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14: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市(区)经信委、市经济开发区经发局:

根据《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今年将进行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工作。现将要求通知如下:

1、各市(区)经信委和市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对本辖区内的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价并综合打分。

2、各市(区)经信委、市经济开发区经发局于9月10日前将评价结果行文上报我委科技处,并同时报送《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一份;以及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电子版、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汇总表电子版。

3、各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已经升级为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和2010年新认定的市企业技术中心不参加此次评价工作;申报2011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包括软件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不参加此次评价工作。

5、我委将按照《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要求,对本年度评价进行审核,并公布评价结果。

6、电话:86839257,联系人:卢震华,E-mail: tz2111138@sina.com。

附件:

1、《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提纲)

2、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

3、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汇总表

4、泰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附件1:

《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提纲)

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时需要提交工作总结,全面总结前两年度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中心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可作技术处理)。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之间、企业之间及与国际间合作情况)、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技术创新情况。

四、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情况。

五、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第二篇: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

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依据《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和《关于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的若干意见》(皖经贸科[1996]567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省级技术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级技术中心)的评价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旨在提高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利用社会科技资源能力,推动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条 技术中心是企业设立的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第五条 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能:

(一)技术中心应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是不断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二)技术中心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角度,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并参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承担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三)技术中心应成为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载体,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四)技术中心应具备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和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到技术中心工作,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技术中心应具备承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对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

(六)技术中心应对企业内不同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咨询、评价服务,并与企业生产、营销、信息、规划、财务等部门紧密配合,使中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与产品开发和商品化合理衔接,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第二章 技术中心建设与运行

第六条 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应依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合理设置。

第七条 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企业主要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

第八条 技术中心所需资金应纳入企业预算,鼓励技术中心财务实行独立核算。

第九条 技术中心应设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以及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负责产品技术开发方向、重点课题、经费预算、人才培养及激励措施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第十条 技术中心可聘请企业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重大技术问题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咨询和评估。

第十一条 技术中心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立项和管理程序。项目选择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在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及企业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立项的优先顺序和开发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第十二条 技术中心与企业内不同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在课题安排上应统筹考虑,逐步增加中长期研究开发课题的比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第十三条 技术中心应建立开放的运行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高水平科技人才,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 技术中心认定

第十四条 省级技术中心一般每年认定一批。企业对照省级技术中心条件和要求,自愿申报。第十五条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称省经贸委)组织全省省级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并负责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推荐工作。

第十六条 申请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企业经营机制,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领导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具有健全高效的研究开发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在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开发课题的选择、项目的过程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五)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试制条件,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持续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水平在同行业处于先进地位;

(六)每年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3%;

(七)拥有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

(八)有明确的技术创新方向、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研究发展目标,并积极组织实施和有效地开展研究开发工作。

第十七条 省级技术中心的认定程序:

(一)申报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须按照《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价指标》)认真编写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市经贸委。

(二)市经贸委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初审,并出具审核和推荐意见报省经贸委。

(三)省经贸委或委托评估机构组织核查和评价,并提出评价意见。

(四)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合肥海关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公告、授牌和颁发证书。

第四章 技术中心评价

第十八条 省经贸委对省级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对省级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评价。

第十九条 省级技术中心的评价程序:

(一)省级技术中心对照《评价指标》,做好总结和自评工作,并认真编写技术中心评价材料,报送所在市经贸委。

(二)市经贸委会同有关单位对评价材料进行全面核查评价,并出具审核意见,报省经贸委。

(三)省经贸委或委托评估机构依据《评价指标》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核查,并对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四)省经贸委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并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合肥海关等部门公布评价结果。

第二十条 省级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连续两次评价为基本合格的,视为不合格。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的,视为不合格。最低标准由省经贸委根据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情况予以确定并公布。

第五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一条 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报的项目,将被优先支持列入国家、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并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第二十二条 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省级技术中心,给予通报表扬,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对评价结果为基本合格的,给予警告;对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撤销省级技术中心资格。凡被撤销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自撤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省级技术中心认定。逾期一个月以上或不上报评价材料的视同放弃省级技术中心资格。

第二十三条 在省级技术中心申报、评价中若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将责令其纠正,情节严重的,将通报批评,并撤销省级技术中心资格。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省经贸委根据技术中心发展状况和水平,可对《评价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10月12日印发的《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及《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考核评分标准(试行)》(皖经贸科字〔1997〕513号)同时废止。

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规范和加强我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我省对全省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绩效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第三条 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合肥海关负责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省经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共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协调互动工作机制。第二章 认 定

第四条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一般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5月31日。第五条 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三年以上,且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最近三个会计净利润均为正数。

(二)企业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省各主要行业(产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企业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六)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七)企业两年内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八)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和运行两年以上。

(九)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3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30人,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第六条 认定程序:

(一)企业依照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条件和要求,向所在市经委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1)、《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2)和《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调查表》(见附件5)等。

(二)市经委会同同级发展改革委、科技、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按照省有关要求,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联合行文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经委(材料一式3份),同时抄报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

(三)省经委或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3)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核查和初评,并提出评价意见。

(四)依据初评结果,省经委牵头商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择优进行综合评审。

(五)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依据国家产业和技术创新政策、初评结果、专家评审意见等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确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第七条 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发文予以公布、授牌和颁发证书。

第八条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从省经委受理申请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之内公布。

第三章 评 价

第九条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省经委原则上每两年组织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一次评价。非评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只需要报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见附件2)。第十条 评价程序:

(一)数据采集。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应于当年4月底前将评价材料报所在市经委。评价材料包括《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4)、《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2)和《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调查表》(见附件5)等。

(二)数据初审。各市经委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当年5月底前报省经委(评价材料一式1份)。

(三)数据核查、计算与分析。省经委或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并按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核查方式包括函询、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第十一条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5分至90分(不含90分)之间为合格。

(三)评价得分60分至65分(不含65分)之间为基本合格。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为基本合格;

3、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的企业技术中心;

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第五条

(九)中规定的最低标准。

第十二条 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由省经委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第十三条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从上报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公布。第四章 调整与撤销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评价不合格;

(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

(四)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

(五)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

第十五条 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对调整与撤销的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联合发文予以公布。第五章 管理与政策

第十六条 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和评价材料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经核实如提供了虚假材料,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两年内不得再申请省认定。

第十七条 因第十四条原因被撤销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省认定。

第十八条 对于评价得分65分(不含65分)至60分的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警告,并由省经委负责督促整改。

第十九条 税务部门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和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涉税违法行为,以及企业应享受的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并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核查。第二十条 合肥海关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和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走私行为,以及企业从事科技活动进口科研用品应享受的税收优惠落实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一条 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表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第二十二条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由所在市经委将有关情况报省经委,同时抄报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

第二十三条 省经委以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四条 省经委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省发展改革委通过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省科技厅通过科技专项计划,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资金支持,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市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参考本办法,制定相应政策,开展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并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3年发布的《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皖经贸技术〔2003〕231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经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合肥海关负责解释。

第三篇: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

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与管理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我市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30号令)、浙江省经贸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杭州海关《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经贸技术[2005]646号)、杭州市《关于鼓励企业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的实施办法》(杭政办[2006]25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我市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绩效显著、具有较好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全面负责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技术中心的评价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能

第四条 技术中心包括:以大中型企业及优强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技术中心;面向行业或区域、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

(一)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在本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头作用。主要职能如下:

1、参与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组织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实施,对企业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使企业对本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有较强的获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负责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中长期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为本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引进国内外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

3、负责企业与国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力量和研究成果进行应用性研究。充分利用企业外的研究开发力量和成熟的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二次开发,使企业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和最便捷的办法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

4、负责人才的吸引、凝聚和培训,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技术人才以各种形式为企业工作;凝聚企业现有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培训和造就一支科技人才队伍。

5、负责对企业内部多层次技术开发的指导和服务,协调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学习和引入企业外部成熟的共性技术,并在企业内进行应用。

(二)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共性、关键性技术。负责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服务,分析市场需求,跟踪和研究行业及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利用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发挥技术的集散和辐射、信息集聚与扩散、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产品分析、检测、试验以及人才交流与培训等职能,在行业、区域和企业技术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工作目标是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第三章 认

第五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制,每年受理一次。第六条 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有系统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计划,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领导层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重视技术进步,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2、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开发能力在本市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市各主要行业(或产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3、企业技术中心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中心财务实行单独建帐。

4、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以及研究、开发和试验条件,有固定的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及其它必需的科研条件,资产总额500万元以上(软件类企业100万元以上)。

5、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研发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以上;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科技人员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低于技术中心职工总数的50%;研究开发人员不少于10人。

6、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有较完善的产学研联合创新的组织架构。企业与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7、企业上赢利,并在认定前两年内无偷税、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和环境事故等行为。第七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程序。

1、技术中心的认定实行自愿申请制,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一式2份加电子文档),申请材料包括:《杭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1)和《杭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含需提交的报表及证明材料)(见附件3)。

2、主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按照技术中心的认定条件,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经委。

3、市经委依据《杭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同时组织委内各行业处对本行业企业进行综合排名。

4、市经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专家评审结果、各行业处对本行业企业的综合排名、行业联审意见等进行综合审查,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择优确认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第八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经市经委审定同意后公布并统一授牌。

第四章 评

第九条 依据《杭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第十条 评价程序。

1、经认定的市级技术中心应对上一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于规定日期内将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一式2份加电子文档)加盖公章后,报主管部门(与认定申请程序相同)。

2、主管部门对所属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经签署意见后上报市经委。评价材料包括:附件2《杭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附件3《杭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3、市经委组织专家或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按照《杭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对技术中心总结、评价表及相关材料进行评审,形成初步评价结果。

4、市经委对初评结果进行审核,结合企业技术中心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确定评价结果,并通报企业。

第十一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评价得分低于合格线;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评价材料;上报材料中有弄虚作假并经查实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为不合格。第十二条 评价结果的使用。

1、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推荐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必要条件。

2、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的重点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市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3、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被评定为优秀的企业技术中心按有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具体政策另定)。

第五章 调整与撤销

第十三条 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所在企业发生改制、合并、分立、股权转让、更名等重大变更事项的,应在每评价时由企业一并提出变更申请,经主管部门确认后报送市经委办理更名等手续,市经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原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是否保留。属于国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应及时将有关材料报国家、省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消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1、技术中心连续两次评价不合格;

2、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

3、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4、企业有偷税、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或因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以及环保事故。

第四篇:企业技术中心评价

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目录

1、工作总结(2013,华翼是2013被评为技术中心)

2、评价表(2013)

3、相关附表(9个附表,2013情况)

4、科技报表:107-1表107-2表财务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2013)

5、证明材料(相关附表中)

总结开篇

对于公司技术中心来说,X年-X年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期,也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期。技术中心在省、市发改委的领导下,按照国家发改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方针、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依据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任务,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结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可做技术处理)。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之间、企业之间及国内外合作情况)、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创新情况。

四、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情况。

五、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第五篇: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促进与规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中心是在企业投资决策层组建的综合性机构,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体系建设,并为董事会重大投融资决策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它位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组织保障,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第三条 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与技术分离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企业内外资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和决策咨询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收益最大化。

第四条 技术中心的功能主要是:(1)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2)组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技术投资决策与咨询;(3)组织协调企业内外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互动;(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完善;(5)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6)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第五条 企业是技术中心建设的主体,技术中心的建设经费由企业提供。鼓励技术中心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省和行业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全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条 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依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企业主要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

技术中心应设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以及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负责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制订技术创新计划,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技术中心应聘请企业内外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研究课题确立、重大技术问题、投融资决策、市场商业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咨询评估,为决策服务。

技术中心应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程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选项原则,在对研发项目进行市场分析、技术经济评估、投融资评估等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技术中心应逐步增加中长期研究开发课题的比例,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并建立开放式的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

建立在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心在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的同时,应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研发、行业技术开发及工程化、产品改良及工艺改进等多层次研究开发体系,整合企业科技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旨在推动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内外资源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推进技术中心建设,对全省支柱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技术中心,省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资格,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全省各地(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加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第八条 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省经贸委承担认定和评价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

第二章

第九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认定范围为广东省行政区范围内的工业商贸企业中建立并已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技术中心。

第十条 申请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登记设立,在广东省境内注册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法律,具有规范的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财税法规缴纳法定税费,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有关管理办法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定位与功能明确,技术中心组织架构基本建立,技术创新业绩显著。

企业总资产规模1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年利润总额(税前利润)1000万元以上,年缴纳税费1000万元以上,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资产负债率60%以下,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有较好的企业经营机制。

企业领导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立较完善的研究开发机构与体系,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年末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当年研究开发投入不低于600万元,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企业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50人。

第十一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程序:

符合认定条件的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于每年7月10日前向当地市经贸局(经委)提出申请,省属企业集团可直接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申报企业按要求编写申请材料,包括:《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书》(附件一)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评估材料》(附件二)。

各市经贸局(经委)会同当地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所在地海关对企业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推荐企业名单,于7月30日前将申请材料和推荐意见上报省经贸委。

省经贸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附件四)中规定的相关要求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初评。

对初评得分70分以上的企业,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部门综合平衡后,择优确定认定名单。

第十二条 认定结果由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总署以公文形式发布。

第三章 评价

第十三条 对已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评价。

第十四条 评价程序:

数据采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于每年5月10日前将评价材料报当地经贸局(经委)(省属企业直接报省经贸委)。评价材料包括:《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附件三)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评估材料》(附件二)等。

数据初审。各市经贸局(经委)会同当地财政、税务、所在地海关等部门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每年5月30日前报省经贸委。

数据核查。省经贸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会议核查和实地核查等。

数据计算与分析。省经贸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后的数据按照《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附件四)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并确认。

第十五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评价得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

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为合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评价得分低于60分;

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开发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目前最低标准确定为: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额不低于600万

元,企业专职研究与开发人员数不低于50人,年末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该标准由省经贸委根据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情况会同省有关部门定期予以调整并公布。

第十六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由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部门以公文形式发布。

第四章 警告与撤销

第十七条 对评价得分65分以下(含65分)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警告,由当地经贸局(经委)负责督促其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l、评价不合格(60分以下);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65分以下(含65分);

第十九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由于企业情况的变化自行要求撤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由当地经贸局(经委)报省经贸委确认后,撤销其省级认定资格。

第二十条 企业申请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材料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的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3年内不得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已获得认定资格的撤销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二十一条 有走私违法、偷逃税款等情事的企业,两年内不得认定其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认定的评价应为不合格,并撤销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第二十二条 因第十八条原因被撤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2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二十三条 企业对认定或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文发布30天内提出复议申请。提请复议的企业应提交复议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经当地经贸局(经委)确认后报省经贸委。

省经贸委收到复议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在受理复议申请后60天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做出复议决定。

第二十四条 省经贸委会同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对警告和撤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公文形式发布。

第五章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附件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书》(编写提纲)

附件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评估材料》

附件三:《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附件四:《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1:《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书》(编写提纲).doc 附件2: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评估材料.doc 附件3: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doc 附件4: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doc

下载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做好2011年泰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充......

    合肥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合肥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市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规范和加强我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

    连云港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连云港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连云港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市技术中心)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我市技术创新体......

    淄博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淄博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

    云南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一、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一)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 (二)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企业在本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能力 二、企业......

    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州海关文件 豫发改高技〔2005〕1219号 关于印发《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的通知 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