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 升腾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这四个方面来进 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 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本文情节简 单,但包含的内涵很深刻。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致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精读品悟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设计了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10 个生词,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在情感态度目标上,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 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课文,通过生动 活泼的读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写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 下教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练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 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遭受过一次特大的旱灾,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草木枯萎,地球上的生灵面临着死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最想得到什么?
2、师:是的,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她找到水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
(二)讲读课文
1、师: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新认识的词语。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1)开火车读生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看,老师让生字带着它的朋友一齐走进了咱们的课堂,谁能读一读?
师:大家真踊跃!好,咱们开启一列小火车吧!1(2)指导“罐、忍”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把生词读得这样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则谜语:心上有把锋利的刀。(忍)
师:对于这个字你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大家再观察其他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说哪个字就指导哪个字。引导生说出记忆的好办法,适时书空。)记忆生字有很多好办法,课下让我们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读课文。
师:大家对生词掌握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也一定不错,请你们推荐四名同学读课文。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读得准确。
4、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那么专心致志,真好!听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课文内容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下,再看看有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呢?
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水源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说明了当时动植物和人都会因为缺水而死,因此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
2、那么在这个干旱之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复习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二、学习课文
(一)导入:同学们的生字记得真熟,上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吧!(学生朗读)
1、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内容。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2、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请你勾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喜出望外)(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
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体会读。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师:“一瞬间”多长时间?(眨眼间、霎时、一刹那)
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学们请睁开眼睛,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呀!
生想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跑来喝水、打水;小动物们也都跑来喝个够;小河丁冬丁冬想起来;土地湿润了,草木生长了„„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师:神奇!钻石怎么会变成星星呢?
(三)总结扩展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流出清澈的水,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师:一个孩子把爱不仅给了亲人,还给了自然界里的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又是什么样的爱呀?(伟大的爱、无私的爱„„)
师:对这就是广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现在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给过很多人爱,也感受过别人的爱,你能用一件事简单地说一说吗?生谈。
(四)赠送格言
听了大家的谈话,我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朋友《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你别问这是为什 么》。其中《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九岁的刘倩倩写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给她,你要知道她是谁,就请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 小姐姐。” 《七色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课下阅读,相信在读完这两篇童话,你会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生一起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请大家记住这样两句话。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是围绕神奇的变化为主的语言文字线,右半部分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思想线。纵观我的板书,做到了简洁精练。
第二篇:《七颗钻石》说课稿(推荐)
《七颗钻石》说课稿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
二、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教学重点分析:
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难点分析: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学难点主要放在动手写一写这一环节,让学生写梦中场景,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听——想——议——写——说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教师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良好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七、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舒缓情绪。
课前音乐选的是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适当的课前放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激趣、揭题。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呢? 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里回忆小时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主要从童话的构思、情节、语言方面来说,如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等。问题难度较大,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作答。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教师出示投影,展示课题,明确作者。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七颗钻石》。
(2)、你们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投影,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学生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即通过童话的学习,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能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七颗钻石》。
初一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便设计了听老师讲故事这个环节,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自然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àn)倒,干涸(hé)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教者可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教者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教者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2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教者在简单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教者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教师对好的习作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像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教者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师总结。
1、投影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教者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教者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 的主体。
神奇的水罐: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爱心的神奇力量
(九)设计感想: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发挥,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三篇: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张兰婷。很高兴参加此次说课大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颗钻石》。
根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本篇课文,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这组课文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体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作为本单元第三篇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主要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妈妈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涌出巨大清澈的水流,蹦出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一简短的童话故事,寄寓作者美好的理想即爱心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通过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学情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高年级的起点。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直观为主。同时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定型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注意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强调知识的直观体验与感悟,另一方面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会学习,收获好的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双基,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引领和体验。根据上述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如下目标:
1、学生学会认读竟、匆、绊、瞬、等8个生字,会写罐、瞬、舔、唾、等15个生字。
2、结合上下文,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等词语。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寻找关键词法,抓住水罐变化这一线索,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5、联系生活实例,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词语教学和情感朗读、体会神奇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四、说教法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感悟文本。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节课,我体现以读为本。通过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读中感,读中悟。
讲授法:讲授法的运用绝不等同于满堂灌。三年级学生自学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采用重点句子重点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穿起学生学习的主线。
讨论法:讨论交流是发展学生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讨论,学生们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语文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我采用的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获取信息组织信息。
读思议结合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积累语言,体验情感。同时通过相互讨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组织教学。第一环节: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展示钻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钻石,引发学生对钻石的热爱,并通过钻石这一美好的事物建立起与文本的联系,引导学生随着课件感知与钻石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七颗钻石》。(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同学们课下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并在课件上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
1、借助字典、词典等方法,学会认读本课课后字词。
2、说一说文中讲了什么故事。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任务检查。采用加拼音读、去拼音读、领读、排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字词情况。同时在课件上出示难写的几个生字如“罐、舔、唾”等,师生一起分析字的结构,做出示范,请同学们练习书写,在此过程中强调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这样设计,一方面落实了识字教学的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我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这一环节。
(一)体会水的重要性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适时指导,抓住干涸、干枯、干渴等关键词语,从读中感悟干旱的景象。同时出示一组与之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当时的环境,并再次指导朗读(读中体悟,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感受神奇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最为神奇的是空水罐的变化。请全班学生默读二三自然段。
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探究学习,寻找关键词语:水罐。找出水罐一次次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学生以简练的语言汇报讨论结果。
(三)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这一部分重点讲解水罐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原因。
课件出示第一处变化的句子,请同学朗读。重点强调“累”、“竟”等字眼,让学生体会小女孩为妈妈找水的艰辛。我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也正因如此,水罐发生了变化:从空木水罐变成装满水的水罐。
出示第二处变化的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分析体会小姑娘即使自己口渴,依然舍不得喝,急切地想把水给妈妈。重点使学生理解“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等词语,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再次请学生朗读,读出小姑娘急切的心情。也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对妈妈的爱,使得水罐第二次变化: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
请女生齐读第三处变化的句子。着重分析小姑娘对小狗的行为,从中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关爱。引出水罐第三次变化:木水罐变成银水罐。
男生齐读第四处变化的句子。从母亲的话中体会母亲对小姑娘的爱,正是这份爱使得水罐再次变化:银水罐变成金水罐。
全班齐读最后一处变化的句子。通过分析小姑娘咽唾沫的行为使学生深刻感受小姑娘的口渴,同时强调“咽”的两个读音并进行组词。点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小姑娘当时的神情。深度分析在这种情境下小姑娘把水给了口渴的过路人,这份关爱别人的心使得水罐再次变化:金水罐中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这部分重点分析水罐的几次变化,学生抓住故事主线,同时指导朗读,让学生学会在读中体悟爱心的力量,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总结拓展
引导学生再次以水罐变化为线索,复述故事。思考为什么题目不用“神奇的水罐”,而用“七颗钻石”?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关心他人的好孩子。(总结全文,理清思路;结合实际,深化主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把课后字词写两遍,把这一童话故事讲给爸妈听。(体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罐
凑
舔
水罐变化:
变化原因: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仍满
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掉在地上水仍满——银水罐
小姑娘对动物的爱————爱心
银水罐——金水罐
妈妈对小姑娘的爱 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小姑娘对他人的爱
(黑板左上方呈现较难写的字词,中间通过水罐变化这一主线,穿起全文,理出脉络,一目了然,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四篇:《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友情”为主题。第一篇感悟“回报父母的爱”,第二篇体会“朋友间的友谊”,本篇进一步从“爱亲人,爱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识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并书写部分生字;第二课时精读品悟课文,感受文本的内涵,书写部分生字并拓展延伸。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说学情分析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所以很容易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伤,共欢喜。三年级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虽然阅读兴趣浓厚,但是对文章的感悟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因此,学习时应在原有阅读水平基础上,学习多种阅读方法,深入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以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罐”字的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3.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在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方面有所感悟。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方式,通过不同层次的读,不同形式的读,入情入境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再进一步带着感悟去读,读出自己的感悟,体会文章的内涵。
2、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并且在朗读实践中学习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五、说教学预设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导入新课,复习生词;
(2)整体感知,说说水罐神奇的变化,导出课文明“线”。
(3)精读理解,探究水罐变化的原因,感悟课文暗“情”。
(4)拓展想像,升华情感。
(一)导入新课,复习生词
我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的: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共同来学习《七颗钻石》。(板书)接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新词,其中需要特别注意“唾沫”一词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说说水罐神奇的变化,导出课文明“线”。水罐神奇的变化是贯穿童话故事的一条明线,也是学生在初读童话时最容易发现,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从这里开始学习容易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切入问题是“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罐子?”,之后,当学生说出这是一个神奇多变的罐子时,请同桌讨论水罐一次次发生着什么变化?并板书:空——满——银——金——(七颗钻石)——星星。理出课文明线。
在读这些句子时,巧妙抓住时机,在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本课重点生字词,其中,“罐”字笔画较多,字形结构不容易写好,为了让孩子写出汉字的形体美,我重点指导了“罐”字的书写。(板书)
(三)精读理解,探究水罐变化的原因,感悟课文暗“情”。
我非常欣赏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是理解的需要,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我这样过渡:水罐由空的变成满的,继而又变成银的、金的、跳出钻石变成星星,多么神奇的变化!投入你的感情读读课文,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个过渡语,同时包含了对学生的自学要求。这个自学要求同时也是教材课后的问题,以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让学生不仅去读,而且边读边体会,边体会边读,这是继初读——读正确,自由读——理线索之后更高层次的读——读出感悟。《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体会也许会很粗浅,也许只是一星半点,不必担心,这都是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而且会在后面的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所以这一环节,决不匆匆而过,而是给足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静心潜入文本,充分地去读、去悟。此时课堂的静是为接下来的精彩蓄积力量!
学生自读感悟之后进入交流研读环节。主要采取“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重点解决“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一教学难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为了不教。”在焦作市高效课堂教学原则中也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教会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比如在感悟“一天夜里,小姑娘一个人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段文字时,学生的感悟很容易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我就采用想象感悟法,用课件呈现这样的情景,引导孩子们想象:这样一个黑漆漆的夜里,小姑娘一个人走出家门为母亲找水,她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当学生充分想象,充分感悟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夜太黑,路太难走,小姑娘为什么不能等到天亮再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从中体会到小姑娘的坚强、勇敢和对妈妈深深地爱。学生在这样的想象感悟之后,纸上的文字已立体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再去读文字,就不仅仅是读文字了,而是在读文字背后的情感。正像歌德说的:“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纸面的文字,另一只眼睛透过文字,看到纸的背后。”
在读文、感悟、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感悟逐渐加深,此时教师问:“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水道,则渠成。总结,是爱。用一个大大的心形圈住这一次次的变化,文章的暗线得以揭开。
最后回归整体,配乐,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那神奇又感人的一幕。(范读)
(四)拓展想像,升华情感。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你们听,水罐里涌出的水在源源不断地流着,渐渐汇成了小溪、河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说说你想到的画面。这个环节一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爱心的神奇力量,感受到是爱拯救了地球;二来更加深刻地感知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并在想像说话中得以迁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熏陶,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打好底色。因此,我这样总结:是爱让人类得到了救命的水源,是爱让地球重新恢复生机。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那耀眼的北斗七星的时候,一定会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最后,师生共读老师有感而发写的一首小诗: 爱,是荒漠中的一眼清泉。
爱,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
爱,是孕育希望的泥土。
爱,是滋养万物的雨露。
一句简单的问候,是爱。
一支削好的铅笔,是爱。
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是爱。
那总也听不完的唠叨,也是爱。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课堂在这首小诗中而变得意犹未尽,引发学生课下关于爱的更多的思考。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条明线,体现了水罐的变化,一条暗线,揭示了水罐变化的原因。这样的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且揭示了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
第五篇:《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说课稿
贾家店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19课《七颗钻石》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内容来具体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他们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也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针对课文特点,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水罐的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为: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学法
《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故事,因此,我把焦点聚集在“水罐”的神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理解感悟,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这份博大无私的“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悟。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协助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复习字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读字词。(课件出示字词)(分行开火车读,组词)听写“罐,舔,凑,沫”四个难写易错的字。(两名学生前面写)(提示写字姿势)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情感渲染。(回顾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我们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次旱灾之大?(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干涸、干枯、焦渴)
(课件播放音乐)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读这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再次体会水的重要性。
(三)、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划出来,划好后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课件出示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水罐很神奇)(师板书:神奇)(课件出示“神奇变化”)
抓住“竟”字,体会“神奇”。(点击课件“竟”字)学生尝试朗读句子。(指名读,齐读,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朗读)
这么神奇的变化,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所有人,好吗?(师生共说,课件出示几次变化)
学生通过画、读,来充分感受水罐变化的“神奇”。
(四)、透过神奇,感悟“爱心”
水罐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它这么神奇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把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原因画出来,再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画句子,感受)画的时候可以用与上次不同的标记。如果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和同桌或前后桌商量一下。
1、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
(1)谁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一次神奇变化的原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句子,同时教师指导朗读。
小姑娘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为妈妈去找水,她的这份爱,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所以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2)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能体会到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吗?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朗读。(自由读,分行读,齐读,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朗读。)
2、感受到母亲爱小姑娘。
小姑娘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母亲呢?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生读)
3、感受到小姑娘很善良,很爱小动物。
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生读)
4、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小姑娘对小动物都那么有爱心。她的善良,爱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生读)
小姑娘自己不渴了吗?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如果是你,在水就意味着生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朗读,同时教师指导朗读。
小姑娘不仅关心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的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狗,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所以,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指名看着大屏幕说出几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课件出示变化原因)
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板书:爱心,课件出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一次次的爱心行动,才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交流感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爱心”升华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需要同学们帮忙解答,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和爱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小姑娘才对,为什么作者却让他变成七颗星星升向天空了呢?(生说)
(课件出示资料)(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作者希望爱心能够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课件:爱的奉献)
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我们来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生齐读)
借助歌曲,升华爱心。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六)、总结全文,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再次体会爱的力量。(师读题目,学生分行读)
2、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播放音乐)(生答,写话,读一读)
师总结: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好吗?
3、出示课后作业。(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学习小姑娘,做一个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人。
五、说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神奇 爱心
这节课的板书简洁明了,和多媒体课件结合,突出课文重点。
由于本人教学经验不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