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交礼仪论文之言谈举止.
社交礼仪论文之言谈举止
社交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必备的常识,没有她让你很多生意失之交臂……
一、修饰与衣着
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
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
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
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
一、两天做好准备。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
二、自我介绍。
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
三、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
一、重视。
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字串1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四、面容
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
五、笑容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
(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
(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
(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
(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
(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本文来自】:诺贝尔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详细参考】: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news_list.asp?id=17378
第二篇:社交礼仪论文之言谈举止
社交礼仪之言谈举止
不凡的谈吐是智慧的表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优雅的体态是自信的表达。举止同样是修养的表现,人们的举手投足都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着信息。.人的姿态是人内心状态的外部表现,它依你自己的情绪、感觉与兴趣而定,一个从内心所发出来的姿态.下面我就具体讲讲一下如何做到得体的言谈举止。
【1】“言为心声”,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
言之有礼,谈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几层含意。
一是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动听,而表情却是冷冰冰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说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语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
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二)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如果还用点心招待,可以用“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语,必然会对形成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大有益处,并对我国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要让说话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
第三,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言谈体现一个人的礼仪修养, 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主要有: 态度端正。公务活动中的言谈,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热情、诚恳、稳重、平易。热情是言谈的基本要求, 冷漠无情、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言谈是没有感染力的, 无法收到效果。真挚诚恳是言谈的基本态度,以诚为本, 诚心待人, 才能取得听者的信任, 虚伪做作, 华而不实, 都是不可取的。言谈还必须稳重, 稳重是成熟的表现。只有稳重, 才能给人安全感, 增加可信程度, 任何轻佻的语言和表情、动作都是应当避免的。平易是与听话人拉近距离, 不能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盛气凌人。
神情专注。专注是对人的一种尊重。谈话时要精力集中, 不能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也不能边说边做其他事情, 翻书、看报纸、看电视节目、批阅文件,都是不礼貌的。如果表现出漫不经心、心不在焉, 也会影响对方的谈话兴趣, 打消交谈的热情。
内容适宜。谈话内容要根据交谈的实际情形而定。有明确话题时, 谈话内容就要相对集中, 不能东拉西扯, 不着边际;没有明确话题时, 则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话题, 话题必须是健康有益的, 对方感兴趣的, 令人愉悦的。而不能是一些低级庸俗的, 耸人听闻的、荒诞离奇的、令人反感的。公务人员尤其不能说一些议论领导同事、拨弄是非的闲话。
表达得体。用最恰当的言词和口吻表达意思,这就是表达得体。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应当有不同的语气措词和语调声态。是慷慨激昂, 还是语调低沉, 是慢条斯理, 还是加快语速, 是措词严厉,还是用语平和, 是直话直说, 还是委婉含蓄, 都要看具体情形。不管对象场合, 不论谈论什么, 都是一个腔调, 也是不合适的。
道歉与拒绝礼仪 有道是“知错就改”,人不怕犯错误,却怕不承认过失,明知故犯。在人际交往中,倘若自己的言行有失礼不当之处,或是打扰、麻烦、妨碍了别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及时要向对方道歉。
例如,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当众错怪了部下,就应当胸襟坦荡一些,在确定自己错了之后,绝不能文过饰非,将错就错,一错再错,而应当马上以适当的方式向部下真心实意地道歉。这样才会被原谅,才称得上是强者。
道歉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冰释前嫌,消除他人对自己的恶感,也可以防患于未然,为自己留住知己,赢得朋友。
在商务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道歉的技巧,有下面几点。第一,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有愧对他人之处,宜说:“深感歉疚”,“非常惭愧”。渴望见谅,需说:“多多包涵”,“请您原谅”。有劳别人,可说:“打扰了”,“麻烦了”。一般场合,则可以讲:“对不起”,“很抱歉”,“失礼了”。
第二,道歉应当及时。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要说“对不起”,否则越拖得久,就越会让人家“窝火”,越容易使人误解。道歉及时,还有助于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宽”,避免因小失大。
第三,道歉应当大方。道歉绝非耻辱,故而应当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完全彻底。不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要过分贬低自己,说什么“我真笨”,“我真不是个东西”,这可能让人看不起,也有可能被人得寸进尺,欺软怕硬。第四,道歉可能借助于“物语”。有些道歉的话当面难以启齿,写在信上寄去也成。对西方妇女而言,令其转怒为喜,既往不咎的最佳道歉方式,无过于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语”,会有极好的反馈。
第五,道歉并非万能。不该向别人道歉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向对方道歉。不然对方肯定不大会领我方的情,搞不好还会因此而得寸进尺,为难我方。即使有必要向他人道歉时,也要切记,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此后的所作所为有所改进,不要言行不一,依然故我。让道歉仅仅流于形式,只能证明自己待人缺乏诚意。
【2】.举止它是人们的在外观上可以明显地被觉察到的活动、动作,以及在活动、动作之中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的姿态,包括人的站姿、坐姿、走姿、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也是一种语言。举止,指的是人的行为动作,也包括表情和穿着打扮。如前所述,举止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内涵极为丰富的语言——— 体态语。一位哲人说过:“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气质。”
举止的礼貌意义除了前面介绍的立、坐、行等体姿礼仪以外,在商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某些动作也具有特殊的礼貌意义。
1、站姿的礼仪
古人云“立如松”,站的姿态式应该是自然、轻松、优美的。不论站立时摆休种姿式,只有脚的姿式及角度在变,而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挺直。
标准的站立姿式要求挺胸收腹,两肩平齐,双臂自然下垂。双腿靠拢,脚尖张开约60度,或双脚与肩同宽。站累时,脚可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垂直,身体重心在两腿正中,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站立姿势要正,可以稍弯腰,切忌身体歪斜,两腿分开距离过大,或倚墙靠柱,手扶椅背等不雅与失礼姿态。
站着与人交谈时,双手或下垂或叠放下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不可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下意识地作小动作,扣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但可随谈话内容适当作些手势。
穿礼服或旗袍,绝对不要双脚并列,而让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公分,以一只脚为重心。
点头。这是与他人打招呼时的礼貌举止。用点头打招呼时,点头者应两眼看着对方,面带微笑,并把上体略向前倾15 度左右。这种举止多用于迎送场合。当迎送者较多或距离较远时,可用点头致意,接近时也可以和握手配合使用。
2、坐姿的礼仪
坐姿总的要求是舒适自然、大方端庄。在日常国际交往中,对入座和落座都有一定要求。入座时,动作要轻盈和缓,自然从容。落座要轻,不能猛地坐下,发出响声,起座要端庄稳重。
正确的坐姿: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屈曲放在双漆上,或两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谈话时,可以侧坐。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向一侧。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
不要有摆弄手指、拉衣角、整理头发等懒散的姿态。
坐姿要依据不同场合,与环境相适应。如一般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面,可以将左腿跷在右腿上,显得高贵大方,但不宜跷得过高。女士尤其应注意,不能露出衬裙,有损美观与风度。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发上,半坐在桌子或椅背上。
3、走姿的礼仪
行走的姿式极为重要,因为人行走总比站立的时候多,而且一般又都在公共场所进行的,人与人相互间自然地构成了审美对象。行走时,步态应该自然轻,目视前方,身体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两臂摆动协调,膝关节与脚尖正对前进方向。行走的步子大小适中,自然稳健,节奏与着地的重力一致。与女士同行,男士步子应与女士保持一致。总之,走相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模式,或矫健或轻盈,或显得精神抖擞,或显得庄重优雅,只要与交际场合协调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步伐,就应该是正确的。走路时应注意的事项:
应自然地摆动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小摆。前后摆动的幅度约幅度约定45度左右,切忌做左右的摆动。
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
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
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不勾肩搭背。
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5、微笑的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如果语言障碍无法交流,微笑则是迅速达到期交流的“润滑剂”。微笑即是在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在绝在多数国际交往场合中,微笑都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
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举手。这是用于和对方远距离相遇或仓促擦身而过时打招呼的礼貌举止。它的用意在于表示自己认出了对方,但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与对方交谈或站停施礼。举手打招呼是表示敬意的比较合适的方式。
6.目光(用眼睛说话)
目光是人在交往时,一种深情的、含蓄的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现的意义和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在公事活动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洽谈业务时,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交谈过程中,你的目光如果是中落在这个三角部位,你就会把我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在社交活动中,也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这种凝视主要用于茶发会、舞会及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注视方式
无论是使用公务凝视、社交凝视或是亲密凝视,都要注意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这是因为,人本能地认为,过分地被人凝视是在窥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所以,双方交谈时,应适当地将视线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当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眼睛,这是一种既讲礼貌又不易疲劳的方法。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尽量不要将两眼视线直射对方眼睛,因为对方除了会以为你在窥视他心中的隐秘,还会认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审视和抗议。但在谈判和辩论时,就不要轻易移开目光,直到逼对方目光转移为止。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高傲,在讽刺和嘲笑他。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听得不耐烦,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7.握手
它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貌似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礼仪细节,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比如:与成功者握手,表示祝贺;与失败者握手,表示理解;与同盟者握手,表示期待;与对立者握手,表示和解;预悲伤者握手,表示慰问;与欢送者握手,表示告别,等等。标准的握手姿势应该是平等式,即大方地伸出右手用手掌和手指用一点力握住对方的手掌。请注意:这个方法,男女是一样的!在中国很多人以为女人握手只能握她的手指,这都错误的!
在社交场合,行握手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我。
(2).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3).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
(4)人们应该站着握手,不然两个人都坐着。如果你坐着,有人走来和你握手,你必须站起来。
(5).握手的时间通常是3-5秒钟。匆匆握一下就松手,是在敷衍;长久地握着不放,又未免让人尴尬。
(6).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7).握手时应该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出左手。(8)握手是不可以把一只手放在口袋。
8起立。这是向尊者、长者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集会时对报告人到场或重要来宾莅临时的致敬。在其他较正式的场合,有重要人物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一般以起立表示敬意。
9鼓掌。这是表示赞许或向别人表示祝贺的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重要人物的出现、精彩讲演、商务签字仪式结束等,多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或祝贺。
10拥抱。这是表示亲密感情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外事及迎来送往的场合,偶而也用于久别重逢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强烈感情的特殊场合。但在同辈异性之间不要轻易使用。当然,礼貌举止不仅是这些,这里提及的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在社交场合,每一个人都应该恰当地运用礼貌举止,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教养和风度。
第三篇:社交礼仪之个人礼仪论文
个人礼仪论文 第一章:礼仪及个人礼仪 第二章: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第三章:个人礼仪的养成记基本规范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的传人,作文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了解礼仪基本规范,规范个人礼仪,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更易于他人接受,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在更好的适应于社会。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 个人礼仪
正文
一、礼仪及个人礼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做礼仪。换句话说,礼仪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在其内部和在其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
礼包括礼貌、礼节、礼仪,其本质都是表示对人的尊重、敬意和友好。礼貌、礼节、礼仪都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礼貌是礼的行为规范,礼节是礼的惯用形式,礼仪是礼的较隆重的仪式。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二、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频繁,人们对个人的礼仪更是倍加关注。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强调个人礼仪,倡导现代文明,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强化公民的文明观念。良好的礼仪风范,出众的形象风采,是人们自尊尊人之本,更是人们立足、立业之源。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化。历代君主、诸路圣贤均把礼仪视作是一切的准绳,认为一切应以礼为治,以礼为教。关于个人礼仪与社会文明的问题,人们的先人也有过不少的论述。如《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王以礼,有耻且格。”其大意为为政者需要用礼仪来规范老百姓,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人礼仪的养成及基本规范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地形成。因此,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完成这种变化则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力量,即个人的原动力,教育的推动力以及环境的感染力。
个人礼仪包括仪表、仪容、仪态等,下边我将阐述最基本的个人礼仪知识。第一,头发的问题。俗话说:“远看头,近看脚。”“头”等大事也是个人形象地重要因素之一。头发首先得干净,不能有异味和异物。
第二,面容的问题。对眼眉不提倡拔掉,也不提倡修剪。但是可以适当的用眉笔画。出席正式场合不应该带墨镜、太阳镜等,更不能只带镜框不代镜片。不留较长胡须。不要化太浓的妆,一般化淡妆,不要当众化妆。
第三,着装问题。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第四,搭配问题。暖色调(红、橙、黄等)给人以温和,华贵的感觉,冷色调(紫、蓝、绿等)往往使人感到凉爽、恬静、安宁、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给人平和、稳重,可靠的感觉,是最常见的工作服装用色。在选择服装外饰物的色彩时,应考虑到各种色调的协调与肤色,在正式场合我们的着装不宜超过三种颜色。另外装饰品的种类不宜过多,必须在三种之内。
第五,言谈问题。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应该要言谈要礼貌、谦逊,使用文明用语。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第六,自我介绍问题。自我介绍是我们要注意场合时间,真实诚恳,态度端正。
而作为师范生的我,教师将是我未来的职业懂得基本的教师礼仪必不可少。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身为教师应该掌握以下的礼仪知识。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2)站姿: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教师应注意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
3、与学生谈话:提前通知,有所准备。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分清场合,人情人理。
参考文献:《个人礼仪》浦东新区社区学院组织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11-11-1
《礼仪金说》金正昆
陕西师范大学 2011-9-1
中国礼仪网
百度百科
第四篇:社交礼仪论文
社 交 礼 仪 论 文
院系:**学院
专业:** 班级:**班
学号:** 姓名:**
社交礼仪论文
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我首先了解到,由于地域的差异,文明礼仪有了它局限性的定义。例如:在我国的港澳地区说的“同志”就是同性恋的意思,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对“同志”的理解,而德国人称纳粹分子为“同志”;我国的东北地区的“爱人”就有情人的意思,他们也不能接受称谓一般女性为“小姐”的叫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就需要我们要把握好文明礼仪的尺度,懂得文明礼仪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也就是见面礼仪中要求我们要做到称谓合乎常规、入乡随俗„„礼仪就是在人们交往活动日渐频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然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领导人的见面会谈,小到百姓生活点点滴滴。下面是我列举的几个国家的见面礼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都有《论语》、《诗经》、《礼》等关于礼貌修养的书籍,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在我国的见面礼中,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日本人见面惯于鞠躬,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手放在一起。一般而言见到的人的年纪越大、职位越高,鞠躬应该越深,声音和态度应该平静,不要嘈杂。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
当然我在此列举的各国见面礼仪只是礼仪的冰山一角,我们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社交礼仪视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会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礼仪,都应当积极主动去学习礼仪、讲究礼仪,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再者,我还学习了宴请的礼仪、致意的礼仪、名片的礼仪、宗教与馈赠的礼仪等,也许这些就是我应该再以后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尤其的注意的。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懂礼节,重礼节不仅不会被别人厌烦,相反还会使别人尊敬你,认同你,亲近你,无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的距离,也为日后共同生活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也会使事情更加向好的方向发展,也会有个更好的结果。反之,若不注重这些细微礼节问题,犯了“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造成关系恶化,导致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把握住问题原则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必要的礼节,5-
第五篇:浅谈社交礼仪(论文)
浅谈“社交礼仪”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交礼仪的概念: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第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第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
第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社交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
二、社交礼仪内容
1、个人礼仪:
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1)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2)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3)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4)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5)眼神:
① 时间:
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
一、重视。
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② 部位:
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③ 角度:
平视:表示平等。
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2、仪表礼仪
(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3、发型与服饰礼仪
(1)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2)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3)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4、交往礼仪:
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1)握手的顺序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2)握手的规矩
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5、餐饮礼仪:
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1)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2)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3)进餐时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4)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5)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6)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7)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6、拜访做客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
(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
(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
(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
(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
三、总结
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