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6-03-06 08:48 宣讲家网 徐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研究员 字号:
核心提示:2016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了《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5年的工作,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列出了2016年重点工作和主要预期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宣讲家网第一时间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徐珂研究员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敬请关注!
徐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研究员
完整报告:http://
理论图解:最大一轮改革大潮全面落地的集结部署
各位网友,大家好!
3月5日上午9点,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第三份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迈进“十三五”时期的第一份报告,也是对最大一轮改革大潮全面落地的一次集结部署。下面,我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报告的基本结构及内容逻辑
报告全文共计19000多字,从结构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2015年工作情况。这一部分全面总结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着力回顾了2015年经济社会、内政外交所做的重点工作;重点阐述了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从内容逻辑看。首先,在总结2015年工作成绩部分,以“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一句开头,以展示2015年工作成绩开篇谋局,以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垫底呼应,最后强调“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这不仅让人们回想起2015年政府工作的种种艰难险阻,也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2015年的工作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可以说,困难不小,但不畏艰难,踏平坎坷,成就辉煌!2015年,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四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正如报告所言,“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接着,克强总理从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等六个方面,回顾了2015年所做的重点工作。这些重点工作,不但是针对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出的“药方”,而且是2015年丰硕工作成果的基础和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成绩和工作是社会各界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辛勤劳动的结晶。最后,以感谢人民收尾,表达了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朴素感恩情怀。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重点论述了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阐明了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的三点要求。
这一部分,首先开篇名义,点明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接着,论述了《纲要草案》的工作思路,阐明了《纲要草案》是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三个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强调《纲要草案》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主要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六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随后,论述了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的三点要求: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最后,点明实现“十三五”时期工作目标任务的根本是人民群众,这是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点明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点明完成“十三五”时期工作目标任务的必胜信心、决心和光明前景。这一部分,工作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重大措施得当,信心决心十足,前后呼应,相互依存、相互保证、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
第三部分,2016年重点工作。这一部分论述了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和任务,阐明了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阐述了重点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八个方面工作措施。
首先,点明2016年政府工作的宏观布局: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论述了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一系列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两个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三个战略——改革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行五个总体思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八项举措——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接着,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进出口、国际收支、居民收入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阐明了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并做了有关说明。随后,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阐述了应对困难和挑战的经验和优势,强调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阐述了重点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八个方面工作措施:一是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三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五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六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七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八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再次强调上下同欲者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真抓实干,措施得当,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就一定形成。这一部分,有总体思路,有形势分析,有工作举措,有力量保证,自成系统。如果说,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管五年的,更加注重长远和战略性的。那么,这一部分的2016年重点工作是今年必须要完成的迫切任务,更加注重实际。但从总体看,“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016年重点工作都是近期和长远、战术和战略、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第四部分,2015年的其他工作情况和2016年举措。主要从民族宗教、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2015年的其他工作情况和2016年的总体思路。
民族宗教方面,简明论述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及2016年工作总体思路。指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强调通过政策扶持和富民举措,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强调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强调认真落实侨务政策,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指出2015年成效显著,提出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统筹推进各方面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勤保障和装备发展,稳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的武装警察部队,推动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强调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出一条新时期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团结之路。
港澳台工作方面,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促进港澳提升自身竞争力;继续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二、报告的重点内容
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简明总结了2015年政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分析了2015年政府工作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形势,论述了2015年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阐明了2016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并对民族宗教、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全面系统,既总结成绩、回顾工作,又分析困难、不回避矛盾,既阐述工作思路、论述任务举措,又弘扬必胜的信心信念、阐明力量的核心源泉,充分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如期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与大家重点学习交流四个方面的重点热点内容。
(一)2015年成果丰硕,要充满信心
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总结和回顾了2015年工作及成绩,指出2015年已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成绩四个方面,工作六个方面,工作和成绩是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工作中有成绩,成绩中有工作,成绩、工作各有侧重,彼此凸显,集中体现了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成果。
1.从经济增长速度看,是合理的
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实际上要求每年增长大约6.5%以上就可以了。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已经超速,但又不是大跃进,处于合理发展区间,是适速的。所以,有些人以后就不要动不动惊呼我们的经济增长破7了。这是经济新常态战略谋划的数据,是经过测算、科学合理的,是宏观调控的最大成果之一。当然,经济运行合理还包括民生层面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经济增长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人民群众需要从发展中得到什么实惠?主要有四条,能就业,收入高,有保障,环境好。这个方面,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丰收之年,人民生活负担增长较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反映了环境进一步变好;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这些数据和信息,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方面是良好的。
2.从经济结构看,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三个考量指标之一。什么叫结构合理,就是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一二三产业发展、城乡、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平衡。报告指出,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考量经济结构是不是合理,对于一二三产业结构来说,主要看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否超过一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第一二产业科技含量是否提升。考量投资和消费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否超过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两项指标分别反映了一二三产业结构、投资和消费结构取得的可喜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总体判断,那就是经济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3.从创新动力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的三个考量指标之一,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质量。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这些指标,反映了我国经济动力不单纯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越来越来自创新活力,来自生产率的提高,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衡量创新动力还有两个指标:一是经济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二是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两个方面,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篇幅介绍。报告提出,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外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这些内容,既是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又是培育良好经济制度环境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创新动力更加强劲。
综合以上三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正走在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新常态,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上,在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当中奋勇前进。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满怀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今后险阻不少,要攻坚克难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总结2015年成绩时,全面论述了2015年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回顾2015年政府工作时,深刻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些艰难险阻,客观反映了我国2015年乃至“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境,不容忽视、不容小视,也不容懈怠。
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分别增长3.1%和3.2%,预计2016年将分别增长3.6%和4.1%。但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难以明显回升,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投行预计今年仅有0.1-0.2个百分点的微弱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展望,2020年之前世界经济贸易的年均增速分别难以超过4%和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在经历了1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与金融危机前高点时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达79%,铁矿砂、铜、铝、锌等的价格跌幅也都高达40%以上。由于全球经济走势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分化甚至背离,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波动可能加大。金融市场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加大会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复苏。总体看,外部发展环境有望保持和平稳定,有利于我国继续发展,但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我国的挑战也在增多。
2.国内发展面临险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去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已连续4年未完成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我国产业发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必须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钢铁、有色、化工、玻璃、水泥、造船等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必须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消化过剩产能。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甚至2000年曾达到难以置信的92%,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2014年比2013年增长仅3.3%。2014年,电子商务赢得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7%的佳绩,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7.7个百分点,并拉动快递业务量继上年增长61.6%之后再创51.9%的高增速,但是,商场、店铺等传统商业却纷纷倒闭。“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险阻依然很大,困难和问题不少。
困难和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并不可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不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取得一个个的胜利。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样,必然不断出现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党和政府就是在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个征程上,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远近结合,趋利避害,锲而不舍,有效应对,坚定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三)“十三五”谋略科学,要坚决推进
政府工作是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论述了“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如期实现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继续坚持经济增长新常态
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克强总理这里讲的发展不是传统意义的发展,而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数字指标:“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适度增长新常态趋势。
2.优化产业结构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结构优化。主要数字指标有: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整体趋势。
3.增强创新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数字指标有: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趋势。
当然,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从打造经济社会新常态出发,在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方面,还提出了其他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要求。这些内容,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伴随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一定得到强力推进,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我们在期待和喜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十三五”谋略科学,但关键还在于实施。
(四)2016年部署得当,要切实贯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了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阐述了重点做好2016年政府工作的八个方面工作措施,对于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这个目标,总体上还是按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制定的,是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
2.201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主要指标是,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压缩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12.2%。
二是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行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四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五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七是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克强总理强调,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八是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的八项措施,每一项都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我这里只是点一下题。实际上,这些措施阐述十分明确,非常实际,我就不再多加解读。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贯彻落实这些举措,才是我们2016年必须履行的职责。
三、几点体会
3月5日,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结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与大家一起,交流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
必胜的信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越来越多的困难险阻面前,必胜的信心是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畏浮云遮望眼。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困难重重的国内局面,但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乐观主义的必胜精神。在报告中,克强总理开篇就讲,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他同时也自豪地宣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时,克强总理说,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他同时也铿锵有力地指出,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克强总理肯定2015年成绩时,指出,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接着,他又进一步说明,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成绩时,克强总理说,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进!在部署“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时,克强总理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展望今后五年,我们充满必胜信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在分析2016年重点工作时,克强总理强调,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当然,克强总理对我国发展的必胜信心绝不是空穴来风、无缘之木、盲目乐观的,他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提到保证必胜的力量。他提出,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等等。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些论断,充分说明我国发展前景光明,辉煌无限!
(二)进一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做好“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政府工作,考验着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成败。政府工作缺位、越位、错位、不到位现象始终困扰着世界各国政府,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症结。自2006年开始,几乎历次政府工作报告都特别强调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是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重任千钧惟担当。针对这些问题,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他强调,政府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职业道德精神,恪尽职守、夙夜在公,而且还要主动作为、善谋勇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他对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出了四项明确要求,就是要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四种意识;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健全并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实际上,克强总理在论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中,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也是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克强总理郑重承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民之权乃官之责。这些肺腑之言、切实之举,的确应当值得我们不折不扣地好好学习,切实加以贯彻。
(三)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做好“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多次肯定人民群众在完成“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中付出的极大辛劳,称赞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并表示由衷感谢。他强调,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在分析2015年工作时,他指出当前民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针对这些问题,克强总理在部署“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中提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部署2016年政府重点工作目标时,他指出,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在2016年政府重点工作中,他强调,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特别是在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克强总理强调,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
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事实上,“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所有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举措和要求,都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所作出的部署。只要真诚鼓励、真心支持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社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我们坚信,“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所有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一定会如期实现。
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这一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月度CpI最高点低了1.1个百分点。
“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湖北省荆州市乾盛纺织有限公司女工李红锦代表举例说,厂里双职工家庭月收入约2000元,现在每月生活费已经到了1000多元,遇到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等大花销时就有困难。国家现在把稳物价放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得民心顺民意。
“4%左右的调控目标,是充分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出的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分析认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必然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去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去年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月份,涨幅依然有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
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底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并把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
“由于国内和国外通胀压力的叠加效应,今年物价调控的难度是很大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猛涨,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的影响大于去年;国内流动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夏粮生产遭受严重干旱,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测算,今年全年CpI涨幅中,去年涨价的翘尾影响将超过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将超过1.5个百分点。
尽管挑战严峻,但稳定物价具有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姚景源指出,国内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食库存大大高于国际标准,肉、油、糖、棉花都有充足的国家储备,再加上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构成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稳定价格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负责制,这是稳定物价的工作基础。
王仁洲代表强调,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在回收流动性,国家有调控物价的充足财力和物资储备,宏观调控部门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通胀压力的经验,这些都是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
物价与经济全局紧密关联。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周逢民代表指出,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目标比去年的实际情况低了3.7个百分点,凸显了国家稳定物价的坚定决心,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尽管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判断。
第三篇:201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
1.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报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解读:据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共出现77次,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要改革一定要打破历史形成的利益集团,就会伤筋动骨,这就是革'命'。”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行政审批其实就是来自一部分政府权力的阻碍,只有消除了障碍才行。”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确需设臵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2.2014年GDP增长目标7.5%左右
报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臵在7.5%左右。“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
3.CPI控制在3.5%左右
报告: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今年将CPI目标设臵在3.5%是比较合理的,既考虑到前一年物价翘尾的因素,又能给资源能源价格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踏实”。物价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国家稳。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
1.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永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做法有点不太与时俱进,现在新农民不种田也不愿意种田,你现在把他捆带土地上也不再回去,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城镇化做好,把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做好,有更好的就业空间。
2.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
报告: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分析:2014年我国赤字规模尽管较去年的1.2万亿元有所扩大,但赤字率稳定在去年水平,这种既带有积极色彩,又力求稳妥的安排凸显当前复杂的财
政经济形势。“总体来看,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赤字率不变,政策扩张的力度不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3.“三公”经费公开不留死角
报告: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解读: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2014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将只减不增。”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4.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5.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报告: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何健: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心态产生较大冲击。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既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又可平衡中低收入人群心态,维护社会公平。
6.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报告: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刘嘉坤:相比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还很差、困难群体还很多。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也说明建设“美丽乡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危房改造、修公路、解决饮水安全,都是在弥补农村发展的短板。
7.让农村大学生再增一成报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王康: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8.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万人以上
报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近1亿扶贫对象,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还存在减贫动力不足、扶贫资源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很及时,很有针对性。关键要落到实处,啃下扶贫“硬骨头”,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9.“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报告: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臵和再就业工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任永昌: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就业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这样实实在在的目标,体现了保民生、稳民心的坚定决心。
10.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报告: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侯晓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现代社会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困难群体社保问题的关切,体现了“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的指向。完整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设立的国民安全网,这张安全网在深化改革即将涉险滩、破藩篱的关键时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1.让更多基层百姓看得起病
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农村5亿人口。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这两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很大缓解,但是医保补助标准还不算高,医疗资源配臵也不平衡。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提一沉”的法子,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这将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12.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报告: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第四篇:201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职能;科学执政。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低通胀,能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要防止消费价格进一步上涨。
知识点:宏观调控;三驾马车;生产与消费。
3、城镇登记失业率4.6%。
知识点:人力资源;就业;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财政赤字1.2万亿:财政赤字创新高,意味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知识点:财政;宏观调控之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的作用;量变质变的方法论;经济职能。
5、广义货币M2增长13%。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说明中国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前经济疲软。6、18亿亩耕地红线。
知识点:三农、粮食、又好又快、矛盾、联系、发展,量变质变。
7、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10%。
知识点:破解养老金双轨制;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政治职能;再分配。
8、新农合标准提高到280。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三农;再分配。
9、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
宏观调控;消费需求;联系,矛盾;发展。
10、教育经费支出2万亿。
生产力;科教兴国;教育的重要地位;财政的作用。
两会热点 “十个热词”
跨度长达半个月的2013全国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新老交接”“中国梦”“机构改革”等10个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两会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
【热词一】新老交接
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会议决定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两会期间,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副主席、国家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参加投票表决的代表们认为,选举和表决过程合法、透明,结果体现了承上启下、面向未来的特点
【热词二】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
在代表委员看来,“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更是追求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等。
【热词三】7.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代表委员认为,7.5%的目标设置合理、客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这个数字背后,突显了中国转型发展的紧迫和必要。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制定“7.5%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词四】机构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旨在继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等机构改革内容。与此同时,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等十项改革内容也获得代表委员的支持和认可。
【热词五】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仍存在不足,要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深化改革。
【热词六】城镇化和“城市病”
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强调“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消除“城市病”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经营城市。
【热词七】美丽中国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提出,“美丽中国”不仅是指绿水青山,也指人们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倡导“美丽中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热词八】网络反腐
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一度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
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均被明确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反对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代表委员建言:尽管热热闹闹的“网络反腐”引发“表哥”“房姐”等落网,但这种做法也不排除“信息有误、恶意炒作以及侵犯隐私”等问题。有政协委员呼吁加强反腐立法,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
【热词九】新会风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八项规定”,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严格要求。在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的带动下,各级党政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这股求真务实、厉行节约之风也吹进了2013年全国两会现场。
两会期间,会风朴实成为百姓眼中的看点之一。会场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没有欢迎横幅„„全国政协会议大幅减少会议简报、大会发言报告等纸质印刷品,主要通过委员办公系统平台及官方网站发布。
新会风不是“表面文章”,也实实在在体现于代表委员的口头发言。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更加简洁精练,直陈问题要害。
【热词十】诚信
今年两会“遇到”了3·15,“诚信”二字引发会内会外共鸣。此次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代表委员们建议,构建诚信社会,首先应从建立诚信政府做起,进而规范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诚信经营。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回顾2013
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李克强指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简政放权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宏观调控
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
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社会治理
重组食药监管机构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健全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改善民生
启动教育扶贫工程试点疾病应急救助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结构调整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
展望2014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李克强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
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生态文明
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公平发展
提高医保补助标准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推进改革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面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今年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扩大开放
上海自贸区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机制
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
三农问题
坚守耕地红线避免千城一面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