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虎牢关民间故事传说
虎牢关民间故事和传说
一、虎牢关的由来
荥阳、郑州一带在古代气候温暖湿润,到处是一片丘陵沼泽,冈陵起伏,森林莽榛丛生。一些草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肉食动物狼、虎等猛兽,也常出没其中。西周中期,周穆王姬满曾带领随从在这一带射猎鸟兽。他先命熟悉泽中情况的虞人掠林打前站,忽然,他们发现芦苇中藏有猛虎。这时穆王一行就要到来,情况十分紧急,负责安全保卫的猛士高奔戎冲上前去,三下五除二就把老虎生擒活捉了。周穆王到后,虞人报告了情况,并献上老虎,得到穆王的称赞和嘉奖。周穆王命令把这畜生圈起来,地点就选在偏西的峡谷地带(即现今的汜水虎牢关)。于是虎牢关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就从此诞生了,距现在大约有3000多年。
虎牢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险在左控大河,右踞高山,易于据守。要在位于贯通东西的大道上,东通齐鲁,西达秦陇,串通了临淄、定陶、洛阳、长安等重要都市,又是南北交通的黄河渡口,北连燕晋、南结荆楚,车船人马来往频繁。秦末的楚汉之战,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列强之战,三国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的武牢之战,大都是在这里决定了帝王帝业的成败。
现在关前竖立有莲座碑楼一座,为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立石,高2米、宽0.7米,楷书“虎牢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二、等慈寺及其碑记
等慈寺位于荥阳汜水镇东北方0.5公里处的赵村南头,建寺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五月,完工于贞观十一年,是唐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的地方。此寺高阁广廊,宝坊灵塔,规模宏伟壮观,它历经重修,就在清末光绪年间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葺。可惜一九四四年日本侵华战乱时被毁。寺门外东西两边座落着两块石碑,东边的一块是“大唐纪功颂碑”,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撰写,碑高4.5米,宽1.99米,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勒石,碑文行草,凡35行,2400余字,碑阴刻唐玄宗过汜水诗。西边的一块是“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中书侍郎颜师古撰写,碑高3.43米,宽1.5米,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勒石,碑文32行,2000余字。两碑均为国家珍贵历史文物,其碑文拓本一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爱,可惜在1952年当地农民建桥时被毁,上级发现后残碑追回,现存于郑州市博物馆。
武牢之战定等慈
唐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与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汜水附近进行了一次决战。据《唐书》等史料记载,窦建德为了援救王世充以解洛阳之围,亲率十万大兵屯兵坂诸(汜水县东北二十里),李世民率三千精兵屯兵武牢(即虎牢关)。窦建德恃众轻敌,逼城而阵,李世民以逸待劳,伺其阵久卒饥,率轻骑突发奇兵,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大败窦建德,只杀得窦军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在牛口峪窦建德被李世民活捉,这便是历史上以少胜多而闻名古今的“虎牢之战”。战后,唐太宗为超度亡魂,笼络民心,命令在大战的地方建寺,定名等慈寺。
三、关公庙及其传说
第一个关公庙究竟建在哪里?据史料记载和虎牢关老年人传说,是建在汜水关。在后来翻修扩建时,下边埋的都是汉砖,也证实这里是全国首建的关公大庙。
据传是曹操惊建关公庙,说的是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擒拿,孙权杀害,孙权派人把关公人头送给曹操,想让刘备痛恨曹操,攻打洛阳。曹操见了关羽人头,跟活的一样,说了句玩笑话:“云长别来无恙否?”谁知关公睁眼动须,可把曹操吓坏了,昏倒几天,醒来后,急忙以公卿的葬礼,建冢植林,厚葬关公。可是曹操仍然有心病,睁眼合眼,总见关公站在面前,每天胆颤心惊,曹操才不得不诚心给关公建庙。原计划把庙盖在洛阳,但不是倒塌就是失火,老建不成,原因是洛阳有句童谣:“关公关公、心傲气盛,光说过五关,不提困麦城”。曹操经谋士提醒忽然想到:关公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夺关斩将,英雄的时候都在虎牢关,就决定在虎牢关给关公建了个大庙,当时叫“荆王庙”,后来人称“关公庙”,庙建成之后,曹操的病日渐好转。
关公庙位于汜水镇虎牢关村,现庙内存有紫檀木雕刻的关羽像,高1.6米,后院殿前有一八棱碑,高1米多,宽0.22米,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61年)勒石。
关公庙为何亦称三义庙
相传玉皇大帝被关云长的正气所感动,让姜子牙打开封神榜,添了一行字,封关云长为关圣帝君,仅次于玉皇大帝,管天上所有的神。
刘备死了以后,虽有皇陵祖庙,可比起关公来就差得远了,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关公的神像,连周仓、关平也跟着沾光,因为关公很重义气,对刘备、张飞受人冷落感到很难受。有一次他到玉帝那里汇报民情,趁着玉帝高兴的时候,请求给他的刘兄、张弟封个神位,玉帝一听,看了看姜子牙,姜子牙为难了,张飞封神还好说,排在关公之后,刘备就不同了,因为玉帝说过,除了他,关圣帝君就是二天爷,若把刘备封在关公之下,不成体统,关公也不会愿意,封在关公之上,玉皇大帝往哪里摆?关公也看出了姜子牙的难处,就请求说:“虎牢关建了个关公庙,我一个人住在那里怪冷清的,不如就让我们三个兄弟都住在那里吧。”于是从此以后,关公庙就塑了刘、关、张三个神像,关公庙亦成了三义庙。
四、玉门古渡的由来
玉门古渡位于现在的汜水镇口子村,汜河入黄河处。相传,广武山和大坯山原为一体,连绵不断,汜水河道原是经大路沟流入枯河到荥阳入汴河的,明明离黄河很近,却绕了个大弯,泄洪非常不畅。大禹治水来到这里,看到暴雨如注,洪水肆虐,淹没了田园村庄,灵机一动:“何不把汜水改道引入黄河呢?”于是大禹立即召集水族,说道:“汜水泛滥成灾危害生灵,又要劳动大家在这里挖山了”。鳝鱼(人称小龙)说:“我们弟兄在山下拱个洞算了。”说罢大家就齐呼呼地出动了。不消几个时辰洞就被拱通了,人们就取名为“鱼们拱洞”。汜水顺顺当当流入黄河。时间不长,洞就被冲成了大口子。至今这儿还沿用“口子”这个名字。不久,口子上边又塌了一坯土,堵住了河道。大禹说:“这山原来是塌坯山(讹传为今日的大坯山),治河要治本,得把这山挪开。”于是就命乌龟把此段山驮到浮戏山边,人们叫它塔山(即塌山)。
到汉高祖时,定虎牢为国都。一次汉王问及渡口之名,当地人称“鱼们拱洞”。汉王错听为“玉门古渡”,连声说:“啊,玉门古渡,好名字!好名字!”由此人们将错就错,就称之为“玉门古渡”了。
五、龟山及金钥匙的传说
在汜水城西一里之许,距玉门古渡南半里之遥,有一座小山,人们叫它龟山。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只乌龟看到这里黄河时常泛滥,淹没周围的村镇和庄稼。于是它就来到山下,看中一座大小合适的小山,乌龟便钻入山底,背负此山向汜水上游方向游来。由于路遥山重,走到半夜,乌龟已是体乏无力,难以支撑。但为了在五更前赶到环翠峪,它还是咬紧牙关,奋力前行。走着走着突听雄鸡高歌,东方发白。恰在此时,临近一户大门走出一个女人,她看到眼前的一切,惊叫道:“天呀,丁点大的乌龟背这么大的山,也不怕压死。”已是奄奄一息的乌龟闻得此言,伸了伸头,四爪颤动了几下,便遗憾地死去了。为了纪念它,人们就叫此山为龟山了。
关于龟山,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
龟山是一座宝山,山里有个金马驹整天拉磨碾金豆子,所以汜河水再大,也冲不坏龟山。
有一年,一个叫菜老大的菜农,在龟山脚下开了一片菜园。仲秋的一天上午,菜老大卖菜归来,在菜地里转悠,忽然发现今年的葫子结了一个带圪杈的,个头很大,他觉得奇怪,打算留作种子,来年种植。恰在这时,有一个南蛮子找来,要买那个葫子。菜老大很惊讶:“你要那干啥?这种菜嫩时才能吃,现在都老了。”可那南蛮子却执意要买,并说:“你要多少钱都行,只要别再给别人了。”菜老大愈感蹊跷,就逼问南蛮子:“不说清楚就不卖。”南蛮子无法,只好道出实情:“这葫子是打开龟山的金钥匙,只要熟透,就能用它打开龟山之门,得到无数宝藏。”两人最后商量得到宝藏两人平分。
再说菜老大,自从知道了圪杈葫子的玄机,贪财之心日益迫切,每天菜也懒得卖,地也不再种了,只是一天到晚蹲在葫子旁瞧呀瞧的,心急如焚地等着葫子成熟。终于,葫子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菜老大哪里还顾得上和南蛮子的预约,慌不迭地拿起就走。他捺着性子围着龟山转悠了一会儿,拿起葫子猛然向龟山戳去,只听“隆隆”巨响,一道金光闪出,龟山的大门真的开了,大门里果见一匹金马驹在拉磨碾着黄灿灿的金豆子。菜老大忙把金钥匙往磨盘上一搁,一手去抓金豆子,一手就去拉金马驹,一霎时,山震动起来,并发出呼呼怪响,吓得菜老大扭头就跑,金豆子撒落满地。只听身后“轰隆”一声,龟山又恢复原状。菜老大什么也没得到,金钥匙也丢在山里,从此再也没有人走进龟山了。
六、关于刘邦斩蛇和王莽洞的传说
相传在汜水城东,有一条大路沟,在先秦时期,这条沟是东西交通的要道。到了秦末,天下大乱,沟荒人稀,原住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大蟒,已修炼达到了化人吐语的境界,趁兵荒马乱,打通了通沟的长洞,渴饮黄河水,饥食行路人,弄得这条沟路断人稀。
汉王刘邦,西取咸阳,回师东进,与楚霸王争夺天下,挥动兵马,途经大路沟,只见前边人马忽啦一声,掉头就跑,齐声呐喊:“好大的蟒啊!”刘邦上前,但见草丛比人深,树上无飞鸟,好一派凄凉景象。刘邦心想这都是这只大蟒造成的结果,便拍马抡剑,直取那蟒,大蟒急忙缩进洞内,口吐人言:“大王要想过去,请封我为青龙”。刘邦对这恶蟒痛恨已极,便说道:“请你伸出头来受封。”当那蟒伸出头来时,刘邦手起剑落,斩下蟒头,并大骂道:“毒蟒便是毒蟒,还想当什么青龙!”
那蟒太大,血喷如泉,直流到现在的留村,刘邦把蟒的头扔到现的在蒋头,把蟒的心抛之现在的新店,据说这三个村便是由此得名。
刘邦与霸王争帝,早把这事忘了,到成皋称帝时,率兵又路经大路沟,只听空中不时有话传来:“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刘邦抬头一看,见是蟒魂,随口说道:“深沟荒野哪有命,待到平地把命还。”这一说喊声便停止了,也给后来的汉平帝招来了杀身之祸。
过了200年之后,汉平帝即位,大蟒转生为王莽,成了平帝的老丈人,杀了平帝,夺了江山,应了刘邦“平地还命”的说法。
现在汜水镇清静沟口,还有这个大蟒洞,人们又称它为王莽洞。
七、关于张飞寨及其传说
张飞寨位于今汜水镇虎牢关村东南方100米处,三国时,张飞攻打虎牢关与吕布作战,屯兵驻扎在这里,现存有张飞当年的拴马柏等历史痕迹。
相传大宋年间,张飞寨附近有个苗员外,仗义疏财,怜孤恤贫,舍茶舍饭,救济穷人,人称苗大善人。话说苗善人的孩子大了,要办喜事,要请众亲朋好友庆贺一番,可由于人多,杯碟碗壶远不够用,眼看第二天孩子就要办喜事,买吧来不及,苗员外着了急,一直到三更半夜还没有睡着觉。在迷迷糊糊中只听有人说:“苗善人,碗碟送来了!”他吃了一惊,睁眼一看,不见人,自己认为想碗碟入了迷,正诧异间,忽然听见一阵马铃声由远而近,在他的大门口停下了。当他打开大门,只见一个金马驹驮着两大筐玉碗玉碟站在门口,一个长着白胡须的老者说道:“苗员外,我们张爷敬佩你为人厚道,仗义疏财,知道你着急,特命小的送碗碟来了,用后如数送到张飞寨南口。”苗员外急忙道谢,老者和金马驹转眼都不见了,只剩下杯碟碗壶,苗员外很守信用,用后洗刷干净,带些供品,如数奉还。
这件事,传遍了附近各村,不管哪一家办事只要前去烧香祷告,要借多少炊具、家具,没有不借的,但都有借有还,即使弄碎了几个,言明一声也就是了。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邻村有一个赵大户,此人爱财如命,为人刁钻刻薄,人送外号“有钱无德”,很早就垂涎张飞寨里的金马驹和玉碗玉碟,只是苦于无法得到。一日,他打听到狗血破邪,便心生歹念,杀了几条狗,接了几盆血,找了几个地痞无赖藏在家门四周。自己前去烧香祷告,说要办事借家具。说也真灵,刚打三更,金马驹便驮着两筐玉碗玉碟来到他家门口,他大喊一声“动手”,自己抢先去牵金马驹,几盆污血迎面泼来,弄得他一身一脸,金马驹一带,赵大户仰面摔倒,此时金马驹和两大筐玉碗玉碟都不见了,赵大户却摔断了腿,落了个终身残废。
从此,张飞寨借家俱的祷告不灵了,也没人再从张飞寨借出过一碗一碟。
八、华雄岭的由来及五月十三下大雨的传说 华雄是三国时董卓手下的一员猛将。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骁勇异常。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十八路人马结成联军讨伐董卓。联军派孙坚作先锋攻打虎牢关。董卓命华雄应战,打败孙坚并连斩祖茂、俞涉、潘风三位大将,吓得联军将士不敢出营。这时关羽请战,曹操立即斟酒一杯,关羽说:“酒先斟上,等斩了华雄再饮”。说罢提刀跨马出阵。不一时,关羽飞马回营,把华雄人头掷到地上。曹操忙敬酒时,酒还没凉。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温酒斩华雄”。
为振奋士气,联军将华雄首级挂在三丈多高的竿头上示威,董卓手下将士将华雄尸首抢回,埋在了今虎牢关之东卧龙山上,后人称“华雄岭”。
华雄死后,民间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华雄死后,因他是个无头鬼,阎罗天子不收。他游游荡荡,冤气难伸,就在民间作起祟来,抢人供果,淫人妻女。华雄鬼魂成了当地妖魔。一天,一女人有病,可奇怪的是,她一走进虎牢关的关帝庙就好,一出庙门就犯病。无奈她到关帝面前祷告,关帝即派周仓查看,发现是一个无头鬼作祟,关帝此时已明白七分。那天是五月十三,关帝早早地磨起刀来,磨完刀,关帝跨马直奔华雄岭,正遇见无头鬼背着一女子走上岭。关帝命周仓扔出捆妖绳,将其捆了个结实。接着关帝大喊三声天上传来三个炸雷,青龙刀连劈三下,华雄尸身断成三截,虎牢关一带再也没有鬼怪出没。
从此,却留下了每年的五月十三响雷下大雨的习俗。
九、汜水虎牢三战吕布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十八路人马联军讨伐董卓,在虎牢、汜水布下战场。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闻报大怒。命李催、郭汜引军五万驻扎汜水关,董卓自带十五万人马同李催等将守虎牢,命吕布领三万大军去关前扎下大寨。
(一)十八路诸侯驻军荥阳,前锋孙坚直抵成皋(今上街村),到汜水关前搦战,与李催交个平手。公孙瓒出迎郭汜不敌,被张飞接住。十八路诸侯乘隙取关,李催夺路而走,恰逢吕布前来助战。吕布自称英豪,长胜无敌将军,有万夫不挡之勇。公孙瓒力战吕布不支,张飞大吼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接住吕布厮杀,交有百十回合,不分胜负,两军皆惊,助阵喝彩。两军追追停停,张飞性急,趁吕布回头骂他诱敌之时,飞出一鞭打去,吕布紫金冠被打落,吕布心惊,回马而西,十八路诸侯进驻汜水关。吕布冠落之地在今张飞寨东小沟里,宝冠落地而没。传说一百年发一次宝光,紫光如电,照射一方。
(二)吕布挨了一鞭,心存警惕,在虎牢关外,设上了绊马索。至今绊马索尚存10余米,虽经千年日晒雨淋,毫无锈色。
义军改公孙瓒为前部,到吕布关前叫阵。吕布迎战张飞,二人也不答话,一戟一矛战得难解难分,约有百十回合,关羽见张飞久战吕布不下,上前助战,吕布怎敌二将,只好拨马回营,整军守关,公孙瓒也退回汜水关。
(三)此时,刘、关、张三将已英名远播。十八路诸侯莫不敬仰。两军相峙数日,公孙瓒军不时讨敌骂阵。吕布心高气傲,胸襟狭窄,搁不住三骂,便又拍马挺戟跑下关来。(吕布骑马跑下城的地方,后人称为跑马岭,至今城墙土层还清晰可见)。公孙瓒仓促迎战吕布不到三合,败下阵来,吕布求胜心切,追上公孙瓒举戟便刺,被张飞丈八蛇矛隔开,两人又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关羽按捺不住,挥动青龙月偃刀杀上,又战三个回合,仍战吕布不下,刘备也挥双剑助阵,四人象走马灯似的团团打转。吕布见寡不敌众,朝刘备虚晃一枪,败回关内,闭关不战。董卓看联军势大,决定迁都长安。联军都各自保存实力,也分头撤兵。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英战吕布。
十、玄武灵台
玄武灵台也称“太和宫”。位于汜水镇北隅太和山巅,建筑于何年何月不详,古时孤峰突起,山嶙千仞,台上琳宫行院,岩洞清亭,风景清幽,楼榭亭台,错落有致,(现存有实景照片,见《重修汜水县志》)楚汉战争时,刘邦在此台纳薄姬为妃,生汉文帝刘桓。因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地震基坏,历代增修。至民国十一年大水冲坏城墙,淹没汜水县城,为筑堤防水,在台下掘出残砖,砖上有“皇王万岁”四字,字体为柳叶篆。据此考证,此台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登基台。
十一、岳阵图及兀术沟
岳阵图位于汜水镇西南2.5公里处的岳阵图村,原名竹芦渡。据《宋书》记载,南宋建炎(公元1182年)年间,金兵压境,山河沦陷,民族英雄岳飞奋起抗击,转战于黄河南北。金兵直逼军事重镇汜水,为保护宋皇陵寝(在今巩县),岳军与金对垒,驻扎竹芦渡,这里是一带黄土高岭,沟壑纵横交错,树木茂密,岭上一片原野直抵虎牢关形势十分险峻。金兵主帅兀术带兵驻扎在梧竹沟(今东河南村)。梧竹沟即兀术沟的谐音。
金兵势盛,岳飞决定智取。挑选三百精兵埋伏于渡前山下,密令其各采伐薪刍两束,捆成火炬,至深夜一齐举火,金兵疑宋援兵到来,惊慌败溃。为纪念岳飞,后人把大败金兵的竹芦渡,称为岳阵图。
十二、吕布城
吕布城位于汜水乡虎牢关村,三国时吕布为把守虎牢关在此安营扎寨,后人称此地为吕布城,城内现存绊马索、跑马岭、点将台、饮马泉等历史古迹。
十三、虎牢关一带的柿树黑了心(传说故事)西汉末年,王莽应了刘邦的“待到平地把命还”的话,害了平帝,夺了江山,捉拿起来反抗他的刘秀,从南阳把刘秀赶到虎牢关,困在南屯沟里,刘秀男扮女装,躲过了杀身之祸,由于战乱,人民穷困得连口饭也吃不上。
刘秀在沟里困了三天,饿得头昏眼花,出又不敢出,到处是王莽的追兵,好不容易在沟坎上见到一棵桑树,结满了黑森森的葚子,他也不知是什么树、什么果,摘下来就吃,味道十分可口,又香又甜,吃了之后精神为之一振。想到自己是皇家子孙,不能白吃树果,便说道:“是树一千年。”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他的话成了金口玉言,柿树和桑树因为他的“是树一千年”打起了官司,桑树说:“我给天子一饭之恩,天子是封我的。“柿树说:“天子明明说柿树一千年,怎么是封你的?”
黄门官把御状传给了刘秀,刘秀说:“我确实是说:‘是树一千年’。”黄门官就又照此传了下去。
桑树因自己的功被柿树赖走,气得哭了而柿树昧了桑树的封赏,却黑了心。
因此,现在虎牢关一带的柿树都是黑心,而桑树却很少长成,因为它哭(枯)了。十四、五更雨的故事
清朝雍正十年(1732)河南巡抚王士俊受封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之职,接管田文镜的职权。王士俊到圆明园见雍正皇帝时,雍正问:“王士俊,你知不知道,你今天走出京城后,将有大难?”王士俊回答道:“臣实不知有何难,臣请陛下明示。”
“要杀你的有腰杆硬,有人撑腰。” “臣腰杆更硬,自有后台撑腰。” “谁能给你撑腰?”
“有皇帝陛下为臣撑腰,臣何惧之有?”
雍正皇帝赞赏了王士俊很会答话后,便令太监备宴留宿。因为当时雍正手下有一队暗探,名叫“血滴子”,朝野内外,无事不晓,所以,在得知有人要暗算王士俊后,便将其留宿和赐宴。次日,王士俊辞雍正皇帝后,除奏请恩准巡视山东时谒曲阜孔庙之外,还将在回河南途中打道怀庆府,南过黄河,经玉门,谒汜水县龟山之镇国寺。当王士俊至镇国寺时,由于天色渐晚,寺院老方丈劝王总督留宿庙内赏月和下棋。灯下对奕时,老方丈毕竟棋高一着:“王大人,将军了。”王士俊动了一步棋化险为夷,顺口说了一句:“唔,今晚恐怕要下雨吧”。老方丈回道:“王大人,您看,这青天缈缈,月色明亮,哪会下雨呀?”
“要下雨的”。王总督随口又说了一句。“王大人,咱们至窗前看看天色再说。”
两人干脆放下棋局,出寺院,走至龟山之巅佛爷岭仰观天象,看着说着,竟打起睹来。
“要是下雨又怎么着?”
“要是不下雨呢?咱们打下睹好吗?”
“好,要是不下雨,我这明净珊瑚红顶子就输给您啦。” “大人,您为总督竟下这么大睹物,那我就只好输头啰。”
讲着讲着,便各自歇息去了......三更天后,老方丈用手敲了敲板壁说:“王大人,今晚定然是不会下雨啦。”说罢,老方丈便安然入睡了,只有王总督还未能入眠。将近五更时,一片乌云飘忽而来,不一会儿,竟唰唰地洒下一阵稀疏的雨点来。王士俊敲了敲板壁喊道:“老方丈,老方丈,果真下雨啦。”老方丈赶紧翻下床,向外一看,果真下起雨来,慌忙跑来跪在王总督面前:“王大人,饶命!”
窗外洒下一阵过路雨后便天亮了。
天亮后,王总督叫来随从,并命令行刑。中军将老方丈推出门外跪在坎下,王士俊对中军附耳说道:“割领代头!”接着,中军将老方丈的衣领割开一个口子,便随着轿子下山去了。
王总督的轿子和随从们下山后,山下并无下雨迹象,洒在龟山上的一阵夜雨,只不过是一阵过路小雨。这便是汜水人常讲的“五更雨”的故事。
第二篇: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一般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民间故事与传说历来就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人们最喜爱的精神食粮,而读故事、讲故事是传承文化和历史的最有效途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欢迎查阅。
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1
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猎肆虐人间的怪兽。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贰负和危暗杀了。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请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医上昆仑山会诊,研制出不死神药使他死而复生。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这一回是死有余辜。
在中原的桑林还有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横冲直撞,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双睛,将它生擒活捉。
诛杀窒窳、捕获封稀之后,羿转战南方,在寿华之野追及凿齿。凿齿人身兽脸,它的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为了应付弓箭,它特地带上一面巨大而坚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没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进它心窝的。
修蛇盘据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它风闻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万顷波涛掩盖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北方,九头怪九婴仍在凶水一带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羿东征青丘泽,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羿收回。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条命,丝毫不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九婴有九条命,射中一个头,它非但不会死,而且能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一时刻插到了九婴的九颗头上,九婴的九条性命一条也没留下。
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2
我有个盲师好友,在当地县里颇有名声,凭着一身风水玄学技术,小日子还算比较滋润阔绰。他思维非常敏捷,加上那过耳不忘的本事,用流星赶月法排八字或者起六爻卦极快,只需两、三秒钟。我俩比较投缘,每次我去探他,总要通宵达旦的畅谈。
有一次聊到风水改命的话题,他便把一个老客户的秘密告诉了我。这个客户老赵一家子都是朋友的常客,算是知根知底的了。
这个老赵原是命运极苦之人,是个遗腹、过房之子;本不姓赵,只因他尚母腹之中,亲生父亲就急病故去,无奈间母亲怀着他改嫁赵家。
老赵半生务农,过得很一般,但是有一股子韧劲学风水要改造家运,多番折腾总难如愿。
老赵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初中毕业就弃学务工了,但是家境仍然窘迫。转眼间大儿子20出头了,一事无成还爱惹事生非,后来干脆盗伐林木被劳教了3年。
老赵的大儿出狱后,父子俩整日窝家里,费尽思量想整出个生计来。有一天,老赵捏着酒盏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自己整的都是老赵家风水,而本人的亲生父亲埋在哪里都没搞清楚!或许病源穷根就在这个点上!?
回去打探亲生父亲的坟墓倒是很顺利,只是目测其风水确实很差;要动迁父亲金骨,房上的六亲也没啥意见,毕竟他是父亲的血脉。
但是,要找一个发得快的风水宝地就很难了。这个似乎难不倒老赵,他在民间学到了一招旁门左道——据说:偷葬别人正旺的风水坟山可以搭上顺风快车,寅葬卯发!
老赵对周边的名墓倒是考察过不少,风水术理也略通;很快他就选中了一个清末的名墓,决定用他亲生父亲的骸骨去偷葬。这个晚清的名墓风水极佳,发福绵长,丁财贵俱全,子孙遍及两岸三地,出了不少官员、富翁。关键还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隐蔽,是坐在半山腰的一个金交椅上,前面几重龙虎交关,勒出一个水聚天心的山塘来;如今山林茂密,除了少量的子孙清明上坟挂青,倒真是人迹罕至。
老赵说干就干,很快打开了父亲的坟,骸骨大多都化了,只有颅骨和少量的一些大骨;老赵打了一口小棺材,装好了父亲的残骨,专等挑个晚间的好日课偷葬。
那晚,老赵带着3个儿子,从清墓的坟台正下方打了一个水桶大小的洞,深入墓穴中心,然后把盛着父亲骸骨的小棺材偷葬进去。
说来也真奇怪,自从偷葬成功后,没几年,老赵的大儿子出去做泥水,竟成了远近闻名的包工头。他后来既包工程又做建材生意,真个富贵起来,身家几千万。老赵的2儿子原跟老大做工程,后面也自立门户成了富翁;3儿子搞物流运输,算是事业有成。
更奇的是,老赵家的孙子孙女居然好几个都能读书,长孙已经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老赵让大儿子恢复了本姓,以传香火。
每年清明节他们只能偷偷的在远处祭拜父亲(祖父),隐隐的悼念!
进城享了福的老赵,酷爱到盲师朋友这里侃大山聊些算命、风水的闲事,顺便消费些小钱。一次他喝高了,便向盲师炫耀这桩得意之作,醒来后浑然不觉天机已泄!
世事如轮转,风水之福祸果报何其之玄妙复杂,老赵家这桩风水公案后事如何!?我们不敢臆测,只当是听了个未有结尾的神奇故事罢了。
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3
据五世**喇嘛记述,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根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发现,整个雪域高原的地形,犹如一个罗刹魔女仰卧,在风水上叫“魔女晒尸”是非常不吉利的。
为了镇 压魔女的煞气,文成公主在罗刹魔女的心脏处,建立庙宇并安放释迦牟尼等身像来镇 压,就是我们今天能看见的大昭寺;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恰好镇压住魔女的心骨。文成公主又在魔女的肩、足、膝、肘、掌等地方修建寺庙,形成了西藏历着名的“镇魔十二寺”。
后又在其它风水恶劣的地方,修建了佛塔、石狮、佛像、大鹏、白螺等来改造风水。从此之后,西藏日益强盛,佛教也随之兴盛,至今不衰。
文成公主对拉萨的不解之缘。
文成公主与拉萨的不解之缘文成公主是一个志向远大,才貌双全的女子。她为了发展西藏,就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去,带去了茶叶、绸缎、书籍及一尊镀金佛像。
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特意修了布达拉宫,还亲自率大臣近侍前来迎接。他把文成公主接到拉萨,还请文成公主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文成公主在拉萨周围仔细看了几遭,就对松赞干布说,拉萨有王都气象。天空有如八幅金轮,吉祥无比;四周群山环绕,有如八瓣莲花。
只是中部地形不太好,看上去犹如仰卧的罗刹女,布达拉山和药王山就犹如罗刹女的两个挺立的奶子,必须修建宫殿或堡垒,以镇妖气。并在市中心相当于罗刹女心窝的地方修建寺庙,虔诚供奉我佛,那么妖气自会变为福气。
松赞干布听了文成公主的话以后,非常佩服公主的学识,于是派人在市中心修建大昭寺,并且以大昭寺为中心来修建街道民房。当大昭寺修好之后,文成公主又在寺前亲手植了一棵柳树,至今犹存,人们称之为“唐柳”或“公主柳”。
后来,松赞干布的儿子可黎可足又效法父亲,前来中原求亲,唐朝又把金城公主许给他,并立碑会盟,表示汉藏两族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由于会盟的是唐穆宗与可黎可足,他俩的关系又是舅甥关系,因此这块碑又叫“甥舅会盟碑”。碑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世代友好的盟誓以及会盟使臣的姓名及职位。虽经1000多年的风雨,碑文仍然清晰可辨,这是汉藏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4
清末,我县上村乡东崔村有个财主叫王二则,此人胡须半个黑、半个白,家豪大富,土地方园数顷,骡马成群,但是他却很信鬼神。清明烧纸,过年烧香,大小庙宇更是三、六、九必到,出门先看是黑虎拦路,还是黄道吉日。
一天,从东阳关来了三个人,自称能接财神,会使法术,可使人家日进斗金。财主王二则一听大喜,对三个人更是殷勤招待。三个东阳关人心中暗喜,如今遇着一个老财迷,可要发财了。
从此,王二则全家不理其他杂务,每晚都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从路口一直烧到家里。又是祭猪,又是祭羊,更是祭财神像,听从三个骗子的摆布。再说财主王二则家最小的女儿芝兰聪明,伶俐,每逢跪下磕总要观看怎样接财神。三个骗子生怕露了马脚,便说她不真心,财神爷就接不来。财主王二则发财心急,就把她送到姥姥家。三个骗子一看时机成熟,搬来一个水缸倒上水,再将带的假元宝放进去,就对王二则说:“你在烧香前放进水缸里一个元 宝,就可来一对,放进一对,可得两双。”财主王二则放进一试果然灵验,对三个骗子的骗术信服的五体投地。
三个骗子见王二则,对真假元 宝都分不出来,还三叩九拜,虔诚信赖。就对王二则说:“财神爷已经接回来了,只要你能把元宝放得越多,就得到的也越多,能成倍增长,保你大发财。”王二则就将家中元 宝全部取出放入缸内,低头闭目等待财神送元 宝。三个骗子见王二则迷了心窍,就把缸中的元宝悄悄取出,又换上砖头瓦块,从马厩牵出三匹骡马,驮着元 宝,从赵云台向东阳关扬长而去。
王二则跪的实在忍不住了,睁眼一看,屋里三个接财神爷的人,也不在财神爷的象前坐着了。再一看水缸里,全成了砖头瓦块,才知上了大当。到马厩去牵马,又少了三匹,急命长工去追,那里还能追得上?过了一会,长工们回来说:“东家,财神爷跑的太快,没截回来。”老财主听罢,一屁股坐在廊檐下只是长叹气。
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5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初中生民间故事传说
第三篇:春节的民间故事传说
每年快过春节时,也就是家家开始忙碌的时候,准备年货,买鞭炮,买灯笼,贴对联……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阅读。
春节的民间故事传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春节的传说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第四篇:民间故事 包拯和刘罗锅高祖父的传说
民间故事 包拯和刘罗锅高祖父的传说
明末清初,清兵清兵刚刚入关,北方汉人群起反抗。但是南方的庐州(今合肥)一代虽然民不聊生,但并没有北方那么动荡。一日,赶考秀才刘通再一次落榜回乡,这已是他第三次落榜了。眼看年近三十,还是功未成名未就的光棍一条,加上盘缠被偷,如今身无分文,他心灰意冷,到了庐州一下子生起病来。以前他从未在庐州停留过,如今贫病交加,刘通只好决定在庐州暂住几天再做打算。
以前,赶考举子都喜欢借住在寺庙,因为寺庙里清静,方便读书,而且出家人慈悲为怀,也不会多收举子的钱,要是遇到好心的大和尚,说不定还能提供免费住宿。刘通在街上问行人,哪里有寺庙,行人们告诉他,庐州城内只有一座包公祠,不过听说有妖怪,另外,就是离城三十里外的其他寺院了。
刘通拖着沉重的腿脚哪里还能跑上三十里,他决定就到包公祠,管它什么妖怪不妖怪的,反正家里除了已分家的兄弟也没什么亲人,自己孤单落魄的一个人,管他什么妖怪不妖怪呢。
刘通到了包公祠门口就一头栽倒在了地上。祠堂里的一位祠监(注:祠堂中负责日常管理的人)见有人晕倒在寺门外,忙把他扶了进去,祠监看出他是饿晕了,弄来一些稀饭喂了下去,过了许久,刘通缓缓醒了过来。祠监见他醒过来,便问他的来历,刘通告诉他们自己是个举子,赶考落第回家,不料盘缠被偷,如今饥寒交迫,不得已才到祠堂上求个生路。祠监跟刘通说了庙里的情况,并告诉他:“施主暂住几天无妨,只是小小祠堂眼下吃了上顿顾不及下顿,只怕怠慢了你。”
能有地方收留自己刘通已经大为感激,有上顿没下顿总比活活饿死好,他忙感谢祠监搭救之恩。
包公祠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院落,看起来庄严肃穆,凝聚着几丝寒气。院落的北面为正殿,供奉着包公的塑像;院落的东西两边分别设有东西厢房,东厢房为祠堂管理及勤杂人员居住,西厢房为路过行人暂时借住之地;从院落的南大门进入,自东向西相间6尺左右排列着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制铡刀。
刘通想:有地方暂住就好!毕竟没有亲人的家只是一幢空房子而已。以后我何不在这祠堂里苦读,以备下一次再考。白天,还可以就到街上卖卖字画,帮人
家写写书信,赚些许银两,交给祠堂里也算是自己的食宿费。
一日,刘通刚刚睡下,就听外面高喊:“开铡!”,刘通顿时汗毛倒立,浑身打了个冷颤,一骨碌爬了起来,睁开眼看看窗外,厢房外皓月当空,非常的寂静。当他刚刚闭上眼,外面的“开铡”的叫喊声又此起彼伏的传来!反复几次之后,刘通决定不睡了,于是披上衣服,走出厢房来到了祠堂的院内。借着月光但见祠堂里的养的几只小狗正在三口铡刀舔舐着什么,刘通好奇来到铡刀前,几只狗也不咬他,他用手摸了一把铡刀,他这才明白,原来铡刀上布满了鲜血。此时此刻的刘通不禁毛骨悚然,瘫软在地,顿时昏将过去。
第二天一早,清醒过来的刘通逢人就讲昨夜发生的一幕,因为他不知道这一幕到底是发生在现实之中还是在梦中。一位祠监告诉他:昨日“辛午”之日,每逢“午日”,是包公在阴间审判动刑之日;所以你不必害怕,在此居住久了就会慢慢习惯。
同时这位祠监还说:文曲星下凡的包公,在他死后已被玉皇大帝任命为禄神和阎王,负责向朝廷推荐任命官员,并掌管芸芸众生死后的审判;玉皇大帝要求包公依据 “一个人为民做主的愿力、利益众生的愿力和有效阻挡天下盗、贪、骗、淫、妓等有违道教或佛教‘五戒’之事发生的愿力”为准绳,为朝廷推荐官员,和在阴间审判众生。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些你完全可祈求包公保佑你代代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永做清官,这一点特别灵验;当然你官禄的级别,俸禄的多少将随着你的愿力而升降。同时你要知道:历代官员中60%的官员由包公推荐任命,40%由朝廷决定,但是官员死后以及众生死后在阴间的审判量刑却完全是由包公决定,这是玉皇大帝的决定。可惜啊!世之学子贪心之盛,致使包公祠门厅冷落。哎!清官、清官,并非清贫之意呀,而是清楚明白之意啊!你想一代圣人包公一生清贫吗?不清贫吧!包公之俸禄优厚天下几人能比啊!
祠监的一番言谈,使刘通茅塞顿开,于是他马上跑到主殿之内,向包公磕头祈福。
你猜刘通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刘罗锅-----刘墉的高祖父。据说,清顺治年间,刘通离开包公祠后顺利的考取了进士,也由此开创了刘氏家族历代高官厚禄,代代清官的历史。
第五篇:民间文学复习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文学主要是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
(2)变异性形成的外在因素:因为民族、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风情、语言、气候、景物、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在因素。
同一母题的作品,在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的异文。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主要是由它的集体性和口头传承性带来的。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条件的改变,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故造成往往同—故事异文极多。
四、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1、传承性的涵义以及表现:
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得以代代相传,这便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点。
2、传承性形成的原因: 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民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既有古代原始信仰的遗留和传承,也有后世关于伦理、人生态度、善恶是非、生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历史认同。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因素,一种集体的文化基因,民众的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1)、从内容上看,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和固定的情节要素,不断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区的民作中。
(2)、从形式上看:民间故事的流传依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对于非常庞大的篇章,主要是有程序化的结构或语言,帮助记忆,帮助流传。
(3)、从结构上看:有一些固定的深层模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
五、综合性特征:立体性特征
段宝林1981首先提出了立体性的概念,分为六点:
1、异文多。多个层面、多个时代的影像都有体现。
2、民间文学的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
3、民间文学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性。
4、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
5、民间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多种科学价值,是立体的。
6、从民间文学的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是立体的。
神话
一、神话的定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
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神话,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
二、神话的分类:
(一)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神话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 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1、世界的起源
(1)尸化(巨人化生神话)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2)神创 ;瑶族 :密洛陀
阿昌族 :遮帕麻 遮米麻
(3)卵生。
2、人类起源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种,一种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种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1)自然生人:人是从自然怀抱里孕育、生养出来的。体现出原始初民所具有的“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2)大神造人
(3)毁灭-重创: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建
(二)自然神话:自然神话也被称为解释性神话。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神话。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神话解释。(1)日月星辰神话;(2)雷电地震神话;(3)春夏秋冬神话。
(三)、社会生活神话
1、文化英雄神话:这是原始初民讲述人类最早的创造发明的神话。
2、治水神话:最典型的是鲧禹治水。
3、逐日、射日神话。
4、盗火神话
5、战争英雄神话。汉族部族战争神话以“黄帝蚩尤之战”最有代表性。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1、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时期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有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作为叙事文本,文本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而意蕴层又有三个侧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多维性”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可以表现神话的思维。
2、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神话由于产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各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3、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4、从从艺术手段上看,联想是神话构思的核心。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神话创作的本质,是其艺术构思的核心。原始想象主要依靠联想。
5、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而神话的神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民族性特征。
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1、神话的文化史价值
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魄。
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第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它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
2、神话的审美价值
第一,庄严虔诚的虚构。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
3、神话研究概况:现代神话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1903-1923)(2)奠基阶段(1923-1937)(3)拓展阶段(1937-1949)(4)低谷阶段(1950-1978)
(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民间传说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定义:民间传说是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作品。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有真实或为特定群体认定为真实的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
①民间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为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②民间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③民间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充当“正史”的补充。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区别:
①选材:民间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历史的选材则是全面记载事实。
②表现方式:民间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历史则不允许想像、虚构。杨家将的历史与传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体裁中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为神话,也可以作为民间传说看待。但区别明显:
(1)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神话的主角是神,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说化的结果。
4、民间传说与一般故事的区别:
(1)内容的特指性;
(2)记忆的具体性 ;
(3)表述形式的多样性。
三、中国传说概况
1、历史人物传说:
(1)政治人物传说;
(2)文人传说;
(3)工匠传说;
(4)宗教及神异人物传说;(5)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传说;
2、历史事件传说:主要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地方风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主要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
四、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1)、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四固定”。(2)、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
(3)、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2、传奇性的情节
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相结合。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传说的流传有中心点,情节往往发生在固定地点,并和一定地方风物、史事、习俗相联系。传说的传播总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传承范围相对固定,流传中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统一,但绝大部分具有独立的完整性。
五、民间文学的价值:
1、重要的历史价值;
2、知识教育价值;
3、较强的实用价值。
六、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梁祝传说
白蛇传
(一)、孟姜女哭长城
1、故事内容:孟姜女、万喜良、长城
2、故事演变:《左传》、西汉(刘向《说苑》及《列女传》)、唐代(《周贤记》)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
3、真实性考证: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4、解读:爱情主题、阶级压迫、艺术构思
5、历史遗迹:山海关姜女庙
绥中姜女庙
二、牛郎织女
1、故事梗概:牛郎、侄女、牛、天河
2、起源发展(1)《诗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2)东汉《迢迢牵牛星》(3)南北朝《文选·洛神赋》
3、解读
文学解读:反抗、爱情、婚姻 社会学解读:阶级对抗、底层男子的婚姻
4、相关遗迹:西安斗门镇 山东沂源 湖北郧西
三、梁祝传说
1、故事概况 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双飞
2、承传与解读 四个阶段(1)晚唐以前;(2)宋元明(3)清朝以来。
审美意蕴:(1)意义与内容的关系;
(2)内容与审美:优美、奇巧。艺术形式:(1)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2)增加了故事的审美价(3)扩大了传承范围。
3、遗迹考证:山东济宁;浙江上虞;江苏宜兴。
4、改编: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
四、白蛇传
1、概述 白蛇、许仙、法海、雷峰塔
2、起源与流变 左思《魏都赋》,连眉女;唐传奇《白蛇传》;北宋;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方成培(清):《雷峰塔传奇》。
3、审美意蕴
(1)白蛇传文化中的核心文化符号分析:“蛇”、“白”、“伞”(2)白蛇文化多维解读
民间故事
一、界定
1、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比较
(1)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来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民间故事中出现客观实在物,它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需要安排的。
(2)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可以说都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的成分,它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则完全不受历史局限。民间故事也不讲明具体时间、地点,一般只说“很早很早以前……”
(3)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叙事风格不同。民间传说由于受传说核制约,幻想和虚构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民间故事则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限制,可以展开幻想的翅膀,任意驰骋,虚构故事。
二、民间故事的特点(1)贴近生活;(2)泛指性;(3)类型化.三、中国民间故事概论
门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语言、民间笑话。
一、童话(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而以魔法故事为主。
魔法故事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神奇变幻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现实内容与魔幻内容的结合是以现实内容为基调,以魔内容为点缀或高潮,故事的情境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神仙、妖魔魔、宝物等神奇因素。
动物故事是以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动物故事的典型特征是以拟人的方式来塑造角色、展开情节,并以动物的行为城人间生活的情理。
(一)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1、天鹅处女型故事:(l)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就成了他的妻子。(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了天界。(4)丈夫去追她。(5)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面一次。
2、田螺姑娘型故事(l)有个人见到一只田螺,他把她带回了家。(2)田螺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少女,她又做饭,又打扫屋子。(3)几天后他窥见这姑娘,娶她为妻。(4)过了若干时间,妻子拿到被丈夫藏起来的田螺壳,便离家而去。
3、灰姑娘型故事:(l)一个长得漂亮的继女受到继母的虐待。(2)她照料着由生身母亲变成的一头牛。(3)继女把牛骨头收集保存起来。(4)继母和长得很丑的妹妹去参加一个庆祝活动。(5)继女从牛骨头里或者通过牛骨头得到了节日盛装。(6)她也去参加庆祝活动,结 识了一位权贵,跟他结了婚。
4、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1)两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得一条狗。(2)他用狗耕田,因此富了起来。(3)哥哥借狗耕田,结果失败,将狗打死。(4)狗坟上长出一棵树或者一颗竹子,弟弟因此又富起来。(5)哥哥再一次仿效他,又遭失败。
5、蛇郎型故事:动物或精灵跟男人或女人结婚。
6、狼外婆型故事;
7、怪孩子型故事;
8、画中人型故事;
9、问**型故事
(二)童话的艺术特征
童话除了一般故事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2、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
二、生活故事
1、含义: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又叫作“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相对于幻想故事而言,它的特征就是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2、中国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1)巧媳妇故事(2)呆女婿故事 ;(3)怕老婆故事;(4)机智人物故事。
三、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是让人开心的民间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或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着的各种矛盾现象,凸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强烈的戏剧性是笑话的特色,目的是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
1、民间笑话的种类:(1)嘲讽笑话;(2)幽默笑话;(3)诙谐笑话;
四、民间寓言:
1、定义:是一种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短小精悍的动物故事威人物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直接说明某种生活经验的教训,具有最实际的动机。
2、寓言的文体特色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寓意)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因而具有较强的说理力量。
(1)寓言形象受到原型的自然属性的制约,要聚焦自然属性的某一方面进行形象编织,而不能随意编造。(2)寓意要简明,不能冗长牵强。
五、民间故事的特征
1、民间故事的内容特征
民间故事在反映生活的本质的时候,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而民间故事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与象征性。一般来说,民间故事的生成都带有时代的印记,故事的主题及思想内容都表现出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因而民间故事中的幻想及虚构也受其制约,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故事中的幻想性质也有所变化。对生活与人生理想的艺术表述也有所变化。
2、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3)、民间故事形象塑造的美学原则
3、民间故事的传承特征(1)、故事传承的时间与场所:民间故事的传承活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
(2)、民间故事传承的线路:民间故事的传承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与社会传承。(3)、民间故事的传承人
六、民间故事的价值
1、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以及心路历程。
2、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民间故事使民众的美好意愿得到满足,由此实现它教育、娱乐、审美愉悦相统一的独特社会功能。
3、民间故事具有立足于现实生活又富于幻想的艺术特色,它的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和曲折生动的结构技巧等,都有很大的艺术欣赏价值。
4、文化资料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与思想的反映,是研究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