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田县交通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工作总结
和田县交通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工作总结
我单位根据和田县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关于《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我单位现就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我单位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用时2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
二、具体措施
(一)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我单位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规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严格审查,加强了监管力度,全面清理。
2、科学合力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建设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法》、《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项目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
3、我单位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监管。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必须进行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4、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要求、严格用地预审,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要严格审批。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以及应当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项目但获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5、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制度。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
6、我单位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通知》的规定,在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时,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全部实行招标。
2、推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尽早颁布实施。2009年9月通过法制办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听取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及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二篇: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
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治工发[20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工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已经中央治理工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治工发[2009]2号)和全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
二、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下简称《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规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严格审查,加强监管,全面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电监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2、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建设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法》、《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认真落实强制性建设标准、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3、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监管。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必须进行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未进行、未通过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4、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要求,严格用地预审,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要严格审批。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以及应当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项目但未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的项目,严禁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未获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对已经审批的项目建设用地,严禁变更其用途。严禁在项目建设时“以租代征”。(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5、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2009年底前上报国务院后,争取尽快出台。明确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决策程序、计划等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并为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违法责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6、积极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争取在2010年上报国务院。该条例将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行为,设定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种类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
7、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制度。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咨询机构要引入竞争规则。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
8、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其他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9、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条例》,提高责任追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法规[2005]824号)的规定,在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时,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全部实行招标。(国家发展改革委)
2、推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尽早颁布实施。2009年9月通过法制办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听取招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争取2010年一季度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法制办、国家发展改革委)
3、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2009年12月前,启动简明标准文件、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标准文件、设计采购施工标准文件编制工作,2010年底前以部门联合规章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4、推行电子招标投标。研究起草电子招标投标政策办法和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尽快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5、抓紧研究起草《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推动《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起草、调研和论证工作,争取2010年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出台前的征求意见和修改论证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
6、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的管理,规范设计变更。健全勘察设计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勘察设计的经济、技术、功能的比选和评价,防止简单以价格竞标的评标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
7、推进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组织调研,广泛征求招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意见,研究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工作思路和步骤,逐步整合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法制办)
8、发挥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招投标法规文件制定事前协商机制和事后审查机制。加强工作情况交流,建立招投标统计制度。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健全招投标违纪违法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及时有效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监察部、法制办、国资委、工商总局)
9、抓紧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尚未建立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的部门,按照《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要求尽快建立;各有关部门在2009年底前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完善招投标市场信用记录,逐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监察部)
10、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准入管理,建立和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动态监管和市场清退机制。监督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颁布实施全国统一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和专家管理办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建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加强行业评标专家培训,改革和完善评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工商总局)
三、自查标准
各责任单位自查从2009年9月底开始,2010年3月结束。要制定检查方案,采取现场检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自查标准,组织开展自查,并形成总结报告,于2010年3月底前报中央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建设单位也要结合自查标准,对项目进行全面自查,分析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一)自查内容
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1)项目审批(核准)程序方面。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核准或备案进行建设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以备案代替核准问题;是否存在未通过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已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分拆审批(核准)”等其他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产业政策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发展建设规划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市场准入标准问题。
(2)项目建设方面。是否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建设标准的规定;是否严格执行《建筑法》、《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的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
(3)环评和节能方面。是否按照《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审批、核准项目时进行了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是否存在未进行、未通过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开工建设的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问题;是否存在未按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问题;是否存在应备案而未备案,但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其他问题。(4)土地审批方面。是否存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问题;是否存在越权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特别是越权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问题;是否存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批准土地问题;是否存在应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项目未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但已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问题;是否存在“以租代征”等其他问题。
(5)信息公开方面。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其他信息公开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而未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开有关投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而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未及时向社会公开应该公开的审批结果的情况。
(6)责任追究方面。是否存在违反项目建设程序审批(核准)投资项目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有关咨询评估机构在咨询评估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或者评估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情况;有关勘察、设计等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失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2、规范招投标活动
重点检查招投标活动中执行《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情况。具体包括:
(1)依法实施行政监督情况。招投标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是否健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是否建立,是否依法公告违法行为记录;是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情形;是否存在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对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等情形;围标串标治理情况;招投标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2)严格执行依法必须招标制度情况。达到国家规定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核准其招标事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是否依法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是否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在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介发布;是否存在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本系统承包商、供货商的情况;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有资质或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者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等行为;中标后,投标人是否转包,项目分包是否限定在非主体、非关键工作,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有另行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有形建筑市场是否依法办理招投标事宜,是否存在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3)保证评标活动公正性情况。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依据法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改变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情况;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是否限定在一至三人,并标明顺序;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中标人的确定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特别规定;评标专家是否存在收受投标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与评标有关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查处。
(4)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情况。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立和认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依法给予处理。
(5)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非法设定投标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与《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相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标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招标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的规定;是否存在以获得本系统、本地区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情况。
附: 相关法律法规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2、节约能源法
3、环境保护法
4、环境影响评价法
5、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
10、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
12、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4、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
1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
1、招标投标法
2、政府采购法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
4、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招投标工作职责的复函(中央编办函[2003]82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
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
7、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实施办法(发改法规[2009]124号)
8、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
9、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9号)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05]824号)
11、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5号)
12、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
13、国家计委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计政策[2000]868号)
14、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30号)
15、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7号)
16、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8部门令第2号)
17、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等7部门令第12号)
18、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9号)
19、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6号)
2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令第11号)
2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国家计委令第6号)
2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18号)
23、《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等9部门令第56号)
24、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
2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2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
2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
第三篇:关于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
关于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
2011-1-10 10:41 上海工程咨询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关于印发《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治工发[20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工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已经中央治理工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治工发[2009]2号)和全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
二、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下简称《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规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严格审查,加强监管,全面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电监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2、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建设标准的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法》、《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认真落实强制性建设标准、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3、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监管。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必须进行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未进行、未通过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4、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要求,严格用地预审,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要严格审批。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以及应当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项目但未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的项目,严禁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未获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对已经审批的项目建设用地,严禁变更其用途。严禁在项目建设时“以租代征”。(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5、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2009年底前上报国务院后,争取尽快出台。明确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决策程序、计划等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并为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违法责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6、积极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争取在2010年上报国务院。该条例将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行为,设定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种类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
7、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制度。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咨询机构要引入竞争规则。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
8、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其他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9、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条例》,提高责任追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法规[2005]824号)的规定,在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时,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全部实行招标。(国家发展改革委)
2、推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尽早颁布实施。2009年9月通过法制办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听取招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争取2010年一季度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法制办、国家发展改革委)
3、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2009年12月前,启动简明标准文件、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标准文件、设计采购施工标准文件编制工作,2010年底前以部门联合规章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4、推行电子招标投标。研究起草电子招标投标政策办法和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尽快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
5、抓紧研究起草《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推动《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起草、调研和论证工作,争取2010年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出台前的征求意见和修改论证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制办)
6、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的管理,规范设计变更。健全勘察设计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勘察设计的经济、技术、功能的比选和评价,防止简单以价格竞标的评标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
7、推进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组织调研,广泛征求招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意见,研究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工作思路和步骤,逐步整合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法制办)
8、发挥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招投标法规文件制定事前协商机制和事后审查机制。加强工作情况交流,建立招投标统计制度。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健全招投标违纪违法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及时有效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监察部、法制办、国资委、工商总局)
9、抓紧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尚未建立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的部门,按照《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要求尽快建立;各有关部门在2009年底前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完善招投标市场信用记录,逐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监察部)
10、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准入管理,建立和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动态监管和市场清退机制。监督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颁布实施全国统一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和专家管理办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建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加强行业评标专家培训,改革和完善评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财政部、工商总局)
三、自查标准
各责任单位自查从2009年9月底开始,2010年3月结束。要制定检查方案,采取现场检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自查标准,组织开展自查,并形成总结报告,于2010年3月底前报中央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建设单位也要结合自查标准,对项目进行全面自查,分析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一)自查内容
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
(1)项目审批(核准)程序方面。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核准或备案进行建设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以备案代替核准问题;是否存在未通过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已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分拆审批(核准)”等其他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产业政策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发展建设规划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市场准入标准问题。
(2)项目建设方面。是否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建设标准的规定;是否严格执行《建筑法》、《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的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
(3)环评和节能方面。是否按照《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审批、核准项目时进行了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是否存在未进行、未通过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开工建设的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问题;是否存在未按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问题;是否存在应备案而未备案,但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其他问题。
(4)土地审批方面。是否存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问题;是否存在越权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特别是越权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问题;是否存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批准土地问题;是否存在应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项目未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但已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问题;是否存在“以租代征”等其他问题。
(5)信息公开方面。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其他信息公开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而未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开有关投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而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未及时向社会公开应该公开的审批结果的情况。
(6)责任追究方面。是否存在违反项目建设程序审批(核准)投资项目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有关咨询评估机构在咨询评估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或者评估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情况;有关勘察、设计等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失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2、规范招投标活动
重点检查招投标活动中执行《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情况。具体包括:
(1)依法实施行政监督情况。招投标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是否健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是否建立,是否依法公告违法行为记录;是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情形;是否存在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对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等情形;围标串标治理情况;招投标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2)严格执行依法必须招标制度情况。达到国家规定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核准其招标事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是否依法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是否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在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介发布;是否存在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本系统承包商、供货商的情况;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有资质或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者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等行为;中标后,投标人是否转包,项目分包是否限定在非主体、非关键工作,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有另行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有形建筑市场是否依法办理招投标事宜,是否存在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3)保证评标活动公正性情况。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依据法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改变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情况;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是否限定在一至三人,并标明顺序;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中标人的确定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特别规定;评标专家是否存在收受投标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与评标有关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查处。
(4)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情况。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立和认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依法给予处理。
(5)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非法设定投标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与《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相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标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招标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的规定;是否存在以获得本系统、本地区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情况。
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2、节约能源法
3、环境保护法
4、环境影响评价法
5、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
10、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
12、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4、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
1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
1、招标投标法
2、政府采购法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
4、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招投标工作职责的复函(中央编办函[2003]82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
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
7、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实施办法(发改法规[2009]124号)
8、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
9、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9号)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05]824号)
11、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5号)
12、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
13、国家计委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计政策[2000]868号)
14、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30号)
15、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7号)
16、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8部门令第2号)
17、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等7部门令第12号)
18、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9号)
19、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6号)
2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令第11号)
2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国家计委令第6号)
2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18号)
23、《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等9部门令第56号)
24、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
2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2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
2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
第四篇:安徽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投标活动专项工作方案
安徽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和招标投标活动指导意见
皖治工发[2009]1号
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治工发„2009‟2号),•关于印发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投标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治工发„2009‟3号),以及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厅„2009‟42号)文件精神,现就规范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原则
1.标本兼治、重在治本。2.明确责任,分工协作。3.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管理为重点,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着重解决招投标领域中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监管,改进和规范工程项目决策行为,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构建招标投标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推动建立全省统一开放、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招标投标市场。
三、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管理,规范项目决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定,在审批(核准、备案)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等方面的要求,严格审查,同时加强监管,全面清理,及时纠正未批先建、越权审批、违规审批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商务厅)
2.科学合理确定建设项目规模。严格执行•建筑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强制性建设标准,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认真落实项目新开工建设各项必要条件,规范项目开工管理;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的通知‣,同时研究制定省级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调整办法,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经信委、交通运输厅、水利部)
3.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监管。对于必须进行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未进行、未通过相关审查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项目也不得开工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4.研究制定•安徽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修改完善•安徽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在•政府投资条例‣出台后,及时与条例做好衔接,明确省级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决策程序、计划等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并为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违法责任追究提供法规依据。(省发展改革委、法制办)
5.修订完善•安徽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对现行办法执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与即将出台的国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做好衔接。根据国家条例及时修订•安徽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工作。(省发展改革委、法制办)
6.推进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特别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我省重大项目评议专家库,规范重大项目专家评议程序。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经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评估论证,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我省的咨询评估竞争规则。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省发展改革委)
7.推进项目信息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明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流程,及时公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商务厅)
8.推行责任追究制度。依据国家即将出台的相关规定,认真研究提高责任追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措施,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奖惩措施,对于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经信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
9.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要求,在项目审批(核准)时,严格用地预审,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要严格审批,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以及未按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的项目,严禁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未获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对已经审批的项目建设用地,严禁变更其用途。严禁在项目建设时“以租代征”。(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组织实施好标准文件,积极推进招投标活动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的•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选取部分试点,再稳步推广。(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
2.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法规„2005‟824号)的规定,在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时,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全部实行招标。(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3.积极推动电子招标投标,积极运用电子技术手段促进招标活动规范化。组织开展电子招标问题调研,探索建设我省电子招标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定标等全过程电子化,实现资源节约,降低招投标成本,降低腐败发生的机率。(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
4.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的管理,规范设计变更。健全勘察设计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勘察设计的经济、技术、功能的比选和评价,防止简单以价格竞标的评标行为。(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5.整合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市场和建设市场资源,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公共服务有形市场。逐步实现五个统一,即招投标制度规范统一;招投标信息发布统一;评标专家库全省统一;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统一;招投标信用记录统一;并逐步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定标等全过程电子化。(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经信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招标局、省政务服务中心)
6.充分发挥招投标厅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协调统一招投标工作思路,完善各部门在招投标制度建设、信息情况交流、重大问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健全招标投标违纪违法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及时有效地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7.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按照•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规定,加大违法行为记录披露力度,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实现有关招投标违法行为信息统一集中发布。完善招投标市场信用记录,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
8.加强协调,不断推进我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建设。加强部门配合,整合各部门及招标代理机构各类专家库资源,建设全省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实现下一步与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的对接,进一步优化评标专家资源,真正实现评标资源共享。(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
9.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准入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进招投标活动专业化。根据国家发改委和人事部要求,积极推行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动态管理,促进招投标活动的合法规范。(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10.加强对招投标行业协会的指导,健全招投标市场自律机制。充分发挥安徽省招投标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好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
四、自查工作安排
(一)自查形式
各级相关部门按照自查内容,对照检查本地区、本部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况。针对自查发现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认真组织整改。
(二)自查内容
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1)项目建设程序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核准、备案先行建设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以备案代替核准问题;审批或核准时,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分拆审批(核准)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审批、核准、备案问题。
(2)项目建设方面。项目建设规模确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建设标准;是否按照•建筑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落实项目开工建设各项必要条件;是否执行有关工程造价标准;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概算调整。(3)环评和节能方面。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履行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就开工建设的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问题;是否存在未按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问题;是否存在应备案项目未备案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其他问题。
(4)信息公开方面。对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而未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开有关投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而未向社会公开情况;是否存在未及时向社会公开应该公开的审批结果的情况。
(5)责任追究方面。是否存在违反项目建设程序审批(核准)投资项目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有关咨询评估机构在咨询评估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或者评估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情况;有关勘察、设计等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失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6)土地审批方面。是否存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问题;是否存在越权批准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收,特别是越权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问题;是否存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批准土地问题;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但已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问题;是否存在“以租代征”问题。2.规范招投标活动
重点检查招投标活动中执行•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情况。具体包括:
(1)依法实施行政监督情况。招投标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是否健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是否建立,是否依法公告违法行为记录;是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情形;是否存在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对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等情形;围标串标治理情况;招投标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2)严格执行依法必须招标制度情况。达到国家和我省规定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核准其招标事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是否依法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是否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在国家或省里指定的媒介发布;是否存在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本系统承包商、供货商的情况;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有资质或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者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等行为:中标后,投标人是否转包,项目分包是否限定在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有另行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有形建筑市场是否依法办理招投标事宜,是否存在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3)保证评标活动公正性情况。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依据法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改变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情况;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是否限定在一至三人,并标明顺序;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中标人的确定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特别规定;评标专家是否存在收受投标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与评标有关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查处。
(4)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情况。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与主管部门脱钩,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立和认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依法给予处理。
(5)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非法设定投标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与•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相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标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招标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的规定;是否存在以获得本系统、本地区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情况。附: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的主要依据 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1)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2)安徽省有关政策文件
——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通知(皖政„2004‟86号)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厅„2008‟3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地方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核准办法及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04‟85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皖政办„2008‟3号)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经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393号)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试行)‣的通知(环监„2003‟115号)2.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1)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招投标工作职责的复函(中央编办函„2003‟8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
——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实施办法(发改法规„2009‟124号)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9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05‟824号)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5号)——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国家计委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计政策„2000‟868号)——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30号)——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7号)——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8部门令第2号)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等7部门令第12号)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9号)
——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6号)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令第1号)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国家计委令第6号)——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18号)
——•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等9部门令第56号)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2)安徽省有关政策文件——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安徽省评标专家名册管理办法主题词: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招标投标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2)安徽省有关政策文件——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安徽省评标专家名册管理办法主题词: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招标投标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2)安徽省有关政策文件——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安徽省评标专家名册管理办法主题词:工程建设项目决策招标投标通知
安徽省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皖治工发„2009‟2号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厅„2009‟24号)的精神,现就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围绕解决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问题以及在房地产开发中违规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排查,完善法规制度,坚决纠正和严肃处理城乡规划领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城乡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实施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重点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1.对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的规划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划拨、出让、转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情况,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情况,同一建设项目(含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在提出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核实过程中对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国土资源厅)
2.对调整容积率指标、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领取规划许可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理检查。对涉及提高容积率以及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水源和河湖水系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的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逐一清理检查。主要检查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中,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是否有法定依据,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否依法公开,是否缴清土地价款和配套规费等情况。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处理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国土资源厅)
3.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等多种渠道拓宽案件线索来源,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玩忽职守、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监察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加大规划行政执法力度
1.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实施管理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明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督促各地对本地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的具体条件、审批程序及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抓紧完善容积率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大规划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
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中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政策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清理。对清理出的规范性文件,按照“谁发布、谁纠正”的原则,提请或督促原发布机构予以纠正。(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国土资源厅)
3.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
(三)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及监督检查制度
1.争取在2010年12月底前出台•安徽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修改、审批程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开展完善•城乡规划法‣相关配套法规制度的研究工作。抓紧出台•安徽省违反城乡规划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制度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
3.加强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管理工作,尽快出台•安徽省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暂行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4.2010年3月,配合国家开展•城乡规划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公众参与度
1.加强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公开和征求公众意见等工作,推进“阳光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
2.对•安徽省城市规划公示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规划公示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
三、自查标准
(一)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和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重点检查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的规划及调整管理工作情况。具体包括:
1.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的规划管理。是否存在未经规划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是否存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划拨、出让、转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擅自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情况;是否存在擅自变更、调整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情况;是否存在同一房地产项目(含分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提出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核实过程中擅自变更规划、调整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情况。
2.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调整的规划管理。是否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领取规划许可的所有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理;是否重点对其中涉及提高容积率,以及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水源和河湖水系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逐一清理检查;项目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是否有法定依据,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否依法公开,是否缴清土地价款和配套规费;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是否严格依法处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与•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政策规定相悖内容;对于清理出的规范性文件,是否按照“谁发布、谁纠正”的原则,提请或督促原发布机构予以纠正;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否予以废止;部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否予以修订。
(二)规范城乡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实施管理重点检查城乡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修改、审批、实施管理工作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
l.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方面。编制主体和程序是否符合•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
2.城乡规划审批方面。是否存在违反•城乡规划法‣法定程序进行规划审批的问题;是否存在有关规划审批程序和审批流程未向社会公开情况;是否存在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修改、审批程序问题;是否存在未及时公布审批结果的情况。
3.城乡规划修改方面。是否存在未经法定程序对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进行修改的问题;是否存在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问题;是否存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擅自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是否存在违规调整容积率环节腐败问题。
4.城乡规划实施方面。是否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有关规定;是否严格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规定。
附: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5.风景名胜区条例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8.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9.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4号)10.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5号)
1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12.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
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
14.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15.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第189号令)16.安徽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办法(省政府第208号令)17.安徽省建设厅、监察厅•关于加强经营性用地规划条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8‟204号
安徽省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
出让行为工作指导意见
皖治工发„2009‟3号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厅„2009‟42号)和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行为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治工发„2009‟5号),现就我省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行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进一步发挥市场配臵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着重解决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规征地拆迁,以及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等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场和综合监管平台。
二、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完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限定协议出让范围,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监管,积极推进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
1.深入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清理工作。(国土资源厅、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
2.按照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精神,开展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落实情况的联合检查,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国土资源厅、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
(二)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科学设臵矿业权
1.加强对地方各级土地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抓紧完成土地规划修编和审查报批,2010年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推进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设。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和技术标准,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环境保护厅)
3.进一步健全土地规划管理行政程序,完善土地规划管理听证制度,明确违反规划处罚办法。(国土资源厅、监察厅、环境保护厅)
4.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对农用地转用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政策,科学设臵矿业权。(国土资源厅、监察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5.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和规划实施管理的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厅、国土资源厅、监察厅)
(三)严格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审批和价格评估的监管;加强对征地审批和批后实施的监管,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1.组织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和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出让情况的专项清查,建立防止和纠正非法批地行为的有效机制。(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监察厅)
2.加强对征地审批和批后实施的监管。规范征地中拆迁农村房屋行为;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臵换的实施;建立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动态反馈制度,落实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落实改进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用地的有关制度。(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财政厅、审计厅)
3.严格规范国土资源部门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方式、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出让制度,落实深化矿政改革、完善矿政管理的意见。(国土资源厅、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
4.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验收执行情况的检查。(环境保护厅、国土资源厅、监察厅)
5.加强评估行业诚信、自律制度建设,加强评估报告的业务审查和评估结果备案管理。开展土地估价报告的随机抽查,加大对土地评估机构和土地评估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贯彻落实矿业权出让评估委托和矿业权评估报告备案等要求,严格执行规范矿业权评估机构行为管理办法。(国土资源厅、监察厅、财政厅)
(四)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等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
1.组织开展土地要素市场和监管平台的调查研究,建立“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逐步形成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和监管平台。(国土资源厅)
2.组织开展矿业权要素市场和监管平台的调查研究。建立完善矿业权管理综合监管平台,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国土资源厅、监察厅、财政厅)
3.探索建立规范的矿业权交易市场,健全矿业权交易信息平台和矿业权交易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矿业权交易审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显化矿业权市场交易的有效形式。(国土资源厅、财政厅)
4.进一步规范矿业权交易中介机构行为,培育独立的矿业权交易中介机构,为矿业权交易提供规范的市场服务。(国土资源厅、财政厅)
附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工作的主要依据 1.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03号)
2.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3号)
3.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86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文本格式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0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73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8.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9.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10.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1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12.关于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开采登记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7号)
13.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
14.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09号)
15.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97号)16.关于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34号)
17.关于进一步加强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97号)
18.关于加强国家规划矿区内矿权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6号)
19.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
20.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
21.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2008‟42号)22.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2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通知(皖国土资„2007‟127号)
24.关于印发•安徽省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出让转让受理审批工作制度‣的通知(皖国土资„2009‟29号)
安徽省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
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皖治工发„2009‟4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全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加强过程监管,用2年左右的时间,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履行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和质量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强化建设、施工总承包企业主体责任和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责任,完善法规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投资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按照行业管理原则、项目属地管理原则,根据行业分工,交通、水利、通信、电力、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分别由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电监会、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分工牵头负责。
(一)加强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管理
1.加强实施过程的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按季度全省开展工程质量巡查,每年对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的开展专项检查,以落实市场准入退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许可和开工报告、合同管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为重点检查内容,切实防止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的发生。
2.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推行按照项目属地和行业管理原则建立合同备案制度,各地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分包及劳务等主要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合同订立和履约监管机制,动态掌握合同履约情况,强化对合同重大变更的备案管理,促进当事人提高依法办事的合同履约意识,提高合同履行水平,防范转包、违法分包行为。
3.严格依法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监管,对于发现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并迫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记入建筑市场信用记录,对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单位公开向社会曝光。
4.完善劳务分包制度。积极发展成建制劳务企业,建筑劳务作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劳务企业雇用农民工要“先培训、后上岗”,要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及时按合同支付农民工工资;禁止非法人组织承揽劳务作业,提高劳务队伍职业素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对于使用非劳务企业形式从事劳务作业的总包企业,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其用工行为的监管,检查其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1.提高工程质量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有关各方责任主体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程质量责任约束机制,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各方责任主体以及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侧等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和注册执业人员,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即使离开原单位,仍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落实建设单位的责任。建设单位是项目实施管理总牵头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和终身责任;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建设监理单位要根据勘察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有关单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对我省境内在建工程项目上担任工程总监及项目监理人员、总分包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员、质检员等重要岗位人员,严格实行打卡考勤制度。各地要制定打卡考勤具体实施办法,打卡考勤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工程所在地管理部门负责督查,因故请假按照“谁管理、谁批准,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履行审批手续,对打卡考勤弄虚作假的要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队伍挂靠承包,不得以低于国家取费标准签订监理合同,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对于发现存在以上行为的项目,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改正,严肃查处。
3.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总包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的约定承担施工总承包的责任,按照合同约定设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业齐全的管理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组织施工,严格执行质量安全要求,认真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总包企业分包工程及变更项目经理需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并报项目所在地建设、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备案。
4.规范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行为。监理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选派有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保证专业配套、人员到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认真履行职责,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严禁索贿受贿,严禁转让监理业务。5.规范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取缔无资质检测,严厉查处挂靠检测、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检测行为,重点监控不合格率异常低的检测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见证取样制度,明确检测责任,见证取样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数量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
6.创新质量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各方的责任,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完善质量保险、施工图审查、质量检训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改革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和定位。结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制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规程‣,开发建设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监督程序、明确监督职责、创新监督方式,针对项目特点和质量管理水平,实施差别化监管;强化监督抽查和巡查,注重把关键环节抽查和随机巡查有机结合起来,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和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必要的行政处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效能和水平,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质量监督。切实落实质量保修责任,强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提高监管效能。
7.加强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按照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建质„2007‟184号)开展对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工作,各级监督机构根据建设规模的需要,充实相应专业质量监督人员,组织开展对监督人员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实施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考核和资格认定,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质量监管队伍,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各级政府应切实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确保政府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劳务队伍、农民工管理等监管和服务队伍建设。
8.开展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定期对全省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同时不定期开展督查。一是检查各地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开展工程质量检查的情况,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行为进行查处的情况,对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投诉的处理情况等;二是检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及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三是检查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以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实体质量。四是检查建设工程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生产管理情况。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格依法给予处罚,切实落实建设各方和相关人员的质量责任。
三、自查标准
(一)工程质量自查标准
1.质量责任落实方面。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和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有关单位及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及时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是否执行了环保“三同时”制度,试生产管理是否规范。
2.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面。质量监督工作经费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保证;质量监督人员配备是否满足需要;是否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实施对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考核和资格认定。
3.质量事故和质量投诉处理方面。是否对质量事故和质量投诉及时进行查处;是否符合有关处理程序;是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进行处罚;是否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建设项目质量自查标准
1.建设单位。是否履行对工程质量的全面管理责任;是否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及竣工验收备案等相关法定手续;是否制定和落实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关键岗位从业人员打卡考勤制度;打卡考勤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是否存在拖欠工程款、直接发包劳务作业或指定劳务分包人;是否支付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费用。是否落实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关键岗位打卡考勤制度。2.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企业是否具有相应资质等级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合同施工企业与实际施工人是否一致,是否实行统一财务管理;总包企业与现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间是否有合法人事关系;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管理人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并得到落实,是否对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项目经理是否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现场的技术资料变更、洽商等往来文件是否由签订合同的施工企业签署;主体结构工程使用的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主要材料是否按规定进场验收,施工过程检验是否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
3.劳务分包和用工方面。总承包企业直接用工的,是否直接与农民工签订劳务合同并办理工伤等社会保险;总承包企业进行劳务分包的,劳务分包单位是否具有资质,是否监管劳务分包、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考勤及工资发放、持证上岗情况;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否存在用工管理混乱、劳务纠纷、群体性事件、个人挂靠或劳务作业违法分包等问题。
4.工程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签定的监理合同是否规范合法,是否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是否建立并落实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总监理工程师是否具有具有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现场监理人员配臵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否存在不具备监理资质的人员签署监理验收意见现象;监理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项目监理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场监理人员是否履行巡视、旁站和平行检验等职责,进场材料及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可靠。现场监理是否有实效。
5.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是否严格按照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否建立不合格项目台帐,是否建立不合格项目检测报告制度,是否将不合格项目检测情况及时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是否存在混凝土、砂浆和钢筋等影响结构安全的检测项目结果不真实可靠的问题。
附: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8.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9.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10.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7号)11.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8号)1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1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14.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3号号)15.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41号令)16.安徽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17.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03号令)
18.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建质„2007‟184号)
安徽省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皖治工发„2009‟5号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27号)、•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厅„2009‟号42号)和•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中治工发„2009‟7号印发),现就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落实工程建设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施工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监管履职能力,抑制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推动我省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原则
坚持行业主管、各司其职;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坚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建设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中介机构等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1.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解并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情况考核结果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2.监督检查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设工程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的情况,通过检查,创新监管工作方式,探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重点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监管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职责分工、履行职责方面的情况是否落实;建设单位依法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和提高安全投入、合理工期等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的情况是否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安全投入、制度建设、监督检查、隐患治理、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安全生产专业性检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责任。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跟踪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整改。组织、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和领域、跨地区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重点排查:房屋(市政)、铁路、公路、电力、水利、工业建设中的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工程、深基坑工程、长大隧道工程、高墩大跨桥梁工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和城市基础设施拆除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和设备设施;近年来我省建筑施工事故多发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各类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施工现场和环境隐患。
(二)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结合•安全生产法‣、•建筑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对有关部门出台的安全生产规章规定进行清理,将与近年来出台的法律法规相冲突、不符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的予以修订或废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做好相关法规的配套制度建设,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不健全、不配套、不适用等问题,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加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草案及意见和建议,制定、修订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指导工程建设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修订工作等,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组织实施或督促指导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高危行业、较大风险行业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办法,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实施工作,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关。加强对许可证动态监管,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安全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再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转让、冒用或者使用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要坚持依法予以纠正和处理。依法开展对工程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严厉查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领域各类非法违法行为。重点在:非法建设、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资质不符等从事建筑施工的行为;建设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和资质挂靠的行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且施工管理秩序混乱,逃避或者拒绝安全监管的行为;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行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的行为;建筑施工现场“三违”行为,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予以整改的行为;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迟报、漏报的行为;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和日常监管工作中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为。
(四)建立健全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和预警防范机制严格贯彻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要求,依法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重点查清事故原因,举一反三,提出防范措施,堵塞漏洞,落实整改措施,防范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加强对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查处情况,强化行政问责和社会监督;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对重大和典型事故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深刻分析事故原因,以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对工程建设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研究分析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倾向性、规律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研判、预测安全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提出防范事故的重大对策措施和建议等。
(五)深挖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把查处腐败问题贯彻于事故调查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发现和掌握案件线索,严肃查办生产安全事故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案件,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和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机关要健全办案协调机制,完善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案件查办、信息共享等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查办案件的工作合力。
四、职责分工
(一)安全监管局:负责牵头工作,综合协调、指导和配合各有关部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负责组织联合督查,汇总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向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按照省政府授权,牵头查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提出防范措施,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指导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督促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研究提出修订和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建议,督促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动态监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宣传,落实安全措施,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监察厅:负责查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强化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以及瞒报、谎报事故和事故背后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问题,坚决查处,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四)公安厅:负责生产安全事故中涉嫌刑事犯罪(除职务犯罪之外)案件的立案、调查和处理。
(五)省人民检察院:负责组织、协调生产安全事故中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刑事侦查、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六)其他有关部门: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依法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生产进行监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等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皖编„2009‟1号),分别负责本系统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管,督促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修订和完善本系统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宣传,落实安全措施,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自查标准
(一)政府及监管部门
1.对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组织实施的监管情况。
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健全并得以落实。
3.安全监管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使用是否进行有效监管。
4.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的落实情况,对建设项目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情况。
5.对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督促指导情况。6.事故背后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和失职渎职行为的查处情况。
(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包括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1.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组织实施。
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健全并得以落实。
3.安全措施是否得到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取得,所承揽工程是否与其资质匹配。
4.建设项目是否组织开展了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安全措施费、监理服务费是否依法落实,安全投入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是否到位,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做到持证上岗。
6.施工过程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并执行到位。
7.是否按要求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安徽省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 和资金安排使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皖治工发„2009‟6号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现就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管理等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监管薄弱、资金使用管理混乱以及严重超概算等突出问题,规范物资采购活动,促进工程建设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并结合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
二、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要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及其所需设备、材料招标采购的监管(省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商务厅)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一是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单项工程建设项目预算金额在100万元(适用于省级单位)以上的,是否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具体招标工作中应当审批、公告的事项,是否履行报批核准和公告手续;是否有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插手招标投标工作;投标人是否有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等问题。二是保证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随意改变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采取抽签、摇号等博采性方式确定中标人;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查处。三是规范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规范操作;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设立和认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依法给予查处。
2.工程建设项目执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情况对工程建设投资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目前省级是50万元)以上、招标数额标准(目前省级是100万元)以下的项目、是否全部按照政府采购制度执行;对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除招标投标环节外,其他环节是否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如: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计划,招标公告是否在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在财政部门认定资格范围内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中进行选择,合同是否报财政部门备案,资金是否
第五篇:四川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实施意见-川治工[2010]1号
四川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实施意见
川治工[2010]1号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和《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川治工发„2009‟4号)精神,现就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四川省国家投资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灾后重建项目为重点,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中介违法违规等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
二、工作任务分解、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管。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及我省相关配套文件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和规定,规范项目决策。严格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规划选址、土地使用、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认真落实强制性建设标准、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确保项目按规定和程序全面履行相关审批和许可手续。按国家和省的要求进行全面清理。(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安监局、电监会)
2、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严格执行有关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标准的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有关规定,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的规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建设标准和单位造价。(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3、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4、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化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5、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对未办理用地预审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严格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以及未履行项目管理相关手续的,严禁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未获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对已经审批的项目建设用地,严禁变更其用途。严禁在项目建设时“以租代征”。(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6、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评估论证和专家评议制度,积极探索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7、加强投资项目信息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项目审批程序、审批时间、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安监局)
8、落实投资项目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和完善协同配合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责任追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违反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安监局)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根据《招标投标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事项必须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核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时,要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招标的项目实行招标。(省发展改革委)
2、推动《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尽早颁布实施。该办法已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了招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争取早日出台。(省法制办、省发展改革委)
3、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简称《标准文件》)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简称《省进一步要求》)的贯彻实施工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招标文件、评标报告的备案审查。对在贯彻实施《标准文件》和《省进一步要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修改、补充和解释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制度和比选标准文件。(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4、逐步推行招标投标电子化。争取在今年底前确定我省电子招标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在2010年底前,根据国家制定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电子招标系统技术标准,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5、规范和进一步完善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今年年底之前修改出台《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比选文件》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邀请比选文件》(标准文本),按照公开、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禁止指定招标代理机构,从源头上防止招标代理机构选择中的不正之风。(省发展改革委)
6、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的管理,规范设计变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7、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加强对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压证施工制度的落实和变更的日常管理,严格对增加工程量和单价(价格)调整的管理。(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8、完善四川省评标专家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和监督管理。要定期对评标专家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对违法违规,违反职业道德的评标专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公开曝光。(省发展改革委)
9、保证招投标制度的统一。健全招投标法规文件制定事前协商机制和事后审查机制。除国家直接监督管理的项目以外,我省所有的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我省出台的招投标规定。我省招投标的监督管理规定,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拟定或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出台招投标规范性文件的,要按照《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第188号)第八条的规定,与招投标指导协调部门联合起草或制定。各地各部门需要出台招投标改革措施的,应得到原规范性文件制定部门的同意,重大问题要转报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工商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0、加强工作情况交流,建立招投标统计制度。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健全招投标违纪违法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及时有效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1、抓紧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完善招投标市场信用记录,在2010年底前实现全省招投标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用。对招投标市场主体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信用管理,建立“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招投标市场环境,尽早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相关规定。(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2、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招投标监督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研究建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省监察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三、自查标准
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
(1)项目审批(核准)程序方面。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核准或备案进行建设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以备案代替核准问题;是否存在未通过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已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分拆审批(核准)”等其他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发展建设规划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等问题。
(2)项目建设方面。是否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标准的规定;是否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等,按规定和程序全面履行相关审批和许可手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及有关加强项目概算管理的规定;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等相关规定。
(3)节能评估审查方面。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就审批、核准项目和开工建设的问题。(4)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方面。是否存在未进行或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审批、核准项目和开工建设的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问题;是否存在未按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要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问题;是否存在应备案而未备案,但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其他问题。
(5)土地审批方面。是否存在未依法批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就审批和核准项目;是否存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问题;是否存在越权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特别是越权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问题;是否存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批准土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但已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问题;是否存在未依法取得用地手续就开工建设;是否存在“以租代征”等其他问题。
(6)信息公开方面。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而未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开投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结果等而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况。
(7)项目监管方面。各相关部门是否按职责分工履行监管职责;投资项目管理、咨询评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失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2.规范招投标活动
重点检查招投标活动中执行《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令第197号)和《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1号)及配套规定的落实情况。具体包括:
(1)依法实施行政监督情况。招投标投诉举报机制是否健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是否建立,是否依法公告违法行为记录;是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情形;是否存在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对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等情形;违标串标治理情况;招投标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2)严格执行依法必须招标制度情况。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标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核准其招标事项;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是否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在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介发布,是否存在违法收费情况;依法必须招标的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进行招标;是否存在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本系统承包商、供货商的情况;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有资质或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者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等行为;中标后,投标人是否转包,项目分包是否限定在非主体、非关键工作,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有另行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3)保证评标活动公正性情况。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依据法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改变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情况;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是否限定在一至三人,并标明顺序;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中标人的确定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特别规定;评标专家是否存在收受投标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与评标有关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查处。
(4)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情况。实行委托招标的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比选;招标代理机构是否明知代理行为违法而进行了代理;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立和认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依法给予处理。
(5)四川省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在省发展改革委指定的公共媒介发布比选公告,是否按省统一制定的标准比选文件进行比选。
(6)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非法设定投标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与《招标投标法》、《行政许可法》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相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标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招标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行业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参加本行业的招标投标活动的规定;是否存在以获得本系统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情况。
四川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年一月四日 附件1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 活动的主要依据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
10.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
12.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4.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川办发„2005‟17号)15.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川办发„2005‟17号)
16.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川发改投资„2007‟56号)
17.四川省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意见(川发改地区„2007‟749号)18.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
19.四川省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川府函„2007‟259号)20.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21.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9‟800号)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
4.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招投标工作职责的复函(中央编办函„2003‟82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7.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实施办法(发改法规„2009‟124号)8.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9.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9号)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05‟824号)
11.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5号)12.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
13.国家计委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计政策„2000‟868号)
14.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30号)15.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7号)
16.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8部门令第2号)
17.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等7部门令第12号)18.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9号)
19.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6号)2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令第11号)2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国家计委令第6号)
2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18号)23.《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等9部门令第56号)
24.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
2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2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
2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
28.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 29.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
30.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稽察办法(省政府令2003年第166号)31.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办法(省政府令2005年第191号)32.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外地企业到我省从事招标投标活动是否需要办理资质验证手续请示的答复(川人法工函„2004‟24号)
33.对《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管辖问题的请示》的答复意见(川人法工委函„2005‟25号)
3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关于省级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0‟80号)
35.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3‟13号)
36.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监督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5‟138号)
3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5‟145号)
38.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14号)3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
40.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补充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63号)
41.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告(第1号)42.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告(2003年第2号)
43.四川省评标专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评标专家库系统抽取区域调整办法》和《四川省评标专家评标劳务费用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川评管„2005‟1号)
44.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委托招标代理合同》规范文本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5‟500号)
45.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8‟666号)
46.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严格执行招标代理机构比选制度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5‟158号)
47.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6‟55号)
48.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乐山、广安两市发改委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197号令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川府法函„2006‟78号)
49.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指定比选公告发布媒体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6‟238号)
50.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文件》(2007年版)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7‟577号)
5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实施中有关具体问题解释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7‟666号)
52.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促进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9‟668号)附件2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 活动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工作协调小组由以下21个单位组成: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成员单位: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都铁路局、省交通运输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审计厅、省安监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工商局、省法制办、电监会、省编办、省招标局。
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日常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担任协调小组长。各成员单位确定一位处级负责同志作为成员,并明确一位干部担任联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