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面临全球化中国经济讨论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与大学生就业
全球化就是指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包括在全球内形成共同市场、共同行为规则以及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主体或组织为争夺资源、利益和话语权,会采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深入,全球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的影响,人力市场不仅受到全球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干扰,实际后果因而变得复杂。
全球化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依赖度大副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和发展机会增多,而反过来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市场份额的制高点。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高素质和掌握着高知识技能的中国大学生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群。同时,在”全球化”的这个平台上,作为大学生们应该懂得如何把握有限的机会和创造机会。并且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网络经济的发展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济去创收。
一 全球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有利条件
1、国内经济增长将给大学生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逐渐增长,使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将会提高。由于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就业岗位每年至少在百万以上,这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基本的就业空间.因此,我国大学生结业的前景应该是乐观的,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2、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创造新机遇
中国为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广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按照国际规则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特别是要有步骤的开发金融、电信、保险、外贸、商业、旅游等服务业,这将对跨国公司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国外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将纷纷抢摊,引发新一轮的对华投资热潮。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后,出于经营开拓和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们首先必需要了解并适应我国的国情,从而了解国情、民情、行业的现状和相关的法规,其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纳当地人才,而中国的大学生正可成为他们的首选。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我国的各项专业人才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3、国内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
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其核心是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中国政府连续几年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件,其中制定了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一些针对大学毕业生通过流动实现就业的政策突破,即在西部地区、基层和艰苦地区扶持创造一批就业机会,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创造就业的成本由政府负担。
4、国内企业需要吸纳具有高素质和掌握着高知识技能人才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全球化经济下,最重要的竞争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随着外企的加入本国市场,国内企业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与外来的大公司一决高下,也会采用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引进人才。因此,国内企业对本土人才是渴求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往往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国内企业流向跨国公司。这样,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国内经济水平的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我国,随着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人才流失问题将会日益严重。而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大学生,将会成为外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抢夺的目标。
二、全球化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
1、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改变了传统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学生素质难以适应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教育力度的投入,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中国青年总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多数都接受了普通初级中等教育。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在文化素质方面的弱势状况也非常明显。全球化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但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也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在中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就业青年中新的信息生产技术的普及率还比较低,他们接触新的信息技术生产方式的机会大大少于发达国家的青年。总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如果没有人为推动的技术和知识向发展中国家的传播、转移,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全球化将导致发展中国家青年难以适应新经济的素质要求,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知识和技术的贫困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
2、大学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能在国际环境下工作的毕业生较少
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人才的全球性流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人才并选派至世界各地工作,这种人才招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从事跨国经营的人员不仅要熟悉国际经济的运行规则,更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能够承担国际环境下工作的任务。然而,中国能提供的高级管理人才远远低于所需求。
3.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多,但是在竞争中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
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国际性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竞争程度的加剧,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也相应的增多。然而,与跨国公司的人才高需求量相比,我国的毕业生每年能够进入跨国公司就业的还在少数。
4、国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大学入学率的提升,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使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既要要充分利用全球化营造的就业市场,又要按市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在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每个大学生即要以积极态度,树立正确市场经济观念,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意识以及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作为高校的在校生或即将面临就业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市场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提升本身的技能知识。要搞清楚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基本上要求拥有: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自身素质。
期刊文献
第二篇: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2017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1.2017届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又是一年毕业季,但今年高校毕业生迎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复杂,怎么讲?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匹配不均,加之今年毕业生高达795万人,创历史新高,种种难题,势必会增加大就业压力。数据显示,2017年,40.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找工作会很难,但可以接受,只有10.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没有难度。那么,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和工作现状是怎样的呢?
2.就业形式不乐观,应届毕业生月工资直线下降
纵观近几年,应届大学生签约月薪呈下降趋势,较去年相比,实际签约月薪平均比去年相差近861元。其中,男生签约工资高于女生,就专业来看,法学、医学、工学月薪较高,在4500—5500元不等;而文学、教育学、农学的签约工资相对较低,在3200元左右;专业方面:互联网、电子通信、IT行业的月薪最高,平均是4867元,依然比去年下降了826元;其次,金融、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月薪大概为4500元左右。最低的行业莫过于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了,平均月薪是3200元左右。
3.专业不对口,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存在极大差距
除了平均工资在下降,还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专业对口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38.5%的毕业生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相比去年增长了5.7%。大学生不能选择与自己对口的专业,直接反应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及用人单位实际所需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信心,而当下比较热门的互联网、自媒体、微商等职业,却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毕业生。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
作者:strong
(一)沉俗观念太深。从古代说起的话还未涉考试及到就业问题,只要你通过科举考试,通过了那就保证了你百分之百就业而且待遇也比较丰厚。那时只允许男的参加考试,我们知道这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弊端导致的,然而现在男女都可以参加考试,可以接受普遍的大学教育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唯有让他们接受到高等教育才有出息,才有出人头地的那天,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都有小的成就,但实际上,他们并未了解今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根本没有意识到人口增长带给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待就业人数将近2000多万人,每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增加,现今已达到600多万人,所以必须改变我们的就业观念,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通过高等教育都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特别是我们的家长观念还未从20世纪末的年代更新到21世纪的新世纪,我们得向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制度看齐,作为一个文化发源的文明古国,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就业流向,家长没有为儿女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建议,学生也没有正确选择好人生路线,总感觉家长非得要自己的儿女通过高等教育才能有出路,对于我认为不以为然,我们生活在这竞争激励的年代,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同样可以找到一份自己适合的工作,同样可以确保你就业,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每天只知道消费,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带给他们的危机,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提些意见,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把握住正确的人生方向,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选择好自己爱好学好一技之长来实现就业家长更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要正确引导自己的儿女走向正确的就业方向。说实话,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更新观念选择好自己的就业路标。
(二)国家制度的不完善。有句话说;”“恨铁不成钢”,我们必须得承认现在的社会状况和现实是一个毫无情面的东西,它可以证明一切虚假的不存在。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映衬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政体反映国体,国家制度的不完善也可以反映出国家的社会矛盾。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包含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这种教育制度根本不能带给学生一种就业方向的是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建议国家制度的完善,让大学生能很轻松的就业,但是轻松会给学生一种无防备之心和忧患之心,这也是一种不利,说到这里就得改变大学生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达到就业规格的绝对确保,制度的不完善这决定于社会的就业形势,只要国家制度的完善就等于说各方面都解决了。然而,关键在于国家是否能投入大量物力,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就业,通过法律法规禁止通过人事关系让自己儿女进入高校大门,应该得限制部分高校随意扩招,高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主要是教育部应该注意的问题,国家应加强教育制度的完善,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
(三)当代大学生应选对路指,自我创业。怎样才能实现自我就业呢?这个问题是很多有理想和目标的人所想的问题,自我创业好,但大学生要真正实现就业要注意那些方面的准备呢?不为然我也作为半个大学生吧,然而读大学并不以自豪,只是迫不得已,但我相信一句话“我选择我喜欢”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去分对于错,人生的路子很多,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你选择的路子是对的,不相信那一句你就去证实吧!这就是所谓的信念,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顺利实现这自我创业的路子呢?据我的分析为什么不能顺利就业原因很简单,你所选择的就是你不需要的,要求适应自己的爱好从业,我们可以想有希望在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只要不陷入绝望你还是有希望的,要想在竞争的年代顺利实现就业,那就得了解社会、融入
社会,多与成功人士交流,有句话说“读书不一定使人有思想,但与人交流你可以变成有思想的人”。我想说,我现在才知道这社会竞争有多激励,时常保持一种忧患之心,然而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挖掘,要想顺利实现就业就得发现问题,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想每一个都是天才,只要你敢努力,有一份创造新,坚持内心的那一份信念,不怕失败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在这竞争的年代处于不败之地,选择好自我创业的路子,驶向自己就业的成功目标。
(四)政府应积极引导学生就业。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相信政府的力量,但我总觉得政府的力量做得不够,有些方面专业造成就业供过于求,有些专业供大与求,没有合理的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导向,没有相应的措施促使大学生就业,现今有相应的路子,但总体说来,在大学生心里根本没有那自我创业的念头和想法,谁敢去创业呢?需然说现在贷款不成问题,没有专业的知识,怎么能实现自我创业呢?要是失败了,谁有能承担这笔费用呢?我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然而政府就没有做到位,也许每一年的国家财政在教育上投入很少,政府也无法从何下手,每一年的教育问题都受关注,但确切点没有实际的行动,现今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也能体现国家科技的发达程度,一句话说,科技力量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再次体现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如果处理好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那将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但也解决了很多社会矛盾,根据本国国情,我国政府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想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培训。
(五)大学生应合理规划人生路标,确定最优就业路。我们怎样才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路呢?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没有确切的人生目标,生活得很茫然,然而不知自己的路往那走,自己将来干什么呢?所以我不想多说,要想立足社会毕业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那就得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就业路,我们不能仓促的追求,也不能追求眼前模糊的东西,应该着手身边最清晰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就业保障就得设法使自己有能力就业,有一技之长那也不怕自己找不到工作了,所以自己的路要规划好,应细细规划,找到最佳目标实现就业,我们在大学期间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己的路,但这路得找准找对,不能瞎蒙,数天天过日子,只要你规划得好,学习也轻松,背着最轻的负担同样比一般的人活的自在活得开心,所以我们必须得想清楚合理规划。当一个人有了目标才能有前进的方向,人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二重要的是所朝的方向,漫漫人生路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合理规划每一步顺利实现就业。
(六)自己怎样看待就业问题。对自己而言,现今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然而面临这样的竞争压力,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哪些方面呢?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从高校的大门出去,然而我们得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业的严峻我们得树立起忧患的意识预知未来的趋势,努力创造自我,就业问题只是短暂的问题,不能说是长期的问题,我们的观点那就是只要你在大学期间认真学好各门知识,结合实际努力创造自己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我们不能把就业问题看成一个难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毕业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要你善于发现,机遇还是随时会出现的。我们现在不能保持一种悲观的态度,我们得积极的完善自我。根据现在经济的发展,我们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步伐走,特别是我们的思想,要改变那些成熟的观念,在大学期间努力锻炼自我,要有创新意识,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然而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不能就业,只是少部分人,思想过于单调话,想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我们又多了一份心里压力,家长的不了解,社会的不关心,国家的不扶持,使得就业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
(七)符合实际解决就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就业问题呢?我想这是一个重大的话题,不管对
待上岗的工人还是城市贫民、大学毕业生就业必须得国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一部分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根据当前局势的需要,东部人口相对集中,人流物流相对比较平凡,而东部占全国45%的高校,就业率达到65.3%,对于中部而言,对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远不及东部,所以必须得根据实际出发,把一部分未就业的大学生引入中西部,支持西部教育,然而要想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小,那就得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中西部资源引入东部,把东部人流引入西部,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稳定大局,总觉得国家具体措施不多,只是小修小补的措施也不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要实现有效的就业措施,必须得处理好各阶层的社会关系。
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文学者也”,也就是说,要把大学教育学术化,然而在今天,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国家得强化国民素质,要把大学教育引入市场化,正确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在大学教育学术化的年代,大学生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反正有政府的供着,我国政府是为民的政府,全心全意的为人名服务,然而一切只管研究,一心只专学术,可是在大学教育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们还没走出大学校门,其实早已为就业担心了,却没有心思专注在学术上了,这道理很明确,市场化的教育,学术这玩意儿早已不得人心,所谓的专家其实已经敌不过超级女声,所谓的著名音乐家没有快乐大本营出名,如果再培养一些诗人画家之类的,那么他们的命运将远不如一位技术工人,所以我们大学生得更新观念,符合当前的局势,不应想入非非目标过高。
在中国是人口大国,大学生学术时代已经或正在过去,大学生技能时代已经或者正在蜂拥而上,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体制,而大学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要以培养学生技能加实践为主,面向企业与市场同步,不能因某专业招收人数过多造成供过于求,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实现针对性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实行因人施教,让每一位大学生体会到高等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然而还要进一步扩宽国际市场,只有市场大脑才能融入更多的人数就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之际,不能造成人才的流失,更多的学生就业是好事,不得不警惕一些细节问题,不能让更多优秀学生流入国外。想象我们的市场,这么宽广的土地,完全有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然而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没有充足地引导大学生就业,国家对大学生的优惠太少,不能顺利实现自我创业路子,思想太过于简单化,外部世界根本不了解,然而要根据实际出发,在学校期间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结合社会实际,多了解市场,多实践,为企业招纳人才做准备,对于就业问题,还有很多方面的矛盾,企业为了招纳人才,通过一定关系把最好的学社给调走,然而之剩下一些比较残缺的学生,不是说他们身体残缺,是大脑里的知识结构出现偏差,没有充足的氧分,每一个用人单位之看中他们的能力,并未以貌取人,只要你有能力,同样也会被用人单位选上,其实就业不难,就是你怎样看待就业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态度端正,同样能找到你所向往的工作,从现在开始,端正态度,结合实际,总结经验。
总体概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根据现在的经济局势不能满足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然而在校期间,你必须得树立起忧患意识,了解社会,结合本国市场,相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我们国家处理好人民大众的矛盾一样。那就实现天下太平了,我们不能把就业问题想得多难,这几年国家也在就业上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在那些我看来只属于小计,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必须得有行可效的措施这样才能解决掉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该说缓解就业压力。
矛盾的突出,应提出问题,不能就业这是为什么呢?是用人单位要求太高,还是自身的不足。
通过本人建议,多数是自身条件不够标准,然而直到不足之处,就得想办法去弥补,有了问题就得及时解决。还有国家必须改变高等教育施教的方式,通过现在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成就,用更多的资金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家长必须得更新观念,让自己的儿女选对路子,不能强硬让他们步入高等教育的大门,有时候你所选择的并未如意,现在社会需要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高校大学生不一定拥有这独特的东西,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同样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所以,面对大学生就业严峻的问题,必须转变观念,个人要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达到就业的标准和要求,我所呼吁改变这种大学教育体制,加强学生的技能和道德修养而施教,从整体局势,不能说我们国家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一个错误,从西方国家来看,西方国家也不亚于我们国家,比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失业率比我们国家更严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国在全球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必须得树立信心,就业问题不在是难题,只要国家出台有效可行的措施,同样能解决掉这样的就业问题,然而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这样就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数了,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树立起忧患意识,努力去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级人才,在校期间,每一步的付出,都会影响到将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应浪费时间,我们必须得了解这社会现实,如果你不竞争,那你将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如果你想顺利实现就业,那你就少了一份机会,然而你必须得行动起来,把自己该学的东西学好,这样即使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那也值得鼓励。因为你努力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长期坚持,就业是不能成问题的,问题就是你不努力,把就业看成相当长的问题,你必须正确看待自我,认真面对眼前的现实,就业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将怎样顺利实现就业。http://blog.sina.com.cn/chendehong8来源于个人博客!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大三即将结束,对于出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首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发展问题,是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大学生面临的毕业问题。
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告别中学生活,迈进大学校门,莘莘学子满怀胜利的喜悦,充满着新奇与兴奋。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事业发展将从这里起步,人生的道路将在这里跨越,人生的历程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但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分配形势。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
(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
(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
(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
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下面来谈谈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具有超前的敏锐性和预测能力。社会瞬息万变,市场变化莫测,只有培养超前的敏锐意识,才能摸准时代的脉搏,找出市场的发展规律,预测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二,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也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根本因素。因此努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谋求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三,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必然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取得胜利,因此承担着历史重任的人才也必须是开拓进取型的人才。
第四,具有竞争与合作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条件。竞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激励机制,是我国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动力。竞争要求以优取胜、敢冒风险,既要有敢于胜利的胆识,也要有敢于承担失败后果的勇气。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在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
力,首先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同时要培养合作意识,懂得顾全大局和集体利益为重,学会与人共事。
第五,具有时效意识。市场经济是提高重视时效的经济运作机制,重效率、重视信息、重视时间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证。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时效意识。学习、生活要有计划,严格守时,养成高效率地工作和学习的习惯,反对懒惰、拖沓和敷衍。要树立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会处理信息的知识和方法。
第六,具有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促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们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市场经济也必须健全与强化社会主义法制,以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受法、用法,以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法律判断是非和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第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把理论形态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是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必须培养自己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在大学期间,不但要重视培养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多动脑,勤动手,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八,具有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高速度、快节奏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困难、新机遇不断出现,呈现出瞬息万变的趋势。为适应这种情况,大学生必须培养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学会判断因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善于捕捉良好的机遇,胜利是再接再厉,受挫后不急不燥,面对突然变化,善于冷静分析,妥善处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大学毕业以后社会适应性较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多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应变能力。
第九,树立博才取胜的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分化有高度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交叉学科、边缘科学不断涌现,科学家、专家之间的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显著特点,传统的单一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博才取胜的意识,除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多方面的爱好的技能,做到知识广博,一专多能。应具有辩清是非,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十,具有是非辨别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发展进程。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丰富了我们生活。同时,一些腐朽的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也在影响和侵蚀着我们青年一代,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是辨别能力,才能明辨政治方向,站稳阶级立场。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的今天,一些公司或个人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利益,为达到目的往往采用一些不正当的,带有欺骗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形式多样,手法层出不穷。如果人的思想稍有麻痹大意,不加提防,分不清那些好那些坏,那些正确那些不正确,很容易就会陷入圈套,不能自拔。
人无完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以上这么多点,但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到更好,走出自己满意的并不后悔的人生。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
据统计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611万人,2010年将达到631万人,在2011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达到66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 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 3000 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 达 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由此可见,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当前就业形势,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猛增到611万人,8年增幅高达431.3%,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情况相对趋紧。
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任职,且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招聘岗位也是逐年递减,吸纳大学生数量有限。
困难与问题 2003 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 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 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 然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338 万人,比 2004年增加 58万人,增幅 达 20.71%,就业形势严峻。问题 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 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人,可安排约1000万,缺口1400万。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800 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 440 万人);大学毕业生280万人。2.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2002 年的2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在 20 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 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 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 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认为首先要调整好心态,由于“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使人们的就业方向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故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理性的选择就业。转变自己的一些观念: 对于薪资不要要求过高,薪资期望过高,使的一些企业和单位不敢大规模的招人,而且培育新人也将会浪费不少资源,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大学生等劳动力的需求,因此薪资期望不能过高,毕竟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应当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再慢慢发展,提高自己的薪资值。应该到中、小城市发展,把学到的只是用到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即解决城镇等一些中小城市缺少人才的问题,还有就是就业观念需要改变,“一次就业,一生职业”的观念仍然存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时,大学生目前最重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既然现实不能骤变,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先融入现实,再试图改变。再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等院校,在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锻炼,切实做到与社会需求衔接。同时,要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有长远的眼光,多积累社会经验,客观地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