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定稿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师:好,上课!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名言导入,激起情感波澜
1、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中国的圆明园。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叹。雨果说过把法国所有的教堂里收藏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师边板书边介绍)
2、师: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几乎完美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师补写“的毁灭”)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圆明园这样毁灭实在太可惜了。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生1:圆明园的毁灭。
师:好,请坐!你有什么感受? 生2: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生2:圆明园的毁灭。
二、整体感悟,奠定感情基调
1、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师:课文大家是不是都预习了? 生:(齐答)是。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题,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好,开始!生:自读课文。
师:好,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主要讲了圆明园的一些奇珍异宝,还有圆明园毁灭的过程。生2:本文讲了有一些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最后一段讲的是圆明园的毁灭。
生3:前几段分别讲了圆明园的占地面积和布局,还有奇珍异宝,最后一段讲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师:好,请坐!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后面的毁灭。
2、出示本课生词
师:这篇课文出现的词语比较多,你会读吗? 生:(齐答)会!
师:咱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有没有错误的读音,给他纠正一下。生1:读词。师:有错误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能声音很洪亮的再来给大家读一读。生2:读词。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个词语读两遍。生:齐读词语。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预习的还不错。在这些词语里边,有一个多音字特别容易读错,是哪个音?
生1:“不可估量”的“量”liáng。
师:好,请坐!这个字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你知道吗?
生2:“量”liàng。师:组个词。生2:“力量”。
师:好,请坐!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3:“重量”。
师:在这篇课文中它读几声? 生:(齐答)二声。师:一起读。
生:(齐读)不可估量。
3、师:课文中说,圆明园的毁灭是?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出示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好,请坐!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2:读到这里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3:读到这里,我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性很大,世界文化史上都不可估量。
师:损失非常的大,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 生:不可估量。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不可估量”的意思就是不可估计。
师:不可估计,无法去推算。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圆明园的损失巨大。
师: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听众知道这一点吗?谁来读一读? 生1:读第一段。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一段。
三、深情追忆,抒发自豪之情
师:(过渡)如此大的损失,必定有它巨大的价值。那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哪几自然段给我们讲了昔日的圆明园?
生: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还有第四自然段 师:2、3、4自然段,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1、师: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你说
生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师: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啊?你说 生2:全世界都知道 师:全世界都有名,你说 生3:在世界上很有名
师:好,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的一座皇家园林。那圆明园以什么举世闻名呢?以什么举世闻名?你说 生:它的布局建筑和收藏
师:布局建筑和收藏(师板书“布局建筑和收藏”)
3、师:那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 生默读
师:来,你来说
生:它有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师: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来,你说
生:圆明园它有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圆分布在圆明园的周围
师:好,请坐。咱们呢一起来看一看这段话(课件出示)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你说 生:众星拱月
师:众星拱月般的,好,请坐,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圆明三园的图片)这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通过这个图,你知道这个“月”指的是什么?月是指的什么?你说
生:图中月是指的长春园、圆明园和绮春园
师:是绮春园,好,请坐,绮春园这就是我们文中提到的万春园,再早一开始建造的时候它叫绮春园,那星是指的什么呢?你说 生:星是指的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小圆
师:环绕在周围的小圆,中间是大圆,你能够通过这个图给他们把圆明园的的布局介绍一下吗?你说
生:它的布局非常巧妙,三个圆分别是月亮,然后其他的小圆分别是星星,环绕在它的周围
师:好,请坐,谁想看着图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布局,你来 生:圆明园的布局是众星拱月般的,上面三个圆圈是,那些大圆分别是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其他的这些星星就是那些环绕在他们周
围的小圆
师:这就叫“众星拱月”般的布局,看到这样的布局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说 生1:圆明园的建筑很宏伟 师:建筑非常的宏伟,你说 生2:圆明园的建筑很巧妙 师:设计很巧妙
生3:圆明园的布局别出心裁 师:别出心裁
生4:圆明园的建筑非常别出心裁
4、师:别出心裁,设计如此的巧妙、独特。总体布局是如此的独特,那局部的建筑又是怎样的呢?课文第几自然段具体给我们介绍建筑?
生:第三自然段
师:那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第三那自然段作者都给我们讲到了那些景观?把你看到的景观画下来。生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景点的句子
师:同学们画的很快。画完以后请你把笔放回原来的地方,谁来说一说,作者都跟我们说到了那些景观?你说
生1:和我们介绍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热闹街市,山乡村野,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和夕阳景观
师:好,请坐,又补充的吗?来,你来 生2:还有海宁的安澜园
师:海宁的安澜园,还有吗?来,你来 生3:还有彝族建筑
师:还有夕阳景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景观。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如此多的景观,能不能结合你自己搜集的资料,因为我们第七组有一个训练目标是学习运用整理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你的搜集的资料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些景观吗?来,你来给大家介绍 生1:我介绍的是平湖秋月
师:嗯,她还打印了图片,老师帮一帮你啊
生2:平湖秋月,它是西湖十景之一,频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体会到洗涤烦躁的清静是它的诗韵所在。师:你上来吧
生3:我收集的是安澜园,安澜园位于福海西北,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之一。师:这是江南名园之一,仿照的海宁的安澜园,来
生4:我收集的是武陵春色,武陵春色位于万芳安之北,是一出摹写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前,出名桃花坞,乾隆皇帝当太子时,曾在此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栋,可乘船沿西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
师:进入世外桃源,这是仿照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世外桃源啊,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啊?你有什么感受?你说
生1:圆明园以前非常的漂亮 师:曾经是如此的美丽,你说 生2:非常辉煌 师:好,请坐,你说 生3:圆明园非常宏伟
5、师:非常的宏伟,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如此多的景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把他们串联在了一起的呢?你说 生1: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 师: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来,你说 生2: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
师:不仅有…还有…好,请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用有什么也有什么,有什么也有什么,园中不仅有什么还有什么,把如此多的景观非常丰富的给我们展现出来,又让我们觉得句子非常精炼,又不觉得啰嗦,那园中仅仅只有刚才大家介绍的那些景观吗? 生:(齐)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 生:(齐)是
6、师:你们在课下收集到了吗? 生:(齐)收集到了
师:能不能学着作者这样给大家表述一下?同位两个合作,把你手机到的其他的景观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好,谁来说一下,好,你来
生1:圆明园中有惠新桥之尘,也有春泥江南,有过让贤山亭,也有浩然宁知秋,园中不仅有渔舟唱晚,还有黄蜂五谷桥
师:他们给我们打印了许多的图片展现出来,非常好,请回,还有要展示的吗?你说
生2:圆明园中有陶瓷器,也有牙雕;有玛瑙,也有水晶;园中不仅有木雕玉器,还有宝石
师:恩,他给我们说的是园中的收藏,是不是?来,你来
生3:圆明园中有林中温泉,也有林中晓月;园中不仅有轮播预警,还有视乎上月;
7、师:好,请坐。圆明园中奇特的景观太多了,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的幻想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漫步在圆明园中。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映衬着殿堂是如此的宏伟,又看到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仿佛听到了买卖街上的叫卖声,仿佛闻到了山乡村野的花香,听,鸟儿在枝头欢乐歌唱,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世界里,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吗?
生:(齐)看到了 师:你听到了吗? 生:(齐)听到了 师:你闻到了吗?
生:(齐)闻到了
师:把你想象的景象写下来 学生自己完成小练笔。
师:好,请同学们把笔放下,没写完的可以把你的想象直接展开说一说,好,你来
生1:我仿佛来到了梦绕线山亭,看到了浓浓的浓雾,在中间玉立着一座亭子,旁边载满了柳树,还有一座桥搭在路与亭子之中。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和唱歌的鸟儿,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师:好,请坐把我们带到了仙境当中。来,你来
生2:我仿佛来到了圆明园,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在阳关下闪闪发光,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多清脆啊,问到了花香,真是香气扑鼻啊,师:请坐,来,你来
生3:我仿佛来到了犹如仙境,风景如画的圆明园,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和别出心裁的殿堂,听到了鸟儿在枝头唧唧喳喳的歌声,优雅的古琴声,问到了争奇斗艳,沁人心脾的花香。师:她写得好不好啊? 生:(齐)好
第二篇: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案精彩片段赏析
【课案片段一】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生:“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生:“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师:好,我们再一齐读读雨果的话———
生:“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师:书中概括地说———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个人读,美读课文2-4段。)
【赏析】
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之一是对教材(文本)的超越,后来,她所倡导的“主题教学”又主张围绕一个主题提供给学生多个文本,让学生在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中深化自身的感受。上面这个片段就很好地体现了她的这个主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对圆明园的景色和文物描写得比较简单,学生从中还不能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迷人,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窦老师将一篇拓展性的文本《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对圆明园的感受逐渐由“平面”趋于“立体”,由“单薄”趋于“丰满”,学生在进行语言量的积累的同时,语言的领悟力也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之后,窦老师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广的感受,也就自然能够读出真切的感情。在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过程中,窦老师再次补充了一些片段性文本,具体再现了侵略者大肆抢劫、任意毁坏,最后焚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这些补充的文本与课文内容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多个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最终达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
【课案片段二】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回答24小时)
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回答72小时)
师: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回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回答4320分钟)师:4320分钟是多少个半分钟?(学生回答8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全体静默,出示画面: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学生答感觉长)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
【赏析】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面这个片段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我觉得却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细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在这个环节中,窦老师其实主要想问学生一个问题:三天三夜大火会烧掉些什么?为了使这个问题真正能鼓起学生想象的翅膀,窦老师采取了情境式的提问方法(我们可以将这种问题情境称为“阶梯式”问题情境)。首先,运用一些小问题作为铺垫,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时间之长。然后,窦老师启发学生,烧掉一幅世界名画只需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接着,播放烈火熊熊的无声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可以说,这全场静默的半分钟是情感流淌与撞击的半分钟,是想象的翅膀舒展与翱翔的半分钟,是内心愤怒与惋惜的半分钟„„虽然全场静默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半分钟是课堂中的一个“空白”与“间歇”,这种“空白”与“间歇”为学生想象与感受留下了空间;这样的“空白”与“间歇”如同国画中的“飞白”一样,是一种“美”。最后,窦老师再次让学生想象: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教者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也在逐渐地被唤醒与激发,这个细节充分反映出教者高超的教学技艺。
【课案片段三】
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有了。
„„
【赏析】
叶圣陶先生讲“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窦桂梅老师也曾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在上面这个片段中,窦老师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转换,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创生出新的文本,让学生通过对新文本的阅读加深对原有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与“没有„„”、“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这几组词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强烈的反差必定形成一种“张力”,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教者虽然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但实质上却在积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朗读比较中得到了升华。
“文本转换”是窦老师常用的一种方法,记得窦老师教学《落叶》一课时,在让学生朗读“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这三句话时,也没有满足于学生将这三句话读好,而是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课文中的“小虫”、“蚂蚁”、“小鱼”换成“我”,而且要发挥想象,说的句子要与课文中的不一样。在窦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迸发出无数创新的火花。有的学生说:“树叶落在地上,我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温暖的被子”;有的学生说:“树叶落在沟里,我爬上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小竹筏”;有的学生说:“树叶落中河里,我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一顶帐篷”。文本的转换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学生在想象说话中获得了新的体验。
【课案片段四】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若是当时的皇帝,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矛、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建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
【赏析】
角色体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扮演角色,一种是进入角色。进入角色是一种境界。学生进入了角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强了思维的序列性,学习效果自然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了角色,他就会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感受人生,这样,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在上面的片段中,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皇帝、大臣、士兵以及老百姓,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想象一下,面对侵略者的暴行,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在教者的启发下,学生走进角色,成了角色,他们思绪万千,在强烈爱国情感的推动下,他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笔者认为,她的这一堂课不但充分诠释了这个观点,而且让学生在多元的感受中获得了一次难以忘却的生命体验。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点滴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37 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学实录,虽未见其人,却如临现场,真有“听其一席话,胜教十年书”的感觉。再此,谈咱们的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是教学主线分明、层层推进,高潮迭宕起伏。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着“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主线展开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突出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开头“走进圆明园”的教学,窦老师让学生看一看圆明园的图片,然后用一个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诸如“奇、妙、美、神”之类的字眼。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接着。“走进圆明园”和“走出圆明园”就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内容,积蓄感情,直至将自己的感情溢于言表,书于笔下,与师生共享。
二是朴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浓浓的语文教学味。从老师、学生共同书写“圆明园”三字,到赏析圆明园昔日的奇珍异宝;从板书中的“有„„也有„„还有„„”,到“(没)有„„也(没)有„„甚至(没)有„„”;从对于“毁灭”“破坏”具体手段的思考,再到“假如你是皇帝、大臣、老百姓等,你会怎么做?”的挖掘。都体现了窦老师她“深入文本,将语言文字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也应验了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训练呢?训练就是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古训。
三是教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学生课内学习逐步向课外延伸,延伸到广阔的生活空间。窦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充分给学生作好“四赏”:一赏世界的奇观异景,雨果等名人对圆明园的赞语;二赏圆子被毁灭的残忍场景;三赏李大钊的诗句;四赏(提供课后阅读的书籍篇目)。让学生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好祖国灿烂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四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入情入境,既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诠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读“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的时候,教师尝试从不同的语速和不同的重音,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还有,朗读“毁灭”一段的时候,窦老师也示范伤心地读、愤怒地读,再给学生自由去练习读。因此在课堂上的感情朗读,学生也敢于张扬个性地读,淋漓尽致地读。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对于名师的教学特色,我们认为也还是要结合实际,不断的学习和运用。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尽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修炼”才是一位新型教师的追求和归宿
第三篇: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
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
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
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师: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师: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
生齐读。
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
生:心血
师:还可以说是
生:结晶。
师:还可以说是
生:智慧。
师:还可以说是
生:劳动
师:等等,等等。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接:文化。
生接:文化史。
师:哎呀!这回,我亲爱的同学们,你再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呀?恩!谁来?(出示)
生1读。: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理直——
生1接:气壮。
师:谁再来,注意,这句话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你把它告诉别人,你该怎么读?
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生:再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出示句子: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借口)
生读。
师:我们刚才说他是强盗,我们就是恨也得有个借口,在那个时代在欧洲已经诞生了比如:贝多芬、歌德那些大师,如果西方产生了文明的话,为什么在中国他们成了强盗?我想,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们也找到了借口,原于我们在外交上的失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出示句子:焚毁前)
师读。
师:同学们,这些都原于老师看的一些文章,我愿与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词条回到下面的课文里去,而不单单就学这两篇文章,去读更多的文字。
(出示推荐书名、作者目录)
师:我要问问同学们,如果说课前我们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请问,现在我再问你,你还能像课前那样你的眼前只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你的眼前只是风景迷人的景观吗?我再问,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的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使,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这样的滋味,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你的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
生: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龚自珍儿子行为的失望。
生: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它成了一个警钟,它让我们知道了祖国一定要大力发展。
师:那耻辱的柱敲响的是你心中的警钟,你的失望换一个词就是你觉得有一种?
生:耻辱。
生:我也是一种失望,对咸亨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失望,他们没有尽全力保卫圆明园,而是逃跑,而且后来也没有意识到要把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强大,而是发动老百姓去抵抗,又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师:一句话,这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你心头上的?
生: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
师:这就是你的失望,对过去的失望,但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对今天和未来充满?
生:希望。(掌声)
师: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了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正如同学木们重新对圆明园获得的认识一样,同学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被三千个英法联军把这样的圆明园代表我们的这样的标志的毁成废墟。在离开圆明园的饿时候,在上完这堂课的时候,我还要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学习太好了,我们不光停留在走进恨上,难过上,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所以,亲爱的同学们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比如课前我们思考的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这样,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我们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
第四篇: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一、入题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课题。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生跟师写“圆”)
师:你来。
生:“圆”是圆满无缺的“圆”。
(指名读3个,再齐读,老师对第一个发言的孩子提出要求:要读大声,字字读清楚。接下来发言的孩子均能做到这点。)
师继续写明
师:“明”是光明普照的“明”
(同样指名读3个后齐读。)
师:“园”是皇家园林的“园”,一起说。
师: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
(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毁灭两个字可不能这样读,听好。
(师范读,将毁灭2字读轻了。)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两次)
(这个开题开得好。)
师: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先把生字读准这篇课文有4个生字,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读好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说说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向学生提出读书第一层次的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二、感知课文第一段。
师:好,很好很认真读完了最后一个字,来,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圆明园很宝贵。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了圆明园很宝贵?
生:它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板书“不可估量”再要求孩子把话完整说一遍。
生:不可估量
师;你再把这句话说一遍
(当孩子没有听清老师的指令时候,老师并不姑息,这就是课堂上的细节地方。)
生再说
师;你这句话说对了,但是这个字错了,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师很耐心为孩子纠音,并且对了后要求再读2次,同时要求学生齐读2次,同样对于重要的词语纠正后因为继续巩固。)
师追问:什么意思?
生:不可估量就是无法估计它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就是无法估计它的损失,还有什么理解?
生:简直无法估计。
生;计算不了了。
生:无法推算。
师:这简直无法估计,无法推算,计算不了了的是圆明园的什么?
生齐答:是圆明园的毁灭。
(老师喜欢把几个孩子的回答一并重复并语气加强,造成气势,这样既可以与学生再次对话,产生共鸣,还可以在运用语言上看出了其技术。)
师仍旧把话筒给第一个发言的孩子,顺势而导:你刚才话还没有说完呢。继续。
生: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节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技巧的,这样可以继续刚才孩子的思路,同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从学生表情看来,师继续板书:不可估量
师:是啊不仅是我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起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谁把这两个不可估量圈出来?那赶紧圈出来,学语文一定要敏感那。
师:圈了几个不可估量?
生:2个
师:大声地说,几个 生:2个
师:连续两个不可估量,这篇课文第一段话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第2 还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拿起书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话。
师:面对这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内心是怎么样的?
生1:我觉得这些英国的鬼子和法国的鬼子这样伤害我们非常地不好。
师:非常不好,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这两个字不足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可不是简单的不好啊,孩子。来你说。
生2:我非常怨恨他们,希望他们现在通通死去。
师:我发现你说话的时候手在抖啊,怨恨不足一表达你的感情,把怨恨该成——
生:愤怒
师:把怨字改掉,保留恨字。
生:愤恨。
师:好,愤恨,痛恨。
生:我发现他们是最可耻的。
师;把可耻换成——
生:是无耻的师:是的、生;他们根本不是人
师;是什么
生:是畜生。
师:是畜生,是禽兽,说得好。
师:带者这样的感受再来读第一段
(师范读,生齐读。老师在学生的感悟基础上层层递近,深入。)
师:因为这两个不可估量,你内心的感受可以估量吗?我们学语文不仅要关注印在纸上的文字,更要关注你的感受和心情。
师板书不可估量。
(一个不可估量,竟然有好几个层次的教学,从学生回答引出不可估量,再理解字面意思,再用这个词语说感受,最后提升到自我生命体验的层面。)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这是文章的第一段,那么学习了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国的园林艺术之宝化为灰烬
师:你希望老师把哪个词语写下来?
生1:化为灰烬 师:很好,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
师板书化为灰烬。
师: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生1:我国园林艺术至宝。
师:还有什么?
生1:建筑精华?
师板书化为灰烬。
师:孩子们还有什么化为灰烬?你读
指名读
(第一个孩子朗读水平一般,老师请他读3次,并无过多指导。第2个孩子读一次还好。第三个孩子声音平淡地读。)师:孩子,你为什么要深沉地读这一句话?
生;因为他非常气。
师:非常气啊 好好
生4读,接着老师语气高昂,问;什么化为灰烬?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还有什么被化为灰烬?(师板书。)
生:人民艺术化为灰烬。
生:我对圆明园的自豪感也化为灰烬。
生:建筑工人的心血化为灰烬。
生:我们智慧的结晶也化为灰烬。
生:圆明园的一切珍贵的历史文物也化为灰烬。
师:化为灰烬的不仅仅的建筑的精华,不仅仅是艺术瑰宝,化为灰烬的是人民最高的智慧。再读这一段话。
(老师感情高昂,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学习中间的段落。
师:这是学习了最后一段知道的,现在快速看看中间的部分,看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圆明园很大。
师;很大,大这个字眼可不太适合圆明园了吧?能换个词吗?
生1:雄伟
师板书雄伟建筑
生2:我知道里面的东西都是古代人的珍贵文物。
师:所有的文物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2:珍贵文物。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3:我还知道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什么意思
生:全世界都闻名的,师:哪个意思是全?
师:全世界都知道是谁?
师:全世界都听过的是谁
师:全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的神奇的幻想之都是谁?
生均答圆明园。
师:圆明园举世闻名的是
生:雄伟建筑
(师:圆明园举世闻名的是
生:珍贵文物
师:圆明园以„„而举世闻名
生:雄伟建筑。
师:圆明园以„„而举世闻名
生:珍贵文物。
师;我们的圆明园是——
生:举世闻名的。
师:请你找到写圆明园建筑的一段话,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其余同学找一找它一共用了几个“有”。
先自由读
(指名读,其余找)
生:一共有8个有。
师:找到了一共整整8个有,我们一个个去看一看,圆明园有什么?
师:(指名8人)第一个有——生接:金碧辉煌的殿堂
第二个有——生接:„„
„„
(师:整整8个有,再来读读。)生齐读。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 4个孩子都回答数也数不清个有。
师:找跟据,就在这一段话里找根据。敏感的不止找到一处两处,习惯好的,而且已经动笔把它记下了。如果我们作者妙笔生花,要写尽所有景物,所有景观,所有建筑还要用多少个有字?
生1:„„我从等字看出来的,等还没有写完,所以有好多个有
师:说的好,就一个字,看出了许多有,画出来了吗?这是依据之一。
生2;从等后面的很多看出来了。
师:从很多看出很多是天经地义。依据二
生3: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看出来,以为他并没有说有哪些 师:是啊,民族建筑有多少,西洋景观由有多少。这是依据3 生4;我从天南海北看出来
师:是啊,放眼望去,天南海北,那得有多少个有去描述它啊。
生5:我从饱览中外名胜看出来了
师:是啊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这是依据5,依据六?
生6:我觉得从饱览就可以看出来
师;是啊,要不然,我们凭什么去饱览,饱览什么呢?
生7:我从漫步看出来了
师:是啊,这是依据7 还有依据8 依据9 „„想去这个地方吗?
(从找简单的有入手上升到深层探究性阅读。)
生:想
师:进去吧
出示“漫步„„境界里。”
齐读
师;孩子们进去吧,走进这置身幻想境界之园,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之园,走进我们的圆明园吧!
齐读
指名读
师:谁愿意带领大家走进着充满幻想的圆明园。
师:孩子,你愿意离开吗?
生;不想,因为圆明园太让人迷恋了。
师:你读懂了,你知道了圆明园的是那样让人留恋往返。因为你置身与充满幻想的境界里。谁还愿意带领大家走进圆明园。
师:你陶醉了吗
生:陶醉了
师:因为只有置身于这样一个境界里这样一个世界里,你才会深深陶醉。让我们一起来陶醉吧。
生:齐读
学生把眼睛闭上,我们再去看看圆明园。读好后放出音乐和圆明园的图画。
师:这就是我们的圆明园,就是人间的天堂——圆明园,这就是我们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让你留恋往返,让你置身在幻想境界的圆明园,(师范读)圆明园美吗?
师;这一切的一切早已不存在了,着一切的一切早已永远化为灰烬,这一切的一切早已被2个强盗一把大伙化为灰烬。
师板书“0”。
(从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美后,又把感情的基调回归到对英法的愤恨。)
五、默读课文,质疑。
师:请你再读读文章,对于圆明园,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问些什么。
师:对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问这些鬼子,他们没有后悔吗,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师:他们是强盗啊,是畜生啊,怎么会后悔呢?
生2:我想知道他们那颗贪婪的心什么时候才会满足?
生3:我想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霸道。
生4:我想问他们在毁灭的时候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去阻值呢?
师;问得好问得痛快,早就应该问这样的问题了。
师: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都哪儿去了?
生5:为什么要让他们入侵,而且火烧3天3夜呢?
生6: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懦弱,而不组织起来反抗呢?
师:不是没有,孩子你读 了那段历史你会明白的。还有谁想问吗?
生7: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在刚着火的时候去救火,而是在毁灭的时候去救火呢?
生8: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火烧的时候去救火,而要在毁灭后后悔呢?
师:世界没有后悔药啊,我们悲哀,但是能仅仅沉浸在悲哀中吗?
生9:为什么我们要悲哀,而不是去救火,那么我们现在就不用悲哀了。
师:当然是美好的愿望,但是这样的愿望已经被残酷的历史毁掉了。我知道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很多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份资料,能帮你解决一部分问题,发下去看看,说说你又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此环节看出这个班学生的质疑能力很一般,同时倾听能力也很一般,因为有3 个孩子问了差不多同样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就文章精神内容提问,同时也要学会听得懂别人的问题,既然别人问了和自己差不多的问题,就不必重复。)
学生看材料。
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1:我对建造的钱印象特别深刻。
师:我知道你对某个数字产生了兴趣。
生: 9000多万。
师:这对圆明园的所有文物来说,它只是九牛一毛。
生2: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建筑规模。„„
师:足足有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请你闭上眼,放眼看去,1个足球场,10个足球场,50个足球场,500个足球场,640个足球场,望得到边吗? 生:看不到边。
生3: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有很145处景观,有亭台,楼阁,水榭140多处。
师: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要写尽这样的景观,这样的建筑,还得有许许多多的有啊。
生4:对圆明园的历史印象最深刻,它经历了6个朝代。
师:它经历多少年那?
生:151年。
师:它整整建造了151年,15代人的心血,6朝皇帝那,全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的规模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圆明园那。
(老师将质疑和资源拓展巧妙地相结合。)
师: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园林,却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课件展示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最终定格在大火)
师:面对这把大火,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一个词一个词写下来,不仅写到纸上,还要写在你的心坎上。
生:(自由写)老师巡视。
师:好,停下笔,让我们再来看一眼,圆明园。这被英法强盗毁灭的圆明园的焦土,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对英法鬼子说你们真的忍心放这把火吗?你们是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我鄙视你们。鄙视这种遗臭万年的行为。
师:孩子有志气!
生2:中国人民永远憎恨你们,憎恨你们那颗无耻的心。
师:要牢记这一笔血债啊。孩子,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生3:英法联军,我们会永远记得这把大火,我们会以两把大火还给你们的。
(众笑,掌声。)
师:我知道这是你内心的两把大火,这必将是化做你振兴中国,富强国家的力量啊。
生4:这把大火毁灭了我们圆明园的雄伟建筑,举世闻名,可见放这把大火的英法联军多么地残忍啊。
师: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痛恨上,面对这把大火,我们还应该对自己说。
生5:中国人一时的懦弱造成我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的毁灭。
师;从这把大火中,孩子你读出了一点,落后就要挨打。
生6;中国人啊,你们怎么会那么懦弱呢,一场大火都不敢救,你么应该对猪狗不如的人来点压力啊。
师: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你对当时的清政府,当时的军队不满,如果那时换做你,一个血性的男儿会挺身而出,有志气啊。
(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师: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话要说。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烧醒了中国人,烧醒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烧醒中国人要崛起,要强大的决心,在今天,在永远永远的未来,都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下课。
孩子们没有反映,师再次说:下课。掌声响起。
(在高潮中结课。)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余秋雨
曾经有一把大火——
它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它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它烧毁了中国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烧毁了中国人的自尊和骄傲!
它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梦想!
但是它——
它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它烧不毁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它烧不毁中国人民的仇恨!它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它烧不毁中国人民曾经创伤!
但是它——
是否真的烧醒了中华民族曾经的愚昧落后?是否烧醒了中国人民从此后要强大的决心?是否烧醒了中国人民每一根脆弱的神经?从此清醒而顽强地活着?是否真的烧醒了懦弱无用的清政府?至少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还是饱受外来者的压迫,侵略,侮辱。
圆明园的价值我想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乾隆写了一篇文章叫《圆明园后记》他这么概括的,他说:“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具有人道主义的法国作家雨果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雨果又说:“圆明园如同月宫式的仙境,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无可比拟的杰作”。就这样的一座圆明园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黑烟迷漫,掩蔽天日,万千火舌,往外喷发,火声若吼,草木箫瑟,悲戚之状,惨不可言。三天三夜的火烧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鲜血淋淋,伤痕累累,是毁灭,是葬送,是愤怒,是憎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恨结千团绕梦乡,难堪接断肠”。是“道不尽春夏秋冬”。如果说: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那么这个悲剧,我们付出太多太沉重的代价!忘掉历史意味着背叛!
第五篇: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齐读“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帝康熙命名的,“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先把生字读准这篇课文有4个生字,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读好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说说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这些强盗掠走了圆明园的多少珍宝?(出示ppt)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6)(将三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还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王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四.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2.以捕排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