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政府以来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3:4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届政府以来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届政府以来工作总结》。

第一篇:本届政府以来工作总结

本届政府以来全市工业经济总结及 未来5年发展思路和2012年工作安排

按照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届政府(2007-2011年)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简要回顾

自2002年以来,在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推动下,我市致力于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伴随着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力政策支持,在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本届政府借助************战略的实施,围绕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效地应对了金融危机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2010年高增长、高基数的不利局面,我市工业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工作成果

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22亿元,同比增长17.1%,高于GDP3.1个百分点,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14.7%,2006年以来年均增速 1 高于全市GDP2.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32.1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GDP增速3.2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实现综合效益指数199.82,同比提高6.16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52.52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利税总额271.1亿元,同比增长20.5%,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29%。

预计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GDP1个百分点,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14.7%,2006年以来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2.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0亿元,同比增长14 %,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实现综合效益指数22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73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利税总额280亿元,同比增长7%。

2、工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受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战略推动,工业投资实现高速增长。2011年,全市预计完成工业投资860亿元,同比增长40%。2007-2011年,我市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764 亿元,是2002-2006年5年累计投资的4.3倍,年均增速高达40.0%,比上一个五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到2010年,*******************。

3、大项目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提高到2010年的126亿元,提高了3.2倍,年均增长43%,高出全市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4、非公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 2 现非公经济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6.5%,2007年以来年均增长15.2%,高于全市GDP平均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从2006年末的49%提高到52%,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上交税金242.2亿元,年均增长24.7%,高于全市税收平均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由58.6%提高到64.9%;非公经济就业人员达到152.9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的62.3%。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增加地方收入、安置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两化融合”进程不断加快,重点推动100户企业信息化,****************

6、节能降耗成果显著。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4%,2006年以来年均下降8.8%,累计下降37%,超额完成省下达25%的目标;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由2.4吨标煤下降为1.574 吨标煤,比GDP能耗下降高出15.4个百分点,为我市GDP能耗下降21.6%提供了78%的贡献率,以年均3.5%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工业增加值平均16%的增长。*************

7、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围绕实施新战略,工业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快,***************

8、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624户(老口径),比2006年增长1倍。培育了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30户,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4户,10亿 3 元以上企业38户。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达到950户(新口径),比上年增加100户。主导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11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3.5%,是2007年的1.7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6年75.7%,上升到2011年的84%,提高了8.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6年的65.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55亿元,年均增长31.2%。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人工晶体技术、百万千瓦级核岛及常规岛技术、铝镁合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民用航空、碳纤维制造技术等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奠定了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主要体会

回顾五年的工作,使我们体会到,要想促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大发展,工作中我们一是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只有通过扎实的服务,才能推动工作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把工信委打造成“企业之家”;二是只有更加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包括对行业的研究,才能站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在思路上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只有比以前更加注重操作,注重把思路转化成工作,最终落实到企业、项目上,才能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例如:处与处之间的配合、跟部门之间的衔接,包括每一件事的衔接等等,并一以贯之地抓好每一件事的落实,才能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市当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面临的形势。***********。

2、存在的问题。从当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看,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滞后仍然是工业的主要矛盾。**************** 二是工业投资缺乏战略性项目问题尚未解决。****************** 三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尚未发生根本转变,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还很繁重。**************** 四是园区小而散、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尚未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五是技术创新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七是非公经济总量规模小,缺少新的可牵动的增长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

三、未来5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思路及重点任务

第二篇:(收集)本届政府以来的工作总结

本届政府以来的工作总结

过去七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七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民增收、环境建设、化解债务等五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了镇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七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8倍,财政收入增长4.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较好地实现了“十五”计划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并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七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巩固拓展建筑市场,全镇经济建设不断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

“三农”形势逐年好转。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实施“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落实惠农措施,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稳定。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七年来,共推广优质良种94万公斤,种植面积达22.7万亩,有效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亩均增收200元。着力搞好农民科技培训。七年来,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共培训农民18批近2万人次, 培育了一大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有效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努力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着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新型农机具56台(套),新建、改造泵站6座,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不断加大绿化投入。全镇森林覆盖率七年中提高了7个百分点。深入实施河道疏浚和农村危桥改造工作。七年来,共完成河道疏浚42条,土方189.2万方,多次被评为通州市“水利工作先进镇”。新建改建农村桥梁85座,有效的改善了农村水环境和交通环境。持续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七年来,投入资金近亿元,新建了长盛休闲、亭南油桃园、亭东葡萄园、星驰观赏鱼、玉林粮油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做强了西亭脆饼、通民淀粉等传统特色产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项目农业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七年来,我们牢固确立“以工兴镇”战略,全镇上下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作为全镇干群的第一要事,始终做到力度不减、目标不降,逐步形成了绿色能源、纺织服装、电子电缆、食品加工、五金机械等五大特色产业。预计2007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53.2亿元,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4.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8.8%、16%、1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6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04亿元,同比增长30.8 %、30.5%、52.7%。在工业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扬长避短,科学规划建立了镇工业集中区、纱场民营经济小区、石江公路、平海公路工业经济带,为全镇民营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七年来,1

通过完善企业产权制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依科电缆、江亭电源、西亭脆饼、兴奥服装为代表的一批原有骨干企业通过增加投入、扩大产能、加强管理,企业产值利税均有了大幅提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动全民创业,一大批规模企业落户西亭,共谋发展。以桑夏太阳能、凯诚纺织为代表的新兴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外资水平连年实现“撑杆跳”,以永旭升制衣、三海服饰、南福工艺品为代表的新办外资企业为提升我镇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作出了较大贡献。通过实施“四名战略”,江苏桑夏太阳能产业有限公司“桑夏”商标晋升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西亭脆饼再次通过江苏省著名商标认定,正在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2007年全镇实有各类有限责任公司378家,为2000年的6倍,其中规模企业数27家,比2000年增长5倍以上;规模企业销售收入为2000年7.5倍,新增亿元企业4家。财政工作跃上新台阶。分别于2004年、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财政收入上台阶镇,2006年、2007年财政收入分别在2004年、2005年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建筑业配套改革,奋力开拓建筑市场。南通永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山西建筑市场,同时积极进军房地产市场。海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有效化解了累积性的债务和矛盾。2007年全镇建筑施工产值突破3亿元,成为我市建筑强镇之一。放开搞活,优化结构,第三产业取得新业绩。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配套服务、产业引导等措施,依托沿街、沿路等优势,鼓励干部双带、推动全民创业,多渠道多层次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新增50万元以上三产项目80个,实现总投资3亿元。积极推进农贸市场改革,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市场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规范生猪屠宰管理,建成标准化生猪屠宰场,实现了定点屠宰的市定目标,“放心肉”工程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市场6家,一大批乡土能人纷纷加入离土不离乡的创业大潮,2007年全镇百户家庭创业率达21%,创三产增加值

1.91亿元。

二、各项改革逐步深入

过去七年,是我镇各项改革逐步实施到位的七年。七年来,通过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公有资本全部从企业退出。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需要,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积极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基础上试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探索各种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土地经营模式。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村帐镇记和集中记帐管理制度,坚持定期向农民公开村级财务等有关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规定,免征农业税,规范农村规费征收,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合作基金会清理和债权债务清收,化解合作基金会债务1300多万元,全体股民股金和利息得到全部兑现。通过多方筹资,化解了原职中教育负债近600万元。

积极推行机关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机关目标责任考核管理,通过组建四大服务中

心,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争上岗,事业人员精简近四分之一。积极推行政事分开,加强机关预算外资金管理。

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稳妥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全镇参合率达90.6%以上。实施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通过改制,社区医院在医技人员和医疗器械、医疗环境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推行幼教事业改革,两家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提高。

三、镇村环境明显改观

过去七年,我们按照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发展,逐步到位的原则,大力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意见的基础上,聘请权威部门重新修编了《西亭镇总体规划》和《西亭镇镇村布局规划》,为“十一五”期间镇村建设描绘了新蓝图。全面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部分村居集居区雏形初现。利用市场化手段和招商引资办法盘活镇区土地等公共资源,缓解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镇区面貌得到改善。规划建设了镇财政所、土管所办公楼、机关综合楼、原垃圾填埋场开发及镇西商住楼开发工程。配合市交通局完成平海公路建设。坚持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并重。七年来复垦土地910.5亩,依法征地735亩,实现了占补平衡。加强镇区管理,完善镇区基础设施配套。更新、改造、新装路灯100余盏,镇区隔离栏建设正在有序施工。

大力实施镇村道路通达工程。七年来,通过多元化融资,全镇新建农村灰黑公路30余公里,维修灰黑公路7公里,维修晴雨路35公里。全镇形成“三横五竖”交通框架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全镇交通环境。

大力推进村居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村居公共服务中心即将交付使用。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七年,我们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西亭的奋斗目标,加速推进全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

坚持科教兴镇,教育优先方针,奋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了西亭初中综合楼、西亭小学操场建设工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学校建设,新建了西亭初中标准化田径场,新办了西亭学驾院,重建了纱场幼儿园。整合教育资源,实施了村级小学撤并改造工程,形成一中心两村小的小教格局。将西亭职中、纱场初中先后归并给西亭初中,扩建富士康模具培训中心,全镇的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的同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行“两免一补”,确保特困家庭子女及孤儿正常就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西亭初中建成省示范初中、西亭小学建成省实验小学、西亭幼儿园建成南通市一类幼儿园、西亭驾校建成南通市模范驾校。在此基础上,我镇教育现代化工作于2006年一举通过省级验收。

切实搞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组建了为农民提供六位一体服务(预防、保健、医疗、健教、康复指导、计划生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了镇卫生所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计生常规管理,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9%以内。人口素质逐年提高。全镇已有672人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线广播通响率进一步提高。加大科技型项目的扶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江苏省科普示范市先进集体。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元宵节灯谜竞猜、乒乓球比赛、首届职工运动会和篮球赛等活动。2007年我镇被评为市社会事业工作先进集体。通过多元化投入,全镇分两期共投入近200万元建成了南通市标准化乡镇敬老院。西亭自来水厂成功改制,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实施了居民饮用自来水扫尾工程。全镇居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全面通过了市饮用自来水合格镇的检查验收。

五、和谐创建深入人心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主法治。积极推行民主化、法治化、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的各项建议、批评和意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积极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争创活动,引导群众诚信经营、诚信兴业、诚信致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自觉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互助、谦让、包容、团结的道德风尚,促进了全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2006年我镇再次获通州市“文明镇”称号。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注意学法、正确用法、自觉守法的水平,提高社会法制化程度。加强四中心建设(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社区专业社工中心、流动人口管理中心及技防监控中心)。完善镇保安联防大队,配优配全保安联防队员,增强辅警力量。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创建“法治南通合格镇”为目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违法犯罪、邪教和“黄赌毒”丑恶势力的预防和打击力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办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民调工作,健全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大调解中心的作用,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群众的疑点问题,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和正面引导工作,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七年来,没有出现赴宁进京越级上访、群访、集访,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2006,我镇被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安全镇”称号。

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想方设法办好村干部养老保险,认真抓好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全体在职公教人员实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所有事业人员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全覆盖。办好民政福利事业,关心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逐步建立新型的社会扶助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自主自救,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搞好双拥、人武、统战、环保、文档、保密、工会、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我镇近三年连续被评为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镇司法所建成省规范化司法所。扶残助残及残疾人工作多次获上级表彰。

第三篇:为认真贯彻实施本届政府

为认真贯彻实施本届政府(2003—2007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有关环境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的原则;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坚持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的原则;坚持考核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管理机制

(一)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共同负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以市政府同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制度。责任期限与政府任期相同,一般为五年,各县(市)区政府与基层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期限可视情况自行确定。

(三)各县(市)区政府要定期向市政府报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每年要向当地政府报告所承担环境保护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内容原则上不能变更,如确需调整,须由下级政府呈报上级政府批准。有关工程项目可视具体情况以保证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为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由下级环保部门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

(五)涉及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由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协调确定,并按管理权限,将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

(六)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国家和省级各类开发区。

三、考评内容与指标体系

各县(市)考核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环境保护投资比例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环境管理与执法等七个方面的指标;各区考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环境保护投资比例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环境管理与执法等六个方面的指标。

(一)环境质量指标

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各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TSP(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平均值。

2、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各监测断面考核指标为河流水质11项指标、湖库水质13项指标。

3、各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005年底以前,考核市政府下达给各县(市)区政府的“十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定的六项污染物控制目标。2006年和2007年,按照省里部署,另行确定考核内容。

按照“十五”总量控制计划的规定,各县(市)区将六项污染物排放量和净削减量分别落实到2003、2004和2005年,现已达到总量控制目标的可不制定削减任务,但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总量控制目标之内。

(三)污染防治指标

2007年以前,各县(市)区所有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要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各县(市)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四)生态环境建设指标

各县(市)到2007年前完成一个有机食品基地和一个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建成一个环境优美乡镇;各区完成一个有机食品基地和一个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每年要核定每个项目进展形象化目标和完成期限。

第四篇:凌河区“十五”以来政府工作总结

凌河区“十五”以来政府工作总结

“十五”以来的三年,是凌河区经济与社会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三年。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凌河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实施“五大工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确保了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年来,我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绝对数在锦州各县(市)区中从97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二位,我区连续四年获得省“发展经济先进区”称号。

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461万元,为年计划的112.2%,比上年增长12.6%;工业总产值67078万元,为年计划的105.6%,比上年增长15.6%;社会商品销售额355967万元,为年计划的112.3%,比上年增长22.8%;地方财政收入12491万元,为预算的131.9%,比上年增长36.1%;全口径财政收入15934万元,为年计划的129%,比上年增长37.9%。

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5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工业总产值71609.7万元,为年计划的105.3%,比上年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0451万元,为年计划的202.5%,比上年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0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7.8%,比上年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14051万元,为预算的113.3%,比上年增长12.5%;全口径财政收入18363万元,为预算的113.4%,比上年增长1 5.2%。

2003年,预计全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2.2%,比上年增长15.0%;工业总产值830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2.5%,比上年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53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3.1%,比上年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0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3.2%,比上年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14500万元,为预算的118.9%;全口径财政收入20210万元,为预算的103.6%,比上年增长1 5.0%。

二、“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工程”成效显著

我区始终把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深入实施“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工程”,使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档次不断提高。

1、市场建设与整治步伐加快。投资3600万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辽西文化商城于2001年9月8日正式开业,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交流场所和文化用品市场。占地5000平方米的石桥子综合市场于2001年12月上旬投入使用。闲置多年、面积3000平方米的牡丹市场南大厅,改建成锦州百姓家庭装修市场,于2001年12月开业。投资1600万元,对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东大厅进行整体改造,安装了中央空调和自然采光玻璃项棚,铺设了大理石地面,更换了柜台,每个业户安装电话,并完成了电脑网络布线,使其成为辽西最大的商场式批发市场。投资100万元,于2003年对西大厅进行改造,现500个摊位已全部出租营业。投资270万元,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胜河市场扩建工程于2002年10月末全面完工,新建门市70个,厅棚2000平方米。经多方招商,经营面积分别为6600平方米和1000平方米的锦州瑞威休闲购物广场、明珠购物广场先后于2002年2月1日和9月21日开业运营。辽西小商品城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我区规划在正大街道辖区1平方公里范围内以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建设7条专业街、1个物流配送中心。现已制定了项目规划,完成了项目包装工作。2003年先期建设湖北路劳保用品和重庆路饮料食品两条专业街,正分步对外招商。目前全区市场已达34处,年交易额20亿元。

2、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投资1000万元、面积4000平方米位于小凌河畔的城市海景乐园建成并于2001年投入使用。占地200亩,集游泳馆、高尔夫球场、射击场、水上公园5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北园假日俱乐部于2001年整体开业。位于中央大街的元都酒店,19层的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内外装修。预计2004年5月开业运营。

3、专业街建取得初步进展。锦铁街道上海路文体用品一条街、宜昌路牌匾一条街、贵州街汽车美容一条街、延安路娱乐一条街、南昌路小吃一条街、南京路休闲娱乐一条街、南京路太阳能热水器一条街等12条专业街已见雏形。专业街已成为我区第三产业的新亮点。

4、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锦州电子信息商城进一步繁荣。锦州电子信息商城规模继续扩大,举办了2001年“锦州之春”网络产品展销会、BtoB电子商务平台演示会和“天普杯”电脑游戏大赛,承办了锦州市第二届电脑节。开通了锦州商维网站。完成了商城有限责任公司的分体运行。吸纳我市IT业160多户知名商家组建了锦州市信息技术行业商会。电子信息商城目前经营面积近万平方米,业户200余家,经营范围已拓展到网络工程施工、软件开发等领域,市场覆盖辽西地区,通联东北其它省市,商城年交易额达2亿元。房地产开发业迅速发展。三年来竣工面积90余万平方米,实现税收12579万元,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达35户。关屯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同海南佳宝房地产开发公司达成协议,现已进入工程设计、投资预算、组建公司、办理执照阶段。

5、新型经营业态迅速崛起。区政府继续大力发展以物流企业和连锁经营为主的新型经营业态。以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组建辽西物流配送中心,中心于2002年5月28日挂牌运营,建成了商品信息的数据库框架,录入了4000多种商品信息,全部配齐微机,加盟会员达4000户,配送车辆达200辆。目前正在进行软件设计。位于锦州港的恒大港口物流中心占地300亩,投资1亿元。已建成5 万平方米散储仓库,完成了8万平方米集装箱散堆场、信息平台、海员俱乐部、办公大楼主体工程以及两个万米封闭式仓库基础工程,正在收尾续建中,已与中海集团签定仓储运输合同,预计2003年11月末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以华联超市为依托,利用社区资源,建设社区连锁店。已有9户开业,其它正在进行选址等筹备工作。

三、“第二产业再造工程”稳步推进

区政府把第二产业作为构筑稳定税源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

1、扶持壮大一批企业。紫荆合金厂、宏运合金厂、澳铁车辆配件厂等10户企业和冶金技术研究所、东兴包装材料厂等5户科技型企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

2、区属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2001年区帆布厂通过投资入股组建了锦州三强工业布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启动生产,目前年产值500余万元。

3、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企业。三年来,全区共引进工业企业141户,其中辽西金属加工厂、宏丰印染厂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

4、工业园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凌河新区规划600亩土地,建设凌河工业园区。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征地工作,于2003年7月17日开工奠基,引进入园企业5户。

5、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稳步推进。锦州宏运合金厂钴氧化物生产线完成了车间整修和设备调试,已进行试生产,预计全年实现产值 1800万元。锦州凌容精细化工厂投资500万元,购地2000平方米,完成了无碳复写纸染料溶剂油生产线扩建工程。建设铁北热电厂项目省计委已批准立项,我区已与两锦电业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组建了股份公司,正在重新选址。凌河软件园经营面积270平方米,已于2003年7月31日举行开园仪式,现已引进入园企业9家,预计全年实现产值600万元。

四、“第一产业精品工程”初见成效

三年来,我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坚持发展绿色高效和观光旅游农业。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了占地13亩的示范园,占地100亩的特色苗木区初具规模,栽植苗木64个品种、80万株。有4家个体农户入驻花卉示范园。鲜储果菜批发基地储各种蔬菜、水果能力达100吨以上。农业生态园建设完成项目初步规划,正在完善规划并进行经济效益测算。

五、“十百千万工程”取得丰硕成果

三年来,我区大力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创税达标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2000万元速度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区将有10个社区企业税收超十万元;3 个社区税收超百万元;11个街道、2个主管局税收超千万元;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2亿元。

六、“人才储备与开发工程”顺利实施

三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目前,我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950人,创办企业780户,科技人才达580人,创办科技型企业148户。以建立社区为契机,通过公开招聘,优化了社区干部结构,社区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38岁,90%以上达到高中文化,大专以上文化超过1/3。“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进展顺利,全区社区配备大学生已达52人。

七、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果

2001年以来,全区招商引资累计到位额120810万元,新建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12户,500万元以上企业53户。完成合同外资额3450万美元,外资实际到位额794.5万美元。其中较大项目有中英合资华伦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到位额235万美元;锦港合资元都大酒店有限公司到位4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额621万美元,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意大利、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区共有“三资”企业18户,其中工业加工企业11户,饮服企业7户。今年以来,我区以市项目年为契机,狠抓了项目建设。建立了动态的区、街两级项目库。区级项目库共备存各类重点项目4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二级项目库(街道项目库)录入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

八、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以来,我区先后对北湖小学、解放小学等7所学校(园)进行校舍系列开发改造改造,新建教学楼3.2 万平方米。目前,已有6所学校(园)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从整体上优化了我区教育资源,提升了教育形象,使我区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为创建“双高”“普九”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实行教师“双聘制”,双聘率保持在95%以上。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区被确定为全国课改实验区、锦州地区唯一一家辽宁省教师“校本”培训试验区和省实施素质教育先期启动实验区。我区先后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19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2、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实施了区街两级环卫体制改革,对43条区管街路和86条原街管街巷路清扫权集中到区环卫处,实行承包制和人员竞聘上岗,环卫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两年整治率达100%。累计植树35万株,绿化了城区环境。

3、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成立了市公安创伤救治指定医院,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使区医院发生了振奋人心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总收入突破800万元。各院站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医护质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到年末各院站实现收入将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达32个,覆盖面达95%。防治“非典”工作组织到位,措施得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受到市领导的多次肯定和表扬。

4、社区建设跃上新台阶。我区继获得省“社区建设示范区”荣誉后,又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61个社区全部安装了电话,配置了电脑,建立服务站53个,医务室51个,警务室61个,文化活动室56个,全区“一站四室”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服务网点4558个,基本实现了“8项40类服务”不出社区。圆满完成了第六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双拥”工作扎实深入,“共建”活动成效明显。我区连续三次获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5、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完善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金征缴率达98%;养老保险覆盖面、个人帐户做实率、养老金及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累计安置就业6万人次,再就业率达9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全区首批74个行政事业单位2400人参加了医疗保险。

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要实现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从凌河区的实际出发,遵循发展规律,研究发展思路;必须弘扬创新精神,靠改革推动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兴区”,吸引更多的境外、域外资金、人才和项目,为我区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本届区委班子从2000年任职以来

本届区委班子从2000年任职以来,今年已经届满。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支持下,区委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改革,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维护稳定,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定目标,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现在我代表区委领导班子向大家做述职报告。

一、坚持党的建设,为尧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组织保障

五年来,区委不断适应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障了区委和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几年来,区委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四大班子建设的首位,自觉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自觉维护党的集体领导,保持了以区委为核心的四大班子的高度团结统一,形成了尧都区团结稳定、正气上升的政治局面。五年来区委通过“三讲”、“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撤并乡镇和机构改革,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使各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各级班子的思想作风明显改善,五年中先后组织近万人次基层干部考察学习、集中培训,使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更加解放,有效地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端正党风政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尧都培养起用了一大批优秀干部,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重视加强各级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廉政建设,保持了四大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廉洁和勤政为民。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开通“区长热线”为标志,下大力气转变作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三年共受理群众电话16万余件,解决了人民群众大量生产、生活困难,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通过成立财政集中收付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行政集中审批中心,使政府工作的民主化、公开化、高效化、廉政化大大向前推进。

二、明确发展思路,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从2000年开始花费很大的心血重新研究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2000年8月,“**会议”提出了构筑五大产业、建设四大基地、完善三大体系、把握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的“54321”发展战略,及时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目标和思路问题;2000年10月,通过“**会议”提出了把握一个中心、坚持两个从严、实行三个放开、坚持四个保证、创新五个环境的“12345”总体要求;2000年11月,又通过“**会议”确立了把经济全面推向民营的战略方针;2002年6月,又制定了“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树立一个龙头、构建九大支柱、占据半壁江山”的第三产业战略目标。2008年2月,根据十六大精神,又做出了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区、文明新区”的战略决策,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三年来,这一系列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的提出和完善,有效指导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对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明确方向、统一步调、团结奋斗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区委、区政府加强思想领导的重要体现。综观五年,区委、区政府在尧都发展的根本问题上,头脑是清醒的,责任是强烈的,认识是超前的,步子是扎实的,在重大问题上没有耽误**的事情。

三、适应市场要求,实现了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全面升级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工业结构调整上,一方面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方面致力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先后关停并转了1000多个污染企业,对传统产业实施了全面改造,新建14座125立方以上的高标准铁炉;建成**、**年产百万吨大型机焦;改造扩建了5座年产60万吨的大型煤矿;建成年产30万吨高标号水泥厂和20万吨大型气烧石灰窑。尤其是**塑胶管道、**电源、**润滑油、**科纳、**神酒、**制药等一批科技型轻型项目相继建成,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区工业项目累计投资25.2亿元,新上大中型项目66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在建和筹建的项目1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6.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4亿元、区属工业增加值达到 3.4亿元,五年翻了一番,民营经济总量达 63亿元,增长50 %。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花大力气狠抓农业结构的调整,四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农业结构的历史转变,蔬菜基地由3.4万亩达到9万亩,增长近3倍,形成了韭菜、芦笋、莲菜、棚菜等十几个规模产业基地,市场份额从12%上升到30%。林果基地由5.9万亩达到14.5万亩,增长近3倍,形成了葡萄、冬枣、雪枣、圣桃、布朗李等11个规模化基地,以高速路万亩林果基地产业带、通道绿化及退耕还林为重点,累计植树2500多万株,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量。花木基地从无到有达到1万亩,填补了产业空白,形成了**苗园、**苗园等10个花木生产基地。畜产基地饲养量达415万头(只),增长40%,形成了蛋鸡、养牛、养猪、养羊及特种养殖等十几个养殖小区。同时,新建了4个蔬菜、水果、花木科技示范区,填补了高科技农业的空白,农产品商标总量达到21个,标志着我区农业生产向科技化、标准化迈进。目前,全区粮经比例从2000年的9:1调整为6:4,农业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02年农村全部实现小康,其中宽裕型小康村达到35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四、启动旅游开发,推动第三产业整体扩张升级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为提升**文化品位,构筑旅游文化产业,大规模实施了**旅游的全面开发,编制完成了占地4500亩的**旅游区总体规划,于2001年起步,先后建成了**广场,改造了**,完成了**宫全面改造和**景区工程,建成了一批闻名全国的根祖文化标志性建筑,完成了**大道、**大道、**大道工程,启动了**南路工程,为**旅游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使**在国内外的形象显著提升。从2002年起,成功举办了三届根祖文化旅游月,标志着我区旅游业超常发展,正向产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由此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全区商贸、餐饮、酒店、交通运输、通讯信息等产业突飞猛进,**、**、**等10家大型超市使我区商业品位大大提升;**、**、**等10余家大型宾馆酒店相继建成;新增**、**|**等中高档饭店20余家;新建、改建**、**等15个大型专业市场。全区新增从业商户2.4万户,商贸及服务行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消费市场空前扩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3亿元增加到21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总产值达2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5.2%,位居全省领先水平。

五、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改革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改革放在首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从2000年开始,制定了企业产权一步到位改革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国有企业产权到位的大胆探索,已完成改制企业166家,1万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标志着我区国有企业在短短两年内就平稳实现了全面民营的历史性转折。之后,又在全市率先试行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初步解决了农业调产中面临的土地问题,土地使用流转面积达2.5万亩。2000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在教育、卫生、社区及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对400余所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教师全面实行公开考试聘用,两次公开选拔了450多名中小学校长。通过考试公开招聘了500多名中小学教师和国家工作人员;对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全员择优聘任,公开选拔了院站长,并实行了院站长负责制。2002年,通过公开考试选拔聘用了近百名居委会干部。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了党政机关全员竞争上岗,工作人员由2000多人减至470人。两年内先后完成了撤并乡镇和城市居委会撤并工作,完成了城乡机构体制改革任务。从2000年开始,不断探索了政务改革,继开通区长热线后,先后完成了财政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土地收储制度等项改革。以上各项政治、经济、体制、人事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府高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显现出新的活力。

六、注重根本利益,保持了社会各业和群众生活的整体改善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从基础抓起,从根本抓起,以提高水平、提高标准的战略眼光,全面解决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教育领域大大加强了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2002年基本消灭了农村学校危房,新建140多座农村中小学,全区“四化学校”达69所,标准化学校达165所,管理规范化学校达100所,技术现代化学校达63所。三年内补充教师1200多名,培养出100名省内外知名教师和1000名教坛新秀,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中考成绩由全市第六上升为第二,高考成绩由全市第四上升为第二。医疗卫生系统全面推行了规范管理,技术装备不断加强,成功地承担了抗击“非典”的任务,保障了人民健康;街道社区建立完善了近百个社会化服务网站,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科普工作不断发展,被列为全国科普示范城;文化产业正在形成,组织了千人威风锣鼓、家庭艺术大赛、尧庙大型灯展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以中老年为主的群众文化体育团体发展到60多个,社会各业和群众生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达65亿元,是前五年总投资22亿元的近3倍,年均增长24.4 %。实施了**水库加固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节水灌溉面积新增2.73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8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6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解决了4.4万农民的吃水困难;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街、**路、**街、**路、**广场的改造建设和**临浮**路、**国道、**路等公路建设;投资3.3亿元,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新建了5个变电站;完成了70多个村的规划任务,启动实施了上阳、尧庙等一批新村建设;五年来,通过旧城改造新增住宅面积180万平方米,解决了2万多户居民的住房问题;为2.8万名干部职工购买了养老保险,2万余人进入失业保险,2.2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将近2万人纳入了城市低保,安排了1.3万人就业,解决了800多名民办教师的工资,200多名离休人员纳入财政保障,五年内公教人员工资总量由1个亿增加到2.1亿元,翻了一番,人均增长6500元,是历史上增加工资最多的时期。城市居民收入由3662元提高到5993元,农民收入由2208元提高到2946 元,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和治安安全工作,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12·2”事故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生产措施,有效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普法教育、全民健身、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及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统战、群团、信访、统计、档案、气象、地震、人防、外事、民族宗教、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长足进步。

七、坚持发展第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领先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的方针,集中精力领导全区人民致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10.4:45.9:43.7调整为5.7:49.1:45.2,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2亿元,增加到6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尽管税收和财政体制不断调整,财政收入仍由1997年的2.8亿元增加到5亿元,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3%。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20强第一位、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省十强第一位,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十强第一位。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是遥遥领先的,这是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实干的结果,也是尧都人民值得自豪和充满信心的。

五年来,虽然本届区委、区政府在领导全区人民谋求发展、改善生活中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了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存在的差距仍是很大的,增长速度、发展规模、工作力度还远远不适应形势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许多重大问题仍然需要下一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欢迎大家对本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给予评判和批评

下载本届政府以来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届政府以来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届班主任工作总结

    地城镇中心学校2013届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唐少强 2013年6月18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学......

    李克强今日将作本届政府首份工作报告

    中新网3月5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日上午9时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的首份工作报告。开幕会上还将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

    卫生院党支部本届工作总结

    卫生院党支部本届工作总结各位党员同志:自2002年10月至今,本届支委成立已有三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支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连续三年被评为镇的先进党支部,在这里,我代表党支......

    卫生院党支部本届工作总结

    各位党员同志:自2002年10月至今,本届支委成立已有三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支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连续三年被评为镇的先进党支部,在这里,我代表党支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卫生院党支部本届工作总结

    本届支委成立已有三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支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连续三年被评为镇的先进党支部,在这里,我代表党支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得三年前,本届支委成立不久......

    XX镇本届政府XX-XX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XX镇本届政府XX-XX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自二oo二年乡镇换届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及本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要发展......

    xxx镇本届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XX镇2007——2011年度工作总结 五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镇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

    关于评议县市政管理局本届以来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评议县市政管理局本届以来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调查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