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汇编)

时间:2019-05-13 09:5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律长征》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第一篇:《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

透过诗句领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课前板书课题)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了解长征

(1)师 :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生1:从1934年开始,1935年结束,经过了11个省。

生2:长征一共走了二万五千里。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1 湖南、广西等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3)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

(4)“七律”写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长征是这一首诗歌要写的内容,中间用一个间隔号分开,大家读的时候,要在这里停顿一下,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再读课题)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 师: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2.了解押韵。

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课文多熟练呀,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翻开课文136页,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4.理解诗意。

好,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适时理解下列词语:

①等闲:平常的小事。五岭:五座山岭。②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三军:指红军战士。③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④磅礴:气势雄伟 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5.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 不怕难)

6.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万水千山: A.红军长征,走的不是平坦的大路,而是要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大河,还要爬雪山、过草地,更要时刻准备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困难重重。B.远征难:

(有多远?二万五千里)这么远的路途,就靠两只脚走路,路途遥远,非常艰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你能把这征途读得更加遥远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只等闲: “等闲”是什么意思呢?(平平常常的小事。)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呢?

把跨越万水千山当作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的小事,在红军战士的眼里,这些困难太普通了。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我们读好前面这两个词语后,可以把后面部分读得轻松一些,这样就更能体现不怕难了。)

2.把远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当作平常的小事,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胸襟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到具体的诗句中去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吧。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当你读到“五岭逶迤”这个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边板画边介绍:五岭山脉,山势起伏,绵延1000多公里,一眼看去,除了山岭还是山岭。走这么远的路途,就是平坦的大路,也让人觉得艰难,更别说翻山越岭,更别说还得和敌人周旋。)

你能读读这个词语,读出“五岭连绵起伏”的感觉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你就能读得更好。)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

(师边板画边介绍:磅礴的乌蒙山,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有4200米,直插云霄。

4200米有多高?九峰公园旁的山最高的那一座有多高? 529米 这样一算,乌蒙山的最高峰就有7座这样的山叠起来了。

在脑子里把这七座山往上叠吧,看着这样的山,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1:哇,那这座山就太高了,爬得上吗? 师:从你的感叹中让我觉得山太高了,难。生2:这座山太雄伟了。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耸人云端的悬崖,这是写金沙江两岸的山势非常险峻,江水拍打着悬崖,渡江非常艰难。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也叫泸定桥,谁了解泸定桥?

②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1:哇,看一眼就叫人害怕呀!

生2:这样的桥怎么过呀,真让人心惊胆颤啊!生3:太让人害怕了。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

⑤谈感受:看了这场战斗,你有什么感受? 生1:这场战斗太激烈了!生2:红军战士真勇敢啊!生3:我为红军战士感到自豪!⑥读出感受

师: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回想起这场战斗还是心有余悸,但英勇顽强的红军还是克服困难,渡过天险,取得了胜利,读出你的感受。(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想知道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的吗?(出示课件:录音)

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当敌人的追兵赶到时,红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想到这里,红军的心理怎么样?(高兴)你能把红军的高兴读出来吗?朗读。

⑤是啊!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真是开心啊!读。(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1:我好象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雪,到处一片白色。生2:雪山很高,很滑。

示图,大家看,这就是终年积雪的岷山,海拔有4000多米。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我会觉得很冷。生2:雪山上很滑,很不好走。生3:雪山上还会有雪崩,非常危险。生4:山上很冷,可能会被冻死。

是呀,在茫茫的雪山之上,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由于粮食衣物缺乏,由于天气太冷,无数战士倒下去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巅,真是难哪!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 生1:翻过了连绵起伏的五岭。生2:翻过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生3:越过了险峻的金沙江。生4: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更喜指什么”(翻过了岷山)还指什么?

(翻过了岷山,红军长征就胜利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③透过这个“喜”字,你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坚强、勇敢、乐观)(板书:乐观)

④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⑤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乐观地看待这一切困难,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1.读全诗。

引导:这简短的五十六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2.积累,试背。

引导:老师从你们的诵读中听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听出了毛主席和红军战士革命必胜的乐观精神。读得这么好,能不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自由背背吧!(生自由背诗,指名背。)

3.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首。(出示课件,朗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4.你们想不想读?一起来读。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五、总结。

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代代传承。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第二篇: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堂实录】

一、导入,引出诗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长征)师:你们了解长征吗?

生:长征的路程非常的远,而且是很艰难的。生: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板书: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来,一起齐读诗题。生:《七律•长征》。师:(出示:课文)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天,他便在排以上的干部会上进行激情朗诵。请听——(音乐起)朗诵。师:想读读这首诗吗?

二、初读,读顺诗文

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6面,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时,老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来,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看看字音读准了没有,诗句读顺了没有?(同桌互读)

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啊!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词请了出来,(课件出示:五岭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岷山)你会读吗?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生词读准? 生: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师:读得真准。来,像他这样我们一起读。生: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师:很好,生词读准了,相信这首诗大家也一定会读了吧!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再读,理解诗文

师:字音读准了,诗句读通顺了,这是读诗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课件演示:诗句变色)你真的很会读书,很快就找到了诗眼。是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远征难 只等闲)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眼的理解吗?

生: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把万水千山看成是只等闲。师:看来诗眼中的一个词难住了大家。哪个词难住了你? 生:“等闲”。师:“等闲”这个词语我们经常用到它,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什么意思? 生:一般。生:平常。

师: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生:红军把经历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师:对!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山名和水名画一画。师:都找到了吗?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生:乌蒙。

师:对,还有谁有补充?

生: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师:山有五岭、乌蒙、岷山,水有金沙江、大渡河。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只经历了这几座山、几条河吗?能结合课后的资料来谈谈吗?(课件出示:长征资料)生: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18座山,24条河。

师:18座大山,24条大河,小山小河就不用说了。长征途中,红军要经历这么多的山水,经历这么多的困难,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几条河呢?猜猜看?

生: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它们只是万水千山的代表。师:真不错,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四、品读,感悟诗情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是呀!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自由地读读这一句诗,看看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呢? 生:我从磅礴一词看出翻越乌蒙的艰难。

师:对,你又从什么地方看出翻越五岭的艰难呢? 生:逶迤。师:(课件出示:五岭图)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座山岭。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 生:高大。

师:仅仅是高大吗?这五岭可是一座连着一座,伸向远方呀!你还会想到哪一个词? 生:连绵不断。

师: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 生:逶迤。

师: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 生:难!师:(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 生:高大。生:高耸入云。

师: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 生:磅礴。

师:磅礴就是气势雄伟,高大的意思。知道磅礴的乌蒙山到底有多高呢?海拔在3000米以上。黄石最有名的山是什么山? 生:西塞山。

师:知道他有多高吗?海拔只有170米。乌蒙山可是有20来个西塞山的高度。它不仅高,而且山势陡峭,极难行走。

师:你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评一评,读得怎么样?五岭的绵延,乌蒙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吗? 生:还未完全读出来,还不够难。

师:来,请你读,边读边想象五岭、乌蒙的样子,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可是绵延千里的五岭呀!这可是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呀!谁再来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读得真好,连绵不断的五岭,气势雄伟的乌蒙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果此时此刻,让你来翻越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难!

师:在红军的眼里,这还不算难。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没有吃的。

生: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

生:天上有敌机的狂轰滥炸,地上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师: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想想看? 生: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变成了滚动的泥丸。师:水面上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大家都看过;泥丸大家见过没有? 生:很少见。师:(手势比划)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丸”? 生:鱼丸子、肉丸子,更小的还有药丸。

师: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生:还未读出红军不把困难放在眼里的感觉。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是呀!逶迤的五岭变成了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变成了滚动的泥丸。(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色,“腾细浪”“滚泥丸”加点)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非常坚强。师:对,这就是无畏。(板书:无畏)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好一个无畏的战士。还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根本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师:对,这就是乐观主义精神。(板书:乐观)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好一个乐观的战士。来,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好一群无畏、乐观的红军战士。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啊!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课件出示:中心句)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是展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现红军克服战斗的艰难。(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这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师:你真会发现,这一暖一寒又是一组对比,(课件出示:暖和寒加点)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的山崖会是暖的,大渡桥上的铁索又会是寒的呢?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的?

生:水不断撞击云崖,磨擦生热,所以会是暖的。师: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用这一暖一寒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师: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能说说吗? 生:心里有点酸酸的感觉。生:心里有点痛的感觉。师:这就是“寒”,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是呀!这是浸染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呀——请你读!这还是诗人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一起读!

师: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 生:乐滋滋的、暖融融的、非常高兴。师:能把这种高兴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真好。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起读。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你看他把巧渡金沙江读得多欢快呀!你看他把飞夺泸定桥读得多悲壮呀!来,男同学一起读。(男)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女孩子一起读。(女)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呀,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呀!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读——(课件出示:中心句)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渡过欢快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齐诵,升华诗情

师:长征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长征书写了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再现了长征的壮举,再现了无畏、乐观的长征精神,同时也把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浪漫主义情怀表现了出来。现在,你们就是毛泽东,把这种英雄气概、浪漫情怀朗诵出来吧!自己先自由地练练。师:同学们练得真投入。来,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 长征》。师:长征壮举世人叹,长征精神永流传!长征歌曲大家唱。(播放歌曲《七律 长征》)想唱的同学我们一起唱起来。

师: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 乐观

第三篇: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一、课前

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歌曲,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 师:你都想到了什么? 生1:长征

师:你想到了长征,很好,注意把话说完整 生2:我想到了长征的艰辛。生3:我想到了长征的路很远。

生4:我想到了长征的路走得艰难,但不把它们当回事。

师: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长征。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开始上课!上课!

二、导入新课,交流资料,指导正音,感知大意。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长征的资料,把你交流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吧!生1:生读材料

师:这是长征的原因 生2:简介

生3:《金色的鱼钩》故事

生4: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师:看来,同学们找的资料真多。老师也找了一点资料,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图片,简介长征。)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心情格外激动,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学习这首《七律·长征》板书课题。自评:这里没有对七律这种诗体的简介。也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背诵前让学生自己发现律体诗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提示: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下面请大家们把这首诗读给同位听,不认识地教教他。生:合作读。

师:读得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老师合格吗?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指一生读:逶迤

磅礴

岷山

五岭

只等闲

腾细浪 师:这错误吗?

生1:磅礴读成Bang

师:自己改过来

出错的学生自己读。

生2:五岭

师:两个三声字连在一起怎么读?

出错的学生自己改过来。生3:腾细浪 rang

应该是Lang 指出错的孩子再读这个词。再找一人读这些词。

师:我们把这些词放回诗中,你还认识吗? 指一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谁能像她一样读得正确流利?再加一个小要求,要注意停顿。指生读。

师:读得不错。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词是不懂的? 生:读诗。

师:谁能把你的点滴的体会来跟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体会到了红军是什么困难也挡不住的。生:我知道了红军翻过了好几座,好几条河。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万水千山。

师:真棒!红军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么你们能从诗中找一下,作者都选取了哪几座哪几河作为代表呢?

生: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订正:大渡河)、岷山 师:五岭指的是一座山吗? 生:不是,是五座山岭。

师:那么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逶迤 生:磅礴 生:只等闲

师:逶迤不是很明白。书上说:“五岭逶迤”,看这幅图,什么样子? 生:连绵起伏的样子。

师:你真会学习!五座山岭连绵起伏,用诗中的词来说,就是——逶迤。师:再看这幅图。图中的乌蒙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这座山很大。生:这座山挺陡的。

师:山这么大,这么陡,占地面积这么大,用诗中的词就是——磅礴。在字典中有两个解释,应该选取哪一个呢?(第一个)。那你们能用第二个解释组一个词吗?气势——磅礴。

师:作者选取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岷山做为代表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万水千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逶迤的五岭山脉。

三、学习诗文,感受红军的大无畏和豪迈乐观的革命气概。

(一)学习三四行

1、指导学习第三行。(1)指名二名学生读。(2)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在红军眼里,五岭山根本算不了什么.师:那算不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细小的波浪。师:五岭逶迤,可在红军眼里就是一些细小的波浪。你过这样的小河,会害怕吗?(不会),相反你会觉得很轻松,哪一个字能体会出来? 生:腾。因为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很轻松。

师:是呀,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是一些细小的波浪,就像腾云驾雾一样轻松自如。让我们一起读出红军的轻松。生:齐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学到的方法来体会一下这句话该怎么读呀?

2、学生自学第四行。

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是路上的一些小小的泥丸一样。师:可以读出来吗? 生:读。

师:谁还想再来试试。生:读。师小结: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没有阻挡住红军前进的脚步。那么来到万水,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学习五六行。

1、师:谁能先自己试着谈谈自己的体会。生:有难度。

2、指导学习第五行。

(1)“暖”字写出了什么呢?

师:出示图片,读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沙江很难过。

师:是啊,金沙江很难过,很险。可红军战士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呢?请同学们读下面的故事。生:自由读。

生:红军战士很聪明。

生:红军战士不费一枪一弹,很轻松。

师:是啊,金沙江那么险,但红军战士却轻松地巧渡金沙江。所以我们说:金沙水拍——云崖暖。暖的是什么?(是人的心)指生读。

(2)自己试着理解第六行。

师:看到“寒”字,你猜发生了什么? 生:可能牺牲了很多人。

师:出示图片,底下是湍急的水流,两岸是悬崖陡壁,要想过大渡河,只能走这十三要寒光闪闪的铁链。本来桥上是有木板的,可是敌人已经提前拆除了。看到这铁链,你有什么感受?

生:红军要过大渡河太难了,只能靠这十三根铁链。生:让人看着很寒心。

师:心惊胆寒。让我们回到当时,去看看红军战士怎样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红军战士过河太难了。

生:我想对牺牲的战士说一声:谢谢!

师:谢谢。是他们用生命做代价为我们打通了北上的道路,是他们用生命做代价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

师:当我们看到这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我们说——生读。

师:当我们看到在这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上,红军战士奋勇向前,我们说——生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

师:一寒一暖,一悲一喜,无不向我们昭示着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万水千山都是—— 生:平平常常的小事。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只等闲。

师:只等闲什么意思? 生:平平常常的小事。

师:面对着逶迤的五岭,我们说——生读。师:面对着磅礴的乌蒙山,我们说——生读。师:你体会到红军战士怎么样?

生:我体会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生:我体会到红军战士豪迈乐观的精神。师:板书。师:齐读一二行。生:齐读。

师生合作读三至六行。

(四)学习第七八行。师:红军战士穿越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就在眼前,让我们翻越最后一座茫茫雪山。出示最后两行。师:谁来读一下? 生1:读

师:谁想再读? 生2:读。

师:这句诗应该怎么读? 生3:应该读得高兴。师:为什么?

生:马上要胜利了。你读出来吧。生4:读。

师:这里的三军指什么?

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师:古代有左军、中军、右军,现在有海陆空军,我们就用三军来代表所有的军队。

师:胜利就在眼前,高兴地读出来吧。生:齐读。师:小结。

师:想不想听一下谱上曲唱出来的歌?要求是:只能听,闭上眼,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放歌曲《七律·长征》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过连绵起伏的五岭时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这战士在大渡河上面的铁索上艰难地爬行着。我想说:谢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新中国。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坐船渡过金沙江的场面,他们脸上都带着笑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你的想象,带着你最想说的话,齐读《七律长征》预备齐!

生:齐读。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两个作业,你可能选择一个去搜集资料完成。第一:在长征途中遇到了万水千山,不仅环境险恶,而且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但在这首诗中,毛泽东同志对敌人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第二个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毛泽东的诗词,继续感受他做为诗人的情怀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下课!

第四篇: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长征)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生:爬雪山,过草地„„

师:(小结)是啊,在这万里征途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长征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被这些故事感动了,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长征的资料(点击课件:过草地、长征图),播放歌曲《七律.长征》,请听范读。

师:(小结)就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板书)主席挥笔写下了这首旷世史诗,七律(板书)长征。

二、理解诗意,诵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体会主席用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读诗)

检查读诗情况:(指名分句朗读)

师:哪一位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诗风采?(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1、师出示学习要求:

(1.)同桌合作学习。(2.)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2.交流(1)指导领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整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击课件,出示这句诗)

师:同学们齐读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万水千山(板书)

生:远征难(板书)

师:请同学们到诗中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万条河、千座山?(学生边度边找,师检查,总结出诗人用的是夸张手法)

师:你能读出红军长征路途的遥远与艰难吗(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2)指导领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主席在诗中写到了哪几座山?

生:五岭山、乌蒙山、岷山

师:(点击课件,出示五岭山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五岭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山?

生:连绵不断,群山相连

生:绵亘蜿蜒

„„

师:所以主席说五岭逶迤,你能读出这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吗?(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点击课件,出示乌蒙山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蒙山?

生:雄伟高大,山势险峻

生:直插云霄

„„

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乌蒙山的磅礴气势?(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点击课件,同时出现两座山的图片)站在这样的山脚下,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师:假如让你徒步穿越这些山呢?(不敢想象,太可怕了)

师:可红军怕不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生:腾细浪,走泥丸

师:(过渡)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卷着的细小波浪(简笔画,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滚动的小泥球(简笔画,小泥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红军很乐观。(板书,乐观)

师:(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出这种感觉。(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多少座这样的大山?(18座)站在一座山脚下,咱们都望而生畏,18座呀!一路长途跋涉是何等的艰难啊!可红军却说(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

(3)指导领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咱们再来看红军长征途中跨过的河!(课件出示:金沙江图片)请你来介绍眼前的金沙江。

生:两岸悬崖峭壁

生:两岸的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地势险要。

师:过这样的江对于装备简陋的红军来说是何等的艰难?诗人却用了一个“暖”字,有谁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生无人回答)(师口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红军不费一枪一弹机智的度过了金沙江,他们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所以主席用了这个“暖”字。读出这种感觉来(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指名读、齐读,师评价)

师:大渡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铁索桥图片)你看到了一座怎样的桥?桥下的水流又让你的心里充满了什么?(学生看图交流)

师:站在岸边往下看,你心里充满了什么感觉?

生:心惊胆战

生:一不小心掉到河里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

师:冰冷的铁索,湍急的水流,看上一眼我们都不寒而栗了,再加上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要渡江谈何容易!想看看当年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想,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精彩片段)说出你此时的感受。

生:很悲愤,很伤心,非常难过。

师:读出这种感受(课件出示,大渡桥横铁索寒)

小结:同学们,同样是渡河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经历,你能通过读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感受吗?(指名读,评价)

师:同学们,长征途中红军渡过的河翻过的山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在红军眼里仍然是(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

(4)指导学领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课件出示岷山千里雪图片)同学们,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翻过千里雪山你敢吗?(不敢)那红军翻越这样的山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有被雪埋没的危险。

生:有滑向无底深渊的危险。

„„

师:这些危险对于红军来说是“只等闲”,从哪个词中可以读出来?(学生回答“喜”)

师:请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找一找红军遇到了哪些喜?(生交流,翻过这座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胜利队伍中的小红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你的心情会怎样?(兴奋、激动)

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生齐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胜利的欢呼,请把你们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决心化为这句诗吧!(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齐读)师:同学们,让我们为红军战士奏响胜利的凯歌!请欣赏歌曲《七律长征》(课件:播放视频)

师:请同学们起立,把《七律长征》印在我们的心里。(课件出示整首诗)

三、根据你的理解,给图片配上诗句。

四、升华感情,总结拓展。

同学们,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这样的豪情万丈,气势磅礴,成为不朽的史诗。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主席在长征过程中写下的其它诗篇,由小组长带领大家开展朗诵比赛。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祖国的蓝天下幸福地生活,当你遇到困难时请回想一下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困难吧!希望你们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勇往直前!

第五篇:《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优质公开课教学实录

1.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

(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了解押韵。

(出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

生:除了“浪、雪”以外,其他字的拼音韵母都师“an”。

师:是呀,这样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翻开课,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刚才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出示下列词语:

①等闲:平常的小事。

⑤五岭:五座山岭。

②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⑥三军:指红军战士。

③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

⑦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④磅礴:气势雄伟

⑧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

4.师: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师: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长、险

……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

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

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通过“逶迤”和“磅礴”体会“千山”的险峻

(2)补充资料体会体会“千山”的险峻,学生补充资料,教师补充资料。

(3)师: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山高坡陡、很难上去,一脚踩空就很危险。

生:上面荆棘丛生,还有野兽出没。

生:食物不足,缺水。

……

(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长征难,可想而知!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不怕山高,不怕危险。

生:红军战士很乐观

……

(5)情境引读,深化感受:

a(出示长征图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疲惫的身躯被划出了带血的伤痕,可是红军战士一直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面对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红军战士仍然没有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总是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纷纷倒下,红军战士擦干血泪、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下一句?

C:“金沙水拍云崖暖”

(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

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师: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

生:因为当时天很热吧。

生:红军巧渡金沙江,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

师: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生齐读。)

D:“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生读)

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生读)

生: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

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生齐读)

师: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生读)

师: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生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

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E:“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会“喜”的内涵

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生齐读)

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2)读出红军的欣喜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生齐读)

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生:不是。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

生:长征是一段历史……

生:长征是一种精神……

下载《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001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教案 编写:仇恒亮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案例 及反思 福利二校 张素雪 教学案例: (1)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边演示课件(音乐:《长征组歌》中的《大会师》乐曲 图片 五岭山脉、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七律长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赏析 1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

    七律长征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