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宪法,创和谐”主题班会总结
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
机电工程系“明宪法,创和谐”主题班会总
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发展前进的基础,同时,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人都应该懂法守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宪法。如果每个人都了解宪法,遵守法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自然就形成了,社会就自由了,平等了,公正了,国家就能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了。
活动期间,各班都紧紧围绕主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每个班级还写了关于“宪法知多少”的心得体会。此次班会活动幻灯片展示,主持人讲解,播放关于宪法的视频,主持人提问,同学抢答,有的班级分组讨论,还有的班级开展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独特。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更多同学了解到关于宪法的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宪法的了解,大力弘扬了宪法精神,传递了学习宪法精神,创造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次活动,整体积极性较高,但仍有不足之处,如个别班级桌上有物品摆放,视频播放时间过长,主持人表现不够自然等。
望各位领导对本次的主题班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今后的主题班会有更好的提升。
第二篇:宪法主题班会总结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学习宪 法 班 会 总 结
学院:山西省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班级:机电A1502班 时间:2016.12.5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敬畏宪法
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活动目的:
为掀起学生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热潮,探究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审视我国宪法实践的困境和希望;解析宪法解释的出路,展望未来中国宪政之路的发展方向。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三,活动地点:主楼308教室
四、活动时间:2016年12月15(星期一)下午
五、活动对象:机电A1502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一)、支持人致开场白,主持说明此次主题班会的具体细则、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及活动目的;
(二)、副班长说明此次宪法主题班会的主要意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自觉接受权威而主动服从,真正将宪法作为其行为准则。
(三)、班长精心挑选了很多有关宪法的题让同学们进行抢答,以便让同学们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主动去了解宪法的动力。
(四)、很多同学积极主动的说了一段自己对宪法的了解,有的畅谈“法在我心中”、“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法律与我同行”,有的以案例来“今日说法”,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五)、团支书对活动进行总结:此次“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使同生们了解了宪法基本知识,作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懂得了要学法、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使学生们成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好公民。
总结: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继续抓好法制宣传和教育,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次学习宣传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继续抓好法制宣传和教育,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三篇: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
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宪法权威主题班会
计算机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法律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宪法》、《刑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法律。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法律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通过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主动接受好的成长环境,第一,要交朋友慎重,拒绝不良交往,第二,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上网吧、电子游戏厅,远离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师:同学们,都看过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吧,孙悟空触犯天条有什么后果吗? 生:孙悟空被压在巨石下面,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引导)师:动画中的人物触犯天条会受到惩罚,那么,如果人做了扰乱社会秩序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呢??
生;被警察带走…………..,.师出示课件:关于人们触犯法律的后果的图片,引出什么是法?学生讨论和交流。生汇报。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培养法律意识
师: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是一种生活的标尺。你对法律有什么了解吗?(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法律的材料)生: 宪法 民商法 行政法 刑法等
师出示课件重点强调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诉讼法(规范诉讼活动),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师: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你们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生汇报。
师出示课件:主要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家庭法》 《收养法》《民法》《刑法》等‘
师:你们认为未成年人不应该有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各组学生讨论完毕后汇报。
师出示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生对照并自查自纠。
师:你们知道哪些犯罪行为和特征。生汇报。
教师列举犯罪的特征和犯罪后的惩罚以此来警示学生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如何遵守法律。师总结学生汇报: 育爱心 勤学习拘小节 抗诱惑 慎交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发言,如何做到以上四点。生汇报交流。
师给学生讲街头擦鞋救母的13岁少年骆伟科,强调育爱心的做法。
久空之脑必生邪念,久空之宅必生鬼妖。这句名言强调勤学习的重要性。3.通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名言强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 陶宏开。强调抗诱惑的方法。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沉迷于网络的图片和真实案例,教育学生要防止诱惑的侵害。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孔子的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名言强调择良友而教的重要性。这五个要求,教师通过名人名言和生活中的教育事例以及一些犯罪行为,唤醒正在向犯罪逼近的学生。
四、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教师出示以下四个问题: 被歹徒盯上怎么办?
1、发现被歹徒盯上,不要惊慌,要保持头脑清醒、镇定,根据自己的体力、周围情况、歹徒的目的来决定对策。
2、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道转移;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以求得帮助。
3、如果被歹徒纠缠,应高声喝令其走开,并以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就地拣到的木棍、砖块等作防御,同时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
4、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可以将身上少量的财物交给歹徒,与应付周旋,同时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的方向等情况,事后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门报告,或告知家长老师。
遭到歹徒绑架,说话自由受到限制时,应当怎么办?怎么办?
1、设法给熟人或其他人打手势、递信息。如果你被歹徒挟持上出租车,应当设法向出租车司机传递信息,请他帮助报案。
2、如果被歹徒绑架或劫持在屋内而且不能脱身时,可先作出胆小怕事的样子,假意顺从歹徒,以假象麻痹他们,使其放松监视,然后寻机报警。在无法使用电话报警的情况下,拼命叫喊,用力跺脚,都可能引起邻居注意。
(三)盗贼入室,怎么办?
1、面对门处“望风”的人,应装出若无其事、漠不关心的样子迅速离开家门,给望风者造成这样的错觉:这孩子的家不在这里。
2、发现异常情况时,不要突然走回头路,以免引起“望风”人怀疑。如果你家住的是平房,应当继续向前走;如果你家住的是楼房,应当继续向上一阶楼梯走;如果你家住在楼房的顶层,与“望风”者碰面后不要马上折回向楼下走,而应当先敲对门或侧面邻居的门。若邻居有人开门,马上进去;若邻居家无人开门,就装作失望的样子,慢步下楼。总之,尽量不要引起“望风”者的警觉。
(四)遭遇殴打怎么办?
第一件事,必须先治伤)。如果伤情不容耽搁的话,只要能行动,就一定要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所,先处置外伤,再检查内伤。如果不能行动,就请行人帮助,赶快到医院检查治疗。第三件事就是看病治疗的医药单据和诊断书一
收存妥当。公安部门抓到坏人后,要根据这些来确定事件的性质。第四件事就是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五、殷切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六、作业布置
1、熟读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2.写下自己对违法犯犯罪行为的心得体会。
七、师总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第四篇:学习宪法主题班会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敬畏宪法
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二、活动目的: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活动准备:
1、每个同学准备说一段对宪法的了解;
2、准备一段宪法历史的短片;
3、出十道关于宪法知识的问题,用于中间环节的小游戏进行抢答;
四、活动过程:
1、由主持人致开场白,介绍开展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b、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
2、主持人播放PPT带领同学学习宪法知识
3、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对宪法的了解
4、观看宪法日宣传的幻灯片《宪法小知识》
5、讨论宪法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6、由主持人出十道关于宪法知识的题目,同学们分组抢答: 1)我国第一部宪法制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954年9月颁布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现行的宪法经过几次修改? 我国现行宪法经历过四次修改
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12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 其中经历了以下四次修改: 1988年4月12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根据宪法修正案修正的宪法文本
3)我国的国家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一)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5)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人民主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利制约原则。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主要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和结社自由。
(1)平等权。《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自由。《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著作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和自由权利。它是公民政治自由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其他自由都是言论自由的具体和扩大。
(4)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扩充表现,是广义的言论自由。它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的主要媒介物是书籍、报纸、传单、广播、电视等。(5)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6)结社自由。结社自由是指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规定的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二)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1)所谓批评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2)所谓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3)所谓申诉权,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错误的、违法的决定、判决而受损害时,受害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4)所谓控告权,是指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揭发和指控的权利。(5)所谓检举权,是指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6)公民的取得赔偿权,《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获得物质保障权。
(六)文化教育权利
(七)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八)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益 7)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二)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方面义务。在宪法中,除以上专门规定的公民五种义务外,在基本权利条文中还规定了
其他四种义务。《宪法》第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
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以及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和 受教育的义务。
8)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有哪些?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条: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三)精简、效率、廉政的原则。
(四)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9)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 所谓依法治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些论述,表明了依法治国的三个涵义: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第二,“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为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宪法和法律;第三,“治国”的内涵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10)我国对外政策的五项原则是什么?
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我们对宪法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让我们一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我们美好的校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一八四○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基本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八四○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国防。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显著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第五篇: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我们同行—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的树立和维护学校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活动方法:
知识学习、观看事例、参予讨论 主要内容:
一、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二、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
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评选优胜小组)。
三、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1、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2、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3、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4、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5、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四、班主任老师总结。
五、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