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抚顺市东洲区2009年消防工作总结
抚顺市东洲区
年消防工作总结
东洲区政府
二〇一三年四月七日
2009 抚顺市东洲区2009年消防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东洲区在抚顺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辽宁省消防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市政府09年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消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的预防了本区火灾的发生;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危害,积极配合了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总体目标的实现。现就一年来的消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一年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市政府消防工作会议结束后,区长姜群大认真听取了区消防大队关于落实市政府消防目标责任状专题汇报。姜群大同志指出,《抚顺市2009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对我区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消防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了城市消防工作的根本。同时,完成《责任状》规定的各项任务将进一步提高东洲区整体抗御火灾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抚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汇报后,区政府召开了消防工作会议,对认真落实市政府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进行安排部署,并针对全区的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队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 事处、各社区的行政一把手及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共100余人参加会议。年初以来,我区共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消防工作会议、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等消防专题和工作推进会议5次,发文7份。同时公安分局主要领导通过召开会议、带队检查、发表讲话、慰问消防部队等方式切实抓好我区的消防工作,营造了人人关注消防的浓厚氛围,为圆满完成责任状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良好条件。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区专门成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了区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领导配合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各部门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也能够根据区政府的要求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完成好市政府2009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规定的任务指标,区政府专门召开全区消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消防工作任务。
二、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整改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和不管安全因素。
我区将“查隐患、防火灾、保安全”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区政府领导带队检查、相关部门联合检查、错时检查等方式,有效净化了全区消防安全环境。去年一年,尤其是“五一”、“十一”期间,区长姜群大、副区长邵光辉、房毅夫、侯永志、刘永军、公安分局副局长 林松等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对东洲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公共聚集场所进行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表率作用。
2009年全年,全区共发生火灾94起,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21.6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四项指标全部大幅度下降。火灾四项指标远远低于“十五”期间的平均值。
1、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督办责任制的通知》的要求,实行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我区着力推进了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截至目前,由区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抚顺市职工疗养院已于2007年11月20日摘牌销案。
2、进一步提高全区自动消防设施完好率。全区4家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全部安装了末端试水装置,所有自动消防设施的水泵接合器全部设立了明显的指示标志,为火灾发生时更好地发挥自动消防设施功能提供充足条件。
3、大幅度降低了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机率。深入开展了公共建筑厨房燃油燃气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减少了此类场所发生火灾的机率。
4、下大力气消除火灾隐患。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共投入消防监督检查力量6600多人次,检查单位825家,发现火灾隐患558项,整改火灾隐患535项,净化了全区消防安全环境。
三、建章立制,健全“四纵一横”工作责任体系
1、制定《东洲区消防工作职责及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区政 府各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并在全区消防工作会议上,与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签定了《东洲区2009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求各单位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按时完成区政府确定的各项消防工作任务。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与所属单位,公安分局与各派出所层层签定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消防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
2、建立消防工作责任制。各单位将消防工作同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共同计划、共同部署、共同落实,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各单位能够分别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本行业、本系统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3、通过播放火灾资料片、组织参观火灾现场等形式开展火灾警示教育,组织社会单位开展“四会”(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会使用、维护和管理消防设施)活动,以签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承诺书、告知书等形式,提高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实际管理能力。目前,我区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已经全部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档案,初步形成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四、实行考核,基本建立公正客观评价体系
我区将消防工作纳入区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范围,对将完不成责任状规定的工作任务或辖区、所属单位发生比较重大火灾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取消相关单位评优资格,主要领导不得提拔任用,并在下一年度的消防工作会议上向区政府说明情况。公安分局也建立了公安派 出所消防工作考评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派出所工作考核范围。去年3月,公安分局召开了派出所第三级消防管理工作会议,确定23名民警为专职消防民警,派出所第三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注重消防投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及培训建设 1、2009年,为东洲消防大队营房改造投入5万余元。
2、区消防大队业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09年消防业务经费与2008年相比,递增10%以上。
六、开展演练,提高全区灭火救援工作实效。
区政府制定了《东洲区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区政府统一领导,消防大队为主体,公安、城建、安监、卫生、环保、民政等部门参与的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全区组织大型实地演练2次,对于扩大消防工作影响、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七、积极强化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农村消防滞后现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铁岭新农村消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有”标准,准备树立碾盘乡为新农村消防工作典型。在碾盘乡建立消防组织机构,完善消防工作制度,落实消防经费保障,成立专兼职消防队伍,并以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定期组织消防工作考评,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召开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会议,出台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标准,总结推广典型单位经验做法,将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此外,注重调动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 会开展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积极性,区消防大队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自觉规避火灾危险,逐步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和紧急避险技能,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火灾频发势头。
八、创新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1、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力度。区政府安排消防宣传专项经费3万元,为开展消防宣传提供了经费保障。
2、建立了消防宣传奖惩激励机制。将举办大型消防宣传活动、在媒体刊播消防宣传稿件、建立消防宣传阵地等列入综合考评范围。
3、消防宣传阵地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巩固现有的媒体专栏,消防站开放等消防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晚报、日报、网络等传媒开展特点突出,主题鲜明的消防宣传活动。
4、以中小学生和弱势群体作为主要宣传教育对象。组织文教、劳保等部门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五进”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5、丰富消防宣传形式和载体。区消防大队采取制作公益广告、制作消防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增强消防宣传教育效果。
去年全年,全区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活动2次,出宣传板报100多块,受教育人员1万多人次,在报刊媒体刊发新闻3篇,广播电视媒体刊发新闻2篇,培训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重点岗位从业人员752人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的消防工作 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消防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三是消防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干部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
今后,我们将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责任状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找准抓住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促使全区消防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使东洲区的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与抚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断开创抚顺消防工作的新局面。
东洲区政府
二〇一三年四月七日
第二篇:抚顺市基层组织建设2011年工作总结
基层组织建设2011年总结及2012年打算
2011年,抚顺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狠抓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认真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按照倒排10%比例,全市排查出后进村50个。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的实施意见》,筹备召开了全市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会议,层层建立了县(区)级领导联系村、乡镇领导包村、县区直部门帮村工作制度。全市共有50名县区级领导、63名乡镇领导参与联系、包村,58个县区直部门参与后进村帮建工作,组建驻村指导组50个。目前,各级领导已下村指导工作326次,各帮建单位投入帮建物资、资金合计1365万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14个,后进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2、扎实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全市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培训班,全市47个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全部参加培训。选派1名乡镇党委书记、8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中组织部、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创新社会管理”培训班。半年举办各类村干部培训班26次,培训村干部2132人次。完成离任村干部
定补审批工作。全市统一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统计审批工作的通知》和《离任村级干部生活补助审批表》,明确了离任村干部定补审批的相关程序和要求,全市共有2057名村干部享受定补待遇。
3、深入实施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和“创业信誉贷款”工作。全市“三向培养”对象总数稳定在5000人左右。通过集中办班、分散培训、拉练参观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126期,培训“三向培养”对象6950人次。为223名培养对象237.75万元贴息19163元;投入53586元为 “三向培养”对象免费订阅《新农业》杂志2977份。积极推进“创业信誉贷款”工作。深入各县区开展专题调研4次,召开各类座谈会、推进会5次。全市共发放“创业信誉贷款”证书694个,为333名村干部和“三向培养”对象发放“创业信誉贷”1446万元,297名村干部和“三向培养”对象正在办理贷款,贷款总额1629万元,贷款总金额达到3075万元。
(二)以社区换届为契机,着力提升社区党建水平
1、顺利完成社区党组织换届。全市294个社区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并实现零投诉、零上访。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293名,副书记269名,社区党务工作者1508名,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并全部配备了专职副书记。社区干部的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52.7岁降至50.6岁,有678名社区干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比换届前增加了23人,社区党建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增强。
2、高标准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选派9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全省社区党组织书记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
会管理示范培训班。组织全市26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市委党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市委书记刘强亲临开班仪式作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喻国伟就社区相关工作做专题辅导。
3、成功开展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26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11人通过考试取得区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招聘工作在全市营造了重视社区工作、优待社区干部的良好氛围,拓宽了优秀社区干部发展出口,有效激发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深入推进 “三争创”活动。全市共表彰先进街道党工委4个、党建示范社区21个、红旗楼院党支部41个。继续开展 “承诺做先锋、服务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2.6万余名社区党员组成政策宣传、保洁护绿、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就业帮扶等服务队伍2100余支,无偿为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服务。完善“三级服务网”建设,在街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在楼院建立党员服务点,全市街道平均办公用房面积693㎡,其中党员服务中心平均面积45㎡,社区党员服务站平均面积35㎡,同时积极探索在门洞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户,筑牢了纵向贯通的党员服务链条。
5、扎实推进“三有一化”工作。形成《关于城市社区配备专职副书记由市财政列支部分工作补贴的请示报告》,报请市政批准实施,解决了新增102名社区专职副书记工作补贴问题。加强“三级活动站”建设,建立市级以上社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87个,楼院党员活动点739个、家庭党员活动站
586个。完善“区域化党建格局”。全市265个城市社区都与驻区单位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总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6、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建立实施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十项制度”,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QQ群、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信息库,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信息发布、经验交流、在线培训、典型挖掘、资料查询等搭建了网络平台。结合创先争优选树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望花区工农街道北厚社区书记白艳杰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和标杆,营造了同创共争的浓厚氛围。
(三)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不断激发企业党组织生机和活力
1、扩大非公企业党建 “两个覆盖面”。采取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包建”,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帮建”,实施典型引路“带建”,依法成立工会“助建”等多种措施,加大组建力度。全市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33个,新增党建工作指导员39名,新增领导联系点18个。组织开展全市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现状调查,对全市114家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2、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力。围绕“为企业作贡献、为员工送温暖、为党旗添光彩;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主题,组织非公企业开展灵活、务实的载体活动。全市共有64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党员人数达到
9939人,提出合理化建议11043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437个,带来经济效益28.8亿元,为群众和社会办好事、实事13816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430件。
3、提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水平。每月开展一次活动讲评,讲评从基层党支部开始,每名党员对参加活动情况进行陈述,邀请职工群众代表旁听。支部讲评后,各总支和党委对所属支部进行讲评。围绕服务市重点工程建设,向在月牙岛工程建设表现突出的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授予“月牙岛建设共产党员工程”旗帜和牌匾。坚持每月统计上报一次《国有企业开展争创“四强四优”活动有关情况统计表》,目前已上报18期。撰写《开展争创“四强四优”活动,助推国有企业蓬勃发展》和《国企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在全国《企业党建论坛》和《抚顺党建》刊发。
(四)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1、扎实开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点评工作。采取党员自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履职践诺情况进行点评。市委14名常委带头深入联系点和分管部门进行点评。全市419名党委书记和9199名党(总)支部书记开展点评,9179个党(总)支部和151933名党员接受点评,指出存在问题569个,形成各类整改措施3562条。
2、深入推进全社会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通过党员干部行为引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专家学者理论研讨、专业队伍基层宣讲以及祭扫雷锋墓、参观雷锋纪念馆、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推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
题活动深入开展。全市主要媒体开设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创先争优进行时”专题专栏,组织召开了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抚顺市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全市学雷锋小组超过4万个,注册学雷锋志愿者达13万人,全年开展群众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达24万人次。
3、深入开展新一轮公开承诺践诺工作。依据地区、行业、部门特点和岗位特色,搭建“设岗定责”、“党员志愿服务”和“岗位建功”等载体,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三亮三比两争当”活动,全市5000个基层党组织15万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事项45万余件,涉及教育卫生、交通基建等12个方面,完成现场点评评议2.5万人次,收集群众意见315项,形成全市层面践诺整改分析报告126篇。
4、广泛开展迎接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以“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为主题,开展全市性读书活动,在《抚顺日报》开辟专栏刊登党员干部的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理论研讨活动,收集整理各类理论文章77篇。组织开展特殊党课,全市12万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全市各行业各系统各条战线遴选出1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抚顺晚报》开辟“党旗飘飘”专栏,进行专题宣传。
5、积极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三比三亮两争当”、“办实事解民优惠民生”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卫生、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等部门,开展惠民专项行动,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全市530余个服务行业党组织和3万名党员干部参
与活动,接待服务群众30万人次,整理群众各类需求6312件,形成“民情日记”和“群众意见工作实录”近7000份,受理接办服务项目近10万余件,完成各项便民利民服务事项9.7万余件,事件办结率达97.82%,受到群众广泛赞扬。
今年以来,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协调会、座谈会、推进会共计9次,编发简报25期,省简报采用14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首页刊发全市创先争优信息70余篇,全市各级党组织共编写各类活动简报700余期。其中《抚顺市用雷锋精神引领创先争优》稿件被中组部《组工信息》采用。
(五)积极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及包建指导工作
1、高标准抓好包建指导工作。春节期间,起草了《党员干部开展走访贫困户活动的通知》,召开了包建指导组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全市共有153家单位11233名党员走访贫困户10954户,帮扶款物129.7万元,对社区帮扶17.5万元,帮助解决问题542件。加强信访案件督办。完成2轮案件梳理,确定287件重点案件,交办给76家包建单位。加强案件办理考核,向市创建办推荐市国税局和市交通局两家单位做包建工作典型经验交流,评选出40家包建工作先进单位和40名先进个人。
2、积极推进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2007-2011年抚顺市发展党员规划》,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全年共发展新党员5000余名,其中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35岁及以下党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比例进一步提高。开展了党员、群众问卷调查,形
成了《发展党员和党员队伍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和《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上报省委组织部。
3、做好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工作。春节和“七一”期间,组织全市各级党委使用150余万元党费,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其中市委组织部从代市委管理党费中下拔40万元、基层党委从自留党费中配套110余万元,共走访慰问党员7470名,各级党组织共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办实事好事1万余件。“七一”前前夕,对全市未享受优抚的建国前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建国前城镇老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并每人发放慰问金500元和建党90周年纪念杯。
4、积极推进党组织信息化建设。完成1万余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手机号码采集工作,将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发送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范围。完善“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制度,制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程序》,印制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情况登记表》。全年受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来电咨询36次,当时给予解答的34次,通过沟通协调后解决的2次,办结率100%。
二、2012年工作打算
(一)农村党建工作
1、深入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认真落实县(区)级领导联系村、乡镇领导包村、县区直部门帮村责任,逐级建立实施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整顿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到2012年“七一”之前,基本实现后进村 “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经济较快发展、管理科学规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
群众满意”。同时,积极培育典型。三县每县选2个村,城区每区选1个村作为整顿重点,集中优势资源转化,力争打造出一批转化典型。
2、扎实推进 “创业信誉贷款”工作。建立实施“创业信誉贷款”季通报制度,每季度对各县区贷款推进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地加大放贷力度。指导各县区通过定期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加强对贷款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帮助贷款人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项目成功率,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3、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对“三向培养”对象队伍进行调整,淘汰不合格“三向培养”对象,补充新“三向培养”对象,使全市“三向培养”对象总数保持5000人左右常数。对所有“三向培养”对象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培养目标。对成熟的“三向培养”对象实行承诺制。举办各级 “三向培养”对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三向培养”队伍整体素质。
4、积极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指导各县区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统一建立相关簿册,确保制度有效实施。强化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错纠偏,总结经验,培育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5、深入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将“设岗定责”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设岗定责”活动,扩大“设岗定责”人员范围,选树“设岗定责”党员典型,发挥农民党员“双带”作用。
(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开展街道组织委员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
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36个街道的组织委员进行集中培训。
2、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QQ群建设。扩大QQ群的使用范围,提高其利用率。推出时事政治、热点透视、经验速递、业务讲座、答疑解惑等一批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密切相关的栏目。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性成果作以整合,形成经验材料,在各街道间作推广式交流;组织部分街道组织委员,以小型座谈的形式,作互动式交流;组织党建工作成果显著,活动特色鲜明的街道,以QQ群为平台作报告式交流。
3、评选十佳社区书记。开展全市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评选表彰活动,从各城区优选10位能力素质突出、作风过硬、做有实绩且群众口碑良好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标杆和模范,作为我市近年来社区书记队伍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进一步激发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在全市社区干部中间掀起新一轮的“比、学、赶”热潮。
4、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总结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和新抚区社区大党委试点的工作成果,探索全市区域化党建模式。落实服务人民群众“十项制度”。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指导街道、社区建立务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社区干部职级管理模式。开展城镇化社区党建工作专项调研。探索调整农村社区和村转社区党组织设置、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渠道等。建立完善楼院党支部书记考核奖励办法。组织召开楼院党支部书记考核奖励现场会,总结推广新抚区实施《新抚区社区楼院党支部书记考核奖励办法》的经验性成果。
(三)企业党建工作
1、加强对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规范指导。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拉练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加强对新任特别是没有党建工作经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实施细则》,继续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2、推进非公党建领导机制建设。积极鼓励各县区成立有独立编制和领导职数的非公企业党工委,加强非公党建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积极推进非公企业法人推荐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公党建一票否决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举办全市非公党建工作者和非公企业法人专题培训班。加大非公党建宣传力度,展示非公党建工作成果。
3、指导国企深入开展 “四强四优”和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国企突出活动特色和实效性,重点跟踪指导石化公司、矿业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的活动开展,帮助石油三厂分子筛车间党支部和西露天矿党委总结党建经验。继续跟踪抓好抚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共产党员工程”典型,力争在建筑行业选树一个过硬典型。
(四)创先争优活动
1、着力抓好承诺、践诺活动。通过公开承诺把“十二五”发展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将全社会干事创业激情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认真总结推广“领岗承诺、履职践诺、跟踪督诺、组织考诺、群众评诺”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承诺事项台账机制、践诺行为月报机制、定期考查及点评机制,确保承诺践诺活动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
2、大力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继续深化“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主题活动,组织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卫生、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等部门,开展惠民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阳光服务、微笑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定期召开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工作协调会,研究具体问题,推动工作开展。适时召开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表彰会,集中表彰一批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
3、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党员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开展“抚顺学雷锋志愿者在行动”等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具有抚顺特色的雷锋品牌工作和活动,继续建设反映抚顺特色的地标性城市雕塑作品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公益性广告,不断扩大“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创先争优进行时”等专栏专题的社会影响度,推出一批有价值、有高度、有新意的学雷锋理论研究成果。
4、深入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建立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党群共建联席会议,研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举措,及时推动总结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青年创业就业”、“巾帼建功”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全市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转型升位的主战场。结合“五一”、“五四”、“三八”等节日,开展“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创先争优的热情。
5、扎实推进机关公务员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公务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主题宣讲等方式,全面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入贫门、结穷亲、解民困”包保行动,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实施各种为民服务专项行动,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中创先争优。深入开展“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在推动社会文明,促进干群和谐中创先进、争优秀。
6、着手建立创先争优成果巩固转化的长效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认真总结研究各行业各系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普遍推行的行之有效、务实管用、基层认可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夯实基层基础中所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凝练为创先争优优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用以指导具体实践,推动全市各项工作长远发展、科学发展。
(五)党员教育管理及包建工作
1、继续抓好包建工作。根据市委关于下步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梳理细化包建单位,力争一个社区(村)对应一个包建单位,把社区(村)基础建设强弱情况与包建单位帮扶能力相挂钩,发挥包建单位最大效能,使社区(村)获得最大帮助。同时,积极做好包建督导、经验总结和推荐表彰等工作。
2、进一步做好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重点要放在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质量工作上。同时,注意解决农村发展党员无苗可选问题、家族化
问题以及年龄问题。注意解决非公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教育培养问题。
3、认真做好2012全市党费的收缴工作。全市的党费收缴工作要在12月至1月底之前完成,并做好《党费报表》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工作结束后及时向省委组织部报告2012年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
4、做好2013年党刊征订。在组织全市党刊发行单位培训考察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征订党刊,10月底前全市征订党刊工作全部结束。
第三篇:2010年抚顺市水产工作总结
2010年抚顺市水产工作总结
与2011年工作安排
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为了更好地贯彻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和认真落实全省渔业倍增发展计划及抚顺市水产工作计划,我市水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现代渔业发展理念,以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着力培育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努力挖潜,搞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突出健康养殖、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目标的发展原则,推进我市渔业加快发展。
一年来,经过全市水产战线广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2010年水产工作完成情况
(一)渔业生产基本情况
养殖面积:9,164公顷,其中:池塘620公顷,水库8,544公顷。
2010年,主要渔业经济指标预计完成如下: 水产品总产量:2.11万吨,比上年增长17%; 渔业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 渔业经济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
渔业经济增加值:5.55亿元;
渔业及水产品加工业增加值:5.55亿元; 渔业精品:5,400吨; 稻田养蟹面积:1.5万亩,河蟹产量:450吨,比上年增长25%; 无公害水产品认证:2个品种。
上述渔业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省计划指标。
(二)主要工作
1、努力挖潜,充分利用可用于养殖的水域资源 努力挖潜,充分用于防汛、抗旱基础设施(方塘),进行渔业生产,方塘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方塘养殖亩产达到850公斤,年新增水产品产量2,600吨,年新增渔业产值2,600万元。
2、大力推广网箱、围网养鱼和水库半精养
积极推广网箱、围网养鱼和水库半精养是充分利用养殖水域资源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也是提高水库单产的必由之路。
2010年,在巩固和推进网箱养鱼上,年新增水产品产量500吨,年新增渔业产值500万元;围网培育鱼种面积100亩,年新增鱼种150吨;小型水库推广精养和半精养。精养亩产达到100公斤;半精养亩产达到50公斤。
3、池塘改造,提高单产量
我市现有池塘养殖面积9,300亩,平均亩产575公斤,这些池塘大都是在70-80年代修建的,标准低,淤泥沉积严重,如不进行改造,将影响单位产量的提高。
2010年,通过逐步进行池塘改造,改造后的池塘,池塘养殖亩产达到725公斤,池塘养殖亩产增加150公斤,年新增水产品产量达到1395吨,年新增渔业产值达到1395万元。
4、林蛙养殖
林蛙养殖的产量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25%,林蛙产值占全市渔业产值的75%。目前,林蛙的销售价格比较贵,林蛙的价格150元/公斤。这是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利用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科研成果,对重点的林蛙养殖示范区、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在重点做好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对林蛙病害的防治工作,积极推广配制蝌蚪全价饵料和林蛙病害防治技术,使我市林蛙人工养殖生产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预计:2010年林蛙产量将达到5,400吨,产值8亿元。
5、稻田渔业
我市的稻田渔业近年来,有了稳步发展,农民稻田养殖河蟹积极性很高,稻田养殖河蟹由过去靠政府补贴向自发的养殖河蟹发展。我市稻田养殖河蟹面积逐年在增加,今年已经达到近1.5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3,000亩,农民从稻田养殖河蟹中得到了“实惠”。在推广稻田渔业上,我们的
做法是:一是正确引导,二是做好技术服务,在渔业生产季节里,定期到渔民家中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年在冬季科技三下乡中,把科技资料发放到渔民手中,并进行耐心的讲解,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
我市在推广稻田渔业上,以清原县草市镇稻田养蟹为主要模式,由30户农民自愿组合,成立了河蟹养殖协会,整个稻田养蟹生产、销售全过程,由“协会”统一组织、协调完成。目前,养殖规模已经达到5000亩,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发展。2010年,该“协会”已经向、国家申报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我们积极推广这种养殖模式。
预计:稻田渔业的产量450吨,产值1,800万元。
6、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数量是实现渔业倍增的基础,做好人工增殖放流是保证渔业资源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继续扎扎、实实做好人工增殖放流,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保证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0年,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实现人工增殖放流641万尾。同时,加大对自然河流捕捞的管理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自然河流年捕捞产量达到了1000吨。
7、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
搞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是推动我市水产养殖
向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化、组织化和现代化转变,是努力实现全市渔业生产增长的关键,为全市渔业生产起着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区”建设要点、面相结合。市、县(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抓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并且,认真落实。2010年,全市完成11家(15个单元)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上报及验收工作。
8、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1)、制定工作方案
我们根据全省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着省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年抚顺市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0年抚顺市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执法实施方案》和《2010年抚顺市联合开展水产养殖用兽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同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县、区渔业行政(主管)局。通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制定,使我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目标、有组织、有实施、有步骤,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按照全市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抚顺市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王克
江副局长任组长,局渔政站、局安委会办公室、局人事科教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渔政站。办公室负责拟定全市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工作,组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配合国家农业部和省水产品质量检测局对我市水产品中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工作,配合省水产苗种管理局负责苗种专项整治和苗种药残检测工作。要求各县、区渔业主管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强化执法
在今年的专项政治执法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了本部门系统内行政、科研、技术推广、质检、执法等单位的力量,围绕我市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执法中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搞好了衔接,顺利地开展了工作,防止了出现死角和漏洞。同时,我们主动加强了与动监等部门的合作,配合搞好渔药、饲料等重点投入品的专项整治。截至目前,我们共进行了6次专项执法大检查,其中:渔业行政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4次,与市畜牧兽医局联合执法大检查1次,与省苗种监督管理局、市畜牧兽医局联合执法大检查1次,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重点的水产品生产企业和兽药经营店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较大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检查的目的就是要使广大的水产品生产者和兽药经营者知道,从国家到地方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抓到底的决心,消除他们存在的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抱以侥幸和嘛疲意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今年,共检查兽药经营店20家,占全市兽药经营店的10%渔业生产场家60家,占全市渔业生产场家的24%。
(4)、执法检查规范化、检查过程透明化
在今年执法过程中,我们要求执法人员着装化,执法过程程序化,改变了过去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着装不整齐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要按规定程序进行。
同时,今年执法检查过程增加了透明度,我们邀请新闻媒体对我们的执法检查进行全程跟踪报导。其目的有三:一是对我们的执法检查进行监督;二是不怕暴漏问题;三是扩大影响面和宣传面。
(5)、积极配合省苗种局对水产品质量抽检工作 今年,共完省苗种管理局对我市的水产品质量的抽检工作2次,20个样品。
9、拓展休闲渔业
我市以大伙房水库和关山水库为休闲渔业龙头企业,通过增加对渔业服务及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的
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了档次,起点高了,对发展休闲渔业有了长远的眼光。
预计:全市休闲渔业产值达到3,700万元;观赏鱼产值达到1000万元。
10、积极开发地方优良土著品种
为了开发与保护沙塘鳢资源,沙塘鳢驯养繁育试验项目于2007年11月申请立项,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市政府和海洋与渔业厅共投入80万元,计划用三年的时间,突破沙塘鳢驯养繁育的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开发与资源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沙塘鳢的人工养殖与繁育项目,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太子河流域沙塘鳢资源调查、引种与沙塘鳢生物学特征及繁殖习性观察试验、人工繁育技术等工作。
2009年7月24日,由抚顺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组织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技处、辽宁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抚顺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对 “鸭绿沙塘鳢人工繁养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阶段验收。验收结果是人工繁育技术获得成功。沙塘鳢人工饵料配制及驯养技术研究有进一步发展。
2010年,为确保沙塘鳢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形成以新宾太子河流域为主的野生沙塘鳢保护与放养增殖的完整规划,重点掌握沙塘鳢人工繁育上的关键技术,在进行人工饲料喂养、驯化的同时,做好保护区的规划建设,提
高自然河流和水域沙塘鳢的增殖放流量,最终形成有地区特色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5月28日,市水务局在大伙房水库管理局华水宾馆召开了沙塘鳢增养殖技术研究可行性论证会。参加论证会的专家有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闫喜武副院长、姜志强教授、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李文宽副院长、省水产苗种监督管理局唐作鹏教授、沈阳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田春副所长,及省海洋与渔业厅蒋海山处长、市政府宁文彦副秘书长、市水务局、财政局、新宾县政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新闻媒体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市水务局王克江副局长主持。
专家组进行了认真磋商,经过各方面的充分考虑和研讨,最后达成了如下共识,并形成论证意见如下:鸭绿沙塘鳢是辽宁省东部山区特有的土著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资源量急剧下降,开展其增养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组开展了较好的前期工作,已进行了分布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鸭绿沙塘鳢资源的调查、建设了相关育苗设施,成功地突破了鸭绿沙塘鳢的人工催产、孵化等技术环节,并开展了不同饵料对仔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研究。针对项目组目前面临的问题,专家组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通过改善水质、改变光照等措施,提高鸭绿沙塘鳢孵化率;二是应进一步开展其摄食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为人工驯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应进一步加强采用不同鲜活饵料、配
合饵料等进行不同阶段的饵料驯化,提高其成活率;四是开展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五是通过增殖放流,恢复自然资源。
根据专家组建议,我们于9月10日,以人工放流方式,在新宾平顶山镇黄冈子村北太子河水段被首次进行沙塘鳢鱼苗人工放流,共计42000尾。为今后逐步增值太子河流域沙塘鳢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初步尝试。放流后,水务部门还会对这些鱼苗进行监测,为明年的放流工作收集数据。
11、搞好水产技术服务工作
在渔业生产上着重抓示范户、区的服务工作,以点带面,同时,对重点的养殖户、区进行巡回服务,帮助渔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受到了广大渔民的好评。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使我市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和渔业经济能够再上新台阶,从而达到渔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了进一步扩大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省海洋与渔业厅今年把清原县列为2010年科技入户示范县。清原县渔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成效明显。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稻田、池塘、水库养蟹、养鱼新技术等渔业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发展渔业科技入户,我们共培训示范户50户,今年渔业产量、产值稳步提高,为我县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
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渔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年来,通过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清原县河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通过渔业科技入户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农民河蟹养殖积极性,新增养蟹户100户,同时培养独立生产作业管理的技术人员30余人。河蟹亩产达到了30公斤,每公斤首次突破了50元,实现河蟹总产量150吨,产值750万元,产值增长25%。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12、水产养殖滩涂水域规划制定
市、县、区水产养殖滩涂水域规划初稿已经完成,下一步工作,要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对水产养殖滩涂水域规划进行科学论证,要加以完善,使我市的水产养殖滩涂水域规划,既要科学,又要符合实际情况。水产养殖滩涂水域规划工作力争明年完成。
三、目前渔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渔业与以前相比,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25%,但是,我市渔业发展受到种种限制因素的制约,总体上处于调整充实、稳步向上发展阶段。目前,对比全省同期渔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实力省内排名,还比较
靠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跟不上渔业发展的步伐
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短缺。长期以来,即使是农业系统内相对其他行业国家投入本身就有差距,历史欠帐太多。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水产科研机构服务配套设施落后,新技术、品种引进开发和试验、示范以及病害防治等紧关应急环节,缘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相当部分的中、小型水库未能得到开发实施“半精养”和网箱养鱼,内涵生产难以充分挖掘;地方优势项目冷水鱼开发缓慢,影响了渔业经济增长速度。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和经费投入不足
我市县、区水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执法机构和检测机构尚属空白,水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依旧挂靠在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配臵清原、新宾县各3人,其他县、区仅1人(兼职)。由于人员少、业务经费来源没有保障,致使水产行政、渔政管理、水产苗种管理、水产技术推广等工作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不从心,在管理上,给群众食用安全的水产品造成一定的隐患。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市、县、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工作经费还没有。
(三)新技术推广与服务力度不够,难以适应渔业发展
需要
我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始终未能健全、完善,市、县两级人少力孤,集水产行政、渔政管理、技术推广于一身,乡级站一片空白,导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艰难维持,难有作为,更兼活动经费紧缺。中、小型水库实施半精养、网箱养鱼、冷水鱼开发以及新技术、品种移殖试验、示范等择急推广项目,工作力度大打折扣,影响了推广普及面。市、县两级从事科技推广的科技人员少之又少。技术推广服务设备比较落后,很难适应当前渔业快速发展需要。水产技术推广远落后于省内兄弟地区前进步伐。四、二○一一年工作安排
(一)水产工作思路
2011年抚顺市水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现代渔业发展理念,以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着力培育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努力挖潜,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力度,突出健康养殖、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目标的发展原则,推进我市渔业稳步发展。
(二)渔业经济主要指标
计划完成水产品产量:2万吨;渔业产值:11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11.5亿元。
(三)主要工作
为确保我市渔业加快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工作重点:一是努力挖潜,充分利用可用于养殖的水域资源。二是水库养殖上,积极推广网箱、围网养鱼和水库半精养。三是搞好池塘改造,努力提高单产量。四是做好林蛙养殖生产中病害防治服务工作。五是扎扎、实实做好人工增殖放流,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六是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七是积极推广稻田渔业。八是搞好地方优良土著品种开发工作。九是拓展休闲渔业。十是做好沙塘鳢和细鳞鱼资源的保护及增殖放流工作。
1、努力挖潜,充分利用可用于养殖的水域资源 努力挖潜,充分用于防汛、抗旱基础设施,进行渔业生产,方塘利用率要达到70%以上。方塘养殖亩产达到850公斤。
2、大力推广网箱、围网养鱼和水库半精养
积极推广网箱、围网养鱼和水库半精养是充分利用养殖水域资源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也是提高水库单产的必由之路。
2011年,要巩固网箱养鱼,积极推广围网养殖,围网培育鱼种面积100亩。小型水库要推广精养和半精养。精养亩产达到100公斤,半精养亩产达到50公斤。
3、池塘改造,提高单产量
2011年,要逐步进行池塘改造。改造后的池塘,池塘养殖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池塘养殖亩产增加150公斤。
4、做好林蛙养殖生产中病害防治服务工作
林蛙养殖的产量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35%,林蛙产值占全市渔业产值的76%。目前,林蛙的销售价格比较贵,林蛙的价格150元/公斤。我们要利用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科研成果,对重点的林蛙养殖示范区、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在重点做好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对林蛙病害的防治工作,积极推广配制蝌蚪全价饵料和林蛙病害防治技术,使我市林蛙人工养殖生产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2011年,林蛙产量达到5,500吨,产值8亿元。
5、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数量是实现渔业倍增的基础,做好人工增殖放流是保证渔业资源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保证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1年,我们要实现人工增殖放流700万尾。加大对自然河流捕捞的管理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6、是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011年,我们要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为重点来抓,首先,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工作,充分利
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扩大宣传面,使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有一个很好的理性认识,让他们懂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使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达到知法、懂法、守法的目的。二是要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特别是要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三是要加快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机构和水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使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7、积极推广稻田渔业
我市稻田渔业有一定的潜力可挖,关键是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重视,对农民一是正确引导,二是做好生产技术服务,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广稻田渔业。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要继续推广草市镇稻田养蟹的模式,使稻田养蟹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发展。把稻田渔业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全市稻田渔业养殖面积要达到1.6万亩,亩产要达到30公斤,亩增产10公斤。
8、开发地方优良土著品种
渔业要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是关键,因此,我们就要在品种上下功夫,多引进一些适合我们地区养殖品种,改善养殖品种结构,以提高单位水产品的价格,从而达到渔业经济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开发地方优良土著品种,如:沙塘
鳢驯养繁育和细鳞鱼保护及大伙房水库的“花、白鲢”,地方优良土著品种价值也很高,要二者相结合。
9、拓展休闲渔业
我们要逐步改善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上档次,起点要高。对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2011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要达到4000万元;观赏鱼产值达到1500万元。
10、做好冷水鱼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沙塘鳢、细鳞鱼是本地区特有的名贵品种,经济价值较高。开展人工繁育,使这一名贵品种资源得到恢复,从而开发细鳞鱼资源,使这一名贵品种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上来。这对保护天然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及保持清原满族这一特有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细鳞鱼已经面临濒危地步,殛待解决。细鳞鱼资源的保护工作:一是要以建立省级渔业资源保护区为基础,利用2-3年时间保护恢复资源,同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源增殖放流做好准备。我们采取边保护边增殖,把二者结合起来。此项工作很艰辛,我们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0年11月24日
第四篇:抚顺市拥军优属规定
抚顺市人民政府令
第172号
《抚顺市拥军优属规定》业经2014年8月20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栾庆伟 2014年8月24日
抚顺市拥军优属规定
第一条 为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辽宁省拥军优属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自觉履行拥军优属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条 市、县(含区、开发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拥军优属工作的领导,将拥军优属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抚恤补助资金和拥军优属工作经费,对拥军优属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拥军优属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拥军优属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及企业事
—1—
业单位,应当落实拥军优属有关具体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每年春节和建军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保障驻军部队粮油、水电、燃料的供应;积极支持和配合部队完成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军事演习、国防施工、营房建设等任务;支持帮助驻军做好水、电、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驻军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桥梁、隧道等,军队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公共停车场,军队车辆免交停车费。
第九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开展法律专题讲座,建立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费协调和处理军队官兵及家属涉法问题。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当开展军队官兵及家属法律援助异地协助办理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应当帮助部队做好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科技部门应当开展科技拥军活动,帮助部队培训科技人才、支持科研项目。
第十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车站、银行、医院等服务窗口单位应当设立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优先窗口,车站应当设立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候车专区。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属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参观游览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园一律免收第一门票。
第十一条 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按规定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市、县民政部门应当按照不低于省规定的标准给予定期抚恤或者定期定量补助。
第十二条 退出现役的一至十级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复原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享受民政部门生活补助的参战(参试)退役人员,具有本市城乡户籍,且在本市行政区域
—2—
内领取定期抚恤金或者定期定量补助的,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医疗补助和医疗优惠。
移交本市人民政府安臵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军队无军籍职工以及军队离退休干部无经济收入的家属、遗属的医疗保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优抚对象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优先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优抚对象的抚恤金、抚恤补助、优待金不计入家庭收入范围。第十四条 居住在城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领取定期抚恤金或者定期定量补助的抗美援朝以前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符合购买和租用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可以优先购买或租用;以上优抚对象居住农村,住房特别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适当给予救助。对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优抚对象,可以安臵到光荣院集中供养。
第十五条 居住在城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领取定期抚恤金或者定期定量补助的在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抗美援朝以前入伍在乡老复员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按不低于低保对象标准享受取暖费减免政策;抗美援朝以前入伍在乡老复员军人和战争年代因战致残老残疾军人、老烈属,无工作单位且与子女同住的,家庭无法报销取暖费,由县人民政府按不低于低保对象标准对其进行取暖费救助。
第十六条 退役士兵、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现役军人子女按照相关规定享受教育优待;符合就业规定和条件的,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
享受教育优待的,由落实教育优待的部门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市、县民政部门应当对其家庭发放优待金,发放标准不低于本市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八条 本市入伍的义务兵和士官,在部队立功受奖的,由入伍前户
—3—
籍所在地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现役军官在部队立功受奖,其配偶户籍在本市的,由其配偶户籍所在地县人民政府对其配偶进行奖励;未有配偶的,其父母户籍在本市的,由其父母户籍所在地县人民政府对其父母进行奖励。
市民政部门会同市军分区制定全市最低奖励标准。
第十九条 现役军人的配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所在单位不得扣减探亲期间的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未就业的随军现役军人配偶的安臵工作。
对驻抚现役军人随军配偶未就业期间,按照相关规定发放生活补助。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无军籍职工和部队随军家属的接收安臵工作。应当加强对移交地方安臵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军休管理站和军休干部活动场所的建设。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组织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并发给一次性安臵费作为经济补助。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享受国家扶持优惠政策。
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一)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
(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
(三)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四)是烈士子女的。
第二十三条 本市企业事业单位接收安臵的转业、退役军人、部队随军家属和本单位的现役军人家属,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在安排岗位等方面应当给予照顾。
转业、退役军人失业后,优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
—4—
第二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尽力为残疾军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就业的残疾军人其工资、保险、住房、医疗、福利等,应当与所在单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所在单位无特殊理由不得解除或者中止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得拒绝接收符合安臵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和部队随军家属。对拒绝接收、安臵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部队随军家属任务的单位,由市、县人民政府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第二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征集兵员的规定,把好兵员质量关,将优秀青年输送给部队,保证部队兵员质量。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支持民兵和预备役工作,开展国防教育。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预备役部队加强对预备役人员的选配工作,对本单位选服预备役的人员,按预备役部队的要求在训练时间上予以保证。
第二十八条 对不履行本规定拥军优属义务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违反本规定,阻碍拥军优属工作,侵害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的,视其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5—
第五篇:抚顺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抚顺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2012年10月24日抚顺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9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2012年11月29日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公布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及修改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章 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乡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应当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乡规划时,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划定。
第三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
市、县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规划委员会,研究审议城乡规划的重大事项。规划委员会的组成形式、议事制度等由设立规划委员会的同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保护生态、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 不符合法定条件和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乡规划。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及修改
第八条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将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人民防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将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指标等作为强制性内容。
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九条 城乡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和审批:
(一)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和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四)村庄规划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五)分区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各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六)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区属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区人民政府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七)专项规划由有关管理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专门的详细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历史文化街区专门的详细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九)采煤沉陷区专项治理规划,由采煤沉陷管理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十)地质灾害影响区专项治理规划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十一)近期建设规划由市、县、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十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分别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的;
(三)因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总体规划修改后,需要修改的;
(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影响规划用地功能与布局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修改后的城乡规划审批,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三条 按照国家规定,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单位应当持以下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一)申请书;
(二)建设单位法人证明文件;
(三)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有关图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城乡规划的,核发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城乡规划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因建设项目规划选址需要调整城乡规划的,应当先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后再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需要对选址意见书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 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办理划拨土地批准手续前,建设单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文件;
(四)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属于原有建筑物改建、扩建的,应当同时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可能影响居住建筑和长日照建筑采光的,应当同时提供日照影响分析报告。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要求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的,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条件中应当明确出让地块的位置、规划用地使用性质、规划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以及需要配置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同时划定建筑控制线等各类规划控制线。
第十七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更改容积率。确需更改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因城市、镇总体规划修改造成地块建设条件变化的;
(二)因重要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划拨或者出让地块的大小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三)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符合容积率变更条件,需要更改容积率的,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变更的理由;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调整的必要性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三)采用多种形式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在媒体和现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四)经专家论证、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提出容积率调整建议并附论证、公示、听证等相关材料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五)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方可办理后续的规划审批,并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抄告同级土地主管部门。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以划拨、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因公共安全、历史、自然文化遗产或者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或者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实施等原因确需修改规划条件的,由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审查同意后重新出具规划条件。涉及变更容积率的,按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由于规划条件修改对利害关系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规划条件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要求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需要临时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到土地主管部门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二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以下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申请书;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土地批复文件;
(四)消防审核意见;
(五)经审查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总平面图;
(六)单体工程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设计条件,在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不需要使用专有土地的地下管线、架空线路和其他构筑物,经土地使用权人书面同意,可不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三条 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附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或者有特殊规划要求的建筑单体设计方案,自审定之日起20日内依法予以公布,涉及保密内容的除外。第二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毗邻各类规划控制线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退让规划控制线。
第二十五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符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附着地面建筑进行地下工程建设的,应当随地面建筑一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地上建筑物附属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建设范围不得超出其用地界线,并依法退让各类规划控制线。
独立开发的地下交通、商业、仓储、能源、通讯、管线、人防工程等设施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技术资料,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二十六条 住宅区和公共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城乡规划要求配建机动车停车场位。
第二十七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街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和修缮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街区专门的详细规划。
毗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街区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规划应当满足防洪安全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办理涉及防洪、水利设施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前,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 单独建设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的,建设单位应当持土地使用权证书、现状地形图、施工图以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等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提供分期建设计划,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分期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应当同步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十一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的临时建设使用期限不得超过2年;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年,只能延长1次。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为永久性建筑。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期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行拆除;因国家建设需要,提前拆除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
(二)影响交通、安全、市容或者其他公共利益的;
(三)侵占绿地、林地、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
(四)侵占电力、通讯、人防、防洪保护区域或者压占城市地下管线的;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其附件、附图的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变更内容涉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的修改方案及原因在现场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日,并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因变更内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 建筑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规划条件进行设计,建筑面积不得超出规划条件确定的建筑总量,其中计入容积率的计算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工程放线前,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示牌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号及其发证机关名称;
(二)建设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以及主要指标;
(三)建设单位及其负责人;
(四)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立面效果图;
(五)投诉、举报受理途径和单位;
(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内容。
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前,建设单位应当保持公示牌及其内容的完整。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以下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核实:
(一)申请书;
(二)经验审的建设工程竣工图、竣工测绘报告;
(三)经批准的规划总平面图、环境规划、管网综合图各一份;
(四)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
(五)建设工程施工放线回执;
(六)实建建筑照片;
(七)建设工程跟踪管理报告。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根据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核实,对符合要求的,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证;对不符合要求的,出具整改通知书。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整改完毕后,重新申请规划核实。
建设工程未经核实或者未通过规划核实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产权登记机关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需报送的竣工资料包括建设工程的批准文件、具有相应资质测绘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总平面图和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图纸,并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五章 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第三十七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 设施、公益事业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三十八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以下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项目相关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二)标明拟建项目用地范围的规定比例尺地形图;
(三)土地管理部门同意用地的预审意见;
(四)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五)有关村民委员会意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九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县属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建设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材料齐全的,提出意见,并报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二)区属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建设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区人民政府自接到建设申请及初审意见之日起10日内提出核查意见,并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乡、村庄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核查,对符合乡、村庄规划要求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应当自收到建设申请及核查意见之日起20日内核发乡村 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乡、村庄规划要求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条 使用空闲地和其他非农用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建房村民应当持户口簿、村民委员会意见、拟建位置以及宅基地登记证明等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审查完毕;县属乡(镇)将相关材料和审查意见一并报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区属乡(镇)将相关材料和审查意见一并报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自接到建设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核,将相关材料和审核意见一并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所报建设申请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核查完毕。对符合乡、村庄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乡、村庄规划要求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一条 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建房村民持原有宅基地的证明文件、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意见、身份证等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建设2层(含2层)以上住宅的,同时提交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二)建设1层住宅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依据乡、村庄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核查,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区属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10日内向区人民政府备案;
(三)建设2层(含2层)以上住宅的,县属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区属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核,由区人民政府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乡、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核查,符合规划要求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及相关材料之日起10日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施工放线。建设工程基础轴线放线时,建设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5日内现场验线。
农村村民住宅应当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要求放线,并由批准机关组织验线。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规划核实手续。原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规划核实申请之日起10日内,根据乡、村庄规划、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核实;对符合要求的,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通知书;对不符合要求的,出具整改通知书。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整改完毕后,重新申请规划核实。
建设工程未经核实或者未通过规划核实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产权登记机关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第四十四条 对公众利益、公共环境和历史、自然、文化遗产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者社会争议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当报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交同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四十五条 城乡规划实行督察员制度。市人民政府向县委派城乡规划督察员,对城乡规划管理中的下列事项进行重点督察:
(一)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情况;
(三)重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选址及用地情况;
(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情况;
(五)重大城乡规划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六)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有关城乡规划管理的其他问题。
第四十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反城乡规划行为,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依法及时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四十七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少于30日;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城乡规划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第四十八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固定网站或者其他场所定期公布城乡规划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违法建设查处情况;建立公众了解、咨询、投诉、监督城乡规划工作的平台和渠道,方便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
第四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第五十条 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乡(镇)人民政府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做出行政许可的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建设工程违法部分,无法没收建设工程违法部分的,没收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一)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的(计算容积率部分);
(二)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高度的;
(三)已建成的建筑物立面与城乡规划批准的建筑物立面不一致的;
(四)侵占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五)在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或者利用建设工程擅自新建、搭建建筑物的;
(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应当拆除而逾期未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的;
(七)其他无法采取措施改正消除影响的情形。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收入按照该建设工程的销售平均单价或者市场评估价与违法建筑面积确定。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临时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发出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责令违法当事人自接到停止建设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可以并处违法临时建设工程总造价3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临时建设超过批准期限不自行拆除的,责令违法当事人自接到拆除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自行拆除;可以并处违法临时建设工程总造价2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工程放线前,建设单位未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资料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补报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在镇、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第五十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做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后,违法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抚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