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 英语论文(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4:1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英语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问题 英语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 英语论文

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

In recent years, it is reported that China has experienced an alarming increase in unemployment rate as well as all around the world, which is resul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As we all know, unemployment is more than an economic problem.If it were not handled properly, it would result in serious social problems.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solve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I hold the opinion that the following means can be employed.Firstly, maintaining a high economic growth is very important.Economic growth produces new jobs and positions.It will bring several of chances for those people who are wondering for jobs.It is reported that if our GDP growth rate stays between 7 and 8 percent, we will have about 20 million new jobs yearly.Secondly, unemployment fund and insurance system have to be established to help the laid-off workers to support themselves.The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must be put into practice entirely, especially in our country that advocates the Family Planning.If not, the child-relied life style for the parents in our country can’t be reliable.Thirdly,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is also a good way to ease employment pressure.Meanwhile, the state should offer some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such kinds of graduating students.Actually, the state is going to Improving and implementing preferential reemployment policies.Furthermore, paying employees for training cannot be neglected, since training can keep their skills current and up-dated, thus getting employable and being competitive throughout their lives a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ociety.It’s critical that adequate time and resources are dedicated to providing proper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skills of staff members in reducing unemployment rate.To sum up,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we are full of confidence that we can decrease the jobless rate and ease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日期:2010年12月02日来源:过来人论坛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

不想出国,不想考研,很早就和一些师兄师姐们聊起有关找工作的话题,回味着他们千奇百怪的回答,泰然处之的,无可奈何的,或者是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认为:“就业压力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作为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代表也希望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你看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做起?”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

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一、当前就业形势

困难与问题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

问题

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人,可安排约1000万,缺口1400万。

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

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0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440万人);大学毕业生280万人。

2.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

(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

(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二、当前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2004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115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115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64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63%;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6190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71%。2004年第三季度,全国115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文章来源:

总量上看,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供大于求;

从产业需求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占2/3,第二产业需求占近1/3。

从用人单位性质看:企业用人占95.5%。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所占比重分别为37%、23%和15%,三者合计达75%。其余为国有、集体、联营企业分别占5%,其他类型企业占11%。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占1%,其他单位占3.5%。

从性别来看:

求人倍率男性为0.88,女性为1.03

全国部分城市人才市场2004年三季度供求状况:

职位需求比为 2.2 : 1

招聘数量前十位的专业:

市场营销,计算机,机械,管理工程,建筑,企业管理,文秘,通信工程,金融,财会。

以上10个专业占招聘总数的66

求职者数量前十位的专业:

计算机,市场营销,机械,管理工程,建筑,文秘,通信工程,财会,企业管理,金融。以上10个专业占求职总数的70%。

人才市场主要特

供求状况平稳;

用人单位要求提高:

1.需求:研究生9%,本科47%,大专及以下43%

2.求职:研究生6%,本科44%,大专及以下50%

3.职位需求比:研究生1.5:1;大专及以下2.6:1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

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针对这一点,大部分人采取了找到工作以后,在与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渐渐了解自身的表现,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许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要做好对2011年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些年中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

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达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有关调查分析,未来四年中,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也不同。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归纳为技术型、经济型、辅助型三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包括计算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经济型人才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研究、咨询、财会统计、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辅助型人才为外语、公关、法律、邮电、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等专业。

二、2008年至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08至2009年,在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大学生正遭遇最为严峻的就业压力。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而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在2008年下半年雪上加霜。

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统计显示,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同时毕业生的收入也出现明显下降。统计显示,2008届211院校,也就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非21 1本科院校为87%,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高职高专为84%,与往年持平。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据统计,“985高校”和“211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求职申请份数均为20份,一般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申请份数为17份,一般专科毕业生平均求职申请份数为12份。

三、大学生选择的职位及其所期望工资

据调查,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职业中,国有企业占到36%,政府部门24%,民营企业15%,自主创业5%,合资企业3%,其他3%。

2009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0--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四、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获得工作机会

2008应届毕业生中有82%的同学期望在招聘会现场可以获得就业机会,有7%的同学愿意寄发自荐材料到公司招机会,还有9%的同学想通过就业网站发布就业材料来获得机会,还有2%的同学想通过熟人介绍获得就业机会。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近五成的2009应届毕业生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去过任何一次社会招聘会,而通过网络求职的大学生比例高达89.6%,通过熟人推荐找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46%。

其实,每个毕业生选择获取就业机会的方式都不同,但是每种方式都有它的特点,以致于毕业生会选择通过这样一个途径来获取机会,下面我们针对于比较普遍的几种方式来谈谈它的优势:

招聘会: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双方了解更直接的特点,是毕业生了解信息成功择业的主要平台。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广泛接触社会,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各类实践活动一方面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有所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用人单位、择业范围有更深的认识。

互联网:有专门的人才网站提供比较全面的人才求职信息,也有专门的招聘广告,网上应聘方便快捷,信息反馈也较其他形式迅速。

社会关系:是个庞大的信息源,而且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比较具体,准确,求职的成功率比较高。

通过对大学生面试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各个企业所作的调查,我们总结出几个在企业面试中所看重的方面: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专业技术熟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领导、人际关系;创造力;应变、组织与计划能力等。

六、大学生就业之行业分析

中华英才网发布的五大热门行业与职位结果显示,旅游、能源、医药和一直非常热门的机械、金融行业,将成为新一年里就业最为热门的几个行业。

(一)、旅游业---借奥运风生水起 策划销售人才紧俏

紧俏职位:计调员、计调经理,旅游销售顾问、旅游销售代表、同业销售代表、旅游销售经理,旅游产品策划

(二)、能源业---有国家政策支持 亟需各类工程师

紧俏职位:技术工程师、维修工程师,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QA/QC)、工业工程师(IE)、制造工程师

(三)、医药业---新医改加剧洗牌 研发人员更受捧

紧俏职位:医药研发/化学制剂研发、药品销售/推广/业务咨询、环保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四)、机械业---科技环保成趋势 相应人才也吃香

紧俏职位:机械设计师、机械工程师、CNC工程师、机械维修工程师

(五)、金融业---股市有望回暖 业务人才仍受关注

紧俏职位:客户经理/金融产品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稽核/法律、融资项目管理、证券/外汇/期货经纪人、投资银行业务

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就业率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而高职高专方面,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就业率也都比较低。

2009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七、大学生就业分析---就业难的原因

1、缺乏工作经验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2、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应,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接受应届大学生。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在现实生活中,“独立”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无靠”:考大学靠压;报志愿靠拍;上大学靠供;找工作靠关系;选择职业靠感觉。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被调查的群体中占40%。

4、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5、频跳槽

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八、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第一、通过有关政策消除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的差异,提高体制外就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水平。同时,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第二、通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增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第四、可以考虑一些西方国家将创业培训教育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

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当前就业面临怎样的形势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关键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并引发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不管增加的是合法的管理成本,还是劳动法专家所说的“主要是违法成本”,其结果都会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由于我国的就业立法并没有雇员规模的限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个体经济组织受到立法的影响最大,导致了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管制豁免”优势的丧失,不利于创业激励。

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年初的雪灾与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内对就业是不利的,但是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必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与此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之前由于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对就业实际上是利好的。奥运会之后,与奥运相关的领域就业自然会下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

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成功就业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论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首先要比较充分的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

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才会在工作中面对各种情况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注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创新的思维被引进各行各业,成为企业最顽强的生命力。也成为高级人才的一项新的指标。可想而知,如果一个行业一直是一个陈旧的路线,那么他就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该将如何发展如何生存?

鉴于这样形势,我们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了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就业”是人生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式进入社会,承担起完全的责任和义务来,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在路遥《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用来描述“就业”非常恰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就业”是很关键的一步路,走错了,很可能意味着人生一个低潮期的来临。

“就业难”已经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与其被动埋怨它,不如主动去解决它。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入学那天起,不能够再有那种“考上大学万事无忧”的思想。应该认识到大学是自己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在大学中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为能很好地进入社会作准备。大学的文凭是一块敲门砖,很多学生把名校文凭看作是金子做的敲门砖,普通大学文凭就是木头做的敲门砖。但不管金子还是木头,任何文凭都不是万事无忧的保护伞。找到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大学生只要有能力,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能力,再好的文凭,哪怕是清华北大的金字招牌,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尊重。

文凭只是一种信念,带来不了更多的东西,这是当代中国最高学府大学生的一种无奈,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誉,一张高等学府的文凭。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应着重培养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两种:完善的人格和自学的能力。一个人进入社会后,会遭遇很多成功与失败,这时就要求学生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质和修养。成功时,不会盲目自大。失败后,也不会一味气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学的能力。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仅仅只有四年,不可能学完一辈子需要使用的知识。学生必须掌握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好了这种能力,大学生就可以自己运用手中的资源来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就业难”是一个客观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取消减和弱化这个矛盾。这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即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只要我们能够拥有这种能力,通过我们的努力,就可以最大限度化解这种矛盾

下载大学生就业问题 英语论文(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问题 英语论文(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系别:地理与生物科学系 班级:07生物科学班 姓名:马莹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

    大学生就业问题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社会问题。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许多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糊涂认识是一个主要原因。 一是认为到农村就业没有奔头,只局......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内容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

    大学生就业问题

    四川大学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 佘丽* 时间还是过得很快、想着那会儿高中的时候看着电视新闻上说着今年又有多少多少的大学生毕业,然后有只需要多少多少的岗......

    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社会就业的分析调查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组成的求职大军穿梭在各个招聘会上,这样一张庞大的队伍遇到的问题不言而喻,下......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岗位的能力有限,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自不说,那`么大学校园里的气氛又怎样呢?“你的二面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