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大全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通过朗读,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升旗仪式的视频片段(含有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画面)。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国升旗仪式吗?(学生结合实际表达。)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像。2.看了录像资料,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1.自由地初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绳子,圈一圈。2.分小组自学生字,互相正音。
3.课堂开火车检测自学生字效果,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三、识字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元旦、北京、广场、庄严、隆重、仪式、国旗班、护旗队员、乐曲、口令、军乐队、护卫队员、雄壮
2.出示不要求写的生字。
旗、旦、京、广、严、仪、式、班、护、队、曲、令、卫 3.自学,找出比较难记的生字,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4.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旗、严、曲、式”等。(部件构成、熟字加减
笔画等方法。)
5.生字、新词接龙比赛,巩固读音,强化记忆。
四、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广、严、曲、旦、京、众、式。2.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3.分析识记字形。
(1)形近字比较法:广—厂旦—日
(2)部件相加:京—亠+口+小;众—人+人+人。(3)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方法记住生字。4.教师重点指导“严、式、曲、广”的书写
(1)严:可用“亚”加一撇,第六笔横要压在中横线上。
(2)式:指导书空笔顺,不要画蛇添足多加一笔,也不要漏掉最后一笔点。(3)曲:不可写成“田”或“由”,中间是一横两竖,第二竖比第一竖长。(4)广:“厂”字上面加一点。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几句? 2.找出:
升旗仪式时间——元旦的清晨; 升旗仪式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观看录像资料,体会“人山人海”、“庄严隆重”的含义。朗读时重点注意这两个词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武警战士、整齐队列、城楼、严肃)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正步。3.指名读,体会词语的含义。擎:往上;举。
绶带: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有的斜挂在肩上表示一种身份。4.播放护送国旗的录像,体会护送国旗的庄严。结合动作理解“擎着”、“正步”这两个词语。
5.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名观众,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回怎样想?如果你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你会怎样想?(光荣而自豪!)带着这样的一种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旗手——庄严接过国旗;军乐队——奏起国歌;护卫队员——持枪礼;军人和少先队员——敬礼;群众——肃立注目)
2.理解词语:
肃立:恭敬严肃地站立。庄严:庄重而严肃。
3.指导朗读,读出庄严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学校升旗仪式的过程和参加升旗的感受。
2.当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3.小组交流后,班级汇报。(激励学生表达的热情,适当渗透表达方法。)
五、本课小结
作者按照升国旗的顺序,细致而生动地介绍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的祖国就像升腾的太阳,会越来越富强而伟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查找国旗和国歌的知识。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凉、纷、扬”等13个生字,会写“汽、阵、纷”等7个生字及以下词语:汽车、一阵阵、秋天、苹果、公路、季节,学习新部首京字头。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丰收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将课文读三遍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及图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地妈妈有四个儿女,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孩子的到来总会给妈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瞧,现在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配合音乐,课件展示秋天美景的图片。)
二、初读感悟
1.过渡:这么美的秋天,可就是缺少了我们小朋友朗朗的读书声。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检查预习效果)
2.在统一为四个自然段之后再按照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自然段:秋天到来的消息。第二自然段:田野里的秋景。第三自然段:果园里的秋静。第四自然段:粮食丰收,人们欢笑。
三、认记生字
1.过渡:请大家在轻声地朗读课文,将昨天所勾画的生字词语读熟。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汉字:部件组合法、形近字比较法、编顺口溜字谜等方法。
四、写生字
1.老师范写“路”,学生跟写。2.学生观察“苹”、“秋”。3.学生书写“苹”、“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有自己的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课文。(通过简笔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纷纷扬扬”的感觉。)
2.同样方式朗读第二自然段:播放课件帮助学生体会黄澄澄、洁白、红玛瑙等词语,以加深学生对丰收的季节的喜爱之情。并融入自己的朗读。
3.同样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播放课件。注意“涨”、“笑得咧开嘴”等。同学们什么时候才涨红了脸?什么时候笑得咧开了嘴?并请同学做样子。这些把表示人的动作和词语用在动物和植物及其他物品上时,我们就说他用了拟人的手法。
4.同样方式读第四自然段:„„像„„是比喻手法。通过朗读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
三、写生字 1.老师范写“季”。
2.学生观察“丰”、“汽”、“阵”(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观察学校、社区景物有没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2.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庐山风光录像。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读熟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四野:周围,四面八方。苍苍:深蓝色。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1)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左右结构的字:阴、似。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重点指导:首、似。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
五、课外积累展示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课外积累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激发学习热情
过渡: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朗诵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静夜思》,请学生指正。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要求积累
一、两句均可。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识“附、近、环”等14个生字,会写“片、央、南”等7个字及一片、中央、美丽、南边、小岛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课文插图、观看日月潭风景图片、听音乐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突出个性理解。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预习提出问题,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通过语文文字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享受文字美、画面美。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观字形,找方法,识记生字。2.理解并能运用“好像、就像”等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了解有关台湾日月潭的文章阅读,增加感性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阅读和日月潭相关的文章。课前预习:朗读课文三次以上,要求熟练、有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通过展示中国及台湾地理挂图,找到台湾及日月潭的位置,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
1.过渡:既然日月潭这么美,我们就赶快跟着这些可爱的文字精灵一起去欣赏吧!请大
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注意找到小伙伴的优点哦!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1)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2)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3)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4)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5)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4.自主识字。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课件进行“摘果子”的游戏: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5.再集体出示生字。
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近平捺、写好建字底。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进入新课
开火车朗读或伙伴同读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
二、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读通课文第一段。要求:读通顺、流利。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述好。
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
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要求: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朗读。
选择学生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相继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4)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听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请朗读出色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全班读好。(相继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
三、整体朗读,日积月累
1.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请你通过朗读把它介绍给大家。
在音乐声中自由读文,可以自己读,或小组成员轮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存入“词语宝库”。
四、作业
1.回家后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讲给父母听。2.搜集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读一读。
第二篇: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观看过升旗仪式吗?谈谈你的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凝聚着12亿华夏儿女的灵魂,国旗代表着祖国,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个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天安门广场上去看看升旗仪式。
2、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象,看后发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揭题: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
2、反馈,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字行:晨曦、臃肿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2、反馈分段结果,说说分段。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读单元提示,思考:
(1)说说这个长句子的主要意思。(课题)
(2)其他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国旗”象征什么?“每天清晨、总是”说明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注意停顿和语气。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句子: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目光注视什么?这是谁的目光?怎样的目光?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
(1)根据课文后面的第3题(1)的要求默读课文。
(2)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升国旗仪式的过程的?
(3)找出表示升旗仪式过程的词语。(出发→行进→交旗→升旗)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注意:字音:炽热、凝神、鲜为人知、摄氏、(4)学习要求:再读,体会文中哪描写体现了升国旗仪式的庄严、神圣,可以在书上画一画,组内进行交流。
(5)拓展阅读:
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一招一式欣赏性极强,人们概括有“五绝”。一绝:升旗。每一次,当擎旗手以优美的动作,在国歌奏响第一个音符时,将国旗展开抛出,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都是2分07秒,国旗也准时到达30米高的旗杆顶端;二绝:护旗。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行到国旗杆基的围栏,走的正步是138步,落地都是同一个声音,丝毫不差;三绝:敬礼。随着一声“敬礼”的口令,升旗手按电钮,护卫队行持枪礼,军乐队奏国歌都是同一个节拍;四绝:礼毕。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与“礼毕”口令,36名托半自动步枪的卫士齐刷刷把枪放下,都是同一时刻。五绝:收旗。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卫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卫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把至15把之间。
四、指导学习第4、5、6段
1、默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为了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降落,护卫队战士作了哪些努力?文中哪些语句你读了最为感动?说说理由。划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出示“肩上扛的是祖国第一旗,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展示的是中国人的尊严”、“守卫国旗,重于生命”这两句话,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再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播放轻盈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吟诵:战士们的形象像纪念碑一样高大……
(2)自由读,说说你的理解
(3)讨论重点词: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5)再次观看录象:你最想对国旗护卫队的战士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七、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介绍网站,课后阅读。
第三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学校: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一经街小学
姓名:邵丹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的同学可以一样的积极,一样的踊跃,师生一样的融洽。这样,同学们就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学案稿这样学习的方法,希望能够给我们大家带来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触使我们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
2.能够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意义。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小组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瞧,这是――(生答: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就是我国的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代表灿烂辉煌,四颗小星围绕着大星,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孩子们,每天清晨,当太阳跃出地平线的时候,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都要升起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你,想去那里参加那隆重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吗?(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去目睹这庄严的时刻――(师指课题示意学生齐读课题)
生:(齐)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师:再读一遍。
生:(齐)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看到大家渴望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有多想赶快加入到观看升旗仪式的队伍中,还等什么呢?打开书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师: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师:同意他们的回答吗?
(生点头同意)
3、师:作者按升旗前、升旗时、升旗后的顺序把升旗的过程清楚地记录了下来,那课文哪些段落写升旗前?哪些段落写升旗时,哪些段落写升旗后呢?在文中找出来。(板书:升旗前升旗时升旗后)
生:课文第1、2段写升旗前,第3、4段写升旗时,第5段写升旗后。
师:和他找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找得真准确。
三、细读课文,再现情景。
(一)学习升旗前这一部分。
1、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些什么?
师:读了第1、2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2、师:文中1、2段有很多词语写出了人多,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勾出来。边读边勾。(学生一边勾一边小声读)
3、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描写人多的词语介绍给大家?
(师根据生说后屏幕出示词语。)
成千上万汇集
水泄不通聚集
4、师:找得真好,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多,自由读一读,把它们积累在脑子里。
(生自由读)
5、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写人多的词,体会、感受一下人的多。
(学生看着屏幕齐读词)
6、师: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应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人的多?(出示句子)自由练读练读这个句子。
7、师:谁来读,让我们感受感受人的多。
(抽生读)
8、师:感受到人的多了吗?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9、师:读得很好,你评得也好。是的,把写人多的词读慢、读重一点,同时边想像边读,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多。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再练读练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投入地自由练读。)
10、师:大家练读得很投入,带着你们的理解与想像,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11、师:这么多的人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师:你真会思考,请看大屏幕。(出示华灯闪烁图)华丽的街灯都还亮着,说明――(生:天还没亮。)
12、师:这么多的人这么早就来等候升旗仪式了,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心情?
(师板书:热切)
13、师:现在咱们也在等待着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你心里激动吗?(生齐:激动)那让咱们也怀着热切的心情读这一句。(生齐读)
14师:(出示句子)这么多的人涌向广场,聚集在这里,却都在静静地等候。想像一下: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却是那样的安静。整个升旗仪式的现场让你感受到什么?
师:升旗仪式庄严肃穆。该怎样读才能既表现出人的多又表现出场面的庄严呢,自由练读一下。(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
(抽生读)师:我听出来了,前面人多要读得急切一点,后面读得舒缓而静,我们一起试一试。(全班齐读)
(二)学习升旗时这一部分
(1)学习第3段。
1、师:人们静静地等着,静静地等着(点击播放国旗卫士护送国旗这一录像片段)。来了,国旗的卫士们来了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战士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跨过金水桥,穿过长安街,来到广场的旗杆下。
2、师:在刚才的画面中,你都看到些什么。
3、师:是啊,我们都看到了――
(威武)的护旗手(整齐)的方阵
(气宇轩昂)的执旗手(整齐有力)的步伐
师:气宇轩昂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没反应)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执旗手的样子,你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他?
师:好极了,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而气宇轩昂把你们说的意思都包括了,足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用词准确。
4、括号里的词用得多好呀,一起读一读。
5、师:现在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把这些搭配好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吗?边想像边自由读。
6、师:好,现在咱们男、女交叉读,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生读词组)
7、师:咱们再去看一看刚才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出示句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把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用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边读边勾。
(学生边勾动词边小声练读)
师:谁来说说你勾了哪些词?
师:你们和他找得一样吗?齐读动词。
8、师:把这些表动作的词放入文中,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展现这一庄严神圣的场面?自己练读练读这个句子。(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特别会读书,有的表情特别丰富,有的边想像边读,还有的在做动作呢,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威武的国旗卫士一样。
9、师:下面同方合作,你读我听,比赛谁的朗读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威武、场面的庄严。(学生同桌练读)
10、师: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战士们的威武、场面的庄严?
(抽生读)
11、师:读得真好,全班一起来。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12、师:(播放《歌唱祖国》的乐曲)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这一段,想像战士们威武的动作,再次展现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捧起书本,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播放升国旗录像片段)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学生观看天安门升国旗片段)
①出示句子:
师:刚才我们亲眼目睹了国旗在空中--(生:飘然展开)
师:想像国旗飘然展开的样子,再读这个词。(生读)然后――(生:冉冉升起)
师:读2遍。(生读)换个词来理解一下,还可以说怎样升起――(生:慢慢升起、缓缓升起、徐徐升起)
师:冉冉就是慢慢、缓缓、徐徐的意思。这时,千万双眼睛怎么样?――(生: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师:现在,你们也来注视这鲜艳的五星红旗。(生一起注视黑板上贴着的国旗)师:孩子,当你注视着这鲜艳的五星红旗时,你心情怎样?
生:我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师:那就让咱们怀着对国旗的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这一句。
(学生深情齐读)
师:(出示句子)tī
ta、tī
ta,1秒、2秒两分零七秒,国旗升上了旗杆顶端,太阳也跃出了地平线。孩子们,想像国旗缓缓升起的样子,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一起读这一句。(生齐读)此时,国旗在太阳的映照下,想像一下会是什么样的?
生:会闪光、发亮。
生:会变得更红、更鲜艳。
生:更耀眼。
师:说得真好,能够用来形容国旗在阳光照射下的词有很多很多。(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读一读这些词,积累在脑海中。(学生自主读,积累)
师:怎样读这个句子才能让咱们感受到国旗更加熠熠生辉呢?
(抽生读)
师:是啊,望着这熠熠生辉的国旗,我们心中对国旗的爱油然而生,就让我们饱含着对国旗的爱、对祖国的爱齐读第四段吧!捧起书本,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学生满怀激情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升旗后这一部分。
师:(出示最后一段,师激情引读。)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生: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仰视――(生: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师:是啊,人们久久不愿离去?(板书)
师:孩子,此时,你也仰视着这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仰视着这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你舍得离去吗?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非常不想离去。
生:我舍不得离去。
生:此时我心中涌动着对国旗无限的爱,我想多留一会儿,我想多看看它。
师:说得真好,是啊!正因为我们爱国旗,爱祖国,所以我们才――(师指板书,生答:久久不愿离去。)正因为人们爱国旗,爱祖国,所以人们才――(生:久久不愿离去。)带着你的不舍,带着你对国旗的爱、对祖**亲的热爱齐读这一段。
(学生满怀激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师:孩子,你还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升国旗呢?(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2、课件展示:配乐《五星红旗》及国旗升起的相应图片,师激情介绍:
是啊!我们的国旗在校园里升起,我们的国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我们的国旗在南极上空升起,在海岛上升起
在神州六号的发射基地升起,我们的国旗在香港升起,在澳门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升起。
在辽阔的大地上,我们的国旗永远和太阳--(师指课题,师生同说)一同升起。
板书:
2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升旗前升旗时升旗后
久久不愿离去
第五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反思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激起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我先播放国歌,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小小的升旗仪式后,就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里去。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以一段话演一演,并一起讨论为什么喜欢,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大胆的交流,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了交往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画国旗,用自己的真心表达对国旗的爱。
我想做什么事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不断获取经验教训,虽然这堂课不是很成功,但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中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2.秋天
《秋天》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描写秋天及其美丽的景色为主,本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描写出了秋天丰收的美景和人们内心的喜悦之情。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抓住了几个重点进行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以主读代讲。
三、自主识字写字。
古诗两首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上课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 “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
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
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只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地指导朗读,很好的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于是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
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十分投入。如:读第一小节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读出小朋友“踮起脚尖”的情态,感受他们悄悄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的。读第三、第四小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如:教学第五小节时,我让学生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如:同学们读到“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时又香又甜。”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梦到了什么吗?”“老师梦到周云龙上课注意听讲了。”“老师梦到李浩源帮助别人了。”“老师梦到张乐园写的字漂亮了。” 于是我说:“老师的心思都被你们看出来了,真了不起。你们能让老师美梦成真吗?” 通过这一提问,同学们,特别是被提到的同学,我想一定深有感触。
整节课也有不少遗憾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第2、3、4自然段上完时,我的过渡语言是“这株能给老师带来快乐的紫丁香是什么时候来到老师窗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容易地就能在课文中找到,并不值得花“下节课”大半的时间去讨论,我想,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小朋友们送给老师的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可能会更好,这样就可以预示下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
学生感知小朋友对老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