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背影》写作借鉴
《背影》写作借鉴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写的中心事件是车站告别,作者重点刻画父亲为儿买橘去时的背影,从而反映出父子深情。至今读来真实感人,已成为经典名篇。文中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学生写作时借鉴。
文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短短24个字,突出了本文写作的重点“背影”,一个“最”字又突出了“背影”在作者心中印象之深。开篇点题,决不啰嗦。这在写作学上叫作开门见山,是老师平常着力提倡的作文开头法。它的好处是直入主题,简洁明了。
文章第二第三段有点特殊,作者在写车站告别之前,写祖母去世父亲的工作也丢了,家中光景惨淡的事,看似与中心“背影”无关,实则有侧面烘托的效果,因为就是在这种祸不单行的景况下,父亲对儿子还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更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为后文父子离别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这就为后文写“背影”打好了厚实的基础。所以说这两段不是闲笔,而是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这两段不是文章要写的重点,作者也惜墨如金,讲清就可,两段总共只有162个字。
第四段到第六段写车站送别,集中刻画父亲的背影,写得细致生动,描绘出一个真实感人的父亲形象。在写法上,主要是运用白描,我们看望父买橘的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在这白描中,动词的运用极为精当,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父亲过铁道买橘的情景。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渲染它,只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形象。这种笔墨,乍看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这三段是作者重点记叙的内容,写得详细生动感人。
第七段即文章最后一段,写分别几年后接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老来光景越来越不好,不禁悲从中来,在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结束全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成文。
朱自清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次要的地方惜墨如金,重点体现中心的地方细描细绘。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尤其白描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这是一篇经典散文,可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可以说是常读常新,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写作中,可以作为范文来借鉴。我们经常讲学习中要搭梯子,这样才容易攀上学习的高峰,那么,朱自清的《背影》在中学生学习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就是一架很好的梯子,可好好利用,一定对我们中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
第二篇:《背影》写作特点
《背影》写作特点
1.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
《背影》是朱自清以事写情、因情动人一类散文的代表作。在“车站别亲”这一节中,作者对别的事情一笔带过,只选择了父亲买桔子两次爬月台这一镜头特写。父亲的爱子之情,融进在艰难地攀登月台的背影之中;儿子爱父之意,也从注视着父亲背影的泪眼中流泻出来。“背影”这一具体形象真切、细腻、朴素、含蓄地表达了父子间深挚的感情。“背影”是文章的题目和重点,也是全文的线索。这篇散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全文四次提到“背影”,四次描写“泪下”。这是全文的总纲。“背影”四次出现,每次都有所不同。文章开头提出背影,结尾时再现背影,既首尾呼应,又与文中的特写镜头交相叠印,章法谨严。以“背影”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爱的真挚,都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了。全文感情起伏回荡,深沉的思念悠悠不绝。虽然写的是一家之别、一已之情,但文章中这种真挚伤感的怀亲情绪是以生活动荡、家道中落、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背景作铺垫的,因而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感人力量。
2.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不造作。
文章中除了夹入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例如父亲说的话,一共只有五句,看上去都是极为平常的家常话,却表现出一往深情。如在离别时,父亲说“到那边来信”,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表现了无限的关切和慈爱,是最后的叮咛嘱咐,蕴涵着父亲牵肠挂肚的万种深情,显出作者语言提炼上的功夫。这种平实质朴的语言,不加任何夸张和修饰,就由表及里、栩栩传神地塑造了父亲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使人享受到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净、素洁的美。全篇文字清丽质朴,语言含蓄精练,短句多,对话少,干净利索,读起来自然顺口,平易近人,宛如作者向着我们讲述,娓娓动听,有极强的表现力。3.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①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父亲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奋争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现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字里行间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多么真挚动人呀!那淡灰色的愁云之间,那一捧“朱红的橘子”,不正是父亲一片亲子之情的真实写照吗? ②语言描写。文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话包含着许多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第三篇:背影的写作启示
《《背影》对作文的启示 》(教学设计)
班级: 二班
县区(学校): 焦作市 武陟县进修学校 姓名:史麦青
课题:《背影》对作文的启示
教学目标:学习《背影》开头、结尾、选材、详略安排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题)启示一:作文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二、结尾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头)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尾)启示二:作文结尾方法: 照应开头、画龙点睛
三、选材:
文章中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所有内容紧紧围绕背影这一主题。所以它给我们的 启示三: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四、主体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他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还写了:照看行李、送我上车、叮嘱儿子、讲定价钱、拣定座位、嘱托茶房,但这些都是一笔带过 非常简略。所以它给我们的 启示之四:叙事详略得当
五、以情动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 两脚再向上缩 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 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 起橘子走。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感动于父亲的背影 写作启示之五: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小结:
作文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作文结尾方法:照应开头、画龙点睛 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 叙事要详略得当
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随堂作文,1、欣赏《背影》朗诵
2、听音乐:《父亲》
欣赏了《背影》,听了《父亲》,我们感受到了那如山的父爱。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或母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有哪些有关父母的事物给你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自拟题目,根据《背影》对我们写作启示,写600字左右的随堂作文,
第四篇:小学生写作《背影》400字读后感
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1背影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第一次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2秋雨连绵,而我,便喜欢独自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手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细细品味。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亲见我时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摊,任冷风吹痛了脸颊的'身影;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濛濛。
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日让父母卸下沉重的担,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尽我的努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
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3《背影》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浅易,而且句子通顺,因此读者很快能领悟内容。作者把文章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阅读期间,当父亲去买橘子的时候,令我非常感动,我也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文章的主题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开始的时候,是描写父子处身于艰难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刚刚失业。办了丧事后,他们到了南京。父亲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过几天后就要从那里回北京念书。在车站上,当作者看见父亲托茶房照应他的时候,作者心里认为他很婆婆妈妈。可是,看看父亲那么辛苦地替他买橘子,他的泪很快就流了下来。之后,接到父亲的信,令他想起父亲当时的背影。
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读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小心或努力读书,他们始终都是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4在《背影》里,朱自清主要写了他爸爸十分胖,行动不便。但对20岁的朱自清疼爱有加,就连买橘子这种事也要自己不怕艰难去干,从这能够看出朱自清的父亲对他十分疼爱,自己再劳累,再辛苦,也不想让他受到一点伤害。虽然这时的朱自清认为父亲这样做没有必要,总想一个人生活,自食其力,但长大后的朱自清回味过去,才体会到父亲这样做的好处,但再想回忆起父亲,却只有父亲一个模糊的背影。
这也让我联想到平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爷爷。每当我放学回家,都会听到爷爷的电话,而且几乎是天天的6点左右都会来电话,问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所以每当接爷爷电话是都是以厌倦的态度回答,经常会出现爷爷说一句,我就恩一下,爷爷再说一句,我在恩一下。但读了《背影》以后,我也明白了爷爷的苦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健康和安全,是家人关心爱护我的表现。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家人的爱也是伟大的,他们无时不刻的关心着你,爱护着你,在危难关头伸出援助之手,在你失望的时候给你关切的问候,他能够帮忙你重新找回信心。
小学生写作《背影》5篇400字读后感5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的味道。“我”去北京念书时,父亲执意要送“我”。怕我在路上口渴,挪动着肥胖的身子去给我买橘子。穿过高高的站台自然要费尽一些,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着,显示出很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在眼睛里打转。买橘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父亲买橘子是蹒跚的背影感动了我。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我们身边处处有这样的背影。2008年5月12日,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日子。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每个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伤痛,更多的是我们中国人对爱的诠释。
还记得在楼房坍塌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15个月大的孩子。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却纹丝不动,用最后的力量支撑起孩子生命的空间。当救护人员发现他们时,孩子竟然在母亲的庇护下睡着了。母亲用她那伟大的背影,守护住了她身下的小生命,这是人性光辉中最伟大的背影。
背影,悄悄地来,静静地去。无论它是伟岸还是渺小,本质都是无私的。它源于人类最自然,最纯真的情感——爱。
第五篇:在教《背影》中让学生学写作
在教《背影》中让学生学写作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背影写作特色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4
《背影》出现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这个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都是写人的记叙文。初中阶段写作以写记叙文为主,《背影》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写作教材。
一、《背影》这篇文章切入口小
平时学生写作时切入口比较大,比如在写人物时,大部分学生会从外貌、性格、特长等去写,做到了面面俱到,但读起来给人一种空洞、平淡、千篇一律之感。教师在教学《背影》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但是作者朱自清没有全方位去写父亲,而只是抓住了父亲给“我”去买橘子时的一个背影来突显他对“我”的爱,让学生知道写人重在缩小描写范围,选择小的切点,可以只选取人物的背影、眼睛、手脚等极其局部的其中一个方面、一个细节,运用典型的具体事例来抓住个性特色,使人物在具体的事例中展现其独特之处,而不一定面面俱到。如有的学生写母爱,就抓住母亲的唠叨来写,就从这一母亲平时的小动作突显出母亲对“我”的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母亲形象了。把握作文教学的切入口,真正从小点上挖掘大题材,写出引人入胜的大文章,真正让学生的作文“靓”起来。
二、《背影》是点题扣题的典范之作
中考作文不像竞赛作文,教师在批改时,由于量多,所以批改的速度较快,一般在一分钟之内批完一篇作文,快的甚至只用半分钟。这就要求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在教学《背影》时也完全可以将这个作为教学的重点,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来领悟该文点题扣题的艺术,并当场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点题扣题的尝试。这样及时点拨,比花费其他时间专门孤立地来讲作文的点题与扣题,其效果肯定好得多。
应试作文中,最好的写法就是开头、主体、结尾与题目、主题相联系,最简单的就是在这三处都要写与题目相近的一句话,都要紧扣主题。
譬如《背影》一文总共七个自然段,作者分别在开头、中间、结尾段中,都进行了点题。
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最后一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背影》选材日常生活琐事,讲求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或是中考作文,都有一条要求就是抒发真实的情感,但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缺乏真情实感。笔者平常批改作文时,经常会遇到学生写一些如小狗快被车撞死时,大狗突然冲出来救下小狗,自己牺牲了类似这样的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抄袭的,缺乏真实性。《背影》这篇文章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父亲送“我”上火车时帮“我”去买橘子这样的小事来突出父爱,父子之间的亲情,作者抒写得淋漓尽致。在文章中,从不放心茶房陪“我”同去而终于自己去送,从帮儿子拣定座位和千万叮嘱,从亲自爬过铁路去买橘子,种种琐事都体现了父亲浓浓的爱。虽然这些琐事太平常,似乎不值得写,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的父爱不就是在平日里的点滴中传递出来的吗?这些不就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父爱吗?学生经常抱怨没东西可写,除了与他们不仔细观察生活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材角度有问题,他们认为这样的小事不值得一写,其实恰恰是这些生活细节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最能够打动人心。
四、《背影》的语言简练,文字干净利落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写很多的对话,有些学生整一大段都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在文章中,对话虽然可以表现人物,但对话过多,总不免使文字拖长,甚至??嗦。《背影》中对于对话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叙述的简明和文字的简约,《背影》轻易不使用对话。全文共有四处记载了父亲说的话,即“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并不是说那天父亲去送“我”,只讲了这么短短四句,而是作者经过精心挑选,认为这四句话很好地代表了那天父亲的心情,流露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情。作者抓住了这几句典型的话语,以少胜多,简单的几句,就很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父亲那体贴、爱怜、依依不舍的心情。有些地方是把对话用叙述表现出来的,这就使文字更简练了。像“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些如果用对话表现,当然也可以,那文章可就长多了。《背影》在叙述中写出这些内容,减少了对话,文字简练多了,并且不用对话表现它,更能突出父亲对儿子讲的那几句话。
作文教学不一定要单独拿一节课或几节课来专门指导,平时在教材阅读中就可以不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样日久天长,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