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但是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光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音乐教学反思
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点滴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向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资料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必须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到达标准音时能够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到达拓宽自我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能够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我识谱潜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一样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必须的自制力,但识谱潜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带给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取、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用心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潜力。所以每学期对自我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就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状况: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前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状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状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光比较短,因此务必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光把握在前5分钟。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务必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状况: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状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反思: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潜力,是审美潜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状况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潜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光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潜力。
状况: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
反思: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务必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资料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简单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务必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透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透过自我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潜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透过本身的歌词,再透过自我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我编创的歌词,也显得个性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就应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状况: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反思: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能够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透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方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就应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班群众的潜力等等。并反思自我如果这课是自我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一样。这是帮忙自我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肥料。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想一个工程,先要规划好如何去建造,然后去架一个框架,再从每个细节去着手,这样才能够使得它变得牢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职责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欣赏《鼓舞》、《门库尔雅》、《非洲赞歌》等歌舞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情绪,从而喜爱非洲音乐,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了解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是节奏,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非洲音乐之魂。在欣赏的基础上模仿敲击鼓的节奏,并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非洲鼓的多声部复节奏的特点。
3.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特征,懂得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非洲有爱》。
学生畅谈对非洲和非洲音乐的初步印象和了解——揭示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导入,让学生对非洲充满了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非洲鼓 1.教师讲授:“同学们知道,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非洲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所谓非洲音乐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种族部落的音乐。”
2.《非洲民歌》视频(片段),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鼓声)3.各式各样的非洲鼓
4.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重音和强弱变化,可以拍手、拍腿或拍桌面。(1)教师先引导学生用音节“哒”练习节奏,强调重音。(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加以指导。(3)全班学生共同打节奏。
(4)以几种方式来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要素。5.欣赏布隆迪民间舞曲《鼓舞》(片段)
(1)这是布隆迪“圣鼓”表演。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象征着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
(2)听赏,思考:鼓声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节奏强烈,有震撼力)音乐结构?(三段体)
(3)在布隆迪圣鼓的场面中,可以看到,前面有个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鼓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首席鼓手除了领鼓之外,还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领诵作用,同学们还记得乐曲一开始的朗诵声吗?(一领众和)当然还有歌声。
6.多声部复节奏练习7.鼓的功能和用途 [设计意图] 鼓是非洲音乐之魂,让学生一开始就去感受非洲最有魅力的乐器,这也是为后面的音乐学习作铺垫,因为同学们会发现,鼓是非洲音乐中最主要的打击乐器。同时,在聆听、实践、讨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回答出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
(二)马林巴琴
1.欣赏《门库尔雅》
(1)聆听苹果手机音乐,思考: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马林巴琴)
(2)教师介绍马林巴琴,学生结合书本学习:马林巴是非洲木琴的总称,是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3)欣赏由两架马林巴琴演奏的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门库尔雅》。其中高音马林巴琴反复演奏,低音马林巴琴稍作变化。
学生思考:音色有何特点,展开联想,你可以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欣赏后回答。
(5)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两架马林巴琴紧密配合,快速、连续的琴声像珍珠落地一般清脆,既像清澈潺潺的流水声,又似不断散落的雨滴声,如此美妙的琴声若是为歌曲伴奏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2.欣赏加纳民歌《非洲赞歌》
(1)听赏思考:其中除了歌唱,一开始还有什么声音?
(2)学生欣赏后回答:类似于说话的朗诵,并伴有笑声和欢呼声。(3)学生唱一唱,模仿非洲语言。[设计意图]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本环节以另外一种非洲乐器马林巴琴展开,通过仔细听辨马林巴琴的音色,学习演唱非洲歌曲,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同时,歌声中同样有非洲鼓,也因此让节奏这样一个音乐要素贯穿于整堂课。
(三)小结非洲音乐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学生通过视频观赏,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
三、拓展探究 1.学生畅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的影响?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有哪些影响?
(1)欣赏《破铜烂铁》
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取材于现代日常用品作为表演媒介,展现声音特质,创造出节奏丰富,金铁交鸣的迷人乐章,借以表达对生命的热情礼赞。(2)欣赏街舞 [设计意图]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节奏也是无处不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好习惯。
街舞是学生相当喜欢的现代舞,正是其中强烈多变,动感十足的节奏让学生兴趣盎然,为之后的学生模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做好铺垫。2.模仿实践
(1)看视频中的成龙舞蹈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
(3)节奏加上衬词,请一位男生领诵,邀请8位学生上台表演,老师领奏,其余学生边打节奏(击掌)边吆喝。[设计意图] 不要小瞧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里,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听听音乐,观赏视频,还需要给他们创设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合作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亲身体会非洲音乐的特点和非洲音乐的魅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总结
师生以最强烈的节奏,最洪亮的呐喊声,以及最动感的舞姿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设计意图] 有时候,音乐的感受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只能用内心去感受。当学生以响亮的节奏声、呐喊声以及身体律动表达出他们内心情感的时候,他们将牢记这堂极富魅力的非洲音乐课!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目标] 1.聆听琴歌《阳关三叠》,学会演唱歌曲上阕,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感知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2.唱会并唱美琴歌《阳关三叠》的上阕,了解琴歌的概念,初步感知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3.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对琴歌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欣赏琴歌《阳关三叠》,唱美上阕,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教学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感悟琴歌中的人文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表演:学生模仿友人送别的场景(《阳关三叠》古琴曲配乐)2.师生交流:
教师提问:两位同学表演的是怎样的场景?朗诵了哪个朝代哪一位诗人的作品?他们扮演的是其中哪两位主人公?
3.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4.学生集体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古琴曲配乐)[设计意图] 本环节运用的是情境导入法,通过二位学生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回忆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引起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琴歌学习做准备。
二、教授新课 1.琴歌知识
(1)教师提问:背景音乐用何种乐器?(古琴)教师:上堂课我们对古琴有了基本了解,古琴演奏技法众多,表现不同情绪,而随着古琴的弹奏而吟唱的歌曲就是琴歌。
(2)教师:我们以这首诗为歌词,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尝试,唱一唱我们自己的琴歌。时间三分钟。学生自主创编旋律,教师巡视,给予适当的提示。(3)学生个别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速度慢、旋律平稳……)[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初步探索其音乐特征,也是为进一步感知琴歌做好铺垫。2.《阳关三叠》上阕学习
(1)教师:唐代有一首著名的琴歌《阳关三叠》,我们一起聆听并欣赏一下古人如何来吟唱的。
思考: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达送别之情? 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高、旋律、节奏)(2)学生聆听并回答。
(3)再次聆听:体会诗词情感的色彩变化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配合。[设计意图] 本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聆听,指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感受琴歌词与曲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通过反复聆听,加深了学生对琴歌的印象,降低学生学唱的难度。
(4)跟钢琴轻声哼唱歌谱。
提问:哪一句比较难唱?(第二句难点教唱)5.6 5 3 5 53 2 1 2 2(5)教师演示(手势提示):指导学生演唱,并感受韵律美。“客舍青青柳色新”。(6)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断奏式,加入拖腔)演唱第二句歌词,学生指出不同之处,并学习哼唱。
(7)跟钢琴哼唱琴歌,加入拖腔,进一步表现韵律美。
(8)请一位学生演唱(教师提示:节奏前松后紧,拖腔有韵味)(9)学生跟音乐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教师指挥。[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课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自主探究,学唱歌曲,通过教师的对比示范,充分感受上阕的温情和含蓄,并进行模仿,达到唱美歌曲的目标。3.《阳关三叠》下阕学习
(1)教师:同学们演唱到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感觉歌曲是否结束呢? 学生:终止感不够鲜明。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上阕,还有下阕,所以结束感觉不够明显。完整聆听,思考:上下阕有什么样的关系?(情绪对比)下阕中是哪一句突出表现了激动的情绪?(音高)(2)难点学习:“遄行,遄行”,八度大跳。(3)学习演唱下阕。
(4)完整演唱上下阕,感受别恨离愁的主题,注重情绪对比。[设计意图] 上阕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琴歌中的人文情感。从上阕的最后一句自然引入到下阕,以对比听赏,学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下阕所突出表现的悲伤、惜别、期待的感情。
4.合唱版本欣赏学习(1)教师:《阳关三叠》中的“三叠”之意是指什么呢?学生根据课本170页相关内容回答。
(2)教师:作曲家王震亚改编古曲创作而成《阳关三叠》合唱曲。学生欣赏感受三叠的韵味,指出三段不同的表现方式。(3)教师:在古代作品中,《梅花三弄》之“三弄”也是此意。三叠之意更显出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听起来回味无穷、传唱不绝![设计意图] 在合唱版欣赏中,以多种演唱形式将这首琴歌表现的丰满立体,但并没有失去它本身的韵意。以现代的配器手法来演绎古曲,也进一步拉近了它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又突出“三叠”这个知识点。5.中国古代歌曲 教师:《阳关三叠》这首琴歌是中国古代歌曲中的一种形式。
(1)原始社会:最早的一首:“南音”涂山氏女的情歌“候人兮猗”。(2)奴隶社会:《诗经》(《关雎》、《硕鼠》、《伐檀》(欣赏片段)
(3)封建社会:“弦歌”、“相和歌”、“铙歌”、“横吹歌”、“琴歌”、“相和大曲”、“歌舞大曲”(欣赏片段)
(4)教师小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歌唱艺术不断发展,为唐宋以后的曲艺艺术、戏曲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计意图] 《阳关三叠》是一批艺术价值很高的琴歌中的一首,而琴歌是中国古代歌曲中的一种,我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并发展了,因此,中国古代歌曲的介绍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一些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来了解。
三、拓展探究
1.教师:到了今天,中国古代歌曲离我们遥远吗?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推荐欣赏《子衿》(表达相思之情)2.教师:看书本179页:“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埃内斯库的这句名言同学们现在能够理解了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歌曲传承的思考,拉近学生与中国古代歌曲的时空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歌曲仍然是现代音乐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所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总结
古琴和琴歌都是文人的精神化身,无论是古琴音乐还是琴歌,都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通过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设计意图]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性思维。
五、下课
《现代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2.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3.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
【教学重点】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视频:古典时尚组合与灰姑娘组合演奏的《打虎上山》。【设计意图】这段视频既保留了京剧的独特韵味又增添了浓郁的时尚气息,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被京剧音乐所吸引,为新课创设情境。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视频,请学生对比欣赏,并说一说: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2.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片段一:《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片段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3.师总结: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它属于传统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则是现代京剧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感受第九节——现代京剧。(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中的两个典型唱段,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新课课题。其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上节课学习内容,又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使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内容融为整体。
三、新课:
1.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
广义的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2.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
(1)作品简介:
课件出示作品简介,引导学生通过看大屏幕一起了解。
《家住安源》是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一个唱段。故事概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在湘赣地区有一支自发的农民起义武装。由于他们缺少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领导,在斗争中屡遭失败。后来,共产党员柯湘被他们救出并参加这支队伍。柯湘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团结教育这支队伍的战士,揭露地主豪绅及其走狗的反动本质,最终将这支农民武装引上正确的革命道路。
《家住安源》是柯湘向自卫军战士诉说自己身世的唱段,通过这一唱段,拉近了领导和战士们的距离,是《杜鹃山》中著名唱段之一。
(2)欣赏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三场中柯湘的唱段《家住安源》,结合课本唱词,请思考:这个唱段的旋律有何特点?行当、唱腔分别是什么?表现了柯湘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生回答,师总结:
这个唱段旋律委婉优美,起伏跌宕,属于二黄腔;柯湘的声音端庄、委婉、亮而不噪,行当属于青衣。柯湘通过自己痛苦哀婉的心情,强烈控诉剥削者,情绪激昂而坚定,充分表现了她对革命的坚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杜鹃山》的唱段《家住安源》,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感受、体验唱段中柯湘起伏变化的情绪,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1)作品简介:
《雄心壮志冲云天》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第八场《刑场斗争》中李玉和的一个唱段。
课件出示《红灯记》剧情介绍,学习自主阅读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是党的秘密工作者,他家祖孙三代是在“二七”大罢工中结合在一起的革命家庭。李玉和接受了党组织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日本宪兵队长软硬兼施逼迫李玉和交出密电,李玉和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敌人最后杀害了李玉和和李奶奶。铁梅痛继承父亲、奶奶的遗志,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地完成任务。
1964年,京剧院推出现代京剧《红灯记》,获得好评,后来拍成电影,在全国各地上演,成为风靡全国的现代京剧。(2)片段欣赏、初步感受:
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音频片段,请思考:该唱段旋律、节奏有何特点?表现了李玉和怎样的情绪?你能判断出这一唱段的唱腔和行当吗?
学生回答、师点评:该唱段旋律平稳,节奏舒缓,表现了李玉和对敌人的蔑视和悲愤、激昂的情绪,唱腔是二黄,李玉和属于行当中的老生(壮年角色的声音高亢、嘹亮)。(3)完整欣赏、深入体验: ①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视频,结合书本唱词,思考:该唱段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表达了李玉和怎样的思想情感?伴奏乐器有哪些?伴奏音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②学生交流回答:该唱段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分别表现了一下内容和思想情感:对敌人的蔑视和大义凌然——虽锁住手脚,却锁不住英雄气概——回忆与敌人斗争的情况,展望革命发展形势,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气势——对未来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关心转送密电任务,相信母亲和女儿——视死如归的决心。整个唱段刻画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李玉和壮志昂扬的英雄气概。
③师总结并介绍板式:这些情感的变化是随着板式变化呈现出来的什么是板式呢?
结合书本64页“知识”,了解京剧的板式: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板,就是强拍,眼,就是指弱拍。通常有以下四类板眼形式,一眼板(2/4拍),三眼板(4/4拍),无眼板(1/4或1/8),散板(既无板也无眼),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还有慢板、快三眼、导板、流水板等。板式变化:就是以一个上、下句组成的基本旋律为基础进行旋律发展、变化,节拍、节奏和速度也可能变化。课本上唱词括号里面的词语描述的都是板式。(引导学生看书本62页歌词中“【】”中的内容)。④伴奏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交响乐器……伴奏音乐起到了烘托气氛和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师补充介绍京剧的伴奏:
京剧的伴奏称作“场面”,场面中又分“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为管弦乐器部分,如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主要为唱腔伴奏,此外还演奏器乐曲牌和过门等过场音乐。(课件出示“三大件”图片,欣赏文场视频《夜深沉》)
武场为打击乐器部分,如板鼓、钹、小锣、大锣等,主要用于配合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烘托舞台气氛,有机地协调统一唱念做打等。(课件出示乐器图片,欣赏武场视频,感受武场音乐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段音频欣赏、完整视频欣赏的方式,感受、体验到了李玉和的情绪变化及思想感情。对于京剧的板式、伴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则贯穿在情感体验中完成。
四、音乐实践活动: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1.欣赏唱段,学生判断唱腔和行当:西皮、老生。2.跟音乐轻声哼唱,找一找哪些地方比较难唱。3.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1)十六分音符和波音出现时,声音要求连贯、圆润、字正腔圆。(2)弱起,引导学生用手打拍子唱(3)拖腔:最后一句中“秋”字的演唱。放慢速度,师用手势指挥、带领学生学唱。
4.跟音乐有感情完整演唱几遍(演唱遍数视具体情况而定,每遍师都做适当点评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5.挑选唱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让学生自己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感受了现代京剧的唱段后,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的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加深对现代京剧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拓展与探究:
1.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说说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道具、布景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内容
服装
伴奏
传统京剧
历史题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细致,古装、水袖、头饰等
“三大件”、锣鼓等打击乐器
现代京剧
革命斗争,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时装、较写实
加入交响乐和电声乐器 道具
布景
马,车,轿等全面抽象化
简单
较写实,只有马用鞭代替
讲究,比较写实
2.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京剧除了具备中国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学(剧本)、音乐、舞蹈、表演、武打、人物造型、舞台艺术等艺术手段外,还博取众长,形成了以唱、念、做、打(又称为“四大基本功”)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体系,并以唱功为主。
【设计意图】考虑到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所以我设计了这两道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京剧在内容、服饰、伴奏、道具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一个回顾、总结。
六、结束语:
同学们,现代京剧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她的精彩唱段已深入人心。正如我们今天欣赏、体验的《杜鹃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优秀剧目,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丰姿展现在舞台上,来告诉我们过去艰苦的革命岁月,并激励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现在美好的未来!京剧,这一中华音乐文化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后人喜欢、关心、并将她发扬光大!通希望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更多的同学能够走进京剧的殿堂,去领会她的美妙与瑰丽,去创造她的灿烂和神奇!
【设计意图】总结了本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这星期给别的老师代音乐课这周是单周,不光是自己的课,我认为给其他老师代课也应该认真对待。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喜欢动”,我带着学生做了柯尔文手势,把手势带入到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通过柯尔文手势了解并逐渐熟悉音高概念。对于五年级较高的年级来说,我给他们上的是音乐欣赏课,欣赏各种音乐;通过一些钢琴曲、小提琴曲、交响乐之类的音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一方面在这一周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我对课本了解还不够充分,应多结合音乐书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多做,组织音乐活动,使用乐器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我需要多加强;我上课还是需要多积累经验,把听课与上课相结合,才会出来理想的教学成果。
另一方面,歌曲只是一个素材,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和培养一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课的学习也是如此。教会学生一首歌不如教给他怎样来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的方法,以后若再碰到类似的或者其他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重点不在于歌曲本身,即便这节课不学唱歌但还是可以教学生相关的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这节课就离成功不远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积累经验我的教学工作将会越来越顺利!
第三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以往的音乐教学,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形之中,教师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仅仅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而忽视了教师应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泉眼”。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能力创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二)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有心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四篇:音乐教学反思2012
音乐教学反思
陈金凤
我在学校担任音乐教师,这就不由的让我思考应如何上好每一节的音乐课.。一直以来,音乐被称为副科,再加上学生对音乐课的不重视,让大家觉得音乐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的作用,使人们对音乐又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一步一个脚印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课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的智慧,才会更好的把握时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充满兴趣。学生对音乐活动充满兴趣,这对其终生享受音乐很有益,这有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
如何使学生拥有一幅动听或自然的歌喉,让他们终生在使用音乐中感到快乐。小学的学生正处于生体的发育期,声音变化将会很大,所以尤其要注意学生声音的训练;让学生能在声音训练中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并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美的能力。在声音的训练中还可以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
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篇:音乐教学反思
4、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
一、注重师生共鸣体验的过程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在唱歌或欣赏时他们才非常投入,进而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各种场景场面选配或创作音乐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相信和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是群体性的活动之一。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的争辩和乐趣,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争辩的乐趣。学生在与同伴自主、和谐的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增长了智慧,以学生互动为中心,具有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予表扬,学生们生活在学习气氛浓厚,又团结友爱、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五、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学习华夏民族音乐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具体表现在音乐的综合性上,他不是语言,又胜似语言;他没有画面又面面俱到。在欣赏者的听觉过程中,他和美术、舞蹈、戏剧、诗歌都有着艺术感觉上密切的关系,这就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领域。同时,音乐又和政治、科学、外语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又是“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这就是“艺术通感”。综合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生态的、互补的、碰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