,理论修养跟不上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空虚感。这种状态的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容易扭曲,最容易出问题。我们的同志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省察,让自己的思想经常得到“清扫”,境界不断得以提升,时刻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充实。
少抱怨,多作为,增强荣誉感。中央多次强调对“老黄牛”式的干部不要亏待,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如果你真的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德才素质好,有能力、有业绩的“宝马良驹”,那更不必抱怨。只要继续发扬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踏实苦干,奋发有为,树立一名优秀干部的良好形象,保持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就一定不会被亏待、被埋没。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三·要敢于接受监督
面对监督,有的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甚至主动创造条件,有的则选择了躲避、拒绝。于是,有人说,前者体现境界,后者缺乏胸襟。这样评价干部,不能说不对,但还没有说到事情的本质。
公选专家认为,接受监督,是一种胸襟气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种必备的政治修养。应当承认,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恭维之语,反感逆耳之言。这是人之常情,超越它需要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胸怀变得宽广,使境界得以提升。但领导干部不是在为自己干事,受权于民,所为者公,不可自比于一般人,应把一般的道德修养,上升为必须的政治修养。不少领导干部,想干事时爱听正面的设想,不爱听负面的告诫;干事之中愿听激励、鼓劲的分析,不愿听直率的批评;干成事后想听肯定、褒扬的评价,不想听不同的说法。但忠言逆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好话坏话都应乐于听、善于听,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听批评就跳,老虎屁股摸不得,首先就是政治修养不够的体现。
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力量,接受监督则是领导干部重要的执政素质。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权力运行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从毛主席当年那句“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到一些国家谋求“把权力关进笼子”,都是对这一规律的科学认知。从根本上来说,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是对权力运行的提醒和督促,促使领导干部重新审视决策和举措,去及时修正错误。躲避、拒绝监督,也就失去了一种宝贵的校正机制,失去了一道安全的屏障。领导干部不具备接受监督的执政素质,就容易出现腐败和失误,最终都会动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的民心基础。
接受监督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文明,因而也是领导干部基本的文明素养。群众监督权的彰显,舆论监督的勃兴,是政治现代化的一大标志,也是善政和善治的重要保障。监督不是源自不信任,也不是和谁过不去,而是政治走向文明的内在需要。随着时代的深刻变革,监督日益走向常态化、全天候。领导干部只有顺应这种大势,习惯在各方监督之下谨慎干事,方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领导干部也只有自觉接受监督,勇于创造有利于监督的社会环境,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监督机制,使每一项决策、制度和措施都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识、反映民意,方能担当大任,也才能赢得公众的支持与拥护。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接受监督作为政治修养、执政素质和文明素养来培育,这也是领导干部应当上好的一课。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二·公正办事 公道用人 选人用人是领导干部职责所在,也是一件难事。面对大批优秀干部,往往难分伯仲,难作取舍。干部求进的渴望和有限的职务岗位,构成一个矛盾:怎
样选也难免遗疏,怎样用也未必周全。其实,化难为易的最上法门,就是出以公心:公正办事、公道用人。
公选专家认为,治事理政,贵在一个公字,难在一个正字。子曰“政者正也”。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心正则公,公则不为私利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有公心在,则权色难侵。其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从,就会同事失和、上下反目、事业委顿,就会打击信心、摧折信念,就会在干部中滋生不信任情绪,助长投机心理。
选任干部当然不会人人满意,也不必追求人人满意,但至少应该做到,法有所本,行有所依,当事人面对结果无诚信之虞。在与干部接触中,感到多数人虽然在乎选任结果,但更在乎竞聘过程是否公正;虽然重视选任条件,但更关注各项规定是不是得到切实的执行。如果确认所有选任环节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绝大多数干部对选任结果还是首肯的。
公开公平公正应体现为制度安排,但领导干部是否出以公心,仍是关键所在。任何人看问题都有局限性,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真非,故当求公是公非。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至少,这个“例外”应被多数人所认可,并有据可依。有公心,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绝不藏着掖着。对所有询问,给出合乎实际、合情合理的解释。有公心,就应该不折不扣地依规章、依程序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增减程序。是否出以公心,检验的标准不是表态,而是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选拔干部的“潜规则”令人愤慨。领导干部不仅应做到不加入“潜规则”游戏,还应该亮出自己的立场。对那些探头探脑跑官要官的,对那些拉关系、套近乎、编织小圈子的,对那些卖弄小聪明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对那些心怀叵
测买官卖官的,要坚决顶回去。如果对这些不轨之举、不端之行宽容,那实际上就是对公正和公平的亵渎,是对老实人的轻慢,是对实干者的漠视。公平不是曲从众意,公平也不是无原则迁就平衡,“和事佬”其实和不了事。“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谁都不得罪,结果往往是心劳日拙,手忙脚乱。
再好的制度也可能有疏漏,公平也总是相对的,这不言而喻。倒是应该经常想一想,每个干部既可以是选任别人的人,也可以是被选任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地对待别人,也必然会公平地受到对待。前者是有形的表决主张,后者则是一种无形的公议。公议是更大的裁判,因为“人在做,天在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看不到的地方,没有看不懂的事理,所以公正办事、公道用人,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对人是选贤任能,成就事业;对己是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多了几分说话的硬气。总之,人前人后,唯公是举,才能对得起同志,经得起检验,当得起重托,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这样的领导不矜自威,不“秀”自高。
【干部作风案例专题】关于干部问题之一·要有责任担当
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新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
这是时代的使命: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工作好做又难做,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现实的要求:利益多元、诉求多样,解难题、破制约,需要更加奋发进取,而却有一些干部精神不振、心态失衡,弱化了责任、消解了担当。
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责任与机遇成正比,“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如果有责缺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就会错失机遇、耽误进程,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
责任担当缺失的主要表现,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能力: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更有甚者,自己不负责任,还对敢于担责的干部风言风语、说三道四,腐蚀正气、助推歪风。
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是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多做建树性工作,还是畏惧风险,墨守成规,只做门市性工作?是创先争优、争创一流,还是甘于平庸、甘居中游?是打基础、谋长远,久久为功,还是搭“花架子”、搞“政绩秀”,一时风光?是直面矛盾、正视困难,积极解决问题,还是绕道走、躲风头,消极掩饰问题?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上阵,靠前指挥,还是推脱躲闪,打退堂鼓?是极端认真、严细深实,一抓到底,还是漫不经心、粗枝大叶,抓抓停停?是敷衍塞责、一味迁就,扬汤止沸一时应付,还是举一反
三、建章立制,釜底抽薪完善机制?是严格要求,加强管理,还是放任放松,捂着哄着?责任和担当,就体现在对这些“选择题”的解答中。
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确实,领导干部有岗位责任的要求,也有自我发展的诉求,所以尤其要认识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让群众寒心。
上面怎么看,下面怎么干。激发干部的责任感,也需要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不能让“太平官”、“混事官”无压力,更不能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吃了亏。要负责,难免会触及利益得罪人,也容易招致一些“意见”和“反映”。对此,组织上也当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以德能勤绩的标准,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着重看变化、看发展,看实绩、看作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意和群众口碑。从而保护负责任、敢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更加锐意进取。
没有责任担当,不是小问题。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这是干部领导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干部作风案例分析】怎样走出“七个误区”,当一个“干净”的官员?
“他给我的是事后的感谢费,不能算犯罪”、“我是用公家的钱为职工办福利,钱又没有装进我个人的腰包,不是犯罪”……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
针对当前职务犯罪的诱因,济源市人民检察院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形成了《诱发官员职务犯罪的七大误区》调查报告。11月1日,报告一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济源市很多单位将此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教材。记者阅读这份报告时发现,“七大误区”的确给人很多警示。
误区一:“收受朋友钱财不会出问题”
安徽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在任职期间,与一帮开发商结为“兄弟”,对他们送来的钱物一律笑纳,收受贿赂500多万元,并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们在承揽工程、减免税费等谋取利益。陈世礼后被判处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他在狱中后悔地说,是“朋友”将他送进了监狱。
为此,济源市人民检察院分析发现,有一些官员就是因为“朋友”而锒铛入狱的。这些官员把朋友作为“自己人”,认为收受朋友钱物不会出问题。因此,在“朋友”面前是非不分,进而发展到钱权交易,不知不觉被朋友牵住了“牛鼻子”。
误区二:“收的钱是事后感谢,不算受贿”
目前,事后感谢成为行贿人的常见方式。有的事前有约定,有的并无约定,但实质都是钱权交易。有的官员在事先行贿面前尚能保持警惕,却经不起“谢”的诱惑,认为事后被感谢收钱物是“人之常情”,不是受贿犯罪。
安徽省合肥市城建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强,是被事后感谢“谢”进监牢的。前些年,城建公司与合肥某物业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土地协议,后物业公司共投资350万元。后来,双方解除合作。在王强的关照下,城建公司除返还该物业公司350万元投资款外,另外补偿该公司300万元。为表示感谢,该物业公司事后送给王强现金95万元。在受审时,王强为自己辩护说:“我都是事后收的感谢费,又没有伸手向他们要钱,不能按受贿定罪。”后来,王强被判处无期徒刑。
对此,济源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宏民解释说:“无论是事前受贿、事中受贿还是事后受贿,都不影响钱权交易的本质。”
误区三: “钱是他(她)们收的,我不是犯罪”
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等工
作中利用儿子、情妇“转弯”收钱,在他受贿620万元钱物中,大部分是通过儿子和情妇汪某以所谓“咨询费”、“业务费”及“借款”等名义收受的。后来,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赵詹奇无期徒刑。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不出面接受钱物就不是犯罪,因而利用家人和特定关系人“曲线受贿”,为钱权交易披上了一层伪装。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利用“特定关系人”受贿也是犯罪。
误区四: “我只是利润和分成,不是受贿”
有的官员错误认为,只要与行贿人形成经营关系,得到的好处就是“利润”和“分成”,不算受贿。因此,他们往往以参股、开办公司等合作投资形式,用经营关系掩盖钱权交易。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塘厦分局原局长罗东胜与某消防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是朋友。李某为得到消防工程审批和验收方面的关照,便让罗东胜入干股,罗认为自己入干股分点红不算什么大问题,便答应了。于是,罗东胜多次通过干股分红名义接受该公司贿赂161万元,利用职务为该公司谋取利益。罗东胜后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误区五:“我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只是牵线搭桥得点好处,不是受贿” 还有的官员认为,只有在自己权限管辖内才具有“职务之便”,在权限管辖之外办事收钱不是受贿犯罪,这种误解导致一些官员充当掮客,利用自己的关系为请托人“牵线搭桥”,自己从中收受贿赂。
据报道,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某涉嫌受贿771万元,另有895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其中不少受贿行为发生在不在其职权管辖的领域,而是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为他人在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中“牵线搭桥”,使他人谋取利益,自己从中受贿。
误区六: “以单位名义收点回扣,给大家搞点福利,不是犯法” 广西交通基建管理局原局长李卫庆为了搞创收,让全局职工集资成立了两家公司,与承建方进行不平等竞争。如在“夯击压实项目”中,下属的一家公司提出每个标段配一台冲击压实机,按10%收取回扣,迫使承包方接受了这一条款。此后,该公司先后收取了185万元的回扣进入基建局的小金库,该局将这笔钱作为福利发放给全局职工。后来,基建局又设立了社团机构——广西职工技术协会基建局分会,并利用协会名义接受承包商财物,作为福利分发给职工。
法院审理后认为,基建局作为国有事业单位,以其受托管理公路建设及作为项目业主的职务之便,为承包商谋取利益,又利用社团组织名义收受承包方500多万元私设小金库,构成了单位受贿罪。最后,法院以基建局犯单位受贿罪,判处罚金400万元;李卫庆犯单位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误区七: “这是经集体研究的,也不是我个人的责任”
目前,有的官员认为,有些问题只要经过“集体研究”,即使违法违纪了,个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2005年底,郑州电信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丁继平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他在会议上提出,从公司账上套些钱来给大家分。他们集体研究后进行了分工:财务部经理冯某负责虚开发票,经营部主任苏某负责报账,丁继平则审批签字。之后,他们便套出800余万元国有资金,然后私分侵吞。经法院审理,丁继平以犯贪污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该案中其他10人均被判刑。
由此可见,“集体研究”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编后语:从目前和以往查办的个别职务犯罪案件来看,有的是个别领导干
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比如,主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有的则是认识上存在误区,心存侥幸,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对后者来说,认识上的问题只是表面,心存贪念恐怕才是犯罪的根源。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假如心中有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什么时候都不会被贪欲所控制,更不会锒铛入狱,悔恨一生。
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决心。大量事实再次告诉人们:无论什么人,无论手段多么诡秘,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只要违犯党纪国法谋取不义之财,最后必定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此时,人们应该记住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的西平县原县委书记王廷军的忏悔。他说:“当一副冰冷的手铐铐住我双手的时候,我才如梦初醒,认识到给我送钱的人所谓的‘啥时候也不会说出去’的承诺是靠不住的”,“请大家以我为鉴,珍惜现在拥有的自由。如果你正在冒犯自由,请你悬崖勒马;如果你已经侵犯了自由,请你拿出勇气,立即纠正……”
【干部作风案例分析】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新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
这是时代的使命: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工作好做又难做,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现实的要求:利益多元、诉求多样,解难题、破制约,需要更加奋发进取,而却有一些干部精神不振、心态失衡,弱化了责任、消解了担当。
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责任与机遇成正比,“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如果有责缺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就会错失机遇、耽误进程,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
责任担当缺失的主要表现,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能力: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更有甚者,自己不负责任,还对敢于担责的干部风言风语、说三道四,腐蚀正气、助推歪风。
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是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多做建树性工作,还是畏惧风险,墨守成规,只做门市性工作?是创先争优、争创一流,还是甘于平庸、甘居中游?是打基础、谋长远,久久为功,还是搭“花架子”、搞“政绩秀”,一时风光?是直面矛盾、正视困难,积极解决问题,还是绕道走、躲风头,消极掩饰问题?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上阵,靠前指挥,还是推脱躲闪,打退堂鼓?是极端认真、严细深实,一抓到底,还是漫不经心、粗枝大叶,抓抓停停?是敷衍塞责、一味迁就,扬汤止沸一时应付,还是举一反
三、建章立制,釜底抽薪完善机制?是严格要求,加强管理,还是放任放松,捂着哄着?责任和担当,就体现在对这些“选择题”的解答中。
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确实,领导干部有岗位责任的要求,也有自我发展的诉求,所以尤其要认识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让群众寒心。
上面怎么看,下面怎么干。激发干部的责任感,也需要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不能让“太平官”、“混事官”无压力,更不能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吃了亏。要负责,难免会触及利益得罪人,也容易招致一些“意见”和“反映”。对此,组织上也当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以德能勤绩的标准,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着重看变化、看发展,看实绩、看作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意和群众口碑。从而保护负责任、敢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更加锐意进取。
没有责任担当,不是小问题。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这是干部领导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公选王谈干部作风】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从叫嚣“把我放了,给你600万”的“土地奶奶”,到“请百度一下”的政府网站回复……近期来,类似“雷人”之语,时有耳闻。张狂的言行、傲慢的态度,源于一些领导干部被权力与金钱蒙蔽了双眼,心中缺少两个字——敬畏。
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
懂得敬畏,一是要敬畏历史。
“政声人去后”,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终要交由历史来评判。为官者,总要思考身后留下点什么,对历史有个交待。想干事,值得鼓励。然而,一些领导干
部为了所谓政绩,目光短浅,心态浮躁,或做“一锤子买卖”,或搞“形象工程”,或“拿公家的钱交学费”。历史最公正,对那些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无论一时多么风光无限、做得多么轰轰烈烈,终会昙花一现;对那些敬畏历史、踏实做事的人,即便一时遭遇不公和委屈,历史也会记住他、褒奖他。
敬畏历史,需要深思熟虑、认真谋划,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正如右玉县十八任书记接力造林,“久久为功”。只有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放宽胸怀,放远目光,才能交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懂得敬畏,二是要敬畏人民。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常讲: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敬畏人民,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执政60余年,历史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变不得。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为民用权,而是高高在上、麻木不仁;不是为民谋利,而是营私舞弊、贪污腐化;不是情系于民,而是视人民为“刁民”。
敬畏人民,就是要弄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才能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
懂得敬畏,三是要敬畏组织。
组织之于干部,犹如阳光、雨露、沃土之于草木。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个人勤奋和努力,但同样要靠组织培养和同事支持。对领导干部来说,没有了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了组织,怎样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有的领导干部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提拔重用了,觉得是凭能力、靠“后台”;“原地踏步”者,就认为组织“亏欠”了他;更有甚者,凌驾于组
织之上,一手遮天、独断专行。
敬畏组织,就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事业的繁荣发展之中。不搞“小圈子”、远离“小兄弟”,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抵御歪风与邪气,以优秀品格和工作业绩,赢得组织认可、他人尊重。
懂得敬畏,四是要敬畏舆论。
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舆论是强大的监督,舆论也代表社情民意,领导干部必须接受舆论的监督甚至是拷问。但一些领导干部,对舆论或是“畏而不敬”,总以为舆论就是“捅娄子”、惹麻烦,抵制、封堵正当的批评;或是“敬而不畏”,装聋作哑、油盐不进,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敬畏舆论,就要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舆论当镜子,防微杜渐,慎始慎终;也要把舆论当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主张,争取各方支持,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敬畏,并非畏首畏尾、做“太平官”,而是认识到民心民意不可违背、客观规律不许违抗、党纪国法不容践踏,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有所为有所不为,无愧组织、无愧人民、无愧历史。
【官场现象案例分析】如何看待买官卖官?
近日,中央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即俗称的“买官卖官”现象,进行了部署,有次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近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包括买官卖官在内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的确,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是中央的一贯要求。这一系列“红头文件”的严厉言辞,足见中央将党内一些“买官卖官”者清扫出门的坚定决心,并透出“三种用人信号”。
公选专家认为,首先,“官”是要“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标准,看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用人的重要原则。干部只有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才能使自己的仕途坦荡,才能让自己的“位子”坐得稳、坐得住、坐得久。当然,不能否定,或许有个别人或少数人总能在升迁中跑成一时,跑顺一阵,但不可能跑得长久,跑得无法无天,总有一天,会跑多了“歪”路碰上“鬼”,使自己跑得身败名裂,跑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为死路一条。对此,我们有理由完全相信,加大对用人中“行贿受贿”行为、“买官卖官”行为的惩治,必将大快人心,显见成效。
其次,“官”是要“公认出来的”,不是“个人说了算的”。随着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选用的各种法规制度也日臻完善。特别是扩大干部选用中的民主权,加重干部选用的民主份量,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那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做法,正在逐渐被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变“伯乐相马”
为“公开赛马”等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所替代。显然,从党管干部的要求来看,党管干部和扩大民主是一致的,依靠群众管干部,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因此,我们坚信,在“群众公认”这一阳光的照耀下,党的选用干部工作必定闪耀出更加“公信的光芒”。
再次,“官”是要“按规则来的”,不是“胡搞乱来的”。现实中,在一些地方或有的单位,确有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在干部选用上往往有“退下前”赶紧“用一批”,“调离时”抓紧“提一串”等不良思想行为。这种
现象看似很“正规”,实则是“乱搞”,是干部选用中典型的“官本位”思想的暴露。这让人们很是“看不惯”、“看不起”,十分反感和不满。可见,严格按“制度规矩”来选好干部是选用干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中央严厉整治选用干部中的腐败行为,必将为按“制度规矩”用人,铲除官场“潜规则”,净化“官市场”,发挥“强力杀毒”的作用。当然,在加大力度惩治选用干部中腐败行为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选用干部制度创新的步伐,使选用干部的制度安排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对此,人们将可以期待。
第二篇:干部作风
渝卫字„2012‟19号
关于印发《全区卫生系统集中整治影响
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全区卫生系统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页无正文)
渝水区卫生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集中整治 干部作风 实施方案 通知抄报:市卫生局 抄送:区委办、区政府办 渝水区卫生局办公室 2012年2月21日
共印33份1
全区卫生系统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渝水区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党办字„2012‟12号)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区卫生局决定2012年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上级提出的集中整治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紧密结合改革、发展、防控、监管和服务五大卫生中心工作任务,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查摆问题、自我整改、督促整改、严格问责、完善制度等方式,切实解决卫生系统当前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各类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实现全区卫生系统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审批效率明显提高,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渝水提供健康保障。
二、集中整治范围
全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三、集中整治重点
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要求,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五个方面、二十种突出问题:
(一)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 和“生、冷、硬”问题
1.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能力不强,业务不熟悉,政策执行不得力,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标准不高,精神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熬资历、等提拔。工作推诿扯皮,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
2.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玩心太重,沉迷于打麻将、玩扑克甚至参与赌博和以钱作赌注的娱乐活动。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时间随意脱岗,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等。
3.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该依法公开的信息不及时公开,应告知事项不一次性告知,让办事人员到处跑、反复跑。
4.服务态度差,对待服务对象面孔冰冷、语气生硬、态度傲慢、漫不经心,甚至百般刁难。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对待病人不热心,解释病情不耐心,观察病情不细心、帮助病人不诚心。
(二)着力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 1.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虚报、瞒报统计数据。不从实际出发,不按规律办事,只顾眼前政绩、不顾可持续发展。
2.工作检查落实少,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上情不吃透、下情不掌握,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
3.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家长作风严重,搞“一言堂”、个人独断专行。
4.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注意倾听社会呼声,对基层意见、群众信访不重视,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认真落实、答复。
5.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执法检查过多过滥,越权执法、趋利执法、随意执法、野蛮执法。
(三)着力解决为政或从业不廉的“私、奢、贪”问题1.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为亲属、朋友招投标药品和器械、承揽工程、承包项目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2.热衷于谋求小团体利益,搞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选择性执行上级政令,对部门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甚至设法阻挠。利用所属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下属单位,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挤占、挪用、截留惠民资。
3.不比工作比享乐,讲排场、比阔气、比待遇,公务消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超标准接待,违反规定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豪华装修办公场所,不按规定压缩“三公”经费,公款出国境考察无实质内容。热衷于迎来送往、沉迷于
吃喝玩乐。
4.不按规定办事,违规插手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资源分配等领域,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联络感情送红包,利用职权收红包,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5.办事服务故意刁难,设臵障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滥评比、滥培训、滥庆典,增加群众、企业和基层负担。
6.在治疗过程中小病大看、滥做检查、滥用高值药品耗材,开大处方,过度医疗,乱收费。实施开单提成、奖金分配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收受患者或其亲属“红包”,接受医药(器材)企业回扣或参加由其安排并支付费用的旅游、娱乐等活动。
(四)着力解决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问题
1.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特别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随意性大。利用部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臵审批事项。
2.行政审批效率低下。审批许可事项该进服务中心和办事窗口的不进入、该并联审批的项目不并联、该网上审批的事项不上网,审批许可时间长、超时限。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只挂号、不看病”,搞“厅外循环”审批。
(五)着力解决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乱作为问题
1.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脱钩不彻底、职能划分不清晰,将一些行政工作甚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转移到中介机构,转化为有偿中介服务,本应由企业自主选择的中介服务变为所属中介机构强制性指定有偿服务。
2.执业行为不规范。向服务对象和会员单位乱伸手、乱收费,增加企业成本,扰乱投资环境。执业不讲诚信,承揽业务不择手段,捏造虚假信息、出具虚假报告、提供虚假鉴证和评估。
3.内部管理缺乏制度约束,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为主管部门乱收滥支提供便利。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集中整治活动从2012年1月起,12月底结束,分4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1月4日一2月29日)
1.制定实施方案。依照本方案,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于2月24日前报区卫生局整治办。
2.进行动员部署。召开全区卫生系统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动员大会,传达上级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会议精神,总结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全面部署卫生系统集中整治活动。
3.开展学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了解掌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部署要求,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关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等,增强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意识;学习《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等文件,运用卫生系统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针对性教育,增强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4.组织开展讨论。联系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就“整治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活动延伸到5月底,与自查自纠阶段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
(二)自查自纠阶段(3月1日一5月31日)1.深入查摆问题。对照《决定》和本《方案》指出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结合本单位实际,全面检查近年来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的各项工作以及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找准、认清各自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和虚心听取群众、企业和基层特别是服务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单位及个人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剖析典型案例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互相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摆问题,努力把问题找准、议透。
2.制定整改措施。结合卫生行业实际,针对自我查摆和群众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深刻剖析根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就整改问题、优化服务作出明确承诺。
3.进行自我整改。单位将整改措施、服务承诺及落实情况,通过单位网站、当地媒体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根据群众反映、民主评议及干部的现实表现,各单位对每个工作人员提出评议意见,明确改进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就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服务对象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整改台账及“整治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总结,于5月26日前报区卫生局整治办。
(三)督查整改阶段(6月1日-11月30日)1.进行全面检查。在自查自纠基础上,区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
2.开展明察暗访。区卫生局抽调人员组成若干督查组,对各单位进行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明察暗访,保证察访的真实性、有效性,每二个月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3.接受投诉举报。积极拓宽和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参与,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各单位都要向社会公布干部作风问题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区卫生局在网站设臵投诉举报专栏,受理群众投诉,广泛收集干部作风问题 的线索和信息。
4.严格督促整改。对征集意见、投诉举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要进行谈话告诫、公开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到位。
5.严格问责查究。在自查中发现并自觉及时纠正到位的问题,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可依法依规从轻从宽处理或免予处理。对在被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有关问责规定,采取谈话告诫、通报批评、取消考核评先资格、取消奖励工资、调整岗位、降职使用、辞职辞退、党纪政纪法律处理等形式,严肃追究责任。涉及单位的问题,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涉及个人的问题,除追究本人的责任外,对督促整改不力、导致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并追究责任。对在集中整治中纵容姑息、压案不查、抗拒检查、拒不纠正、弄虚作假、销毁证据、打击报复投诉举报人的,或在集中整治期间仍顶风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1.全面总结。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深入总结,从主要现象、表现形式、重点岗位、主要环节上认真梳理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内外环境、干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整治措施和实际成效上总结和把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发展环境优化的内在规律和有效途径。11月25日前卫生局各股室和各单位要向局整治办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2.完善提高。在集中整治突出问题的同时,注重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着力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效防范和纠正干部作风问题的制度体系,使制度体系能更加完备,能尽量涵盖到机关、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铲除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注重将集中整治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固化为制度,把集中整治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局成立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本系统集中整治工作,研究制定整治措施,协调解决重要问题。组长:黎碧,常务副组长:朱晓宝,副组长:潘小军、傅江萍、刘平、叶启华、陈田生、祝丽琴、袁清梅,成员:彭志斌、张宏诚、邓蒲生、廖瑜琳、孙小忠、廖荣峰。抽调人员组建整治办,负责抓好工作协调,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及时掌握各单位开展整治活动的动态,其成员为:张宏诚、张勇平、李丹萍,张宏诚兼办公室主任。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于2月24日前报局整治办。要切实加强集中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落实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
(二)强化工作督导。局整治办将通过日常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投诉、召开调度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整治活动全程督导。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得的单位或科室给予通报批评。局整治办设立投诉电话:0790-6222596,6246831;征求意见箱设在区卫生局大门口。
(三)坚持边整边改。要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把抓好整改贯穿活动全过程。对查摆和发现的不足和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也要制定措施,迅速进行整改。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特别是问题较多、情况复杂的单位,要深入自查自纠、强化督查整改,做到发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
(四)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一手抓集中整治活动,一手抓卫生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体现行业特色。要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卫生行风大家评”等活动,切实解决卫生行业的突出问题,促使各项工作相互结合、共同促进。
(五)扩大新闻宣传。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卫生系统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声势。各单位和股室要及时向局整治办报送信息,每个单位每月至少报2条,每个股室每月至少报1条。
第三篇:干部作风
干部作风整顿查摆问题阶段个人小结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县委决定,在六月份全县开展的“作风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将七、八、九三个月作为深入开展以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为重点的集中查摆问题阶段。我局为认真落实县委部署,根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讲话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意见》(六政〔2007〕19号)的精神,通过查摆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转变党员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的作风,使领导的表率作用明显发挥,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善,行政管理得到加强,行政效能得到提高,全局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对象及内容
活动的主要对象:全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财物等关键岗位的党员干部。
要对照中央提出的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查找本部门、本单位以及个人在作风建设和行政管理、行政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座谈会、个别谈话、本单位干部和职工测评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查找不足和差距,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研究制订整改措施。着重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查摆:
1、是否存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问题。
2、是否存在脱离实际,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不求实效,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形式主义严重问题。
3、是否存在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该民主的不民主,该集中的难集中,各自为政,个人主义严重问题。
4、是否存在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闹不团结,自由主义严重问题。
5、是否存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吃拿卡要,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问题。
6、是否存在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能力不强,无法履行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问题。
7、是否存在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创新能力不强,因循守旧,学风不浓,玩风太盛问题。
8、是否存在违背原则,徇私枉政,不能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行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
9、是否存在行政低效低能,管理松懈无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措施问题。
10、是否存在监督工作不到位,造成责任追究无法落实问题。
三、方法步骤
(一)进行思想发动(7月1日至15日)。通过局党组学习、机关学习日,会议、板报、学习园地、宣传资料等不同形式进行思想发动,做到各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三个讲请”,即讲清为什么要查摆问题,讲清重点要查摆什么问题,讲清怎样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
(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7月16日至31日)。敞开大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服务对象中去,围绕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从下属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立投诉信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畅通意见征集渠道,广泛听取和征集干部、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各界对本单位干部作风的意见和建议。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汇总并进行公示,并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8月1日至15日)。根据工作特点、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互相帮等形式,认真查找本单位和干部在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对群众关注度比较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重点查找。
(四)深刻剖析原因(8月16日至31日)。分层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和作风评议会、行风评议会,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挖根源,明危害。剖析原因要运用科学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对一个问题,要看是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不科学、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既要分析工作本身存在问题的原因,也要分析监督、督促工作不到位、违纪处理不及时方面的原因。通过剖析原因,切实抓住问题的实质,特别是一些制度和工作人员不适应带来的问题要剖析透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查清搞透。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撰写剖析材料。
(五)做好查摆问题的分类汇总(9月1日至15日)。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整改的重点问题,并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单位和群众进行反馈。
(六)研究提出整改方向(9月16日至30日)。在查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共性问题、集中的问题和特别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方向。属于事业心与责任感、作风不正的问题,主要在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作风上下功夫整改;属于体制机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的问题,主要在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配置,优化程序上下功夫整改;属于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在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能力上下功夫整改。
四、基本要求
(一)成立专门组织。为使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局成立专门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文件另发)。
(二)领导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剖析原因,带头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从而带动本部门和本单位查摆问题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实是求是。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问题就查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查摆什么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既不能有意掩盖,避重就轻,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说成是别人的问题,把属于个人的责任说成整个单位的责任;也不能把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推到客观上,把作风上、能力上的问题说成是体制上的问题,逃避主观责任。
(四)做到边查边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具备条件的立即改,暂时条件不具备的创造条件抓紧改,并把边查边改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服务对象。
(五)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情况汇报会等形式,对查摆工作开展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查摆工作六个阶段敷衍塞责、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责令“补课”,并进行责任追究。切实加强对开展查摆问题工作的督促检查,严防走过场。
(六)注重舆论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剖析原因深刻、整改方向明确的典型;对那些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不落实的典型,以及在查摆问题中不认真、应付了事,有意护短、护丑的现象,适时予以曝光。
第四篇:干部作风
月1 日,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通过海信电视台向集团所有干部发出“深入一线往前站”的警示,并表示,集团对“不深入”的干部绝不迁就,也绝不手软。
周董在讲话中指出,海信有一个整体优秀的干部队伍,这是海信事业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核心动力,这批干部的文化和作风某种程度上正是海信健康发展的“核心能力”。但近一个时期以来,集团发现部分干部高高在上,作风出现滑坡甚至倒退,这是企业发展的危险信号,也是集团“坚决铲除坏利润”扎实行动的大忌。周董讲话核心内容,本报摘编如下: 干部的价值在于深入实际发现并解决问题
干部的价值在于带领大家实现组织目标,当下级对分解给自己的工作目标不清晰,对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去分析研究并及时解决时,领导却高高在上,下级就得不到帮助和指导,这样的领导能干好吗?他分管的工作会干好吗?
可目前,我们的干部在工作中很喜欢使用权力,很喜欢发号施令,而帮助下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的非常少。我们的领导不深入实际、不了解下面的工作,他怎么会有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他负责的工作自然也不会有好的业绩。
高高在上的作风,既害企业也害干部自己
高高在上的领导作风,不仅对企业是损失,对个人也是损失。
长此以往,工作实际完全由基层来决定,甚至实际工作决策也由基层做出。基层长期得不到领导的指导,无法用领导的权力来汇集资源解决问题,领导分管的工作做不好,并且每一个下级都会上行下效。我相信一个高高在上不深入的干部,不会有工作热情高、工作责任好的下级。这不仅把当前的工作损失了,也把队伍的风气损坏了。
干部长期不深入、长期不了解情况,其自身的能力也会萎缩,就会看不出问题,提不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不会对业务有深层面的思路和考虑,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损失。
干部在一线的时间是衡量干部作风的标志
干部深入一线要有时间要求,在你管理对象的主要工作现场不得低于70% 的上班时间,管工厂的领导在办公室最多30% 的时间,要深入到车间、深入到部室、深入到仓库等,通过看、听、与大家交流,去发现问题,找到改进的办法;同样管市场的、管服务的、管人资的干部也应该深入到你的工作现场去发现问题,帮助下面解决问题。
我们的干部不善于在现场工作已经成为很坏的习惯,办公室越来越豪华,在办公室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到各地去看很多现场很不像样子,可我们的干部却没有亲自去那些混乱的现场看过,令下面的工作标准越来越低,干部标准也越来越低,工作越来越差。长此以往,海信还讲什么发展?
员工要大胆监督:让那些不到位的干部下来
我们肩负着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使命,肩负着7 万人的事业和前途,如果这种干部队伍作风毁掉海信的话,将会毁掉多少人的事业和生活?所以,在这一轮扭转干部作风的工作中,集团绝不会软弱也不会迁就,对于不能改变的干部要坚决抛弃掉。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我们的广大员工动起来,让广大员工知道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这种长期见不到的领导就是失职的领导。员工都看着他,干得不好、做得不到位的干部就应该下来。
集团及各公司要建立反馈渠道,让大家把不称职的干部反馈上来,把称职的干部也反馈上来,我们就会知道哪些干部深入哪些干部不深入,进而决定怎么使用干部。
第五篇:干部作风心得
意识效率责任
--甲醇公司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心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了贯彻董事长在中国庆华能源总部机关2013年干部述职报告暨工作总结大会上的上的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甲醇公司以董事长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全公司开展“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我个人感受颇深,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自查自纠的平台,而且很大程度上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坚定了信念,使我突然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对国家、对人民、对朋友、对亲人、对上级、对事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诚信、守信和服从。作为企业的干部,我们必须忠诚于企业、忠诚于上级的领导。不仅要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且要积极配合并帮助其他部门共同发展。干部始终要保持这样一个心态:忠于事业、少说多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既然企业将我们定格在基层干部的行列,说明我们有这方面的能力,能够胜任,同时也说明企业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干,那才算是对自己、对工作和企业的忠诚。不管是企业在效益良好或是效益低迷的时候,我们基层干部队伍都不能对工作不负责任、做有害企业发展、欺上瞒下、不知奉献,只会索取的事情,这无疑是辜负了企业的信任,领导的器重。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明对工作态度的认知能力尚浅。这样不但
阻碍自己的发展、影响下属的工作作风,更甚者破坏了干部队伍建设、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各项效益。
面对自己,确实在对我所在的企业、所追随的领导的忠诚度,还没有达到我的本质忠诚度。对工作的态度和热情还不够,对领导交予的任务有拖后的现象,有时候有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现象。认识了这些,我反而感觉一身轻松,因为我正在更深的挖掘我对事业的忠诚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自律”。以公司的、部门的规章制度为戒、为警、为规,不做特殊人。把“领导”当作责任,而不是地位和特权,不破坏任何一条制度。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在带兵,兵破坏了制度,我们可以进行考核,最害怕的是我们这些基层干部触犯了规章制度,该怎么办?领导意识强的、注意形象的干部那就是:事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很快改变工作作风,严以律已,严防被同一块石头连续绊倒两次的悲剧发生。这样的基层干部才正真将职位看作责任,而不是地位或特权;重视自己的形象管理,言行中表现出对组织制度与规范的尊重;身先士卒,带给员工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勇气;能够把企业与员工的发展放在心中,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身先示范;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精神,能够在各种关系与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样的干部身上能发现什么是效率。相反,如果经常违反企业管理制度,说明基层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缺乏事业心与使命感;很多情况下,自己首先破坏了公司的制度,常常以自我为
中心,职业道理素养比较低,缺乏专业精神;常常在关系与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可能认为一次违反制度没什么,也没人看见,殊不知就这一次已经给自己的前途埋下了失败的伏笔。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在自律方面,我要向高素质、高标准的干部看齐,不做企业的害群之马,希望自律意识不强的基层干部尽快弥补意识上的鸿沟、拉平行为上的差距、弥补素质上的不足,时刻铭记“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亲手写上去的。历史的好坏,在于学的好不好、做事好不好、做人好不好。当今世界,行业之间竞争倍加激烈,谁获得了及时的信息、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屹立不倒,否则只能被淘汰。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老年人还在进考场,这样的年纪应该是享受的年龄了,可他们还在学习,还在考试,其实人们都知道干什么都需要知识,也都害怕自己被知识淘汰,最后一无是处。作为企业干部的我们,尤其要注重学习,可能这一年在这个行业中你是佼佼者,明年你就未必是 了。因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而你有没有更新自己呢?在甲醇公司里,我会经常看到一些高层领导,无时无刻不在翻资料跑现场,他们对知识的追求诠释了他们对工作的严谨,肯定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这样的领导才能正真起到带头作用,才能作员工们的表率,属下肯定都是精兵强将。学习意识羸弱、不会学习、干吃老本儿、只关注眼前得失的现象,其实这都是每一人统有惰性,但是我们干部队伍要及时走上时时学习的道路,不能让这种惰性占据了我们的心智,否则造成的后
果只能是工作效率江河日下,能力水平停滞不前;不愿创业,贪图安逸,没有敢打敢上的硬骨头。无论在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岗位上,都要坚持学习,不断奋斗。在我们化工企业里,干部不但要为自己学习,要为自己的兵学习,更要为企业的发展学习。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前一段日子我的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办事能力在急速下降,使我焦作不安。究其原因,使我的学习能力下降了,不愿学习了,没有以前那种肯学的劲头了。作为甲醇公司的一名基层干部,我要加强学习,掌握多方面知识,转型为一名学习型干部,做一名有内涵的员工。一个人若没有了热情,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心--敢担当。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既然企业赋予了我们一定的责任,就要我们去担当,要有敢作敢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气魄。尽管责任有时候使人厌烦,但是不履行责任、不担当责任,只能说是废物一个。在我们企业中,我们每一天都穿梭在生产一线,生产上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基层干部都去推卸责任,出了事情不去积极处理、正面分析原因,那我们的企业还能长久吗?员工的生命安全由谁来保护?作为基层干部,要有担当的勇气,这份勇气关乎着自己的命运、员工的命运、企业的命运。要想放手去干,遇事胸有成竹,就要担当,就不能做缩头乌龟。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干的精神,需要担当的勇气。
我目前的岗位虽然令我不是很满意,但是我服从上级领导的安
排,承担起这份工作,或许这就是我的蛰伏期,不知道这个期限有多远,但是在其位谋其职,我的工作我担当。
甲醇公司开展的“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活动”目前还在进行,在此期间,我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干部,他的作风是多么的重要,关乎企业的形象、自己的形象,员工的形象。而我一定能做一个:忠诚、自律、自强、爱学习、敢担当的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