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

时间:2019-05-13 09:0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

第一篇: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

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 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

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转载)影评类别: 意大利电影

第二篇:电影海上钢琴师英文影评

Talking about a movie

Most people like to watch movies.Maybe the plot is deeply moved, or it narrate a monstrous story.As far as am concered, my favorite move is the legend of 1900.This movie tell a man who is so brave that he can play the imagianry piano when exploded with the ship he was born, lived and died in.It is begin in first January 1900, ship crew Danni piked up a baby on the piano inside the hall of the ship and he named the baby 1900.1900 grew up happily under the care and white lies of Danni.After the accidental death of Danni, 1900 came to the hall by chance and he saw the piano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the legend of 1900 begins.Life is like the paeeengers on the boat, abroad, getting off abroad and getting off again.To 1900, there is nothing more about lfe.Although he lives on the sea, but he has looked through all the honors, gain and fall of life among the men into the land around.At the time of the ship,1900 played hia hands in the air, the beautiful fingers move as the background music knocking on the doors to heaven.1900’s life was very simple but lack of human beauty.I think he is a real artist-pianist.Only a man like him can dance with the piano in a terrifing storm.Only a man like him can give up the first two bouts of a flight and beat the competitor entirely, convincing and potently in the last bout.Only a man like him can have such a beautiful story to tell.He is also a man never existed, never set

foot on land in his entire life.No ID, no visa, no parents, no birthday.Nothing in the world belongs to him expect his music.1900 is detailed and deep feelings of the man, his spirits anf talent are devoted eighty-eight the piano keys.His spirits inpressed me and I’m very adore him.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以及电影影评

《海上钢琴师》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老片重映在中国市场所具备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包括《大话西游》《英雄本色》《千与千寻》《龙猫》在内,有不少经典老片都选择在内地重映,并且纷纷斩获了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的票房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差不多是十年前,我和舍友窝在宿舍看了这部电影,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部大闷片,让我晕晕欲睡,直到影片结尾一艘船的爆炸惊醒了我。

十年后,我跟朋友坐在电影院看《海上钢琴师》,播放前我悄悄地跟她说这可能会很闷噢,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然而,我被自己的话打脸了。影片结尾那艘船的爆炸依旧让我震撼,但我还看到了理想主义的破灭和残忍。但再次回看这部片发现真的一点都不闷,还特别地有趣,很多细节特别地喜欢。

▲《海上钢琴师》音乐比拼

我才意识到,十年前看的那部《海上钢琴师》我其实并没有看进去,当时可能也有触动,但绝没有现在深,可能十年后再看这部片又是另一种想法了。

1900为何不下船?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已经无须我画蛇添足了,这里带鱼先生想谈谈影片中那个最困扰人的问题,即1900为何终生都不下船登上陆地?

影片里1900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陆地对我来说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对于他的这个解释,似乎大家都不太满意,所以才有很多人的解释。

▲《海上钢琴师》经典一幕

关于1900不下船的原因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道理。

譬如我之前看过一个网友说,1900不下船是因为电影的时代背景,当时欧洲文化正在没落,而美国新文化正在崛起,如同影片中人人都想乘船去美国,而1900代表的正是那些无奈的欧洲文化遗老的最后一点自尊。

当然,影片之所以经典,是它能够穿越时空,经久不衰,也会随着每个时代人们的观念而发生另外的解读。

▲《海上钢琴师》那个女孩

像影厅里有些女孩哭了,她们希望1900能够下船来,去追逐他的爱情,去追逐他的事业,去追逐更广阔的天空。

豆瓣上也有多数网友认为,1900什么都挺好,就是太过于懦弱了,为什么不下船去试一试呢?

身边看过影片的人也认为,1900过于懦弱了,不敢为他的新生活而争取。

但我其实并不太同意1900不下船是因为懦弱这种说法,相反地,我认为这是一种坚守,一种纯粹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1900是谁

影片中1900是一个弃婴,被一个黑人锅炉工收养,在船上自学钢琴成才,他本有无数机会可以上岸,却从来没有离开船,最后也随着一声巨响,他跟船一起死去,消失在海上。

▲《海上钢琴师》父子

如果用9个字来形容他的一生,“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还挺贴切的。

那么现实中是否有存在这样的人呢?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伟大的哲学家康德。

康德出生于柯尼斯堡,上学教书也都是在柯尼斯堡,最后也是在柯尼斯堡逝世,他一生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家乡,却开创了古典哲学,也是哲学史承上启下的重要哲学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哲学,也献给了这座城市。对于他而言,或许柯尼斯堡就是那艘船,而钢琴就是哲学。

其次,我想到了爷爷那一辈人。

他们也是终其一生,没有离开家乡,老房子对于他们而言,太重要了,是努力奋斗的见证,是美好记忆的记录,是他们以为的归宿。

所以,哪怕台风暴雨天,他们也不肯离开那个破旧不堪的房子。

我爷爷就是如此,一个人也要住在老房子,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他不是不知道新房子的好,但房子对他的重要可能如同弗吉尼亚号对1900的重要吧。

我们偶尔会在新闻上看到老一辈人类似这样的故事,他们会为房子的崩塌而哭泣,对于他们而言,那可能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现在不也是在为打造自己的弗吉尼亚号而努力着吗?只有拥有自己的弗吉尼亚号才能让自己感受到一丝的安全感。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面临弗吉尼亚号般的摧毁,很多人都去了别的星球或者外太空,而可能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愿意登上宇宙飞船,他们不愿意离开地球,他们希望跟地球一起毁灭。

我们能说他们是懦弱的人吗?不,我们会尊重他们的决定,因为那是他们对这个生活一辈子的星球的最后留恋,也是他们对这个星球所能做的最后一点坚守。

1900不是谁,他可能是哲学家,可能是平凡的每个人,他可能是某种文化或某个时代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这宇宙里最后的光亮。

比下船更难的事

1900是幸运的,他在小时候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钢琴让他变得与众不同,生活变得不那么单调。

假如让他在船上干一辈子的锅炉工,或许他早就下船去了吧。

所以,先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实在太重要了。

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忙忙碌碌,光为了生存和生活就已经很吃力了,更不要谈什么热爱。

即便有自己所热爱和喜欢的事情,也不敢轻易去迎接,因为害怕输得一败涂地,害怕终其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白费力气。

《月亮与六便士》大家可能都看过吗,这本书的男主角有一天忽然放弃原本看似美满的生活,抛弃妻子,为了艺术独自跑去国外一个小岛上画画,最后病死了。

在世俗的眼光下,这个人不是疯了就是中了邪,要抓进医院里加强看管。

但我们看完书后会觉得他疯了吗?我们更多的是佩服他的勇气,因为他作出了大多数人不敢做的决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也会听到有人跟你说,不要总是这么固执,放下你所追逐的那些已经失去或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多接接地气,其实我很讨厌别人说你要接地气之类的话,我并不是要高高在上或是不切实际,而是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在地平线以上。

其实,这就是叫你下船来。

下船固然容易,但比下船更难的是坚守。

坚守你的阵地,坚守你的信念,这都是很难的事情。

但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气节。

我的心略大于宇宙

其实每个人在坚守的时候都会有无数个想要放弃的念头,1900也是如此。

无数的人下船,大喊美国的时候,他没有心动,当遇到心爱的女孩的时候,他动心了,他也想下船试试。正是这点才让1900这个人真的活了。如果他从未想过下船,那就真的有些假了。

所以,影片最动人的一幕诞生了,1900突然有一天说要下船,行李收拾好了,告别仪式也都整好了,可是当他走到船弦的一半时,他停住了脚步。

这不是退缩不前,这是选择继续坚守。如果下船了,或许1900也就死了。面对着巨大的诱惑,他还是挺住了,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

我非常喜欢葡萄牙的一个诗人佩索阿,他生前默默无闻,只是一个搞翻译的小职员,终身未娶,也没怎么离开过里斯本。

但他曾写过一句让我瞬间感到无比震撼的诗句。

他说“我的心略大于宇宙”。

我想,1900内心也是略大于宇宙的,他看的决不是眼前的城市,而是以上帝的视角看待整个世界,是历史的长度跟自己人生的尺度,所以他选择拓宽自己的人生尺度,而不是被历史所淹没。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之后,他才决定,不如坚守,继续留在船上好了。

《海上钢琴师》观看心得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1900一出生就被遗弃,锅炉工丹尼·博德曼在船上发现了他,并收养了他。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丹尼用自己的善良乐观影响着1900。丹尼总是乐呵呵的,不管环境有多糟糕,他们的生活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在船的最下层,乌烟瘴气的,但1900从来没有自卑。虽然他没有名字没有生日没有身份,却并没有妨碍他健康成长。

但是,好景不长。1900还没长大,丹尼就离世了,他再一次成为孤儿。

当船长想要送他去孤儿院的时候,却在琴声里找到了他。他坐在钢琴面前,为自己赢得了掌声,也赢得了留在船上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那个傲慢的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带着随从来到船上挑战1900,笃定自己会赢,却落荒而逃。1900目送他离开,镇定自若。

在一次录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窗外的倩影,一下子心动了。他把自己的心声用琴声表达出来了,但他不愿意用这首情诗录成的唱片为自己赢来地位和财富,只愿意把它送给让他心动的女孩帕多万。

但是,他却没能将这张唱片送到她的手中。他眼睁睁看着她下船,错过了向她袒露心声的机会。

他毁掉唱片,默默疗伤。终于,他做了决定,要离开船舱,去陆地。大家虽然不舍,但是都鼓励他开启一段新生活。

他最终退回了船舱。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战争结束后,维吉尼亚号因年久失修即将被炸毁,他的好友马克斯·托尼听说后急忙赶往码头。他找到了1900,并试图说服他一起下船,可是1900不愿意离开。最后,维吉尼亚号在一片火光中化为乌有,1900殉船于海底。

我想,他的不愿意离开,或许是不愿意失去自由吧。他一直生活在船里,这艘船,早已是他心目中的家,是他愿意用生命守护的家。他想坚守自己的家园,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每个十字路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管怎么选,只要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就好。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繁华也好,寂寞也好,都是自己给自己弹奏的乐曲,自己懂就好。

《海上钢琴师》观看感悟

21年过去了,“弗吉尼亚号”再次响起航行的汽笛,“1900”手抚琴键,奏出独一无二的传奇乐章……上周五,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上映,这部诞生于1998年的影史经典,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和内地观众见面。如今,该片的票房和口碑表明,经典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复映能让它们再度焕发光彩。

作为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西西里三部曲”的其中一部,《海上钢琴师》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全球影迷追捧,至今位列IMDb网站电影排行榜前250名,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则更高,以9.2分的评分位居豆瓣电影第13名。

很多观众此前早已通过网络等各种形式看过该片,但他们仍然愿意进影院“朝圣”这部大作。“4K修复太厉害了,画面明亮鲜艳,完全看不出这是一部1998年的电影。从前的我不能理解‘1900’为什么要做出终身不下船的决定,现在我渐渐明白,世界这么大,束手无策的事情又那么多,我们往往无能为力,这部电影就是一场伟大的成人童话。”影迷小郭直言,所有热爱电影的人,都不应该错过《海上钢琴师》。

也有趁着这次公映机会,头一次去看这部电影的人。观众陈昊坦言,自己很早就听说过《海上钢琴师》,但一直没看过,进影院观看属于“补课”,看完后他觉得“实至名归”。“可以把‘1900’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传奇人物,也可以认为他是虚构角色,象征一个人选择怎样度过他的人生。即使是现在,这部电影也能引起大家共鸣,比如要选择在北上广深漂泊,为这里的繁华、机会奋斗,还是找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生活?”看完电影,陈昊还第一时间购买了该片原声音乐的黑胶唱片。

从票房表现上看,《海上钢琴师》也证明了经典不过时的魅力。影片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仅15.3%,低于同期上映的新片《大约在冬季》和《霹雳娇娃》。然而随着口碑发酵,排片和票房都呈现出逆袭的态势,目前累计票房超过6000万元,猫眼预测该片最终票房可达1.39亿元。

“目前《海上钢琴师》的票房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也在慢慢往上走,希望下周能越来越好。”该片协助推广方海秀娱乐CEO王海懿坦言,他们给这部影片定下的票房目标是过亿。

海秀娱乐每年都会在海外购买一些影片的VOD版权(视频点播版权),今年6月,当他们计划购买《海上钢琴师》的VOD版权时,惊讶地发现,这部电影居然从未在内地上映过。他们认为,这部既有大场面又有音乐元素的影片非常适合影院观看,有一定票房潜力,于是跟影片版权方意大利美杜莎影业洽谈,买下了该片在内地的放映权。

接下来跟中影申请发行、拿“龙标”的过程也较为顺利。“一开始我们还挺忐忑,但中影一直鼓励我们,觉得这部电影肯定能有市场。9月在广东举行的全国院线影片推介会上,中影在台上宣布了《海上钢琴师》即将上映,台下来自全国的院线经理都‘哇’地一声,然后鼓掌。后来电影要上映的消息还上了热搜。”王海懿说。

尽管21年前内地观众没能在大银幕上一睹《海上钢琴师》的风采,但这次的4K修复版,内地是全世界最先上映的。王海懿透露,该片后续还将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映,而且,这次内地的上映将为影片做出一份特殊的贡献。“因为电影问世时间太久了,物料什么的早就没了,这次的剧照、预告片、海报都是我们自己重新做的,美杜莎那边也问我们要了这些物料,所以未来其他国家和地区观众看到的《海上钢琴师》物料,很多就是出自我们中国公司之手,这也算是我们在宣传物料上的一次输出。”

《海上钢琴师》观后有感

整部电影最打动我的片段,是影片最后1900跟马克斯·托尼表达自己不愿意离开弗吉尼亚号那段话。

在没说这段话之前,我其实特别希望故事的走向是马克斯成功劝说即将被炸死的1900下船,然后一起组一个小乐队,演奏音乐,然后认识今生挚爱,过上再平凡不过的幸福生活。

因为这是我认知里“幸福”该有的样子。

可是当他说完这段话之后,我开始反思我心目中所谓的“幸福”真的是幸福吗?

这篇影评会把这段话拆解分析。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从小出生在船上的1900,他的世界就是这艘船的大小。他了解船舱的每一个角落,每个结构,知道它从哪开往哪里,多长时间,他要弹奏多久的钢琴……生活的一切对他来说都了然于胸。他不是没动过下船的心思,他被太多的人劝说,希望他改变。

有人跟他形容过某个契机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是如何令人顿悟,是如何想要改变,他感到好奇,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那种声音,即便他一直生活在海上;也有人令他一见钟情,巨大的引力拉拽着他,他魂牵梦绕无心演奏,只想与她相识,想要过有她的生活。

在那个他钟情的女孩离开船后,他陷入迷茫,后来他终于他决定要下船了,可却在直面纽约城的时候凝固在了舷梯上。望着纽约那一座座高耸林立的大厦,他才突然醒了过来——对于“无限世界”的恐惧远远超过了他对于爱情的向往。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1900的这段话浇熄了我所有的优越感,为他感到惋惜的“陆地人”是多么的可笑。他知道自己如何生如何死,可我们不知道如何生也看不到如何死,又有什么资格为他感到可惜。

活在船里的他不需要选择,可我们有无数的选择,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我想到一个类比。迈出这艘大船,就好像我们迈出校园一样。在社会里的人,今后的生活都是“未知”。找一份工作,找到一个对象,买一栋房子……我们最大的较劲,就是跟自己说“我不后悔”,可是,我们总会后悔的。可我们不得不迈出去,成长不就是逼迫着每个人,都走进这个无尽的世界吗?

听他说到这里,我就已经开始为自己深深地感到难过了。是啊,我们“陆地人”要在无限的键盘上演奏音乐,我们不知道“do”在哪里,也不知道“si”在哪里,让我们演奏一段音乐?这太难了。我们每天每天面对的,是“难”,我们,真的,太难了。

工作中会被要求做你做不到的事情,但你做不到就好像低人一等了一般,你不得不去克服。我们被焦虑笼罩着怎么也逃不出去,只能硬着头皮在这无尽的键盘上吃力地弹奏。极少数的人摸索到了门路,弹出了一首曲子,可大多数人只能团簇在地铁里,马路上,办公大楼里,不知尽头地前行,没有音调地演奏。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人们认为1900不愿意下船,是“孤独”囚禁了他。在成长的过程里,我想他早已跟孤独和解了。当第一次经历上一秒还被人们围着称赞他的演奏,下一秒却因为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后而迅速散了的时候,他一定也会落寞。这样的情况数百次数千次发生之后,也早已不会有任何感觉了。有的人看似是被“孤独”囚禁,其实却是与孤独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孤独的人是知道如何取悦自己的人,他们看似活成一座孤岛,可你永远不知道那座岛上到底有如何精彩纷呈的世界。看完电影后,我开始羡慕那些有孤岛的人,那种不会与任何人分享的“世界”,对我竟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我觉得我们得承认,那些说要“活出自己”的言论,都是弱不惊风的,立不住脚的。当选择一种迎合世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就已经无法“活出自己”了,而说出这种话的人,谁又能真正地做到不迎合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呢?我们应该佩服那些活成孤岛的人,而不是试图把他们拽向我们,也不该抨击他们不像我们,我们得收起那些虚无缥缈的“优越感”。

马克斯最后选择尊重1900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才真正成为了1900唯一的“朋友”——理解他,尊重他,成就他。

我想过如果是我的朋友坐在那艘装满炸药即将爆炸的船里跟我说,他不会下船的,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选择。我想我应该会泣不成声请求他跟着我走,无论如何请随我下船吧,我希望他活着。就算我不知道下船后的他该如何活着,但活着总归是件好事。

但我忘了,1900就像是这艘船的灵魂一样,又或者这艘船是1900的灵魂。船不在了,1900就不存在了。所以就算把他劝下船,他也不会活着了。

1900当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没有存在过,恰恰是,他深刻存在于每个欣赏他音乐的人的心目中,那个跟他battle自惭形秽的“爵士乐之父”会永远记得他。

我想起《奇葩说第六季》关于名画的讨论。烧掉的名画不是这样就不存在了,只要被人记得,它就是不朽。葬身于爆炸火焰里的1900,就像是火灾里烧掉的一幅名画,每一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会记得他的才华与人格,而他,永远活在了弗吉尼亚号那架钢琴所弹奏的旋律里——永垂,不朽。

《海上钢琴师》观看体会

《海上钢琴师》“逆袭”,重映片市场空间有多大?

赋予电影新生命,《海上钢琴师》为何“逆袭”得如此成功?

赋予我的电影新生命,《海上钢琴师》为何“逆袭”得如此成功?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一封感谢信,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开来。而令他如此感慨的原因,正是其1998年旧作《海上钢琴师》在内地上映时,所受到的热捧。

周末三天,在排片不占优的情况下(平均不足15%),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累计取得了超过6500万票房,逆袭《霹雳娇娃》、位列同期第二。考虑到《海上钢琴师》单日票房和《大约在冬季》间的差距还在不断缩小,本周工作日内《海上钢琴师》甚至有望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而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海上钢琴师》的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3亿元。

1.3亿的票房,放在今天的中国影市来看并不算一个特别夸张的数字,但对于一部已经上映了21年、在互联网上有大量高清资源的文艺剧情片来说,这一成绩完全称得上是优秀了。作为对比,1999年《海上钢琴师》在北美上映时,仅仅只收获了16万美元(约150万人民币)。

《海上钢琴师》能够“逆袭”,和其知名度有着莫大联系。截至虹膜影人发稿前夕,豆瓣评分9.2分的《海上钢琴师》位列豆瓣TOP250的第15位,累计有超过142万豆瓣用户标记了“看过”、超过29万用户标记了“想看”,是中国电影爱好者中知名度最高的剧情片之一。此次影片经过4K修复后,在大银幕上放映,对于很多从来没在电影院里欣赏过该片的影迷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机会。

《海上钢琴师》豆瓣评分9.2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上映前夕,《海上钢琴师》仅仅只发布了8款物料,落后于《霹雳娇娃》的28款和《大约在冬季》的23款。但是该片在猫眼和淘票票上的映前累计想看指数却接近50万,要远远优于很多同档期电影;而灯塔专业版提供的爆米花指数(全网总和热度)趋势也显示,《海上钢琴师》映前的总体热度表现,也和马思纯、霍建华等多位明星坐镇的《大约在冬季》难分伯仲。

有了热度的铺陈,影片卓越的质量和差异化的特点,便成了其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豆瓣评分,还是票务平台评分(猫眼9.5、淘票票9.4),《海上钢琴师》都要优于同档期所有电影,对于越来越看重质量的用户而言,这样的口碑自然会有不小的吸引力;而灯塔专业版的购票用户画像则指出,同期几部电影的用户都有着明显区隔,因此并未出现相互分流的情况。

《海上钢琴师》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老片重映在中国市场所具备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包括《大话西游》《英雄本色》《千与千寻》《龙猫》在内,有不少经典老片都选择在内地重映,并且纷纷斩获了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的票房成绩。

由于很多老片的重映成本,仅仅只包括了修复转制、拷贝和宣发等,加之不少影片都像《海上钢琴师》一样更多是依赖影迷的“自来水”,所以整体成本常常能控制在几百万元。因此除了极少数特殊影片外(如《泰坦尼克号》3D版),大多数老片重映都称得上是“一本万利”,卖到千万就基本能实现盈利了。

但低风险与高回报,并不意味着老片重映就是一门零门槛的生意。

有参与过类似项目推广的业内人士告诉虹膜,一般情况下重映影片可分为几类:特殊时间节点上(例如纪念张国荣等),主打情怀的电影;高质量的、未在内地上映过的经典影片,如此次的《海上钢琴师》和此前的《千与千寻》;热门影片的新版本,例如3D版《泰坦尼克号》等。

后两种影片,因为高质量和扎实的用户基础,往往能够取得一个较为理想或者远超预期的票房成绩;而前一种影片,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情怀而没质量为依托,则很可能在收割完第一波票房后就被市场所淘汰——2017年重映的张国荣影片《失业生》(豆瓣7.1分),就只收获了610万票房。所以如今在做老片重映工作的企业,往往会对影片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会从豆瓣评分8.5及更高的影片中选择合适的对象。

此外,虽然老片重映的利润空间巨大,但是天花板也非常有限。抛开《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特殊电影,大多数老片的受众规模也相对较小。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此次《海上钢琴师》超过7成的用户都集中在了一二线城市,想要进一步下沉、打开增量市场,如今来看还有不低的门槛。受此影响,目前老片重映更多只能作为影市淡季的一种补充,或者是激烈档期里一种差异化、圈层化的选择。

不过即使限制颇多,还是有很多从业者相信,老片重映的市场会越来越火。毕竟对于当下的观众而言,在没有合适新片的情况下,与其花钱去看一部不确定的电影,不如选择一部优质的老片。因此在此轮《海上钢琴师》大卖后,便有从业者向虹膜感慨:“豆瓣TOP250里的很多电影,或许都有机会在华亮相了。”

第四篇:2019加长版《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所以关于观看《海上钢琴师》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1】

《海上钢琴师》这部老电影想表达的很多,每次我都被打动,每次我也都被带入疑惑。

我跟着他一切躲在船里,惧怕这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我已经发觉,上帝没有像对该隐一样,把他放逐于陆地,而是不再给他轻易开一扇窗户一扇门,用最好的才华把他包装起来,放到了许愿瓶的大船上,飘在海洋,没有终结,但永远接近太阳。

上帝的智慧总是无声的演说,他把人类的所有恐惧,最纯真的意念,浓缩在了这个1900孤儿的身上。他像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世间百态和最脆弱最天赋的给予。

记得最后的场景,1900和康坐在废船里交谈,他说出了他的所有迷惑,经典的长段自白,叙说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他说外面的世界是无数琴键的钢琴,只有上帝能够弹奏,而自己远不能够。他说着,康泪流满面,甚至哭出声。这个场景很触动我,仿佛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交谈,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里面的人说尽了生活中的设防让他畏惧,而从外面闯荡过的人,只能是心酸的默许的回应。

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可是还有人要去外面闯一闯。

那么如果我选择原地待命,也请别说我懦弱或是一根筋。

弹奏生活的章法,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天分。

所以不要任意的去评断这个电影中的1900,是懦弱还是一根筋,是太矫情的戏剧化还是欲望都市的意识反抗,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隐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个细腻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所以,他的恐惧他的延宕他的悲情结局,都是来自人类纯真才华时期的抗拒。

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而已。

请你别责怪,默许这世界的迁就意义。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2】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3】

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但是一直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会不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经的付出与所得,带着回望的沧桑,感怀,和崭新的希望。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那么亲爱,我是不是忘了告诉你,从心生这个梦想的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钢琴手。

请一定要,继续加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4】

常常,你可以听到一个北京人说,“我们”的故宫、国贸、天安门怎样怎样,听到一个上海人说,“我们”的东方之珠、新天地、外滩怎样怎样,或者另一个城市的人自豪的讲起“我们”的那么广阔的空间,仿佛一个城市都是他的世界。而实际上,我们往往舍不得在国贸的商场买一件衣服,舍不得在新天地吃一顿有品味的饭,在故宫、外滩也只是照照相,向亲朋证明到过这些地方。而我们真实生活的空间还是那些正付着按揭的小屋、那快要被拆迁的胡同、弄堂。在这点上,我们或许没有《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一生生活在邮轮上,他不愿离开一个让他感到安定自由、无忧无虑的空间,他永远没有踏上陆地,开启他的“远大前程”,在我们看来,他是自闭的,但是,他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后无比绚烂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独而坦然。

1900来到这个世界就显得孤独,被轻生父母遗弃于邮轮,幸运的是被豪放而粗鲁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开始了,他渐渐开始长大,渐渐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终于,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一位叫钢琴的淑女成为他的恋人。关于他究竟从哪里学会了钢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内两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音乐。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他在头等舱以调皮的表演施展着才华,在下等舱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着能量,期间有外界的诱惑,有外界的挑衅,他都在一阵阵短暂的波澜后重新扎根于他生长的这艘邮轮,哪怕一段隐约萌发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爱那船,还是爱那台钢琴,或者更准确的说他还是对上岸后的世界感到恐惧。

在我们看来,1900是孤僻的,是自闭的,是需要“治疗”的,就如他的好友迈克斯所做的一样,一再劝说他去广阔天地,或许在迈克斯眼中,在帮他灌制唱片的商人眼中,他们都是在帮助1900,都是在治疗一颗孤独的灵魂。1900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显得更大些,但是大不过岸上的世界,或许其实他的宅子更小,只是钢琴上的88个琴键,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满足。正如片子最后,他对迈克斯所说,“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这几句话充满了哲理,我认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电影导演托纳多雷讲述这样一个梦幻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很“文艺”的调调,而是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实际上,和1900对无限的恐惧相反,现代人正是在追逐着无限,我们贪大,贪全,贪广,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贷压的生活质量下降;交际圈要交广些,哪怕每天疲于奔命于并不让自己愉快的应酬;旅游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实只是疲惫的赶着在一个又一个景点的人群中拍照;炒股也有“不涨到翻倍不痛快”,哪怕每天被指数折磨的大喜大悲。还是看看这个“宅男”1900,反观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宅男,我们都是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生活,我们总有个无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开疆扩土”是人的本能,我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更大些,更广些。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扩展到了整个城市,哪怕真的这样,你也只是有了个城市这样一个更大的宅子。所以,1900不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乐相伴快乐的生活,这是无限的,快乐而自在的生活才是无限的。正如我们拼命拓展的交际网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几个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1900在邮轮上有自己的快乐,也伴随着一些悲伤,但是,快乐从来不是仅仅以空间的广度来评判的,就如你有一笔钱,可以买大房子简装修,也可以买小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精装修(当然,精装修的意义不是买一堆豪华家俱的堆砌)。1900选择在一个相对狭小的世界里精心构筑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小小的快乐永远是“有病”的,就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沉溺于数学而废寝忘食,会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为他随时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个人长期执着的在农村搞什么社会试验而履受挫折,会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他干些“不实际”的事情而悲哀。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总是很自恋,常常看到他人沉浸于一些比较“独特”的事物而不问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对他们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别当这些人甚至为之折寿或是如1900那样“找死”后,更是如此。其实,生活方式本来没有定义,其实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么滋润,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闷头看武侠小说、漫画书就那么快活,我们这些号称精神健康,性格乐观的人却常常无名的不停唠叨“真郁闷”,这时的我们是不是会突然感到一丝沮丧,而对宅男们有些羡慕,同时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喜有乐的宅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5】

终于看完了《海上钢琴师》。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还有一些细节化的东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x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x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x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乐,其实就只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另一个方式而已,只不过1900比我们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极端。

记得,仔细的聆听影片的配乐哦。

第五篇: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及优秀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所以关于观看《海上钢琴师》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1】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2】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3】

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但是一直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会不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经的付出与所得,带着回望的沧桑,感怀,和崭新的希望。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那么亲爱,我是不是忘了告诉你,从心生这个梦想的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钢琴手。

请一定要,继续加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4】

常常,你可以听到一个北京人说,“我们”的故宫、国贸、天安门怎样怎样,听到一个上海人说,“我们”的东方之珠、新天地、外滩怎样怎样,或者另一个城市的人自豪的讲起“我们”的那么广阔的空间,仿佛一个城市都是他的世界。而实际上,我们往往舍不得在国贸的商场买一件衣服,舍不得在新天地吃一顿有品味的饭,在故宫、外滩也只是照照相,向亲朋证明到过这些地方。而我们真实生活的空间还是那些正付着按揭的小屋、那快要被拆迁的胡同、弄堂。在这点上,我们或许没有《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一生生活在邮轮上,他不愿离开一个让他感到安定自由、无忧无虑的空间,他永远没有踏上陆地,开启他的“远大前程”,在我们看来,他是自闭的,但是,他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后无比绚烂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独而坦然。

1900来到这个世界就显得孤独,被轻生父母遗弃于邮轮,幸运的是被豪放而粗鲁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开始了,他渐渐开始长大,渐渐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终于,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一位叫钢琴的淑女成为他的恋人。关于他究竟从哪里学会了钢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内两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音乐。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他在头等舱以调皮的表演施展着才华,在下等舱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着能量,期间有外界的诱惑,有外界的挑衅,他都在一阵阵短暂的波澜后重新扎根于他生长的这艘邮轮,哪怕一段隐约萌发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爱那船,还是爱那台钢琴,或者更准确的说他还是对上岸后的世界感到恐惧。

在我们看来,1900是孤僻的,是自闭的,是需要“治疗”的,就如他的好友迈克斯所做的一样,一再劝说他去广阔天地,或许在迈克斯眼中,在帮他灌制唱片的商人眼中,他们都是在帮助1900,都是在治疗一颗孤独的灵魂。1900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显得更大些,但是大不过岸上的世界,或许其实他的宅子更小,只是钢琴上的88个琴键,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满足。正如片子最后,他对迈克斯所说,“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这几句话充满了哲理,我认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电影导演托纳多雷讲述这样一个梦幻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很“文艺”的调调,而是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实际上,和1900对无限的恐惧相反,现代人正是在追逐着无限,我们贪大,贪全,贪广,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贷压的生活质量下降;交际圈要交广些,哪怕每天疲于奔命于并不让自己愉快的应酬;旅游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实只是疲惫的赶着在一个又一个景点的人群中拍照;炒股也有“不涨到翻倍不痛快”,哪怕每天被指数折磨的大喜大悲。还是看看这个“宅男”1900,反观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宅男,我们都是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生活,我们总有个无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开疆扩土”是人的本能,我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更大些,更广些。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扩展到了整个城市,哪怕真的这样,你也只是有了个城市这样一个更大的宅子。所以,1900不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乐相伴快乐的生活,这是无限的,快乐而自在的生活才是无限的。正如我们拼命拓展的交际网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几个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1900在邮轮上有自己的快乐,也伴随着一些悲伤,但是,快乐从来不是仅仅以空间的广度来评判的,就如你有一笔钱,可以买大房子简装修,也可以买小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精装修(当然,精装修的意义不是买一堆豪华家俱的堆砌)。1900选择在一个相对狭小的世界里精心构筑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小小的快乐永远是“有病”的,就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沉溺于数学而废寝忘食,会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为他随时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个人长期执着的在农村搞什么社会试验而履受挫折,会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他干些“不实际”的事情而悲哀。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总是很自恋,常常看到他人沉浸于一些比较“独特”的事物而不问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对他们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别当这些人甚至为之折寿或是如1900那样“找死”后,更是如此。其实,生活方式本来没有定义,其实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么滋润,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闷头看武侠小说、漫画书就那么快活,我们这些号称精神健康,性格乐观的人却常常无名的不停唠叨“真郁闷”,这时的我们是不是会突然感到一丝沮丧,而对宅男们有些羡慕,同时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喜有乐的宅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及影评【5】

终于看完了《海上钢琴师》。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还有一些细节化的东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x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x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x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乐,其实就只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另一个方式而已,只不过1900比我们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极端。

记得,仔细的聆听影片的配乐哦。

下载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评《海上钢琴师》:钢琴键上的人生_电影评论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