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好作文
My best friend is Lily who has long black hair and big eyes with a pair of glasses.Her smile is so sweet that it can bright up the whole classroom.I treasure her as my best friend not only because we share the same hobbies but I appreciate her kindness very much.She is friendly and warm-hearted and enjoys giving a hand to others.Her favourite saying is “Those who bring sunshine to the lives of others can’t keep it from themselves.”
As we’ll go to different high schools, we can’t spend much of time together, but sometimes the friends we treasure most are the friends we see less often, we’ll always stay in touch.I’m glad I have Lily as my best friend.My friend is Daming who is a very nice boy with black hair,much taller and thinner than me.I think he is one of the kindest boys I have ever seen.When I arrived in China,I even couldn't catch what the teachers said,so I couldn't help giving up and returning to America.At that time,Daming helped me with my Chinese and told me that a quiter never wins and a winner never quits.Now I am getting used to living in China.The life with friends is like the sky with sunshine.I am very lucky to make friends with Daming.
第二篇:好作文
作品 50 号——《一分钟》
著名教 育 家 班 杰明曾经 接 到 一 个 青年 人 的 求 救
•电 话,并 与 那 个向往成功、渴 望 指点 的 青年 人 约 好 了 见面 的 时间 和 地 点。待 那 个 青年 如 约 而 至 时,班 杰明 的 房 门敞 开 着,眼前 的 景象 却令青年 人 感 意 外 一 一 班 杰明 的 房间 里 乱 七 八 糟、狼 藉 一
•片。没等青年 人 开 口,班 杰明 就招 呼 道 :“你 看 我这房间,太 不整 洁 了,请 你 在 门 外等 候 一 分钟,我•收 拾 一 下,你 再 进 来 吧。”一 边说 着,班 杰明 就轻轻 地 上 了 房 门。不 到 一 分钟 的 时间,班 杰明 就 又
打 开 了 房 门并 热 情 地 把 青年 人让 进 客 厅。这 时,青
•年 人 的 眼前展现 出另 一 番景象 —— 房间 内 的 一切 已 变 得 井 然 有 序,而 且 有两 杯刚刚 倒 好 的 红 酒,在 淡 淡 的香水 气 息 里 还漾 着 微 波。可 是,没等青年
人 把 满 腹 的 有关 人生 和 事 业 的 疑 难 问 题向 班 杰明
讲 出 来,班 杰明 就 非常 客 气 地 说 道 :“干 杯。你 可 以走 了。” 青年 人手 持 酒 杯 一 下 子 愣 住 了,既 尴 尬 又 非
常 遗 憾 地 说 :“可 是,我 „„ 我 还 没向 您请教 呢 „„”“ •这 些 „„ 难 道 还 不 够 吗 ?”班 杰明 一 边 微笑 着,一 边
扫 视 着 自 己 的 房间,轻 言 细 语 地 说,“你 进 来 又 有 一 分了。”“一 分钟 „„ 一 分钟 „„” 青年 人 若 有 所 思
地 说 :“我 懂 了,您让 我 明 白 了 一 分钟 的 时间 可 以 做
许 //多 事情,可 以 改变 许 多 事情 的 深 刻 道 理。”班 杰明 舒 地 笑 了。青年 人 把 杯 里 的 红 酒 一 饮 而 尽,向 班颇 关 钟 心
杰明连连 道 谢 后,开 心 地 走 了。其 实,只 要 把 握 好生•命 的 每 一 分钟,也 就 把 握 了 理想 的 人生
第三篇:好作文
童年最宝贵的是快乐
——读《放慢脚步去长大》有感
《放慢脚步去长大》这本书的作者是章红,这的确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里面的主人公是杨等等,原名杨天籁,因为同桌改了她所有作业本上的名字,把“天”改成“无”,才下决心改名为杨等等。杨等等是一个天真、快乐的小女生。她爱看动画片,却从未看完过《白雪公主》,一看到恶后母拿出那只毒苹果,她就飞
奔而逃,不敢再看;她习惯一到家就换上轮滑鞋,滑翔着来吃饭,滑翔着去写作业„„滑翔着干一切事情;她最喜欢的地方是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看《哈利·波特》,就如同坐在沙发上一样安逸„„
别看杨等等这么天真、快乐,可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愿写作文。她写作文时,简直像变了一个人,有一次,妈妈逼她写作文,她咬着笔杆磨蹭了半天,才郑重地写下了以下文字:
我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呀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个人。我有两只眼睛、耳朵,一只鼻子、嘴巴。正常人都有这些啦,但我比别人多三颗牙齿。我会拉屎、撒尿、大声嚷嚷、吐口水,还有吃饭„„
这弄得她妈妈唐妮又气又乐,哭笑不得。
杨等等还常写错别字,把“狠”写成“狼”,“肩膀”写成“翅膀”„„可杨等等似乎并不在意。
杨等等的童真给她快乐,在父母、老师、同学的陪伴下,杨等等健康地成长着。
现在,我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有同学的竞争,有老师的要求,还有回家后爸爸妈妈可能的责骂„„但这并不能夺去我们的欢笑。因为我们有杨等等那样的童真,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快乐。
我知道,童年最宝贵的是那一份童真,那一份快乐;而童年最需要的是那一份友谊,有更多的好朋友。
和谐征文
水乡小划船
正月里,爸爸妈妈带我去绍兴姑婆家拜年。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河流纵横交错。姑婆家在一个古老的小镇,家家门前都有台阶伸到河边,台阶旁的河面总是泊着或大或小的划船。
一到姑婆家,我和妹妹就嚷着要坐船。姑丈的爸爸迎了出来,我赶紧叫太公,妹妹也缠着叫太公。太公八十多岁了,身板很硬朗,头上戴着乌毡帽,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船工。太公领着我们来到河埠头,小划船上早摆好了两把小竹椅。下了十几级台阶,我小心翼翼地跨上划船,心里既兴奋又害怕,妹妹胆子大,趴着船沿探头探脑的„„等我俩坐稳了,太公就开始划桨,一下一下,船桨划过水面,发出轻柔的水声,小划船缓缓地向前驶去,船头一翘一翘的,水波向两岸荡漾开来。两岸的人家络绎不绝地往船尾退去,小划船穿过了几座斑驳的石拱桥,便来到了一个宽阔的湖面,绕湖游览。太公一边划船一边介绍湖边的景点,远处,雾气中影影绰绰排着一幢幢别墅,乌瓦粉墙,古色古香。眼前,是一座湖滨公园,几丛矮树中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乌篷船雕塑,船身通体乌黑,船头高高翘起,指向湖心„„
回来时,太公说,这小划船啊,以前是运送肥料、粮食的,那时候,你妈妈只有你们这点大„„现在,几个种粮大户就包了全村的地,种田用机器,出门有车子,这小划船只是偶尔划着玩玩„„
听着太公时断时续的话语,我脑海里浮现出未来的景象:水波粼粼的小河上,肤色不同的各国游客,划着小划船,迷上了水乡小镇。
裹馄饨
一天早上,我从外面游玩回来,看见奶奶正在裹馄饨。我连忙凑过去,只见奶奶用筷子挑了一点肉馅儿,裹在馄饨皮里,左手飞快地一捏,馄饨皮在手心里一滚,一个饱满的馄饨就做成了。不一会儿,一只只馄饨“飞”到托盘上,你挨着我,我依着你,整整齐齐排好了队。看着看着,我的手心也有点发痒了,我说:“奶奶,我也能包吗?”“行啊,去洗把手。”奶奶说。“太好啰!”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奶奶就几个简单的动作,裹出来的馄饨饱满好看,样子规则。可看看简单做起来难,我竭尽全力模仿奶奶的动作,一点不敢马虎,先挑馅儿,再裹皮子,最后使劲一捏,我的第一只馄饨作品制作完成了。摊开手掌一看,我把馄饨裹成了大肚罗汉,而且,连馄饨也好像笑破了肚皮,里面的馅儿不安分地挤了出来。我有点不好意思,只好虚心地向奶奶请教。奶奶毫无保留地说出了绝招,边说边慢慢示范:“馅儿不能太多,最后捏的时候,手心要空心,手指一捏,捏轻了,馄饨下锅会散皮,捏重了,吃起来皮硬„„”
得了奶奶的真传,我裹得更用心了,一边裹一边细细揣摩,终于,我裹出来的馄饨一只比一只好看,虽然还不能跟奶奶裹的一模一样,可一只只馄饨像模像样地端坐在托盘上,像白胖胖的娃娃,笑眯眯地相互依偎着„„
我激动地亲了亲馄饨,咧开嘴,朝奶奶会心地一笑。
大方的爷爷
爷爷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农民。平时,他在地里待的时候总比家里长,手上长满了老茧,毛毛糙糙的。爷爷今年六十挂零了,可是黑里透红的脸上依然精神饱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两条宛如焦炭般的浓眉,把两眼衬托得炯炯有神。
爷爷性格很开朗,经常看到他儿童般灿烂的笑容,特别有亲切感。有时,爷爷竟然会带我和弟弟妹妹去捉小虫子,抓龙虾,真是个有趣的老顽童。
别看爷爷是个农民,可他“大方”着呢!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看望爷爷,买了一袋老年豆奶。过了一星期,当我们再次去爷爷家时,见那袋豆奶还是原封不动放在柜子上。我责怪爷爷:“爷爷!您怎么还不吃豆奶呀?“节约一点好嘛,”爷爷说着拍拍我的背,“饭吃饱就好。”爸爸也说:“买都买了,还是吃了吧,有营养的。”又过了两星期,我们又来看望爷爷奶奶,刚进门,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柜子上,咦?豆奶不见了!肯定是爷爷吃完了,我跑过去问爷爷:“爷爷,豆奶味道怎么样?”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爷爷没有吃,上次来客人,我送掉啦。”“什么?您送人了!”我瞪圆了眼。爷爷点点头说:“是啊,爷爷身子健着呢,勿用吃格些东西。”怎么样?你说爷爷到底是小气还是大方?
我爱爷爷,我还想对爷爷说:“爷爷,您还是‘小气’点吧,有好东西,您和奶奶一起多吃点。”
小猴乖乖
从前,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猴子,名字叫乖乖。可大伙儿不叫他乖乖,却给他起了个外号——皮皮。
有一天,妈妈带乖乖去婶婶家走亲戚。路上,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乖乖,可别这么调皮,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要文气些„„”“好了,我知道了”乖乖不耐烦地说,“妈妈这么唠叨着,我耳朵都要起茧了。”
到了婶婶家,乖乖一看到桌上红红的蜜桃,就两眼放光。乖乖把妈妈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外,连婶婶都忘了叫,抢过最大的桃子,躺在大沙发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桃汁直流,旁若无人。妈妈一脸苦笑,不知如何是好。婶婶连忙解围:“真是个可爱的‘皮皮’!”
不一会儿,乖乖吃饱了,想找点乐子。他乘着妈妈和婶婶在谈话,溜进婶婶的卧房,爬上了席梦思。哇塞!这么软,这么弹,乖乖脑子里想到了淘气包,就忘乎所以,又蹦又跳,玩得天翻地覆„„“哐当”一声,台灯被打翻了。婶婶和妈妈听见这么大的响声,跑过来一看,屋子里一片狼藉,被子乱糟糟的,地板上全是碎灯泡的玻璃屑。妈妈气得不得了,一把拉过乖乖,巴掌高高举起,要不是婶婶眼疾手快,拉住了妈妈,乖乖的小红屁股肯定要高高肿起,变成两个发起的大面包。
回到家,妈妈教训了乖乖一顿后,立马花大力气设计了一份《乖乖教养方案》。内容大致上是“两个十”,第一“十不准”:一不准跑,二不准跳,三不准爬树„„第二“十必须”:一必须安静走路,二必须安静吃饭,三必须安静读书„„乘着暑假,《乖乖教养方案》立马实施,为期一个月。为了有良好的效果,妈妈专门准备了一间教养间,乖乖每天练习,不得偷懒,就是上厕所,也得请假。妈妈还买来《小猴子教养大全》、《小猴子书法速成》、《小猴子百科全书》等书籍,督促乖乖学习。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妈妈的教养方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乖乖简直太文静了,太有礼貌了。一天只说三句话,早上起床:“妈妈好!”,碰到小动物:“您好!”,晚上睡觉:“妈妈晚安!”一天到晚,乖乖就爱呆在房间里,就算妈妈轰他也不愿出去。
新学期又开始了,上课时,乖乖可安静了,没有举手发言,眼睛迷迷蒙蒙的老出神,“发言能手”变成了“闷葫芦”;下课了,乖乖不去玩,也不和同学说话,傻坐在位子上,像是在看书,同学们叫他也没反应,“机灵鬼”变成了“木头人”;跑步时,“飞毛腿”乖乖呀,竟远远落在大家后面,还直喘粗气,被同学们戏称为“小蜗牛”。
班主任熊老师看在眼里,心里那个急呀,我们的乖乖到底怎么啦?熊老师找到了乖乖妈妈,想要解开这个迷。乖乖妈妈向熊老师介绍了她的《教养方案》,得意洋洋地讲了半天,最后故作神秘地问熊老师:“我家乖乖在学校怎么样?”熊老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也卖了个关子说:“当然让您‘称心如意’啦!”接着熊老师一一介绍了乖乖在学校的反常表现,最后说:“您家乖乖呀,已经被您整成啥样了!我看就是个只会讲礼貌用语的机器人。”
乖乖妈妈大吃一惊,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呆呆的立在那儿,心里那个后悔呀,肠子都悔青了!
第四篇:好作文
佳文共欣赏高三(2)(5)个性化材料
底气1
“酒不香,巷子浅也怕。”
眼下中国人正处于一个没底子的尴尬阶段。诺贝尔奖不去想了,自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竟又落空了一年。民国动荡时期,尚还有特立独行,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辜鸿铭,尚还有皈依自信超然尘外的佛教大家弘一法师,尚还有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何以到了大师“踏破铁鞋无觅处”境地?
国人底气的缺失,推究成因,一方面是由于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不良风气作用的结果,但更多还是人们自身对个体生命价值判断存在误区,对艺术事业缺乏热忱,对国家大计少有责任感造成的。举文学界为例,郭敬明又赫然出现在富豪榜NO.1,竟压倒一大批文坛大腕与实力作家,这种论价原则让国家何来底气?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在《我为何而写的》中提到写作动机:“是出于对美由衷的热情,对历史的责任和政治上的努力。”他是有底气的,而现代的许多作品不过是花哨的形容词,不切实际的句子,华而不实的段落,又何来底气?
找回底气,就要找回吃苦耐劳的精神,找回对文艺科学的热忱,找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感。七七事变,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在艰苦卓绝条件下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弦歌不辍,以刚毅自强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找回了华夏教育界的底气。文革甫歇,百废待兴,留法大师吴冠中先生秉着对画无比的热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官方教条“内容决定形式”,找回了艺术界的底气。改革开放,科学腾飞,怀着对国家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极大责任感,生化学家邹承鲁向着科学界刮起的浮躁之风频频发炮,找回了科学界的底气„„吃苦耐劳使我们具有了学术与人格的资本积累,对艺术科学事业的热爱使我具有了艺术与人格的资本积累,对艺术科学事业的热爱使我具有了跳出来说真话的勇气,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使我们义无反顾,所向披靡。先驱们已经为我们这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泱泱大国找回底气作出了典范。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即将走上社会承担历史承认的我们,应奋发图强,钻研学术,忠诚于国,带着十足的底气向世界宣告:
酒香,还怕巷子深吗?
底气2
近来中国人可有底气了,因为有了林书豪。
当这位黑眼睛黄皮肤的新星在NBA升起的时候,与之一同升起的,还有中国人亢奋的情绪。一时间各类报纸、各大网站纷纷报道,就连偶尔上次线,一旁的QQ消息也在播报:哈佛高材生、篮球新秀„„林书豪一下子成了全体中国人的优质偶像。因为林书豪让中国长了底气,现在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说:看吧,我们中国人牛吧?
可惜好景不长,马上就有人查明,其实林书豪只有祖辈和台湾有点关系,和中国大陆关系不大,实在不能从严格意义上称其为中国人。我听到耳边的呼声淡了,就像一下子被人拔了气门芯。
奥巴马笑了:“林书豪和IPHONE一样,都是美国创造,中国制造,而且都是在中国的销路最好!”语言再精辟,也难掩其对中国的嘲笑,笑的是中国无人,并且没有国际品牌。
这下子中国不乐意了,端出了自家的茅台,不是说茅台进了全球十大奢侈品牌了么?一时间大家放佛又有了底气,给自己暗爽了一把。
可是先等等,为什么无论是排名在茅台前的爱马仕,还是在其后的奔驰、香奈儿,其国际声誉都有口皆碑,反观茅台,出了中国大陆,却没了踪迹。原来只有中国人自己在喝茅台,自己给自己长底气啊!
可是大家还在捧着茅台硬充门面,我只想去一则言论:你当众炫耀什么,说明你恰恰缺少什么。这样看来,中国人如此炫耀,以至于癫狂,十有八九是缺少底气。可是我们的底气去了哪里?
最近听闻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又公布了,郭敬明赫然夺冠,接下来一连串大多是时兴的网络当红作家,不过就凭本人高中水平,之觉得那些不叫“作家”,叫“写手”,偶尔可以称“抄手”。然后我们目睹了文坛 1
向商界的演变,文字和思想被包装后开始批量生产。
细想如果连文坛这个本应风骨铮铮的地方也变成一片废墟,那我们国民的“没底气”也就有了根源。作家富了,精神穷了,在思想家的头衔被矮化的今天,人们笑贫不笑娼,只觉得有钱是有底气,没钱是没底气,可是有了钱之后,才发现原来底气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进来又听闻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榜眼——南派三叔的作品被美国好莱坞买去了拍摄版权,我叹了口气,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又觉得长了底气。
底气3
韩寒曾放言:“拥有1000万的人比拥有100万的人在镜头前更从容,因为他更有底气。”
初听一惊,再细想,也不无道理。
公交车上手持iphone的人永远比拿着山寨机的人吼得更响,有干爹撑腰的丑角永远比凤姐之流在网络上闹得更欢,两会上地产大亨永远比平民百姓走得更有气场,不时露出缠着万贯的奢华腰带„„
以此观之,人大约是以金钱为底气的,没钱的畏首畏脚,有钱的自然昂首挺胸。由此推之,国家也是如此。
美国,财大气粗,动一动小指,就能把卡扎菲碾作尘土。中国呢,当然要发愤图强。于是,高楼拔起来了,高铁飞起来了,大桥架起来了,8开头的GDP蹭蹭地涨起来了!喜曰: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愚以为,这只是镜花水月般的虚影,你可见到平静的湖面下蠢蠢欲动的汹涌暗潮?小悦悦事件,捞尸索钱门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思想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
因而,我以为,思想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底气。
当张兆和或杨绛与一位乡村老妇站在一起,你自可领会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便是秦仪与她们站在一起,天生丽质也抵不过思想由内而外散发形成的独特气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存”,思想使人从一颗单纯的苇草转变于傲然立于天地间的一种伟大生命,任物换星移,形体陨灭,思想代代传承,已与日月同辉,成为人留在世上不可磨灭的证据。后人倚着前人留下的思想,才更有底气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探寻光明。
你也莫说美国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美国白宫每年都会公布总统假期书单,单由此就可以窥见一个有思想的国家才能更有底气屹立在复杂的国际竞技场。
中国当然也在积极重塑思想,但只是一直拉着孔子到处讲学、开学院。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笑话:同样拍穿越剧,美国一直穿向未来,中国一直穿回过去,因为前者没有过去,而后者没有未来。
这则笑话足以发人深思,一个只盯着过去的人怎能大步流星地往前跑呢?
除了放眼未来,不忘过去,国家也要重视公民思想培养。这就需要出版界、韩寒、郭敬明等首先以思想为底气了。
当我们不再要依靠金钱以直面社会,单凭满腹诗书和一个充实的头脑就能笑傲江湖时,我们的国家也将更有底气立于强者之林!
那么,让我们一介书生比千万富翁在镜头前更从容吧!
留一点空间1
现在的记者真实无孔不入,不管是东边谁家丢了条狗,还是某位明星传出些许风流韵事。我不禁大声疾呼:“记者们,请给我们的生活留一点空间!”
“偷拍门”事件,源起香港某报社记者偷拍艺人黄宗泽及其女儿胡杏儿,照片的暴露程度不亚于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于是,两位艺人协同众艺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维权运动。人们不禁哑然失笑:现在的记者们的道德良心何在?
这些所谓记者,又俗称“狗仔”,专以揭露名人隐私为职,然而又是什么使得本应吃着良心饭的记者如此不堪?
不用多言,利益所趋定是原因之一。为了报纸的发行量,网页的点击率,记者们挖空心思去寻找一切爆炸新闻,用“最吸引人”的刊题大幅排版。而即使这样赚得盆满钵满,又如何让人看得起?当你在自己的小黑屋里偷笑着洗着刚刚“获取”的照片,你何曾想到那些战地记者,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之中穿梭,只为了让人们真切了解事实真相,你如何对得起“记者”二字?
除了利益因素,当今社会民众的窥私欲也是重要导向。以至于让那些记者绞尽脑汁去虚构,捏造“头版头条”。也许只因你一疏忽而做出的动作,被记者拍到就引来众人的耻笑,并将它见于三流小报的刊图,心中又是何滋味?
请留一点空间吧!我们只是希望平常的生活,我们不要一切都曝光于世人眼下。我们不是你们获得利益的诱饵,不是你们的摇钱树,请把你们的摄像机对准民间的疾苦,去完善一颗记者应有的善心,对准社会的黑暗,去明晰一束记者应有的志士光明。
请留一点空间吧!珍贵的底卷应留给真正需要的人。因为你们是社会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勇士,在前方为人们探寻着前行之路,你们真正的历史价值就是揭露事实真相——本着你们图存的良心。
“我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也许,这就是记者真正所饱含的意义。
留一点空间,于是透过你们的视野,我们真正看清了这个世界。
留一点空间2
天地浩渺,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此刻,雪的白侵吞了一切亮丽的色彩——青松的苍翠欲滴,杜鹃的满山遍红,天边云彩的五彩缤纷。有一位老者,戴着斗笠,独坐江边,在结冰的江面上凿开一洞,静静垂钓。在这幅“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的山水写意画中,只那么寥寥几笔,便勾画出山的棱角,老者的身姿。大片大片的留白仿佛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观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山水画需要留一点空间,作为文明的载体——城市,又何尝不需要留下一点空间给传统的建筑文化呢? 划过西塘,才能领略东方明珠独特的内在魅力;走过古城墙,才能感受北京的厚重与悠久;登上钟鼓楼,才能体会一个城市的真实气息。
这些古建筑,并不仅仅供慕名而至的游客观赏、驻足、拍照留念之用,它们是历史的记号,尽管它们已经饱经沧桑,但其历史价值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的。在这样一个飞速奔跑的时代,古建筑的存在更让当今的人们有了一个寄托心灵的场所,在那里感受喧嚣中的一丝平静,瞻仰先人的品行,如沐春风般,收获心灵的启迪。
然而,城市是个挑剔的画家,他不愿留下一点空间给这些古老的建筑,觉得它们破破烂烂,有损他“文明”的形象。于是,鲜红的拆字被重重印在诸多建筑物的城墙上,等待着它们的是挖土机的轰鸣声,是铁锤的沉重打击,是人们漠视的眼光,是最终消亡、化作尘土的命运„„
有人感叹:繁华,终究成了割断城市与文化的利刃。其实,谁又能否认城市与文化共存的事实?山东青岛便为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不让城市成为千篇一律的格式,不让灰色的水泥扩张,为古建筑留下一点可栖息生存的空间。宁可做独特的玉石,也不要做满天繁星中的一颗。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文化仍能得以保存,古建筑在他们空间倾吐着历史的芬芳,滋养着每一个前来瞻仰的游客。
舒乙先生说:“如果没有了古城墙,没有了四合院与胡同,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北京三千年的建城史与一千多年的建都史?”
为古建筑留下一点空间,更需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留下一点空间。倘若失却了这些文化的记号,城市就如生生被拔了根一样,除了一具水泥堆砌起来的空壳,还剩下什么?
留一点空间3
我们是生长在真菌苔藓缝隙中的微生物。
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见缝插针般地涉入我们的生活。一群微生物们自得其乐地看着微电影刷着微博客,津津有味,自得其乐。
渐渐地,我们自以为庞大的躯体不断微缩,成为人们嗤之以鼻的单细胞生物。然而微生物们不以为意,继续缩小自己,尤其是已浑浊迟缓的头脑和只会跳动的心脏。微缩的躯体已容不下任何空间给我们思考。
我们忙,我们总有很多貌似伟大而繁杂的浩大工程要做,我们累,我们貌似披坚执锐的昭示驰骋在物欲场。我们只能花一点时间看微电影微小说,而无时间欣赏大片艺术,我们只能拿着手机织“围脖”,而无时间拿起笔记下自己的生命感悟。我们忙,忙到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奉献给了物欲。
诡异的是,我们对速食文化的喜爱远胜过传统文化,微生物们一天若不摸出手机刷个四五遍微博,便会觉得手心痒痒。我们自以为微博是草根的发声平台,却忘记i自己的关注对象尽是“意见领袖”和“公知”。我们总以为140字的感言是金玉良言,甚至敝帚自珍。
我们的躯体都微缩成微生物了,哪来空间给善于思考的心灵跳跃。甚至,我们的心灵之变异得剩下一种技能——跳跃。我没有自我的思考,宁愿从“公知”的微博中挖掘只言片语以此抒发情感,过几月便换个关注者进而又换了一种态度。每每网络上曝光某些干爹,某些不公便又义愤填膺地加入到愤青的组织中展开骂战。“微病”又似一种见即传染的超级传染病蔓延至整个民族。我们的思想便是这场大病的牺牲品。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是傲然立于世的高等动物,有装满热血的心房,在心室的某个角落有思想在迸发。留一点空间给思想,不要让速食文化的通俗便捷充斥心房。不要随着微声音而人云亦云。思想所停留的地方很小,却能庞大一个人的躯壳。
渡
远古时期的大河流域流传着这样的风俗:先民们把死去的亲人的遗体装入小船形棺木,埋入土地,希望亲人们乘着小船,渡过死亡的黑暗之河,到达太阳升起的彼岸,而后重生。
在这原始而虔诚的信仰面前,我感慨万端。船与水,自古在人们意识中便与生命紧密相连,而岸更是美好到达的隐喻。于是,我们渴求一条船,无论大小,借以渡过无以避免的生命之河。
我们把这条船叫做信仰。
一位作家在回忆童年时写道,幼时住在上海弄堂里,对面是一家夜间授课的义学,来的都是目不识丁的车夫、挑夫。每到夜晚,他们便扮作诚心诚意的小学生,拉长腔调念着:“晋太原中,武陵人„„”。读到这里,我不禁动容:拉了一天车,扛了一天货,他们一定很累了,但他们勉力来学,来读《桃花源记》。世外桃源对一位知识分子或许是精神的乌托邦,可对于他们呢?桃花源能给他们什么好处?
这有什么用?我在心里说。轻舟一卷,到不了彼岸;微弱的信仰,又如何渡过苦难之河?
同样“不自量力”的,是那些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朝圣者。一叩三拜,餐山饮露,经历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面对的是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的未来。多少人死去了,死在了朝圣途中,于是最终到达圣地的,只剩下他们被同行敲下的牙齿。每一个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抵都预料过这样中途死去的结局,可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仅靠心中的些微信仰,便敢于面对没有未来的未来,渡过注定无法渡过的人生之河?
这有什么用?我总在心中疑惑,直到一次独到一句“原来这一切,不为彼岸只为海。”只一眼,便不禁五内俱动。于是终于明白,生命是渡河的过程,而不是抵岸的结果。
一个读《桃花源》的车夫,可能穷其一生,也不能体味其中的深意,晋升为知识分子,只是在一个歇工后的下午,记起困厄中大声吟诵,对文学质朴的信仰。一个踏上朝圣之路的朝圣者,可能穷其一生,也无法抵达圣地,只能生命行将熄灭时,忆起披星戴月的种种艰辛,怀抱虔诚静静离世。没有人敢有一句非议,没有人忍心加一句指责,因为终于明白,生命是用信仰支撑的渡河,又何必强求到达?
彼时是渡河,此时亦是渡河。如佛所言,我们同是大化岸边一道渡河的人,渡过苦难,渡过生命。我庆幸始终是舟上人,即使只是这汪洋中轻舟一卷。因为我知道,这一切,不为彼岸,只为海。
第五篇:好作文
人生是一张留待你描绘的白纸,生命的过程是在白纸上创造奇迹!当一切梦想等待你去实现时,你是否准备好?生命的遗憾不在于找不到水源,而是寻找水源时一路的艰辛,甜蜜。要知道一切梦想的实现不会来的那么轻而一举的,未来的路暂时更像是行走在沙漠中,必须穿越沙漠找到绿洲。即使困难重重,真正的勇者依然选择翻越沙漠,这是对生命的挑战,找到了绿洲也就是找到了希望。三岁——文学启蒙 从我“哇哇”落地。妈妈就教我伊咿呀呀的学说话。当我渐渐学会说话之后。妈妈又开始教我背好多简单的古诗、儿歌、认很多的字,为我打开通向文学的窗户。当我吃饭时,妈妈总是先让我背一遍《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看见清清河水时,“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她给我奠定了文学基础。
六岁——文艺之路 六岁那年,在强烈的好奇心与妈妈的引导之下,我开始学习钢琴,踏上了学琴之路。起初,我亲爱的爸爸给我从温州带了一架昂贵的电子琴,妈妈也开始教我识谱,练习指法。虽然那时幼小的我很不懂事,常常不好好学,但妈妈还是很耐心教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引起我对琴的兴趣。她把那乏味的音符做成一个个可爱的小蝌蚪。是这些可爱的小蝌蚪着实让我迷糊了一会,却让我渐渐减少了对学琴烦躁,增加了学琴的兴趣。就这样边玩边学,很快,两年就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妈妈给了我个重大的惊喜,她用她辛辛苦苦挣的一万多元钱给我换来了一个庞然大物——钢琴。从此,我便挖空心思,一心扑在学琴之上。经历了那么多的辛酸苦辣,那么多的风风雨雨,终于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了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在一次全市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虽然说这算不上什么大奖,却给了我很大的动力……钢琴不但陶冶了我的情操,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十岁——成长的烦恼 负担一天天加重,才懂得了生活,同学一个比一个认真,才懂得了竞争,于是我苦读诗书,为的是考试后的辉煌,那时的我已懂得了读书,知道了理想。成长背后必定有烦恼,我尝到过考试失败的滋味,也尝过了作业没完成好而被老师批评的滋味。我曾对学校的任何的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比如为什么只要一打铃声我们就都要上课或者下课;为什么都是老师给我们上课而我们却不可以给老师上课?为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总是在我的脑海中转来转去,久久挥之不去。当我鼓足了勇气去问老师的时候,却糟到了不少的冷嘲热讽;当我憋足了气问最信任的妈妈的时候,却又被妈妈那一句“傻孩子,别胡思乱想”打发走了。最后,我带着仅剩的一丝希望找到了爸爸,并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向爸爸问了这写问题……那天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终于告诉我那是一种“规律”,生活无一不是按照规律在进行着。这些烦恼,给我带来了多少“批评”和“傻孩子”的评价。但
我真正的感觉不是这样的,是快乐,也是自豪。就是这种烦恼转化成了一种动力,让我奋发努力,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十四岁——走向成熟 十四岁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小个转折点。我告别了那份纯真,踏如了中学的门槛,进入了多彩的青春期。渐渐感觉到我在长大,懂事了,成熟了。妈妈不再因为我的年幼无知而烦恼,也不再因为我考的不好而对我动手。我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回首,漫长的十多年。说长,也不长,只是人生的五分之一罢了;说短,也不短了,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十年……再回首,走过的这十三个春秋,多少辛酸多少欢笑,都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它们将成为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伴我走过更多的艰辛……
春游海石公园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今天我们学校要开展“春天的足迹”社会实践活动。早晨,我迎着朝霞来到学校。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教室里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我走进教室一看,哦,原来同学们都纷纷议论着,这次活动要去哪,那里有什么玩儿的,还有的在说着自己带了哪些什么东西,我也加入到了议论当中,叮铃铃,铃声响了,泪
风——吹走了我的梦雾——遮住了我的路,而代替这一切的是泪。泪的过去,填补着空虚的时光;泪的代价,展示了明日的希望。少年不相信泪,只信泪的足迹。
回到过去
回忆里,依稀记得你模糊身影;多梦的季节,散布着青春的足迹;我们相约,沐浴在晨曦里;七彩的光,照耀着绿草坪。曾经想起,记忆中的你;想从你的笑臆,找回曾经的自己;曾经的心跳,曾经的呼吸。忽然在曾经中明白,时间,并不等于记忆。我开始,寻找回忆;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过去;孤独地欢笑,孤独地哭泣。
春天的足迹
记得去年春天来到的时候,小草长出了嫩芽,草丛里蝴蝶飞舞,天空上小燕子自由飞翔,可今年的时节来到冬天还在大自然中留下它那斑斑痕迹。今年的春天却姗姗来迟。今年的春天,一切都来得那么迟,我迎着春面不寒的微风到田野里去寻找那春天的足迹,明媚的晨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野地里,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些小草从地里探出小脑袋,望着
心灵·独白
蓦然回首,已走过15个春秋,凝眸回望来时的路,曾经留下的足迹也如沙滩上的脚印,在潮起潮落中变得模糊。小时候在幼儿园与朋友玩过家家的那份单纯、快乐与洒脱,如今已难再找寻。当我尝试着以童年的心情去寻找那逝去的时光,却发现已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往事如歌,我们能回望起歌的旋律,却已无法再拥有歌时的心情。照照镜子,望着镜中
足迹
她叫丫头,李丫头。
说实话丫头很漂亮,只是她不知道如何打扮,成天穿着一件洗得快要褪色的碎花裙,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丫头上高三了,为了让她上高中,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那年的夏天,丫头把青春买给了高考。六月,那段昏昏噩噩的日子她把生命都耗尽了。终于两个月后,她如愿以尝的收到大学的通知书。那张红红的纸是伴着敲锣打鼓声而来的。丫头是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于是丫头的家门口挤满了人,丫头的妈妈接过通知书时,眼神恍惚了一下,然后一切如常。尽管只是一下的恍惚,还是被丫头捉到了.“没希望了,真的没希望了!”丫头叹了一口气在角落里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那一张张有点奉承的脸,忽然有些生气.这个村子本来就穷,从来没有脱贫过,小时侯丫头看着娘在田里忙碌的身影,就想无论如何都要让娘过上好日子。现在,丫头的梦想起于贫穷,灭于贫穷……
等家门口的人群渐渐散了以后,丫头回家了,刚进家门,娘就叫住了她:“丫头…….”娘的话还没说完“娘,我知道的,明天我就去城里找工作!”说完就甩上门.娘对着丫头轻叹了一口气,丫头的爹死得早,她一个人担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丫头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懂事的。娘一直觉得对不起丫头,因为她承担了太多她不该承担的东西,可是丫头总觉得无所谓。就这样当别的孩子还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丫头就赤着脚在田里插秧了.于是在丫头的记忆里,童年就是热辣辣的阳光和经常咬她的水蛇,还有秋天那金灿灿田野…….那晚丫头把通知书撕了,撒在屋子前面的那片蒲公英地里,然后倒头就睡。那片蒲公英是丫头最喜欢的地方,从小就经常去,那年爹死的时候丫头在这片地里哭了一晚想了很多,还有那年考上县里重点高中她在这里手舞足蹈了一下午……久而久之这片蒲公英就被丫头踏出
一条路,丫头在这里看着蒲公英开了,谢了,开了,谢了,19次…….第二天,丫头一个人来到城里.宽阔的柏油马路、红绿灯还有百货商店里的旋转门这些都是丫头没有见过的东西,她在旋转门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开心极了。这时候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走了过来,冲着丫头的背影狠狠地骂了句:“乡巴佬!”然后就从侧门走了出去。丫头本来闪闪发亮的目光忽然就暗了下来,她蹲在马路边一动不动,渐渐地就落泪了,“要不是为了娘我才不来呢!”丫头拭了拭唇边的眼泪,站起来走进了那扇旋转门里,按着门口公告上写着的走到了厨房,向一个叫经理的人求了很久,他终于答应丫头在这工作!
坐了两个小时车,回到家里,娘就凑上来问:“怎么样,工作找到了吗?”“恩!”满心疲惫的丫头简单的回答了一下,娘又问“那待遇怎么样?”“一个月五百,包吃住。”“五百!丫头咱半年才攒足这个数呢!”娘又惊又喜,的确对这个穷得快要揭不开锅的家庭来说,五百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看着娘笑迎迎的脸,丫头忽然有种满足感,那时候的她几乎忘记下午的那个厌恶的人,跟着娘一起笑……
几天以后,丫头要离开了,她的行囊很简单,一些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她还没绽放就凋零青春。那天她最后一次去走了走那片蒲公英地。刚好是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小小的白一点一点,望去却无边,一风阵吹来,那小伞就和丫头去一起消失在路的尽头……
几年以后,丫头嫁给了一个城里男人,生活过得很幸福,只是有时回想念村里的娘和小屋前那片蒲公英,特别是蒲公英地里那条被她踏成路的小径,如今是否还有她曾经倔强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