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德育论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塘渡口镇中学 肖江云
摘 要 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数学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濒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处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蚀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 ”。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
立足的。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三、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
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第二篇:初中德育论文
德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顾和反思十多年来对学生德育教学的历程,我察觉和领悟到当前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德育内容方面,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严防死守”作为立足点,忽略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现在的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1世纪要求人的主体性能得到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的独立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很值得研究的。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研究其方法问题是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研究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到了初中阶段,学生自我锻炼欲望逐渐增强:有的想当班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有艺术特长,要展示自己的绘画天赋;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些事情等等。老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目前全班56人,大多都分别担任过班级的小组长、临时的小队长以上的职务,而且个个干得都很出色。同学们还自发的组织了一些课外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在班上,同学们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周,共同出好黑板报,每周一换,同学们互相评判,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点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在德育过程中我坚持以情为中轴,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签署诚实守信公约,开展远离毒品、远离犯罪、远离爱滋病的大讨论,交由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灵活的主题班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介绍学习经验,在实践中互帮互助,用心聆听同学们的心声,与他们平等的交流看法,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等,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值日、出黑板报、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当个人受到委屈时,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不仅向学生提出了简洁的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组织开展文明风纪评比的评讲,在学生周记中发现问
题并及时予以指导,而且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活动中我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自愿选择。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目前,90%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36%的学生初步形成了稳定的兴趣爱好。
二是独立自主。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三是实践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总之,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放手才能创新,只有当家才能负责,只有在负责任的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第三篇:初中德育论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摘要 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数学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 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濒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处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蚀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 ”。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
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三、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
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1] 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徐丹《中国德育》2006年第8期
[2]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李万军《中国德育》2006年第7期
[3]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张永雄《中国德育》2006年第3期
2009德育论文征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中学数学)
姓名:陈卫新
单位:宝坻区八门城镇八门城中学 电话:82567117
第四篇:初中德育论文
浅谈利用初中数学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 当前,德育教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对相关的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了一些探讨。关键词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将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特定德育因素与德育本身的因素有机地相结合,使德育内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能遵守国家法律,形成社会公德,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智力教育。在这里我通过自己平时在教学上的实践,谈谈如何利用初中数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看法。
一、要进行学科渗透,首当其冲是教师个人的人格素质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在长身体,长知识的这个黄金的中学阶段,中学生们正在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在课上介绍一些数学人物,特别重点介绍他们的人格力量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一些数学课上,为了让培养追求真理的品质,我特别列举了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的例子,这些为了科学真理而牺牲的学者这些大无畏的精神让同学们深深感动,从而激发了他们勇于实践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濒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处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蚀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 ”。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
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三、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
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1] 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徐丹《中国德育》2006年第8期
[2]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李万军《中国德育》2006年第7期
[3]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张永雄《中国德育》2006年第3期
2009德育论文征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
(中学数学)
姓名:陈卫新
单位:宝坻区八门城镇八门城中学 电话:82567117
第五篇:初中德育论文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初探
陈村镇初级中学 李燕芳
摘要 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历史与历史教学的特点,对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历史;历史教学;德育;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历史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历史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大部分上要依赖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两个学科在贯彻德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历史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加上历史与当今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通过融古贯今,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夏商周的更迭这一课时,就讲到当政者的施政手段问题。这时,老师先解释“暴政”与“仁政”的概念,同时联系到当今的“和谐社会”,提及关于“文革”的专制问题和邓小平当政之后的民主开放的风气。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了一个国家兴盛的原因,还学会了如何参与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样就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历史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历史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历史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历史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历史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因为博览史书,从中受到启发,从而立志要推翻压迫人们剥削人们的三座大山,因此投身部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并激发他们努力为国家做出奉献。在引入“新中国成立”这一课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三、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不同的历史事件之中存在着比较紧密的关联性,往往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导致下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历史事件是另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同时这些历史事件当中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一战时,巴尔干一个火药桶,就将战火燃烧到全世界,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着无形前后关系,每个人在社会的一言一行,就象巴尔干火药桶一样,也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者甚至整个世界,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就让整个世界变的光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革命后,通过对各革命过程的总结,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反复的几十年,由此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那些国家的革命一样,有时顺利,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历史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历史课的教学本质;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参考文献 [1] 道德学习的三种途径 徐丹《中国德育》2006年第8期 [2] 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李万军《中国德育》2006年第7期 [3]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 张永雄《中国德育》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