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普总结
长角坝镇中心小学科普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普教育文件精神,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树立起科技兴校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今年的科普月,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大胆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科普教育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创设科普文化氛围
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是学校学生进行动手能力锻炼的有效手段,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人员、班主任为成员的科普活动领导小组,各专业组配合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为了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科普活动,在活动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学生不断更新的科普意识和科技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的强烈欲望。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科教园地建设,确保科普活动顺利开展
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结合科技实践活动,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每年保证投入一定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组建了局域网、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
三、全员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第一层面 普及型科学活动
1、组织科普知识讲座
一方面,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由各教研组轮流推荐业务素质高,科普意识强的教师,介绍科技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及科技应用实例等身边的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防疫、法制等讲座。本年度,我校积极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练、预防疾病、法制等讲座,同学们通过听讲座、观摩,大大地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安全防范、远离浸害的思想意识。
2、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
学校每周有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活动指导老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平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考察、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层面 技能训练型活动
学科教育渗透科普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它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发明创造才能。
为让一些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的机会,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性。我们把科技制作活动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深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环保漫画、电脑绘制作品展、环保作品制作展。
第三层面 创新作品制作活动
由于前面两个层面活动的开展,许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为让每一个想做科学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导,并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让对科学有特殊爱好和有才华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导师。学生的小课题一旦得到导师的确认,就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时间、空间和经费的支持。学生们只要向自己的导师提出申请,就会得到导师的全程指导。导师会鼓励他们在科学课堂和生活中寻找研究的线索,了解已有的概念和认识,提出各种问题,集中探究的项目。但导师不会给学生直接的指示,而会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研究、制作和改进中去。
以上三个层次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全校掀起一股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普遍提高,也落实了普及科学的目标,提升了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第二篇:科普总结
桥西区留营街道办事处开泰街社区 创建“科普社区”、“社区科普学校”情况汇报
3288户,10350多人,管辖范围东靠西二环,南接新华路,与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相邻。辖区内有8个宿舍院,共64栋居民住宅楼。近两年来,我们开泰街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按照区、街道科协的部署,在我社区开展了以“崇尚科学、文明生活、构建和谐”为主题的创建“科普社区”、“社区科普学校”活动,通过创建向广大居民大力宣传科学和构建和谐社区的重大意义,在社区居民中培养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使社区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居民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不断增强。
为搞好这次创建活动,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双委会对此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具体要求,并成立了由支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为副组长、主管书记抓全面的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和落实情况,明确了工作重点,要求大家要按照创建的实施意见,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注重实效、真抓实干,使科普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居民科技意识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作为今年社区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要把科普创建活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内容丰富,还形式多样,必须首先要有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为此,我们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将科普创建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在双委会议上进行了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两个创建活动,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信息传递,并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成效明显。二是组织社区科普志愿者根据居民需要,讨论制定活动具体内容,明确各自的任务,开展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三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为广大居民传达会议精神,宣传科普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使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上来。四是多和上级部门沟通,及时制定活动计划,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把科普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五是抓好阵地建设,我们社区科普学校聘请了一些有专业技术的社区居民担任教员,制作了详细的教程表,每月两次为居民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同时,社区还购置了DVD、音响、投影仪、科普光盘等教学设施,充实了社区科普学校器材,购置了500余册科普书籍,为居民提供免费阅览,社区内的科普宣传栏,围绕群众日常生活每季度更换一次,社区广播室不定期播放科普知识,使社区居民通过听广播、看宣传栏,树立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意识。
在抓好阵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大力宣传科普知识,2009年我们在小区中心广场结合“迎三、八”趣味运动会、邻里之间互增邻里卡、亲情纳凉等活动,通过科普歌舞表演、科普展牌为小区居民宣传科普知识;在小区开展“消防安全常识”讲座,通过宣传让居民知道了家庭火灾隐患的预防和灭火的基本知识,火灾后的自救及如何报警;开展了环保知识进学校活动。为了加强青少年的环保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我们请专家为留营小学的500多名师生进行了环保知识讲座,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师生阐述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过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基本概念、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中小学生环保行为的养成;今年9月16日区科协在我们小区开展了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通过义诊、科普展牌宣传、文艺节目等活动,弘扬了科学精神,传播了科学思想,倡导了科学方法,普及了科学知识,在我们小区进一步形成了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科普活动开展过程中,社区科普小组成员和各单位一起,根据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紧紧围绕创建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义务讲座,听众达百余人次;东简良小学和环保部门、法庭等单位联合为孩子们进行环保知识讲座,为他们进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宣传。其他单位也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精心组织,特色各异。形式新颖的科普活动,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基层,面向群众,扩大了科普活动的覆盖面。
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科普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队伍除固定人员外,还根据居民要求不定期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来我社区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每月两次的课堂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语言精练、通俗易懂。都是大家愿意听,日常生活用的着的东西。有饮食营养、书法讲座、小家电的使用和维修、文明习惯的培养、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科普学校的开办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让居民学到了知识,起到了普及科学的目的。通过近两年我们不断地组织活动开展科普宣传,累计受教育群众达到万余人,社区内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蔚然成风。
通过开展创建“科普社区”、“社区科普学校”活动,我们深深感到,社区活动组织的好,开展的丰富,居民的参与程度就越高,居民多参与,多学习科普知识,思想意识就能不断的提高,就能更好的把科学知识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创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中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科普创建工作中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还需要多向兄弟单位学习,请领导同志们多提出宝贵意见。
桥西区留营街道开泰社区居委会
2010年9月21日
第三篇:科普总结
2011年上半年社区科普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社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普法》和《兰州市科普条例》为依据,以创建科普社区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社区科普志愿者的作用,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在区科委、科协领导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的关心下,我社区科普工作者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把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社区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班子成员具有较强的科教兴区意识,在社区中抽选出一些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教事业的社区成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构建了社区科普工作队伍、科学教育基地、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自上而下的社区科普网络,有效地保证了社区科普宣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强化科教意识,经费投入及时,加强阵地建设。
为强化社区居民的科教意识,确保社区科普活动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社区利用各种渠道,通过自筹经费和上级扶持,来完善社区科普宣传设施建设。一是对社区内大小宣传栏、宣传牌做好更新和维护,定期更新、丰富科普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栏、计生宣传栏的宣传内容。宣传栏、宣传牌将生活中的科学常识栩栩如生、图文并茂地展现在社区居民面前,深受居民好评;二是购置各类书刊、杂志等300余册科教必需用品,充实社区阅览室、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并专人负责全天候向社区居民开放,使社区居民经常自我“充电”,丰富科学知识,及时获得新的社科信息,为普及居民科普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在社区内增设各类室外健身器材便民晨练健身场所,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科学健身的有益活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
三、找准契机,经常性地开展“科教进社区”科普宣传活动。
社区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为契机,以《科普法》为准绳,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精心策划和实施科普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宣传活动。
1、抓好日常性的科普教育工作。社区积极发挥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宣传志愿者的作用,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等科教基地和社会各方资源,依托社区居民活动室、健身园等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发放优生优育、预防艾滋、乙肝病防治等科普资料,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截止六月份社区结合健康教育、计生、消防、禁毒、殡葬等内容,组织科普培训、咨询、讲座、文艺演出、宣传等活动7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5000多份,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达1500多人次。
2、组织社区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特殊节日的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开展心系女性健康知识培训,捍卫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清明节等民间节日,进行“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殡改宣传,杜绝封建迷信及腐朽思想;利用“国际禁毒日”,举办“爱惜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增强社区居民识毒、反毒、拒毒意识;利用春节、元霄节等重大节日举办晚会、灯谜等活动;并利用各种契机组织居民参加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在社区的大舞台上通过这些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思想,讲求科学精髓,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既使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又注意不流于形式讲求实效,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增强了社区居民投身社区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
以创建学习型、健康型、科学型社区作为载体,实现好社区全体成员五方面素质教育,重点突出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在科普居委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巩固科普街道创建标准并以此为准绳,不断完善科普教育成果。
民乐路社区
2011年6月22日
第四篇:2005年科普总结
2005年海宁市人民医院科普宣传工作总结
2005年,医院科普宣传工作在医院科普宣传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任务,受到院领导和社会群众的关注和肯定,回顾2005年,现作总结如下: 一.管理透明、工作扎实,组织更加有序
1.成立科普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规范医院科普宣传工作,加强上级领导对科普宣传工作的广泛重视,5月12日,医院成立了科普领导小组,沈鹏为组长,赵汝雄和胡爱菊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赵汝雄兼任办公室主任,积极组织指导各项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
2.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自我建设:
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科普宣传工作者认真学习,做好自身业务素质的纵向和横向扩展,增加科普宣传教育的能力和素质。采用培训班和知识讲座、技能比赛的形式展开活动:
3月15日,“抗生素分级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班举办,特邀浙医一院博士生导师俞云松教授主讲。我院70多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提高和强化医务人员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保卫科分别在四月和十二月为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讲座。4月14日,特邀省政安防火教育中心主任来院培训,内容为公共场所防火和家庭防火的有关常识,还现场进行了灭火器的实践操作演示。12月29日,特邀嘉兴政安大队教官来院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学习了解和掌握消防知识,尤其是对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应如何紧急疏散人群及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等内容。
5月至6月,护理部的急诊操作比赛,科教科、医务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将联合进行病历书写比赛、院感知识考试、三基考试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比赛考试的方式督促全院医护人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以达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6月,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的感染,院感科和防保科联合在全院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内容为如何做好职业防护,防止职业暴露。通过培训,促使全院医护人员充分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7月12日组织全院低年资医师和实习进修医师观看“全身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电视教育片。共有五十余人参加学习,次周组织人员对“体格检查”培训进行了考核。
9月11日,我院医务科、院感科、科教科联合举办换药操作比赛,各科选送2名选手共计28名医生参加了比赛,旨在进一步提高医生的操作技能。
3.规范管理,鼓励科研: 我院制订出台了医院《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鼓励职工投身科研,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科技兴院”的局面,推动该院医疗质量全面提高。
办法规定,医院划拨总收入的1%作为科技发展专项经费,财务设立科研科目,专款专用。经费使用范围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该规定从制度上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对重点专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对医务人员学术论文和著作管理进行了规定,对撰写论文质量、投稿程序、奖励办法作了明确说明。
二.学术交流内容丰富、水平不断提高
学术交流是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交流,学习他人经验,提高自我认识,明确学习方向,拓宽工作思路。
1月30日,海宁市科技局在我院主持召开科研项目评审会,对2004年列入科技计划项目的《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强化控制危重病人高血糖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留置时间的探讨》、《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及2003年结转项目《地高辛药物浓度监测》和《重症创伤患者代谢变化和早期营养支持研究》(嘉兴市科技局委托项目)七个项目进行鉴定评审。由浙
一、浙
二、邵逸夫医院、嘉兴一院、嘉兴二院等医院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分组分别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查新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并针对问题进行现场答辨。
5月1日,在海宁市总工会举办的庆“五一”表彰会上,由我院手术室护士长董小红领衔的科研小组所完成的《加压输血时不同压力对红细胞稳定性影响的探讨》课题喜获科技创新一等奖。评审专家对该课题予以较高评价,认为该项目立项新颖、贴近临床、设计严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该项目也获得了嘉兴市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海宁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三、科普与医院健康教育活动向结合
2月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更好地宣传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防保科制作了多张宣传版面放置在门诊大厅处,使就诊患者能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手段。5月31日是第十八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卫生工作者与控烟”。我院防保科积极响应号召,在院内挂出二条横幅即:“卫生工作者——控烟的表率”、“劝阻吸烟——卫生工作者的职责”。在诊疗时,各临床医护人员对病人积极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并分发吸烟有害健康宣传资料3000份,组织我院医务工作者进入社区开展“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活动。提倡少吸烟、不敬烟、不吸烟,反对集体吸烟。四.社会服务稳中有进
社会服务工作主要通过义诊、咨询、宣讲、医疗下乡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卫生服务,健康知识进万家:
医疗服务进社区宣传教育,向老百姓送上健康和关爱,真正实现了科普宣传工作的目的.3月3日是我国第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 幸福生活”。医院耳鼻喉科崔润天、张闻通两位医师参加了“关爱老年人,防聋进摄取”大型爱耳活动,在海洲街道为社区老年居民进行爱耳护耳咨询。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海宁市总工会女职委、市献血办与我院合作,在华联广场举办以“关爱生命 奉献爱心 ”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
3月8日上午。我院女职委组织8位资深女主任医师在华联广场设医疗咨询台,上街为市民解答医疗问题,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据统计,当天医院向市民分发健康资料500余份,为100多人测量了血压。
5月12日,由临床一线资深护士长、院防保科科长、护理学会领导等组成的医疗护理咨询队伍在华联广场开展“纪念5.12国际护士节,真情回报社会”的大型活动。内容涉及测血压、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介绍育儿知识、老年保健知识、咨询慢性疾病护理等内容。5月26日下午,海洲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3名志愿者参加了海洲社区开展了“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咨询、测量血压等义诊活动,并随海洲街道、社区领导对社区4户残疾人上门作了康复检查。
7月15日上午由市人民医院举办,妇保院、中医院协办的儿童健康宣讲活动在我院十楼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团的老师们给家长们讲解如何预防儿童白血病、而如何确保儿童营养的均衡摄入,防止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话题也与每个孩子息息相关,较为实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许多家长在课后上台提问,直接与博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7月16上午,我院组织的医疗小分队来到消防大队驻地,为官兵们进行免费体检。为官兵们进行了内科、外科、心电图、B超、肝功能、血常规等项目的检验。
2.医疗下乡,扩宽科普宣传新局面
医疗下乡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扩大医院影响力、宣传我院技术特色,拓宽病源渠道,建立新型互惠互利的医疗挂靠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定期医疗下乡的形式,我院将与各镇卫生院进行医疗技术协作,确立医疗技术挂钩、紧急医疗救助互动、病人转诊等项目,建立全新的医疗病源网络,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拓宽道路。
3月26日,我院巡回医疗下乡队到达丁桥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标志着我院2005医疗下乡活动全面启动。下乡地点遍及黄湾、郭店、袁花等7个镇的10个卫生院。深入农村为农民治病、发放卫生保健资料、开展卫生宣教的同时,医院还向挂钩的卫生院赠送医疗器械,并开展会诊、查房、手术示范和学术讲座,培训卫生人员,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深刻的体会: 一是创新是科普宣传工作的灵魂。
宣传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咨询、义诊、讲座,在活动中,我们也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在常规活动中搞出特色、搞出活力,使得每项工作都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工作中一个简单的改革就改变了一个活动的简单,我们由此我们体会到,创新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
二是进一步理解了科普宣传工作有活动才有生命。
作为医院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要求,精心安排好每一项活动,尽心竭力地保证每次活动的效果,回顾一年来的实践,先后组织各种例会、讲座、义诊、咨询、下乡等活动20余次,平均每月超过一次活动,保证全年活动有张有弛,频率适度。
三是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一定要足够的责任心。
组织好科普宣传活动一定要有热心、责任心。一年来,我们在组织各项活动中逐渐发现一个志同道合的团体经过集体讨论,会后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策划运作相关活动,可以说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科普宣传小组已经进入良性运行的境界,为今后科普宣传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应该说,我院科普宣传的工作2005年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所取得的一些成绩都是在领导关心支持下,在相关院科两级额度共同协作下取得的。但是,一年的工作盘点,我们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科普宣传活动不够深入扎实,工作文档资料还不够规范,组织建设力度还不够大等,所有这些,都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第五篇:科普示范县总结
威远县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总结
2005年以来,我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按照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领导小组的要求,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2007年修订)〉和测评指标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07]12号)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威委发[2005]64号)、威远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威创办联发〔2007〕01号)文件精神,以“三农”工作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抓好创建工作。现将这几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威远县农工委办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五人组成,主任和一名副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同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按照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完成各项创建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好本单位的科普工作材料,上报县创建办。
二、进一步组织开展科普学习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学习宣传活动,学习了有关文件资料、科普知识,增强了我办干部职工的科普意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紧紧围绕工作重点,以工作引领科普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素质。
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从2005年10月正式启动,按照全市“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建成2个市级示范村、29个市级重点村、86个启动村,要求每个镇至少要建设一个新村的。2006年全县20个镇全面开展新村建设示范22个,其中2个市级示范村,6个市级重点村,14个县级重点村,大冲、四方2个市示范村,建设、响锣、静宁寺、民建、高湾、高坡6个市重点村建设前阶段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07年的7个市级示范村也已经启动。
为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我县相继出台了《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整合项目的意见》、《威远县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补助办法》等配套文件,确保了资金、人员、技术和服务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2006年先后将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农村户用沼气、微水工程、通达工程等项目打捆重点投入6个市重点新村建设,2006年6个重点村已投入项目资金378万元。同时县财政今年安排了75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补助,并将市级财政及市级部门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重点村项目建设。
重点新村建设初见成效,示范效果明显。
1、骨干产业已初具规模,促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6个重点新村已发展稻田养鱼1020亩、优质蔬菜650亩,种植水果1887亩,各村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骨干产业,骨干产业产值占各村总产值的60%以上,各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骨干产业的生产和经营,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从骨干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骨干产业已成为6个重点村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6个重点村今年新建、改造村组公路32.6公里,新修便民路24.7公里,整治山平塘66口,囤水田104口、新建蓄水池43口,渠系改造15公里,6个村道路实现了以主干公路相连,通达率达100%,路面黑化、硬化率达75%以上,村组公路相通,便民路基本连 户连园,6个村全面实现了人畜安全饮水,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能得到有效保障。
3、农居建设呈现新貌,村容整洁特色突出。6个重点村按照新农村规划要求,今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口,卫生井496口,农房风貌改造445户、改厨500户、改厕495户、改圈480户,广大农户通过改厕、改厨、改圈、院坝硬化、庭院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洁,农民已逐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目前6个重点村建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站、动物防疫室、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场)、“三农”服务中心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今年在县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电视、广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的培训,农民参训率达到90%以上。同时,6个村进一步健全了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务、财务公开,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公示,凡涉及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筹资筹劳均实行“一事一议”。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6个村道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均建立了管护制度,做到了基础设施有人管、有钱养。通过新农村建设使6个村已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无集体上访现象,“文明农家”创建活动参与面达65%以上。为我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以劳务品牌培训为着力点,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我县的劳务开发既农民工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府发[2006]19号)、中共内江市委《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委发【2007】9号)精神为主线,近年来,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数量逐渐增加,外出务工人数 已超过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
2005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达14.76万人,劳务总收入6.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74元,比上年同期增135元、增14.4%。
2006年我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其中县外异地转移7.5万人,县内就地转移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1%,实现劳务收入7.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3元,比上年增129元,增长1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64.5%以上;完成劳务开发培训 13850人,发证7900 个,品牌培训2100人。
2007年预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73元,比上年增加70元;劳务培训15000人,发证6000人,品牌培训4000人。截止5月底,已经转移输出1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完成劳务培训3000人,发证600人,品牌培训任务已经选择确定了培训基地并下达培训任务,各个培训机构也正在进行专业设臵和招生宣传等具体培训工作。
(三)、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能力。
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活营销”的发展思路,计划农业产业化实现产值7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农户人均从农业产业化中获得纯收入1000元。抓好重点产业化项目基地建设。我县因地制宜确定了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蚕桑、茶叶、柠檬、麻竹、生猪、山羊八大产业化项目,其中山区重点发展茶叶、麻竹、山羊,外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蚕桑、柠檬、生猪。今年种植优质粮油26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春季养蚕6357.6张,比去年多312.5张,产茧26.6万公斤,比去年多1万公斤;利用退耕还林新栽茶叶600亩、麻竹1000亩,产鲜春茶800吨,产麻竹笋3000吨;1-5月,种植蔬菜9.8万亩,比去年多0.4万亩;出栏生猪32.04万头、山羊11.4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5%、13.2%。
搞活农产品营销。一是积极鼓励农村专合组织搞农产品营销。向义大头菜协会、铺子湾香葱协会、新店生猪协会等专合组织都积极对外寻找市场,并组织搞好农产品销售。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界牌农民刘明友年销售山羊3万多只,新店游小平年销售生猪4万多头。三是各镇、县农口各部门都开通农经网,并确定了专人负责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余个,其中产值过1000万元的20个、500万元以上的近30个,现有市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全县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98亿元,增长12.6%。
(四)、以“三农”工作为统领,加强农民致富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致富能力。
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题,以助农增收为核心,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劳务输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200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实现12.10亿元,同比增长5.70%;农业总产值实现19.83亿元,同比增长7.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24元,同比增加220元。
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按照“扩大复种,增加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要求,狠抓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墙报、宣传标语、张贴公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款发放到了种粮农户手中,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抓好套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今年,种植优质粮油27.4万亩,同比增加4.4万亩;种植蔬菜25万亩,同比增加0.9万亩,其中大棚等设施蔬菜突破9万亩,特色蔬菜七星椒、生姜、大头菜、香葱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发放蚕种2.3万张;麻竹鲜笋产量0.8万吨;干茶叶产量895吨;柠檬产量3800吨;水产品产量1.36万吨;生猪年出栏73.38万头,同比增长8.6%;山羊年出栏25.25万只,同比增长6.6%。扶持龙头企业,我县有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产值实现7.4亿元。
奋力抗旱减灾。2006年我县遭受了48年来危害最严重的旱灾,7月5日-8月18日伏旱高温超过45天,全县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65.1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2万亩,绝收面积11.2万亩,玉米减产20%左右,水稻减产40—50%(个别村社绝收面积达70%以上),红苕减产50%以上,大春粮食减产11.1万吨。天保林和退耕还林受灾10.9万亩,10万亩蔬菜、3万亩花生、2万亩麻竹、3万亩水果受灾严重,95%的田块开口干裂,80%的山平塘干涸,特大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1亿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及时协调解决抗旱中的各种矛盾。下发了威委办发[2006]75号《关于做好抗旱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威府办发[2006]88号《关于组织工作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县领导、县级部门组成的抗旱减灾工作指导组,落实了县有关部门、各镇抗旱减灾工作责任。全县安排抗旱救灾资金433.35万元用于抗旱救灾,确保了没发生争水打架斗殴和缺水生病死人现象,确保了没发生疫病疫情,确保了人畜饮水和森林防火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根据大部份山平塘已干涸的实际,我县迅速动员群众对县境内有病害和淤积严重的740口山平塘进行整治,加高、加固塘塍,清除淤泥。为切实降低灾害损失,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减灾增收 暨晚秋生产动员会、减灾增收暨畜牧工作会、减灾增收暨劳务开发工作会三个专题会议,县搞万亩示范、镇搞千亩示范、村搞百亩示范,带动全县大战晚秋生产。全县种植晚秋作物22.4万亩,其中秋菜9.7万亩、秋洋芋1.99万亩、秋红苕0.58万亩。抓住生猪价格回升的契机,积极搞好畜产品营销,迅速组织生猪。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坚持 “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原则,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解决了“闲时无人管,用时无人修”的矛盾。三是切实增加投入。动员社会力量,激活民间资金,尽多的建设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的小微水工程。2006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547.8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90处,新增有效灌面0.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52万亩,完成营造林3.41万亩,完成县镇标美路65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41公里,硬化机耕道14.8公里,建农村沼气池2640口。
着力加大扶贫开发。积极实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和劳务扶贫,加快边远死角地方和弱势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实施新村扶贫。投资543.79万元,实施了界牌镇响锣村、连界镇建强村、观英滩镇民主村、黄荆沟镇土店村4个新村扶贫工程,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7296人,解决特困人口温饱918人,有效解决了这些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二是实施移民扶贫。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1万元,正在实施35户贫困农户112人的住宅改建。三是实施劳务扶贫。今年从上级争取到50万元劳务扶贫培训资金,严格按要求组织了625名贫困农民参加焊工、计算机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其就业,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
深化农村改革。一是严格执行惠农政策。全面停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了“两工”,严格兑现了种粮农民的直补资金528万元、综合直补47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386万元。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县政府要求“一事一议”筹劳人平不超过10个工,其中筹资不得超过15元,村的集体事务要由80%的农户民主讨论确定,报县审批后,由镇监督实施,实行“谁签字、谁负责”。三是严格规范涉农收费。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及时将农民权益义务卡发放到农民手中,多次组织县有关部门对农民负担及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有发现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现象。
改善发展环境。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一是加强领导。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落实惠农政策。落实了扶持龙头企业、规模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三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四是搞好服务。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县农口各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联系了1-2个龙头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各镇、县农口各部门都落实了机关事业干部抓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和农产品营销;各镇和县农口各部门开通了四川农经网,在网上收集并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县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开通了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热线,县农工委办在县电视台举办了专题节目“兴农园”,及时宣传种养信息,指导农民生产。
通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既推进了我办干部职工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增强了我办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也促进了我办干部职工在实际生产、工作学习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办以及全县的农业农村工作,为更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增添了后劲。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