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分析》
“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分析
摘 要:“山寨现象”现已席卷大江南北,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寨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知识产权法问题。“山寨现象”的表现方式多样,但其本质特征是模仿。对“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分析,需要辨明模仿和侵权的标准。本文分别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的角度出发,对“山寨现象”的性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山寨;假冒;模仿;山寨现象;盛行原因;社会问题;知识产权法适用; 不知不觉,“山寨”已成为时下人们茶余饭后的新流行词。这股“山寨风”自2008年初现于广东沿海地区的手机数码产业之后,以其平民化、快速化、仿造性为特征,迅速蔓延到了娱乐、软件领域。“山寨现象”一时间席卷大江南北。当然,“山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更深层次来说,它是一个知识产权问题。
一、“山寨”释义与辨析
(一)“山寨”释义 古语中,山寨亦作“山砦”,有两重含义:其一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在宋朝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龙州蕃部寇边》中有记载,“王钺又请於其前筑水礶山寨,以为戍守之所,朝廷皆从之。”其二指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在《明史·项忠传》中有记载,“流民附贼者至百万„„贼潜伏山砦,伺间出劫。”显然,这两种语义与现在流行的“山寨”一词的语义大相径庭,“山寨”在现代社会已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含义: 1.“山寨”最初的喻意为“仿造”、“廉价”,是伴随着山寨产品而出现的。人们把靠模仿品牌产品的功能和样式起家的地下工厂推出的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电子产品称为“山寨货”。
2.随着“山寨现象”蔓延到文化领域,其语义也增添了新的要素。在这一阶段,“山寨”已经成了一个概念符号,指事物之间存在共性。文化领域中的“山寨”主要有两重含义:①盗版文化,以剽窃和模仿作为主要手段,为获取市场利润而产生的产品或作品;②反讽文化,以戏谑性模仿进行价值颠覆,解构和批判权威,解构庄严与堂皇,与市场和利润无关,只是草根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游戏,主要侧重精神作品。
3.随着“山寨”被人们泛滥地使用于各个领域中包含低成本仿制、平民化风格的事物,“山寨”成了一个含义丰富的意义群。这一阶段的“山寨”很难说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意思。有学者归纳,大约包含了以下语义:“模仿、仿照、翻版、仿真、复制、假冒、抄袭、跟风、冒牌、酷似”,“水货、赝品”、“草根、大众”,“无知识产权”、“逃避管理”、“小作坊”,“以非主流、非正统、非官方、底层的、草根的、原创、恶搞的形式,对所谓主流的、正统的、呆板的、垄断的文化发起挑战”。
综上可得出,“山寨”当前已经成为对仿造性、廉价性及平民风格的泛指,山寨的本质特征是模仿。
(二)“山寨”与“假冒”
提到“山寨”,不论是“山寨手机”,“山寨明星”,还是“山寨版电视剧”、“山寨春晚”,“山寨”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总和“假冒”、“盗版”这些字眼联系起来,那么“山寨”是否等于“盗版”、“假冒”呢?
“假冒”是指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或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以手机为例,“假冒”就是冒用他人的商标,如诺基亚、三星等自制手机,以假充真,这种手机没有质量保证,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假冒”行为实际上时一种侵权行为。
而“山寨”主要是仿照,它有自己的品牌,只是在外观、功能上与一些主流品牌的产品类似,并根据草根平民的需求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来的产品,形成一种新产品。例如一个山寨手机,手机芯片是买来的,键盘是买来的,外壳是买来的,而且都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重新组装打上我自己的商标,这里面就没有任何侵权的东西。而且根据国际惯例,专利性的产品都是一次性收费。如果手机芯片销售价格中已经包含有专利技术费用,再一次流通的时候就不需再次付费了。但有些商家为了快速提升他自己的知名度和利益,就借用了“山寨现象”来组装手机,组装出的手机产品和其他商家产品在外形、功能上非常相似,比如“山寨手机”表面看起来跟摩托罗拉一样的,这就涉嫌仿冒,有可能构成侵权。
(三)“山寨”与“模仿”
“模仿”可分为合法模仿和非法模仿,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的模仿就是合法模仿。这种模仿不是单纯的仿制、复制,而是在合理借鉴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合法模仿不仅不会造成侵权损害,反而还是人类获取、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说,“山寨”的本质特征是模仿。当前,“山寨”产品的模仿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精仿”,在原产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创新,功能或者外观更胜过前者;另一种是“粗仿”,那完全是照搬硬套、粗制滥造的伪劣品。评判一个“山寨”产品是否侵权,具体要看其属于合法模仿还是非法模仿。
二、“山寨现象”的表现
(一)产品的山寨版
1.山寨电子产品。山寨电子产品首先出现于广东沿海地区,其以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电子产品的外观、功能,生产出功能外观相似但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受到普通群众的欢迎而大行其道。据统计,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山寨手机的销售规模达到3000万部,约占国内市场的25%。随着国家把“手机牌照”制度取消,一些山寨企业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事实上,包括华为、康佳、酷派还有中兴手机都是靠“山寨”起家的。从广义上来看,“山寨机”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属于走私的“黑手机”,它的特点是走私、逃关税;第二类是高仿机,特点是仿冒或照抄,这类假冒产品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之嫌;第三类是市场的主流机,它们的特点是不走私、不仿冒,只是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品牌较小。我们经常讲的山寨手机应属于第二种。
2.山寨汽车。纵观国内汽车品牌,不难发现奇瑞、吉利、华晨、长城等,都是通过模仿淘到第一桶金的。就拿最火的山寨之王比亚迪来说,从卖疯了的F3模仿丰田花冠,到微车FO模仿丰田AYGO,到F6模仿丰田雷克萨斯、本田雅阁和别克君威,再到推出的跑车S8模仿奔驰CLK,一路走来,比亚迪将模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2008年6月28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判决,德国经销商销售的中国双环CEO汽车外形设计与宝马X5车型“相似”,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法院判决,德国经销商必须停止双环CEO汽车的销售,销毁现有汽车,并向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赔偿所造成的相应损失。事实上在2003年,本田公司也以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为由起诉过双环,不过当时是双环险赢了这场官司。遭遇抄袭门而被诉侵权的国内车企还有很多:例如菲亚特于2007年提起诉讼,称长城汽车侵犯菲亚特专利权;2002年,美国通用汽车就因奇瑞汽车旗下微型车QQ酷似SPARK起诉奇瑞。从国外所遭遇的官司来看,无论是判决结果、还是被“封杀”的范围,山寨车侵权事件大有越来越升级的迹象。
(二)娱乐的山寨版
1.影视作品的山寨版。“山寨电视剧”就是对热播电影、电视剧的剧情、人物、风格进行模仿形成的新影视剧。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借鉴美剧《欲望都市》;《家有儿女》借鉴美剧《成长的烦恼》;《新闻小姐》借鉴日剧《新闻女郎》。如果是对他人电视剧的全盘模仿,在未经原权利人的许可下,擅自对他人的电视剧进行翻拍,当然属于侵权行为。如“山寨版”《丑女无敌》就经历了翻拍到主动购买版权的历程。
2.综艺节目的山寨版。“山寨综艺节目”主要是对节目的创意、流程、风格、环节、比赛规则等要素的模仿,换言之是对“电视节目模板”即节目的制作框架的模仿。自江苏卫视从英国电视媒体巨头ITV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节目《谁敢来唱歌》的版权并推出中国版后,2008年,湖南卫视紧随其后推出了山寨版--《挑战麦克风》。2010年,湖南卫视推出了号称全国第一档电视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这次江苏卫视则推出了山寨版--《非诚勿扰》,并且其关注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约会吧》。
3.明星的山寨版。“山寨明星”通常是由模仿秀节目产生,长相与某明星相似,加上刻意的发型服饰姿态,与明星本人几乎难分伯仲。鉴于此优势,“山寨明星”也开始了他们的星路之旅。在一般情况下,明星代言某产品可能需要数百万代言费,而“山寨明星”只需要几万元,因而他们成为了广告界的新宠,频繁地出现在商品代言广告中、其照片大量出现在所代言的商品之上。由此,“山寨版周杰伦”、“山寨版四大天王”应运而生。
(三)品牌的山寨版
“仿名牌”主要是指假冒或仿冒他人正规商标,从而扩大销路的行为。这种行为若对原产品的商标构成实质性的使用,和原产品形成竞争,抢占了原产品的市场份额,会构成侵权。
三、“山寨现象”盛行的原因
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说,存在以下几点因素:①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法律不同层面的解读,加剧了山寨文化定性的模糊性。②社会对主流文化观的态度变化。所谓山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民间文化、大众文化,是不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人的自娱自乐,有时也是以戏谑的方式对精英文化进行解构和挑战。“山寨明星”的出现正是人们以戏谑的方式对“正牌明星”表达自己的喜爱与不满。③IT产业的兴盛、信息传播的便捷。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和现实中便捷的物流运输渠道,山寨产品被迅速运输到需求终端,无形中刺激和培育出了一个销售山寨产品的地下市场。
第二,从销售者层面来说,由于山寨产品属于不法仿造,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和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不用通过广告等手段进行促销,使山寨产品成本得以控制,不法销售商又具备灵活的分销手段,导致山寨产品的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产品的1/2到1/3,价格低就具有市场竞争,产品很快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动。
第三,从消费者层面来说,主要是由于草根阶层对于名牌产品的追求造成的。集品牌和技术结合的山寨产品,满足了社会中的草根阶层对渴望高身份的虚假占有,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抚慰。
第四,从政府层面来说,市场监管和文化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基于利益的追求,一些本来可以得到禁止的模仿,恰恰是相关监管和执法部门与模仿者潜规则牟利的结果。
四、由“山寨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
1.由于山寨产品价格低廉,功能齐全,外形时尚,相较于正规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产生了不正当竞争。而且,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在如今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下已悄然成为主流。据此,正规产品的销量自然持续降低。照这样发展下去,正规厂商可能面临资不抵债,最终导致破产的局面,很多人会因此下岗,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2.山寨产品没有正规厂家,制作不规范,所以山寨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于没有确切的生产地址,工商部门对其也无法进行监管。
五、“山寨现象”中知识产权法的适用
按是否存在权利争议来进行分类,“山寨现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不存在权利争议的“山寨现象”,如上述“山寨现象”中的“山寨综艺节目”,某些综艺节目由于从节目编排到整个流程均出自组织者的匠心独运,不能因为模仿了其他节目的整体制作架构就认定为抄袭了其他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另一类是存在权利争议的“山寨现象”,如山寨电子产品、山寨汽车、山寨影视作品,其则需着眼于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相关的具体领域,界定“山寨现象”中合法模仿与侵权的界限来解决具体的法律纠纷。
(一)山寨现象与著作权法适用
根据思想和表达的二分法,著作权法只保护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不保护思想。如果“山寨现象”模仿的内容属于他人的思想,则不构成侵权。如果模仿的是他人独特的表达,但符合“合理使用”的规定,仍然不构成侵权。著作权领域的山寨模仿形态很多,大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要看所涉及的作品以及作品的形式。若该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第三条所规定的作品的范围,则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若该作品已过保护期,则其著作财产权已行使完毕,只要求不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对于使用他人作品,要看其是否符合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许可制度。对于“合理使用”,不仅要考量该作品合理使用的情况是否是《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十二中情况之一,还要依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利用“三步检测法”来判断该使用是否合理,即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如戏仿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作品形式存在争议,我认为该作品不是改编而是一种评论,该作品虽使用了影片《无极》的片段,但经过加工后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形成了独立的作品,是对《无极》的转换性使用。并且,《馒头》通过幽默讽刺的方法对原作品进行评论,已成为了戏仿作品,允许对原作做更多的使用,只要不玷污原作和损害其作者的权力即可。所以,《馒头》经过三步检测法,是属于合理使用。像《馒头》这样的山寨恶搞有着自己独创性的表达,且通常都不具营利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戏仿者的某种思想,因而不属于侵权行为。
②要看模仿的程度。这种模仿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构成侵权,判断模仿的程度问题可以根据作品“实质性相似”标准。汉德法官首创的“抽象鉴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将作品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过滤出去;然后,将作品中属于公有领域的部分过滤出去;再将剩下的部分进行比较,如果作品仍然具有实质相同的部分,就可认定为作品实质相似。这样,如果仅仅是借鉴他人的创意或者根据“情景理论”,对作品中的已属于公有领域的普遍性的套路和制作方法的运用并不能算作侵权。例如“山寨电视剧”,其典型套路是对国外流行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角色等进行克隆,只是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改在中国,演员进行了替换。这种对他人电视剧的全盘模仿且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即构成侵权。若原电视剧的故事和情节是“落俗套”的,即属于公有领域的普遍性的套路,对这种电视剧大致故事的借鉴而又在具体情节上有所删改或增加,应不属于侵权行为。
③要看有无市场利益目的。如果具有商业性质,就有侵权之嫌;如果是自娱自乐,则无妨。如利用山寨明星做广告,如果模仿的目的是为了混淆,进而达到误导公众,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就有可能构成消费欺诈和不正当竞争。如果仅仅是自娱自乐,为了表达对明星的喜爱或不满,就不属于侵权行为。另外,“山寨明星”还会涉及到被模仿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如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山寨版四大天王演唱会”上“山寨版的四大天王”对四大天王的歌曲进行翻唱,根据《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的,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若山寨版的天王们未取得歌曲著作权人的许可并且未向其支付报酬就演唱这些歌曲,那必将就会侵犯歌曲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最终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山寨现象与商标权法适用 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它是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以区别于他人的商业标识。而模仿的目的在于追求与被模仿对象的相似,以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误认,这与商标的追求截然相反。所以,商标的功能决定了它天然地排斥模仿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商标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当然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近似的商标,必须有“混淆可能性”才构成侵权。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与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判决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山寨现象”中对他人商标的模仿主要表现为假冒或仿冒他人商标。若制造山寨机的小工厂未得到生产商的同意在山寨机上印制了知名品牌的商标,这种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属于假冒行为,可直接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判断其侵犯了手机生产商的商标权。若使用仿冒的商标,则需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实际上,“山寨机” 的仿冒商标在写法和设计上区别于正规商标,如“姓啥啥”假冒“娃哈哈”、“Nokla”假冒“Nokia”,而且“山寨机”的价格大大低于正品手机的价格,顾客购买手机必定会经过谨慎的甄别和选择,想必不会把山寨手机当作正品手机买走,因此从销售渠道上不易让人产生混淆。所以不能简单地认定“山寨机”仿冒商标是侵权行为。
我国商标法第十三条对驰名商标进行了特殊的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因此,如果”山寨商标”没有注册并直接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的,可以认定为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三)山寨现象与专利权法适用
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对象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前两项是属于技术层面,模仿较难,一般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如山寨手机制造者购得手机部件的渠道不合法,即制造、销售手机部件的商家并未取得专利权人的许可,那么山寨手机制造者购买侵权部件后组装于手机中,并以赢利为目的使用该部件,则构成对该部件上的专利权的侵犯。如果是从合法渠道购得手机部件,该手机部件涉及的专利权在合法售出时即告穷竭,但把不同功能的部件组装为山寨手机的行为仍有可能侵犯他人对手机整体享有的专利权。
事实上,目前的山寨产品中,专利侵权现象是以外观设计侵权为主。对某一模仿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采用了“四步认定法”: 1.审查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不属于同类产品的,不构成侵权。2.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构成相同或者相近似。这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3.对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对比,应当进行整体观察与综合判定,看两者是否具有相同的美感;比较的重点应当是专利权人独创的富于美感的主要设计部分(要部)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对应部分,看被告是否抄袭、模仿了原告的独创部分。4.在原告和被告均获得并实施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外观设计构成相同或相近似,则可以认定实施在后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侵犯了在先获得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上述方法详细地说明了对于区别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当然,有些山寨机在被仿的手机基础之上会有所改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添加了新的创新元素,这种改变有时候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创造发明。如果种创造发明达到了专利法要求的创造性高度,创新者可以申请并获许改进专利,但按照专利法规定,改进专利权人必须先取得基本专利权人的许可,否则构成对基本专利的侵权。
综上,“山寨现象”并非都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知识产权法中侵权的构成要件,对这些“山寨现象”加以严格区分,对于已经符合侵权构成要件,违反社会基本道德,且严重损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山寨产品”进行严厉打击;而对于诸如恶搞形式的“山寨电影”,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且没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单纯是自娱自乐的行为,我们可以“仁慈”地进行规范和指引。【参考文献】
[1]山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8947.html?wtp=tt.18:15.
[2]王同伦.“山寨”语义泛化的隐喻机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6): 111-115.[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曹立新--浅谈对“假冒伪劣”含义的理解--中国纤检 2004年第2期
[5]李婕 浅析“山寨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出发 法制与社会 2009(11)
[6]郭钦.就让山寨文化自娱自乐吧[ GB ].http: / /op inion.peop le.com.cn8483757.html, 200821229 /200926212 [7]方旭东,王胜利--“山寨文化”兴起原因探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6期 2009(12)
[8]彭柯 “山寨”兴起的背后所隐藏的法律问题 法制与社会 2009(7)
[9]苗苗,杨暄.--荧屏刮起“山寨风”[N].人民日报,2008-10-22(11).[10]张丹丹,吴京,韩笑梅--论“山寨现象”中知识产权法的适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
[11]冯晓青.“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9-02-13(2)[12]夏姗姗-当“山寨”遭遇知识产权-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8)
第二篇:案例分析大赛 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的案例分析
一、小组观点: 山寨文化利大于弊。分析:
“山寨文化”反映了我国的时代特征。“山寨文化”说到底是民间文化、草根文化,产生于草根阶层寻求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现的诉求,是民间思想意识与主流文化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山寨现象反映了目前中国社会多元化发展中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特征。对于“山寨文化”,支持与批判并存。
但是,小组认为,“山寨现象是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
下面就对有人提出的有关山寨文化的危害阐述一下小组的观点。1.山寨文化就是抄袭文化,盗版文化。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这其实就涉及如何给山寨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个人认为,山寨不等同于抄袭、盗版、恶搞、剽窃,真正的山寨应该是具有创新的再创造,粗糙的抄袭和模仿是对山寨的误解和歪曲。而山寨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具有更大的危机意识,刺激其加快创新的步伐,生产出更新颖的产品。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促进作用。
2.山寨产品会挤压正牌产品的市场空间。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不论是社会公众和舆论对其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一种宣传。山寨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其所山寨的品牌的一种宣传,正牌产品的形象借由山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宣传推广。关于“山寨产品会打压正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其实许多山寨产品与正牌产品在外观包装上会有明显的区别,消费者能够比较轻易的将两者区分开来。而且这正是许多山寨产品的一个表达自我,挑战正统的一种方式。从利益亏损方面来说,被山寨的品牌一定是有名的、大型的企业,相对其他外部威胁(例如旗鼓相当的同行竞争、市场大环境)而言,山寨产品对正牌产品造成的影响其实没有所说的那么严重。
另外,山寨也有十分成功的案例,有许多企业都是从山寨起家的。例如:
人人网、开心网、蚂蚁网、51等(仿Facebook)。
联想现在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在十多年前联想的电脑也是照搬IBM的PC概念生产的,直至今天其核心技术“CPU”仍然是Intel和AMD的。
而山寨文化的有利影响,小组总结如下:
1.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法人,“山寨”产品有一定的创新含量,尤其功能强大,价格低廉,山寨企业选择以成本最低战略去推销自己的产品,满足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需求,使得人们可以在自己经济允许的范围内买到更多的所需物质,而商家也能通过薄利多销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盈利,可谓双赢。
2.促进就业。大部分山寨产业受资源条件限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山寨的发展随之便会带动一大批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3.促使企业增强危机意识,刺激其加快创新的步伐,生产出更新颖的产品。
当然,山寨文化饱受争议不无道理,其中关键的就是专利与版权问题。山寨在很多领域都钻了法律的空子,尽管不违法,但在道德层面产生了负面效应;而一旦发生了版权与专利的法律冲突,山寨自身的特点使得正牌企业很难维权。除此之外,山寨产品质量和售后得不到保证,缺乏管理引导导致的山寨文化良莠不齐,低俗恶搞泛滥等等,都是受争议的焦点所在。
面对这股势不可挡的“山寨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正规企业:
正规企业面对山寨企业强劲的冲击,难免在市场方面会有些吃不消。首先,山寨企业通过模仿,自己钻研很快就会掌握正规企业的制作技巧,虽说不能完全炮制,但也可以做个八九不离十,但是价钱又相对于那些正规企业要低得多。所以,山寨企业对市场的冲击力是相当强劲的。
面对这样的冲击,著名企业格力仕公司就采取了低价格的低成本领先战略。用价格来占领市场,作为一个正规企业来说,企业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才去压低价格这种策略会对自身市场的挽回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降低成本才能保证利润的最大化,但是降低成本必定会使产品的质量有一定下滑,短期时间内会增加不少的销量,但在消费者使用后会对产品产生质疑,久而久之便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导致企业信誉度降低。
其实,与其与这些众多的山寨企业做竞争,不如与他们联手更实惠,在彼此的竞争中并没有绝对的胜出者。所以作为正规企业要与已经成型的与自己产品冲突的山寨公司进行协商,正规公司提供更一步技术的支持,并给山寨企业一个正规的名号,把它纳入公司的编制之下,化对手为队友共同占领市场。这样不仅可以不用打价格战,还可以扩大市场两全其美。
如果找不到类似的山寨企业,这时候正规企业就要把精力放在自身上,加快技术的更新,创造出山寨企业无法模仿的新的技术,利用自身的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市场会很快回归自己所有。从某方面将,正是山寨企业的出现,导致了企业技术科技不断地更新,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即使外观模仿的再像,里面的东西也很难被模仿,在消费者选择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对比度,是自己的产品更有特色,能够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持久之道,才不会在山寨企业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2.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彻底地去建立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引导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可行之路,就目前的情况来讲,首先要针对于山寨文化制定出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来束缚它,再根据这个法律对抗不良的山寨文化,使山寨文化走向积极健康的道路,同时也要提高“山民”的相关素质,注意维护知识产权,最后充分发挥山寨企业的创新作用,避免走入俗套。对于那些在草根阶段挣扎的企业,要往自主创新的方向加以引导和扶持。首先,政府支持“山寨”机在附加功能方面的技术含量,增加创新含量。其次,利用价格方面的优势,支持他们培育自己的品牌。再次,支持他们利用性价比高、技术更新快的优势,与“洋品牌”抢占国内市场。
作为山寨企业,凡事要有一个度,山寨企业也不能仰仗着自己的优势而“疯狂生长”,而是应该看清形势,以谋求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安全生产和其相关工艺水平,只有做到品质上的保证,才能让消费者们买得放心,才能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其次,对于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和规模,能够自行生产出工艺好、价格低廉“山寨产品”的厂商,则应该在质量监控、消费者知情权等等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并引导其生产行为,鼓励其自我开发中低端价位产品,补充和完善以往正规厂商的空缺。最后,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山寨企业更要注重在模仿的程度上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品牌,着重打造自己的“草根一族”表达声音与追求的平台特色。通过有序的管理和规范合理利用和优化“山寨”资源,打造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山寨产品”,形成自己的强势竞争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以“山寨机”为例,已经冲进世界500强的华为,就是靠“山寨”起家的,小组分析它的成功原因有:
第一,专注战略产业,铸造了强大的冲击力。从长远利益来看,华为固守通讯设备供应这个战略产业,除了一种维持公司运营高压强的需要,还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了基础;
第二,坚持本地研发,抢占战略高地。以技术研发的本地化来开拓华为的全球化布局,是华为公司的战略特色,一般公司考虑的是中国区域,而华为考虑的是全球力量的布局;一般公司会考虑以产品去拓展市场,而华为则是以研发带动市场,首先要完成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全球化布局,形成了以本地化研发为先导的全球化战略;
第三,实施间接路线战略,以土地换和平。当初,华为与各地电信局组建了许多合资公司,如沈阳华为、成都华为、安徽华为、上海华为等。这些合资公司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个空壳,与通常意义的合资企业使命迥异。华为从来没有把产品特别是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放进去,这些企业的作用只是签单走账。当地运营商和政府投资合资公司的资金,甚至可以先由华为垫付。让合资企业的人向作为股东的客户推销设备和收款是个绝妙的主意。很明显,这既促进了华为的销售,又疏通了长期客户关系。而且,这种利益捆绑还可能在企业危机时发生微妙的作用。这种用一体化的经济体固化与客户的关系,既保证了客户的自然与坦然,又保证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令那些为了抢到订单而给一线员工和关键客户下达硬性指标的公司难以想象。在本土市场上,这种间接路线战略的熟练运用,使得华为集中了足够的能量去冲击全球市场。1999年,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进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1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四,削足适履,强化流程与制度,企业需要有统一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于是任正非发起了制订《华为基本法》的工程。任正非期待通过《华为基本法》,把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罗盘置于每位员工的心里,从而使老板与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点,达成一定的心理默契;
第四,削足适履,强化流程与制度。企业需要有统一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于是其发起了制订《华为基本法》的工程,希望通过这个把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罗盘置于每位员工的心里,从而使老板与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个共同的始发点,达成一定的心理默契。
第五,无微不至,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建立整体解决集合器。“整体产品”将产品分解为基础产品、预期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四个层次,由客户的核心利益或核心价值整合到一起,华为的整体解决集合器,在为客户和自己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很大的壁垒。因为他的无微不至,培养了客户的习惯。华为人就是他们公司中的一员,无论出现什么故障,华为人都会义无反顾地千里走单骑,全身心地去解决问题。这样一种体验与习惯的培养,使得客户一旦进入华为的整体解决集合器,就别想再离开。由此,竞争对手被毫不含糊地排除了,华为设备供应商的地位得到了稳固。这里没有什么成型的理论,却有着任正非清晰强势的企业思维贯穿始终。
第六,以心经营,塑造华为长青基业之本。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华为在肯定员工的价值的基础上,还让他们寻找到了喜悦、好奇与虚荣心,使得员工们更卖力地工作,于是华为这整个机械才更加有效地运转起来。Questions Q1、分析山寨文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提示: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
Q2、面对山寨经济的“野蛮生长”,企业该如何应对? 要求:
在案例陈述(以PPT形式,不要求制作word文档)部分中,每支队伍将被要求至少完成以上两个问题的观点陈述,同时可以加入本队对此案例的其他观点及分析。(共计5分钟)演讲ppt展示内容具体如下:
分析视角: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从独特的视角对案例提出合理的观点; 分析框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思维开阔、论证充分; 分析深度:深层挖掘案例,分析符合逻辑;
分析方法:运用合理、创新的分析方法和管理工具展开分析;
分析结论:提出的方案及实施步骤具备一定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在比赛的前一天之前,把案例分析的ppt,发至:gykjcxzx@163.com,我们会进行团队参赛统计。ppt上交名称:队长姓名,团队名称,要附上队长联系方式
比赛流程:
环节一:各小组介绍组员,本组特色等自由发挥,主要突出口才。限时5分钟(占20分)
环节二:每队抽一组题目,两道选择,一道填空。(占20分)
环节三:小组ppt展示,每个小组不超过10分钟,超时扣分。评委提问并点评,现场及时打分最高60分(占60分)
第三篇:山寨现象的起因及其开放式创新特质研究
山寨现象的起因及其开放式创新特质研究
[摘要]山寨产品的迅猛发展正在给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来冲击。首先,从技术、市场、行业管制等因素入手,研究了山寨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次,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山寨现象的开放式创新特质及其具体表现,认为山寨现象是创意开放、创新资源开放、以市场为导向、渠道开放、文化开放等多种开放式创新特质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山寨现象;技术创新;开放式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1-0021-03
[作者简介]邓亚玲,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9)11绵阳621002)李天柱,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新兴技术管理。(四川成都610054)
一、山寨现象的成因
近年来,各种山寨性质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迅猛。面对扑面而来的山寨现象,社会各界对其反应不一。有的认为山寨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是仿冒和抄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应予以取缔和打击;有的认为它给现有产业带来了冲击和新鲜血液,应该进行规范、引导;也有的对山寨产品持欢迎态度,因为它确实以更低的价格、更丰富的功能和更新颖的创意使普通消费者及时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实惠。
业界对于山寨有多种解释:
一种是山寨源于粤语,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和平民化,主要运作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名牌产品,从行为上看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边缘。
另一种常见解释是,山寨形容那些本土的、朴实仿造一些知名品牌或者是自己动手组装产品的企业,山寨产品就是这类企业生产的,最早广泛用于手机界。
在其他产业,山寨厂是指那些供应正规厂上游配件的非正规作坊,或指生产成本低、质量不稳定的厂家。
虽然目前对山寨现象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从上述叙述可以判断,虽然含有仿制和模仿的意味,但业界提出山寨产品的初衷并不是指抄袭与仿冒,而主要是描述一种企业形式和运作模式。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这样认为:山寨企业是指小型的(有时还是非正规的)的企业;而山寨产品是以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有产品,或为正规厂商配套生产技术门槛较低的产品。山寨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低,迎合低端市场需求,在外观和功能上的创新很强,但有时可能走上抄袭和仿冒的道路。目前,对山寨现象的争论集中于模仿行业内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而对于为正规厂商配套的则并未引起争论。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前一种情况。
我们认为,山寨现象之所以能够在近年风靡全国,是技术、市场、管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必然性:技术创造与技术使用分离为山寨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当代技术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平台化和模块化,而平台或模块的使用者却不需要了解平台或模块内部的构造和原理,从而使技术创造和技术使用形成分离,降低了生产的技术门槛,为山寨奠定了技术基础。以手机为例,当台湾联发科公司(MTK)以“turn―key”模式向手机生产商提供将芯片、软件平台及第三方应用软件捆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后,一般小企业都能用MTK提供的手机“半成品”生产出一部手机。加之模具、工业设计等上下游配套的逐渐完善,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和创新的门槛。所以,山寨手机才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多元化市场为山寨产品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多元化市场,不同地区,特别是城镇和农村市场之间的消费能力差异较大。而从世界范围看,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最不发达地区的消费能力就更差一些。因此,需要多元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但在山寨产品产生以前,容量巨大的低端市场并没有引起已有企业的重视,这就为山寨产品留下了充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门槛降低的双重作用下,山寨产品浮出水面就不足为奇。山寨手机最早就是利用低价位进入农村市场,并很快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役,山寨电脑也是借助电器下乡最先涌入农村市场。高度管制带来的逆反效应推波助澜。一些行业实行严格的管制,一方面起到了规范产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产业被少数企业所垄断。这些企业在享受垄断带来的高利润的同时,甚至可以利用管制带来的有利地位对其他企业寻租。这给那些想进入产业,但无法跨过管制这道门槛的企业带来了逆反心理。受行业高利润的吸引,他们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游走于政策边缘,避开行业管制,采取山寨模式来生产产品。例如,我国手机产业多年来一直实行高管制,有些手握许可证的企业不再生产手机,而是向那些没有许可证资源的企业寻租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拉低的技术门槛、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快速组合优化的生产制造资源,不断进入的产业游资,就催生山寨手机迅速发展起来。
二、山寨现象的开放式创新特质
山寨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现出诸多创新特质,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指均衡协调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来产生创新思想,同时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市场渠道为创新活动服务。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把创新目标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技术特许、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相对于封闭式创新而言,开放式创新是当代企业更先进的创新模式。
开放式创新原理与封闭式创新原理的区别可分别由下图和下表来表示。
山寨经济形态的特点是产业资源共享,合作大于竞争。山寨企业在开发产品时总是谋求最大限度的协调,利用外部资源,并利用自己的成果广泛参与合作,优化并加速创新的实现过程,还可能激发更多的创意,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造就了山寨现象开放的创新特质,成为突破手机、电脑等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并打破主流厂商垄断的关键。具体说来包括:创意开放。从创新中最前端的创意层面来看,山寨厂商较少将自己的创意作为秘密,而是更多地与其他企业共享,并尽可能地多方面利用来自市场、其他企业乃至竞争对手等企业外部的创意,从而使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创意源源不断。创新资源开放。山寨厂商非常注重广泛利用外部资源,且不把资源严格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只要是符合企业需要的,就是他们愿意利用的,从而一个创意在产业内散播开来,就会很快与相关的配套资源结合在一起,促进商业化的成功。反过来,这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发展和整合。比如,深圳有3000多家手机设计企业,为手机生产配套软硬件的企业大约也有3000家(包括按键、显示屏等),手机模具企业有200家,工业设计企业有100多家,还有专门为手机产业服务的物流公司、外贸公司和金融服务业。开放式创新使
这些资源可以很好地整合,并发挥最高的效率。一家普通的手机经销商,就可以方便地整合下游各类资源,根据市场变化开发产品。2009年伊始,山寨笔记本电脑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开放式创新的能力,Intel、微软、富士康等企业也被纳入创新框架内,Intel为山寨笔记本提供处理器,威盛和微软共同成立“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GMB)”等就是开放式创新的写照。
以市场为导向。山寨产品大受欢迎的一个关键是深入了解和满足我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完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各具特色的产品,甚至按照顾客的要求定制研发和生产。由于山寨厂商的前身大都是主流产品的经销商,他们身处市场最前沿,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感同身受,因而对市场变化把握得最为准确,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比如,山寨手机从低端市场切入,主打大屏幕、大音量、大容量、手写、超长待机等消费者期待的功能,并随时准备将最新的技术组合融入产品设计,自然容易博得消费者的青睐。相反,行业内有些主流厂商虽然打着以市场为导向的标语,其实却采用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模式,希望藉以继续攫取暴利,加之创新周期过长,产品更新换代较慢,无法跟上快变的市场需求,因而在与山寨产品的竞争中屡战屡败。渠道开放。在很多行业,主导厂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其在核心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在研发环节占有了产业链上的最多利润。而山寨产品则抱着开放的态度,追求“渠道利润最大化”,创造多方共赢。丰厚的利润提高了经销商的积极性,营销渠道飞速扩张,并且山寨产品还注重拓展电视直销、网上购物等渠道,从而使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的各个角落。手机销售已经不是专卖店和大型电器市场的专利了,在许多街边小店,甚至在元证经营的地摊上都能发现山寨手机的身影。文化开放。山寨现象在其惊人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一种“狼性”,具有像“狼”一样敏锐的市场嗅觉,以无所不用的创意和令人畏惧的攻击性,团结起来对抗强大的竞争对手。就个体而言,山寨厂商远不足以挑战行业内的主流企业,但利用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及开放的文化,首先在把握市场动向和创新资源配置中占得先机。在开拓市场时又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发现市场热点就蜂拥而上。在对抗行业内的主流企业时,又表现出狼群般的团结协作精神。
同时,山寨现象还被深深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山寨产品抱着开放式的态度,理解普通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实际上就是群众智慧的集中反映,而这恰恰能够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意愿,因而产品的适应力强,创新动力源源不竭,并容易激发原始性创新。
山寨现象的开放式创新特质与业内主流厂商的封闭式创新形成了鲜明对照,显然开放式创新更符合现实的市场环境,竞争力更强。这里我们不是说主流厂商的创新封闭于企业内部,而是指他们对核心技术、配套厂商、营销渠道等严格控制,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反应速度和柔性。仅以创新速度为例,品牌手机从策划到最后投入市场,一般需要半年到10个月的时间。而山寨手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采取全开放架构,开发一款新手机仅需两个月,在低价位的配合下,将手机变成了快速消费品。
三、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启示
在山寨产品的冲击下,国产手机溃不成军,国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等企业也倍感压力。毫无疑问,大力发展自主创新是未来我国企业的唯一出路。而前述关于山寨现象开放式创新特质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言,具有如下启示:
转变观念。我国的手机等行业中的企业在行业管制的长期庇护下危机感不强,养成了很多企业的惰性和“吃皇粮”的思想。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特别是在当今技术越来越向平台化、模块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这是非常危险的,肯定也是行不通的。我国同类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未来的市场必将是激烈竞争的市场,国家的保护和管制是不能保护企业一辈子的,只有做好观念的转变,才能做好应对未来更大挑战的准备。转变文化。我国企业要学习山寨企业的狼性文化。消除创新惰性和高高在上的思想,重视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真正深入市场最前沿,体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放到企业经营首要的地位,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更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要开放地运用创新资源和创意。山寨现象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开放的创新资源是减少企业资产委托、降低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反应速度的有效武器。而为了应对创新,特别是原始性重大创新的高风险,我国企业必须马上着手,最大程度上迅速挖掘创新资源(包括创意、技术、市场、渠道、上下游配套厂商等),开放上下游供应体系,对于创新所需的各类资源,只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很好地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率,并真正具备与山寨企业乃至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责任编辑:陈 瑾]
第四篇:浮躁现象分析
浮躁现象 原因
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因为高科技强调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天,神游。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在追求这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价地投机。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变得越来越自我和独立,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笼统归为浮躁的心态所致。
2、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如果说高科技只是一个间接原因,一个诱因。那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3、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动不动畅销读物,排行榜,音乐小说。用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夺取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们。人们在物欲涌动的今天,人们对这些快餐文化变得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危害
浮躁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其主要特点是,为获得及时的满足而缺乏奋斗的耐性,盲目追随潮流而丧失自立性的选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凭感觉行事取代了思考的作用。浮躁者往往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工作拈轻怕重,眼高手低;做事急功近利,做人玩世不恭;听不得批评,也经不起挫折。
浮躁对人有很大危害。浮躁不像疾病让人一望而知,它属于隐形杀手。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一些人在虚荣心、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经不起金钱和名利的诱惑与驱使,不正确看待自身能力和客观实际,看见他人发展比自己快,产生了羡慕又嫉妒的心态;而当自己突然发了大财,或取得了一点成绩时,便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能干;在遇上挫折、情绪低落时,即刻就失去理性„„于是浮躁使然,孤注一掷,以侥幸的心态投机,铤而走险。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浮躁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好象毒瘤一个。工人浮躁,就图数量,不顾质量;干部浮躁,就不讲工作实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一点不顾百姓的实际,只图个人仕途的升迁。其实,社会各个群体都有想不经过努力,一锄就挖出个金娃娃者,不讲工作实绩,一味幻想自己海市蜃楼般美好的未来。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病,社会也跟着打喷嚏。人浮躁,社会就浮躁;而社会浮躁,会将人影响得更浮躁不已。如此恶性循环,其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第五篇:知识产权法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知识产权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复制权:是指采用一定的形式把作品复制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2、强制许可:是指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主管机关在特定条件下,强制性地许可 他人使用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制度。
3、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 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 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4、初步审查: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在受理专利申请案后对其所作的形式审查。
5、自愿注册原则:是指法律允许商标使用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决定是否申请注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确定作品发表应具备的条件。
答:一是著作权人主观上有发表自己作品的意愿,作品被发表符合作者的意志;
二是著作权人客观上实施了发表行为,并且产生了使作品公之于众的结果。
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属作品已发表,作者依法享有发表权。
2、简述发明人的特征。
答:(1)发明人须是直接参加发明创造活动的人;
(2)须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有创造性贡献的人;
(3)须是自然人。
3、简述职务发明创造的构成条件。
答:职务发明创造的构成条件依专利法规定,下列发明属于职务发明创造:(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2)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4、简述我国商标注册的原则。
答:(1)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2)集中注册与分级管理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方式。
答: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 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 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 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图书馆、档 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免费表演 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对设置或者陈列
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将已经 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上述规定也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 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2、试述商标的特征。
答: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它象征着商品的质量、信誉、评价和名声,通过对商标本质的分析 可看出商标具有如下特征:
1.商标具有依附于商品的从属性,即商标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社会上大多数人自己自足,仅有少数产品用于出售交换,“其出售之商家,亦有于商品上附加图记或仿单者。此种图记或仿单虽亦有商标之部分功能,但在事实上,该等图记或仿单,乃是表彰营业之标记,与现代所谓商标之意义不尽相同”。[1]唯有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后,科技进步,商品种类及数量繁多,购买时需选择,则商标成为不可缺,商标制度由此建立和发展。因而可以说,没有商品就谈不上商标,商标与商品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标具有财产属性
商标经选择、设计使用和创牌,使该商标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并且经过商标注册取得法律所保障的商标专用权后,该商标就成为商标权利人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与权利人的有形财产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财富。商标所代表的商品品质越优良,销售量越大,所具有的财产价值越高,例如国际驰名商标“可口可乐”(cocacola)、“万宝路”(marlboro)的商标价值就远远大于公司的固定资产和销售额。
3.商标具有竞争性
商标能够最直观地标明商品的来源,而使消费者认牌选购,所以一个商标也最能代表某一商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各市场主体通过争创名牌参与市场竞争,因而可以说商标起源于市场竞争。同时,因为商标能够促进生产,繁荣市场,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商标又能够保证和促进合法竞争。
4.商标具有排他性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专用的标志,它是商标权利人的名声、信誉和评价的象征,不允许他人侵犯或损害,也不允许出现混淆和误认,所以商标具有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