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

时间:2019-05-13 09:1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

第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

《我的母亲》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我的母亲》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写了这篇文章,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在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一阵心酸,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接着我再来说一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体会“生命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结合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重点说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2、体会“生命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为:体会“生命的教育”。

接着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老舍先生回忆了他的母亲让学生说一说文章围绕着母亲都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品读文本,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首先出示中心话题:老舍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交流。默读课文,可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静能生慧,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边读边写下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

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预设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出现的重点语段:

1、在第3自然段中抓住“终年”“鲜红微肿”“从不敷衍”“残破的铜活发着光”等关键词来体会母亲不分昼夜,终日劳累的辛苦,感受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的母亲形象。

2、从5-6自然段抓住“有求必应”“宁吃亏不斗气”等关键词感悟母亲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善良坚强的性格。

3、在第9自然段抓住“我回到家中——母亲笑了——她愣住了——叹出一口气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母亲多么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个春节,她知道我要返校时,又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开,感悟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却不给孩子任何牵绊的默默的爱。

4、在第11自然段中“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不详的消息”抓住四个“怕”读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抓关键词的基础上体会语句,才是最有效的阅读,才能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本的魅力。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

第三个环节理解“生命的教育”

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

让学生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理解“生命的教育”,交流反馈。重点理解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美好品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一生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顺势引导学生,自己的母亲有没有给予你“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开放性又有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上不仅是传授静态的知识,而是鲜活的智慧的迸发。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领着学生去亲历,去感受,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个环节是作业的安排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安排了两个作业,力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诗歌、作品等,进行阅读。

2、你的母亲和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写一段话表达母爱,体裁不限,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理解与阐述,谢谢各位评委!

《母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母鸡》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母鸡》是老舍的又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文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通过对母鸡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我再来说一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主题并不难,只是在学习写作特点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结合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重点说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伟大的母爱。

2、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了解先抑后扬表达方式。

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定了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前后感情的变化,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母鸡》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很自然的导入。第二个环节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出示中心话题: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板书:讨厌——不敢讨厌)默读课文,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默读课文,可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静能生慧,促进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边读边写下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预设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出现的重点语段:

在1-3自然段中,体会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在学生交流探讨时,抓住“没结没完”“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无病呻吟。

“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发了狂”“恨不能全世界都知道”等词体会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的拼命炫耀。

“语文有温度,字词有冷暖”,只有抓住关键词,才是最有效的阅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本的魅力。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

接着交流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

1、“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引导学生找到前文“它从不反抗公鸡”形成强烈对比,感受母鸡的勇敢。

2、“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体会母鸡的辛苦。

3、“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学生如果交流这句时,感受母鸡的慈爱和温顺。

4、“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感受母鸡的负责。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教师加以引导,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例如范读、表演读等,要读出感情,读出对母鸡的喜爱和敬佩。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个环节再读课文,感悟母爱 出示课件:内容是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指名朗读,深化作者对母鸡有“讨厌”转为“不敢再讨厌”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母鸡前后的变化是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她不辞辛劳地为孩子无悔的付出,毫无怨言,这样的鸡母亲,(板书:母亲)怎不令人尊敬呢?

学生再读,再次感悟伟大的母爱。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既有开放性又有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上不仅是传授静态的知识,而是鲜活的智慧的迸发。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领着学生去亲历,去感受,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环节教师指导,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回顾学过的老舍的作品《我家的猫》,和今天学的《母鸡》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作方式有哪些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方式。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习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安排了两个作业,力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1、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诗歌、作品等,进行阅读。

2、小鸡雏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我们也都有这样伟大的母亲,写一段话表达母爱,体裁不限,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理解与阐述,谢谢各位评委!

《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什么是伟大母爱,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我再来说一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

结合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重点说的第二课时的内容,以下是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1、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为: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接着我重点来说一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史铁生和他伟大的母亲,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走进人物,感悟母爱

首先出示中心话题: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先按要求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默读课文,可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静能生慧,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边读边写下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下是我预设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出现的重点句段。

1、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偷偷地”“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在面对脾气暴躁的我,非常的小心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从“扑”“抓”等动作,体会母亲心疼儿子,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母爱是呵护、是担忧。

“好好儿活”不仅是母亲对儿子的安慰,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因为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母亲已是重病缠身,“肝疼的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是却隐瞒了病情,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是坚强,是无私。

3、课文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在对第三自然段进行交流探讨时,抓住关键词“挡”“跑、踩”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细心的爱,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去感悟母爱的无处不在。

“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只有抓住关键词,才是最有效的阅读,也才能感悟

作品表达的感情,感受文本的魅力。

4、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当学生找到这句话交流探讨时,引导学生感悟,母亲一生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女,生命垂危时刻她想到的也只是自己的儿女,母爱是牵挂。

在这个小环节中,让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母亲未说完的话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到“你们俩要好好儿活”,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使母亲的形象更加完整。(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个环节是情感升华,体会怀念。

这一环节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教师先范读,范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深情地朗读,读中感悟,悟中品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在看花时想到了什么?

学生们交流反馈,学生应该能说到作者看菊花想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想到了母亲的殷切嘱托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板书(怀念)。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个环节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史铁生,现在的你要对天堂里的母亲说什么呢? 母亲,当我再次望着北归的雁阵时,我会———— 母亲,当我看到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时,我会————

母亲,我和妹妹一定会————

通过出示句子进行补充,拓展练习,学生们应该更好的理解了“好好儿活”,这句话不仅是作者铭记在心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刻理解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静态的知识,更是鲜活智慧的迸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亲历,去感受,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安排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两项练习,力求让学生在读写能力得到发展。

1、在课余时间,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文章比如:《我和地坛》、《合欢树》等。

2、写一段话表达母爱。体裁不限,但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理解与阐述,谢谢!

第二篇: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考编)

《桂林山水》说课稿

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林山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长卷。本文语言优美,一处处妙喻更使桂林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排比句的运用又使桂林风光的意境美、文章表达的语言美和作者心中浓浓的情感美融为一体。

二.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重点词语、感情较难把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美。三.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我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熟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3.通过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在有感情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四.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是创设情境法、教师示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 说教学过程

本环节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我分四个环节完成。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上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的影像资料,营造出本节课桂林之旅的意境美。直观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学生们禁不住发出一声声惊叹: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对桂林山水的特殊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分三步完成:

﹙1﹚默读课文。在上节课学习生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仔细体会。这样学生便有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自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范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环节,通过我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出漓江的水美。

﹙3﹚带问题朗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让学生小组内4人分段读课文后讨论自己的内心感受。期间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完成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我进行总结,引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做训练了学生迅速全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与文本自由对话的乐趣。

3.精读课文,读出感悟。

学生读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条线索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第一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写“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不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明白课文这样写的奥妙。

第二段写的是漓江的水,我让学生通过默读的形式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用勾圈画的方式在文中找出答案,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漓江的水:静、清、绿。我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静静的漓江、清清的漓江、绿绿的漓江,同时变换三个句子的格式,以诗歌的形式让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排比句的作用。

第三段写的是桂林的山,写作方法与第二段大致相同。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发现两段的相同之处,并按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来自学“桂林的山”。然后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总结答案桂林的山:奇、秀、险。这一段中生涩词语较多,我巧妙借助形象的画面来训练学生说话,帮助学

生想像。图文结合,有效突破难点。

第四段写的是山中的溶洞,这一环节我采用略处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八个字。来引导学生体会溶洞的特点。

通过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的品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我紧紧抓住本课排比句的运用,出示一段鱼儿嬉戏的视频,让学生用“鱼儿真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学习运用语言。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的布置将语文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了“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火烧云》说课稿

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火烧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六. 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走进大自然》之后,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七.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重点词语、感情较难把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美。八.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我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熟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3.通过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难点: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九.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师示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十. 教学过程

本环节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我分四个环节完成。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上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天空中云的图片,特别关注火烧云这 一自然现象,让学生浅谈感受,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使火烧云这一抽象知识具体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分三步完成:

﹙1﹚默读课文。在上节课学习生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仔细体会。这样学生便有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自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范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环节,通过我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之多,变化之快。

﹙3﹚带问题朗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火烧云的特点?”我让学生小组内人4分段读课文后进行讨论。期间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完成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我进行总结,引出“颜色、形状”并板书。这样做训练了学生迅速全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这一环节充分给予学生感悟文本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与文本自由对话的乐趣。

4.精读课文,读出感悟。

学生读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当学生读到:“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字“烧”字进行理解,并鼓励学生采用换词法,例如把“烧”字换成“红”字可不可以,使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更加准确具体。

﹙2﹚:引导学生发现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结果A、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B、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说明颜色变化多。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词,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火烧云多变的颜色,注重了口语的训练。

﹙3﹚:引导学生发现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汇报结果A、“如马、如狗、如狮子”说明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B、“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

了、接着……看不到了”说明了火烧云形状瞬息万变。在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如比较句子:a,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b,马是跪着的。使学生感受到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通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口语训练,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的同时,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我紧紧抓住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包括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因此我让学生用“火烧云还像 ”这样的句式模仿课文写一段话。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的布置将语文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了“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珍珠鸟》说课稿

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珍珠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十一. 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位于《在天晴了的时候》之后,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语言优美,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十二.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重点词语、感情较难把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美。十三.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我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熟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3.通过语文学习,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重难点: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爱心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十四.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师示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十五. 教学过程

本环节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我分四个环节完成。3.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上课,我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哪些有关鸟的成语或诗句”。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就让学生把课外知识引申进了课内。今天我们就学习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珍珠鸟》,引出课题。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珍珠鸟的图片,带领学生查看有关珍珠鸟的资料,形成对珍珠鸟的科学、全面的认识。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对珍珠鸟的特殊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分三步完成:

﹙1﹚默读课文。在上节课学习生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仔细体会。这样学生便有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自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范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这一环节,通过我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出珍珠鸟的调皮可爱。

﹙3﹚学生带问题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文中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我让学生小组内人4分段读课文后进行讨论。期间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完成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我进行总结,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做训练了学生迅速全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这一环节充分给予学生感悟文本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与文本自由对话的乐趣。

5.精读课文,读出感悟。

学生读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珍珠鸟是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信赖的产生,品味语言美。

﹙1﹚动笔读书找“变化”:珍珠鸟在“我”的爱心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勾圈画的方式在文中圈出答案,小组讨论并汇报展示:通过飞落撞蹦瞧啄趴等动作表现了小鸟对“我”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示展示小珍珠鸟对“我”感情的变化过程。同时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读并表演“我”的举动及小珍珠鸟的反应。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出信赖的产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不只是作者和珍珠鸟之间有信赖,我将出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发言浅谈感受,深入理解“信赖”的含义,并让同学写一写自己心中的“信赖”。这样由浅入深,层层

递进,最终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升华了情感。

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我紧紧抓住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让学生仿照本文特点,用精美的语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的布置将语文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了“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

六.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第三篇:语文考调说课稿

语文考调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考调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决定面向全县公开考调部分城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60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考调对象和范围

古蔺县20xx年春在岗公办教师,新聘用后具有三年以上公办教师工作经历(直接考核招聘的人员,服务年限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参加此次考调的教师不受单位流出控制数3%的限制。

二、考调岗位及名额

考调岗位及名额(见附件1)。

三、考调条件及办法

(一)考调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师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具有考调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身体健康,能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

3、具备本公告招聘岗位要求的`报考条件(详见附件1)。其中:学历以毕业证书记载为准;专业以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记载为准;资格证书以实际取得的有效证书为准;年龄以有效身份证记载为准;公办教师工作经历计算截止至20xx年8月31日(国家规定的寒暑假视作正常教龄)。

4、年龄:19xx年8月13日以后出生,以有效居民身份证记载为准。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接受审查的或考核不合格人员;

2、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

3、严重违反师风师德,造成恶劣影响的;

4、所在单位不同意报考的;

5、其他不符合报考条件的。

(三)考调办法

1、开考比例

开考比例为3:1,达不到开考比例的,相应调减或取消该职位的考调人数。

2、报名要求

报名采取现场报名方式进行,报名同时进行资格审查。报考者在报名时须持《古蔺县20xx年部分城区学校考调在职教师报名表》一式两份,同时具备以下材料:

(1)有效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

(2)近期同底一寸免冠照片3张。

(3)符合加分条件的,需提供加分证件原件和复印件1份。

报名时间:20xx年8月13日(上午8:30-12:00,下午15:00-18:30)报名。

报名地点:古蔺县教育局人事股。

8月14日下午15:00—18:00在古蔺县教育局人事股领取笔试准考证。

3、笔试

(1)笔试内容:以考察本学科专业知识为主(不指定教材和资料),总分为100分。

(2)笔试时间:8月15日(具体时间见《准考证》)。

(3)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4)成绩公布:8月16日在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笔试成绩。如对本人笔试成绩有疑问需查分的,可于20xx年8月17日上午8:30-12:00到人事股申请查分,查分结果于20xx年8月17日下午在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

(5)形不成竞争岗位的笔试成绩合格线:由于缺考、违纪等原因形不成竞争的,该岗位考生笔试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不能参加面试。

4、面试人员的确定和面试时间

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以考调职位数2:1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的人员(最后一名笔试成绩并列的一并进入面试)。笔试成绩为零分者、在考试中违规违纪被取消考试成绩或考试资格者均不能进入面试。进入面试的人员名单于8月18日上午在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公布,8月18日下午3:00—6:00在县教育局领取面试通知书,8月19日进行面试,8月20日在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公示面试成绩。

5、加分政策

报考者具有下列情况的,可以享受加分,加分同类不叠加,以获得最高级别计算,累计加分不得超过5分。

2013年7月以来受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党员、拔尖人才,分别按国家级表彰的每项加5分、省级表彰的每项加4分、市级表彰的每项加3分、县级表彰的每项加2分;2013年7月以来受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党员、拔尖人才,分别按国家级表彰的每项加4分、省级表彰的每项加3分、市级表彰的每项加2分、县级表彰的每项加1分;曾获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加3分。

加分须在报名时现场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否则不享受加分。

6、公示与聘用

考生进入面试环节后,以面试成绩加政策加分作为聘用依据。若某岗位由于考生缺考、面试成绩为零分、违纪等原因形不成竞争的,该岗位考生面试成绩低于80分的不能确定为聘用人员。聘用成绩=面试成绩+政策加分,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政策加分5分,笔试成绩仅作为进入面试的依据,不计入聘用成绩。聘用成绩在所有的面试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在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

每一个岗位按聘用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聘用,若聘用成绩相同者,按政策加分排名聘用,若政策加分仍相同者,教龄长者优先。

因个人放弃等原因出现的空额,不再递补对被聘用人员,在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人员,按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程序办理人事调动手续。

7、注意事项

(1)应聘人员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地提供信息。

(2)应聘人员报名与考试使用的居民身份证必须一致。

(3)应聘人员本人的有效毕业证等,与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条件要求应相符,不符合条件者请勿报考。

(4)所有考试招聘信息指定发布网站为古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古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因报考者不主动、不按期、不在约定时间内登录相关网站查阅考试动态,导致本人不能参加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的,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

四、新聘岗位

办理调动手续后,岗位等级确定为初岗十二级,若岗位等级低于初岗十二级的,确定为原岗位等级,以后岗位等级晋升及职务评聘等按进人单位岗位等级晋升或职务评聘方案执行。考调教师对执行的岗位等级或以后岗位等级晋升及职务评聘等有异议者,在未办理调动手续前可申请回原单位工作。

五、纪律要求

(一)参加考调的教师如有弄虚作假行为,经查证属实,在考调期间,取消考调资格;

如已被聘用,退回原单位,三年内不得再参加各种考调。对弄虚作假行为,按《四川省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川人发[2003]56号)文件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参加此次考调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工作纪律,不得违规操作,一经发现,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

(三)招考工作接受相关部门及社会监督。

六、公告解释权

本公告由古蔺县教育局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执行。

咨询电话:xxxx(古蔺县教育局人事股)

监督电话:xxxx(古蔺县教育局纪检监察室)

第四篇: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理念

有创造地运作“整体 ——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边读边想边感悟,引导学生置身文本之中。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反应了母亲与儿孙之间的爱,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无限的思念。

2、制定目标:

(1)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会写含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爱,唤起关爱父母之心。

3、确定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厚感情,受到关爱亲人的教育。

三、说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和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自读自悟,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坚持以生为本,注意落实语言训练点、朗读训练点、思维训练点、延伸练笔点,大胆让学生自读自悟。

四、说教学流程

(一)猜读导入,营造一种氛围;

教师出示新鲜的荔枝,让学生说说荔枝的外形,说说吃起来的味道。如果让你写关于荔枝的文章,你会写些什么?那么课文是不是这样呢?作者的想法与你们是否相同呢?(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猜测的游戏,是读者的经验在文本中的再验证,是读者人生经历走向作者人生经历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应引导通过大胆想像猜测,产生强烈的期待视野,从而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二)整体感知,升腾一种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想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初读是是阅读教学的开始,学在解读中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原生态的感悟是后面教学的基础,应让学生直面文本。)

2、再读课文,理清文脉。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与母亲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兴趣的,宽泛的阅读对话话题,为下一环节的精读感悟做好铺垫。)

(三)潜心会文,感悟一种情味;

1、批注课文,与文本对话

母亲的爱是那样无私与伟大,那么课文哪些地方的描写令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并在文中旁注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与广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也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整体素养的一部分,当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要注意教师的适时点拨。)

2、批注交流,师生对话

汇报学生的感受,教师主要预设以下内容:

(1)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先指名读句子,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然后说说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朗读)(母亲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欢荔枝,这样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体会到荔枝在母亲的眼里是格外的珍贵,她像对待一个小生命一样认真细致地剥开,仔仔细细地欣赏,像个孩子一样高兴,也可以说体会到了母亲对荔枝的一种无比的喜爱,母亲仿佛看到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心里面是特别的高兴。)

(2)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让学生想想母亲为什么买这些处理水果?重点抓住小果子的特点描写,从中体会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我的关怀。)

(3)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来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亲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体会到母亲处处为儿子着想,尽管那盘沙果是她买的,她就势端了下去,留给儿子买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儿子的尴尬,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这儿也可以体会到了母亲的机智。)

(4)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母亲临终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体会到母亲把舍不得吃的、最爱吃的荔枝都给了儿子和孙子,那种殷殷的舔犊深情,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因母亲临终前不能吃上荔枝,而产生的深深的遗憾和无法弥补的痛楚。)

(5)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 28 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 70 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

(对比我们现在吃荔枝是家常便饭,而他们却那么艰难,表达作者对年近70 岁的老母亲的拳拳孝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交流碰撞,教师巧妙点拨,精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当课堂主角,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进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真情诉说,与自己内心对话。

同学们,面对这对母子,他们互相关爱,母亲为了照顾小的把自己钟爱的荔枝让给子孙,而孩子热爱母亲,年年都给母亲买荔枝,读了他们的故事,你结合自己的实际,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想,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全班交流。

(“隔岸观火”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弊端,学生融不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便很难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中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从读者变为当事者,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提升,学习一种表达;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简短的一句话饱含着作者多少复杂的情感与心中诉说不尽的话语,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未说完的话会是什么?(注意要与原文的基调一致。)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合程中走桥梁作用的一种手段。让学生仿写,把学到的知识点向课外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2

教学内容:

《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为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教材持点、学生的年龄持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

引导表达

自读自悟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赏 品 读 练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寓学于练 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 分享快乐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趴在桌面上,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小朋友,海美吗?(美)沙滩美吗?(美)浪花美吗?(美)想到海边去吗?(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滩和美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并通过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 贝壳

金黄的 小虾

雪白的 沙滩

青青的 海水

(2)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 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妈妈坐在。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播放《海底世界》动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浪 花

我 浪花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随机点评法”及“激励”等方法。

“观察法”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探究精神。

“随机点评”“激励”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点评和激励,这些评价方法能及时沟通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树文明新风的主要内容。这组教材是“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有诚实、讲信用的父亲,有用自己劳动去维护个人尊严的石油大王哈默,都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自读自悟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明白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我任教的是来自各个农村的学生,他们学习勤奋,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性格淳朴,待人真诚,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但受地方语言的影响,课外的阅读量少,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如何从文本联系到生活,表达自己的正确见解,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1、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将心比心》一文,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使用电子文稿演示文中人物语言和作者体会反复朗读,体悟文中人物的感情。

2、本课语言通俗,而且没有生字僻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从网上搜集学生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宣传片——“心在一起”做为导入,贯穿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感染学生。媒体资源播发,生动地体现生活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行为,学生似身临其境,受到片中人物的感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本班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教学目标是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音乐感染等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借助“心在一起”广告做为课堂的切入点,抓住重点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本课是独立阅读课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我适当引导他们从读中悟,从文本联系到生活实际,从而达到熏陶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情景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

(一)情景导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做为切入点,观看后向学生提出“从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从而揭题。这样的导入设计,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营造课堂气氛,对揭题铺下了垫笔。

(二)初感课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所以我对学生提出“读正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的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体会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设计了“移情体会”的环节,提出“如果这位阿姨没有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这两个“如果”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文中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护士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宽容、理解、鼓励”高贵品质。

在为两个小故事感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温暖”,理解“温暖”是一词多义,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温暖”指的是心中感到幸福,试着用“温暖”说两句表达意思不同句子。接着一起读读作者对这两件事情的体会——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个环节的设计揭示课文的主题,同时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和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课外延伸

学生受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影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有这样将心比心的事吗?”让学生交流,说一说,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陶治了他们自己的心灵,同时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认识到“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能学生都谈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该怎样去帮助。这时,我适当引导学生平时伤害别人时,是否能换位思考,体会别人受伤害后的想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最后与学生一起共勉作家罗兰的名言: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悲剧和恨事。

读后,随着音乐“心在一起”响起,“世界那么大,只要我们心在一起”相信这段话、这首曲对学生的思想带来很大的触动,会将联系到自己的行为中去,遇事将心比心,做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课文的主旨。

我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亲”、“护士”和文中的关键词句做为板书,这样的设计简单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将心比心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谈《雷雨》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起始阶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我设计如下的导语: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品词析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把教室的灯关了,让学生看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三、创设情境,观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蝌蚪,你能把雨后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我设计以下的问题

小朋友,你们看图。雷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请你们认真看,仔细听。(请学生看雷雨前的有关录像)

让学生通过句子的填空练习,加深对抽象的关联词语的理解,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报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先让学生看录像,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22课《丰碑》第2课时。

2、教材简析:这是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丰碑是第七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详写与略写”。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了这一训练重点,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单是从的内容去理解,还懂得从材料的安排来理解的结构,从而也使学生知道在写作中详略得当地进行写作,安排材料。

4、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大纲,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个方面全面考虑,而且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1)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因此,可确认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在教学时,我围绕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了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质重点的语段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是本课时的思想的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5、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从描写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的词句中品词、析句,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课文写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段,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去分析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的心情,让学生在想一想、划一划、议一议、读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由题入文,设置悬念。

一上课,让学生齐读课题后,便让学生回答课题“丰碑”是指什么?让学生知道丰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紧接着我问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学生从课文中便能找出答案,这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这时我让学生知道军需处长在军队中是负责管理什么的?这为体现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于是我又问道: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这样设置么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的内容。

(二)剖析课文,理解中心。

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了最能体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军需处长的课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首先利用媒体展现了被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以画面来感染学生,再找出有关自然段让学生学习讨论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的?并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不难找出“安详”“镇定”“单薄破旧”这些词语用得好,然后我进一步诱导学生去分析。我问道:“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这么单薄?”这样一点拨,使学生明白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我紧接着说:“这么严寒的天气,军需处长的穿着这么单薄,他明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可他的神态为什么这么镇定,这么安详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所以,他十分镇定、安详;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让学生体会到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并进行配乐范读,在读中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一股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一重点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将军看到老红军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我让学生填表分析将军的情感变化。我问学生,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为什么叫军需处长来?当没有人回答他时,他为什么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时将军认为军需处长没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以至冻死。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要叫军需处长来追究责任,这也为下文体现军需处长的伟大作了个埋伏;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什么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这一无声的军礼,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和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从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同学们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这些句子的同时,我让学生比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区别;“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训练,也学会在特定的句子中体会词义。在分析清楚将军的情感变化后,我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学生在读中再一次被军需处长的伟大感动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澜。

为了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我紧接着问道:“课文为什么详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衣着和详写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一问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应详细些,为学生今后习作作铺垫。

五、深入体会,强化中心。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为树立了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

六、总结课文,熏陶情感。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不仅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

七、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为了巩固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两题作业:

(1)用“湿润”“晶莹”造句;

(2)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考编面试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考编面试策略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歌曲、诗、图片、故事

2、板书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或是教师范读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给不会读的字注音)

2、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要求:正确,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开火车读课文或者是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文

4、教学生字词,大屏幕上出示生字,检重点字音、字形讲解一下,另外让学生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理解词语有两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和查词典

三、理清脉络

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额写作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布置作业

结束语,激发学生的语言

课堂练习:写字知道哦,让学生描红,临写。

一般面试分为两个课时,个人觉得保险起见最好用第一课时,虽然很难分出考生的额区别,但是如果你过渡语用的好,面试第一也不难,这个教案是我去年面试时自己总结的,我的面试是全县第一,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苏文的教师招聘考试一本通

下载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通过考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语文组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语文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

    小学语文说课稿大全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通辽市奈曼旗第四小学 杨艳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

    小学语文说课稿

    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