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原县加强“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管理工作
镇原县加强“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管理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率先科技致富、带头干事创业、改善班子结构、推动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镇原县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目标管理、定期轮训、联系帮带、创业帮扶和选拔激励六项制度,加强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教育管理。
镇原县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直接联系,对“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登记备案,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掌握创业进展,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乡镇党委具体负责管理培养,力争把他们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级班子后备力量和农村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村党组织经常联系,跟踪管理,全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制度。乡镇党委对“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毕业生实行目标管理。毕业第一年,制定5年创业规划。每年年初签订创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考核评价创业情况、带头致富情况及思想政治素质。考评结果进入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使用、帮扶指导的主要依据。定期开展农村法律法规、惠农政策、使用技术、相关创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毕业生全面成为农村使用人才。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与“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毕业生结对帮扶对子,帮助他们熟悉农村工作,加强学习培训,积极主动创业,追求个人进步。在此基础上,该县把“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作为村组干部的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县委组织部每年对县内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择优选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在村任职报酬为每年6000元。2年后,择优依法依章安排到村“两委”班子中任职。任村干部期间,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对在农村创业有突出表现的毕业生,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第二篇:一村一名大学生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总结
宅吉乡三联村 黄 涛
自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来,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按照“找准工作定位、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心全意实践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做好“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宣传者,顺利开展了服务基层的各项工作,并积极探索基层工作的方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努力开创我村农基工作的新局面,以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
工作期间,首先结合我村实际,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经常组织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解决思想问题,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讨论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抓紧抓好理论学习工作,搞好“三个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着力培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典型,通过党员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感化、引导、激励他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要求驻村干部和每位村两委成员人人写出一篇切合实际的自查报告,广泛征求意见,使问题得以有的放矢的解决。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抓基础,显著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作用。增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次,具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形势,对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影响都很大,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要求党员起好“双带”作用,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再次,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长期不懈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工作;二是搞好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和要求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通过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及各方的努力,我村形成了良好的基层组织运行体制,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了村的各项工作。
二、深入群众、明确工作重点、将工作落到实处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帮助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送去党的温暖,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促进了村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和谐与协调发展。
1、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好群众的宣传者和倡导者,取得群众的信任。定期、不定期走访群众,深入农户,调查摸底,收集群众反映事实的资料并进行上报,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2、着重做好村重、难点问题。
3、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我们组织了人员入户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群众从中受益的例子,采用多种宣传方式,随时发放最新的资料,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并开展了筹资后的多项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4、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各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认真落实县、乡部署,坚持“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思路,切实加强“三农”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构建和谐稳定的村。
工作期间,一方面积极认真学习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于2007年11月参加了人事局组织为期三天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培训会,培训主要内容是农村工作中的方法方式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法规、协调与沟通、基层工作的心理调试、创新思维与发展、应用文的写作等,使我受益非浅;另一方面,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主要涉及到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内容形式及出台的各项政策,并依托农村重点工程,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方法,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让群众真正了解新农村,并能积极参加到新农村的建设队伍中来;第三方面,宣传的过程也是实践,走村入户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心声,多方收集材料进行汇总上报,我们还积极采纳有效的意见,以便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还采取了网络服务,让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5、做好村内的日常事务工作。在做好各项宣传工作的同时,协助村做好日常事务工作,进一步深入了解民情,加强各个业务之间的联系,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积极解决好村民的矛盾,求得民众的信任,以达到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当然,作为初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宣传中也遇见了不少的困难,有些人不理解,对于我们的宣传置之不理,甚至有人认为是给老百姓看,但当部分群众真正得到了一些政策的便利和享受了政策的优惠,例如,医疗方面、就业政策及劳保等,也为村做了很好的宣传,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近两年的基层工作中,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对农村的了解更进一步加深,进一步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自己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并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协调办事能力方面,经过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顺利开展了村的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总而言之,通过一年的基层服务,虽有过许多坎坷和困难,但这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是值得我终身铭记的,也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在这两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鞭策自己,继续宏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第三篇:甘肃省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
甘肃省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
一、背景及问题
庆阳市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地处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辖7县1区、116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总人口264万;现有村级党组织1354个、农村党员5.01万人。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等方面,研究提出和落实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了一批惠及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新农村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因为缺乏领办龙头企业的领军人物和有知识、懂市场、会经营的产业带头人,农业发展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上,自然成分偏高,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低,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低,应对自然风险
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重点开发的苹果、草畜等特色产业,也普遍存在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小、区域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的问题。二是从村级组织结构来看,一些村级组织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些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个别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加快发展的能力和魄力;极少数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浮躁,处事不公,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个别村党支部对发展农村党员重视不够,甚至连续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致使农村党员、村干部年龄偏大,村级班子后继无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需要在农村党员队伍、村干部队伍中补充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人才,从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巩固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三是从全市农村人才储备看,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或创业,农村稍有技术的青年也多数选择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村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得不到继续教育,缺乏专业技术,只能在农村从事简单的生产经营或者外出务工,影响了个人成长成才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庆阳市委着眼推动庆阳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加大选聘工作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 “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的同时,从提高农村青年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在全市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分三批在全市1261个村每村选录一名优秀农村青年,到陇东学院接受为期两年半的系统的涉农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为每个村培养1名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学员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由市县(区)财政承担。学员在校期间学完必修课程且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得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大学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须的智力保障。
二、做法与经过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自2009年开始实施。2010年入学的第一批355名学员已于2012年毕业,2011年入学的第二批272名、2012年入学的第三批382名学员正在学校就读。
(一)严格把关,认真组织报名录取。工程领导小组提出了严格的选招条件:“近5年回乡的高中毕业生、30周岁以下农业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技术人员中的庆阳籍农村创业人才。” “从2010年起,在参加当年普通高考高职线以上、有志于回乡创业的考生”,并且要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有志到农村创业发展。在招生工作中,每年由各县(区)结合各自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采集汇总乡镇、行政村重点人才需求信息,市委“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求信息编制选招计划。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村青年全面了解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培养费用、毕业待遇等相关政策,动员符合条件的有志青年参加培养。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由市、县、乡、村四级层层审查把关,择优推荐,列入培养计划。属于社会青年的,参加当年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培养院校正式录取;普通高考高职线以上的考生,由签约院校通过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并安排学习相关专业。通过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层层筛选,确保了生源质量。
(二)强化实践,扎实开展教学培训。在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中,紧紧围绕学员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强化实践锻炼,着力提升学员的致富能力、带富能力。“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领导小组和承担培养任务的陇东学院反复进行研究,按照学有所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要求,按照“必修课固其根,选修课择其需,课外活动扬其长,实践活动增其能”的思路,精心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了作物生产技术和园艺生产技术两个专业,组织了39位教授、讲师等优秀骨干教师承担授课任务。着眼学员实用技能的培养,研究开设了《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推广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课程,全面培养农村种植、养殖和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学员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能力。结合学员需求,开设了《农村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概论》、等选修课,拓展学员视野,提升学员综合素质,使其学业结束能成为一专多能,服务农业、农民的行家里手。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就农业生产现状、村级民主管理、致富经验等做专题报告,组织有创业经验的学员现身说法。特别是突出“理论+实训”的特点,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确定了陕西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山东烟台果树生产基地、辽宁大连果树生产基地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13个专业见习点。并组织学员赴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进行专业见习,学习现代农业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各种水培、沙培等多种无土栽培方法和先进的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使学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学员们还自发组织成立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生会农林服务社,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和学习实践,促进了学员的学习提高,部分学员还初步制定了创业计划。
(三)德能并重,提升学员政治素质。在认真开展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着眼为村级班子培养后备人才,着力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开设了《农业及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农村工作能力。聘请有关专家开设庆阳市情、庆阳革命历史文化专题辅导讲座,用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教育、熏陶和感染学员。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前往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鲜明的党性实践活动。外请党校理论教员、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对学员进行农村党的政权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学员村级组织建设知识的教育。与此同时,庆阳市委组织部与陇东学院积极研究,切实加强学员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配备专职辅导员,努力做好学员党团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指导党支部按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议,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认真组织做好团员“推优”工作,强化对优秀团员的培养。组织动员广大学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党团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形成良好学风、加强锻炼成才上为广大学员作出表率。先后有400多名学员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参加了党课学习班,系统接受党的知识教育,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经组织培养考察被吸纳入党。
(四)加强领导,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着力建立和落实经费保障、领导责任、沟通协调和后续激励四项机制。市县建立了按1:1保障学员培训经费的长效机制,共投入2100多万元,用于解决学员的学费、住宿费等,学员只承担个人的生活费用,为学员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证,使学员能够安心脱产学习。为了靠实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市委制定了《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的“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人事、教育、财政等成员单位的职责。并与陇东学院签订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委托培养协议书》,明确了培养主体的目标和责任。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调研,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陇东学院建立了培训学员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质量评估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制定了《学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定期召开“一村一名农村大学生”专业班学生管理大会,通报学员学习情况及各项表现。为了使毕业学员能够在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庆阳市“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毕业学员跟踪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由县(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具体管理。市、县(区)要建立“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回乡后创业、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促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市、县(区)组织部门每年在党内创业资金帮扶工程中重点扶持“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创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及劳动人事保障、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充分利用部门资源,积极扶持指导“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创业。县(区)要设立“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创业资金,重点帮助“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搭建创业致富平台。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纳入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范围,优先安排“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参加庆阳市苹果产业20万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等农村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建立毕业生帮带制度,县(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政府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来管理使用。要结合村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每县(区)每年可在20%的村各调整出一个村干部岗位,安排“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任职。县、乡根据需要将毕业学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也可先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工作实绩突出的,可优先安排到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岗位工作,符合省市招录条件的可推荐参加面向村干部的公务员招录考试。鼓励毕业学员参选村干部。对本村无合适岗位的,在本县(区)范围内可跨村、跨乡镇交流。鼓励“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到村文化室管理员、乡镇护林员、林业技术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在公益岗位上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毕业学员,可优先吸纳担任村干部。鼓励农民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业集中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任党建指导员和技术指导员。对在发展特色产业、兴办企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的实施,受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有关专家誉为改善村级班子知识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储备村级班子人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工程,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民心工程,也被广大学员深情地称为“圆梦工程”、“希望工程”。《农民日报》、《学习时报》、《甘肃日报》等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也对庆阳市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的情况进行了报道。2011年6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此做出重要批示:“甘肃庆阳在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中,深刻体会'给钱不如给个好干部'。这是当前欠发达地区改变面貌的一个普遍规律,应积极支持、拓展培养本地'农民大学生'的工作”。
三、思考与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有一批有文化、有技术、能致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瓶颈”制约?就是要打好“两张牌”,走好“两条路”。一方面要打好“飞鸽”,走下派的路子,就是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一方面要打好“永久牌”,走培养的路子,切实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
庆阳市在全市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统筹解决“农村人才匮乏”和“部分高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由财政出资,从当地选拔录用高考落榜生、务工返乡青年,送入高校深造,为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永久牌'人才。这一做法,既提高了农村青年素质,扩大了青年农民就业渠道,为立志成才的青年农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又培养了“村级班子后备人才” 和“致富带头人”,解决了农村人才之需,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篇:庆阳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纪实
庆阳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纪实
核心提示:“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是庆阳市委于2009年决定实施的一项惠民强农工程。
今年初,宁县平子镇碾嘴子村的农家青年王岗锋走进陇东学院,成为陇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1级园艺生产技术专业班的一名大学生。王岗锋说,2008年他高中落榜后,一直在外打工,没想到能在高中毕业3年之后跨入大学校门,而且是免费上大学。这得益于庆阳市实施的“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是庆阳市委于2009年决定实施的一项惠民强农工程。随着大学生进村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知识型村干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但是,如何让每个村里有自己的大学生、安下心不走的大学生?庆阳市委决定,从2010年起,通过3批招生,从全市1260个行政村中选拔录用1260名农民上大学,为每个村培养1名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学员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承担。学员在入学培养前首先签订返乡服务协议书:学成后返回原所在村,服务和创业5年。目前,已有来自全市各县区的614名农村青年进入陇东学院深造。庆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阎晓辉说:“市委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目的就是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得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大学生,为村级班子培养后备人才,为农民致富培养产业带头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需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任务由陇东学院承担。接手这一任务后,陇东学院针对培养目标,开设了作物生产技术和园艺生产技术两个专业,学制两年半。据陇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白学峰介绍,对农民大学生在教学模式上突出理论+实训的特点,一方面教授政治理论知识和农业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社会实践和创业计划的制定。去年寒假,学院为2010级学员布置了一道实践课题:做一份村情调研报告。2010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姚超波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走访了他所在的正宁县宫河镇姚家川村的50多户人家,写出一份沉甸甸的村情报告。此次调研,让姚超波和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后回乡带领乡亲创业的信念。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得到了庆阳市农村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和在外创业人员的普遍欢迎。宁县九岘乡北庄村青年崔小宁1999年高中毕业,先后到广东、天津务工,后来回乡创业。2007年,村委会对这个精干实在的小伙子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村委会主任。去年崔小宁接到选拔“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的通知后,毛遂自荐到大学“充电”。合水县太白镇葫芦河村的汪亚丽2008年高中毕业后到浙江省衢州市一家酒店务工,2010年4月在衢州市技能比赛酒店服务项目中获得第一名。当她得知家乡招收“农民大学生”的消息后,不顾酒店的挽留,回村报名参加。太白镇党委书记孟乾坤说:“农村需要人才,更需要心在农村、根扎在农村的„永久牌‟人才,我们期待着他们学成归来。”
第五篇: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入学申请书
入学申请书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我叫XXX,生于X年X月X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专学历,现任中坝村支部书记。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我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群众,为本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积极响应凉州区“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计划号召,踊跃申请参加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计划,增强我服务基层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恳请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能给我在贵校学习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二〇一四年五月九日