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示范县总结

时间:2019-05-15 14:0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普示范县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普示范县总结》。

第一篇:科普示范县总结

威远县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总结

2005年以来,我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按照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领导小组的要求,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2007年修订)〉和测评指标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07]12号)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威委发[2005]64号)、威远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威创办联发〔2007〕01号)文件精神,以“三农”工作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抓好创建工作。现将这几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威远县农工委办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五人组成,主任和一名副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同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按照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完成各项创建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好本单位的科普工作材料,上报县创建办。

二、进一步组织开展科普学习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学习宣传活动,学习了有关文件资料、科普知识,增强了我办干部职工的科普意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紧紧围绕工作重点,以工作引领科普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素质。

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从2005年10月正式启动,按照全市“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建成2个市级示范村、29个市级重点村、86个启动村,要求每个镇至少要建设一个新村的。2006年全县20个镇全面开展新村建设示范22个,其中2个市级示范村,6个市级重点村,14个县级重点村,大冲、四方2个市示范村,建设、响锣、静宁寺、民建、高湾、高坡6个市重点村建设前阶段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07年的7个市级示范村也已经启动。

为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我县相继出台了《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整合项目的意见》、《威远县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补助办法》等配套文件,确保了资金、人员、技术和服务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2006年先后将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农村户用沼气、微水工程、通达工程等项目打捆重点投入6个市重点新村建设,2006年6个重点村已投入项目资金378万元。同时县财政今年安排了75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补助,并将市级财政及市级部门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重点村项目建设。

重点新村建设初见成效,示范效果明显。

1、骨干产业已初具规模,促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6个重点新村已发展稻田养鱼1020亩、优质蔬菜650亩,种植水果1887亩,各村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骨干产业,骨干产业产值占各村总产值的60%以上,各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骨干产业的生产和经营,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从骨干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骨干产业已成为6个重点村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6个重点村今年新建、改造村组公路32.6公里,新修便民路24.7公里,整治山平塘66口,囤水田104口、新建蓄水池43口,渠系改造15公里,6个村道路实现了以主干公路相连,通达率达100%,路面黑化、硬化率达75%以上,村组公路相通,便民路基本连 户连园,6个村全面实现了人畜安全饮水,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能得到有效保障。

3、农居建设呈现新貌,村容整洁特色突出。6个重点村按照新农村规划要求,今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口,卫生井496口,农房风貌改造445户、改厨500户、改厕495户、改圈480户,广大农户通过改厕、改厨、改圈、院坝硬化、庭院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洁,农民已逐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目前6个重点村建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站、动物防疫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场)、“三农”服务中心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今年在县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电视、广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的培训,农民参训率达到90%以上。同时,6个村进一步健全了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务、财务公开,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公示,凡涉及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筹资筹劳均实行“一事一议”。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6个村道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均建立了管护制度,做到了基础设施有人管、有钱养。通过新农村建设使6个村已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无集体上访现象,“文明农家”创建活动参与面达65%以上。为我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以劳务品牌培训为着力点,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我县的劳务开发既农民工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府发[2006]19号)、中共内江市委《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委发【2007】9号)精神为主线,近年来,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数量逐渐增加,外出务工人数 已超过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

2005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达14.76万人,劳务总收入6.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74元,比上年同期增135元、增14.4%。

2006年我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其中县外异地转移7.5万人,县内就地转移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1%,实现劳务收入7.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3元,比上年增129元,增长1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64.5%以上;完成劳务开发培训 13850人,发证7900 个,品牌培训2100人。

2007年预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73元,比上年增加70元;劳务培训15000人,发证6000人,品牌培训4000人。截止5月底,已经转移输出1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完成劳务培训3000人,发证600人,品牌培训任务已经选择确定了培训基地并下达培训任务,各个培训机构也正在进行专业设臵和招生宣传等具体培训工作。

(三)、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能力。

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活营销”的发展思路,计划农业产业化实现产值7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农户人均从农业产业化中获得纯收入1000元。抓好重点产业化项目基地建设。我县因地制宜确定了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蚕桑、茶叶、柠檬、麻竹、生猪、山羊八大产业化项目,其中山区重点发展茶叶、麻竹、山羊,外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蚕桑、柠檬、生猪。今年种植优质粮油26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春季养蚕6357.6张,比去年多312.5张,产茧26.6万公斤,比去年多1万公斤;利用退耕还林新栽茶叶600亩、麻竹1000亩,产鲜春茶800吨,产麻竹笋3000吨;1-5月,种植蔬菜9.8万亩,比去年多0.4万亩;出栏生猪32.04万头、山羊11.4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5%、13.2%。

搞活农产品营销。一是积极鼓励农村专合组织搞农产品营销。向义大头菜协会、铺子湾香葱协会、新店生猪协会等专合组织都积极对外寻找市场,并组织搞好农产品销售。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界牌农民刘明友年销售山羊3万多只,新店游小平年销售生猪4万多头。三是各镇、县农口各部门都开通农经网,并确定了专人负责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余个,其中产值过1000万元的20个、500万元以上的近30个,现有市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全县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98亿元,增长12.6%。

(四)、以“三农”工作为统领,加强农民致富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致富能力。

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题,以助农增收为核心,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劳务输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200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12.10亿元,同比增长5.70%;农业总产值实现19.83亿元,同比增长7.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24元,同比增加220元。

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按照“扩大复种,增加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要求,狠抓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墙报、宣传标语、张贴公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款发放到了种粮农户手中,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抓好套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今年,种植优质粮油27.4万亩,同比增加4.4万亩;种植蔬菜25万亩,同比增加0.9万亩,其中大棚等设施蔬菜突破9万亩,特色蔬菜七星椒、生姜、大头菜、香葱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发放蚕种2.3万张;麻竹鲜笋产量0.8万吨;干茶叶产量895吨;柠檬产量3800吨;水产品产量1.36万吨;生猪年出栏73.38万头,同比增长8.6%;山羊年出栏25.25万只,同比增长6.6%。扶持龙头企业,我县有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产值实现7.4亿元。

奋力抗旱减灾。2006年我县遭受了48年来危害最严重的旱灾,7月5日-8月18日伏旱高温超过45天,全县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65.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2万亩,绝收面积11.2万亩,玉米减产20%左右,水稻减产40—50%(个别村社绝收面积达70%以上),红苕减产50%以上,大春粮食减产11.1万吨。天保林和退耕还林受灾10.9万亩,10万亩蔬菜、3万亩花生、2万亩麻竹、3万亩水果受灾严重,95%的田块开口干裂,80%的山平塘干涸,特大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1亿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及时协调解决抗旱中的各种矛盾。下发了威委办发[2006]75号《关于做好抗旱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威府办发[2006]88号《关于组织工作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县领导、县级部门组成的抗旱减灾工作指导组,落实了县有关部门、各镇抗旱减灾工作责任。全县安排抗旱救灾资金433.35万元用于抗旱救灾,确保了没发生争水打架斗殴和缺水生病死人现象,确保了没发生疫病疫情,确保了人畜饮水和森林防火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根据大部份山平塘已干涸的实际,我县迅速动员群众对县境内有病害和淤积严重的740口山平塘进行整治,加高、加固塘塍,清除淤泥。为切实降低灾害损失,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减灾增收 暨晚秋生产动员会、减灾增收暨畜牧工作会、减灾增收暨劳务开发工作会三个专题会议,县搞万亩示范、镇搞千亩示范、村搞百亩示范,带动全县大战晚秋生产。全县种植晚秋作物22.4万亩,其中秋菜9.7万亩、秋洋芋1.99万亩、秋红苕0.58万亩。抓住生猪价格回升的契机,积极搞好畜产品营销,迅速组织生猪。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坚持 “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原则,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解决了“闲时无人管,用时无人修”的矛盾。三是切实增加投入。动员社会力量,激活民间资金,尽多的建设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的小微水工程。2006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547.8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90处,新增有效灌面0.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52万亩,完成营造林3.41万亩,完成县镇标美路65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41公里,硬化机耕道14.8公里,建农村沼气池2640口。

着力加大扶贫开发。积极实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和劳务扶贫,加快边远死角地方和弱势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实施新村扶贫。投资543.79万元,实施了界牌镇响锣村、连界镇建强村、观英滩镇民主村、黄荆沟镇土店村4个新村扶贫工程,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7296人,解决特困人口温饱918人,有效解决了这些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二是实施移民扶贫。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1万元,正在实施35户贫困农户112人的住宅改建。三是实施劳务扶贫。今年从上级争取到50万元劳务扶贫培训资金,严格按要求组织了625名贫困农民参加焊工、计算机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其就业,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

深化农村改革。一是严格执行惠农政策。全面停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了“两工”,严格兑现了种粮农民的直补资金528万元、综合直补47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386万元。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县政府要求“一事一议”筹劳人平不超过10个工,其中筹资不得超过15元,村的集体事务要由80%的农户民主讨论确定,报县审批后,由镇监督实施,实行“谁签字、谁负责”。三是严格规范涉农收费。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及时将农民权益义务卡发放到农民手中,多次组织县有关部门对农民负担及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有发现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现象。

改善发展环境。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一是加强领导。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落实惠农政策。落实了扶持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三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四是搞好服务。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县农口各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联系了1-2个龙头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各镇、县农口各部门都落实了机关事业干部抓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和农产品营销;各镇和县农口各部门开通了四川农经网,在网上收集并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县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开通了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热线,县农工委办在县电视台举办了专题节目“兴农园”,及时宣传种养信息,指导农民生产。

通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既推进了我办干部职工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增强了我办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也促进了我办干部职工在实际生产、工作学习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办以及全县的农业农村工作,为更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增添了后劲。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总结1

南学街社区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市、区科协有关精神和满足辖区广大老年朋友的需求,提高辖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群众生活,把科普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南学街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创建科普示范社区”领导小组。在科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开展社区科普宣传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区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目标,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和实施科普工作,积极发挥社区科普队伍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共同开展科普工作及其活动,初步形成了社区特色的科普宣传教育模式,为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做了很大的努力。现将总结如下: 一:社区概况

南学街社区成立于2002年4月18日,位于西大街办事处中东部,辖区面积0.15平方公里,居民800余户,2300余人。

南学街社区位于南学街35号,在夕阳楼规划区域,具有浓厚的商都文化气息,是典型的老城区,辖区平房多、老年人多。辖区内有警务室、小学1所、幼儿园3个、绘画班、医疗诊所、中药房、社区服务中心、多处便民服务网点。社区党支部本着“组织联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南学街小学的资源优势,积极吸收有关人员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成立了6支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建设。形成了“社区牵头,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科普领导,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议事日程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思想内涵,让社区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社区科普的发展要有新举措等纳入日常管理。科普工作说到底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就要联系社区科普工作实际和居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社区今年整个工作思路上,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社区计划召开“社区科普”发展座谈会、科普专题工作研讨会,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党委书记作为科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路不变。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对科普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为确保社区科普工作有序开展,及时了解新科普信息,社区还请学有专长的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及科普辅导员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并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从而保证了科普工作天天有人抓、天天有人做,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创建目的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工作新途径,促进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区辖区内开展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促使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通过创建“省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工作,促进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切实加强科普工作基层组织建设

科普工作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建立一个以党总支、社区科协为主要社会力量、各职能部门积极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组织体系,对于推进和深化科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把健全和完善科普工作的工作网络作为首要的任务,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主导,社区科协为主要社会力量,各部门积极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

1、成立科普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创建社区科普工作能顺利、有序的开展,经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成立创建“科普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工作为契机,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社区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2、层层建立科协组织。社区建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各居民小组工作者等为成员的社区科普协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社区科普工作。

3、建立了丰富的群众科普组织。社区立足于群众,成立了社区文艺队、计生协会和科普宣传队、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性科普队伍,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活动,形成了全社区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抓阵地,建立完善科普工作基础

1、科普工作阵地。社区居委会利用各种场地开展科普知识、计生、消防安全、艺术插花等知识讲座,共参加人数900余人。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科普工作离不开大力的宣传,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小标语、宣传展板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在辖区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科普知识,定期对宣传栏进行内容更新,大力宣传科普文化知识,使科普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组织青少年开展环保教育。每逢寒暑假,社区都要组织部分中学生、小学生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以学生来带动每个家庭自觉行动起来,主动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积极参加创建环保示范小区活动,做到了“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个个参与环境保护”,为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清理垃圾废物,为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家园卫生意识,使他们懂得小区内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袋装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4、在“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中,南学街社区配合办事处科技办公室,举办了科普讲座和科普宣传活动,使受益群体增加到了1000多人,也使科普教育收到实际效果。

5、在今年的“科普日”宣传活动中,南学街社区配合西大街办事处举办了“管城回族区2011年科普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同时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全社区上下进一步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再一次掀起了居民群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意识,促进了科学、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6、通过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得到了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得到了证实,科学能促进经济发展在本社区也得到了验证。

六、抓保障,构建科普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为保证社区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列为社区建设的重点,科普工作能有序的开展,得益于市、区和办事处领导的支持,大量的科普活动经费,为社区科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南学街社区在科普宣传工作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赢得了社区居民群众的好评和有关领导的认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其他先进社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宣传科普知识,完善基地建设,望各级科协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三篇: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城东社区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陕西省黄龙县石堡镇城东社区位于县城中心街以东,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2320户6530人,下辖4个居民小组,驻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98个。

近年来,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指导,以活跃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充分挖掘社区各项资源,大力发展科普事业,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大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省级“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市级“防范邪教先进单位”等荣誉,“五五”普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反假人民币等经验在全市推广。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党支部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1、为更好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活跃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社

区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藏书4000多册的图书室,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图书借阅、居民读书等文体活动,现文化活动室年借阅图书近600人次,每年举办各种大型文化、体育活动5次以上。在这里,居民用文化知识丰富视野,用高雅的活动陶冶情操,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

2、社区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建成了计生、环保、科技等6个宣传栏共计230余米,定期出版科普知识板报、墙报,内容紧贴生活实际,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科学小常识、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环境保护、医疗保健、反邪教、反假币知识等,积极向居民宣传、介绍科技发展动态及各类科普小知识,宣传内容做到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这为居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提供了方便,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的新氛围。

3、社区为残疾人建起了康复活动室,配臵了20余种康复器材,如扭腰机、跨步机、蹬力器等,免费向残疾人及社会开放,同时还添臵了3万多元的秧歌服、文艺器材和文体器械,它现已成为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为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贴近生活实际,积极服务群众

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中,社区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长期活跃着一支12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并制定了详细的服务章程和工作规划,科普志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受益人数5100余人,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如:2011年5月份举办了主题鲜明的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知识有奖问答,吸引了众多居民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城东社区居民的文明形象。8月份,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向广大居民宣传科普知识、法律知识、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在2012年3月份开展的“践行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宣传月活动中,志愿者服务队在主要路口向居民发放倡议书,进行公德巡查,对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为了弘扬先进文化,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使居民有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环境,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先后组建了广场健身队、舞美队、秧歌队、花扇队、蓝球队、自乐班等6支文体活动队伍,有专人负责。坚持小型活动天天有,中型活动周周有,大型活动月月有,极大地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居民群众的文化科普理念不断增强、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既凝聚了人心,又增强了合力,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挖掘潜力,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做好社区科学宣传工作,使我们社区的科普工作更上一层楼,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三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第四篇:科普示范镇事迹材料

科普示范镇事迹材料

张洪镇人民政府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城以西12公里的中部塬区,镇区与银武高速旬邑出口处相接,306省道穿境而过,总面积3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6858口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镇域内设有科普活动基地1处,科普画廊17个,专职科普干部及科普辅导员26人,科普志愿者450余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科协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将科普工作视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与精神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抓宣传,创特色,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不断加大科普工作投入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把科普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镇域经济建设的有力抓手,制定“三有”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落实有抓手,坚持把科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镇党委年初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平时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二是工作有网络,镇上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职能站、所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各村、企业也成立相应机构,设立科普专职干部及科普辅导员,负责具体各类科普活动。各村都组建有科普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达450余名,使全镇科普工作形成职责明晰的两级工作网络。三是经费有保障,政府每年筹资2万元,作为科普经费,为各村订阅科技报、科普挂图、科学生活等科普读物,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科普宣传的投入。

二、夯实基础,完善平台,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镇党委、政府大力营造“处处学科学、人人用科学”学习宣传氛围,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完善科普阵地建设。

12010年设立了科普活动室,室内配备了图书、报刊等科普资料和电教设备,不定期组织科普志愿者,根据农时和生产、生活需要,向群众开展新村建设、果园管理、生猪养殖、大棚发展、技术指导、信息交流等培训活动,据统计近年来全镇开展各类培训交流会163场次,各村共设立12个科普阅览室,收藏3000余册科技图书、报刊、杂志,供群众借阅学习,设置了17个科普画廊,配有专人管理,内容每月更换一次,涵盖科技常识、科普法规、科技热点专栏,成为全镇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深受群众欢迎。二是推广网络信息平台。我镇建立了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新闻动态、信息公开、特色产业等专栏,及时发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科普活动信息相关情况,给群众网上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县委组织部在各村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各村组织群众每月集中开展一次科普知识讲座。目前全镇家庭上网率、观看远程教育率达60%,镇村网络互动、共享相关科普资源的学习新局面已初步形成。三是创建科普专业协会。止目前,全镇建立集果品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果业协会8个,创建盛世、富民、张洪、府池等生猪养殖协会6个,参加农户达到3746户,占全镇总农户数的91%以上。各专业协会积极发挥其科技示范带动职能,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我镇科技富民,科技兴镇的步伐更加快捷。四是建设特色学校。近年来为发挥学校阵地作用,培养下一代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中学、小学成立了科普特色学校,建立了青少年科普学习网络平台,每年定期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2次以上,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科技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大了科技知识普及力度。

三、打造特色,注重实效,全面提升科普活动成效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普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努力做到有成效、有特色。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加大城镇建设力

度。

在城镇建设中,始终坚持“重规划”不动摇,坚持“四高”标准,科学谋划,技术引领,2011年聘请省规划院专家现场勘测设计城镇建设规划图,投资1130万元沿彬旬路建成3层商业门店128间,北新街新建3间两层商铺30间;投资30万元新修商贸街排水渠4000余米,补修街边路面22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新建13间两层、局部三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推进了城镇居民文明生活进程。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生态农业档次。积极推广果业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反光膜、乔接、根结,工艺苹果加工技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新成果、新品种推广,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2011年,全镇果园面积2.4万亩,挂果面积2.2万亩,苹果套袋3亿只,苹果总产量5.2万吨,实现产值2.08亿元,人均仅苹果一项增收3300元。同时,紧抓全县大棚菜发展奖补政策机遇,在张洪、屯庄、陆胡同等村发展瓜菜大棚46个,在306省道沿线建设冬暖式大棚32座,每个大棚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三是创建文明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常抓不懈。今年我镇乘借全县环境卫生整治之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农村科技应用学习年活动,印发各类科普宣传单3000余份。目前全镇已清理门前“三堆”6470处;拆除乱搭乱建863处,清除墙面野广告2000平方米,全面改善了镇村环境卫生,树立了科学生活的好习惯。

总之,近年来,我镇科普工作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工作原则,坚持“大科普”的工作理念,从推广科学知识逐步到运用科技创新,培育自身特色,全面提升群众科学素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全镇覆盖、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科技知识应用不广泛等问题,今后我镇将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为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科学素质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科普示范社区标准

附件4 河南省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试行)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以加强科普阵地、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载体,面向社区、面向基层群众,普及科学技术、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通过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创造科普工作良好的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社区组织,科普组织牵头,社会公众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社区科普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城区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力争2015 年前实现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目标,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建标准

(一)领导重视

1、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社区领导积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3、制定有科普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科普工作计划、文件、资料管理符合档案管理规范。

4、科普活动经费列入办事处财政预算,人均科普经费0.5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网络健全

1、成立有社区分管领导同志负责的科普小组,并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2、社区内每个大院,都有科普小组或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3、有一支热爱公益事业、热心科普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科普宣传员、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等), 科普志愿者不少于15人。

(三)设施完善

1、建有固定的科普画廊或科普橱窗等宣传设施10米以上。

2、有开展科普教育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及科普学校等场所。

3、科普活动场所应配备有科普声像设备(电视机、DVD机、科普知识光盘等)。

(四)成效显著

1、根据居民需要,积极发挥科协组织作用,充分利用驻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社会资源的优势,经常开展有特色的科普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

2、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全年无较大影响的封建迷信、邪教、伪科学活动的发生(此为一项否决项)。

3、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的内容每季更新1次(有更换记录)。

4、每年举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

5、每年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开展校外科技活动不少于5次。

6、社区居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下载科普示范县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普示范县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一、立项背景 (一)项目建设地点简介 (二)产业发展概况 二、立项目的与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

    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社区成立于20**年,地处XX区巴音赛河景观桥西,辖区面积32万平方米,建有居民住宅楼88栋,总人口7067人,共有党员178名,其中退休党员63名,在职党员86名,社区支......

    社区居委会申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总结

    八街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于××年月成立现有人口人户社区辖个企事业单位社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形成米至米不等的条街道网,总长达米;拥有绿地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社区居委会申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总结

    八街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4年4月成立,现有人口2539人,882户,社区辖19个企事业单位,社区占地面积0.62平方公里,形成3米至30米不等的12条街道网,总长达5248米;拥有绿地11600平方......

    社区居委会申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总结

    社区居委会申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总结 八街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4年4月成立,现有人口2539人,882户,社区辖19个企事业单位,社区占地面积0.62平方公里,形成3米至30米不等的12......

    创建市级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总结材料

    ##县城关中学创建市级科普示范学校 汇报总结材料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校在二○○三年月被批准为##......

    创建县级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总结材料

    创建县级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总结材料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校在二○○五年六月就开始了科普示范学校......

    科普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苏眼井社区创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衡阳市雁峰区天马山街道苏眼井社区 苏眼井社区地处衡阳市老城区的中心,占地27万平方米,辖区内座落企事业单位10个,共有楼房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