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里长征观后感500
万里长征观后感500
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万里长征观后感500,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读到毛主席的这句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行军二万五千里的红军。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我们的生活也日益美好,但我们始终也不能忘记这次历史的重大变革——因为长征,民族的战争才得以胜利;因为长征,新中国才得以成立;因为长征,我们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长征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还是一种对华夏儿女精神的洗礼。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地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七十年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红军不得不踏上了长征之路。
两年多的艰苦历程:
爬雪山,过草地,走泥丸……红军经历了太多太多风吹雨打,但是雪山的严寒,草地的荒凉……依然不能阻止红军的前进。
尽管肉体上受尽了折磨,但是精神却始终没有被压跨,多少次饿倒了,多少次累晕了,可还是挺过来了。
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一定要胜利!”尽管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良好的生活,但只要信念还在,一切皆有可能!
“两万五千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肯定,一种对民族伟大精神的见证。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没有坚强的信念,哪能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走完?
长征路上充满了危险,就好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但红军经历的岂止八十一难?
过草地的饥饿,过雪山的艰险,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唐僧师徒取得是真经,而红军所获得不仅仅是胜利,还有在长征磨练出的精神:团结,坚强,爱国……这也许就是红军胜利的法宝。这种精神对自己,对后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沐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我们身上扛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过去,长征使我们的民族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让我们的祖国领先在世界前列!
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争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题目:
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切断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终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
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于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
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碰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书籍读后感,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
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 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眼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抗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心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以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假如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假如战略指挥出了题目,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
固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忆这些画面,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篇:万里长征观后感100字
万里长征观后感100字
还记得毛主席写的那首气势磅礡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们历经了多少苦难。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高大的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挖出一条条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有想到那大草原蕴藏着沼泽,将战士们一一沉下。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自己却已经死亡。
也许,我们在电视和书上也会看到一些动人事情,常常会使人掉下泪珠。
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关于“长征”的视频,里面详细地介绍了整个长征。
在影片中,不仅有参加过红军的老战士的精彩评论,也有故事情节和整个长征前后的资料,真是一部百年难得一遇,不可多得的精彩影片!有长征整个的线路图,还有当时的形势资料分析和影视资料。
当年,红军在反围剿中失败,只得让两支队伍从两侧走开,引开敌人,大队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则与1935年出发,跨越11个省,历经飞夺泸定桥,大渡铁索桥,调虎离山等几大战役。过雪山,过草地......在我们的今天,也有红军长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称颂赞扬。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第三篇:万里长征,红色经典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从岷山到草地,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正是长征精神。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的极限。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八十年的风雨,八十年的追求,八十年的缅怀,八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未来。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第四篇:红军长征史料(二)万里长征顺利实现战略大转移
万里长征顺利实现战略大转移
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但是,由于敌人重兵的“追剿”,他们不能在南方落脚,不得已过长江折转北上。这样,原计划的短程战略转移便发展为长征。作为红军在南方战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红军不能尽快恢复稳定,引起了整个战局的不稳定。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
2、红6军团)等部,也相继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要夺取长征的胜利,必须靠党的正确领导。而党要领导红军夺取长征的胜利,首先必须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党内又出现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些,又给红军夺取长征的胜利,增加了新的困难。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加紧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妄图沦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形势的发展,一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担负起抗日救国的使命;一方面又有利于红军夺取长征的胜利,前进到抗日出发地域,准备直接对日作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迎着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一边为完成长征的任务,一边为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而斗争。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在此之前,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6军团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当时,由于“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已处于严重不利境地。为牵制敌军,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湘赣苏区红6军团突围,转移到湖南中部创造新的苏区,并与红3军取得联络;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以后,又成立了军团正式领导机关,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8月7日晚,红6军团主力9700余人,从江西永新地区突围西征。连闯敌人数道封锁线,进抵湘江。国民党军急调重兵实行追堵,企图围歼红军于湘南。红6军团以打圈子的战术与敌人周旋,并在广西界首地区顺利渡过湘江。此后,又突破敌军20多个团的重围,于10月下旬在黔东北印江县木黄,与活动在川湘黔边的红3军胜利会师。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向西突围,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红6军团和红3军会师后,红3军即恢复了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2军团首长统一指挥红
2、红6两军团行动。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创建新苏区,10月下旬,红
2、红6军团发动了湘西攻势。3个月中,两军团在湘西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苏区,红军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在中央苏区,1934年10月上旬,国民党“围剿”军已迫近苏区中心地区。在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博古等人仓促决定放弃中央苏区。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以及中央党政军机关人员、直属部队组成的第1、第2野战纵队共8.6万人,由江西瑞金等地突围,开始战略转移。在此之前,留下红24师及地方红军共1.6万人在苏区坚持斗争;成立了由项英任书记和司令员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陈毅任主任的中央政府办事处,继续领导中央苏区和邻近地区的斗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统治,使中央苏区这块由无数红军战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略基地终于丧失。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最初目标,是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创建新苏区。这时,“左”倾领导者,又由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转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他们把红军的战略转移当成大规模搬家式的行动。出发前未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未在部队中进行适当的政治动员。出发后,不是积极争取有利时机,主动灵活地歼灭敌军,而是消极避战,以红军主力掩护庞大的后方机关,边打边走。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后,先后闯过敌人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此时,毛泽东建议,乘敌“追剿”军正在调动尚未靠拢之际,集中兵力,求歼一路或一部敌军,以摆脱被动。但是,“左”倾领导者不敢与敌再战,致使红军失去歼敌之机。
11月下旬,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国民党军20余万人,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两岸围追堵截红军。是否能迅速过江,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27日,红军先头部队一部首先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并架设了浮桥。此时,军委纵队离湘江渡河点仅80余公里,但由于辎重过多,行进缓慢。敌“追剿”军陆续赶到,向红军发起攻击。红军在湘江两岸与优势之敌血战数日,终于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和红3军团各一部,被敌人阻于湘江以东,激战至弹尽粮绝后,大部壮烈牺牲。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打得最艰苦,最激烈的一仗。红军与优势敌军顽强战斗,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的企图。但是,自身也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这是“左”倾错误路线自长征以来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的严重恶果。
12月10日,中央红军到达广西通道县境。此时,国民党军已判明中央红军北上与红
2、红6军团会师的意图,在前方张网以待。红军如果继续北出湘西,势必与敌20万重兵展开决战,这对疲惫已极、减员严重的红军是十分危险的。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形势下,毛泽东提出放弃北上湘西计划,全军西进敌人力量弱的贵州。博古和李德虽然坚持北上湘西,但政治局的许多同志赞同毛泽东的建议,中革军委决定西进贵州。中央红军于17日进占黎平。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会上,毛泽东根据敌情,力主放弃同红
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提出继续西进,到川黔边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建议。经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被通过。红军虽然避免了覆灭的危险,但改变博古和李德的错误领导,从根本上纠正党的错误军事战略,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1935年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进占遵义。尾追的敌薛岳兵团因弄不清红军的去向,转为在乌江以南地区休整。
抓住这个时机,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即历史性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党和红军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和会后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经验教训,严肃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挥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提出的红军作战一系列原则。
关于组织问题,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随后,张闻天接替博古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3月,又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实际上的确立,标志着党的成熟,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这对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经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地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随后,在云贵川边展开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从1月19日至4月4日,中央红军在贵州境内和四川南部,与40万国民党“追剿”军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准备渡过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敌军加强了对长江的布防封锁。1月19日,红军兵分三路向北开进,准备从泸州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遭川军重兵堵截后,转而在川黔边境土城附近西渡赤水河。2月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暂时放弃原定渡江意图,集中云南扎西地区。这时,敌各路“追剿”军扑向扎西,露出黔北空虚弱点,红军则突然甩开敌军,挥戈东指,从二朗滩一带东渡赤水河,向黔北桐梓地区急进。2月24日,发起遵义战役,5日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另8个团。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亲飞重庆,策划新的围攻,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敌军逼进时,中央红军将计就计,由茅台附近向西三渡赤水,进入川南,吸引敌人。蒋介石果然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调重兵沿江防堵,并大筑碉堡。当大批国民党军进入川南时,红军以秘密神速的动作,从二郎滩等地向东四渡赤水,并以红9军团向北吸引敌人,主力分路从敌重兵集团之间穿过向南急进。随后,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直逼敌人防守空虚的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状,急令位于黔西南大定的滇军驰援“保驾”,其余各路敌军也纷纷回援。中央红军抓住滇东北敌人兵力空虚之机,绕过贵阳,急进云南,前锋直逼昆明。这时滇军主力已东调,云南各地民团集中昆明守城。红军主力在昆明虚晃一枪,即转向西北,5月上旬,由皎平渡顺利渡过金沙江。担负牵制敌军任务的红9军团,于4月4日在打鼓新场以东歼敌两个团,结束了四渡赤水战役以后,经过转战,也顺利北渡长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将尾追之敌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这是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继中央红军长征之后,1934年11月中旬,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的红25军,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奉命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2月上旬,到达陕西洛南地区,开始创建鄂豫陕苏区,随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1935年7月,为策应红
一、红四方面军行动,红25军再次西进,于9月中旬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西北红军会师。长征途中,政委吴焕先不幸牺牲。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径5个省,转战近万里,获得了最终胜利。此后,红25军与西北红军合编并组成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10月,红15军团取得劳山、榆林桥作战的胜利。
1935年3月至4月,战斗在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为向甘南发展、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滇黔边的作战,进行了嘉陵江战役。作战中,红军选择敌军兵力薄弱地段,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重点突破和宽大正面多路突破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敌军嘉陵江防线,并迅速向敌深远后方发展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歼敌,取得了胜利。这次战役,总共歼敌1万余人,攻克城镇9座,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的川甘边界广大地区。嘉陵江战役的胜利,对于坚持和巩固川陕苏区,并继续向甘肃南部发展极为有利。但是,张国焘却对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红军战争已转入低潮,红四方面军已难于在川陕苏区坚持斗争,产生了与其被敌人撵走,不如主动撤走的思想,既未同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红四方面军首长商量,也未向党中央报告,就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及党政机关等约10万人分路西进,开始长征。这样,红四方面军原定的依托川陕苏区向甘南发展的战略计划也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红四方面军在西进途中进行了土门战役,击破敌人堵截,相继占领茂县、威州、理番及松潘、平武以南地区。为策应正在北上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派红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率部西进,攻占懋功、达维等地。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实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苏区计划,继续北进。为了避开与强大敌人决战,红军不得不走青藏高原东侧的丛山峻岭。5月中旬进入冕宁彝族居住区时,红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纪律,总参谋长刘伯承还与沽基家族首领歃血为盟,团结了少数民族群众。此后,在大渡河畔,红军以先头部队一部在安顺场渡口实施强渡,后分兵夹河而上,飞夺泸定铁索桥和泸定城,党中央及中央红军主力经泸定桥胜利北上。6月上旬,中央红军又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与红四方面军第30军会师。18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将红军主力各个歼灭的狂妄企图,鼓舞了全党全军的胜利信心。两大主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与此同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抗日民众运动开始高涨,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方向发展。
此后,中共中央开展了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率领红军到达陕北,于1935年10月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中国网络电视台)
第五篇:万里长征的里程碑——正式开工及阶段采购小结篇
这人特懒,其实早就该给TX们汇报啦,但是无奈回家就懒的动电脑,又加上晚上经常要加班写案子,所以写日记的事情就搁浅了。
今天晚上,轻寒准备啰嗦啰嗦,把这一段在装大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
话说4月13日,也就是昨天,偶家终于开工啦,心情还是很兴奋的。去物业办好了相关的手续,小丁工长带来的工人就开始忙活了。由于我家是二手房,房子我买了一年半了都没去住,现在想住也就是图社区环境好,我老爸也退休了,让老爸老妈去那里给我看孩子吧!(真是不孝女哈,大家表拍我,其实我还是很孝顺滴)扯远了哈,由于我家是复式,原来买的时候有楼梯的,而且小丁工长说楼梯还不错,不用换,当然最关键的是换楼梯需要很多米,我不想花那么多钱才是真话。小丁工长带来的那个负责“拆”的工人(我不知道这属于家装环节中的什么职务哈,有知道的前辈可以告诉我一下哦)很仔细,首先是把写有“工长俱乐部”字样的塑料膜,把户门罩了起来,这个我理解,即能保证门不落灰,又为自己做了广告,呵呵;然后又把塑料膜比着每一阶楼梯的尺寸裁好,把楼梯也包了起来,这点我认为很细致,让我很满意。总之,开工大吉!一切还是很顺利的。
我主要说说这一段时间我定的东西吧,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从我内心中讲,我很愿意把家里的全部东西都使用装大的明星产品,甚至是市场上口碑很好的名牌产品。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咱们的米毕竟有限,而且我刚也说过,我的房子是个带装修的二手房,我在这套房子应该只会住到我家九宝(我女儿的小名)上小学,然后我们会回到城里来住。正在装修的房子在亦庄,当然我相信这里也会越来越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在装修上就没必要尽善尽美了,毕竟不是住一辈子。所以这套房子我保留了全部的地砖,没有做石膏线和室内吊顶(厨卫当然要做了),保留了楼梯,水电的改动也不是很大,这就是房子的现状。
其实呢我是个很“败家”的女人,但是在装修选材上我还是比较慎重的,不买贵的,只买性价比高的东西。我定的东西名牌产品不多(自己感觉的),至少看很多同学的帖子上都没有提到,所以我就把自己当成小白鼠好了,如果好的话,同学们多少还是个借鉴呢!
自进入4月以来,我已经交定金的东西如下:(我尽量把牌子、出处什么的都写清楚,由于今天是个综合贴,就没贴图,我争取在后面的日记中都分头写清楚并配上图,以便同学互相参阅。)另外价格我没有写在这里,有需要的同学我会一一告诉的。
1、亿诺侧吸烟机及灶台,就是比较经典的那套组合,也是很大众化的;(蓝景丽家丽泽桥店);
2、水槽。好像叫“欧德尔?” 也是在亿诺烟机店里买的,正好搞特价,就收了;(同上)
3、凯捷散热器。原本没想换散热器的,纯属跟风,但是经过考察对比,感觉还不错;(南集美)
4、橱柜:铭典。是个北京的厂家,露水河的板材,我定的是红色烤漆面,还有点亮晶晶的;关键是价格比较好,至少我觉挺低的了;(南集美)
5、实德塑钢窗:平开9平米、推拉6平米;由于我家这部分开支比较大,所以没有选择名牌的厂家,就这样还花了我很多米呢!这是大钱,这周五来安装,要是装不好的话,小样儿的,我可是要发威滴!(南集美)
6、瓷砖:闽龙TGT中心店(就在博华边上不远)包括我家两个卫生间墙地砖、厨房墙砖、阳台墙砖。我按照小丁工长教我的听声法和试水法试的。还不错,砖还可以(我这个外行觉得还行,最终还得小丁工长他们检验啦)关于瓷砖我想这几天没事儿单独发个贴把我的选购过程给大伙儿说说吧!(闽龙)
7、花洒:上海柯美。卖的人说是名牌,在坛子里就看到有一个同学说过。主要是特价,比较便宜,买了2个;(闽龙洁具厅)
8、YOYO坐便器:2个;坐上去很舒服,我试了很多,这个最舒服了,而且坐便的圈设计的很人性化,按照PP做上去的流线型设计的,坐着不累,靠着也很舒服;(闽龙洁具厅,和花洒在一起,他家还买TOTO)
9、铝扣板:没名的小店,价格和质量都没得说,不知道安装怎么样的呢?估计我现在下结论还是为时过早的!(十里河大洋建材城里面一家专门做批发的店)
10、户内门:金诚永信免漆门2樘;我家几乎没人关门,上厕所我都不爱关门(说这个实在不好意思哈)况且房子只住几年,所以就选择这个了;(民和兴)
11、银之源净水机R0-C-01A(好像是这个型号来着):送了一个小饮水机和一套滤芯;(美联天地)
12、玉兰墙纸:包括电视背景墙、老爸老妈卧室床头墙、九宝卧室床头墙、我和老公卧室床头墙;我从成山的壁纸堆里一个小时搞定走人,买纸的叔叔都很佩服我的说;(民和兴)
13、厨房门:铝镁合金;奇美尔(好像是店面和厂家的名字)。我定的是防暴玻璃的,以防破碎扎到小孩儿;(民乐)
14、浴室的一大堆东东:2个浴室柜(实木的)、2个手纸盒(亚克力带花的)、2个双层角架、1个单层角架、1个浴巾架、1个双杆;(民乐)
15、九牧:浴缸水龙头 花洒;我准备安在木桶上边,这样泡澡的时候就不必为了水凉了而光着PP去另一头放热水啦!(民乐)
16、铝镁合金门:卫生间,2樘;(南集美)
就这些啦,呵呵,结束。我会尽量一一把过程也写写,其实把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哪怕是教训和大家说说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太开心的事就是:自从开始装修、选购以来基本都会超过预算,哎!其实我已经很节省了,无奈我这钱真是不值钱呀!
最得意的就是:自从开始装修以来,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跑的,我家老公在外地做项目,一直没有回来,而老爸老妈要帮我看孩子,我就独自出击,东跑西颠,也自得其乐。此中滋味只有自己才明白,除了期待还是期待,就像打扮自己待嫁的女儿,真想看到她明媚动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