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名句选录

时间:2019-05-13 09:2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礼记》名句选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礼记》名句选录》。

第一篇:《礼记》名句选录

《礼记》名句选录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精辟名句,集录于此,与朋友们共赏。

二戴“世居魏郡斥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今成安县北乡义村人。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坊记》)【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中庸》)【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第二篇:《论语》名句选录

《论语》名句选录

(共50句,附“注”、“译”或“评”)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 释: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注:①[传]chuán动词作名词,老师的教授。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①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注:①[正]匡正。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6、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译: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7、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注:①[周]以道义团结人;②[比]bì,以暂时共同利害相互勾结。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9、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篇》

译:攻伐异类,批判不正确思想,那么这个错误思想的祸害也就从此根除了。

1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①,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篇》 注:①[淫]过度而失当。

11、子谓《韶》①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②,“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篇》

注: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武》]周武王时乐曲名。(周武王讨伐商纣,尽管是正义之战,但孔子认为“未尽善”。)

1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 译: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3、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篇》 注:①[喻]明白。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1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①。” ——《论语·里仁篇》 注:①[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1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篇》 译: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1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 注:①[讷]nâ迟钝。(此句与《学而篇》“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一致)

1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 译: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1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20、季文子三①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②,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篇》

注:①[三]概述表多次;②[再]两次。(宦懋庸《论语稽》说:其思之再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

2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①。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篇》 注:①[不贰过]不再犯同样的过失;②[亡]wú,同“无”。

2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篇》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

译:朴实多于文采,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相当,这才是君子。(文质彬彬,后来多用来指人文雅有礼。)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

2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篇》 译: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2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注:①[乐](旧读yào),喜好、爱好。

2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译: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追求的人。

28、子曰:“默而知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注:①[知]zhì,同“志”,记住。

2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篇》 译:品德不修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事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啊!

3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篇》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②[悱]fěi,口欲言而未能;③[不启,不发]——孔子自述其教学方法:受教者有求知的动机,然后去启发他。

31、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信。注:①[文]历史典籍;②[行]xìng,道德行事。

32、子曰:“饭疏食①饮水②,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

注:①[疏食]粗粮;②[水]冷水。(古汉语中“汤”为热水,“水”为冷水)

33、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论语·述而篇》

注:①[叶(旧读shâ)公]楚国贤者;②[奚]为什么;③[云]如此;[尔]罢了。

34、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 译: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3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①。” ——《论语·述而篇》 注:①[戚戚]局促忧愁的样子。

3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译: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又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3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

3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篇》

译: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深入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我后面了(形容学问高深而不容易捉摸)。” 40、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②志也。” ——《论语·子罕篇》 注:①[三军]周朝制度,诸侯中大国可以拥有军队三军,因此“三军”为军队通称;②[夺]改变。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篇》

42、子绝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③,毋我④。——《论语·子罕篇》 注:①[意]臆测;②[必]武断;③[固]固执;④[我]自以为是。

4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译:身居上位者行为廉正,不用下命令,大家也会跟着行动;相反,自身不廉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大家也不会服从的。

44、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 注:[和]和谐共融又有独立的思考;②[同]盲从附和。

45、子曰:“君子泰①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 注:①[泰]安定平和,沉着冷静。

46、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论语·季氏篇》 注:①[谅]这里指诚信的人;②[便辟]这里指外有威仪,内无真诚的人;③[善柔]指过于谄媚的人;④[便佞]指巧言善辩的人。

4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①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 注:①[更]改正。

4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①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篇》 注:①[不必]不一定。

49、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篇》 译:面对行仁义之事,不该谦让。

50、子曰:“巧言乱德①。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 注:①[巧言乱德]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

第三篇:论语孟子礼记常考名句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礼记》名句选录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论语》必背名句50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朝闻道,夕死可矣.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0食不厌精,脍不厌细.3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7言必信,行必果.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3.小不忍,则乱大谋.44.道不同,不相为谋.4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46.既来之,则安之.4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4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5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孟子》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彼一时,此一时也。

8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1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5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尽信书,不如无书。

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4仁者无敌。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1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3养心莫善于寡欲。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四篇:《礼记》

幻灯片1

《礼记》

幻灯片2

《礼记》简介

 内容:

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记录战国秦汉间儒家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 (早期《论》;晚期《孟》《礼》)

作者:非一时一人之作。大率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及后学及汉代学者所记。

 价值:内容复杂,糟粕颇多,但资料宝贵。

幻灯片3

作为《三礼》之一的礼记

 “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汇集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典籍,涉及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东汉郑玄曾经分别给这三书作注,故有“三礼”之名。 在三礼之中,《仪礼》大约在汉代就被列为儒家经典。唐代开始加上了《周礼》和《礼记》,设三礼为经,列入“九经”。

幻灯片4

《周礼》

 《周礼》主要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是根据儒家的理想治国方案加以增减汇编而成的。

 共有六篇,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象征着天地四方六合,体现了中国“以人法天”传统的思想。

幻灯片5

《仪礼》

 《仪礼》,又称《礼》、《礼经》、《士礼》。《仪礼》大致形成于西周末春秋初,相传由孔子编定为十七篇。其所记载的礼仪内容依次为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是维系调谐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一整套礼仪制度,涉及人生婚丧嫁娶与贵族间社会交往或外交活动的礼仪,系统而完备。

幻灯片6

《禮記•曲礼》:

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 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幻灯片7

《礼记》的分类     梁启超将《礼记》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通论礼仪及学术者,有《礼运》、《乐记》、《大学》、《中庸》、《儒行》等篇; 专门解释《仪礼》者,有《冠义》、《昏义》、《射义》、《燕义》、《聘义》等篇; 阐述和考辨古代制度礼节者,有《王制》、《曲礼》、《玉藻》、《月令》、《丧服大记》等篇;

 杂记孔子及其弟子、时人的言行杂事者: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等; 专记名言名句者:《曲礼》、《少仪》、《儒行》等。幻灯片8 高小方《古代汉语》总结《礼记》现实意义

(《礼记·檀弓》文学之美) 现实意义:

 《礼记·学记》记载古代学校制度和教学方法。

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乐记》我国第一部美学专著。 《王制》记爵禄,朝聘,养老诸制。

 《月令》物候学,记四时气候与相应措施。(竺可桢《物候学》) 《礼运》记大同、小康之说。 《坊记》记孔子论政。 《表记》记孔子论修养。

 《儒行》记儒者衣食、起居和品德。 《中庸》记中庸学说及治学方法。

 《大学》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 《曲礼》杂记儒者日常行为准则

幻灯片9

版本及流传

 《礼记》原有两种本子,均为汉代人辑录:  一是戴德的《大戴礼记》,将刘向所收集的一百三十一篇综合简化,原存八十五篇,到唐代只传三十九篇。

 二是戴德之侄戴圣《小戴礼记》删减《大戴礼记》,并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共得四十九篇。即现在通行本。故通常称《礼记》者为《小戴礼记》。

幻灯片10       东汉末年郑玄注解《小戴礼记》,唐孔颖达作疏。即《礼记注疏》,为最通行本。其它重要版本:

元代陈澔《礼记集说》; 清代朱彬《礼记训纂》; 清孙希旦《礼记集解》

在宋代,理学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幻灯片11

礼运 大同篇

 鄭玄:“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旋之道”。 實際上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點,幻灯片12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与:破读去声,参与;  蜡(zha去声):古代国君年终的大祭祀;  宾:陪祭者;

 張永言謂當讀為“賓事畢”。賓,儐也,孔子執儐相事。儐為導引賓客或以禮迎賓(的人)。按,王肅《孔子家語·禮運》:“孔子為魯司寇,與於蜡,既,賓事畢,乃出遊於觀之上。”正作如此讀。 遊:“游”的异体字;

 观:破读去声,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又名阙。 喟然,感歎、歎息貌。

 盖:表推断的副词。大概。

幻灯片13  《尔雅 释宫》:“观谓之阙”,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宣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汉代的阙 幻灯片14

蜡/蠟/臘/腊/字

 音qū之“蜡”、音zhà之“蜡”以及音là之“蜡”為同形字。 蜡:1 zhà

年终祭名。周曰蜡,秦曰臘,《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禮記·雜記下》:“子貢觀於蜡。”鄭玄注:“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祭也。”

 2.qù

蜡,蠅 也。《說文·虫部》:“蠅?也。段注:“蠅生子爲蛆。蛆者俗字,?者正字,蜡者古字。已成爲蛆,乳生之曰?,曰蜡。” 《周禮·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若有死於道路者,則令埋而置楬(同“揭”)焉,書其日月焉,縣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孫詒讓正義:“蜡,骨肉腐臭,蠅蟲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幻灯片15

 蠟:《廣韻·盍韻》:“蠟,蜜蠟。”音là。本義是動植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如蜂蠟、白蠟、石蠟等。後簡化作“蜡“

幻灯片16

幻灯片17

幻灯片18

臘、腊

 《辞源》:

 周时臘与蜡各为一祭,臘祭祖先,蜡祭百神、秦汉改为臘。„„汉臘行于农历十二月,故后世以十二月为臘月。 有引申为岁末。 又腊肉与臘肉:

 腊肉:干肉。臘肉:冬季腌制的肉类。 臘八粥。 漢字簡化後,“臘”字作“腊”。 “蠟梅”今作“腊梅”,本當做“蜡梅”。蓋發生了理據重構,蠟梅色似蜜蠟,故叫蠟梅。但蠟梅開在冬末,故又重構為“臘梅”。

幻灯片19

幻灯片20

叹-嘆-歎

 二字本非異體,後用法漸趨一致

幻灯片21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言偃: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 何叹:宾语前置

 大道,指原始共产社会的那些准则。     行,實行。

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用爲時間分句。三代,指夏商周。英:禹汤文武。

未之逮:之,代词,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前宾语;

逮(dài)《說文·辵部》:“唐逮,及也。从辵隶聲。”本義追上,趕上。“唐逮”為古語。

 焉:兼詞,於此。

幻灯片22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    

天下为(阳平)公:成为公共的;

与:本義依《說文》是黨與,實當為“舉起”。很多學者認為“與”的本義是舉起,“舉”為“與”加手形(隸變作)之分化字。《說文》所釋並非本義。

依王引之《经义述闻》這裡通“舉”,推舉。其它义也有相通时:1)比如舉動、舉止。《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俞樾《群經平議·周語一》:“與,古通作舉。少曲舉焉,謂無委曲之舉動也。”

幻灯片23  2)記錄、登記。《韓非子·內儲說下》:“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問鄶之豪傑良臣辯智果敢之士,盡與其姓名。”俞樾《諸子平議·韓非子》:“與,當作舉„„爲悉記録其姓名矣。”  講,《說文·言部》:“和解也。从言冓聲。” 《戰國策·齊策二》:“秦攻趙,趙令樓緩以五城求講於秦,而與之伐齊。”高誘注:“講,和。” 引申爲講說、商議、演習,又引申爲講求,注重。《論語·述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此處正用此義。講信,講求信用。 脩 –修 通假 段注:“脩,脯也。按此統言之。析言之則薄析曰脯。捶而施薑桂曰段脩„„經傳多假脩爲修治字。”调整人际关系使之大道和睦。

幻灯片24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 有所终:《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終。”《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送其終也。”李善注:“終謂終沒也。”(為死者辦理喪事)有所終,等於說有善終。所:代词。 长,破读上声;等於說有使成長的各種條件、措施。

幻灯片25

. 老、壮、幼:形容词用如名词;  矜,通“鳏”;  分,(名词)破读去声,职分、职务;  归:出嫁,这里指夫家。《說文·止部》:“女嫁也。” 《易·漸》:“女歸,吉。”孔穎達疏:“女人„„以夫爲家,故謂嫁曰歸也。”

幻灯片26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货:《說文·貝部》:“財也。从貝化聲。”本義指財物,金錢珠玉布帛的總稱。 恶:(如字);去声;阴平,疑问代词。 藏:《說文新附·艸部》:“匿也。”

 弃:说文:捐也。又手部曰:捐,棄也。即扔。 身:自身。

幻灯片27 是故 謀 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是故:慣用詞組,由代詞“是”和連詞“故”組成,“是”起指代上文的作用,“故”在句子或語段間起連接作用。 謀,《說文·言部》:“慮難曰謀。从言某聲。”本義是謀慮、謀劃。此處指奸詐之心。 闭:《說文·門部》:“闔門也  興《說文·舁部》:“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 亂,指犯上作亂,造反;賊:害人。作:兴起也。

 而,連詞。用在主語、謂語之間以強調主語,含有“竟然”、“卻”之意。

幻灯片28  外户:解一:王注“外,用如動詞。外戶,從外面把門扇合上。閉,用門閂插門。”  解二:鄭玄注“外戶而不閉”為“禦風氣而已”,內戶為內室之門,外戶即住宅外門,常指臨街之門、大門,不用解釋為動詞。„„外戶不閉”謂室無貯藏或太平安定。如《呂氏春秋·慎大覽》:“故周明堂外戶不閉,示天下不藏也。”即太平安定,雖外戶而不閉,僅“禦風氣而已”,也即夜不閉戶之意。 解三: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处在„„外;“外户”为出门;

幻灯片29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隱,《說文·踏部》:“蔽也。

 货、力:名詞用如动词,捡财物、出力气;4为,破读去声;  大人世及:天子诸侯的权位父子相传、兄弟相及;  大人指天子诸侯,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为“及”。 “世及”为介词“以”前置宾语, 城:内城 / 郭:外城 / 沟:壕沟 / 池:护城河

幻灯片30  紀,纲纪。准则。《說文·糸部》:“絲別也。从糸,己聲。”本義是絲縷的頭緒。《墨子·尚同上》:“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引申為事物的端緒。又引申為治理。《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鄭玄箋:“以罔罟喻爲政,張之爲綱,理之爲紀。” 再引申為綱領、法度。 以正君臣„„:(承上省)以〔礼义〕正君臣;

 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動用法,即“使„„正常”。 篤,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即“使„„純厚”。《說文·馬部》:“馬行頓遟。从馬,竹聲。”本義是馬行箸實而遲緩。引申有堅實義。 里,《說文·里部》:“居也。从田,从土。”本義是供人居住的鄉村宅院。這裏指有關耕種和居住的制度。

幻灯片31  以賢勇知:把有勇有謀者當作賢人。賢,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賢。 知—智古今字(zhì),聰明、智慧。當時盜賊並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 “以功為己”:原注:“立功作事,只是為了自己,不為他人(依孔穎達說)。”不妥。解二:王彥坤謂“以功為己”與“以賢勇知”句法同。“賢勇知”是“把有勇有謀的當作賢人,賢,用如動詞,意動用法”,則此“功”也當是名詞用如意動,“功為己”即是說“把為己者當作功臣”

幻灯片32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 用是:因此,由此;

 用,介詞,由於,因為。王引之《經傳釋詞》:“用、以、爲,皆一聲之轉,故‘何以’謂之‘何用’,‘何爲’亦謂之‘何用’。”清黃宗羲《亡兒阿壽壙志》:“兒之所以夭者,用早慧也。”“用”與下句“由”義同,也使用了“變文同義”的修辭方法。

 “謀用是作”中的“是”和“兵由此起”的“此”字,都代表上文“今大道既隱„„以功為己”這段的情況。兵,本義是兵器,這裡指戰亂。

幻灯片33

 選,选┏(如字)(动词) ┗(xuan去声)(名词)杰出的人物

 這裡是“成為其選”的意思。指選拔出來的傑出人物。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因此成了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

幻灯片34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為殃,是謂小康。”

 以〔礼〕著其义;以禮来彰显他们符合禮儀道德規範的事。 著,形容词用如使动;《禮記·樂記》:“好惡著則賢不肖别矣。”引申為顯露。“著其义” 和“著有过”两处  考: 《說文·老部》:“老也。引申为成全。《禮記·禮運》:“禮義以爲器,故事行有考也。”鄭玄注:“考,成也;器利則事成。”

 刑:法则,这里名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刑仁,以合於仁的行為為法則。 講,講求、提倡。見上文注。讓,不爭。

幻灯片35  示:与“视”同源;《康熙字典》又與視通。《詩·小雅》視民不恌。《箋》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禮·曲禮》幼子常視毋誑。《疏》示視古字通。《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 一为看, 由,动词,使用。此:指礼。 执,后作“势”;在执者:在职位上的人;

 去:本義是离开。引申指罷免,黜退。意念被動句,被罷免。 众以为殃:以统治者不用礼为祸害。 小康:小安

幻灯片36

教学相長(学记)

 郑玄:“名曰《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 教(去声),教导;

 长:1.破读;2,用如使动,  使(对方)有长进、发展;

幻灯片37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 幻灯片38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假设性让步连词,即使;  嘉肴:亦作“ 嘉殽 ”;元代以后又作“佳肴”,此泛指鱼与肉。 肴:《说文》段注:“啖也。折俎謂之肴,見左傳,國語。豆實謂之肴,見毛傳。凡非榖而食曰肴,見鄭箋。皆可啖者也。按許當云啖肉也。謂熟饋可啖之肉。今本有奪字。从肉爻聲。胡茅切。二部。按今經傳皆作殽,非古經之舊也。”

 旨:味美;旨为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幻灯片39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到顶了→最好的;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引申为最好的。

幻灯片40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然后:复合虚词,“然”本为代词,义为“如此”“这样”。“然后”即“如此而后”。做连词。连接分句,表两事情时间或条件的承接。 困:没搞懂的地方;  自反:反求之于己。 自强:(如字)(形容词)(上声)(动词)①勉强 ②督促, ③(副词)竭力、极力;

幻灯片41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 兑(yuâ)命, 今本《尚書·説命》:殷高宗任命傅説(yuâ)做宰相的文件;  学(xiào)学(xuã)半;教占了学习的一半;  学(xiào),教导,后作“斅”; 

其:语气副词,大概,委婉语气;

 其此之谓乎:之(助词)帮助构成前宾语;

幻灯片42 博學(中庸)

郑玄《目录》曰:“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极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此于《别录》属通论。”

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幻灯片43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幻灯片44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状语:博(广泛地)学,审(详细地)问,慎(慎重地)思,明(明确地)辨之, 笃行;笃(从马,竹声)古音信息,上古汉语中,知组→端组;(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  朱子章句集注:

 此诚之之目也。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幻灯片45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一、百、十、千,数词用如动词,选动词很重要,成语“人一己百”; 

能之:“能”字直接带宾语;  虽(假设性让步连词):即使。

幻灯片46

朱子章句集注:

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明者择善之功,强者固执之效。吕氏曰:“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于明,柔者可进于强。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学,亦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盖均善而无恶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也,人所异也。诚之者所以反其同而变其异也。夫以不美之质,求变而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卤莽灭裂之学,或作或辍,以变其不美之质,及不能变,则曰天质不美,非学所能变。是果于自弃,其为不仁甚矣!”

幻灯片47

誠意(大學)

 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於《别录》属《通论》。”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於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意为始。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幻灯片48

“诚意”

 儒家思想: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正,用如使动,使心无杂念、思想纯正)。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幻灯片49 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幻灯片50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诚其意:诚,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诚实”。意:意念,念头。 如(喻词)

恶(wù)恶(â)臭(xiù) 臭,嗅【动词】。嗅也用作嗅的结果:气味  嗅→(中性)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此之谓自谦(qiâ),通“慊”,满足;  慎其独,(广义的非支式)对于自己的独处是谨慎的;

幻灯片51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閒:① jian1,后作“间”,古今字 

②jian4,后作“间”,古今字 

③xian2,后作闲,古今字。

如 辟:①僻②譬③避④闢)

 厭:① ya,后作壓【如,壓胜,壓胜钱——汉代就有的一种颈部装饰用,起先主要用于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

②yan4声:吃饱,后作“饜”; 

③yan3,后作“掩”,厭然:闭藏貌,躲躲藏藏。 掩,古字“揜”

幻灯片52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诚于中,形于外;诚、形,名词用如动词,有实实在在的念头存在;表现;十:许多;  其:a.(jī)(名词)后作“箕”;(句末语气词)“夜如何其?夜未央。”  b.(qí)(代词)他的、他们的、自己的;特指指示代词)那种合适的:各得其所;

(语气副词)大概:“其此之谓乎?”劝勉,还是:“吾其还也” 该是多么:“其严乎!”

(时间副词)将;  c.(qǐ)通“岂”。

幻灯片53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 十:甚言其多。 严:严肃可谓。

幻灯片54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润,(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光采、光辉;  心广体胖(pán),与胖pàng为同形字,体态安详;

第五篇:选录如何造句

选录拼音

【注音】: xuan lu

选录解释

【意思】:选择收录(文章)。

选录造句:

1、参观当地的音像店,选录对方喜欢的歌手音乐。

2、以下仅仅是清单的选录,未来50年我的灵性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3、四分之一的动物拥有多个电影选录片段,创建的成套资料库中还有500个独立的影片。在其中一些影片中,戴维爵士还非常年轻。

4、但由于检索体系在选录我国科技期刊文献存在不全面性,所以其评估和参考只有相对意义。

5、他选录了报上文章中的几段,在会议上念。

6、他选录的文件很有价值,应该推荐给大家看看。

7、第二、改革开放以前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录及其读解情况介绍和分析。

8、这一时期的选录和解读主要受政治局势的左右,为政治革命服务,作品教学被放在次要地位。

9、考察《文选》所选录的中古作家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该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各地文学盛衰变化的情况。

10、本课程主要是以作业单元中整套的学生专题及选录的课堂讲稿为特色。

11、创刊号除刋载「城市文学创作奖」的得奖作品外,还选录了城大师生和校友的创作、评论和译介作品。

12、文章从分析SCI选录期刊的标准入手,探讨了论文被SCI收录的投稿策略。

13、《古诗归》选录陶渊明诗作数量最多,且评价极高。

14、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古典诗文之中,包蕴着丰富的儒家人格思想,是我们今天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的思想资源及精神营养。

15、兹选录部分学人的评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了解《全宋文》的基本情况。

16、由此可以看到骈文特殊的叙事方式,并帮助理解《文选》选录作品的艺术标准。

17、唱片公司选录了他不同时期的歌曲。

18、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一些《左传》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十分有益。

19、录制介质包括一个具有选录流文件和与选录流文件关联的选录信息文件的数据结构。

20、该选录流文件至少包括静止图像的视频数据,该选录信息文件至少包括一个入口点映射表。

21、书中选录的案例都经悉心筛选,案例的翻译工作亦非常严谨及极具专业水准。

22、然而当前对于唐代蝴蝶诗的研究,仍主要表现为作品的选录和赏析,尚缺乏对其整体、系统的研究。

23、他选录了报上文章中的几段,在会议中念。

下载《礼记》名句选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礼记》名句选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军训心得体会选录(范文)

    军训心得体会选录 篇一: 当标着横幅的旗子在空中飘起的时候,当教官的哨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紧张而又严肃的军训开始了。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我们这些刚踏入大学殿堂的莘莘......

    军训心得体会选录

    军训心得体会选录 篇一: 当标着横幅的旗子在空中飘起的时候,当教官的哨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紧张而又严肃的军训开始了。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我们这些刚踏入大学殿堂的莘莘......

    军训心得体会选录

    军训心得体会选录 篇一: 当标着横幅的旗子在空中飘起的时候,当教官的哨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紧张而又严肃的军训开始了。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我们这些刚踏入大学殿堂的莘莘......

    致谢词选录

    仅供参考,注意保密 致谢(李晶) 时光如梭,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我即将走完这漫漫的自考长路。但是自考的结束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只是一个逗号,它为我今后的教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语言......

    新春对联选录

    新春对联选录 1.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2.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3.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

    历年高考题选录

    历年高考题选录—情态动词(1990-2006) 1. He ______ you more help, even though he was very busy. A. might have givenB. might giveC. may have givenD. may give 2. Jenn......

    礼记教案

    礼记之礼仪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国学......

    礼记教案

    《礼记》一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