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者唐昊:解读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学者唐昊:解读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21CN | 2013-03-05 16:18:16 | 我来说两句已有5人参与 下载新闻客户端
主持人:尊敬的21CN网友下午好,关注两会,关注我们的21CN,今天我们21CN访谈室请到了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中山大学公益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副秘书长,硕士生导师,博士,广东人文学会常務理事、副秘书长唐昊。今天刚刚结束温总理给我们做的最后一次工作报告,我们来讨论一下。请唐老师和大家打一个招呼。
唐昊:各位21CN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对于这个政府报告,我们的有个网友问题很直接。请问嘉宾,政府报告中哪些部分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唐昊:实际上总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非常着重于能够给老百姓或者人民的社会的具体的利益加以实现的这个部分,这样一个报告的倾向实际上我觉得是在三个领域能够表现得最明显:
1、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落实华、2、新型城市化的步伐。
3、民生领域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设。第一点,我们谈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在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之后,中国的环境,还有食品安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开始呈现出来了,它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而不是说有了这个发展就一定会产生这样的一些问题。这样的一种特定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粗矿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们这种社会发展竞争中的存在。这个雾霾的出现,我们看起来有这样的因素给它做出贡献,第一个是城市的周边或者在远郊农村,这样的一些地方,原来是草地,原来是农田或者原来是森林,像这样的地方现在已经全部被开发,很多地方甚至开始出现了这种更低的荒漠化,草地的荒漠化,造成了粉尘的基础。如果这样一种粗暴的开发,可能这种现象不会形成。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重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给包括政府税收,当地的政策带来一定的利益。包括我们的生活当中的排放等等,也会带来灰霾的贡献。雾霾方面等问题,在这一届政府当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给未来百姓的生活带来一个希望,给人一定的希望。
第二个这个领域,我们所说的城镇化和服务也的发展,未来给人们的就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户籍制度改变各方面会带来非常现实的变化。
第三个,民生方面的公共服务,这个方面的提升应该说包括养老保险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在未来五年有非常大的进步,上一届政府已经做出承诺,并且看得出来过去五年当中这些承诺逐步的兑现,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政府对这方面的责任感增强,关于政府对于民生公共服务方面还是可以期待的。
我比较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提了很多想法,包括大部制、司法、行政问责制、政府效率提高、政策公开、政企分开等等一些提拔,对政治改革提出一系列的期望。这些期望,我个人认为需要用一个总纲能够把它提起来,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如果不能够很清晰的提出来,有效的贯彻下去,下面的细节部分改革就会举步维艰。关于这样的一个顶层设计的提拔,我想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方面两会各种各样的提案,以及我们未来对于政治改革的推动也好,可能要着重于一种宪法顶层。我们以前经常提的顶层设计是政治顶层,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想法其实离现在政治学的这种要求或者现在政治学的规范是有差距的,它不是一个人治的顶层,而是需要一个法治的顶层。
主持人:这会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其实说到这个政治改革这方面,前几天有一个作家说:搞整改一定要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能几个人在那个地方弄。要有公众积极的态度参加,是这个观点吗?
唐昊:那当然,任何一个体制离开了公民,都没有办法进行下去的。基本上我们做所有的改革,第一个面对的都是阻力,都会有一个竞争在那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集团,没有这样一个阻碍的话,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改革,我们改革必须是碰到敌人或者是碰到一些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始终不能指望这个障碍会自 1
动消失,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集自己更大的动力,所以改革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阻力有多少,而在于动力有多大。
主持人:这个动力是更多的群众参与?
唐昊:是的,这个在中国有非常好的经验,这个经验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在70年代末的时候邓小平推动经济改革的时候,社会上也是面临着很多不同的声音,也有很大的阻力。那么这样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对于改革的支持,那么和自上而下的改革,才有80年代这种轰轰烈烈的改革。整个改革已经被冰冻起来的时候,那么他适合寻找一种改革的动力,那种动力比现在改革还要大,只要这个动力还在,群众参与到动力竞争当中来,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人民是万万千千的。
主持人:美国人是怎么样参与改革的?美国人怎么推动的?
唐昊:09年1月份的我去美国参加奥巴马的就职典礼,大家都把奥巴马视为改革的象征,奥巴马有一些什么样的理念,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清晰,但是他们觉得这一个人,这种美丽来讲是一种改革的象征。
主持人:给他一些改变的希望?
唐昊:是的,人民对他是发生内心的拥护,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个总统受到很大的支持,大家对他的期许就是改革。到了8月份,那时候刚好赶上反对奥巴马最大一次的游行,上一次游行这样的一个典礼上百万参加,这次游行也是有数万人来参加。当时我看到游行的队伍里面基本是没有黑人的,都是白人,他们所提出来的主张就是反对奥巴马的改革方案,他们都期望奥巴马改革,他真的改了就会有人受不了。
主持人:改革的阻力?
唐昊:是的,这算是一个阻力,而且也是来自民众不同的声音。但是很有意思,在国家广场大规模的进行游行示威,在国家大广场的另一端是黑人的重组日,双方可以看到,但是听不到彼此的声音,所以就相安无事。这个情景给我很大的震撼,在一个政策实施,政府存在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支持,同时也会有阻力。如果你具结所有的声音,那你的改革既没有办法突破阻力,也没有办法吸取到足够的动力,你要不断进行改革突破必须要通过某种方式,比如说允许民众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专栏作家也好,媒体也好,对于改革能有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都不是孤立的,是必须要予以重视的。对于奥巴马对于这些声音,他所采取的方式面对这些阻力、动力一视同仁,面对各个不同的基层。他认为改革这种推动力不够,他会主动的去争取这种推动力,和民众直接接触说明他的改革政策,到一个小镇上就开始做这样的一个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政策能够阐述清楚,实际上通过这样的一种政治辩论可以消除掉,使他的支持也更加清晰,更加坚定。
主持人:社会利益改革已经发生了,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它可能对这几年现象的一个总结,涉及到环保的一些公共事件,这些事件,你觉得有什么途径才能化解这些事件?
唐昊:能够浮现于表现的冲突,背后都有很深的利益纠葛,我认为这种事件的起因可能有两类,或者说这两种有的时候会融合到一起,一个就是具体的利益原因,比如说你在我的居民区附近建一个化工厂,我当然认为这个东西对我有健康上的危害,那么他就起来做一些事情,希望把这个化工厂移走。我还注意到这几年中国社会上有超出利益之外的,在这样的一些事件中,大家可能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利益,或者具体的利益仅仅是一个借口,大家追求的是社会公正、公平,所以会有这种事件的产生,也可能每个人的心里憋着气。
主持人:引爆了心中对社会现象的一些不满?
唐昊:是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因为具体的利益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去化解,如果因为无形的气的中间,我想这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或者更深刻的社会矛盾。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惟有公平正义和阳光普照,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公平正义不可能来自于自下而上的这种自然的输送,它也需要来自于自上而下的输送。在一个权力集中化的国家,不但有政治行政的功能,还有教育的功能。在这样的一个领域,能够做到服务型政府的,这个才是化解我们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且对于政府来讲,解决问题反而在其次,它自己做得好不好更加重要。
主持人:请问嘉宾,报告中的哪些数字比较吸引你的注意,是GDP的9.3%,还是CPI的3.5%,还是M2的13%,还是教育方面?今年也是困难的一年吗,怎么看这个7.5%的目标?
唐昊:中国以前的经济发展,我们习惯一种高速平稳的发展,9%、10%GDP的增长。这种增长,说实话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不可能三十年,五十年都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而且我们整个经济体已经成为第二的经济体,激素很大,激素很大的情况下再追求高速的增长,这个不可能的。未来的中国经济,很可能是一种中速的平稳增长,今年的整体经济情况,各种各样的数字、因素都会比去年要好一些。今年的经济增长的数据,7.5%是不难实现的。
主持人:它的重点在哪里?
唐昊: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比经济增长更加重要,原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靠高投或者是对于重工业的投入来实现的,未来的经济增长要实现中速、长期平稳发展,一定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要从粗矿型的经济转向节约型的经济,在保护生态文明这方面去转型以有的污染工业,这些才是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正确方向。
主持人:调整经济结构,好像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它是不是走一些弯路?
唐昊:一种经济模式已经是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培养出来依靠这种经济模式成长发展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我们在这里是没有贬义的,它们的发展,它们的未来是给予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这样的一些利益集团对经济转型起到一些阻碍作用的,我们会看到工业企业的利益,尽管工业企业,特别重工业企业,现在它的景气也不是很好,如果彻底的转型,显然对它们来讲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它们的存在,应该说是为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贡献者,但同时也是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种就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在这个中间也是存在的。因为这个企业的存在,如果说它要进行大规模的转型,需要投资或者整个环境的改变,短时间是难以见到效益的,地方政府的税收也好,政治也好是给予当时的政治模式,这个是各个地方政府已经是屡次不爽的经济上能够好处的方法。
还有一个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好处,我们现在遇到了它的问题了,承受了它在社会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危害,我们觉得它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享受到了这个好处,如果环境的改变,这个实际上是需要每一个人都要身体力行甚至付出代价的,包括你要是到饭店里面去进行消费,如果是既想要这个菜好吃,又想要这个菜便宜,然后又想色香味俱全,那么很多乌无良的产业就加一些异地香等等。
主持人: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走出来,需要一段时间?
唐昊:是的。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要求,二十年前我们的目标就是温饱,并不是食品安全放在第二位,二十年我们要吃好,未来或者现在我们所要求健康,这个时候我们有了新的追求。
主持人:“十八大”报告中把GDP和人民收入两个指标联在一起的,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政府或者是领导更看重的是GDP,而人均收入翻一番市场被忽略,你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GDP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
唐昊:中国如此重视GDP,确实我们的GDP的增长速度也是最高的。像其他的国家,2013年的增长GDP是1%、3%,好像不觉得怎么样,我们国家7.5%还有些人觉得会低了,这方面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一个政治合法性的一个要求。对于整个政府来讲对于政绩和GDP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且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考量下级的官员。未来可能不会马上就降到3%、1%,但是它会有一个中速、平稳长期的增长,我们要习惯在中速增长的过程中,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空间,优化各种各样的经济单位才能够获得一种新的政绩、合法性,还有经济增长的其他方面有效的数字。
主持人:GDP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是一个互相对立的,在某种程度来说是相互依存的,是吧?
唐昊:当然。这个实际上还有一个社会关注度的转变过程,在一些经济成熟的国家,在美国,它在金融危机期间使出浑身力量解决这个问题,就使了奥巴马的支持力上升、下降,包括这次在2010年的时候,他的支持率比较低,因为他的失业率不到9%,已经突破10%了。这一点,我想政府也要提前做好这样的一个准备。
主持人:本届政府对城镇失业率,就业率也提了说增加900万的岗位,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失业率要低于4%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难吗?
唐昊:2012年的就业率或者新增就业人数是超过了年初的设计,当初我们提的计划,但是在年末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我们完成得非常好。这个当然首先就是因为我们的就业指标当初提的这个目标是比较低的,比较容易完成,今年提的900万也不高,完成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估计在这个方面会有很大的一个超越。
主持人:说到这个就业,小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这个房子问题。最近很多人说国五条,不知道你关注没有。最近还有一个政协委员提的,这个房产这么多年的房价都没有降下来,说明它没有泡沫的,你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个理解?或者提这个议案的委员,您的建议是什么?
唐昊:所谓房价的泡沫看你怎么样去看,我们所达到的房子,他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它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投资的工具,而是必备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这样的一个东西。房价如此之高,超过了大部分人的购买力,至少说它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如何去解决?我想对于中国的政府、消费者、企业也好,可能都进入到一个圈子里面走不出去。这个房价本来是市场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从一开始就用行政力量来做的,包括土地,这就意味着只有一个卖价,而这个卖价在名以上来讲,我们中国的土地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会有一个地方短缺,像香港,香港70%的土地都做了郊野公元,留给人们做房子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所以它的房价这么高,价格居高不下,这就成为房子的一个重要的成本,最大头的一个成本,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税利也好,在房子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层级都有行政成本的加入,以及我们说开发商也好、中介也好,每个环节都要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房地产价格就下不来了,所以说这个房价没有泡沫,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确实没有泡沫,因为每一个成本都是刚性的。那么这样的一个状况是很不合理。
要解决的方式,按照常理来讲也是蛮简单的,就是放开土地的工业或者买卖之间的交易要进行解泡,或者减少它的负担,市场经济只是支持最简单的,供需,供应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做调控,比如说限制三套房,这个才有效,整个成本居高不下,你调得下来成本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方式不能够实现的话,这就是我们过去十年房地产价格越调控价格越涨的主要原因的。
主持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给很大部分人带来很大的负担。
唐昊:如果我们了解到房价的成本构成,以及追查到它的根源,实际上我们就会知道,进一步的市场化,不光是房子,在中国很多领域的问题都是由于市场化进行得不够,获得行政干预的力量,在各个环节都发生了作用,导致市场价格,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市场环节变得扭曲。
主持人:对于这个房价,对房子很看重,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就在总结五年的主要工作,开头部分就提到了保障房,而且对自己的保障是新建保障房1800多万,对保障房方面,其实去年出现很多事情,和保障房脱不了关系的,房叔、房姐等等。
唐昊:你不用行政力量控制这些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的腐败,而且还不能解决问题。
主持人:说到两会热点,社保无疑是重头戏,2012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全面完成,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我们就有一个问题了,每年那么高的缴纳激素,为什么每年还导致亏空?这其中是什么在作祟?
唐昊: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还有社保的政策,虽然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各个地方还是有自己的一个做法。地方的财政会依据自己的一个收入情况,财政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去做出调整。现在来看,许多养老保险社保,它的保有率或者投资、保持,这样的一些套路,我们看起来都没有感觉到透明的地方,它的这种监督不大高,而且对于这种社保医保延续性的问题,各地怎么连接。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者都应该推出相应的劳动待遇。如果单从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讲,我们国家现在就应该对于养老保险有一个全民、全面的一种安排,而且会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经济发展已经是达到了这个程度。我记得在01年的时候的一个医疗保险的案例,那时候搞全民医保,搞全面医保到底是需要多少钱?只要1.4个亿,每个人人均400元,只需要1.4亿,还是达到了这个效果,但是回到广州来,我们想如果广州搞一个全民医保,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不够的。但是我看一下广州有没有这个权益,比如说按人均1000块钱来看,广州的人口全民医保需要多少钱?80个亿,80个亿对于广州来讲,简直就不算是一个钱。所以这种医保社保包括其他方面的政府公共服务,为什么我们在政府公共的报告中,这个意味着政府资源的投放,政府资源要投放到刺激工业经济发展,还是要投放到促进城市化的服务业的公共医疗或者是公共教育,以及我们所说的保障房各个方面,还有养老保险这个方面去?你如果能够在这个方面加以支持,加以投入,那么我想你还是有这个财力的,这个事情说到底就看政府资源的投放方向到底是怎么样的。
主持人:说了社保医保这方面。有一个记者就采访过了,在立场上,更多的还是各个政府要求各种的政策优惠,表达自己的一些发展需求,这反映出人民和政府的互动很少,而且看重更多的还是中央和政府的互动,你觉得你对这方面有没有自己的体会?
唐昊:实际上两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安排,每年有这样一次来自于各地,全国性的一个盛会。这样的一个会议中,今年官员比例应该是最近几届里面最低的,但是还是在30%,在人民代表大会当中有30%是来自于官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干脆叫官员代表大会就得了。最近几年开始悄悄的发生一些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没有办法代表人民的声音的一些代表,这个时候就慢慢的在转变,代表人民的声音的开始出现了。这个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人大的机制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政治体系在这个方面有太多的、比较大动作改革,而是因为我们普通老百姓被代表者的素质提高了,被代表者它的信息含量增加了,信息流通程度,受教育程度,个人财产状况都得到很大的改善,这种时候就需要在政治上、文化上有自己的表达,以及对于自己切身利益的诉求。人大的代表,虽然是通过选举上来的一个代表,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一个联系,我们国家是禁止代表自己去设立这种互动。但是它毕竟是一个人民代表,而且开的一种会,所有的压力都会加到他们的身上,所有他们就有了这种政治的意识,也有人民代表的意识。我想这应该是被代表者的推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主持人:所以这可能更向个人方面做一些转变?
唐昊:是的。
主持人:最后,温家宝对最后一部分给下届政府提一些建议,经济发展的转变,以及农业农村各个方面。你认为排第一个的是什么?
唐昊:当然是城镇化。但是城镇化这个工作在国内是我们国内的一个事情,而且它也希望在我们经济发展如此成熟的情况之下,政府把这个放在一个重要的区域。我们的城镇化率是达到52%的水平,超过了一半,去年是51%。如果能够达到70%的城镇化率的,我想我们城镇化的许多工作就可以宣告成功。这样的一个城镇化我们发现即使在国外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完全由政府来牵头的。但是我们是政府设计的城镇化,政府投资的城镇化或者不是社会资助的一个城镇化,本身这个城镇应该是由企业或者包括、政府共同来推动,但是在我们这里,政府变成了领导者,群众是围着来转。我们这里的城镇化是一个行政管理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经济和地理计社会的概念,这个就是最要命的问题。
主持人:最后请唐教授作为一个学者,因为这是温总理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您作为一个学者对本届政府打一个分?
唐昊:一百分,我们从这个报告中,还有之前很多温总理的表现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温总理还是很注重外界,包括后来者对他的评价,以及对于政府的评价。所以这届政府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年之中还是兢兢业业的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它很大的一个贡献就是把很多问题提出来了,包括我们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政府、法制、经济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提出来了,这个我觉得是它最大的贡献。
但是在过去的这十年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还是有很多是需要进一步推动的,温总理才会提出来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在这个意思上,他可能为下一届领导去解决问题创造一个环境,首先你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这就意味着解决问题成为一个任务。其次民众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形成了期待,形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推动力量。再有通过社会建设、社会改革还有进一步的市场化的改革,使得社会的力量释放出来,形成我们对改革者以及下一届政府的支持。如果打分,我会给这届政府一个75份。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唐教授给我们做客21CN,来解读本届政府的报告,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咱们老百姓的收入、房价这方面能够取得一些突破,最后用温总理自己报告中的话来说,全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更多的精彩的话题,我们下期再见。
第二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独领风骚 兴不忘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教授胡鞍钢
目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的“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是认识当代中国,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方向的最好窗口。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如何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呢?主要遵循以下路径:人民政府确立发展目标,通过运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投资建设、公共政策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评估的方法是什么呢?目标一致法。即衡量当年提出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计算完成率这个方法非常简单,而且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始终按照目标一致法对执政过程进行 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
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突出表现为两个核心指标: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就提出,一是从需求结构“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从产业结构看“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也就是从需求结构来看,能够使消费成为最主要动力,从产业结构来看,能够使服务业成为重要动力。直到“十二五”时期才发生这两大转变。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GDP构成和各产业的增长贡献率,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世界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很显然高于经济增长7.1%。规模跃居世界 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即欧美日,特别是美国,所谓跟跑就是追赶,所谓并跑就是并驾齐驱,所谓领跑就是超越。怎么来衡量呢?一是主要指标总量是否能够赶超,应当说已经实现了;二是主要指标质量是否能够赶超,现在看这是最大的瓶颈,也是最有潜力的方面。前者是量变,后者才是质变。因此什么叫做森林式的研究呢?不仅要研究中国,还要研究美国,还要研究欧盟,还要研究日本,目标很明确,不仅要赶上他们,并驾齐驱,还必须超过他们。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首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6800万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减少了一个泰国总人口。别小瞧这五年,这都是人类历史上可以写下一笔的。易地扶贫搬迁83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见表7)。
按照2010年国家贫困线标准,1978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绝对贫困人口国家,农村的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到2000年降到4.6亿人,贫困发生率首次低于50%。到了2012年中国当时有将近9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2017年已下降至3000万人口。贫困发生率就由10.2%下降至3.1%。李克强总理已经明确提出2018年至少减少1000万的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就会下降至2000万,贫困发生率降至2%左右。
这等于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在2015年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减贫目标,只要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就是终结了贫困。我们在全世界带了一个好头,我们也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减贫经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减贫的成功使得中国能够在40年中从世界最大规模的绝对贫困人口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口社会,即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中国如此创造这样的减贫奇迹。怎么定义奇迹呢?很简单,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
其次是居民的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4%,超过了经济增速7.1%,高出0.3个百分点。
李克强总理还首次提到,全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3亿。什么含义?根据国际旅游组织的数据,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消费将从10年前的3%提高至国际旅游总消费的21%,但是出境旅游人次仅占10%,人均国际旅游消费支出相当于世界人均支出的两倍。如果再看一下国内的旅游情况,更是令人惊叹,全国旅游人次从2012年的9.57亿人次,到2017年突破50亿人次,平均每人3.6次,特别是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成为增长最快的旅游之地,几乎就占了一半,这是因为一是农村公路全面覆盖,99.2%的乡镇和98.3%的建制村通了沥青路、水泥路,99.1%的乡镇和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农民进入汽车大众化阶段,农村每百户的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7.6辆,农民进入摩托车普及阶段,每百户摩托车保有量达到65辆;二是农村互联网高度覆盖,近9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国内旅游收入已突破了4.57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占总就业比重的10%左右,特别是农民和贫困地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这是什么水平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前列。中国许多地方已经达到了“80后”,上海已经达到了83岁,北京达到了82岁,天津达到了81岁。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最代
表性的标志性的指标,希望各省均达到“80后”。
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不断解决住有所居,当然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说今年进一步提出了这样一个指标,我后面会详细介绍。
过去五年由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又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国最大的矛盾和差距,一个是地区差距、一个是城乡差距,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到了2009年达到高峰,达到了3.33倍,而后持续下降,2017年已降至2.71倍。这和城镇化率提高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农村做减法,城市做加法,很显然这个差距会有所减少。现在很多地区已经进入2倍左右,特别是浙江,为2.0倍,显示出城乡一体化是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
2012年的14.5%提高至2017年的20.8%(见表9)。我们把它称之为中国从煤炭时代进入后煤炭时代,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绿色能源时代。而这个过程几乎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本世纪初当时我有一个口号,中国如何通过绿色发展使自己从最大的黑猫变成世界最大的绿猫。因为我们是世界最大的黑猫,无论是煤炭消耗,还是二氧化硫排放,还是我们所说的二氧化碳排放等等主要指标,几乎是世界最大的黑猫。但是通过过去差不多十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迅速从世界最大的“黑猫”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绿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首先来看,就是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党中央一个重要的决策。这五年来实际上我们是在做减法的,规模都大大超过了美国的产量。退出的钢铁产能是1.7亿吨以上,相当于减掉了2个美国的钢产量(2017年美国钢产量为0.82亿吨)。品牌战略、企业打造品牌,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国企国资发展成就突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民营企业,另一条腿是国营企业。我可以用数据说话,国有企业都会成为世界级企业。
首先来看国有企业收入利润持续快速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资监管系统的企业实现的增加值相当于全国GDP比重的13.9%,实现的上交税费相当于全国一般公共收入比重的21.4%。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需要我们说的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的中小企业,才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分工,大企业就是多交利润多交税收,中小企业主要是创造就业。所以说就像东方的巨人两条腿走路,就比一条腿走路要好得多,要走得快。因此能不能这么讲,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尤其是今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国企国资应该说交出了令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我给予的高度评价。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有效的安置分流了国企职工110多万人。从20多年前我们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我们曾经在2003年做过一个计算,那一轮整个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这两大类超过5000万人,三分之二以上先后轮岗或再就业。这次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方针,不是简单的以效率为本,为此中央财政特意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支持,用于110万分流职工安置,平稳实现一个结构性改革。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中国率先大幅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最近讨论比较集中的是特朗普提出的减税,实际上特朗普学的榜样就是中国。为什么这么讲?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带头在世界大国(G20)中大幅度减税降费,通过减税降费,减税累计超过了2万亿元,减费累计超过3万亿元,两者合计超过了5万亿元,实际上中国已经先行一步了,这也反映在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24.5%,创下了世界企业利润增长的记录。今年中国政府进一步为企业减税减负1.1万亿元,助推企业不仅持续发展,还要有真金白银。只有企业兴,国家兴;企业强,国家强。
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回顾过去五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过去五年取得的是全方位的成就。所谓全方位就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是全方位的,是六位一体的,既是全方位的建设,更是跨越式的发展,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是胜利在望、胜利在握。
过去五年取得的是开创性的成就。所谓开创性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过去五年取得的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地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大主场外交,令世界瞩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第三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60期:实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5-03-04 14:28:35 7053人参与1892条评论 分享到:
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今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凤凰财经全程解读。
一、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2015年经济计划,其中GDP增长率为7%左右,低于去年。这是在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确立的,虽然低于去年增长率,但依然保持了较大增长空间。
增长率目标,既要考虑提供充分就业,也要顾及十八大确定的经济翻番目标。由于前几年基数较高,未来几年只要维持6.7%的年增长率,即可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所以7%的增长率依然是打了提前量,因为中国决策要考虑政治因素。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都较积极。财政增加了赤字规模,增加2700亿,赤字率为2.3%。
由于地方债务负担沉重,那么今年赤字率提高并不大,这表明中央政府还是坚持了去杠杆化目标,在有限赤字增长规模内,控制地方发债。
三、价格目标是3%,低于去年,但考虑到通缩压力较大,这样的价格目标也是留有空间的。如果要达到价格增长目标,货币政策一定会更加积极。
四、M2增长12%。与去年基本持平,但货币去存款化倾向明显,这意味着尽管广义货币增速不高,但市场中流动性未必紧张。大量现金会流入股市和理财市场,这会降低M2增速。
基于价格目标和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还会宽松。外汇占款减少为降准提供了空间。所以,今年仍有降准政策出台,另外如果实际利率仍然偏高,不排除再次降息可能。
五、城镇登记失业率4.5%,是个合理的目标,既顾及就业压力,也考虑到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六、进出口总额增长6%,低于去年,这是在认识到外需下降和内需减少基础上的目标,比较客观,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
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13%,这应该是名义指标,实现起来不容易。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加速通缩压力,政府三公经费受控,因而消费增长压力较大。再加上今年重点整治央企,因而国企消费支出会更为规范,这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难以实现。如果改革统计口径,将电商销售加入这个统计,或许能达到这一目标。当然,如果考虑到已经制定了3%的价格目标,那么在较为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也不排除市场改变预期,进而居民增加消费。
八、铁路和水利工程投资为1.6万亿,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增速都下降,因而基础设施投资是维持投资增速的重要保障。
九、今年计划创造1000万个城市就业岗位,不能靠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而是靠发展服务业。
信号1:总理讲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增速,而结构调整又必须爬坡过坎,可以说7%目标就是兼顾发展与改革的结果,中央认识到今年经济比去年还有严峻,因而寄望于通过改革提供增长动力。
信号2:军费开支增速下降,基于国际政治考虑,在此之前,中国多次释放善意,强调并不想成为老大,因而降低增速即是进一步释放和平发展善意。不过由于基数较大,10%的增长仍是是不小数字,这会继续带动军工产业发展。信号3:总理强调稳增长也是保就业,但增速与就业关系发生变化,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宏观调控基调仍是结构调整为主,以供给促进需求,以微观促宏观,如何平衡调结构与稳增长依然是今年宏观调控关键。
信号4:提出提高研发力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不是单纯刺激增长,而是增长与经济升级并进,稳增长一个重要方面是改进民生,这一方面促进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老百姓生活。
信号5:总理再次强调全民创业,这是中国经济调结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鼓励创业就要提供更好制度环境,因而政府继续简政放权,是政府改革重点。放权关键是地方政府不能截留权力,不能中央政府放了,地方政府不放,因而放权关键是改革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能太任性。负面清单管理应该全面推广,特别是投资审批要减少,由微观主体自主决定投资项目。
信号6:价格改革再次提出,原则上放开消费性产品价格,在价格连续走低背景下,为价格改革创造了条件,关键看政府决心。
信号7:财政改革可能提速,特别是制定中期财政政策,是本届政府重要改革点,财政改革关键是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
信号8:金融改革重点是鼓励民间银行发展,不设限数已经明确。汇率改革会加大幅度,这有可能在上半年完成。因为境外货币普遍贬值,此时加大浮动幅度,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人民币适度贬值。由于外汇储备丰富,中国不会发生资金外流导致的汇率波动。
信号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企业家才能,保护法人财产权,这与简政放权,增加供给思路相符合。如要刺激私人投资,必须保护私有产权。在此前一段时间,虽然有物权法等法律,但权力仍然猖獗,导致私人财产被官员以各种方式占有攫为己有。
信号10:外资推广备案制,负面清单管理,目的是鼓励外资继续投资由于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特别是成本提升,外资流入减缓已经不可避免。
信号11: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考虑政治风险,目前国有企业走出去障碍较多,主要是西方国家设置安全壁垒,一带一路和自贸区仍然延续老政策。中国将扩大双边自贸区谈判,目的是打破美国TPP对中国的限制,通过双边谈判建立中国贸易新格局。
信号12:重点强调改善消费环境,这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方面。目前假货泛滥,实际也制约居民消费。信号13:城市危房改造增加,总数增加一百万套,实际成为稳增长重要手段,这体现提供改善民生来促进增长的政策思路。城镇化强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会增加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不会对住房需求带来刺激作用,更不会对房价带来影响。
信号14:一带一路结合区域发展,这让这一政策有了落脚点。专家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国际社会仍有怀疑态度,而国内地方政府对此比较热衷。结合地方区域发展,更加务实。
信号15:产业政策明确将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这会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发展,并促进新兴材料和能源产业发展。就投资而言,创业板和中小板存在结构性机会,而传统蓝筹股不会有大的机会。
信号16:政府鼓励企业创新,不再是强调财政支持,而且强调鼓励企业创新的制度建设,这是认识进步。建立公开统一科技管理平台,政府与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分工,开放基础设施,鼓励私人参与。这是鼓励创新的务实做法。
信号17:收入分配制度再次提出,但整体看进展缓慢,主要是利益格局难以打破。目前国企高管收入得到抑制,但普通人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仍显迟缓,劳动收入占比仍较低。
信号18:教育改革有两个亮点,一是基础教育均等化,二是一般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前者提供平等教育制度,后者为社会提供可用劳动力,避免高等教育无效化。
信号19:环境治理是攻坚战,二氧化碳等排放要降低,这要求继续关闭高污染高耗煤企业,会影响到煤炭生产。因而煤钢等产业继续调整萎缩。当然,控制污染更重要的是发展清洁能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因而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信号20:权力寻租的基础是权力过大,因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通过减少权力来改善廉政环境,这是找到腐败的根源所在。抑制权力制约权力,既是廉政基础,也是鼓励民间投资的关键。
信号21:在对外关系中,提出维护个人和法人权益,这预示中国将加强外交,特别是领事保护工作将强化。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回顾2013
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李克强指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简政放权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宏观调控
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
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社会治理
重组食药监管机构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健全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改善民生
启动教育扶贫工程试点疾病应急救助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结构调整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
展望2014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李克强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
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生态文明
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公平发展
提高医保补助标准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推进改革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面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今年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扩大开放
上海自贸区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机制
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
三农问题
坚守耕地红线避免千城一面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今春全国两会上,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总理的报告,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其中,主动调低GDP增长目标的决定彰显了中国政府准备减速以求取发展质量的决心。”“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要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必须转型升级,必须以质取胜,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除此别无他路。”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告诉本刊记者。
在他看来,正如温总理的报告所言,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抓住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稳中求进,才能全面实现13亿人民的小康梦想。
主动降速提升发展质量
7.5%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是8年来中国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受访专家和代表委员表示,相比去年,0.5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并不大,是中央向地方发出的明确信号,即发展不能一味盯着GDP数字,要更加平衡协调。
“7.5%的增速仍是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不存在‘硬着陆’的危险,调低增速目标既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也有利于稳定增长,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定为10%,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22.5%。”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指出,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增长的立足点,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
“从长远观察,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尹中卿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但是,转型并非轻而易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对本刊记者说,淘汰落后是把双刃剑,地方感觉有难度,“但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不去淘汰,相反,应该找到一些措施消除淘汰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毅中建议,要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的同时要控制源头。要公布行业能耗限额,达不到的要限期改造,改造无望、改造不成功的要关闭、淘汰。对此,要有“铁的手腕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民生权重上升增强幸福感
与GDP增长目标下调相比,关于民生支出数字的上升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又一亮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教育经费的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汇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如果从中央预算内投资来看,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左右”。在全国政协委员张群眼中,这不仅仅是兑现承诺,也是贯彻“优先发展”教育目标的体现。
除了教育,2012年,民生投入的权重进一步增加还表现在:
一是,扩大就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这些务实的举措,“反映政府工作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全国政协委员陈凌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民生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乌日图解读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着墨甚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以人民福祉主导产业发展
李毅中向本刊记者指出,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
时大力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有关鼓励企业创新的一些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对新增的生产能力提高准入的门槛。
从短期来看,李毅中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仍要依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技术改造倾斜。建议财政增加技改资金,金融增加技改信贷,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理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嵌入、渗透、覆盖、集成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技术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以社会福祉为目的的产业竞争力。”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特别关注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态势。经过2011年的全面调控,房地产行业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调控的基础工作,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将实现全国联网,各地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专家指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而且是下一步的住房制度完善的坚实基础。
乌日图告诉本刊记者,综合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基调和目标,还是不断强调“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和“做好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政策核心,最终“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住有所居,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满足广大老百姓幸福诉求最直观的体现。”
以改革开辟幸福道路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给王玉锁留下深刻印象。他告诉本刊记者,“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乌日图说。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他举例分析说,温家宝总理列出的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受访专家以及代表委员认为,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减税增效,具体操作应从以下几点着力: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二是继续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大力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体系;三是通过结构性减税还利于民、还利于企。
特别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表示,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重要措施就是“要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另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这项改革的推进,解决的不仅仅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内生动力的问题,而且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承诺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本报记者为读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 1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 2
重点区域监测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 3
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 4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亮点 5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 6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亮点 7
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亮点 8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 9
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亮点 10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