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

时间:2019-05-13 09: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

第一篇: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

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

1.我国人才供需不平衡

我国当前企业求才若渴,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至2009年底,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人才培养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中为起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占人口总数的25%以上,本科以上的占15%以上。从业人口方面,2008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6%。2.遍地都是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一有大型招聘活动,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据估算,2008年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2.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量的差距太大

很多人读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说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11万,是扩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3.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几年出现,每隔几年热门专业从某几个专业转移到另几个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这些热门专业刚开始时毕业人数少,求大于供,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几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的人数大增,已经超过饱和,工作难找,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

4.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刚刚毕业,一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水岗位不屑一顾。理论是书本上的,不会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学得再多也等于无用之才。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把理论用于实践。所以,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

5.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100万以上。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多种原因。

1.大学毕业生的“过剩”

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结构“短缺”的过剩 当前,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结构层面上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其一,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奇缺,而发达地区却无法有效配置。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广大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这里不存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真正存在就业难问题的是在大城市。另外,大学毕业生若去了农村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想换到大城市工作,至少会面临三种成本:一是工作搜寻成本,即为了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与工作单位相关的福利和人力资本损失;三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即在一些地区为了让原单位放人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会首先考虑留在城市。其二,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等结构上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某专业领域,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也不足,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大量冗余。这些差异也导致大量大学生人才在配置上面的失调。在总量一致的情况下,结构的不平衡依然会导致供需不平衡。

2.大学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价值观上存在着问题

有较多的大学辅导员,虽然常常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教育引导学生在最终就业的时候“先就业,后择业”,但在平时教育时就常使用以机关工作人员怎么样好、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条件怎么样优越为例,语言上进行潜在无意识教育引导。他们的引导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但错就错在学生意识到以后择业就要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工作。而民企、外企、自己创业,将成为就业市场增长最快的园地。由于这种价值观的潜在引导,造成学生放弃发展和成长最快、最有活力和前途的就业大道,学生的人生前途怎么可能宽广? 3.社会意识的影响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即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自主创业在商界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4.普通高等院校逐年扩招,总体专业结构上的无计划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现在普通高校都在逐年扩招,各院校虽然在校内招生上做到了应对人才市场的需要计划招生,但由于大学生培养的时间延时和全国总体上专业结构上的无计划性,造成大学毕业生毕业时供需不平衡,一毕业就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供需出现混乱现象。另外,一些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单一,造成学生尽管知识深度有所加强,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受到限制。

5.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它受到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处于不断下降状态,扩招后的就业难与同时出现的毕业生工资水平下降就是最直接的反映。造成大量毕业生根据投资收益率来选择就业岗位,这就造成发达地区、高薪岗位就业扎堆现象。大部分学生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热衷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不愿去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居高不下,存在脱离实际的要求;至今仍停留在传统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大学生是人上人”的思维定式上,高不成低不就。这些观念不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还会难上加难。

6.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自我推销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不会自己推销自己,出卖自己,在市场上插上草标,把自己标个好价钱,让买主——企业雇主来把你买回去。一个人的求职能力相当于产品生产者的营销能力。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手段与策略与包装;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自己使用有效的策略把自己推销出去。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自荐技巧。

7.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低下

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加上大学扩招造成的大学生入学生源素质的低下,进一步造成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低下。

8.部分学生缺乏忧患意识,他们仍沉溺于“天之骄子”之称

“天之骄子”的意识造成了部分大学毕业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这无疑造成走向社会另一巨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态主要表现在两种不良的择业观中:一是消极等待;二是过于强调专业对口。

9.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及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

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水涨船高,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提高录用标准的现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动辄要求应聘学生通过英语六级,更有甚者,把身高、长相、气质都作为选拔的条件。另外,有的单位把工作经验作为应聘条件之一,更是限制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三、对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引导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暴露了一些教育体制、专业结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怎样来改变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呢?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与形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转变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等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对大学生的诸多素质要求中,应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二是,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根据社会所需人才类型使自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自己某方面的特长。三是,需求信息的搜集工作。建立完备的毕业生信息网络,建立毕业生需求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扩大就业面。四是,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应对“高学历失业”时代的来临。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必要非把第一个工作定为终身职业,其次要进一步拓宽就业视野,到急需人才的领域、地区去。五是,要引导学生针对所有需要考试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六是,引导、培养和提高毕业大学生的自荐艺术。七是,加强招生结构或者说专业人数的国家宏观调控。院校的自主计划招生与国家整体上的专业结构招生的失控性之间的矛盾有待解决,这样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专业结构上的不平衡。八是,降低择业期望值,拓宽就业领域。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们读高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上大学!对,我听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上大 学。那么,我们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找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立足 于社会。所以,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我们提出了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也 是让我们对我们的人生有一个小的规划。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昔日的天之骄子,今天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 力。对缺乏工作经验、没有操作技能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变得异常的艰难。大学生宋国旗可 算是个例子。2005 年,宋国旗从某大学财经学院毕业,虽然之前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但找 到的工作却与大学时的想象相去甚远。作为一名销售,宋国旗需要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忙 着拉客户、拿订单。原本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能换来职场的晋升,但是三年中一次次的尝试只 换来一次次沉重的教训,四处打拼到处碰壁。回想起刚刚离开校园时的豪言壮语,宋国旗开 始怀疑起自己的选择。这时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找到的工作与专业不符,无法 适应与想像中的工作的落差。问题之二:就业处境遭遇尴尬,如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 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 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研究生白送没人要; 与农民工同酬……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 大大缩水。最夸张的是招聘洗碗工,也要求本科学历。那么,面对这种种的尴尬遭遇,种种的困难,要好好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 就业困难。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就业 心态不好,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等。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逐 步解决这些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 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 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 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通过 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 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

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 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 “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 的人。(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 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2)没有清 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你 在 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 51.4%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 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 27.6%的人有 3~5 年的职业规划。学生不清 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 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 2000 万(2010 年大学生 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 1000 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 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 1%带来 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 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

生就业难才可能解决好。既然分析了原因,俗话说“适者生存”,应该即时纠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适应 生活,适应社会。当然国家会帮助大学生们,从政策层面出台相应的文件法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这 些年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法规,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鼓励大 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下基层去当村官,从大 学毕业生中招收士官生等。但力度还不够,有些方面更有待加强,如促进公平就业、就业保 障、就业待遇等方面。企业也要出一份力。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是人才的使用方,最具有发 言权,也最具有权威性。但是作为企业并没有真正落实“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参与学校 人才建设的企业不多。学校在用人上面是弱势群体,不知道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最后也就只 能单打独干、闭门造车。企业要把企业文化、企业的技术、企业的管理与学校有机融合,学 校才能真正培养产销适路的学生,大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北海市

调查对象:谋职者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近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好范文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http://xiexiebang.com/diaochabaogao/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应对措施范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徐庆华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最活跃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力量。然而,随着“扩招”,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仅不再像过去那样享有“天之骄子”的地位,甚至在毕业时还遭遇就业的“寒冬”,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以及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的几种现象和择业“误区”,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措施

高校就业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的。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今天的市场经济,高校就业体制也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并逐步实现“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正积极稳妥地不断前进。自2002年国办发19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就业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思政工作者,也必须适应这种体制的转换,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1.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伴随着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过渡到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从1999年的90万上升到了2005年的340万,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也不再是“时代的骄子”。另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更加广泛、更加普及。过去高校培养的是白领,甚至是金领,现在高校要培养大量的白领、蓝领和灰领。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高校既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首先,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的矛盾。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人口高峰期,有着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是处于转型期,政府职能的转变,科研,文教等单位的改革、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在人员配置方面主要表现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定岗、定编、优化人员结构,减员增效等。1

据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GDP的增长将保持在7%—8%。社会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职位数量是一个约在600万—900万之间的“常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并不能够带动就业岗位的高增长,当前GDP每增长1%,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比改革开放初期下降了2/3。所以,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增加趋缓与高校毕业生快速增加形成了剪刀差型矛盾。

其次,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存在着不配套的矛盾。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市场要求不能完全适应的情况,这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培养质量。所以,培养的专业结构调整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和高等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结构的步伐不快,也是造成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不配套矛盾的原因。

2.当代大学生择业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本应使当年考上大学时的“精英”光环完全褪去,毕竟在现在形势下,只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在“精英”职位上就业,绝大部分要在非“精英”职位上就业。但是,家长、学校、社会舆论环境都还没有从传统的就业观念中转变过来,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就业的阶段。

其主要表现在择业时的畏难性、浮躁性、依赖性、功利性和从众性,就业的理想化等“误区”。

面对就业形势的一组数据,许多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空前增大,面对市场经济下的人才竞争,裹足不前,畏难情绪油然而生。其实,大学生不切实际或不甚正确的就业观才是开成大学生所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几千年“学而优则化”的封建“官本位”观念在当今大学生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其浮躁性表现在“学而优”就一定要做“自领”,而不想也不愿意从生产第一线的“蓝领”做起,心无定所,“这山望着那山高”。

近几年来,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大,毕业前夕,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这些被过分溺爱的学生不是自己主动寻找工作,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部门、家长身上,缺乏主动出击推销自己的勇气,总想依赖别人达到自己就业的目的。有时择业机会就在手中,不能正确把握,表现出无立场、欠主见、心事重重,总想与家长、朋友、老师商量,甚至让他们做决定,完全没有认识到激烈的竞争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完全不知道,等是等不来的,靠

是靠不住的,惟有自己主动争取才能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随着利益观念的增强,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价值取向出现扭曲,形成了很有代表性的“沿海热”、“三资热”、“高薪热”、“大城市热”,以及经济待遇作为择业唯一的标准。其功利性表露无疑。

还有部分大学生不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而是随大流,跟着感觉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存在着大众心理,盲目追求社会的各种热潮。实际上,确定就业目标,有依据无原则不对,无依据更不对。

国内有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推出,以及比尔·盖茨等成功榜样的示范,让新一代大学生无不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立志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一些大学毕业生更是喊出“毕业就是创业”的响亮口号,这令人鼓舞,也令人振奋。但理想与现实毕竟有差距,如果不顾具体的客观条件,不切实际,一门心思只想搞伟大的创业,而没有科学的计划、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伟大的理想也只是美好的愿望和海市蜃楼般的幻想。不少大学毕业生记不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古训。

3.新形势下就业的应对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16号)指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而,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等学校,甚至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

首先,要培养和建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高校作为承担社会教育的主体,不光存在着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职能。同时,还有培养学生建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大学生明白,就业难是必然存在的,但从横向看,在需要求职的各社会阶层中,大学生还有着明显的群体优势。所谓的就业难,其实是大学生们不切实际或不甚正确的择业观形成的。我国现阶段的人才积累还没有富裕到大学生群体都难以找到工作的程度,从根本上讲,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远远大于现有高校毕业生的供给。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也只是人们的认识上有问题,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上有问题,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有问题。因而,高校应利用一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和择业指导教育,并将此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

作好职业规划。大学生恰当的定位,合理的选择,然后付诸于行动,这样在就业时就会充满自信,从容应对。

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切实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咨询,就业手续办理,就业信息网建设等,就业服务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实利益,以学生为本,就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如开展远程面试,开放专用机房供毕业生查询信息,加强与报刊媒体的合作,及时向社会提供毕业生信息等。要设置专门的机构,配备专职的人员和配置足够的资金,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人才市场网络。构建以“全过程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全面抓就业”的“三全”就业工作体系。全过程抓就业,就是要把就业观念贯穿于思想教育,课程设置,毕业教育等环节;全员抓就业,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采取奖励措施,激励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就业工作;全面抓就业,就是要以学生就业为主线,不断优化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再次,大学毕业生应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作为职业化的社会群体,企业只有集合具备必要素质的人员并加以职业化训练,才能达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而作为个人,则只有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和完善自己以提高职业素质,才能获取稳固的生活保障以至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进而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职业素质日益成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生的事业基础,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在“自主择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正逐步演变成了择业的关键,所以,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开始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其中着重要注意的是情商的培养,培养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大学生要增强竞争就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补充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以结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以成功为导向的职业心理,不放弃任何一个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形成的机会,一点一滴地吸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积蓄含金量。

总之,在现阶段,对高校的就业形势应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的重大挑战,同时也拥有得天独厚的机遇,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人为夸大其困难。要把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正确引导,消除大学生在择业时的种种“误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学生为本,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就业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

生,提高内在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在经历十年寒窗苦读后,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出扎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雪梨·王(加拿大)、赵北平怎样获取你的职场比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 曹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解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7

[3] 张丽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规划与建设.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7

第五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质量、结构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价,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过于僵化,缺乏应变性。

第二,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目前中国海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高校学生就业这三股力量碰撞的局面,这无形中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

第三,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社会期望的矛盾。

用人单位对所招聘的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的期望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第一,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第二,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想结合,加大社会继续专业的招生数量。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政府部门在毕业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府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大学生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

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毕业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的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毛概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社会实践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 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姓名:梁学良 学号:09-1540907010122 摘 要:在新的世......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当代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口语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因素,文化背景以及课堂规模设置都有着密切关系。并讨论了在口语练习和考试中相应的应试......

    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 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调整......

    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普遍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最后的结果就是具有高等学历求职者的人正在迅速......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优秀范文5篇]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许你参加过各种调查或者被调查,即使你没有参加过调查,那么你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吗?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1.恋爱动机的多样化。 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