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影评] 《冷山》The power of memory
First of all, the story itself focuses on different things.Cold Mountain is mainly concern about the era, while Gone with the wind is totally a story about the special girl Scarlett.Thus, Cold Mountain shows more storys of the time and in such a mess how people live their lives.Second, the girls are different.Although they are all well educated southen beauties, they are different in characters.Scarlett is treacherous from her soul, while Ada is gentle and faithful.Though they are all brave with love, but their brave is of different quality.Ada became so brave by the force of difficulty, she had to face the fact that her father was dead and she had no money and skill to maintain her everyday life;while Scarlett has a leadership, with her love to the earth which is coming from her Irish origin, she knows how to manage her fazenda no matter how she would pay for it.That is to say, Scarlett needn't help, she can deal with anything, but if without the help of Ruby, Ada couldn't get out of her chaos and may lose her life already!
Third, about the war.Though both stories happened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but the way they show the war is different.Cold Mountain shows the war directly, especially from Mr.Inman's view.Gone with the wind uses the war to show how things work on Scarlett, especially when the rhathymia came to an end and all the disasters fall upon her, all in one word, the war in Gone with the wind is just a tool of the writer to show a true Scarlett.PS, one thing confuse me a lot, the color of the army.I remember that in Gone with the wind, the write told us that the North was in gray and the South was in
blue, but when I saw the movie of Cold Mountain, I found that they are on the contrary.I can't tell who's right at all...Different they are, now's the time to come back to the movie of Cold Mountain.
第二篇:冷山影评
11010360010
1蔡坤
11规划
生命中总是充满遗憾
——————影片《冷山》影评
摘要:战争迫使艾达从一个娇弱的公主成长为能在战争的大环境中从容应对生活琐事的女强人,与露比相互扶持,等待英曼的归来,而英曼也成为她活下来的最大动力。谁都渴望平静的生活,艾达一直期盼着英曼的归来,英曼归来后的突然离世,让人不免觉得可惜,不过正是这种不完整才诠释了生活中的各种不完美,正是不完美的才让人映像深刻......关键词:战争,爱情,等待,惋惜,坚强。
其实人一生下来就是迷路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梦中的故乡。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梦想,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梦醒。在电影中这本来应该是对让神仙都羡慕的情侣,但是战争却拉开了两个人的距离,弥漫的硝烟熏黑了原本美丽的世界。在剧中女主人公等着他回来,从未失去希望,开始是以天计算时间,后来以年;他想要回到她身边,即使路途遥远,充满了艰难险阻。其实,英曼在第一次受伤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可是他的心一直向着远方的冷山,就像是朝圣的人一样虔诚。战火也许泯灭了很多人的良知,让人们变得比野兽还要凶残,但是爱永远不会被淹没。于是,我们看到了英曼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倒下又站起来。不管是那个变态的牧师,还是北方的军人抑或是那个山里的人,都没有绊住他匍匐前进的心。
艾达与英曼初次见面的时候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的下午。冷山镇上一片繁忙祥和。英曼站在高高的木架上钉木板,艾达与她父亲从马车上下来,热情的萨拉接待了他们。艾达蒙露是个多么美丽可爱的姑娘,当萨拉介绍说英曼是这个镇上的一个特别的男人的时候,他端起饮料走上前去。这就是他们美丽的初次见面,一个撒满阳光的秋日,一片安详温暖的小镇。关于他们交往的描写不多,我只记住一纱的艾达坐在马车上弹钢琴,悠扬的琴声吸引了在路旁远出梨地的英曼驻足凝望。掩映在绿林草丛中的白色房子,穿过田野的乡间小道,缓缓行走的小马车,穿着洁白裙纱的艾达在深情的弹唱。悠扬的琴声犹如空中来音,世界也为之宁静。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成长于宁静安详的小山镇,清山秀水的冷山才是它们美丽的家园。
然而,枪声打破了这一切,战争的来临撕碎了田园的宁静。英曼要上战场,艾达答应等他回来。可是这是这样漫长的等待呀,唯一的亲人爸爸去世了,镇上的人们都在炮声中逃离,艾达与卢比两个女人干起农场粗活。萨拉的丈夫被剑当胸刺死了,萨拉的儿子一枪倒下了。可是,这一却的恐怖也更改不了冷山镇美丽的田野风光,我们还可以看到阳光看到树林看到大片的玉米地,三个女人彼此关爱和卢比他爸及其伙伴们的幽默、琴声,这些还是可以让人感到些许的安心。但英曼的逃亡就不同了,他一路上伴随的都是枪声和尸体。鲜血、断肢、哀号,除了残酷你还能想起什么?而又当这两幅场景穿却而行的时候你心中的感受如何?
英曼回来了。他出现得让艾达不可相信同时也让我们惊喜不已。那是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谷小路,厚厚的白雪让整个世界都纯洁宁静。他们就相逢在这样一个银装素裹的净白山谷中,没有拥抱,惊喜只化成一句平常的“跟我走吧”。这就是爱情,当彼此都成为对方唯一的希望和坚持的理由时只沉淀为“跟我走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相守愿望战争也要将他破灭。英曼死了,倒在他们相逢的山路间。依然白雪皑皑依然银装素裹,昨天还是相逢的惊喜此时只剩两岸的绝望。英曼捂着枪口回来只为告诉艾达“我爱你”,银装的山路却留下一滩殷红的血迹。相机升高,镜头拉远,洁白的世界印着控诉战争的红点。
冷山,清山秀水的田野风光,安静祥和的民俗风情,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一端至纯的爱情故事。没有对战场述以太多的镜头,不是对战争呼天抢地的控诉,然而,无论谁面对这样一部《冷山》后,他都不愿意战争再次出现。
在剧中不光剧情吸引着我,其中的精彩对白更是一大成功之笔。其中英曼给阿达的对白中这样说道:“如果你可以看见我的内心,或者无论你想称呼它什么;我的灵魂,那就是我所恐惧的。我想我已经完蛋了。它们不停地要将我击垮即使我毫无防备。但是如果我曾经有...如果我曾经有良心的话,现在也已经丢失了。如果曾有任何我为之感动的东西,我都已将它扼杀了!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怎么还可以给你写信?我都看见了什么?”阿达也这样说过:“我们丢失的东西永不会再回到我们身边。这块土地永远无法痊愈——因为太多的血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向从前吸取教训并带着它创造和平。”其实这就是他们对现实的一种理解,对另外一种世界的向往。从中把他们那中渴望的和平的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冷山》是让人怜惜的,人们都惋惜男女主人公的凄美的爱情,但又是让人热情澎湃的,女主人公等待爱人的热情让人都为之动容;《冷山》是拥有博大胸怀的,它关怀爱,歌颂和平,剖析人性的善恶;但它绝不煽情,一切都是在悲天悯人的气氛中默默地展现,不经意间打动你;《冷山》是激烈的,不仅拥有壮观的战争场面,也有野蛮的残杀,与畸形色欲的诱惑;然而《冷山》又是舒缓的,仿佛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历史画卷,一切都隐含在沉稳的叙事当中。让人从中明白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一样的感动,从而融入其中,让每个观众都能感到自己存在与其中的价值。所有事情并非如我们想象的完美,生命正是因为这些种种的不完美,才让人有动力继续为了完美而奋斗。
第三篇:冷山《影评》
读解电影《冷山》的多层次意境艺术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味道。《冷山》不乏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爱情,但如果仅仅把电影读到这种层面,或许你会很失望。电影制作者们称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铺天盖地的海报则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甚至还暧昧地暗示,两大女星对决⋯⋯走进电影院,层层揭开电影的幕布,你会发现,在导演和媒体的精心布阵下,观众陷进去了——这是一部充满了多语性而隐藏了主角的成功的田园战争史诗商业片,电影采取层层演绎、层层否定、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不断让观众推翻自己的结论,在旧的意境中叠加新的印象,极大丰富了电影层次,令人拍案叫奇。
田园梦魇:大地满目疮痍、血流成河清新温馨的冷山,奴隶们劳作的场景;壮丽的美国自然风景,云淡风轻的广阔境界⋯⋯影片中的风景,可以分为两大类:战士的家乡和归来一路的风景,在地点的选择中影片的张力完成了饱满的转换。在一片广袤的田野里跋涉,借助了摄影师由远到近的视角,我们在眼睛的牵扯中感受到田园的味道,更领悟了田园的意味。
从人类进化至今,可以说土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母亲对儿女一样的作用,而这也是历史上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个几近完美的借口。如何使用土地成为焦点,被追加和附会的是所谓的正义。战争由此而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急!田园史诗,是从影片的风景开始的,却带上了一种苍老的况味。影片开头的战争场面,就富有这样的特征:一只小野兔,一场大战争。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无数的生灵,都和我们有关。而战争中的人们是身不由己的。风景再美丽,借用艾达的话说也是“血流成河,满目疮痍”,再多的美丽在从前线逃回的受伤了的士兵英曼眼里都带上了一层血腥和沧桑。天地再广阔,人们却在这里杀戮、残害,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都在其中煎熬着,美丽的风景也不过是一幅巨大的背景画,何况这是一幅被破坏的背景画!爱情质疑:你对她的心是真的吗?动人的爱情,自然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是如果有一种爱情,只是一种单纯的爱情——他们总共说了多少句话,他们总共见了多少次面,他们自己都说互相不了解——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说,他们的爱是盲目,换句话说,在和平时期,他们 的爱也许很平庸,甚至很有可能走向死亡。可是,战争成全了爱情——“如果天塌了下来,我怕来不及说”,天塌了下来,还有什么不能说,不能做的?天没有塌下来,战争却给了爱情一个保质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的心已开始冷了,怎么办?”“你对她的心是真的吗?”当英曼回来,艾达兀自端着长枪,对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儿说:“不许动!转过头去,再往前走我就开枪了!”雪地里的一袭黑衣,无疑成为一道美丽而庄严的风景。战争已经把艾达锤炼成了一个坚强的灵魂,而爱情成为英曼和艾达生命存在的共同确证,爱情更成为他们涤荡心灵的神圣之流。英曼终于说“我回来了”,但是“我的灵魂已经麻木了”,在战争的腐蚀中,他们,他们仅仅见了几次面,他们,他们仅仅接了一次吻,他们,他们甚至“连亲热 还来不及”⋯⋯
爱情,支持着他回来;爱情,支持着她等待和坚强!爱,只是生命的附丽!生存成为爱情的旨归,而冷山成为一种归来的期许!归来,是向战争要回人的真、善、美!战争:在无主角的荧屏之外充当了最霸道的主角也许这样解读《冷山》,是要让人哭泣的。我们宁愿看到美丽的风景,看到动人的爱情,我们也不愿看到丑陋和沦落。可是,不能否认,其实《冷山》是没有主角的一部电影,尽管有动人的爱情穿插其中,尽管有美丽的美国大地的风景铺设各处;英曼只是战争对人的损坏的千丝万缕中的一条线,一个渺小的见证者。影片以英曼的归来为线索,串起了他途中所见所历,唯有这才是影片的主角!丰富的人物、不尽的心痛、细微的温暖,那才是《冷山》的背后要说的——生存和战争是它意欲展现给人们的!在战争里人们是如何生存着,摆渡女,牧师,守着发病的婴儿的母亲,还有那个给孩子盖上小被子的北方小士兵,甚至是片头那只小野兔,为了在战争的缝隙里求得一点生存的空间,他们
是如何在麻木着自己!如何在抗争着!
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幅战争生存群像图,甚而不是生存,而仅仅是战争!无数个细节,无数个人物组成了两个字:战争!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无论是正在打仗的士兵,还是逃兵,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影片在全程分别以英曼和艾达为线索,串起了无数个人物组成的细节,以战争为焦点,呼唤人的灵魂的归来!
值得一提的有四个细节。第一,摆渡女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那种震撼触目惊心。为了生存,她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摆渡,也可以不顾羞耻地说“再给我30元钱,你们想怎么乐就怎么乐”,可是就是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才说完这句话,她的生命也不过如自己摆渡的小船一样倾覆在动荡的战争中。也许第二个值得一说的是母亲,我们可以说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为了发病的孩子,她藏起了过冬的猪,储备了过冬的食物,尽管那是一个可能随时
死去的孩子;同样,为了孩子,她说出了自己食物的秘密,甚至把自己也交了出去;同样,为了孩子,她生生咬死了侮辱自己的北方兵。她并不是不知道那个给她的孩子盖被子的北方小士兵家里也有母亲,她只是以被侮辱者的身份奋起反抗,表达她的怒气。可是,那个北方小士兵脸上还带着干净的气息,他的犹豫让人可敬也让人可怜,他给小孩子盖起了被子的那
种欢欣和心疼让观众心痛,而他的死更让人无语——说什么呢?谁在导演着这一切,谁对谁错,谁能说出一二三?梯格是影片中的反面人物吧,一出场就是一种居心不良的立场,保安队长的残忍生涯,对土地的贪婪,对艾达的觊觎,⋯⋯没有理由不说这是一个“坏人”,可是在露比父亲的溢满对女儿的爱的提琴声中却是别过了脸,别过了人群,别过了自己的部下,轻轻和着那首曲子,让人禁不住以为他要网开一面了,露比父亲们可以逃过一劫了,可是,唱完了曲子啊,唱完了曲子啊——如果这首曲子不结束该多好啊——他开了枪。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回答,也许只有战争可以解释。
发人深思的并不只这四个细节,影片以小做大,无一不指向战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配角,再加上所谓的主角英曼和艾达,他们的组合才是影片的主旨,这种主旨是无需主角的,需要的是无数的人们,无数的战争、生活场景。人们在战争中千形百态的对比,昭示了影片对战争最有力却是沉默的控诉!看看那个杀了自己最心爱的小羊羔救逃兵的老太太和那个报告了保安队逃兵信息的小个子男人,谁愿意说些什么?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在战争中是如此突显,即便如此,你也不能轻易去评价那些人们。在那样的环境下,谁在意得了谁,小个子男人似乎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错啊。道德评价已经失去了意义,战争却隐身于这些场景之外无时不在提醒着观众,人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沦落的,灵魂已经找不到回归之路了。战争在无主角的荧屏之外充当了最霸道的主角。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无数的细枝末节,经过导演的“金手指”一指就都带上了一种强烈的意味,而这种细节的力量让人恐慌。似散而集中的手法因英曼和艾达的守候与挣扎而凝为一个强大的整体,直达影片的核心:战争。
归来:你的归来是值得的正因为如此,英曼拖着将死之身躯也要回来,回来!我回来了!冷山!这种回来,是一种借着爱情之名向灵魂净处的回归;这种回来,是要和战争对抗的一种坚强、美丽、自主的生存。拒绝了所谓的正义,逃兵从沙场回归,从战争回归。艾达从井中看到了雪地归来的英曼,可是她也看到了接踵而至的乌鸦,那是一种怎样的暗示啊——等待归来时,大地早已非当时的大地了,人们用了全身心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人们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失去的又是什么!
英曼为了归来,最终还是去了,可他的归来是值得的,艾达在片尾说,你回来看看我们的复活节就知道了。是的,经历了苦难,人们从命运的掌纹中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反观艾达,她在战争中的历练更是一种灵魂的回归,磨难中高贵和坚强结合了,以对抗粗糙复杂的生活。而露比一出场就裹挟了一股原始的声息,她无疑代表着一种活力,两个女性在战争中的艰难生存,带有很强的隐喻意味。以柔克刚,在战争的间隙里人们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本领抵抗沦落。这种回归是一种诗意的回归,也是一种贵族式的回归。
历史的脚步已然远去,唯有生活长在,往事挥之不去。希望已然孕育,长青的就是灵魂的归来!影片以艾达略带沧桑的口吻诵读诗一般的语言,在英曼留下的女儿的快乐一笑中戛然而止,但却有一种意境如同蘸满了墨的画笔一般洇了开去:归去来,我们的灵魂⋯⋯意犹未尽。
人物的多样饱满,情节的摇曳多姿,细节的精雕细刻,⋯⋯《冷山》的成功是艺术和商业联姻的成功,尤其是艺术上的追求,让人回味无穷,多层次意境则可以说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从田园到爱情到战争到灵魂的归来,《冷山》以突出的四种意境的“变脸”,后一层次又否定、推进了前一层次,完成了对战争的一种白描式的描述,窥视到战争和心灵的真相,发人深思。
第四篇:《冷山》影评
《冷山》——由两人的爱情所展开的战争画卷
有种爱情,是这样产生的,双方对彼此都并不了解,甚至根本没说过几句话,但双方内心的爱情之火就是那样的炙烈,纯粹。英曼和艾达的爱情就属于这种。短暂的几次接触之后,两人就相互“爱”上了对方,也不能叫“爱”,是一种对爱的渴求,或等待。要打仗了,英曼和艾达面临着诀别,临走之前,艾达给了英曼一本书,里面有自己的照片,可照片中的艾达笑不出来,因为他等待的是一个军人,一个可能将来生死未卜的军人。就这样,两人吻别。
战场毕竟是战场,到处都是血腥,南方和北方的军队,与其说是为领土而战,不如说是为家庭而战,为自己的爱人而战。轰隆一声巨响,北军把南军的战壕给炸飞了天,无数的士兵被炸得遍体鳞伤,甚至血肉横飞。地上到处都是血,鲜红的血液汇聚成河,沿着地上的沟渠迅速的蔓延。到处都响着砰砰的枪声,同时夹杂着喊杀声,士兵们就在这片血泊中打个你死我活。英曼的一个好朋友中刺刀了,向英曼发出了求救声,英曼不顾一切的把他救了出去,可于事无补,在军队的医院中,英曼的朋友还是死了。死神降临时,谁也阻挡不了。看到朋友的离去,英曼痛不欲生。在战场上,唯一支持他活下去的,就只有艾达的照片,和艾达的信。在此时,他可能已经萌生了逃回家去的念头。接下来,在一次偷袭活动中,英曼颈部中枪,倒下了。
其实,倒下的英曼已经死了,在他倒下的时候,眼前所浮现的,是和艾达在一起的教堂,还有从教堂飞出的鸽子。导致他不死的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艾达的思念。他受伤昏迷期间,嘴里不停的叫着“冷山,冷山·····”因为冷山是他的家,那里有他最爱的人。这次伤好之后,英曼逃离了军队,因为他找不到留下的理由。他只想在战死之前,再回家一趟,看一眼自己的爱人。他曾说过,为了某个“十分钟”,他愿意放弃一切,而这“十分钟”,就是和艾达相聚的十分钟。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逃兵是要被处死的。冒着被处死的危险,英曼踏上了漫漫的回家之路。战争是残酷的,人性在战争的摧残下,变得自私,冷漠,麻木。英曼首相遇到的是一个变态的牧师,在和平年代,本应是受人敬仰,心地善良,为人表率的牧师,可战火之后,却变了样,和自己的佣人私通,佣人怀上了他的孩子,就要杀人灭口,幸好被英曼阻止。不过后来他帮英曼逃过了追捕,和英曼来到了一户变态的人家,主人是三个放荡的女人,战争让她们失去了自我,浑浑噩噩地度日。最终英曼还是被捉到,被铁链锁了起来,好在几个北军来了,杀了捉英曼的南军,英曼只是受伤,没有死,不过还是倒了下来。
这次英曼遇见了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她就像是一位隐者,或世外高人,在战争的洗礼下,老妇人比以前更加坚强。英曼在老妇人这里养好了伤,离去了。临走之前,老妇人送了英曼一把枪。老夫人有句话说得很好,“一切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像小鸟吃了一粒种子,飞到了别的地方,将种子拉了出来,那颗种子就在那个地方生根、发芽、成长。”
又走了很远,一个冰冷的雨夜,英曼无处可去,来到一户山里的人家借宿,里面只有一个年轻妇女和她的孩子,妇女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十分漂亮。英曼在火边烤干了衣服,吃完了妇人给他的饭,便睡在外面的柴房里。妇人的男人死了,在南方,到处都是那样,家里的男人死了,只留下女人和孩子。睡了一会,妇人叫英曼到里面睡,并请求他躺在自己的旁边,什么都不能做。英曼照做,妇人有点羞涩的拉着英曼的手,忽然间泪如泉涌,他只想借英曼来回想一下自己的男人,但这样一来,更加勾起了自己内心失去丈夫的苦楚。英曼说,我还是走吧,他知道自己留在这里,只会让妇人更加伤心。妇人不允,他们就聊起来,聊起各自的过往,家人,爱人。
第二天清晨,一阵慌乱之中,妇人赶紧叫英曼起来,北军来检查了,英曼匆匆从后窗逃走。几个禽兽不如的北军,抢劫妇人家的物产,并虐待妇人生病的婴儿,还强暴了妇人。英曼为报恩,杀了这几个北军。之后他又走了,向着自己的家乡——冷山;向着自己的爱人——艾达。
自从英曼走后,艾达无时不刻不在思念他,之前还有老父的陪伴,后来老父死了,艾达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从小养尊处优的她,根本不会独立生活。直到鲁比的到来,她们的日子才逐渐好转。鲁比就像是上天给艾达的礼物,在鲁比的调教下,艾达逐渐变得独立,坚强,渐渐成长起来。其实在战争的洗礼下,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坚强,挫折和痛苦总是能促使人快速的成长。
每天晚上,艾达总是对着英曼的照片,不停的弹钢琴,直到筋疲力竭,来消磨时光,排遣思念。艾达曾在井口看一面镜子,看到了英曼向他走来,在一片雪地里,同时几只乌鸦向艾达飞来,英曼倒下了。据说这样很灵,于是艾达坚信,自己还能再见到英曼。提格在冷山里的青年打仗走后,变成了这里的恶霸,到处欺负人,同时垂涎艾达的美色,想把艾达据为己有,但是没成功。提格杀了很多逃兵,包括鲁比的父亲,但鲁比的父亲命大,没死。
当艾达和鲁比在冷山上找鲁比父亲的尸体时,发现他没死,于是便救了他,将他安置在山上的破屋里。当艾达出来屋子打猎时,远远地看到有一个人向他走来,他以为是北军,用枪瞄准他让他走,英曼看着她,小声的说出了“艾达”,艾达听不见,让他转过身来,后来艾达逐渐发现,这个人就是他朝思暮想的英曼,把他叫了回来。让人不解的是,两人并未像情侣久别重逢那样热烈的拥抱,倒是淡淡的说了几句,的确,战争让许多东西都变得冷却,包括爱情。这一天,英曼终于回到了家,艾达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爱人。
第二天,提格捉住了逃兵乔治亚,逼他说出了艾达和鲁比的所在,提格在半路遇见了艾达,要杀他们,这时候,决战的场面倒了,英曼,鲁比的父亲,乔治亚与提格一伙,展开了枪战,最终提个被英曼杀死,提格一伙,只剩下一个人逃了,英曼去追他。最终,白雪皑皑的冷山上响起了两声枪响,艾达以为英曼中抢了,疯狂的跑去找英曼。最后,艾达见到了镜子里的场景,英曼在雪地里向他走来,同时几只乌鸦飞来,英曼倒下了,旁边有一摊血。
“我爱你”,这是艾达最后对英曼说的话,也是英曼最执着的坚持所换来的最珍贵的三个字。
影片的最后,阳光明媚,战争已结束好几年,大家的脸上都演绎着甜蜜的微笑。这些在战火中所幸存下来的人,跟懂得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艾达说,她有在井边看了那面镜子,可看到的内容不是关于她自己的,她看到的是一片乌云,不过乌云散了,太阳渐渐的露了出来······
岁月静静的流淌,冷山一如既往的美丽,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她总是静静的呆在那里,见证着这里所发上的一切,诉说着一个有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
我们应该为英曼伤心么?不,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真爱,尽管他为之付出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为艾达伤心么?不,因为她已拥有过最纯粹的爱情,尽管它滞留在回忆中。
避免战争,向往和平!
第五篇:《冷山》——影评
《冷山》影评
战争与爱情
爱可以融化一切,包括战争带来的残酷和对心灵的折磨。
影片开始,虽然用倒叙的方式,但战场上的硝烟与美丽的田园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个别的时期,美丽的艾达来到了这片南方的土地,认识了让她一辈子都不会我忘记的人生挚爱英曼。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可以很幸福的组成一个小家庭,幸福的经营自己的农场。战争的开始让一切美梦破灭,就像电影里一位孩子的母亲说,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失去了男人,每个家几乎都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再也不复存在,每个家庭的男士从开始高呼终于要打仗了,到后来十室九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英曼走后,艾达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在鲁比到来以后,终于坚强起来吗,勇敢面对生活。从一个大小姐,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女人。
艾达不停的给战场上的英曼写信,而英曼也几次差点丧命,对艾达的爱以及战争的残酷,让他不惜当逃兵,跋山涉水要回到爱人的身边。一路上,碰到各种情况,也有几次差点被抓回去,在别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回到了冷山。好希望他们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可命运总喜欢捉弄人,英曼不幸中枪,他终于可以休息了。
“i will be back home”他回家了,再也不会离开艾达了。即使肉体死亡,灵魂也会一直陪伴最爱的人生生世世。
最后美丽的田园风光再现,善良的人们聚在一起,拉着琴,聊着天,吃着东西,好幸福的一刻,英曼的女儿围绕在艾达身边,英曼、战争中死亡的灵魂在那一刻,也一定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和爱的力量。
一名逃兵的爱情归路
以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历时4年的全民内战---南北战争为故事背景,演绎一名逃兵为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情人,历经各种艰难困苦跋山涉水回到爱人身边。在完成种种磨难,终于可以与爱人长相厮守的时刻,却还是倒在了枪口之下。在观众发出一片惋惜叹息之声的同时,有力的批判了战争的无情残酷和后人对生存信念的无上向往
在观赏此片之前很有必要简略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尽管影片没有对南北战争进行全貌的交代,而是过多的关注于人文情感一面的描绘,让大家全情投入的沉醉在男女主人公相互的思念和各自应对苦难生活的细节之中,从而让人们对战争产生极大的厌恶和无奈的抵触心理。其实,南北战争的结果是进行了一次最大的人文进步,那就是最终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度。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不知道还会有多少黑人在为白人们没日没夜的毫无人格尊严的当牛做马。也正是这场战争,让美国两大联邦合并为一个,成为现在被我们熟知的“美利坚合众国”。足可见,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当然,在时下追星追到脚抽筋,迷恋迷到脑弱智的时代之下。当裘德·洛、妮可·基德曼、芮妮·齐薇格、娜塔莉·波特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这些实力干将齐聚一堂的时刻,还能有人理性面对的话,确实是件很令人尴尬的事情。就算男主是个逃兵,他的个人追求与集体追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对立的情况下,他也有追求向往的权利,他的感人事迹也应该得到世人的传唱,谁让人家是个“自由”的国度呢,如果你认为个人可以大于集体的话,就更值得标榜这一点了。但不要忘记,当男主倒在血泊之中时,那多多少少也意味着对他个人行为的一点惩罚而不是鼓励。如果你觉得那是在更深刻的控诉战争的话也未尝不可,只看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了。
哀而不伤的恋曲----关于《冷山》
SE7EN荷包蛋发布于: 2012-03-25 23:41
一部重金打造的大制作,一个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简单故事,主题新明而剧情略显俗套。然而每次看完都会深深感动.富有诗人气质的英国导演明格拉演绎了一部褒贬不一的《冷山》。
并不多产的明格拉有三部主要作品:公认的《英国病人》成就最高,《天才瑞普利》以表演和剧情取胜。相比之下,《冷山》算是最商业化的,口味比较大众化,堪称豪华的明星阵容,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战争加爱情的背景设置,并试图达到的史诗片效果。看过了很多表达爱情主题的作品,《冷山》却是很少的被持续感动的影片之一。喜欢它有很多的理由,故事线索简单但曲折委婉,总的来说,个人不是很喜欢三角甚至很多角恋爱之类的题材。《冷山》就是一个逃兵和一个孤守家园的“怨妇”的故事主线,这样的设置对于表达主题,更加有力。对白,富有诗意而且每每出现的恰到好处。摄影,具有明格拉的典型风格,缓慢匀速移动的长镜头,中近距离取景,大气而饱含深情的远景,细腻动人的特写,尤其善于捕捉人物面部在明暗光线变化中的感情流露。我很喜欢艾达和英曼初次相遇那一段,导演用细腻的影像表达出了怦然心动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两军厮杀一段,加上和声配乐的烘托渲染,可以说这是我在电影中看到的最惨烈的战争场面。与《拯救大兵瑞恩》纪录片式赤裸裸表现真实不同,带有一种诗意的夸张和抽象。配乐更不必说了,极富感染力,插曲与《逃狱三王》的插曲应该同属于一种好像被称为“灵歌”的风格类型。钢琴作为背景音乐的主乐器,空灵飘渺,引人入胜,对于一部战争背景的爱情片,从配乐上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后者。毫无疑问,本片的反战意图非常明显,以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转折来表现战争的残酷,这在男主角的戏份上表现的比较直接,开篇,战场的惨烈,士兵生命的渺小无常,主人公逃亡中经历的事件,导演表达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回归,对命运的抗争和屈服。从牧师这个角色设定,可以看出:信仰遇到生死抉择,人性更容易显示出自我保护的本能,信仰的作用瞬间消失。另一方面,牧师对于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有一个调和缓冲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比。爱和信念比虚幻的信仰更具有使人坚守的力量,而牧师也不是一个反面角色,只是芸芸众生像的一个反映,在某种角度上,可以是他有一种乐观面对的行为意识,但更多的是迷失和沉沦,至少我们在有他的段落不会感到压抑。与之相对的是救助英曼的印第安老太太,她所居住的地方被描绘成世外桃源般的一方净土,令人心生向往,她的与世无争象征着人类心灵中与暴力共存的和平愿望。同样,设计陷害英曼的一家人和波曼饰演的年轻妈妈也带有明显的对比之意。
艾达方面,体现的是坚守和转变,为了生存的转变,为了坚守的转变。露比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她是一个外表粗疏,内心感性而且聪明可爱的角色,她的到来为艾达带来了继续守望的信心与希望,是导演褒扬的。两人互相扶持慰藉,露比坚强乐观面对残酷现实的抗争精神感染激励了艾达。艾达也在悄然改变着露比,将其埋藏于心底的善良唤醒,两人的沟通是心灵层面的。如果说英曼体现了男性的执着勇敢,女性特有的隐忍豁达属于艾达。在人物刻画上,英曼是内向和稍显被动的,在经过刻骨相思和百般磨难和艾达重逢一刻,见对方没有认出自己,黯然转身。我 感觉这是感情表达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的一个细节,英曼一直不敢奢望艾达对自己的用情之深,患得患失。艾达更加主动,如果不是这样,恐怕这段美丽的一见钟情会无疾而终。
我想多数对本片评价不高的观者,认为只是用华丽的外衣包裹了一个俗套无新意的简单故事,而我恰恰认为爱情主题就应该让人从曲折的情节转而关注人物的刻画,倘若在故事上下太多功夫反而会转移注意力。影片的文艺化倾向明显,在妮可深情温柔的喃喃细语中百转千回,在冷山镇优美深远的景色中,体会生离死别的传奇。我不太赞成将本片归为悲剧,因为自始至终都游离着一丝绵而不绝的希望,即便结尾,英曼死去,影片也未作过多煽情,转而进入新家庭其乐融融的场景,这是我喜欢本片的原因之一。这是与《英国病人》的不同之处,它的主题更为深邃和沉重,试图表达的意义也 更加丰富,更加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