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新生儿访视制度
1.有专人负责居住在辖区内新生儿的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出院时间,及时访视。
2.新生儿访视用品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3.访视内容完整,认真做好新生儿体检,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或转诊。
5.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增加访视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
6.访视后,规范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1.开展儿童保健门诊,每周不少于2天,逐步过渡到全日制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发育检查)及必要的化验等辅助检查、个别指导。
3.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必要时可转往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补漏及质控工作。
5.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下基层指导,召开工作例会,布置各项保健工作,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3.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去出生时间即为其实足年龄。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刚出生至5岁差1天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为新生儿死亡,不足1岁为婴儿死亡,满1岁到差1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4.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每年10月15日以后补漏的死亡数放到下一年度统计。5.建立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对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或自动出院的危重儿童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写《江苏省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10日前上报市、区妇幼保健所;及时将辖区外的或无法追踪的儿童情况或资料反馈到市、区妇幼保健所。
6、参加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儿保医生进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补漏、活产儿补漏和质控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做到有记录可查。质控重点是流动人口中活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同时对监测的表、卡、册进行质量检查。
儿童保健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定期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管理要求,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第二篇:儿童保健制度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1、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儿童保健门诊、体弱儿童管理,并定期对村级儿保医生进行业务指导。
3、根据儿童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宣教工作。
4、做好各类帐册的规范记录和汇总、分析工作。
5、做好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调查,确保数据正确性。
6、集体儿童管理方面,有关资料登记齐全。
7、做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及在园儿童入园检查和“六一”体检工作,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工作指导、督促检查。
新生儿访视制度
1、对辖区内出生的新生儿应及时健立儿童保健管理卡。
2、保健医生对辖区内的出生的新生儿于生后3、7、14、28天进行访视。
3、定期对新生儿访视情况进行登记,对新生儿的卫生保健、喂养方面给予科学指导。
4、要求辖区内的新生儿访视率达100%。
儿童保健人员岗位职责
1、在防保所长的指导下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并及时汇总、分析,按时上报。
2、做好门诊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3、做好辖区内托幼机构儿童入园体检和“六一”体检工作。
4、做好辖区内教职工健康检查工作。
5、认真执行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6、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并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汇总工作
7、定期对辖区内村级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各类统计数据及时、准确上报。
8、协助区筛查办做好新筛工作,按时上报辖区内活产数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报辖区内的妇幼保健院,在家死亡者由所在辖区内儿保人员调查、填报。
2、凡发生儿童死亡的医院或保健机构,均应在死亡发生后当月逐级将儿童死亡报告卡报至辖区内保健院。
3、每年2次对辖区内儿童死亡进行监测和补漏调查。
4、对儿童死亡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儿童死亡率,提出合理干预措施,及时上报妇幼保健院。
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制度
1、在防保所长的领导下,负责辖区内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
2、每月按时督查各村妇幼卫生报表上报,及时审核、汇总,并上报区妇幼保健院。
3、不定期对“三网”监测等妇幼卫生信息资料进行质控。
4、每月通过村医例会,集中讨论、协调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按时完成各类报表的月报、半年报、年报,经领导审核盖章后上报区妇幼保健院,并做好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工作。
6、妇幼信息管理人员要求规范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的档案化管理,信息资料专人管理。
第三篇:2018年儿童保健制度
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婴儿出生后按要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访视、高危儿筛查管理和生后42天全身体格检查。
二、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保健系统管理登记卡,并按儿童居住地将系统管理手册运转到所在地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截留手册。
三、定期按要求提供健康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服务。
四、认真筛查体弱儿,并按要求进行管理。
五、为婴幼儿提供有关疾病预防、合理膳食,促进智力发育等科学知识。
六、按规定程序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
七、宣传推广母乳喂养,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
第四篇: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1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帮扶制度:
1、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
2、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4、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教务处备查。
5、帮扶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留守学生,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学生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2
1、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充分运用团队活动和班委会两大活动阵地,对留守儿童进行 “五爱”教育及遵纪守法教育。
3、坚持不懈的开展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4、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留守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服务、信息服务活动,以提高“留守儿童”实际生存意识。
6、积极组织各种形式文跃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多彩生活。
7、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8、聘请专业心理老师给学生定期上心理辅导课,每月一次恳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9、根据学校实际,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以下活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知识和见闻;周一开放图书阅览室,周二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周三开放电脑室,周四开展文体等活动,周五开展交流活动。时间均安排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由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
10、各班级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3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为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团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4
1、在校内,做到三个“三”,即“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指的是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三个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留守生个人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生”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生”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同学为留守生过生日)、多家访。“三沟通”指的是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
2在校外,建立“一组、一家长、一中心”。“一组”指的是学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一家长”指的是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守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一中心”指的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3学校开设 “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5
1、管理员负责每周“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时间不得少于1天,负责儿童安全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每月至少与儿童开展一次谈心活动。 3、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至少与儿童监护人见面一次,督促监护人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4、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每月至少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与家长联系一次,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沟通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5、每年为儿童体检一次。
6、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儿童普及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文明新风,传播自护技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篇: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制度
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帮扶制度:
1、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
2、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4、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教务处备查。
5、帮扶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留守学生,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学生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联系制度
1、在校内,做到三个“三”,即“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指的是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三个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留守生个人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生”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生”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同学为留守生过生日)、多家访。“三沟通”指的是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
2在校外,建立“一组、一家长、一中心”。“一组”指的是学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一家长”指的是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守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一中心”指的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3学校开设 “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
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活动制度
1、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充分运用团队活动和班委会两大活动阵地,对留守儿童进行 “五爱”教育及遵纪守法教育。
3、坚持不懈的开展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4、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留守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服务、信息服务活动,以提高“留守儿童”实际生存意识。
6、积极组织各种形式文跃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多彩生活。
7、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8、聘请专业心理老师给学生定期上心理辅导课,每月一次恳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9、根据学校实际,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以下活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知识和见闻;周一开放图书阅览室,周二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周三开放电脑室,周四开展文体等活动,周五开展交流活动。时间均安排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由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
10、各班级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
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组织领导制度。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
2、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
3、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给与生活补助,确保他们不辍学。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制度。
1、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
2、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
3、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1、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团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多种活动,积极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2、学校教师、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家访制度。
1、重视留守儿童家访工作,班主任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2、每学期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
3、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亲情联系制度
1、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2、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3、学校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充分发挥亲情联系电话的作用,让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4、学校安排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亲情联系情况记载。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制度
1、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
2、配备心理辅导教师。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交流,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免费体检
制 度
1、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教育留守儿童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他们身心都健康。
2、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每年安排他们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
谢桥中心校 2011、9
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管理员负责每周“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时间不得少于1天,负责儿童安全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每月至少与儿童开展一次谈心活动。
3、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至少与儿童监护人见面一次,督促监护人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4、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每月至少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与家长联系一次,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沟通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5、每年为儿童体检一次。
6、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儿童普及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文明新风,传播自护技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为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团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
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谢桥中心校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